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环保型养猪业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见[1](2020)在《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快速增加,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生猪养殖废弃物具有污染物与投入品的双重属性,经处理后的废弃物通过资源化利用可以产生多种经济效益。因此,促进生猪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解决生猪养殖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而选择适合区域环境承载力和养殖场自身特征的治理模式是有效促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关键。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选择必须统筹考虑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等重要因素,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本文通过对广东省120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实地调研,研究了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等因素对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和高床发酵型等三种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首先,运用费效比分析法比较不同治理模式的经济效益,并对广东各地区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地区异质性进行了分析;其次,在此基础上,构建二元逻辑回归模型,定量分析生猪养殖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和区域环境承载力等多个因素对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综合影响,并提出了治理模式选择的路径与方法;最后,将治理模式选择的方法在广东省20个地市(深圳市除外)的110个县区进行了实证应用,给出了各县区最优的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一是不同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经济效益呈现显着差异。其中,高床发酵型最高,能源生态型次之,能源环保型最差;二是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在广东呈现出显着的区域异质性:肇庆市、湛江市及韶关市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较高,东莞市、深圳市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较低;三是实证研究表明,治理净成本、养殖规模、区域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与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之间具有显着关系;养殖规模每增加1%,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18.4个百分点;治理净成本每增加10元/头,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5.4个百分点;禽畜养殖环境承载力每上升1%,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选择概率平均上升38.4个百分点;四是构建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路径,并运用于广东省各县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别的养殖场找出最佳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例如:就湛江市而言,1万头以下生猪养殖场,赤坎、霞山、坡头、麻章等地区宜采用能源环保型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徐闻、雷州、遂溪和廉江等地区宜采用能源生态型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
曹雷鹏[2](2019)在《养猪废水中氮磷回收铜锌去除技术及水培空心菜食品安全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养殖场废水中氨氮(NH4+-N)、总磷(TP)及重金属等物质污染日益严重。本论文围绕着养猪粪污废水的净化这一难题展开研究,初步探明了粪污厌氧发酵对沼液的N、P、Cu(Ⅱ)及Zn(Ⅱ)形态含量的影响机理,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环境友好型工艺处理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降低集约化养殖废水处理成本以及对环境的污染,为建设更加文明的生态环境提供了科学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养猪粪污在37℃厌氧发酵结束后,CH4累积产量分别是20℃及55℃条件下的1.06及24倍,其主要归因于较低的微生物活性及高温发酵中NH4+-N的抑制作用。随着粪污与活性污泥的挥发性固体(VS)比逐渐提高,甲烷累积产量逐渐增加。产酸菌及甲烷菌对有机含氮物质的降解利用,导致沼液中的NH4+-N浓度显着增加。沼液中NH4+-N浓度随着VS比增加而提高。粪污中含磷有机物的降解、磷酸盐沉淀及吸附沉淀,导致沼液中TP及水溶性磷(WSP)含量显着降低。随着VS比的增加,沼液中TP及WSP的下降率逐渐升高。由于微生物对有机结合态及硫化态重金属的释放导致沼液中的Cu(Ⅱ)及Zn(Ⅱ)浓度显着提高。2.喷洒技术去除废水中NH4+-N的效率随着循环水温度、曝气频率和曝气速率等参数值的增加而显着提高,其主要是由于比表面积、废水与热水管的剪切力及温差的提高。喷洒法脱氨影响条件的主次顺序为:喷洒频率>喷洒速率>温度>pH值。综合处理成本和排放标准,喷洒技术最适工艺条件为:碱性条件、0.24 m3/h连续喷洒、45℃循环热水。在最佳条件下处理8 h后,废水中NH4+-N去除率为88.35%,达到国家排放标准(<80 mg/L)。该技术对NH4+-N的回收率高达85%以上。通过经济分析,采用该技术降低废水中NH4+-N浓度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时需要的成本约为$8.82/m3。3.采用气提耦合鸟粪磷灰石沉淀法处理废水。由于鸟粪磷灰石的沉淀、吸附和混凝/絮凝的协同作用,随着MgO添加量逐渐增加,废水中NH4+-N、TP、Cu(Ⅱ)及Zn(Ⅱ)的去除率显着提高。综合考虑成本和国家排放标准,该组合技术中MgO最适添加量为0.75 g/L。通过磷酸的吸收及磷酸铵镁(MAP)的沉淀协同作用,废水中的NH4+-N及TP回收率分别达到88.03%和96.07%。该耦合技术在最适条件下处理废水的能耗成本仅需要$4.94/kg NH4+-Nremoved,其成本低于其它技术处理的成本。4.以膨润土、铝酸盐为原料,制备一种高效、低成本、环保型的膨润土沸石吸附剂。吸附剂制备过程中稻壳受热气化能有效地提高所得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以Cu(Ⅱ)和Zn(Ⅱ)为模型金属,通过单批实验可知,膨润土沸石吸附的最佳pH值为pH 5.0。一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等温模型为膨润土沸石对Cu(Ⅱ)和Zn(Ⅱ)吸附的最佳动力学模型。膨润土沸石对Cu(Ⅱ)及Zn(Ⅱ)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6.39 mg/g及12.72 mg/g。由二元体系吸附实验可知,膨润土沸石对Cu(Ⅱ)的吸附亲和力高于Zn(Ⅱ)。废水中的氨氮浓度超过500 mg/L对膨润土沸石的吸附能力产生显着的影响(P<0.05)。膨润土沸石对Cu(Ⅱ)和Zn(Ⅱ)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人工沸石及膨润土,可用于去除废水中的Cu(Ⅱ)和Zn(Ⅱ)。5.养猪废水经过吸附-气提处理后,废水中的NH4+-N、TP及Zn(Ⅱ)去除率分别为43.48%、90.54%及96.78%,基本达到小球藻生长的要求。酸化处理可将大分子有物质降解为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而促进了小球藻的生长。通过沸石吸附耦合气提及小球藻消化吸收对养猪废水的综合处理,废水中NH4+-N、TP、化学耗氧量(COD)及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0.50、96.90、72.91及84.17%。废水pH 6.0时,小球藻溶液中的OD680达到1.129,为对照组的1.48倍。6.在废水水肥一体化体系中,空心菜对NH4+-N、TP、Cu(Ⅱ)和Zn(Ⅱ)的耐受浓度分别为300、150、0.5及2.0 mg/L。经过厌氧发酵、气提及沉降处理后的废水(未稀释)培养的空心菜生长状况及产量显着高于其它稀释度培养的空心菜。水培空心菜20 d后所获得的产量(叶茎)比对照组(标液)增加了38.93%,其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及多糖等营养物质均高于对照组,且空心菜叶茎中Pb(Ⅱ)、Hg(Ⅱ)、As(Ⅴ)及Cd(Ⅱ)的含量低于国家农产品安全标准。此外,水培空心菜20 d后,废水中NH4+-N、TP、Cu(Ⅱ)及Zn(Ⅱ)的去除率分别为87.91、92.38、64.29及49.53%,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虞志强[3](2018)在《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的机遇挑战及成功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饲料行业竞争比较激烈以及受中美贸易战冲击,利润逐渐低迷,产能利用不足,迫切需要寻找更好解决产能消耗的出路,同时寻找利润增长点,于是饲料企业蜂拥进军养猪业。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好处在于可以快速消化产能,但饲料行业与养猪业存在行业差异,在转型前期必然会面临众多困难,如养猪区域布局、猪只疾病控制以及高效饲养管理等,这些将给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带来巨大的挑战。通过对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困境、如何正确进军养猪业、人才储备及管理、之后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成功案例分析等几方面剖析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机遇和挑战,为后续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
刘定发[4](2017)在《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多个供港猪场为对象,通过前期研究,在已有单项新成果、新技术的基础上,以“调查与资料查阅-试验研究-技术集成—工程示范—技术推广”为主线,系统地对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论文通过对国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开展各种调查和实地调研,摸清供港澳活猪饲养场类型、数量、出栏情况、清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措施等,总结供港澳活猪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绩及其问题。本课题按“传统养猪模式”和“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对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归类,进行统计整理、分析,以找出两种不同生产模式下的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的差异,为公司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课题在猪场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方面进了深入研究,针对规模化养猪废水氮磷含量高、固液混杂、有机质高、碳氮比失调等特点,以已有的单项新成果、新技术为基础,以技术突破-工艺组合—参数优化—工程应用为主线,重点突破催化剂负载、淀粉基絮凝剂强化絮凝等缺口技术,并将突破成果与设备进行试验组合、筛选设计等环节的联合攻关,使之配套;在此基础上,进行应用性试验并完善工艺参数,形成规模化养猪废水处理回用的能源生态型成套技术。开展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发酵后的沼液用作有机肥,通过补充相关营养元素后泵提升到生态园高处的沼液暂存池,然后通过喷滴灌系统进入茶园或其它作物种植区。连续12个月,每月取同一区域内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样品,检测其中的总氮、总磷和钾的含量以及pH值,评价有机肥对土壤元素平衡的作用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通过生态园区内规模猪场的场址选择、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采用垂直通风模式进行舍内环境自动控制,制定饲料配方、雨污分流和干湿分离降低氨氮等污染物排放,通过采用密闭管道输送有机营养液体肥料并采用微喷灌方式精准施肥提高水分利用率、减少有机营养液体肥料的浪费量,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分作物设计配方补充微量元素,避免使用作物不需要的元素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通过上述技术集成,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示范工程大力推动现代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完善良种猪繁育体系建设,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实行“养猪-沼气-养鱼-种茶-种果蔬-种名贵林木”的立体农业经营模式,形成了以养猪为主,利用沼渣和沼液作为有机肥,配套养鱼、制茶、果蔬生产和名贵木材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论文还对推广情况进行了总结,通过课题研究,形成规模化生态猪场的技术规程和标准化生产模式,实现生猪的质量安全控制,提升规模化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达到引领养殖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目的。通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或创新:1、国内供港猪场虽然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存在的许多不足,必须采取措施弥补不足,本论文也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2、供港猪场一定要走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之路,“安全、绿色、环保”的生态养猪是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3、本论文通过实验利用氢氧化钠对淀粉中的多羟基进行苛化改性,制得淀粉基复合絮凝剂,这在技术有一定创新。4、本论文通过实验制备得到集污染物吸附与催化消毒功能于一体的催化剂,该催化剂不含氯,不会产生有机氯化物等致癌物,这在技术上有一定创新。5、构建了以厌氧发酵为核心的资源化利用工艺,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物质和能量生态链。6、实施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茶(果)”相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生产大量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料,还可实现污水零排放。7、示范工程的建设是通过猪场科学选择和合理布局、全封闭猪舍和双层玻璃棉墙体设计、测土配方等相关技术,有效解决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下规模猪场的关键共性问题。
于国安[5](2017)在《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文中指出我国是养猪生产大国,养猪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养猪生产水平仍然较低,集约化程度不高,中小养殖场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为了提高养猪业的生产水平,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各地均出台了相关的促进产业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等政策,使我国养猪业正在从传统的、落后的生产模式向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其中,优良品种的选育和繁殖技术的提高,饲料与营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工艺和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实施,疫病诊断和综合防控技术的发展,现代化、智能化的设施设备的利用,为加速这一发展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广东某集团公司为了提升集团养猪业在产业内的竞争力,拟计划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建设一个年出栏10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养殖基地,以加快集团内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大力推进标准化、现代化、智能化的健康养殖模式,做到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最终达到“工艺先进、管理高效、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的建设目标。本设计方案即是在这一背景下进行的,旨在为大型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的瘦肉型商品猪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参考。项目按畜牧场建设规划选址要求进行现场调查,最终选址于肇庆市怀集县中洲镇冷坑村,场址处于怀集县西北方向,距离怀集市区35公里,距离二广高速5公里,以丘陵为主,西北高东南低,总占地面积约5000亩,其中用于基地建设用地1800亩,鱼塘湿地500亩,经济果林2700亩。基地内水源充足,已有深水机井25眼,单眼最大出水量约300L/d。项目水电路方便通电便利,达到规划要求。养殖基地设计规模为年出栏三元杂瘦肉型商品肉猪10万头,存栏母猪5000头,公猪100头。按照种养结合、环境友好、分段饲养、健康安全等现代养殖理念进行设计,具体方案和经济效益测算如下:(1)在工艺流程与规划布局方面:按照两点式的工艺流程把生产区分为种猪区和保育育肥区。根据地形和主导风向把生产区、生产辅助区和生活区布局在互不干扰的区域。(2)在养殖工艺和设施设备选择方面:选择全进全出、雨污分离等工艺系统,选择横向通风与垂直通风相结合的环控系统,选择V型挂粪、液泡粪等粪污处理系统。全基地利用自动控制和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生产运转。并选择如格式塔智能喂料器、产房母猪降温版、比例加药器、中央智能热水冲洗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配套。(3)在工艺参数与栏舍设计方面:按照确定的饲养规模、合理的生产效率计算出合理的存栏量,确保满足生产的栏位需求而不空置栏舍。结合实际,精确设计各阶段猪舍建造的参数,满足不同阶段的生猪生产需要。(4)在品种选择和技术方案方面:根据市场需求,选择身体高长胴体瘦肉率高的新美系品种,提高出栏猪的猪肉品种;严格按照科学的喂养程序和疫苗程序,降低疾病的发生,确保猪群在健康的环境下生长。(5)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项目总投资25764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6269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费用11149万元、其它费用1846万元,生物性资产及流动资金投资6500万元。满负荷生产经营后,年产绿色健康商品猪12.1万头,年均销售收入19965万,项目税后内部收益为3993万,静态投资回收期为15.5%年,投资回报稳定。总之,本研究项目不对环保造成压力,能够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壮大、对广东省和肇庆市特色农业经济启动与腾飞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必要性。
陈倩倩[6](2017)在《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的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文中指出规模化禽畜养殖产生大量养殖废弃物。微生物发酵床技术通过垫料中的微生物消纳处理粪污,实现了零排放,转化生产微生物菌肥,是一种环保型的养殖方式。细菌在猪粪降解中起重要作用。为了揭示微生物发酵床中细菌种群结构,采用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垫料细菌多样性及动态变化,对微生物发酵床垫料维护与更换提供理论指导。1、揭示了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季节垫料细菌多样性共获得762,923条序列,包括34门、70纲、260科、1843类OTUs,共有OTUs占90%以上。微生物发酵床优势菌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夏冬季节垫料细菌群落结构不同,前者有更为丰富的细菌类群。夏季样本中的放线菌门(19.8%)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7.4%)的含量高于冬季样本;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属含量高于冬季样本,高含量的嗜热菌与夏季高温环境中发酵床垫料中猪粪的生物降解相关。冬季样本中的拟杆菌门(31.6%)和变形菌门(22.3%)含量高于夏季样本;拟杆菌门的嗜蛋白菌属、冬季微菌属和黄杆菌属在冬季发酵床中的含量分别为夏季样本的1.8、2.1和5.2倍。变形菌门的假单胞菌属、硫假单胞菌属和嗜冷菌属含量高于夏季垫料,与较低温度下猪粪的降解相关。2、明确了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细菌多样性共获得1,198,467条序列,包含33个门、272科、600属和1839类OTUs,3个等级垫料共有1348类OTUs。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发酵床垫料细菌多样性与发酵等级相关。随着发酵等级的增加,垫料中的葡萄球菌科和皮杆菌科细菌含量减少,说明发酵床可以抑制致病菌,保护养殖健康。在3个发酵阶段,微生物发酵床中起主要降解作用的细菌不同。在轻度发酵时期,黄单胞杆菌科和间孢囊菌科细菌是主要的降解菌;在中度发酵时期,变形菌门的腐螺旋菌科、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科、放线菌门的棒状杆菌科和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科起主要降解作用;在深度发酵时期,厚壁菌门梭菌目瘤胃菌科、拟杆菌门的紫单胞杆菌科、变形菌门的产碱菌科和假单胞菌科起降解作用。随着垫料使用时间的延长,粪便中的指示菌--瘤胃菌含量增加,可作为垫料更换的信号。此外,研究发现了一门未鉴定的细菌,说明发酵床中蕴藏着新颖的细菌资源。3、分析了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细菌多样性1,045,225条序列共包含32门、303科、609属和1834类OTUs,共有OTUs有1482类。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是优势菌。表层垫料细菌数量最多,中层垫料细菌种类最多。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分布与垫料深度相关,在表层垫料中,变形菌门(25.9%)和放线菌门(10.2%)相对含量高;中层垫料中拟杆菌门(27.8%)、变形菌门(25.1%)和厚壁菌门(17.0%)相对含量高。发酵床垫料表层和中层细菌多为有机物降解菌,主要为异常球菌-栖热菌门的特吕珀菌科、变形菌门的黄单胞菌科和拟杆菌门的黄杆菌科细菌。随着垫料深度增加,厌氧菌含量升高。深层垫料拟杆菌门(33.3%)和螺旋体门(9.2%)相对丰度较高。厌氧菌如螺旋体门的螺旋体科、拟杆菌门的腐螺旋菌科含量高;螺旋体门的螺旋体科、拟杆菌门的紫单胞杆菌科和腐螺旋菌科、Saccharibacteria门、厚壁菌门的梭菌目是深层垫料中的主要有机质降解菌。此外,首次在陆地生境中发现海洋细菌Cryomorphaceae,其功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解析微生物发酵床中参与猪粪降解的细菌多样性5个样本共获得315,761有效序列。发酵猪粪中的主要细菌门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猪粪按发酵时间聚成三类:新鲜猪粪、发酵5d和10d的短期发酵猪粪、发酵15d和20d的长期发酵猪粪。猪粪经过发酵床分解后细菌种类大幅度下降。在长期发酵猪粪中,含量高的细菌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和拟杆菌门,而在短期发酵猪粪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是丰度高的细菌种类。在属水平上,有机物降解菌,包括棒状杆菌属、芽胞杆菌属、枝芽胞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放线菌属、乳杆菌属和片球菌属在长期发酵猪粪中含量高于短期发酵垫料。结果还显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与猪粪C/N升高和粪臭素含量降低相关。5、实施了微生物发酵床发酵菌种的筛选为了开发适用于微生物发酵床的芽胞杆菌发酵菌种,本文对2株产表面活性剂芽胞杆菌FJAT-14262和FJAT-28592开展生物学特性及抑菌作用研究。前者发酵液粗提物经红外检测、HPLC和LC-MS分析,并通过基因组数据分析surfactin肽链合成基因,表明其能产生surfactin类脂肽。采用液相色谱对后者发酵产物粗提物与iturin A的标准品进行分析,结合iturinA类脂肽合成的相关基因克隆,表明其能产生iturin A类的脂肽。二者的脂肽粗提物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在发酵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王全振[7](2014)在《推广环保型养猪新模式的好处》文中认为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也不断提高。环保型养猪模式不但可以为人们提供绿色、安全的肉产品,还能保障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和污染,提高环境效益。笔者从环保养猪模式的作用出发,探讨当前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邬兰娅,齐振宏,李欣蕊,黄建,罗丽娜[8](2014)在《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我国6个省市333户养猪户的入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及生态行为响应状况,并对两者的一致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情况并不乐观,生态行为响应程度还有待提高,且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的相关性不大;学历对于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都有显着的影响,而年龄、学历、健康状况、经营年限及养猪收入等变量对养猪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的影响存在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者之间的不一致性。
袁月明,李喜武,陈丽梅,刘海枝,王春野,邱伟航[9](2013)在《健康养猪模式及设施设备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猪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及畜牧业转型期如何养猪的问题,如何健康养猪,其生产模式及设施设备已成为研究的焦点。文中就健康养猪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分析,着重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健康养猪模式、饲养工艺模式、环境控制技术、自动化饲喂系统、无害化消毒技术、猪舍设施开发、福利化设施技术等相关设施与设备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情况。指出健康养猪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包武,李元钦,钱午巧,蔡元呈,邹以强,朱光荣,陈钧生[10](2013)在《福建省生猪养殖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阐述了福建省2011年生猪存栏1 297.80万头,按每天每头猪排放粪尿加冲洗猪栏污水约25kg计算,全年排污量高达11 842.425万t,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当前相当一部分规模化养猪场没有粪污处理达标排放与综合利用"三沼"的设施。福建省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治理生猪养殖污染的通知、规定和意见,目前治污的工艺模式有5大类型。针对目前的状况,提出了治理对策与建议。
二、关于环保型养猪业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环保型养猪业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框架与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概念界定 |
三、研究框架 |
四、数据来源 |
五、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治理 |
一、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技术相关研究 |
二、生猪养殖户养殖废弃物治理行为的相关研究 |
三、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经济效益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及模式选择研究 |
一、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治理模式 |
二、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区域异质性 |
三、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三节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
第三章 生猪养殖业废弃物污染与治理模式 |
第一节 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环境影响 |
一、我国生猪养殖业发展历程 |
二、我国生猪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
第二节 广东省生猪养殖业发展及环境影响 |
一、广东生猪养殖业发展历程 |
二、广东生猪养殖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 |
第三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治理模式 |
一、国外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技术处理方式 |
二、国内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技术处理方式 |
三、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特征 |
第四章 不同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成本和收益分析 |
第一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的治理成本和收益构成 |
第二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成本和收益的核算 |
一、治理成本 |
二、经济收益 |
第三节 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治理成本与收益的核算 |
一、能源生态型治理模式的成本与收益 |
二、能源环保型治理模式的成本与收益 |
三、高床发酵型治理模式的成本与收益 |
四、不同治理模式治理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异质性分析 |
第一节 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
第二节 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的核算方法 |
第三节 不同区域的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
第六章 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的选择 |
第一节 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
第二节 治理净成本与治理模式 |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治理模式 |
第四节 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 |
一、研究方法 |
二、分析结果 |
第五节 结果与讨论 |
一、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路径 |
二、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路径的应用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不同废弃物处理模式经济效益存在显着差异 |
二、治理净成本和环境承载力对治理模式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
三、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选择需因地制宜、因场施策 |
第二节 政策含义 |
一、强化源头减量,形成“源头、过程、末端”高效联动的治理体系 |
二、打通种养结合通道,回归农业良性循环发展的生态模式 |
三、完善利益链条,加快促进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四、选择适合区域特征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个人成果 |
致谢 |
(2)养猪废水中氮磷回收铜锌去除技术及水培空心菜食品安全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养猪业发展状况 |
1.2 养猪废水的污染状况及危害 |
1.2.1 养猪废水的来源及主要特点 |
1.2.2 养猪废水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1.3 养殖废水中氮磷铜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1.3.1 氨氮处理技术 |
1.3.2 磷去除技术 |
1.3.3 铜锌等重金属去除技术 |
1.4 氮磷重金属处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1.5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厌氧发酵对废水中氮磷铜锌含量的影响机制 |
2.1 绪论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设计 |
2.2.3 pH值测定 |
2.2.4 固体物含量测定 |
2.2.5 NH_4~+-N含量测定 |
2.2.6 TP含量测定 |
2.2.7 Cu(Ⅱ)和Zn(Ⅱ)浓度测定 |
2.2.8 数据处理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温度对甲烷产率及产量的影响 |
2.3.2 VS比对甲烷产率及产量的影响 |
2.3.3 pH及 VS值的变化 |
2.3.4 氮素形态含量的变化 |
2.3.5 磷素形态含量的变化 |
2.3.6 Cu(Ⅱ)及Zn(Ⅱ)浓度的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喷洒法回收去除养猪废水中氨氮的机理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装置及设计 |
3.2.3 废水pH值及NH_4~+-N测定 |
3.2.4 数据处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pH值对NH_4~+-N去除的影响 |
3.3.2 喷洒频率的影响 |
3.3.3 循环水温度的影响 |
3.3.4 喷洒速率的影响 |
3.3.5 废水中NH_4~+-N回收率 |
3.3.6 系统经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气提-MAP沉淀法回收去除废水中的氮磷铜锌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4.2.1 实验材料 |
4.2.2 废水处理系统 |
4.2.3 废水水质分析 |
4.2.4 碳素形态含量测定 |
4.2.5 沉淀物成分鉴定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废水pH值变化 |
4.3.2 NH_4~+-N及 TN含量变化 |
4.3.3 COD及 TOC含量变化 |
4.3.4 TP含量变化 |
4.3.5 Cu(Ⅱ)和Zn(Ⅱ)浓度变化 |
4.3.6 沉淀物成分分析 |
4.3.7 氮磷回收率 |
4.3.8 系统经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膨润土沸石吸附剂研发及其对废水中铜锌的去除 |
5.1 引言 |
5.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5.2.1 实验材料 |
5.2.2 膨润土沸石的制备 |
5.2.3 吸附剂形态结构的表征 |
5.2.4 吸附实验设计 |
5.2.5 吸附动力学模型 |
5.2.6 吸附等温线模型 |
5.2.7 pH值、Cu(Ⅱ)及Zn(Ⅱ)含量测定 |
5.2.8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膨润土沸石的表征 |
5.3.2 吸附时间及吸附动力学模型 |
5.3.3 Cu(Ⅱ)和Zn(Ⅱ)浓度影响及吸附等温模型 |
5.3.4 pH值、吸附剂量及NH_4~+-N的影响 |
5.3.5 膨润土沸石对Cu(Ⅱ)和Zn(Ⅱ)的竞争性吸附 |
5.3.6 吸附剂在废水中的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吸附-气提-酸化废水”体系对小球藻生长及氮磷去除的影响 |
6.1 引言 |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6.2.1 废水原料 |
6.2.2 废水处理系统的设计 |
6.2.3 小球藻的培养 |
6.2.4 小球藻OD680值及荧光参数测定 |
6.2.5 废水水质分析 |
6.2.6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吸附-气提处理对废水的影响 |
6.3.2 小球藻OD_(680)及废水pH值变化 |
6.3.3 小球藻荧光参数值的变化 |
6.3.4 NH_4~+-N浓度的变化 |
6.3.5 TP含量的变化 |
6.3.6 碳素形态含量的变化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水肥一体化培养”对氮磷回收及空心菜食品安全性的研究 |
7.1 引言 |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7.2.1 实验材料 |
7.2.2 废水水培系统 |
7.2.3 实验设计 |
7.2.4 空心菜株高及湿重测定 |
7.2.5 Cu(Ⅱ)及Zn(Ⅱ)含量测定 |
7.2.6 废水水质分析 |
7.2.7 多糖含量测定 |
7.2.8 叶绿素含量测定 |
7.2.9 数据处理 |
7.3 结果与讨论 |
7.3.1 Cu(Ⅱ)及Zn(Ⅱ)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 |
7.3.2 空心菜中Cu(Ⅱ)及Zn(Ⅱ)残留量 |
7.3.3 磷浓度对水培空心菜的影响 |
7.3.4 NH_4~+-N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 |
7.3.5 稀释度对空心菜生长的影响 |
7.3.6 空心菜品质与安全 |
7.3.7 水培对废水水质的影响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8.1 研究结论 |
8.2 论文创新点 |
8.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主要实验仪器 |
附录 B 主要实验试剂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3)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的机遇挑战及成功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行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
1.1??企业利润逐渐降低, 企业数量逐渐减少 |
1.2??注重研发生态环保饲料 |
1.3??众多饲料企业转型升级 |
1.4??重视饲料品牌和企业文化 |
2 饲料企业布局养猪业, 应如何正确转型 |
3 饲料企业进军养猪业的人才储备及管理 |
3.1??饲料企业人才团队现状 |
3.2??做好各层次人才储备 |
3.3??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完善的管理体系 |
3.4??注重持续外部学习, 提高各项专业水平 |
4 转型后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
4.1??管理层角色转变 |
4.2??生猪养殖区域布局 |
4.3??猪场环境控制及疾病防疫 |
4.4??猪场环保管理 |
5 饲料企业成功进军养猪业的案例分析 |
(4)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养猪现状与发展预测 |
1.1.1 养猪现状分析 |
1.1.2 市场发展空间分析 |
1.1.3 养猪清洁生产 |
1.2 我国猪病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我国猪病现状 |
1.2.2 未来猪病防控的趋势 |
1.3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的研究进展 |
1.3.1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 |
1.3.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目的及意义 |
1.3.3 当前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 |
1.3.4 今后的发展趋势 |
第二章 供港猪场的现状调查研究 |
2.1 调查研究方法与内容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传统养猪模式与标准化生态循环养猪模式的对比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数据来源 |
3.1.2 饲养管理 |
3.1.3 工艺流程 |
3.1.4 两种模式划分标准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升级基础设施和改善饲养环境 |
3.2.2 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
3.2.3 财务经济指标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3.3.1 关于标准化养猪生产 |
3.3.2 关于猪舍的通风模式 |
3.3.3 关于漏缝板的研究与设计 |
3.3.4 关于饲料营养水平 |
3.4 结论 |
第四章 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试剂及仪器 |
4.1.2 实验方法 |
4.1.3 检测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机理 |
4.2.2 类Fenton法杀菌消毒研究 |
4.3 讨论 |
4.3.1 技术重点与适用范围 |
4.3.2 项目研制淀粉基复合絮凝剂的创新作用 |
4.3.3 项目研制类Fenton杀菌消毒法的创新作用 |
4.3.4 单项技术与组合工艺与国内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 |
4.4 结论 |
第五章 猪-沼-茶(果)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研究 |
5.1 材料和方法 |
5.1.1 试验场地 |
5.1.2 粪污处理流程 |
5.1.3 种植区几种土壤营养元素含量及pH值变化 |
5.1.4 有机肥的土壤改良效果 |
5.1.5 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pH值变化情况 |
5.2.2 理化指标变化情况 |
5.2.3 氮、磷、钾的含量变化 |
5.2.4 营养元素的平衡 |
5.2.5 效益分析 |
5.3 讨论 |
5.3.1 从养殖源头采取清洁生产是关键 |
5.3.2 实施精准供水供肥是生态循环的保证 |
5.3.3 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是必要的 |
5.4 结论 |
第六章 示范工程建设 |
6.1 建设内容与规模 |
6.2 产品方案与生产规模 |
6.3 示范工程建成后的效果 |
6.3.1 猪舍设计和布局等科学合理 |
6.3.2 源头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充分应用 |
6.3.3 实现了水和饲料的平衡 |
6.3.4 实现了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
第七章 实际示范推广情况与推广工作总结 |
7.1 推广方案 |
7.1.1 推广的内容 |
7.1.2 推广项目的技术水平 |
7.1.3 推广范围 |
7.1.4 推广难易程度及各种经济技术指标 |
7.2 示范推广工作的组织管理 |
7.2.1 建立良种猪及养猪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及产业化开发体系 |
7.2.2 制订实施方案,保证推广工作有条不紊 |
7.2.3 依靠社会力量,实现推广工作多方合作 |
7.2.4 保证资金投入和基础条件建设 |
7.2.5 加强横向合作与技术交流 |
7.3 推广的措施 |
7.3.1 技术示范 |
7.3.2 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 |
7.3.3 技术服务 |
7.3.4 技术交流 |
7.4 推广情况与效益测算 |
7.4.1 推广情况与经济效益 |
7.4.2 社会效益 |
7.4.3 生态效益 |
7.5 推广工作小结与建议 |
第八章 论文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技成果与奖励 |
(5)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发展规模化养殖场的必要性 |
1.3 中美规模化猪场发展趋势比较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建设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养殖基地的可行性分析 |
2.1 项目的建设背景 |
2.2 项目地址建设条件 |
2.3 市场分析 |
3. 总体规划与建设方案 |
3.1 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 |
3.2 建设规模与内容 |
3.3 猪场工艺流程与规划布局 |
3.4 技术选择 |
3.5 工艺参数与栏舍设计 |
3.6 生产技术方案 |
3.7 资源配备与解决方案 |
3.8 环保控制与解决措施 |
3.9 人员架构 |
4. 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
4.1 投资估算 |
4.2 效益分析 |
5. 创新与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的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述 |
1 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 |
1.1 简单堆放后还田 |
1.2 堆肥发酵生产有机肥 |
1.3 沼气池处理 |
1.4 昆虫处理 |
1.5 微生物处理 |
2 微生物发酵床技术 |
2.1 发展历程 |
2.2 优点 |
2.3 种类 |
3 养殖废弃物降解微生物研究 |
3.1 养殖废弃物降解微生物作用 |
3.2 养殖废弃物降解微生物研究方法 |
4 微生物发酵床中的芽胞杆菌 |
4.1 降解粪污 |
4.2 抑制病原 |
4.3 促长益生 |
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床细菌季节变化多样性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发酵床夏冬季节样本采集 |
2.2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
2.3 宏基因组测序数据质控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垫料的高通量测序 |
3.2 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季节垫料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
3.3 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季节垫料样本与物种关系 |
3.4 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季节垫料样本物种差异分析 |
3.5 微生物发酵床夏冬季节垫料样本比较分析 |
3.6 垫料微生物与季节因子的关联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三章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细菌多样性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样本采集 |
2.2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数据质控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酵床垫料的高通量测序 |
3.2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
3.3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样本与物种关系 |
3.4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样本物种差异分析 |
3.5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发酵等级垫料样本比较分析 |
3.6 垫料微生物与发酵等级的关联性分析 |
4 讨论 |
第四章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细菌多样性分析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样本采集 |
2.2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与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酵床垫料的高通量测序 |
3.2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样本物种组成分析 |
3.3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样本与物种关系 |
3.4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物种差异分析 |
3.5 微生物发酵床不同深度垫料样本比较分析 |
3.6 垫料微生物与深度的关联性分析 |
4 讨论 |
第五章 微生物发酵床中猪粪降解过程细菌多样性研究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发酵床猪粪垫料样本采集及垫料理化性质测定 |
2.2 HPLC测定垫料和粪便中的粪臭素含量 |
2.3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
2.4 宏基因组测序数据质控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发酵床垫料的理化性质 |
3.2 发酵床垫料的高通量测序 |
3.3 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多样性 |
4 讨论 |
第六章 微生物发酵床发酵菌种的筛选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菌株形态 |
3.2 菌株培养条件 |
3.3 系统发育树 |
3.4 2株菌对尖孢镰刀菌抑菌活性的测定 |
3.5 菌株产表面活性剂验证 |
3.6 物质分离与鉴定 |
3.7 表面活性剂相关基因分析 |
4 讨论 |
第七章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推广环保型养猪新模式的好处(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 |
1.1 污染环境, 疫病产生 |
1.2 质量遭疑, 安全无保证 |
2 推进环保型养猪新模式建设的意义 |
2.1 建设简便 |
2.2 生态环保 |
2.3 节能提效 |
2.4 质量安全 |
2.5 效益显着 |
3 推进环保养猪新模式建设的对策 |
3.1 养殖户方面 |
3.1.1 选择健康的生猪品种 |
3.1.2 合理规划养殖场 |
3.1.3 科学合理配制饲料 |
3.2 养殖管理部门方面 |
3.2.1 加强对畜牧养殖的重视 |
3.2.2 制定落实优惠政策 |
3.2.3 积极开拓市场促进生产 |
4 结语 |
(8)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数据 |
1. 数据来源 |
2. 数据的基本分析 |
三、模型与计量分析 |
四、结论与建议 |
1.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
2. 促进养猪场规模经营, 增加农户收入 |
3. 完善农业环境法律法规, 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业财政支持政策体系 |
(9)健康养猪模式及设施设备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健康养猪模式 |
1.1 舍饲散养模式 |
1.2 环保型生态养猪模式 |
1.3 欧洲一些国家的户外有机养猪模式 |
2 健康养猪工艺技术与配套设施设备的研究 |
2.1 多点式饲养工艺模式 |
2.2 母猪自动化饲喂系统 |
2.3 微酸性电解水在畜禽养殖场和设施农业中的无害化消毒应用 |
2.4 节能型猪舍 |
2.5 智能畜禽健康养殖控制器的研制开发 |
2.6 福利化设施技术 |
3 结语 |
(10)福建省生猪养殖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猪养殖污染的现状 |
1.1 污染水体 |
1.2 污染空气 |
1.3 危害农作物 |
1.4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残留污染 |
1.5 危及人类健康 |
2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对策 |
2.1 农牧结合, 循环利用原则 |
2.2 转变方式, 清洁生产原则 |
2.3 强化监管, 达标排放原则 |
2.4 全程监控, 持续发展原则 |
3 生猪养殖污染治理主要模式 |
3.1 能源生态型[模式Ⅰ或模式Ⅱ] |
3.2 能源环保型[模式Ⅲ] |
3.3 能源生态环保型 (一体化深度处理机为关键技术) |
3.4 生物发酵和垫料型 |
3.5 生态环保型 |
3.5.1 模式简介 |
3.5.2模式适用范围及条件 |
3.5.3 模式特点 |
4 治理对策建议 |
4.1 统一认识, 加强对畜禽 (生猪) 养殖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 |
4.2 强化对畜禽养殖 (生猪) 业的环境监管 |
4.3 因地制宜, 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措施 |
4.4 调整资金补助对象及补助方式 |
4.5 实行沼气工程资质管理,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 |
4.6 设立规模化养猪场治污工程与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在资金与政策上给予支持 |
4.7 鼓励、支持老科协发挥优势和余热, 开展调研、举办学术研讨, 为福建省农村生态能源建设添砖加瓦 |
四、关于环保型养猪业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生猪养殖废弃物治理模式研究 ——以广东省为例[D]. 李文见.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0(02)
- [2]养猪废水中氮磷回收铜锌去除技术及水培空心菜食品安全性的研究[D]. 曹雷鹏. 南昌大学, 2019(01)
- [3]饲料企业进入养猪业的机遇挑战及成功案例分析[J]. 虞志强. 猪业科学, 2018(11)
- [4]供港猪场安全清洁生产与生态循环模式关键技术研究[D]. 刘定发.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年出栏十万头商品肉猪养殖基地的规划设计及成本效益分析[D]. 于国安.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基于宏基因组分析的微生物发酵床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D]. 陈倩倩.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5)
- [7]推广环保型养猪新模式的好处[J]. 王全振. 当代畜牧, 2014(35)
- [8]养猪农户环境风险感知与生态行为响应[J]. 邬兰娅,齐振宏,李欣蕊,黄建,罗丽娜. 农村经济, 2014(07)
- [9]健康养猪模式及设施设备研究进展[J]. 袁月明,李喜武,陈丽梅,刘海枝,王春野,邱伟航.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 [10]福建省生猪养殖污染状况及治理对策[J]. 包武,李元钦,钱午巧,蔡元呈,邹以强,朱光荣,陈钧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