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旷满华[1](2016)在《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和铁剂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06岁儿童IDA患病的影响因素,分析8种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的疗效和安全性,选择治疗儿童IDA最佳口服铁剂,以便降低儿童IDA患病率,为制定IDA治疗指南提供科学依据。内容和方法(1)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收集2015年11月之前有关儿童IDA影响因素的文献,应用Stata12.0软件计算合并OR值(95%CI),Q检验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Begg秩相关法和Egger回归法定量识别发表偏倚。(2)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Science Direct、Medline、Embas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收集2015年7月之前发表有关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的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加载NetMetaXL宏命令调用WinBUGS1.4.3软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系统评价不同口服铁剂之间的OR值(95%CI),根据SUCRA值的大小对干预措施优劣进行排序。森林图和I2统计量进行异质性检验,不一致性模型和节点分析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共纳入19篇儿童IDA影响因素的文献,累计病例4061例。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早产、低体重儿/巨大儿、胎次(>2胎次)、孕期贫血、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添加辅食不及时、反复呼吸感染和反复腹泻合并or值(95%ci)分别为1.630(1.136,2.339)、1.848(1.076,3.175)、2.370(1.900,2.956)、2.521(2.010,3.163)、4.794(1.562,14.714)、3.267(2.208,4.833)、5.527(3.515,8.689)、5.194(3.138,8.597)、3.363(1.945,5.816)和2.853(2.184,3.727)。(2)共纳入48篇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疗效和安全性的文献,5085例缺铁性贫血儿童。在总有效率方面,与硫酸亚铁相比,铁叶绿素钠、右旋糖酐铁、多维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葡萄糖酸亚铁的or值(95%ci)分别为12.52(5.17,35.96)、10.46(4.68,27.04)、6.73(2.39,20.89)、6.10(2.06,19.99)、5.06(2.03,16.43)、2.48(1.01,6.98)、2.51(1.00,6.58)。在治愈率方面,与硫酸亚铁相比,多维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铁叶绿素钠、琥珀酸亚铁的or值(95%ci)分别为3.74(1.77,8.12)、3.31(1.98,5.38)、2.66(1.47,4.91)、2.14(1.11,4.19)。在发生不良反应方面,与右旋糖酐铁相比,硫酸亚铁、铁叶绿素钠、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多维铁复合物、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的or值(95%ci)分别为0.00(0.00,0.03)、0.03(0.00,0.39)、0.02(0.00,0.23)、0.01(0.00,0.07)、0.01(0.00,0.11)、0.02(0.00,0.19)、0.01(0.00,0.12)。在发生胃肠道反应方面,与右旋糖酐铁相比,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多维铁复合物、葡萄糖酸亚铁、硫酸亚铁的or值(95%ci)分别为0.02(0.00,0.23)、0.01(0.00,0.14)、0.01(0.00,0.14)、0.01(0.00,0.08)、0.00(0.00,0.04)。铁叶绿素钠治疗儿童ida的总有效率较好(sucra=0.8969)、多维铁复合物的治愈率较好(SUCRA=0.8651),而右旋糖酐铁发生不良反应(SUCRA=0.9994)和胃肠道反应(SUCRA=0.9926)风险最小,而硫酸亚铁疗效和安全性较差。结论(1)添加辅食种类不合理、添加辅食不及时、胎次(>2次)、反复呼吸感染、孕期贫血、反复腹泻、低体重儿/巨大儿、早产、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居住地是06岁儿童IDA的危险因素。(2)由于硫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儿童IDA的疗效较差,不良反应和胃肠道反应发生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医生在选择硫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治疗儿童IDA时需慎重。(3)由于右旋糖酐铁和铁叶绿素钠在治疗儿童ID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以推荐作为治疗儿童IDA的药物,但是基于纳入研究质量和研究数量限制,仍有待专门设计高质量的大型前瞻性研究加以验证。
旷满华,熊文婧,谢新鑫,刘也,刘洋,让蔚清[2](2016)在《不同口服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性的网络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应用网络Meta分析评价8种口服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性。方法检索收集2015年7月之前国内外发表有关口服铁剂与儿童缺铁性贫血文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软件加载Net Meta XL宏命令调用Win BUGS 1.4.3软件选择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系统评价8种口服铁剂之间的OR值及优劣顺序。结果纳入文献31篇,3 417例缺铁性贫血儿童。与右旋糖酐铁相比,硫酸亚铁、铁叶绿素钠、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多维铁复合物、多糖铁复合物、富马酸亚铁的OR值及95%CI分别为0.00(0.000.03)、0.03(0.000.39)、0.02(0.000.23)、0.01(0.000.07)、0.01(0.000.11)、0.02(0.000.19)、0.01(0.000.12)。右旋糖酐铁发生不良反应风险最小(SUCRA=0.999 4),而硫酸亚铁的风险最高(SUCRA=0.034 1)。结论硫酸亚铁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较高,临床医生和患者在选择硫酸亚铁治疗儿童IDA时需慎重。
温晓莹[3](2013)在《健脾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缺铁性贫血在学龄前儿童中有较高的发病率。随着贫血程度的加重,造成许多含铁酶的活性降低,继而影响细胞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免疫能力、行为和生长发育、消化道、皮肤黏膜等发生非血液系统表现,特别是对儿童体力智力发育造成极大的损害。铁剂对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但不可避免出现胃肠道反应,依从性差,铁超载等副作用,因此探讨有效且副作用少的治疗方法对防治缺铁性贫血有着重要的意义。目的:观察健脾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对于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并探讨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及铁剂用量。方法:把9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30例用自拟健脾补血中药内服治疗,西药组30例常规剂量口服铁剂,每日口服按铁元素计4-6mg/kg.d,4周为一疗程。中西药组30例采用中药+小剂量铁剂治疗,按铁耗减期(ID)铁剂预防量,每周2次口服按铁元素计4-6mg/kg.d,每日加服健脾补血方,以4周为观察期。观察治疗前后血红蛋白、血清铁、铁蛋白、总铁结合力及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包括面色、食欲、神疲乏力、大便、唇、舌色、指纹或脉象等)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按西医疗效标准,其中中药组治愈率为53.33%,西药组治愈率86.67%,中西药组治愈率83.33%,经卡方检验,三组之间治疗效果有差异(P<0.05),经组间比较(α=0.017),西药组和中药组、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疗效存在差异(P<0.017),说明中西药组、西药组的西医疗效分别优于中药组,而中西药组和西药组疗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17),说明中西药组和西药组疗效无差异。在铁代谢方面,三组血清铁、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总铁结合力均较治疗前降低。采用秩和检验,对比三组间铁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三组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三组对缺铁性贫血的铁代谢影响无明显差异。按中医症候疗效判断标准,三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降低,临床症状改善。其中,中药组总治愈率为86.67%,西药组总治愈率为63.33%,中西药组总治愈率96.67%,经卡方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治疗方法在改善中医症状临床症状效果有差别。经组间比较(α=0.017),西药组和中药组、中西药组和西药组疗效存在差异(P<0.017),具有统计学差异,表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在中医疗效方面都优于西药组。但中药组和中西药组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表示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医疗效无差异。结论:健脾益气补血中药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两虚型缺铁性贫血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铁吸收、提升血红蛋白和改善铁代谢,且无副作用。
李华红[4](2013)在《运脾生血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采用运脾生血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观察运脾和胃、益气生血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探讨其科学性、合理性及可行性,为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寻找更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和药物。方法:将66例贫血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予运脾生血散联合小剂量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对照组予小剂量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观察2疗程共计8周。治疗结束后,依据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及血红蛋白、红细胞形态、铁代谢指标值的变化,对各项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总疗效评定:治愈率比较,治疗组97.0%,对照组75.8%,P<0.05,有显着性差异。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清铁(SI)、铁蛋白(SF)指标升高方面,P值均<0.01,有极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红细胞形态的改善、血红蛋白及铁代谢指标的升高显着优于对照组。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治疗组治愈率93.9%,对照组72.7%,P<0.05,有显着性差异。在面色口唇、纳食、神疲易倦、汗出、烦躁、便溏方面,P值均<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在治愈率及改善患儿主要症状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不良反应发生率评定:治疗组0%,对照组18.2%,P<0.05,有显着性差异,说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脾生血散联合小剂量铁剂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的有效、安全方药,能显着改善红细胞形态、提升血红蛋白含量及铁代谢指标,明显改善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患儿面唇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多汗、烦躁不安、大便不调等方面的作用,优于单纯铁剂治疗,且有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证实了运脾和胃、益气生血法治疗小儿脾胃虚弱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和优势,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王善辉[5](2013)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与中医证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和探讨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因素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制定临床调查问卷,对符合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西医诊断标准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采集,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各发病因素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结果:所调查的200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中,属脾胃虚弱型者124例,属心脾两虚型者53例,属肝肾阴虚型者21例,属脾肾阳虚型者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年龄以6个月~2岁居多,早产、低出生体重、非母乳喂养、过早添加辅食、慢性腹泻病史、孕母铁缺乏等是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发病因素;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型与病程、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贫血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通过临床病例调查,可以明确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与中医证型及分布规律,能够为临床合理辨证提供客观依据。
吴敏敏[6](2020)在《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缺铁性贫血(IDA)是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和铁剂治疗有效为特点的贫血症。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病,严重威害儿童的身心健康。通过文献检索,综述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的病因治疗、铁剂治疗、中医药治疗及输血治疗等治疗手段,并对这些治疗手段进行横向分析,从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改进方法等维度展开讨论,以供临床参考。
罗碧云,冼丹霞[7](2018)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研究对象选择200例就诊于我院的小儿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200例缺铁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0例,两组均采取饮食调节干预,在饮食调节干预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铁剂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剂量铁剂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营养状况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营养状况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状况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 <0.05),而组间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免疫功能方面,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D3+、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 <0.05),而组间各项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时,给予患儿小剂量铁剂治疗可达到与常规铁剂治疗相当的临床疗效,可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予以有效改善,还能减少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辛丽[8](2018)在《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小剂量右旋糖酐铁对铁缺乏早期婴儿缺铁性贫血的防治效果以及铁缺乏早期对婴儿期体格发育的影响,为唐山地区婴幼儿铁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临床证据。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2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9例4月龄铁缺乏症早期婴儿为研究对象。告知患儿家属关于早期铁剂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患儿家属的意愿将患儿分为治疗组或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饮食结构指导同时口服小剂量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对照组仅接受饮食结构的指导。所有观察对象干预并观察8周,干预结束时复测各观察指标。而后继续跟踪随访直至患儿18月龄,期间患儿12月龄,18月龄时复诊并复测观察指标。结束后,结合诊疗后各观察指标的变化,对各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治疗效果。对研究过程中的脱落病例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研究过程中发生脱落病例52例(治疗组39例、对照组13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实际完成52例和45例。1观察期间,治疗组患儿血清铁蛋白、血红蛋白的升高及铁缺乏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机体铁状态得到明显改善(P<0.05),无缺铁性贫血的发生;治愈率为86.54%;对照组部分患儿机体铁含量无明显改善,甚至发生缺铁性贫血,治愈率为26.67%。2服药过程中治疗组依从者中6例出现轻微的恶心、呕吐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脱落者中19例患儿出现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71%。3两组不同性别患儿在观察期间不同月龄的身长、体重分别与国家标准比较,结果均无显着差别(P均<0.05);两组间不同性别患儿在不同月龄时身长、体重的比较结果亦无显着差别(P均<0.05)。4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服用铁剂患儿脱落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不良反应、主要看护者对铁缺乏症的认知程度是影响患儿脱落的主要危险因素;将单因素结果中具有显着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良反应是脱落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出现恶心症状的不良反应患者脱落率明显高于基准组(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P<0.001)。结论缺铁早期对婴儿期生长发育无显着影响;早期铁剂治疗可有效降低铁缺乏症早期婴儿IDA的患病率,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
张多[9](2019)在《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临床疗效观察,探讨内服补血益胃汤治疗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及有力的临床依据。方法:将64例贫血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补血益胃汤,对照组给予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两组均给药4周。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血红蛋白含量改变的情况。结果:治疗组(补血益胃汤)痊愈例数29,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1,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87.88%;对照组(蛋白琥珀酸铁口服液)痊愈例数21,显效例数3,有效例数7,无效例数0,其治愈率为67.74%。结论:补血益胃汤是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证)的有效且安全的方药,不但能提升血红蛋白含量,还可明显改善贫血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尤其在改善患儿面唇色淡、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多汗、烦躁不安、大便不调等方面,优于铁剂,且无明显副作用产生。
张伟慧[10](2012)在《“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课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的研制”的组成部分,课题编号:ZYYS-2009(0004)-9。本文采用文献研究、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及专家研讨会3种方法相结合,进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文献研究充分利用检索工具,梳理相关文献,总结古今关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理论、临床研究成果,为制订临床指南提供历史和现实的依据,并构建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在文献研究基础上进行,通过2轮问卷,形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初稿,并经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分会组织的专家讨论会审定。本文对循证临床指南制作的关键技术—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及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专门进行了探讨,提出制订具有中医特色的循证性临床指南的关键环节是建立中医自身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体系,不能生搬国外现有的方法以及相关标准。
二、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和铁剂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儿童缺铁性贫血概述 |
1.1.1 儿童贫血流行病学特征 |
1.1.2 儿童缺铁性贫血病因 |
1.1.3 儿童缺铁性贫血危害 |
1.1.4 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
1.2 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的特点 |
第2章 0~6 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
2.1.2 纳入/排除标准 |
2.1.3 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
2.1.4 统计方法 |
2.2 结果 |
2.2.1 纳入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
2.2.2 0~6 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
2.3 讨论 |
2.3.1 0~6 岁儿童IDA影响因素分析 |
2.3.2 0~6 岁儿童IDA影响因素Meta分析的局限性 |
第3章 口服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疗效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
3.1.2 纳入/排除标准 |
3.1.3 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3.1.4 统计方法 |
3.2 结果 |
3.2.1 纳入文献筛选 |
3.2.2 文献质量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评价 |
3.2.3 网状Meta分析证据关系图 |
3.2.4 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的疗效和安全性 |
3.2.5 网状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 |
3.2.6 网状Meta分析一致性检验 |
3.2.7 网状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 |
3.2.8 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的网状Meta分析排序结果 |
3.3 讨论 |
3.3.1 对比分析铁剂治疗儿童IDA的疗效和安全性 |
3.3.2 口服铁剂治疗儿童IDA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局限性 |
第4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2)不同口服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性的网络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
1.2 纳入/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文献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纳入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 |
2.28种铁剂治疗儿童IDA的不良反应的网络Meta分析结果 |
2.2.1 网状关系证据图 |
2.2.2 合并效应量 |
2.2.3 敏感性分析 |
2.2.4 排序结果 |
3 讨论 |
(3)健脾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小剂量铁剂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发展 |
1.2 中医药对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探索 |
1.2.1 从脾胃论治 |
1.2.2 从气血论治 |
1.2.3 现代中医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研究进展 |
1.2.4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的进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临床资料 |
2.1.1 研究对象 |
2.2 诊断标准 |
2.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
2.2.3 纳入标准 |
2.2.4 排除标准 |
2.3 实施方法 |
2.3.1 随机方法 |
2.3.2 观察内容 |
2.3.3 治疗方法 |
2.3.4 患者的依从性保障 |
2.3.5 病例的脱落及处理 |
2.3.6 数据质量控制 |
2.3.7 资料的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2.4 疗效标准 |
2.4.1 西医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2.4.2 症候疗效判定标准 |
2.5 中医临床症状积分 |
2.6 结果 |
2.6.1 治疗前一般情况分析 |
2.6.2 治疗前基本病情比较 |
2.6.3 中医疗效分析 |
2.6.4 西医疗效分析 |
2.6.5 不良反应 |
2.6.6 依从性评价 |
2.7 讨论分析 |
2.7.1 西医疗效机制讨论 |
2.7.2 中医组方原理探讨 |
2.7.3 疗效讨论 |
结语 |
3.1 结论 |
3.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4)运脾生血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 一般资料 |
二、 诊断标准 |
(一)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 |
(二)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
(三) 症状体征量化标准 |
(四) 病例纳入标准 |
(五) 病例排除标准 |
(六) 病例脱落标准 |
三、 治疗方法 |
(一) 分组方法 |
(二) 试验药物 |
(三) 用药方法 |
四、 观察内容 |
(一) 观察方法 |
(二) 观察指标 |
五、 资料整理及统计 |
研究结果 |
一、 一般资料比较 |
(一) 两组患儿性别分布 |
(二) 两组患儿年龄分布 |
(三) 两组患儿病程分布 |
(四) 两组患儿病情分布 |
(五) 两组患儿血常规指标水平分布 |
(六) 两组患儿铁代谢指标水平分布 |
(七) 两组患儿主要症状及体征分布 |
二、 治疗后结果比较 |
(一)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比较 |
(二) 两组患儿治疗后主要症状体征改善频率比较 |
(三) 两组患儿治疗后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改善比较 |
(四) 两组患儿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
(五)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
讨论 |
一、 现代医学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
(一) 病因分析 |
(二) 发病机理 |
(三) 临床治疗进展 |
二、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中医认识与研究 |
(一) 病名溯源及沿革 |
(二) 病因病机探讨 |
(三) 证型研究 |
(四) 治疗研究 |
三、 治法依据 |
四、 中医组方原理及现代药理研究讨论 |
(一) 方解 |
(二) 单味药现代药理研究 |
五、 结果分析 |
(一) 疗效比较 |
(二) 疗效分析 |
六、 安全性分析 |
七、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八、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详细摘要 |
(5)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与中医证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组纳入标准 |
1.4 病例组排除标准 |
1.5 统计方法 |
2.研究结果 |
2.1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相关因素分析 |
2.2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证型与发病因素相关性 |
讨论 |
1 西医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
1.1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2 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
2.中医古代文献对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认识 |
2.1 病名渊源 |
2.2 病因病机 |
2.3 治疗研究 |
3.中医现代文献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 |
3.1 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
3.2 中医药治疗 |
3.3 中西医结合治疗 |
3.4 其他疗法 |
4.结果分析 |
4.1 一般情况分析 |
4.2 发病因素分析 |
4.3 中医证型与相关因素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6)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治疗 |
2 铁剂治疗 |
2.1 口服铁剂 |
2.2 静脉铁剂 |
2.3 补铁方案 |
3 中医药治疗 |
4 输血治疗 |
(7)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疗效评价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2.2 两组营养状况指标比较 |
2.3 两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8)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对象与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治疗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1.2.2 干预效果评价 |
1.2.3 服用铁剂患儿脱落影响因素分析 |
1.3 讨论 |
1.3.1 缺铁性贫血的流行现状 |
1.3.2 铁剂治疗现况 |
1.3.3 早期给予铁剂对IDA患病率的影响 |
1.3.4 铁缺乏症早期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
1.3.5 患儿早期铁剂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
1.3.6 早期铁剂治疗的必要性 |
1.3.7 创新与不足 |
1.3.8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婴幼儿铁缺乏症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治进展 |
2.1 铁缺乏症概述 |
2.2 铁缺乏症临床特点 |
2.3 铁缺乏症发病机制 |
2.4 铁缺乏症影响 |
2.5 铁缺乏症治疗 |
2.6 铁缺乏症的预防 |
2.7 现存问题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技术路线 |
附录B 沟通意向书 |
附录C 临床观察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医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1.1 中医病名溯源 |
1.2 中医学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学对症证型研究进展 |
1.4 中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治疗的认识 |
2.西医学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
2.1 定义 |
2.2 临床表现 |
2.3 病因分析 |
2.4 发病机理 |
2.5 治疗 |
2.6 预防与调护 |
临床研究 |
1.一般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疗效比较 |
3.3 脱落病例及中止病例情况 |
3.4 安全性分析 |
4.讨论 |
4.1 立题依据 |
4.2 对照组选药依据 |
4.3 导师经验总结 |
4.4 组方分析 |
4.5 疗效分析 |
4.6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1.背景 |
2.中药作用机制 |
3.中药药理研究 |
4.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1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研究 |
3.2 Delphi法专家问卷调查 |
3.3 专家研讨会 |
4 主要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
1 古代中医对类似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的认识历史 |
1.1 相关病名钩稽 |
1.2 小结 |
2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辨证论治 |
2.1 病因 |
2.2 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治则治法 |
2.5 现代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专家问卷调查 |
1 Delphi法 |
2 Delphi法研究步骤 |
2.1 成立课题工作小组 |
2.2 专家遴选 |
2.3 问卷设计 |
2.4 统计分析方法 |
3 两轮专家调查问卷结果与分析 |
3.1 问卷回收情况 |
3.2 诊断部分分析 |
3.3 辨证部分分析 |
3.4 治疗部分分析 |
3.5 预防和护理部分分析 |
4 说明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循证临床指南制作关键技术的探讨 |
1 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1.1 国外常见临床文献质量评价方法 |
1.2 国内临床文献质量评价现状 |
1.3 小结 |
2 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 |
2.1 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的历史演进 |
2.2 中医证据分级及推荐强度的探索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附录 |
附录一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第一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第二轮专家问卷调查表 |
附录三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初稿 |
附录四 缩略语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四、小儿缺铁性贫血的铁剂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儿童缺铁性贫血影响因素和铁剂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 旷满华. 南华大学, 2016(03)
- [2]不同口服铁剂治疗儿童缺铁性贫血安全性的网络Meta分析[J]. 旷满华,熊文婧,谢新鑫,刘也,刘洋,让蔚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6(10)
- [3]健脾益气补血法联合小剂量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温晓莹.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S1)
- [4]运脾生血散治疗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D]. 李华红.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5]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发病因素与中医证型研究[D]. 王善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3(04)
- [6]综合论述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疗[J]. 吴敏敏. 中国实用医药, 2020(02)
- [7]小剂量铁剂在小儿缺铁性贫血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罗碧云,冼丹霞.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0)
- [8]早期铁剂治疗对婴幼儿缺铁性贫血预防效果的研究[D]. 辛丽. 华北理工大学, 2018(01)
- [9]补血益胃汤治疗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观察[D]. 张多.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中医诊疗指南”制订的研究[D]. 张伟慧.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