一、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物理试题和解答(论文文献综述)
张鹏[1](2020)在《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文中指出2014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这标志着新一轮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新一轮招考旨在加强学生的协作、交往、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任何新模式不可能是凭空产生的,必然是在旧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高考试题作为考查学生的重要工具,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高考物理试卷进行系统的梳理,期望能够从研究中找到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的特点,从而为高中教师授课与学生备考提供帮助。本文以1978至2019年的物理高考试卷,从中选取全国卷I(新课标)作为样本,以高考改革过程中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为节点,将这41年的时间划分为6个阶段,运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试题能力结构的归纳研究。SOLO分类理论是彼格斯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等级划分的形式表示出来,以此来评价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依据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答案所表现出来的结构复杂程度和层次的变化特点,来判断学生处于哪一个思维层次。彼格斯教授在创设SOLO理论时,是让被试学生回答开放性试题,通过学生对开放性试题的回答类型结构,从质的方面确定学生现阶段达到的思维水平。按照SOLO分类理论的思路,我们可以分析解答一道物理试题所涉及的各种因素(知识点),假设学生能正确回答试题,其所需要的最少的知识储备和最基本的思维操作,从而确定高考物理试题所考查的能力结构。于是笔者根据SOLO分类理论和试题实际情况,也将试题能力结构分为五个层次。在统计了历年试卷具体试题的能力层次后,按照不同阶段进行纵向比较研究,并将每一阶段试题能力结构数据用折线图呈现出来,从折线图中寻找规律,为让研究结果能有效落实到教与学,文章统计了每一道试题的知识主题和主要考查内容。在进行了各阶段试题能力结构的演变研究后,得出以下结论:1.各阶段试题的能力结构侧重点各不相同;2.可依据SOLO分类理论调控试题对思维能力的要求;3.试题能力结构具有可预测性。根据研究结论,结合具体物理试题,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出了明确考试要点、运用变异理论、强调具身认知、善用数学知识、形象抽象概念、正视演示实验六条建议。
刘亮[2](2018)在《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我国高考命题变革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不仅对古今中外的“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历史进行了重点考察,还对命题方式变革下的命题内容变迁进行了阐述,也对高考命题的部分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若将绪论和结论包括在内,本研究共分为8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了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一章考察了从隋唐至明清的一千余年间的科举考试命题制度的变革历程,重点分析了犹如现代高考的科举考试在命题方式、考试科目、试题难度上的发展脉络。第二章梳理了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和命题内容的变革,以国、公立大学招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为主线,审视了不同命题方式下的考试科目及试卷设置形式的演变,以及命题技术、题型、命题立意等方面的变化。第三章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后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沿革情形,主要内容包括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本世纪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第四章探究了美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境外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方式的变革情况,并重点考察了美国的SAT和ACT、日本的大学入学中心考试、台湾的大学联考等统一命题考试的科目和内容的变革。第五章展示了当前高考命题改革的现状,不仅包括分省命题和全国统一命题两种方式的实施情况,还包括与命题内容相关的科目、考纲、试卷、试题等的设置情况。第六章阐发了高考命题涉及的部分理论问题,运用有关的学科理论视角重点探讨了高考命题的高效性、公平性和科学性等基本原则。通过以上的系统研究,本研究得到几项关于我国高考命题变革的主要结论:一、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受到考试文化传统、国家结构形式、考试发展规律、高校办学要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二、高考命题从不分类的统一命题方式发展到分类命题方式符合世界范围内高校招考命题变革的一般趋势;三、统一高考与高校自主招生相结合的机制符合当代世界范围内通行的“统一命题考试+高校自主命题考核”的招生模式;四、不同的高校招考命题方式所对应的考试内容各有侧重点;五、实行不同命题方式的高校招生考试都能引发中学的应试教育现象。
庞玉莹[3](2020)在《中美高考物理试卷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教育国际化趋势的逐渐形成,各国在考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虽然我国的高考考试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但如何让我们的考试更高效优质地为国家的发展选拔出合格的人才,还需要进一步向发达国家借鉴。在此背景下,国内外考试成为教育者研究的热点。作为美国高校入学的重要参考之一的SAT Ⅱ学科考试,可以视为美国的高考。SAT Ⅱ考试长期受到国际的关注。从已有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对美国SAT考试的整体介绍较多,但对SAT Ⅱ物理科目考试的研究较少,且停留在浅显的分析层面,缺少对试题的深入研究,这样就难以对本国试题形成真正的借鉴。所以本文将针对中国高考的物理试题和美国SAT Ⅱ物理试题的题目难度、考查知识点、内容深度等方面,通过定性和定量比较和梳理,对比二者的差异,分析各自的优势和缺陷,以及在选拔人才中的作用,从而真正能对高考试题改革、教师教学、学生备考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本文以教育测量理论、考试评价理论为基础,以综合难度模型为测量难度工具,用于中美高考物理试题的比较研究。具体来说:首先,本文对近五年中美高考物理试题从“知识含量”、“背景因素”、“推理能力”、“运算水平”和“探究水平”五个维度进行了难度和一致性分析;其次,根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按照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各个部分,对全国卷I和SAT Ⅱ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出题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发现,首先,在难度方面,全国卷I在五个维度方面的难度均高于SAT Ⅱ,尤其在运算水平和知识含量方面差异显著。具体说来:在知识点上,SAT Ⅱ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全国卷I主要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在背景因素上,均以直接情境为主,相对而言全国卷I的情境设置更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思维。在推理能力上,学生需经过一系列的逻辑思考才能解出全国卷I题目;而通过两到三步的推理即可解出SAT Ⅱ的复杂题目,要求较低。在运算水平上,利用基本公式进行简单运算即可解决大部分SAT Ⅱ题目;而全国卷I绝大部分题目都需要进行复杂运算,对学生的逻辑运算能力有一定要求。在探究水平上,全国卷I比SAT 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更高,重视学生的创造性发展。且近五年全国卷I题目对推理能力的要求逐年增高,而SAT Ⅱ题目在五个维度方面的难度保持稳定。然后,我们从知识点方面研究了我国高考和SATⅡ的差异,SAT Ⅱ题目对知识的考查范围更广且重视基础。尤其在光学和近代物理方面差异更为显著,比全国卷I更加注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重视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基于前面的研究,我们认为参考SAT Ⅱ考试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对物理学的认知范围,提升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理解,由此,借鉴SAT Ⅱ的试题模式,对习题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了改进,比如知识的复习方式、练习题的选择及难度设置等,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对高考方式的改革、题目内容的编制及现实教学的定位给予具体的建议,其中的研究成果也为今后国内外试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凌国亮[4](2019)在《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了评价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的关键依据。近年来,高中生升学的物理考试形成了高考、物理竞赛、自主招生三大层次,物理竞赛也逐渐成为备受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关注和喜爱的特长教育。参与竞赛的学生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物理知识、灵活的科学思维、强大的探究能力、严谨的科研精神,更需要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能力。为了促进物理竞赛教学和备考,基于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试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2014-201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剖析物理、数学核心素养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试题的题型、分值、知识板块、考试内容、解题方法着手,分析试题和解答过程中涉及的物理、数学核心素养以及体现这些素养的内容,最后对其进行分类和统计,归纳试题特点。另外,选取经典试题案例,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五个部分,依次对试题及其解答过程进行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析与评定,为考试命题提供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高考题在创设情境和考查内容方面与物理竞赛有很高的相似度;高考试题,尤其是计算题压轴题常常是以物理竞赛试题为原型创新或改编而成;高考压轴题的求解过程会涉及一些高中物理竞赛常用的解题方法。2.近五年的预赛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高度一致。试卷满分为200分,由5道选择题、5道填空题、6道计算题组成。其中,力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五分之二,是预赛最主要考查的知识板块。电磁学部分的试题分值约占总分的四分之一,也是预赛重点考查的知识板块。光学、热学、近代物理部分所占分值不多。3.近五年预赛的所有题目都对物理观念有所考查,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相互作用观念和能量观念处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掌握科学推理的方式,在不同情境中运用不同的推理手段解决问题,更要学会用已知的物理模型探究未知的物理情境。学生需要在理解物理学经典实验的基础上,多多关注和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问题。试题对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的考查以科技时事、物理学史、社会责任、科研精神的形式呈现,其中以科技时事呈现的频率最高。4.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在试题的解答过程中。预赛对数学运算有着较强的要求,更需要学生具备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及数形结合的能力。基于数理核心素养对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进行研究,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深入了解物理竞赛的相关内容,能让师生把握预赛试题的特点、命题规律及核心素养的考查情况,助力竞赛教学与备考,更能促使物理学科对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刘婧[5](2007)在《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自建国以来经历了高校单独考、高校联合考、全国统考,以及1966年—1976年废除高考,1977年又得以恢复,但由各省自行命题,1978年重新恢复全国统考的曲折历程。从1978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至今已有30年,这30年来在高考科目设置、高考内容、高考形式、录取方式四个方面不断在摸索中前进。高考作为一种为高等院校选拔人才的手段,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对高考物理内容的研究是一项必要而有意义的工作,目前,这方面的已有研究大多属于经验总结式的研究,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力图对自1978年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演变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变化规律。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历年《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考试大纲》中物理知识点的演变特点以及1978年以来单科物理试卷和理科综合试卷中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各分支考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总体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力学和电磁学是高考物理的主导,是高中阶段物理的核心内容。光学在某些性质上体现出了与力学和电磁学在高考,甚至是高中物理中相当的重要地位。而热学和原子物理在理综卷中考查较少。(2)力学和电磁学在各种题型中都能有效地命制考题,而光学与原子物理适合在不定项选择和填空(含作图题)中命题,热学适合在不定项选择和解答题中设置考点,尤其是不定项选择题中。高考实验内容尤为广泛,考纲中所列实验内容全部考查过。其中电学实验考查最多,其次是力学,接着是光学、热学,原子物理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实验考题的分支。虽然某些实验(如:仪器读数、伏安法测电阻、电表改装)反复考查,但考查的侧重点和方式是不同的。(3)就高考物理具体考查内容来看,不管是单科卷,还是理综卷,都考查了高中阶段物理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知识,理综卷并没有偏离物理主干体系。通过研究还发现,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有着如下的演变规律:(1)考纲新增了大量近代物理知识点,从而在高考物理试卷中经典物理内容的试题减少,而加大了对近代物理内容的考查。(2)理综卷中热学、光学和原子物理考点一般都出现在选择题中,而力学和电磁学在选择题中的分布与单科卷变化不大,在解答题中设置力学和电磁学的综合试题增多。而高考实验不再只是考查学生实验,力学、电磁学和光学中演示实验为素材的试题也越来越多。并且近年来理综试卷物理实验基本是以“一电一力”或“一电一光”为考查模式,其中力学主要考查基本仪器(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的读数,而电学集中在电阻的测量上。(3)考纲中列出的知识点总数量呈增加的趋势,特别是新增了一些应用性和联系实际的知识。而历年单科卷中考点的数量呈先增大后减少的变化规律。在90年代初提倡能力考查以后,单科卷的综合程度是越来越大,考查难度也随之加大。考纲中B类要求知识点减少,A类增加,并且删除了大量较难理解和计算繁琐、高中阶段非重点知识和选学内容的知识点,特别是很抽象的电磁学知识删除最多。从理综试卷来看,物理考点较单科卷少,其综合程度远高于单科物理卷,但2004年以后却有所降低,这都说明了我国高考物理内容的考查难度呈下降的趋势。
李兴春[6](2020)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题编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界研究的焦点,针对学校教育中如何在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量的教育学者、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已围绕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了相关研究。物理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校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仅仅局限于授课阶段,研究物理习题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作用的可谓寥寥,专门研究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物理习题编制更是一片空白。习题作为学生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必须接触的教学工具,如果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导向下进行编制,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的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有让广大的一线教师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编制习题时有据可循,才能使学生在利用物理习题进行练习时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可见,给出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编制习题的可行性方法,是十分有必要且迫切的。本文综合分析物理习题在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编制的可行性及其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意义,通过着重分析核心素养概念提出后两年(2018、2019年)的物理高考试题及教材中的物理习题,发现现行物理习题在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方面确实有所欠缺,主要表现在题型的不完善、题目设置的不全面。通过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刻剖析,结合现有的物理习题编制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贯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最终给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习题编制的原则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出若干符合要求的物理习题以说明编制的原则和方法。
孙迪[7](2020)在《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变化剖析》文中提出本文是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下,对2013-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物理试题的变化进行剖析。本文通过分析有关教育文件,查阅相关资料,对新课程改革、高考改革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素养”的提出、内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构成,“物理核心素养”的建构进行了概述,以此建立了本文的研究路线。根据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的命题依据和方式,从题型、分值、知识板块、考试大纲知识点、能力要求、难度、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七个方面对2013-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102道物理试题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根据试卷的结构,从题型(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选做题)的角度对试题从题型结构、知识板块、分值、难度等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根据试卷的考查内容,对知识板块占比情况、考试大纲知识点考查频数情况、能力要求考查情况、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对于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的分析则是分别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这四个方面从题型、分值比重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对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的考查在试题中如何呈现进行了可操作性定义,详细分析了2017-2019年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在全国新课标Ⅰ卷42道物理试题中的呈现情况。通过对2013-2019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的深入剖析,得出以下几个主要结论:(1)试卷的题型和结构基本趋于稳定。近四年来尤其是3-5模块在2017年成为选考内容后,试卷的题型结构,题型分值,考查形式,难度等方面基本趋于稳定。(2)试题在考查内容方面存在明显的规律。从知识板块方面来看,力学板块和电磁学板块一直以来都是考查的重点,电磁学板块的分值比重约为总分值的45.6%,力学板块的比重综合起来与之相当,从能力要求方面来看,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3)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与试题中能力的考查存在对应关系。“物理观念”层面的考查与试题能力考查中“理解能力”的考查相对应;“科学思维”层面的考查与试题能力考查中“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相对应;“科学探究”层面的考查与试题能力考查中“实验能力”的考查相对应。(4)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在试题中的呈现情况存在明显规律。试题呈现出对“物理观念”四个构成要素的综合考查;“科学思维”层面的考查在试题中呈现出非常高的比例,且“科学推理”要素的考查是建立在“科学论证”“模型构建”要素之上的;实验题一般呈现出对“证据”“解释”要素的考查;“科学态度与责任”层面主要考查“科学本质”“科学态度”要素。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对今后高考物理试题可能的考查方向进行了摸索,为正在进行高考复习的高三学生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备考策略,通过总结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的规律,为教师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提出了积极有效的教学建议。
黄鲲[8](2016)在《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试题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主招生考试是我国高校招生探索多元化的选拔模式,拓宽人才选拔的重大举措,完善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给各方面有特长的考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本文以10-15年6套高考新课标理科综合中物理部分和近五年“华约”、“北约”、“卓越”自主招生考核的物理部分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数理统计方法和比较研究法对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物理试题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比较,进而探索两者物理试题的异同点。本文从命题依据、命题原则、考查目标(包括主要考点、知识结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几个方面对自主招生考试和高考物理试题进行比较。其中考查目标是本论文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知识点的覆盖上来看,自主招生考试保留一定数量的高考试题热点,力学比重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其次是电磁学比重百分之三十左右,热学、光学、近代物理比重较少,且相差不大,其着力点和区分度主要放在高考延伸到大学普通物理的一些知识上。目前尚无自主招生的考试大纲,但自主招生考试物理试题难度趋于稳定,介于普通高考中档题与物理竞赛基础题难度之间。从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来看,自主招生考试相比普通高考对考生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关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桂润金[9](2019)在《高考改革过渡期物理选考行为及试题分析》文中提出在浙江、上海两地决定启用新高考模式后,其随后两年的物理学科选考遭受冷落,选考物理的人数远远低于其他科目。2017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版的课程标准,高考物理试题的命制又会有哪些变化。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来研究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新高考模式下物理选学选考人数大幅下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措施;还有对最近四年的高考课标物理试题和2018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进行分析,以求在试题分析中得出试题的考查重点和命题规律,然后以此来为高中物理教学和复习出可行的建议。第一章主要叙述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二章主要研究新高考模式下物理学科选考遭“遇冷”的原因及解决措施;第三章主要分析高考物理试题并进行对比,得出高考物理试题命制的相关结论;第四章主要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建议;第五章是研究结论及研究展望。
胡雨宸[10](2018)在《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路径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的重要举措是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全面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物理学史本身具有的教育元素使得它成为物理学科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试题命制的情境创设工作中合理融入物理学史元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界定了物理测试题的性质、功能与特征以及物理学史的学科性质与教育元素,并论证了物理学史与物理试题命制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以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高考物理真题为样本,从试题题型设置、情境材料来源、试题情境质量以及试题评价功能四个维度对涉及物理学史的高考物理试题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统计数据中得出当前高考物理试题中涉及物理学史的试题呈现出题量控制理性化、题型设置丰富化、素材选择多元化、情境叙述生动化、评价功能立体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通过高考试题中的典型例题归纳了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应遵循三项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创新性原则与导向性原则。在典型高考优秀试题进行案例赏析的基础上总结了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路径:贯彻立德树人理念,选择内容体现价值引领;挖掘物理学史内容,真实凸显物理原汁原味;打破思维定势禁锢,创新设计突破经典模型。在原则与路径的指导下进行了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实践初探,将笔者尝试命制的试题请命题专家评判并给出指导意见,在专家意见的指导下对试题进行修正与完善,最终得出符合高中物理测试题规范与要求的试题案例。并在赏析典型优秀试题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可行的有效方法。在原则与方法的指导下进行了物理学史用于物理测试题命制的实践,得到几个典型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评析。
二、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物理试题和解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物理试题和解答(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题研究背景 |
1.2 SOLO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论题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对研究对象的分类 |
1.4.1 高考命题模式探索阶段(1978-1982 年) |
1.4.2 高考命题改革实验阶段(1983-1987 年) |
1.4.3 高考命题模式调整阶段(1988-1998 年) |
1.4.4 高考科目全面改革阶段(1999-2006 年) |
1.4.5 深化高考科目改革阶段(2007-2013 年) |
1.4.6 新一轮高考改革阶段(2014 年至今)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统计分析法 |
1.5.3 归纳法 |
1.5.4 比较研究法 |
1.6 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章 SOLO分类理论概述 |
2.1 简述SOLO分类理论 |
2.2 SOLO层次具体划分实例 |
2.2.1 前结构水平(P) |
2.2.2 单点结构水平(U)例题 |
2.2.3 多点结构水平(M)例题 |
2.2.4 关联结构水平(R)例题 |
2.2.5 抽象拓展结构(E)例题 |
第三章 高考物理试卷能力结构统计分析及比较 |
3.1 各阶段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1 1978 -1982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2 1983 -1987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3 1988 -1998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4 1999 -2006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5 2007 -2013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1.6 2014 -2019 年物理试题能力层次统计分析 |
3.2 各阶段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 |
3.3 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对教学的几点建议 |
4.1 明确考试重点 |
4.2 运用变易理论 |
4.3 强调具身认知 |
4.4 善用数学知识 |
4.5 形象抽象概念 |
4.6 正视演示实验 |
第五章 研究结论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2)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问题、概况与意义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
第一章 科举考试命题的演进 |
第一节 隋唐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宋代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明清科举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民国时期高校招生考试命题的演变 |
第一节 大学自主招考命题阶段 |
第二节 国家统一招考命题阶段 |
第三节 多种招考命题方式并存阶段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新中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沿革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方式的统分变革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调整与演变 |
第三节 高校自主招生命题的实施与进展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境外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一节 美国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二节 日本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第三节 台湾地区高校招生考试命题变革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高考命题改革的现实考察 |
第一节 高考分省命题方式的实施情况 |
第二节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方式的实施现状 |
第三节 高考命题内容的设置情况——以科目、考纲、试卷、试题为视角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高考命题的理论研究 |
第一节 高考命题效率问题的理论探讨 |
第二节 高考命题公平性的理论探讨 |
第三节 高考命题科学性的理论探讨 |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中美高考物理试卷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理论基础与工具 |
2.1 理论基础 |
2.2 综合难度测量工具 |
第三章 中美高考物理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3.1 难度因素水平的界定 |
3.2 高考物理全国卷与美国SAT II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3.2.1 2019 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与美国SAT II试题综合难度分析 |
3.2.2 全国卷I与 SAT试题分别在综合难度上的一致性分析 |
第四章 中美高考物理试题知识点分析 |
4.1 知识点统计分析 |
4.2 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
4.2.1 力学知识点统计分析 |
4.2.2 力学题目对比分析 |
4.3 电磁学部分试题分析 |
4.3.1 电磁学知识点统计分析 |
4.3.2 电磁学题目对比分析 |
4.4 热与热力学部分试题分析 |
4.4.1 热与热力学知识点分类 |
4.4.2 热与热力学知识点统计分析 |
4.4.3 热与热力学题目对比分析 |
4.5 波动与光学部分试题分析 |
4.5.1 波动与光学知识点统计分析 |
4.5.2 波动部分知识点分析 |
4.5.3 几何光学部分知识点分析 |
4.5.4 物理光学部分知识点分析 |
4.5.5 “波动与光学”总结 |
4.6 近代物理学部分试题分析 |
4.6.1 近代物理学知识点统计分析 |
4.6.2 近代物理学题目对比分析 |
第五章 中美试题难度和知识点的实证研究 |
5.1 问卷测试及访谈 |
5.1.1 被试选择及测量过程 |
5.1.2 测试结果分析 |
5.1.3 测试及访谈总结 |
5.2 习题课教学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作为高校选拔人才考试的思考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近五年全国卷Ⅰ和 SATⅡ知识点统计 |
2016 年全国卷Ⅰ |
2017 年全国卷Ⅰ |
2018 年全国卷Ⅰ |
2019 年全国卷Ⅰ |
2016年SAT Ⅱ |
2017年SAT Ⅱ |
2018年SAT Ⅱ |
2019年SAT Ⅱ |
附录2 :美国高考物理SAT Ⅱ试题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致谢 |
(4)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理论基础 |
1.5.1 素质教育理论 |
1.5.2 多元智力理论 |
1.5.3 教育评价理论 |
第二章 数理核心素养概述 |
2.1 素养 |
2.2 核心素养 |
2.3 学科核心素养 |
2.4 物理核心素养 |
2.5 数学核心素养 |
第三章 高中物理竞赛概述 |
3.1 物理竞赛的发展 |
3.2 物理竞赛的考试范围 |
3.3 物理竞赛与高考、自主招生之间的关系 |
3.4 物理竞赛试题与高考试题之间的关系 |
3.5 开展物理竞赛的意义 |
第四章 数理核心素养在高中物理竞赛试题中的体现 |
4.1 物理竞赛预赛试题考查内容的统计与分析 |
4.2 物理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1 物理观念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2 科学思维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3 科学探究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2.4 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在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4.3 数学核心素养在竞赛预赛试题中的考查统计与分析 |
第五章 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部分预赛试题分析 |
5.1 力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2 热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3 电磁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4 光学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5.5 近代物理部分试题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对物理竞赛教学的启示 |
6.2.1 对教师的启示 |
6.2.2 对学生的启示 |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文献综述 |
1.2.1 考试内容改革涉及的问题 |
1.2.2 高考科目设置与内容改革回顾 |
1.2.3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1.3 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2. 研究一: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考试内容的演变分析 |
2.1 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材料 |
2.1.3 研究方法 |
2.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2.2.1 考试内容数量的比较与分析 |
2.2.2 具体知识点的比较与分析 |
2.3 研究一的结论 |
3. 研究二:历年高考物理试题中考查内容的演变分析 |
3.1 研究设计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材料 |
3.1.3 研究方法 |
3.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2.1 1978年至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单科卷内容统计与分析 |
3.2.2 2000年至2006年全国理综卷物理内容统计与分析 |
3.3 研究二的结论 |
4. 总的研究结论及展望 |
4.1 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总体特点 |
4.2 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演变规律 |
4.3 本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1 历年高考物理《考试大纲》中知识点的统计 |
附录2 1978—2004年全国高考物理单科卷考点统计 |
附录3 2000—2006年全国理综卷物理考点统计 |
致谢 |
(6)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题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选题背景 |
1.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核心素养概念简介及物理习题对培养核心素养的意义分析 |
2.1 核心素养的概念 |
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及特征 |
2.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
2.2.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 |
2.3 物理习题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意义 |
2.3.1 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 |
2.3.2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
2.3.3 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 |
2.3.4 促进学生社会参与 |
2.3.5 促进学生实践与创新 |
第3章 习题中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
3.1 习题中体现“物理观念”的现状分析 |
3.2 习题中体现“科学思维”的现状分析 |
3.3 习题中体现“科学探究”的现状分析 |
3.4 习题中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现状分析 |
3.5 习题中综合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现状分析 |
第4章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题编制原则与方法 |
4.1 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编制原则 |
4.1.1 在习题中贯穿“物理观念” |
4.1.2 在解题中启发“科学思维” |
4.1.3 在分析中引导“科学探究” |
4.1.4 在题目中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 |
4.2 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习题编制方法 |
4.2.1 用演绎法、变换条件法培养物理观念 |
4.2.2 用模型法构造科学思维 |
4.2.3 用实验改进法深化科学探究 |
4.2.4 用倒推法打造科学态度与责任 |
4.2.5 用问答法编制论述题 |
第5章 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编制的高中物理习题举例 |
5.1 体现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的选择题 |
5.1.1 单项选择题 |
5.1.2 多项选择题 |
5.2 集中体现科学探究的实验类填空题 |
5.2.1 力学类实验题 |
5.2.2 电学类实验题 |
5.3 发散思维培养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解答题 |
5.3.1 综合“等效思想”的解答题 |
5.3.2 侧重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解答题 |
5.3.3 结合几何知识的解答题 |
5.4 综合体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论述题 |
第6章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7)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变化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 |
1.2 选题意义 |
1.3 高考物理试题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全国新课标Ⅰ卷整体剖析 |
2.1 试题综合分析方法界定 |
2.1.1 试题知识考查分析方法界定 |
2.1.2 试题能力考查分析方法界定 |
2.1.3 试题“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分析方法界定 |
2.1.4 试题难度分析方法界定 |
2.2 全国新课标Ⅰ卷综合统计 |
2.3 全国新课标Ⅰ卷题型数据统计分析 |
2.3.1 选择题的数据统计分析 |
2.3.2 实验题的数据统计分析 |
2.3.3 计算题的数据统计分析 |
2.3.4 选做题的数据统计分析 |
2.4 全国新课标Ⅰ卷考查内容数据统计分析 |
2.4.1 知识板块的数据统计分析 |
2.4.2 考试大纲知识点的数据统计分析 |
2.4.3 能力要求的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变化剖析 |
3.1 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的整体剖析 |
3.2 物理核心素养呈现情况的具体剖析 |
3.2.1 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分析方法界定 |
3.2.2 物理核心素养构成要素在试题中的具体呈现情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4.1 研究结论 |
4.2 给教师的建议 |
4.3 给学生的建议 |
4.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8)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试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现状 |
1.1.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试题改革 |
1.1.3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制度概况 |
1.2 研究的意义与研究综述 |
1.2.1 研究意义 |
1.2.2 物理高考与自主招生相关研究概述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命题依据与命题原则比较研究 |
2.1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命题依据的研究 |
2.1.1 高考物理命题依据 |
2.1.2 自主招生考试物理命题依据 |
2.2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命题原则比较 |
2.2.1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命题原则的共同点 |
2.2.2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命题原则的不同点 |
3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考查目标的比较研究 |
3.1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整体比较研究 |
3.1.1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考点比较研究 |
3.1.2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解题方法与思维方法比较研究 |
3.2 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考查的各大板块知识比较研究 |
3.2.1 力学版块的比较研究 |
3.2.2 电磁学版块的比较研究 |
3.2.3 光学版块的比较研究 |
3.2.4 热学版块的比较研究 |
3.2.5 近代物理版块的比较研究 |
3.2.6 实验版块的比较研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 1 |
附录 2 |
附录 3 |
附录 4 |
致谢 |
(9)高考改革过渡期物理选考行为及试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 |
第五节 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新高考模式下物理选考“遇冷”的探究 |
第一节 物理学科选考“遇冷” |
第二节 物理学与社会发展 |
第三节 物理学科遭受冷落的原因 |
第四节 物理学科选学选考“遇冷”背后的担忧 |
第五节 解决物理选考问题的建议 |
第三章 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
第一节 新旧课程标准对比 |
第二节 高考物理试题统计 |
第三节 近四年高考物理试题分析 |
第四节 从“图像”的角度浅析高考物理真题 |
第五节 新课标实行过渡期高考物理试题对比 |
第六节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水平的物理试题分析 |
第七节 高考物理试题命题方向及命题趋势 |
第四章 物理学科教学的建议 |
第一节 给物理教师的建议 |
第二节 给学生学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
附录Ⅱ |
附录Ⅲ |
致谢 |
(10)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路径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1.2.1 研究的目标 |
1.2.2 研究的内容 |
1.3 研究的方法 |
1.3.1 文献研究法 |
1.3.2 文本分析法 |
1.3.3 案例研究法 |
第2章 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理论探讨 |
2.1 核心概念 |
2.1.1 物理测试题 |
2.1.2 物理学史 |
2.2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
2.3 教育测量学理论及其研究综述 |
2.4 高考物理试题命制与试卷编制的研究综述 |
2.4.1 试卷编制 |
2.4.2 试题命制 |
2.4.3 物理学史用于物理测试题命制的研究综述 |
第3章 涉及物理学史的物理测试题现状的文本分析 |
3.1 文本分析的整体设计 |
3.1.1 分析目的 |
3.1.2 分析维度 |
3.1.3 样本选择 |
3.1.4 涉及物理学史的物理测试题的界定 |
3.2 文本分析的结果与结论 |
3.2.1 历年试题数量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
3.2.2 试题题型设置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
3.2.3 试题素材来源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
3.2.4 试题情境质量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
3.2.5 试题评价功能的分析结果与结论 |
第4章 物理学史用于物理测试题命制的初步实践与案例剖析 |
4.1 物理学史用于物理测试题命制的原则探讨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创新性原则 |
4.1.3 导向性原则 |
4.2 物理学史用于高考试题命制的案例分析与命题路径探讨 |
4.2.1 涉及中国古代物理学史的高考试题案例分析与命题路径 |
4.2.2 涉及外国经典物理学史的高考试题案例分析与命题路径探讨 |
4.2.3 涉及外国现代物理学史的高考试题案例分析与命题路径探讨 |
4.3 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实践初探及案例分析 |
第5章 结论与进一步思考 |
5.1 结论 |
5.2 进一步思考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1978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物理试题和解答(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OLO理论的我国高考物理试题能力结构演变研究[D]. 张鹏. 喀什大学, 2020(07)
- [2]高考命题的历史与理论研究[D]. 刘亮. 厦门大学, 2018(07)
- [3]中美高考物理试卷的比较研究[D]. 庞玉莹.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4]基于数理核心素养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分析研究[D]. 凌国亮.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5]1978年以来我国高考物理考查内容的特点及演变规律[D]. 刘婧. 西南大学, 2007(04)
- [6]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习题编制研究[D]. 李兴春. 西华师范大学, 2020(01)
- [7]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全国新课标Ⅰ卷物理试题变化剖析[D]. 孙迪. 石河子大学, 2020(08)
- [8]高校自主招生考试与高考物理试题比较研究[D]. 黄鲲. 湖南师范大学, 2016(02)
- [9]高考改革过渡期物理选考行为及试题分析[D]. 桂润金.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
- [10]物理学史用于高中物理测试题命制的路径与实践[D]. 胡雨宸. 南京师范大学,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