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旧石器时代新发现

贵州省旧石器时代新发现

一、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兴龙,王新金,毕忠荣,吴红敏,周仕敏,易奎香[1](2015)在《贵州省中部和西南部新发现的洞穴遗址调查简报》文中研究表明贵州以更新世洞穴遗址发育在我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近年来贵州中部和西南部洞穴遗址的调查发现进行报道。新发现的9处洞穴遗址均分布在珠江水系的盘江流域,文化遗物主要为石制品。黔中遗址的石制品原料主要为燧石和硅质灰岩,而黔西南石制品原料多以河流成因的石英岩砾石居多;剥片技术主要为锤击法;黔中石制品的个体较小,而黔西南石制品的个体相对较大;石器组合以刮削器占多数。区域对比显示这些遗址的年代大致在距今3万年后的更新世末期至全新世初期。本次调查丰富了更新世末期古人类在贵州的活动信息,其中惠水清水苑大洞、长顺马路大洞和安龙路边大洞具有较大的工作前景。

吴茂霖,张森水,林树基[2](1983)在《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记述了1982年采自贵州威宁的一批旧石器及其共生的哺乳动物化石。动物化石有8种,其中有一新种——威宁轴鹿(Axis weiningensis sp. nov)。旧石器41件,绝大多数是经第二步加工的工具,且用陡向和复向修理,其性质与观音洞基本一致。依哺乳动物化石和旧石器研究的初步结果,这个地点的时代属于晚更新世的后一阶段。

葸礼峰[3](2012)在《试论云贵高原的旧石器文化》文中研究表明云贵高原的旧石器考古始于1937年,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工作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的。上世纪60年代后元谋人和观音洞遗址的发现,标志着云贵高原旧石器考古逐渐走向成熟。此后的几十年里,陆续发现一批旧石器遗址或地点,出土大量的古人类化石、动物化石、骨角器及旧石器。今天的云贵高原旧石器考古已跻身全国前列,引起全世界的注目。云贵高原旧石器属于石片石器工业系统,与我国北方的旧石器主工业相似。而且,在整个旧石器时代,其旧石器工业变化很小,主要的变化有中晚期出现锐棱砸击法、晚期部分地区石制品较大,除此之外几乎再无变化,这反映出云贵高原旧石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小。总体而言,云贵高原旧石器的特点是:主要以石片作为加工石器的素材;打片方法主要是锤击法,中晚期后开始流行锐棱砸击法;石器的加工主要使用锤击法,单向加工为主,早期以破裂面向背面加工为主,晚期背面向破裂面加工增多;工具类型中最多的是刮削器,其次尖状器和砍砸器,再次是雕刻器、石锥、石斧、凹缺刮器、手镐等;石器器形多为中小型,超过100毫米者很少。通过与周边地区旧石器文化的比较,我们发现周边地区的旧石器工业或多或少受到云贵高原旧石器工业的影响,以广西、湖南、四川和越南为例,广西属于典型的砾石石器传统,与云贵高原完全相反,但是在广西境内发现的锐棱砸击石片,证明云贵高原对广西旧石器工业的影响;湖南的澧水文化类群和澧水文化类群都受到观音洞文化的影响。四川的铜梁文化也是受到观音洞文化的影响。越南旧石器中晚期文化发现不多,但似乎也受到云南旧石器的影响。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对周边地区旧石器产生过影响,甚至宝岛台湾也是其影响区域之一,但是反过来看,周边区域很少对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产生过影响。本文根据现有材料,对云贵高原旧石器作一番梳理,总结其文化特征,并与周边地区旧石器文化逐一比较,分析共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确定云贵高原旧石器在我国旧石器文化中的地位。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云贵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论证云贵高原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适宜古人类生存。第二章: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概况,简要介绍云南和贵州发现的有代表性的旧石器遗址,分早期和中晚期,主要从遗址的发现、出土遗物、文化特征、年代等几个方面论述,然后分别介绍云贵两省旧石器考古的研究概况。这一部分以10年为一个阶段,根据已发表资料进行简要概述。第三章:文化特征,这一章将云贵高原作为一个整体,分早期和中晚期,从原料、制作工艺、工具类型等方面分别探讨其文化特征,然后比较早期和中晚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第四章:与周边地区旧石器文化之比较,这一章将云贵高原旧石器与周边的广西、湖南、四川、越南进行比较,也是分早期和中晚期,从原料、制作工艺、工具类型三个方面论述,找到其共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对周边区域旧石器文化的影响。第五章: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的地位,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是中国旧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贵高原是古人类起源与扩散的重要地区,其旧石器文化对周边地区旧石器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李开封,朱诚,王鑫浩,曹波,赵小帆[4](2013)在《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文中提出根据对贵州230处遗址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等喀斯特发育的高海拔区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仍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地区,但南部、东部等沿河地带和中西部的山间坝子开始有遗址分布。到商周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其中,东部和南部海拔低于1000m的地区遗址多分布在沿河地带,而西部和北部海拔高于1000m的地区遗址则分布在山间坝子。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环境的冷暖干湿波动对从事渔猎、采集及原始农业生产的古人类影响不大,人类居住空间变化更多的与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及适宜农业生产地方的空间差异,对贵州旧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影响显着。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临近水源的天然溶洞是人类居住的首选。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便于农耕的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成为人类的生活居住地。故新石器时代,贵州先民居住呈现洞穴和河流阶地或山间坝子并存;至商周时期,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

王红光[5](2006)在《贵州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使我们对贵州先秦文化有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为贵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古代夜郎的考古学观察、从考古材料看汉晋王朝在贵州的统治、遵义杨氏家族墓葬的勘察与分析、清水江流域的民族考古研究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曹万平[6](2017)在《侗族民间美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侗族民间美术在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各方面都有鲜明的民族样式,有鼓楼、风雨桥、戏楼、飞山庙、萨坛等特色建筑,有堪称活化石的传统染织与服饰,有诙谐有趣、形式多样的民间雕塑,有土中见雅、寓意美好的民间绘画,有形式特别、种类丰富的民间手工艺。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门类最齐全、保留最完整的民族之一,研究侗族民间美术对认识中国民族民间美术具有典型意义。本文以侗族民间美术为研究对象,从整体视角出发,利用研读文献和田野调查等多种方法,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历史面貌、生成环境和当下形态,探讨了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造型手法和主要特征,并为传承和保护侗族民间美术提出看法。全文共分三大部分,以七章展开论述,第一部分包括第一、二、三章,主要阐明生成背景和侧重于形而下的样态分析;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六章,主要侧重于形而上的思想观念发掘与归纳;第三部分为第七章,主要对传承与保护提出看法。第一章,介绍了侗族概况和侗族民间美术概况,并对民间美术概念作了界定。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文化源头是高庙文化并作了论证,以已有文物为依据从历时性角度梳理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历史概况,以当前遗存状况为凭借从共时性角度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现状特点及南北差异。第二章,从自然条件和文化习俗两方面入手,分析了侗族民间美术的生成环境,提出侗族民间美术传统样式遗存丰富的原因是社会发展滞后,侗族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原因是文化习俗奇特。第三章,分建筑、雕塑、绘画、工艺美术四个类别阐述了侗族民间美术的当代形态,并对各类别下民间美术诸样式的历史记载和子类特征作了探讨。第四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一,对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进行了归纳,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有资生、人本、求美、自由、共享、耐久。资生是建立在万物有灵观念上的共生世界,人本是以身度物的造物准则和价值追求,求美是建立在实用之上的形式美化,自由是慰藉心灵的自在表达,共享是利人利己的快乐践行,耐久是经世致用的造物准绳。第五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二,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的主要造型手法有拟、渗、臆、比、创、拿、承。拟是率意的取象,渗是想象的联系,臆是心灵的流露,比是多意的象征,创是心物的统一,拿是民族之间相互借鉴,承是对传统的庚续。第六章,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成果之三,首先对侗族民间美术四个类别的特征进行了概括,然后对侗族民间美术的共性特征进行了归纳,提出侗族民间美术特征有多重表现:文化脉络上,远古的高庙文化基因仍然有迹可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随处可见。思辩特征上,粗略混沌的思维,万物有灵的逻辑若隐若现。精神内涵上,知足常乐的人生境界、自强不息的求生精神、和谐共生的处世之道四处洋溢。风格特点上,侗族民间美术风格丰富多样,其中以疏野、豪放、奇僻特点尤为突出,疏野是朴拙天然的表现,豪放是旷达不羁的气度,奇僻是集体表象的物化。社会特征上,侗族民间美术表现为农耕典型的“场”,稻作文化的“诗”,发展滞后的“果”,侗族民间美术折射出物质生活贫乏而精神生活富足的社会特点。第七章,对侗族民间美术的传承和保护进行了讨论,认为当前侗族民间美术保护现状总体上表现为喜中存忧,喜在政府重视民间努力,保护和恢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忧在这些保护行动多以发展旅游经济为驱动,未免出现文化保护为经济开发让位现象。认为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应用的主要场域和生存土壤,主张风俗的赓续是民间艺术生存的关键,提出保护民间美术的关键是保护民俗活动。侗族民间美术之所以独具民族个性,缘于生发于相对封闭的自然与社会环境,环境闭塞使风俗习惯保持着相对独立性和发展滞后性,这是侗族民间美术较好地涵养古代文化基因和民族文化历史样式的原因。侗族民间美术的特点既是侗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影响的特点,也是侗族社会发展滞后于时代形成的文化落差特点。

张兴龙,吴红敏,龙小平[7](2012)在《贵州省惠水县和长顺县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中研究说明2009年在贵州省黔中地区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考古队员在位于惠水县的岩洞边遗址采集和清理出石制品20件,在位于长顺县境内的老洞遗址获取石制品24件。石制品类型包括石核、石片、石器和断块及碎屑等,个体以小型居多,原料来自洞穴附近的硅质灰岩、燧石和砂岩,锤击法和砸击法剥片,石器类型有刮削器和尖状器,单向锤击修理,石器面貌与周边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工业相似。根据地貌发育初步判断,这两处遗址的年代大致属于晚更新世。

张合荣[8](1998)在《贵州史前考古与农业起源问题》文中指出

张改科,王新金[9](2013)在《贵州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黔北地区是贵州省旧石器时代遗存的重要分布区之一。研究表明,黔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可以分为两期,分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每期遗存又可细分为前、后两个发展阶段,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黔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类型,可命名为"马鞍山上层文化"。

王海平[10](1987)在《二十二年来贵州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贵州地区喀斯特地貌比较发育,因此,洞穴遗址成为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一个显着特点。解放前,贵州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是一片空白。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考古工作者的辛勤耕耘,自1964年以来的二十二年中,在这片空白地上发现了二十七处旧石器时代遗址或地点,挖掘到几十件人类化石。目前,贵州的古人类、旧石器考古材料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国内外都具有深刻的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介绍。

二、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1)贵州省中部和西南部新发现的洞穴遗址调查简报(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2洞穴调查经过
3新发现洞穴遗址概要
    3.1老洞遗址
    3.2马路大洞遗址
    3.3敦操硝洞遗址
    3.4神仙洞遗址
    3.5贵州兴义市壁角
    3.6路边大洞
    3.7小海大洞
    3.8来子洞
    3.9清水苑大洞
4小结与讨论
    4.1石制品
    4.2时代
    4.3调查意义

(3)试论云贵高原的旧石器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云南省旧石器的研究现状
        2. 贵州省旧石器的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和研究宗旨
一、自然环境
    (一) 地理环境
    (二) 地质地貌
    (三) 气候
    (四) 动植物
二、研究概况及重要遗址介绍
    (一) 发现与研究概况
        1. 云南省旧石器考古发现及研究概况
        2. 贵州省旧石器考古发现和研究概况
    (二) 重要遗址介绍
        1. 云南
        (1) 早期
        (2) 中晚期
        2. 贵州
        (1) 早期
        (2) 中晚期
三、旧石器文化特征
    (一) 旧石器时代早期
        1. 原料
        2. 制作工艺
        (1) 打片方法
        (2) 石器的加工方法、方式
        (3) 石器加工部位及加工程度
        3. 工具类型
    (二)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1. 原料
        2. 制作工艺
        (1) 打片方法
        (2) 石器的加工方法、方式
        (3) 石器加工部位及加工程度
        3. 工具类型
    (三) 云贵高原早期旧石器与中晚期旧石器的对比研究
四、与周边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对比
    (一) 与广西的对比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2.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二) 与湖南的对比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2.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三) 与四川的对比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2.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四) 与越南的对比
        1. 旧石器时代早期
        2.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五、云贵高原旧石器文化的地位
    (一) 中国旧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遗址众多,材料丰富
        2. 典型的石片石器工业
    (二) 人类起源与文化传播的重要地区
        1. 众多的古猿、古人类化石
        2. 石器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表:云贵高原旧石器遗址地点表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4)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 贵州遗址时空分布特征
4 贵州遗址时空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1 贵州旧石器时代以来的自然环境变化
    4.2 贵州遗址时空分布变化的自然环境背景
5 结论

(5)贵州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贵州考古工作的新收获
    (一)金阳新区史前遗址群的调查
    (二)开阳县打儿窝遗址的试掘
    (三)六枝老坡底遗址群的调查及发掘
    (四)威宁县中水遗址群的调查及发掘
二、贵州先秦文化的新认识
三、未来贵州考古的新思路
    (一)贵州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研究
    (二)贵州史前文化谱系的建立
    (三)古代夜郎的考古学观察
    (四)从考古材料看汉晋王朝在贵州的统治
    (五)遵义杨氏家族墓葬的勘察与分析
    (六)清水江流域的民族考古研究

(6)侗族民间美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与意义
        一、选题源起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前期准备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的创新之处
第1章 侗族及侗族民间美术概况
    第一节 侗族概况
        一、分布概况: 偏远而自由的三省交界
        二、历史概况: 王化缓慢的边缘性历程
    第二节 民间美术概念界定
    第三节 侗族民间美术概况
        一、探本溯源:高庙文化源远流长
        二、历史寻踪:悠久而零散的记忆
        三、当今遗存:南丰北寡参差不齐
第2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生成背景
    第一节 自然与社会条件
        一、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
        二、相对滞后的社会发展
    第二节 风俗与文化环境
        一、古老的风土人情
        二、奇特的文化习俗
        三、强大的文化引力
第3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形态
    第一节 建筑
        一、侗寨: 侗族民间美术场域
        二、鼓楼: 侗寨的标志性建筑
        三、花桥: 沟壑与心灵的桥梁
        四、寨门: 防卫到象征的转变
        五、民居、粮仓与禾晾
        六、庙坛
        七、戏楼
        八、凉亭
        九、古井和井亭
        十、石料路桥、保寨林等
    第二节 雕塑
        一、建筑装饰雕塑
        二、家具装饰雕塑
        三、宗教雕塑
        四、食材雕塑
        五、工艺品雕塑
    第三节 绘画
        一、建筑装饰绘画
        二、年画
        三、宗教绘画
        四、农民画
    第四节 工艺美术
        一、侗族染织与服饰
        二、侗族器具工艺
第4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主题
    第一节 中国民间美术的共通主题
    第二节 侗族民间美术的典型主题
        一、资生-万物有灵的共生世界
        二、人本-以身度物的价值追求
        三、求美-实用之上的形式美化
        四、自由-慰藉心灵的自在表达
        五、共享-利人利己的快乐分享
        六、耐久-经世致用的造物主张
第5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
    第一节 拟-率意的取象
    第二节 渗-想象的联系
    第三节 臆-心灵的流露
    第四节 比-多义的象征
    第五节 创-心物的统一
    第六节 拿-相互的借鉴
    第七节 承-传统的庚续
第6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特征
    第一节 分类形式特征
        一、侗族建筑特征
        二、侗族雕塑特点
        三、侗族绘画特点
        四、染织服饰特征(工艺特征之一)
        五、器具工艺特征(工艺特征之二)
    第二节 文化内涵特征
        一、文化基因的传承
        二、粗略混沌的思维
        三、万物有灵的逻辑
        四、知足常乐的境界
        五、和谐共生的希望
        六、自强不息的精神
    第三节 艺术风格特征
        一、疏野-天然朴拙的表现
        二、豪放-旷达不羁的气度
        三、奇僻-集体表象的物化
    第四节 社会历史特征
        一、农耕典型的“场”
        二、稻作文化的“诗”
        三、发展滞后的“果”
第7章 侗族民间美术的传承与保护
    第一节 保护价值: 文化多样性的典型
        一、侗族民间美术具有典型性
        二、手艺的人文价值不容忽视
    第二节 保护现状: 探索实践喜中存忧
        一、喜: 政府重视民间积极
        二、忧: 急功近利低质同化
    第三节 保护建议: 保护促进民俗活动
        一、保护需要系统性考量
        二、民间美术的生存动力
        三、保护和促进民俗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一、研究侗族民间美术完成的田野调查
    二、田野调查工作剪影
    三、图例目录
    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业绩
后记

(9)贵州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地层年代序列
    1. 桐梓县岩灰洞遗址
    2. 桐梓县马鞍山遗址
    3. 桐梓马鞍山南洞遗址
    4. 遵义风帽山遗址
    5. 绥阳县营盘洞遗址
    6. 绥阳县叉口洞遗址
    7. 习水县渔溪洞遗址
    8. 习水县打游洞遗址
三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分期
    1. 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存
    2. 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
四关于文化类型问题的初步探讨
五结语
    1.
    2.
    3.
    4.

(10)二十二年来贵州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古人类
    (一)晚期猿人(直立人)——桐梓猿人
    (二)早期智人(古人)——水城人
    (三)晚期智人(新人)——穿洞人、兴义人和桃花洞人
二、旧石器
    (一)旧石器时代早期——观音洞文化
    (二)旧石器时代中期——桐梓岩灰洞和水城硝灰洞
    (三)旧石器时代晚期——威宁王家院子、桐梓马鞍山、普定白岩脚洞、兴义猫猫洞、平坝飞虎山洞、普定穿洞、六枝桃花洞等
三、贵州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文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贵州古人类化石的意义
    (二)贵州地区旧石器的意义
    (三)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年代序列

四、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论文参考文献)

  • [1]贵州省中部和西南部新发现的洞穴遗址调查简报[J]. 张兴龙,王新金,毕忠荣,吴红敏,周仕敏,易奎香. 人类学学报, 2015(04)
  • [2]贵州省旧石器新发现[J]. 吴茂霖,张森水,林树基. 人类学学报, 1983(04)
  • [3]试论云贵高原的旧石器文化[D]. 葸礼峰. 广西师范大学, 2012(09)
  • [4]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J]. 李开封,朱诚,王鑫浩,曹波,赵小帆. 地理学报, 2013(01)
  • [5]贵州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认识[J]. 王红光. 考古, 2006(08)
  • [6]侗族民间美术研究[D]. 曹万平.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3)
  • [7]贵州省惠水县和长顺县发现的两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A]. 张兴龙,吴红敏,龙小平. 第十三届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2
  • [8]贵州史前考古与农业起源问题[J]. 张合荣. 南方文物, 1998(02)
  • [9]贵州黔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初步研究[J]. 张改科,王新金. 四川文物, 2013(03)
  • [10]二十二年来贵州古人类、旧石器的考古发现及其研究[J]. 王海平. 贵州文史丛刊, 1987(02)

标签:;  ;  ;  ;  ;  

贵州省旧石器时代新发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