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王利利[1](2018)在《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文中认为研究储粮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防治储粮害虫对于治理磷化氢抗性的储粮害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测定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Badonnel)、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米象Sitophilus oryzae(Linnaeus)和谷蠹Rhyzopertha dominica(Fabricius)成虫的毒力作用。探讨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和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熏杀效果。进行了甲基嘧啶磷、马拉硫磷和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实仓应用效果的研究。结果如下:1、甲基嘧啶磷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D50值分别为12.57、1.24、1.57、0.14、0.86和0.21μg/cm2。马拉硫磷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D50值分别为8.88、2.21、1.96、0.39、0.26和3.40μg/cm2。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LC50值分别为0.89、0.23、0.81、0.14、0.31和1.42 mg/L。将粮堆上部1/8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以4 mg/kg的剂量拌粮,14 d后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死亡率分别为67.5%、60%、85.53%、83.13%、85.54%、73.68%;随着用溴氰·甲嘧磷拌粮深度的增加,6种储粮害虫的死亡率均增大。2、甲基嘧啶磷的LD25和磷化氢的LC25浓度联用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78.18、80.68、42.65、65.28和69.69,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锈赤扁谷盗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为16.65,表现为相加作用。马拉硫磷和磷化氢联用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和谷蠹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65.84、46.13和49.11,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对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和米象的协同毒力指数c.f值分别为17.09、16.26和7.93,表现为相加作用。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联用,当粮堆上部1/8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拌粮,对嗜虫书虱、嗜卷书虱、锈赤扁谷盗、赤拟谷盗、米象和谷蠹的死亡率分别为87.8%、97.8%、90.0%、100%、92.2%和78.9%;粮堆上部1/4和1/2以及全部的小麦用溴氰·甲嘧磷拌粮和磷化氢熏蒸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死亡率都达到了100%。3、在福建南平库,磷化氢熏蒸之前用甲基嘧啶磷或马拉硫磷处理稻谷,无虫期可达7个月,再次发生书虱、锈赤扁谷盗和谷蠹时虫口密度明显比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低,说明在实仓中甲基嘧啶磷或马拉硫磷两种储粮防护剂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在第二年时可以达到免磷化氢熏蒸的效果。在广西柳州库、安徽舒城库和广东湛江库,磷化氢熏蒸之前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处理粮食,3个库无虫期分别为6个月、7个月和3个月,且再次发生书虱和锈赤扁谷盗时虫口密度明显比仅用磷化氢熏蒸的低,说明在实仓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在河南汤阴库,害虫防治期间,由于粮堆局部发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处理后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和仅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都有锈赤扁谷盗活动,但在通风降温后,在仅进行磷化氢熏蒸的仓发现锈赤扁谷盗活动,说明在实仓中用溴氰·甲嘧磷或甲基嘧啶磷可以在磷化氢熏蒸之前处理粮食,对磷化氢熏蒸防治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增效作用,但粮温对防治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的增效作用的研究,为高磷化氢抗性储粮害虫的防治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沈兆鹏[2](2006)在《中国重要储粮螨类的识别与防治 (四)储粮螨类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论述储粮螨类,特别是粉螨亚目螨类的防治技术并简要介绍储粮螨类毒力测定方法。这些防治储粮螨类的技术是:通风和干燥,谷物保护剂,熏蒸剂(PH3),PH3和CO2混合熏蒸,环流熏蒸和硅藻土。
李艳[3](2006)在《臭氧和减压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研究》文中提出板栗营养丰富,味美香甜,含有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其他微量元素,具有显着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近年来,我国板栗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增加,但由于板栗果实含水量高,呼吸强度大,采后生理代谢旺盛,极易霉烂变质、发芽、失重,耐贮性能差,造成了大量的损失。日本对板栗的贮藏研究较多,但其研究的主要贮藏方法仍是冷藏法,其它国家几乎没有研究文献。我国从70年代起开始了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并取得的一定的进展,如沙藏、气调贮藏、低温贮藏等,但并没有解决板栗贮期易发霉失重的难点。 本试验采用臭氧保鲜、减压保鲜以及臭氧和减压配合保鲜,研究了各种保鲜方法对板栗果实采后生理及贮藏效果的影响,筛选出有效的保鲜处理方式,确定适宜于板栗贮藏的保鲜技术参数。本试验得出以下结果: 1.板栗为呼吸非跃变型果实。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臭氧浓度不超过150μg/L,浓度越高对板栗呼吸作用的抑制越强,浓度超过250μg/L,浓度增加对呼吸抑制作用减弱,甚至加速呼吸。 2.板栗贮期淀粉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臭氧处理可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抑制板栗淀粉的降解,减缓板栗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臭氧浓度为150μg/L的处理抑制效果最好,低于或高于150μg/L的浓度抑制作用减弱。 3.低浓度臭氧处理可使板栗贮藏过程中CAT活性保持较为缓慢的变化,较适宜的臭氧浓度为150μg/L。处理浓度高于250μg/L可降低CAT活性。小于150μg/L浓度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POD活性的变化,大于150μg/L对板栗POD活性变化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低浓度臭氧处理可降低板栗的相对电导率,臭氧浓度不超过150μg/L,随浓度增加板栗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降低;臭氧浓度超过150μg/L,随浓度增加果实组织相对电导率有增高趋势。 4.臭氧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失重率,其中以浓度为150μg/L抑制作用最为显着。臭氧可显着降低板栗的腐烂率,采用浓度150μg/L臭氧,每隔10d处理一次,每次0.5h,贮藏180d时好果率可达93%。臭氧浓度超过150μg/L,对板栗果实组织损伤严重;臭氧浓度低于150μg/L,保鲜效果不明显。 5.减压处理可显着抑制板栗的呼吸强度,在40.5kPa以上,压力减的越小对板栗呼吸抑制作用越强。 6.减压处理抑制淀粉酶的活性,从而防止板栗淀粉的降解,减缓板栗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在40.5kPa以上,压力减的越小对板栗淀粉酶活性的增大、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变化的抑制作用越强。
于晓[4](2002)在《腐食酷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生物学及抗药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属粉螨科Acaridae,是世界性仓储物品和食用菌重要害螨,也是人体皮炎、体内螨病及螨性过敏的主要病原;分布范围广,食性复杂;该螨个体微小,易于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对农业生产及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 本文研究了温度对腐食酪螨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步建立了15种常用杀虫杀螨剂的敏感基线;通过室内抗性选育,探讨了腐食酪螨抗磷化氢的发展动态及其抗性机理;并探讨了防治腐食酪螨的方法、检测抗磷化氢水平的依据及控制抗药性发生的对策。结果表明: 1.在12.5℃~30℃范围内,腐食酪螨各发育阶段(除卵和产卵前期外)的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12.5℃时,全世代历期长达65.92天,而30.0℃下,仅10.99天。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历期D、发育速率V与温度T的回归关系式分别为:卵期:D=23.2750-0.7759T(R=-0.8917*)、V=-0.1864+0.0208T(R=0.9237*);幼螨期:D=17.8350-0.5515T(R=-0.8741*)、V=-0.0869+0.0147T(R=0.9290*);第Ⅰ若螨期D=12.9850-0.4080T(R=-0.9231*)、V=0.2321+0.0267T(R=0.9836**);第Ⅱ若螨期:D=24.1450-0.8204T(R=-0.8242*)、V=-0.2315+0.0235T(R=0.9643**);全世代:D=85.7550-2.7841T(R=-0.8581*)、V=-0.0343+0.0043T(R=0.9721**)。 2.高温(30℃)和低温(12.5℃)对单雌产卵量都不利,而对卵的孵化影响不明显。20℃是幼螨存活的最适温度,而温度对第Ⅰ若螨的存活率影响不大,但第Ⅱ若螨的存活率随温度(12.5℃~30℃范围内)的升高而降低。 3.腐食酪螨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全世代(8.38±1.51)℃,221.72日度;卵(10.47±2.31)℃,41.79日度;幼螨(8.09±2.36)℃,58.06日度;第Ⅰ若螨(9.09±1.16)℃,36.27日度;第Ⅱ若螨(10.59±1.73)℃,39.53日度。腐食酪螨在福州地区一年可完成18~19代。 4.15种药剂对腐食酪螨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雌成螨都有杀伤作用,而对卵无效果。对于雌成螨,毒力最高的4种药剂依次为杀螨多、齐螨素、阿维菌素和虫螨克星,其LC50值分别为0.2568mg·L-1、0.8441mg·L-1、0.9114mg·L-1和6.8438mg·L-1,而毒力最低的3种药剂依次为敌敌畏、 福建农林大学硕土学位论义 于晓 腐食酪螨生物学及抗药性机理研究 *来特灵禾乐斯本,其LC。。值分别为320.4793 mg·L叫、126.9697 mm·L叫和109.0436 mg·LI。 5.磷化氢对腐食酪螨敏感种群的熏蒸毒力为28.4min,室内抗性选育至16代,抗性增加到4.75倍。抗性种群的LT。。与选育代数的口归曲线方程为y=3.5970+21.1120X(R=0.9881)。 6.不同种群体内蛋白质含量差异显着,并且蛋白质含量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加,抗性种群蛋白质含量与其抗性倍数的回归曲线方程为y=0.3953+0.0909X(=0.9515)。 7.腐食酪螨抗磷化氢机理之一是体内搂酸酯酶和乙酚胆碱酯酶的活性发生变化。梭酸酯酶和乙酚胆碱酯酶的活性随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强。抗性种群慈酸酯酶比活力、乙酚胆碱酯酶比活力与抗性倍数的口归曲线方程分别为y=-7.1526+7.6757X(R=0.9515)。y=0.0399+0.0635X(R=0.9714)。
蒋时察[5](1991)在《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文中研究说明 磷化铝(PAI)又称磷毒,是一种对人畜有剧毒的熏蒸杀虫剂。干燥条件下极为稳定,60℃以上能自燃。其主要杀虫毒理是磷化铝在空气中吸湿潮解,释放出无色而微有大蒜气味的磷化氢(PH3),反应式为PAI+3H2O→AI(OH)3+PH3↑,这种气体扩散渗透快,杀虫力极强,能通过昆虫体壁的气门由呼吸系统进入虫体,致使害虫迅速死亡。磷化铝通常用于贮粮害虫的熏蒸防治。
朱绍义,徐汉林,王春华[6](1990)在《磷化铝熏蒸蘑菇房效果好》文中提出 几年来我县蘑菇生产发展迅速,常年种植面积1100万米2,产量4000吨。虫害是影响蘑菇生产的一大障碍,其中螨类对蘑菇生产、威胁尤大。 为寻求经济有效的防治药剂,加之近年农药供不应求,我们用磷化铝熏蒸蘑菇房,缓和了农药紧张的矛盾,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情况整理如下:
林秀俊,许道钦[7](1983)在《磷化铝熏杀菇螨等食用菌害虫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前言本研究乃以实验室与群众菇房相结合方法使用磷化铝片熏杀菇螨等食用菌害虫,经试验证实:磷化铝片是当前防治食用菌害虫的一种较理想的熏蒸剂,它吸湿释出磷化氢,具广谱高效杀虫力,无药物残留,施用方便等优点,为防治食用菌害虫开辟了途径。
二、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储粮害虫的危害现状 |
1.2 磷化氢防治储粮害虫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1 磷化氢防治储粮害虫的现状 |
1.2.2 磷化氢使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
1.3 储粮防护剂的应用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
1.3.1 马拉硫磷的发展及应用 |
1.3.2 甲基嘧啶磷的发展及应用 |
1.3.3 溴氰菊酯的发展及应用 |
1.3.4 混配药剂的发展及应用 |
1.3.5 储粮防护剂使用面临的问题 |
1.4 磷化氢和其他药剂联用的研究进展 |
1.5 目的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第2章 3种防护剂对储粮害虫毒力的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剂及器材 |
2.1.2 供试昆虫 |
2.1.3 单药剂杀虫毒力测定 |
2.1.4 溴氰·甲嘧磷拌粮对储粮害虫的影响 |
2.1.5 数据处理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两种书虱的毒力作用 |
2.2.2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锈赤扁谷盗和赤拟谷盗的毒力作用 |
2.2.3 甲基嘧啶磷和马拉硫磷对米象和谷蠹的毒力作用 |
2.2.4 溴氰·甲嘧磷拌粮对6种储粮害虫的影响 |
2.2.5 磷化氢对6种储粮害虫的毒力作用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剂及器材 |
3.1.2 供试昆虫 |
3.1.3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
3.1.4 溴氰·甲嘧磷与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
3.1.5 数据处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两种书虱的协同毒力作用 |
3.2.2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两种谷盗的协同毒力作用 |
3.2.3 马拉硫磷和甲基嘧啶磷与磷化氢联用对米象和谷蠹的协同毒力作用 |
3.2.4 溴氰·甲嘧磷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影响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实仓杀虫效果评价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药剂与器材 |
4.1.2 实验粮库 |
4.1.3 防护剂的用药剂量及用药量 |
4.1.4 施药方法 |
4.1.5 防虫线的布置 |
4.2 数据记录及处理 |
4.2.1 虫口密度检查 |
4.3 结果分析 |
4.3.0 广东湛江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
4.3.1 福建南平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
4.3.2 广西柳州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
4.3.3 安徽舒城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
4.3.4 河南汤阴库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 |
4.3.6 各实验粮库用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杀虫效果评价 |
4.4 讨论 |
4.5 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施药技术规范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中国重要储粮螨类的识别与防治 (四)储粮螨类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绪言 |
1 储粮螨类毒力测定方法简述 |
2 用通风和干燥方法防治储粮螨类 |
3 用谷物保护剂防治储粮螨类 |
4 熏蒸剂 (P H3) 防治储粮螨类 |
5 PH3连续二次低剂量熏蒸防治储粮螨类 |
6 PH3和CO2混合熏蒸方法防治储粮螨类 |
7 P H3环流熏蒸法防治粉螨 |
8 硅藻土粉防治储粮螨类 |
(3)臭氧和减压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文献综述 |
1 板栗概述 |
1.1 板栗的形态特征和资源分布 |
1.2 板栗的栽培和繁殖 |
1.2.1 板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
1.2.2 板栗的苗木繁殖 |
1.2.3 板栗的定植 |
1.2.4 板栗的整形与修剪 |
1.2.5 板栗的肥水管理 |
1.2.6 板栗的病虫害防治 |
1.3 板栗的营养价值 |
1.3.1 板栗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 |
1.3.2 板栗的药用价值 |
1.4 板栗的开发及综合利用 |
1.5 板栗产业发展现状 |
1.6 板栗产业的发展前景 |
2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
2.1 影响板栗贮藏保鲜因素 |
2.1.1 产地和品种 |
2.1.2 采收成熟度 |
2.1.3 采收方式 |
2.1.4 采后预处理 |
2.1.5 贮藏环境 |
2.1.6 病虫害 |
2.2 板栗贮期生理生化变化 |
2.2.1 呼吸强度的变化 |
2.2.2 贮藏物质的变化 |
2.2.3 酶活性的变化 |
2.3 板栗腐烂变质原因及其机理 |
2.3.1 板栗腐烂变质的原因 |
2.3.2 板栗腐烂变质的机理 |
2.4 板栗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
2.4.1 简易贮藏 |
2.4.2 沙藏 |
2.4.3 冷藏 |
2.4.4 气调贮藏 |
2.4.5 辐射贮藏 |
2.4.6 保鲜剂贮藏 |
2.4.7 热处理 |
3 臭氧贮藏保鲜技术 |
3.1 臭氧的理化性质和生成方法 |
3.2 臭氧用于果蔬保鲜的作用机理 |
3.2.1 消毒杀菌作用 |
3.2.2 延缓果蔬后熟和衰老作用 |
3.2.3 调节果蔬生理代谢作用 |
3.3 臭氧保鲜的应用前景 |
4 减压贮藏保鲜技术 |
4.1 减压贮藏原理和技术特点 |
4.1.1 减压贮藏原理 |
4.1.2 减压贮藏技术优点 |
4.1.3 减压贮藏技术缺点 |
4.2 减压贮藏运行方式 |
4.3 减压保鲜技术现状 |
4.4 减压保鲜技术的发展前景 |
试验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和仪器 |
2.1.1 试验材料 |
2.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2 试验方法 |
2.2.1 板栗臭氧贮藏试验方法 |
2.2.2 板栗减压贮藏试验方法 |
2.2.3 臭氧和减压配合保鲜试验设计 |
2.2.4 板栗贮期试验指标测定方法 |
2.2.5 板栗贮期品质感观评判 |
2.3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臭氧处理对板栗贮藏效应影响 |
3.1.1 臭氧处理对板栗生理变化影响 |
3.1.2 臭氧处理对板栗营养品质的影响 |
3.1.3 臭氧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3.1.4 臭氧处理对板栗感观品质的影响 |
3.2 减压处理对板栗贮藏效应影响 |
3.2.1 减压处理对板栗生理变化影响 |
3.2.2 减压处理对板栗营养品质的影响 |
3.2.3 减压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3.2.4 减压处理对板栗感观品质的影响 |
3.3 臭氧和减压配合处理对板栗贮藏效应的影响 |
3.3.1 臭氧和减压配合处理对板栗生理变化的影响 |
3.3.2 臭氧和减压配合处理对板栗营养品质的影响 |
3.3.3 臭氧和减压配合处理对板栗贮藏品质的影响 |
3.3.4 臭氧和减压配合处理对板栗感观品质的影响 |
3.4 板栗贮期腐烂机理研究 |
3.4.1 板栗腐烂与呼吸强度的关系 |
3.4.2 板栗腐烂与淀粉酶活性的关系 |
3.4.3 板栗腐烂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
4 讨论 |
4.1 不同处理与板栗呼吸强度的关系 |
4.2 不同处理与板栗营养物质的关系 |
4.3 不同处理与板栗 POD、CAT活性的关系 |
4.4 不同处理与板栗贮藏品质的关系 |
4.5 不同处理与板栗感官品质的关系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4)腐食酷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生物学及抗药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1 前言 |
1.1 螨类抗药性研究进展 |
1.2 腐食酪螨的发生与危害 |
1.3 腐食酪螨的防治研究现状 |
2 有效积温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螨 |
2.1.2 饲养小室的制作 |
2.1.3 有效积温的测定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温度下的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 |
2.2.2 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回归关系 |
2.2.3 温度对卯孵化率的影响 |
2.2.4 温度对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存活率及性比的影响 |
2.2.5 温度对产卵量的影响 |
2.2.6 各虫态的发育始点与有效积温 |
2.3 小结与讨论 |
3 常用杀虫杀螨剂的毒力测定 |
3.1 供试药剂 |
3.2 试虫 |
3.3 测定方法 |
3.3.1 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测定方法——药膜法 |
3.3.2 药剂对卵的毒力测定方法——玻片浸渍法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药剂对雌成螨的毒力测定 |
3.4.2 药剂对卵的毒力测定 |
3.5 小结与讨论 |
4 腐食酪螨对磷化氢抗性机理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虫及饲养 |
4.1.1.1 敏感种群的培育 |
4.1.1.2 抗性种群的选育 |
4.1.2 药品与仪器 |
4.1.2.1 供试药剂 |
4.1.2.2 主要化学试剂 |
4.1.2.3 试验用主要仪器 |
4.1.3 研究方法 |
4.1.3.1 腐食酪螨不同种群的熏蒸毒力测定方法 |
4.1.3.2 生化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腐食酪螨不同种群的毒力(LT_(50))测定结果 |
4.2.2 抗性种群的LT_(50)与选育代数的回归曲线建立 |
4.2.3 腐食酪螨不同种群蛋白质测定结果 |
4.2.4 抗性种群蛋白质含量与抗性倍数的回归曲线建立 |
4.2.5 腐食酪螨不同种群羧酸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4.2.6 抗性种群羧酸酯酶比活力与抗性倍数的回归曲线建立 |
4.2.7 腐食酪螨不同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 |
4.2.8 抗性种群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与抗性倍数的回归曲线建立 |
4.3 小结与讨论 |
5 讨论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致谢 |
四、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 [1]3种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6种储粮害虫的防治[D]. 王利利. 河南工业大学, 2018(10)
- [2]中国重要储粮螨类的识别与防治 (四)储粮螨类的防治[J]. 沈兆鹏. 黑龙江粮食, 2006(05)
- [3]臭氧和减压处理对板栗采后生理变化及其贮藏效应研究[D]. 李艳. 陕西师范大学, 2006(10)
- [4]腐食酷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Schrank)生物学及抗药性机理研究[D]. 于晓. 福建农林大学, 2002(02)
- [5]磷化铝塑料薄膜密封熏蒸对蘑菇螨的防治效果[J]. 蒋时察. 江苏农业科学, 1991(01)
- [6]磷化铝熏蒸蘑菇房效果好[J]. 朱绍义,徐汉林,王春华. 植物保护, 1990(04)
- [7]磷化铝熏杀菇螨等食用菌害虫的研究[J]. 林秀俊,许道钦. 农药, 198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