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

金石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

一、金实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张杨,丁悦悦,赵悦,程婷,任静,吴伟东,李雨,闫颖[1](2021)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病性复杂,可进一步伴发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而发展为胃癌,被列为胃癌的高危因素。西医学目前尚无有效逆转这种炎-癌转变的治疗方法,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优势,可以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和阻断甚至逆转黏膜病理改变,为现今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方治疗、中成药、中医外治法、中医调护及中医药治疗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梳理相关文献并对本病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出综述。

李智鹏,解进,张盈,陈慧敏,张厂[2](2021)在《胃食管反流病“同病异治”经验谈》文中研究说明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病在中医上可归属"吐酸""嘈杂""胸痹""梅核气"等疾病的范畴,临证可结合其症状表现进行"同病异治"。治疗"吐酸"时,"吐"与"酸"应分而论之,"酸"应平木之甚,"吐"应降胃气之逆;"嘈杂"为气机不畅,郁而化热之象,当清解郁热。若病久有血瘀阴伤,当辅以活血养阴;"胸痹"当辨其气血浅深,治以理气、通络、活血;"梅核气"为气郁痰阻之象,当以理气化痰散结为法。GERD主要病位在肝胃,亦可涉及肺脾肾等,主症病机常相互关联,临证当"同病异治",统筹兼顾,方能取得良好疗效。

林泽[3](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古籍及干祖望教授治疗慢喉喑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陈婷婷[4](2021)在《加减升阳益胃汤对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增效减毒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通过随机分组对照,观察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西药与单纯西药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上的差异,以探究与拓展安全有效的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方案。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沙利度胺50mg qn与双氯芬酸钠缓释胶囊50mg qn,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服加减升阳益胃汤,疗程12周。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ASDAS-CRP、BASDAI、BASFI、PGA、总体疼痛VAS评分、实验室检查(ESR、CRP)、临床体征(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等指标改善情况,并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第4周、8周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以观察治疗安全性,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研究结果:1.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控显(临床控制和显效)率分别23.3%和3.3%,西医疗效评价ASAS40达标率分别为43.3%和16.7%,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SAS20达标率为73.3%和53.3%,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组内分析:治疗前后自身对照,两组在ASDAS-CRP、BASDAI、BASFI、PGA、总体疼痛VAS评分、ESR、CRP、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力度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的改善,试验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于大便异常、体倦乏力、肢体困重、腹痛腹胀症状中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腰脊疼痛、活动受限、晨僵、夜间疼痛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分析:治疗后两组相比,在ESR、CRP、指地距、枕墙距、腰脊疼痛、活动受限、晨僵、夜间疼痛及ASAS20达标率上,两组改善程度未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在ASAS40达标率、ASDAS-CRP、BASDAI、BASFI、PGA、总体疼痛VAS评分、Schober试验、中医有效率及大便异常、体倦乏力、肢体困重、腹痛腹胀症状改善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不良反应率上,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6.7%和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均可优化ASAS20达标率、ESR、CRP、指地距、枕墙距、腰脊疼痛、活动受限、晨僵、夜间疼痛症状评分,两组未显示出明显差异。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SAS40达标率、中医证候有效率、ASDAS-CRP、BASDAI、BASFI、PGA、总体疼痛VAS评分、Schober试验、大便异常、体倦乏力、肢体困重、腹痛腹胀指标改善中表现出疗效优势差异,优于对照组。3.加减升阳益胃汤联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不良反应,可供临床借鉴。

林稼樱[5](2021)在《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被称作胃癌前状态,目前,经由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逐步进展的肠型胃癌发展模式已得到广泛认可,因此,能够在该病理阶段进行早期干预,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当前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多集中于去除病因以及对症治疗,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特效药。在此前提下,国内外均有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治疗胃癌前状态甚至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不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能够延缓、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前期临床观察,发现理气活血解毒法干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疗效确切,进一步探索显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但由于中药靶点众多,因此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基于此,本课题拟通过分析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的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病理及生物学指标,来明确理气活血解毒法的临床疗效,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技术从分子水平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涉及的30例病例来源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符合肝胃郁热、气虚血瘀型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患者,给予理气活血解毒法进行干预3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像改变情况,同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患者胃黏膜中HIF-1α,VEGF,mTOR,NF-κB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期探索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情况:本研究纳入的30例患者,其中年龄最大者为68岁,年龄最小者为37岁,平均年龄53.87±7.51岁,不同性别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本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46.67%),其后依次为秋季(33.33%)和无明显季节性(33.33%);在精神因素上焦虑忧虑(60.00%)、急躁易怒(53.55%)与本病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患者的饮食偏嗜多为油腻(53.33%)、甜食(43.33%)、辛辣(40.00%);在烟酒史方面,本病患者吸烟比例较高,达50.00%。(2)中医症状疗效评价:在30例患者中,治愈2例,占6.67%,显效3例,占10.00%,有效23例,占76.67%,无效2例,占6.67%,总有效率93.34%。将症状积分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可见,胃脘痞塞、胃中嘈杂、心烦易怒、反酸、烧心、口苦、口干、嗳气、身重倦怠、精神疲乏、纳差、气短、大便溏薄在治疗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胃脘疼痛的减轻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懒言、大便干结的改善未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将病理组织学积分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纳入的患者病理组织总积分下降,且差异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肠化、异型增生病理积分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萎缩、慢性炎症及活动性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mTOR、NF-κB、HIF-1α、VEGF表达及阳性率差异:比较疗前疗后各指标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显示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面积阳性率方面mTOR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0.0%),治疗后以轻度比例较高(70.0%);NF-κB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中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80.0%,治疗后为70%;HIF-1α治疗前以中度比例较高(73.33%),治疗后则以中度(60.0%)和轻度(36.67%)比例较高;VEGF治疗前后的阳性率均以轻度比例较高,治疗前为73.33%,治疗后为46.67%。结论(1)纳入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年龄多在45-65岁之间,且患者的就诊季节以冬季居多,在情志因素方面焦虑忧虑、急躁易怒与本病的发生关系较为密切,油腻、甜食等饮食偏嗜也可能是诱发本病的相关因素。(2)通过纳入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胃镜病理积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可见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CAG伴IM患者疗效可靠。(3)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后mTOR、NF-κB、HIF-1α表达较疗前下降,而VEGF的表达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明显变化。

钱昌盛[6](2021)在《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湿郁热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痰湿郁热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疗效显着、容易推广及应用的方法,总结临证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将纳入中西医诊断标准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受试对象76位,通过建立随机数字表的形式,区别为对照组及治疗组。两组受试对象均先予运动调节、饮食宣教管理,治疗组予口服加减藿朴夏苓汤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照组仅服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观察2周为1疗程,共3疗程。综合评估治疗前后两组受试对象FBGF、2h BG、BMI、腰围、Hb Alc、FINSF、IRI以及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同时治疗前后均监测安全指标。研究结果:1.共纳入76例患者,治疗组脱落5例,有效例33例,完成比为86.84%;对照组脱落4例,有效例数34例,完成比89.47%;总完成比为88.15%。2.两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对性别、年龄、病程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可以进行比较。疗程结束后两组受试对象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体重指数、腰围、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治疗组FBGF、2h BG、BMI、Hb Alc、FINSF、IRI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受试对象腰围数据在疗程结束后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别(P>0.05)。3.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分析:在口渴、多饮、小便频数、大便情况、心烦、手足心热、腹胀满、头身困重、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症状方面,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疗效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安全指标临床观察分析:治疗过程中,两组受试对象的观察量表(三大常规、肾肝功能、ECG)经检验,治疗前后无差异(P>0.05)。结论:加减藿朴夏苓汤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对痰湿郁热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糖水平、肥胖情况、临床症状及胰岛素抵抗情况,且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该方剂具有安全性,值得临床医生推广运用。

王效红[7](2021)在《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以公开发表的文献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为载体,收集整理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采用数据挖掘、名中医访谈等形式,对医家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学术经验及学术观点进行研究,总结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学术参考。方法:1.收集2000年至2020年文献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医案以及南京中医药大学馆藏图书中医家治疗本病的医案,根据病案纳入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标准的医案资料并进行整理清洗,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包括频数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形式对症状、病机、治法、方药进行挖掘,归纳总结医家治疗本病的共性经验。2.采用名中医访谈形式对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证经验进行访谈,详尽记录金实教授从病名、症状、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对本病的认识。3.对数据挖掘的医家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病机、治法、方药与金实教授治疗本病的临证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完善中医治疗本病的临床经验。结果:数据挖掘结果:1.一般情况: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91例,其中男性患者88例,女性患者103例,总共365诊次,男性164诊次,女性201诊次,比例为1.23:1。年龄方面,40-49岁比例最高(32.98%),其次,大部分患者年龄在30-69岁之间,30-39岁(27.23%)、50-59岁(19.37%)、60-69岁(14.14%),共涉及179诊次,占总诊次94%。2.临床表现:数据挖掘显示所纳入365诊次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中,清洗后共出现254种症状表述,出现频率在15%以上的症状分别是:口苦(44.93%)、胃脘痞满(33.15%)、纳差(32.05%)、嗳气(31.23%)、泛酸(30.96%)、口干(26.85%)、夜寐欠安(22.47%)、大便干结(20.27%)、便溏(19.18%)。症状集内关联发现,口苦、口干、嗳气、泛酸最易互相关联出现。常见舌象描述共31种,舌质红出现频率最高(36.44%),舌质淡红亦比较常见(20.27%),舌苔以苔薄黄最常见,占18.36%,腻苔比较常见,共占比25.75%。脉象描述共12种,弦脉最常见,占54.25%,其他常见脉象为细脉、滑脉、数脉,分别占33.97%,15.89%,12.05%。3.病机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见病机共28种,最常见的为肝胃不和,占23.01%。除此之外,频率大于5%的病机有5项,分别为胃失和降(16.44%)、脾胃虚弱(9.04%)、肝胃郁热(7.95%)、胆胃不和(6.58%)、肝胆郁热(5.21%),以上病机共占比63.02%。病位在肝(53.43%)、胃(90.42%)、胆(20.01%)、脾(18.35%)。病理因素有气滞(54.52%)、郁热(25.77%)、气虚(18.35%)、湿热(10.14%)、阴虚(9.32%)。4.治法分布:数据挖掘结果显示BRG常用治法共30种。频率在27%以上、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治法有四种,分别为和胃(72.6%)、疏肝(50.14%)、降逆(34.52%)、健脾(27.67%)。频率在5%以上,频次在20次以上的治法有清热(24.66%)、利胆(18.90%)、养阴(8.49%)、化痰(7.67%)、益气(7.40%)、清肝(7.12%)、清胆(6.58%)、活血(6.03%)、化湿(5.75%)等。5.药物分布:药物种类共涉及252种,其中半夏频率最高,占比62.47%。频次在100次以上,频率在25%以上者有10种,分别为甘草(56.99%)、柴胡(53.70%)、白芍(50.68%)、黄连(44.66%)、白术(43.56%)、陈皮(40.55%)、枳壳(38.90%)、黄芩(36.99%)、茯苓(36.44%)、延胡索(28.22%)。药物之间半夏与陈皮高关联、柴胡与半夏高关联、半夏与白术高关联。6.核心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金实教授访谈结果: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人群以女性居多,男性略低于女性。发病年龄以中青年居多。2.临床表现:最常见的症状是呃逆、烧心、泛酸、嗳气、胃痛、胃胀等,舌象以红舌居多,多为薄黄苔、薄腻苔,脉象多以弦脉为主。3.病机分布:基本病机为肝胃失和,胃失和降。分虚实两端,实证以气滞、郁热、痰湿、痰热、瘀血为主,虚证包括脾胃气虚、脾胃阴虚、气阴两虚。病位主要在肝、胃,涉及脾。4.治法分布:基本治法是调肝和胃。实证分别采用疏肝解郁、清热、和中、化痰、化湿、化瘀等法,虚证治当健脾益气和胃、养阴和胃、益气养阴。5.核心药物组合: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结论:1.一般情况: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主,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2.临床表现:胆汁反流性胃炎常见口苦、泛酸、嗳气、胃痛、胃脘痞满等症状。舌质红为主,苔薄黄或薄腻,脉象多为弦脉。3.主要病机: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肝胃郁热。4.主要治法:和胃法、疏肝法、健脾法、清热法。5.药物组合:(1)仙鹤草、半夏、太子参、白术;(2)半夏、延胡索、柴胡、白芍;(3)枳壳、柴胡、浙贝母、海螵蛸、白及、白术、白芍、黄芩(4)苏梗、黄连、厚朴、乌贼骨、甘草。

杨旭[8](2021)在《朱方石教授功能性胃肠病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的整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收集、整理导师朱方石教授功能性胃肠病诊治医案及临床经验,总结概括其诊治经验,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分析其用药规律,为学习、继承导师经验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借鉴和帮助,本研究对传承名老中医脾胃病辨治经验和方法将具有积极意义。方法:1.跟随导师侍诊抄方,记录导师医话,归纳、总结、整理朱方石教授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的学术经验和临床经验。2.收集朱方石教授2020年05月至2021年02月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专家门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门诊处方。3.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姓名、就诊时间、诊断、方药等)录入Excel办公软件以建立信息数据库,使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方法总结朱方石教授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1.一般情况:共收集病例90例,处方133张,其中男性36例,女性54例。2.疾病分型:收集病例90例中,其中诊断为FD有56例,占比62.22%,IBS 34例占比 37.78%。3.频数分析:在本次收集的133张处方中,总药物频次为1640次,使用中药共计115味。使用频次大于15次的药物有40种,占总药物频次的80.12%。出现频率最高的10味中药降序排列如下,陈皮、法半夏、佩兰、酒黄芩、厚朴、枳实、石菖蒲、赤芍、泽泻、莱菔子。40味高频药物按功效可分为13大类,由高到低排序为理气药、清热药、化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消食药、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解表药、泻下药、平肝息风药、止血药。4.聚类分析:对40味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得出四类聚类组合:第一类:香附、枳壳、苏梗、木香、枳实、陈皮、车前子、茯苓、薏苡仁、泽泻、石菖蒲;第二类:大黄、火麻仁、五灵脂、炒麦芽、炒谷芽、六神曲、鸡内金、莱菔子、黄连、决明子、栀子、牡丹皮、赤芍、酒黄芩、煅赭石;第三类:麦冬、白术、白芍、藿香、苍术、厚朴、佩兰;第四类:紫苏子、苦杏仁、法半夏、川芎、郁金、延胡索、柴胡。5.关联规则分析:对133张处方共计1640频次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最低条件支持度设置:30%,最小规则置信度设置:70%,最大前项数设置:3。得出前项数为1的关联规则共有16条。前项数为2的关联规则共有16条。前项数为3的关联规则共有3条。结论:通过三年的跟诊抄方,导师临证的耳提面命,口传心授,收集、整理朱方石教授医案,结合数据挖掘技术,最后总结出朱方石教授功能性胃肠病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如下。1.导师对于FGIDS的病因病机认识为该病病位在脾胃,与肝胆肺肠密切相关,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禀赋不足相关。最根本的病机为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病理因素主要是湿、食、火,病理产物涉及水湿、瘀血。2.导师治疗FGIDS的学术经验为:①辨病为先,辨证为重;②内伤杂病,细辨脉象;③治病求本,知病所起;④病邪难解,里有积结;⑤脏腑虚损,寓通寓补;⑥斡旋气机,升降有序;⑦因势利导,邪有出路;⑧形神一体,身心兼顾;3.导师治疗FGIDS常用基础方为:四逆散、痛泻要方、不换金正气散、小柴胡汤、保和丸。4.导师常用药对有:佩兰-石菖蒲、酒黄芩-泽泻、牡丹皮-赤芍、陈皮-枳实、法半夏-酒黄芩、陈皮-法半夏、佩兰-赤芍、陈皮-佩兰、法半夏-厚朴等5.导师常用药物:陈皮、法半夏、佩兰、酒黄芩、厚朴、枳实、石菖蒲、赤芍、泽泻、莱菔子。6.用药特点:注重理气活血,移湿去浊,散结开郁,消食行滞。综上所述,本研究总结出了导师对于FGIDS的诊治观,尤其强调病理产物在疾病的过程中的重要,这对于临床诊治FGIDS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

郝志婧[9](2020)在《健脾化湿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对健脾化湿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主要活性成分、关键靶标和信号通路,建立“有效成分-靶标-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探究该中药复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途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探讨六君子汤组方对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血糖逆转和乏力的改善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的评价,以期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1.检索CNKI、万方、Pub Med、EMBASE数据库,纳入自建库至2019年12月所发表的健脾化湿法治疗糖尿病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报告的偏倚风险,采用Rev Man5.3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2.应用TCMSP数据库、化源网、Uni Prot数据库以及文献检索的方式得出六君子汤组方中6味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作用靶点,构建药物-靶点相互作用的网络图;在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以及Gene 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潜在靶点,使用Venny2.1绘图软件、STRING数据库分析得到药物成分与疾病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使用Metascape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蛋白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主要通路及作用机制。3.选择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天津市武清区武清中医医院、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医医院、天津市静海区中医医院、天津市南开中医医院的160例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入组病人分为对照组(n=80)和试验组(n=8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和一般生活方式干预,试验组给予六君子汤组方的中药颗粒剂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的中药颗粒模拟剂治疗,每个月随访一次,干预期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血糖复常率、FS-14量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腰臀比、血脂四项等的变化情况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研究一最终纳入1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为:(1)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糖尿病前期的临床有效率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4.83,95%CI[3.45,6.77],P<0.00001);(2)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改善情况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41,95%CI[-0.47,-0.35],P<0.00001);(3)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餐后2小时的血糖情况方面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1.02,95%CI[-1.25,-0.79],P<0.00001);(4)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D=-0.34,95%CI[-0.40,-0.28],P<0.00001);(5)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在改善患者的BMI方面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85,95%CI[-1.07,-0.63],Z=7.63,P<0.00001);(6)健脾化湿法组方口服中药汤剂或颗粒剂联合基础生活方式干预的血糖复常率、糖尿病转化率与仅采用基础生活干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R=2.95,95%CI[1.95,4.44],P<0.0001;RR=0.25,95%CI[0.09,0.71],P=0.01)。2.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是主要是由甾醇类、5-甲基-8-甲氧基异黄酮、、槲皮素、芦丁、山奈酚、黄芩素等143个主要化学成分,IL6、GSK3B、MAPK3、TP53、TNF、VEGFA、EGF、JUN等81个关键靶标,经内分泌抵抗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协同合作进而发挥作用。3.临床研究结果:(1)血糖复常率:干预三个月后,试验组在提高血糖复常率、降低糖尿病转化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FS-14量表: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后,两组FS-14量表得分均降低,试验组在干预2个月、3个月时FS-14量表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体重、BMI、腰臀比: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体重、BMI、腰臀比的数值均有所下降;但二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空腹血糖: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3个月后,两组空腹血糖值均降低;试验组在干预2个月、3个月时其血糖值较入组时相比以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空腹血糖值较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餐后2小时血糖: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1个月、2个月及3个月后其餐后2小时血糖与入组时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在干预3个月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糖化血红蛋白:干预3个月后,两组间及组内比较,试验组糖化血红蛋白值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血脂四项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两组间的血脂四项及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情况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健脾化湿类方药可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血糖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远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2.六君子汤组方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合作进而发挥治疗糖尿病前期作用;3.六君子汤组方可改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人群的乏力症状、血糖情况,提高血糖复常率、降低糖尿病转化率,安全可靠;生活方式的调整对于体重、BMI、腰臀比以及血脂的改善具有一定效果。

颜华[10](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曹志群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曹志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处方进行归纳,得到用药规律及特点,总结其在治疗CAG方面独特的诊疗体系,并探讨新处方“二黄金莪汤”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CAG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2018年曹志群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治疗CAG的病历资料,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处方中的组方特点、配伍规律,并得出新处方“二黄金莪汤”,观察CAG患者服用新处方6个月后症状积分变化、胃镜、病理改善程度等,探讨“二黄金莪汤”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CAG的有效性。结果:1.所用药物中四气五味频次以温、寒性药及甘、辛、苦味药最多见。药物使用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24种,组合频次超过127次的有129个,核心组合有20个,新处方有10个。2.以“二黄金莪汤”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CAG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2.05%,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病理积分、胃镜分级、病理分级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曹志群教授治疗CAG的用药经验以健脾益气为主,重视化瘀通络,兼以清热解毒,参以奇经为治;“二黄金莪汤”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CAG的临床疗效显着,有较大的临床用药推广价值。

二、金实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实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治疗进展
    2.1 辨证分型论治
    2.2 经验方治疗
    2.3 中成药治疗
    2.4 中医外治法
    2.5 中医调护
3 中医治疗CAG机制
    3.1 减轻炎症反应,修复胃黏膜损伤
    3.2 抗Hp感染
    3.3 调控细胞增殖及基因表达
4 结语

(2)胃食管反流病“同病异治”经验谈(论文提纲范文)

1 吐酸———明辨“吐”“酸”区别,兼顾寒热治法
    1.1“吐酸”病机的寒热对立
    1.2“酸”和“吐”当分而论之
    1.3小结
2 嘈杂———清解郁热,辅以活血养阴
3 胸痹———初起理气,渐以通络,甚则活血
4 梅核气———理气化痰,散结开郁
5 常见夹杂症状及治法
6 验案举隅
7 结语

(4)加减升阳益胃汤对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增效减毒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文献综述
    2.1 中医学对AS的认识
        2.1.1 病名溯源
        2.1.2 “大偻”病因病机的认识
        2.1.3 “大偻”的中医治法
    2.2 西医对AS的认识
        2.2.1 流行病学
        2.2.2 病因与发病机制
        2.2.3 治疗
3 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
        3.1.1 样本量计算与病例来源
        3.1.2 诊断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治疗方法
        3.2.2 疗效观察
        3.2.3 疗效评定标准
        3.2.4 统计学方法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分析
        4.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4.1.2 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4.2 治疗前各指标可比性分析
        4.2.1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基线比较
        4.2.2 治疗前两组BASDAI、BASFI、PGA、ASDAS-CRP、总体疼痛VAS评分基线比较
        4.2.3 治疗前两组主要体征评分基线比较
        4.2.4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基线比较
    4.3 试验结果分析
        4.3.1 治疗后两组CRP、ESR比较
        4.3.2 两组治疗后BASDAI、BASFI、ASDAS-CRP、PGA、总体疼痛VAS评分比较
        4.3.3 两组治疗后主要体征评分比较
        4.3.4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4.3.5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评定比较
        4.3.6 两组治疗后ASAS20、ASAS40 达标率比较
        4.3.7 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比较
5 分析与讨论
    5.1 试验设计
        5.1.1 观察时间的选择
        5.1.2 观察指标的选择
        5.1.3 对照组用药依据
    5.2 从脾论治AS之中医病机讨论
        5.2.1 脾胃健旺,是内邪不生,外邪不扰的基础
        5.2.2 脾虚失运,湿热痹阻是AS发病关键
        5.2.3 AS西医病机与脾虚湿盛之共同联系
    5.3 加减升阳益胃汤治疗AS立题依据
    5.4 加减升阳益胃汤组方与药物分析
    5.5 加减升阳益胃汤疗效评价
        5.5.1 中医症候有效率与西医疗效评价分析
        5.5.2 实验室指标CRP、ESR分析
        5.5.3 主要体征指地距、枕墙距、Schober试验分析
        5.5.4 ASDAS-CRP、BASDAI、BASFI、PGA、总体疼痛VAS评分分析
        5.5.5 中医症候评分分析
        5.5.6 不良反应分析
6 结论
7 不足与展望
8 参考文献
9 附件
    附录1 西医诊断标准
    附录2 就诊基本信息表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附录4 VAS视觉模拟量表
    附录5 Bath AS指数
    附录6 主要体征测量
    附录7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指标
    附录8 实验室指标测定
    附录9 不良反应症状记录表
10 致谢

(5)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中医学认识
        1 中医病名认识
        2 古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3 现代医家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认识
        4 现代医家辨证论治特点
        5 辨病专方治疗
        6 中成药治疗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8 理气活血解毒法
        9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现代医学研究现状
        1 病因
        2 HIF-1α信号通路在CAG伴IM及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3 VEGF、mTOR、NF-κB在HIF-1α信号通路及CAG伴IM中的研究进展
        4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中止病例标准
        1.6 安全性指标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临床疗效研究
        2.2 免疫组化实验
        2.3 数据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临床症状疗效评价
        3.3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前后病理组织学疗效评价
        3.4 各免疫组化指标治疗前后平均光密度值及阳性率情况
    4 小结
    5 讨论
        5.1 一般情况
        5.2 症状及病理改善情况分析
        5.3 组方药物现代药理学研究
        5.4 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作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6)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湿郁热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或脱落标准
        1.6 终止研究标准
    2.病例分组
    3.治疗方案
        3.1 治疗组用药
        3.2 对照组用药
        3.3 疗程
    4.观察指标
        4.1 一般性观察指标
        4.2 疗效性观察指标
        4.3 疗效评定标准
    5.统计分析方法
    6.具备条件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病例脱落及剔除情况
    2.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3.两组患者年龄比较
    4.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5.两组患者降糖疗效比较
    6.血糖水平比较
        6.1 空腹血糖水平比较
        6.2 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比较
    7.体重指数比较
    8.腰围比较
    9.空腹胰岛素比较
    10.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11.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
    12.中医证候积分总疗效表比较
    13.安全性指标检测
第三部分 讨论
    1.现代医学对肥胖型T2DM的认识
    2.祖国医学对肥胖型T2MD的认识
    3.藿朴夏苓汤治疗肥胖型T2DM的理论探讨
        3.1 导师对该病的认识辨治
        3.2 加减藿朴夏苓汤方药组成
    4.研究结果分析
第四部分 本课题创新
第五部分 问题与展望
第六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研究(综述) 肥胖型2型糖尿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1 肥胖型T2DM西医研究概况
        1.1 T2DM发病情况
        1.2 肥胖型T2DM发病机制
        1.3 诊断标准
        1.4 肥胖型T2DM的治疗
    2.肥胖型T2DM中医研究概况
        2.1 肥胖型T2DM病名源流
        2.2 肥胖型T2DM中医病因
        2.3 肥胖型T2DM中医病机
        2.4 中医辨证分型
        2.5 .肥胖型T2DM中医治疗
    3.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湿郁热证)的临床研究
    附表1 临床试验患者知情同意书
    附表2 安全性观察指标
    附表3 随机数字表
    附表4 纳入病例随机分组情况
    附表5 中医症状积分量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状况
致谢

(7)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
        1.3 病机
        1.4 辨证分型
        1.5 治疗
    2. 现代医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认识
        2.1 概念及流行病学
        2.2 发病原因
        2.3 发病机制
        2.4 诊断标准
        2.5 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 分医案数据挖掘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资料来源
        1.2 文献筛查
    2. 研究方法
        2.1 医案信息采集
        2.2 医案数据预处理
        2.3 数据清洗
        2.4 医案数据挖掘平台
    3. 研究结果
        3.1 医案基本信息
        3.2 频数分析数据结果
        3.3 关联规则数据结果
        3.4 聚类分析数据结果
第三部分 医案数据挖掘结果分析
    1. 一般情况
    2. 临床表现
        2.1 症状分析
        2.2 舌象分析
        2.3 脉象分析
        2.4 小结
    3. 病机探讨
    4. 治法分析
    5. 用药规律
        5.1 频数统计
        5.2 集内关联
        5.3 集外关联
        5.4 聚类规则
    6. 小结
第四部分 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访谈研究
    1. 访谈研究背景
    2. 访谈研究设计
    3. 访谈研究实施
    4. 资料转录与分析
    5. 学术经验探讨
        5.1 金实教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病名认识
        5.2 金实教授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病机治法认识
        5.3 金实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遣方用药经验
        5.4 附医案医话一则
第五部分 结语
    1. 研究小结
    2. 问题与不足
    3. 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临床症状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2 药物频次频率分布
    附表3 中英文对照表
    附表4 纳入文献附表
    附表5 纳入图书附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朱方石教授功能性胃肠病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的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现代医学对功能性胃肠病相关认识
        1 FD综述
        1.1 FD定义与分型
        1.2 FD发病机制
        1.3 FD诊断
        1.4 FD常规治疗方法
        2 IBS综述
        2.1 IBS定义与分型
        2.2 IBS发病机制
        2.3 IBS诊断
        2.4 IBS常规治疗方法
        3 评价与思考
    二、功能性胃肠病中医综述
        1 关于中医病名
        2 病因病机
        2.1 FD
        2.2 IBS
        3 辨证论治
        3.1 FD辨治现状
        3.2 IBS辨治现状
        4 评价与展望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整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处方来源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3 数据处理
        1.4 数据挖掘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药物频数统计
        2.3 高频药物分类频数统计
        2.4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
        2.5 关联规则分析
    3 讨论
        3.1 药物使用频数体现导师主要治则方向
        3.2 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反映使用药物的证机相应
        3.3 关联规则分析表明药对使用的临床价值
第三部分 典型医案举隅
    1 案例一
    2 案例二
第四部分 朱方石教授诊治FGIDs的学术经验探析
    导师小传
    1 病因病机认识观
    2 辨病辨证结合观
        2.1 辨病为先,辨证为重
        2.2 内伤杂病,细辨脉象
    3 治病求本治则观
        3.1 治病求本,知病所起
        3.2 病邪难解,里有积结
        3.3 脏腑虚损,寓通寓补
    4 随机变法灵活观
        4.1 斡旋气机,升降有序
        4.2 因势利导,邪有出路
        4.3 形神一体,身心兼顾
    小结
结语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中英文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健脾化湿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 健脾化湿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价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的基本情况
        2.2 纳入研究的风险偏倚评价结果
        2.3 结果
        2.4 发表偏倚分析
        2.5 小结
    3 讨论
研究二 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功效网络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六君子汤组方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潜在靶点预测
        1.2 化合物-靶点网络
        1.3 获得疾病潜在靶点
        1.4 六君子汤组方干预糖尿病前期潜在靶点PPI网络构建
        1.5 GO分类以及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六君子汤组方的活性成分及其与相应靶点之间相互作用网络
        2.2 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的潜在靶点
        2.3 六君子汤组方治疗糖尿病前期潜在靶点的PPI网络构建
        2.4 GO功能富集分析
        2.5 KEGG功能富集分析
    3 讨论
研究三 六君子汤加减对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血糖逆转和乏力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1 研究目的
    2 总体设计
    3 研究对象及纳入、排除标准
    4 干预措施
    5 观察指标
    6 合并用药情况
    7 不良事件记录与处理
    8 数据管理及统计方法
    9 结果
    10 安全性分析
    11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前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基于数据挖掘的曹志群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曹志群治疗CAG用药规律
    一、研究内容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处方收集
        2. 分析软件
        3. 处方录入与核对
        4. 数据库规范化处理
        5. 数据分析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 药物四气五味频次统计
        2. 用药频次分析
        3. 基于关联规则的组方规律分析
        4. 方剂药物组合规律分析
        5. 核心组合分析一基于复杂熵聚类方法
        6. 新处方分析一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方法
第二部分 “二黄金莪汤”治疗脾虚气滞血瘀型CAG的临床研究
    一、研究内容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二、研究方法
        1. 试验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疗效判定标准
        4. 统计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可比性分析
        2. 疗效比较
        3. 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一. 现代医学对CAG的认识
        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现代医学对CAG的治疗
    二. 中医学对CAG的认识
        1. 病名溯源
        2. 病因病机认识
        3. 曹志群教授治疗CAG辨证用药经验
        4.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CAG用药规律分析
        5. “二黄金莪汤”的用药思路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辨证论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四、金实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J]. 张杨,丁悦悦,赵悦,程婷,任静,吴伟东,李雨,闫颖. 中医药学报, 2021
  • [2]胃食管反流病“同病异治”经验谈[J]. 李智鹏,解进,张盈,陈慧敏,张厂. 环球中医药, 2021(12)
  • [3]基于数据挖掘的古籍及干祖望教授治疗慢喉喑经验分析[D]. 林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加减升阳益胃汤对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增效减毒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婷婷.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8)
  • [5]理气活血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 林稼樱.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加减藿朴夏苓汤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痰湿郁热证)的临床观察[D]. 钱昌盛.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7]基于临床医案的中医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辨治规律研究[D]. 王效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朱方石教授功能性胃肠病诊治经验及用药规律的整理研究[D]. 杨旭.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健脾化湿法干预糖尿病前期(脾虚痰湿证)的理论与临床研究[D]. 郝志婧.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曹志群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特色研究[D]. 颜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金石教授应用半夏泻心汤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