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设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论文文献综述)
谢申祥,王晖[1](2022)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财政收支差额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采用Baker等(2016)构建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标与2010-2018年的跨国数据,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一国财政收支差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一国财政收支逆差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并且在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贸易开放度和不同国家结构的国家中具有明显的影响差异。此外,进一步将财政收支差额分解为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部分,通过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影响,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将增加政府的财政支出,而抑制政府的财政收入。
赵斌[2](2021)在《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财税资源配置视角》文中提出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扩大成为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展演变的新趋势,而南北财税资源配置不均衡是其中的重要表现或原因。财税政策作为重要的结构性政策,对包括南北区域在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本文立足于财税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职能要求,基于南北区域维系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的重点地区层面,从总量和人均指标、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债务水平、政策力度等方面对比分析南北方财税资源配置差异,研判当前财税政策不利于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表现或原因,最后从优化财政资金分配、完善资源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加强财税政策与区域政策协同、积极稳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兜底保障功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杨灿明[3](202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对财政经济工作的领导是取得革命战争胜利、维护国家政权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百年风雨,百年征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财税改革实践始终与党的生存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为民族独立、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保驾护航。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本文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不同时期财税工作的特点,深刻把握党领导下财税实践的改革趋势与发展逻辑,以期为更好发挥党对国家财政的领导,推动建立现代化的大国财政治理体系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
王振宇,司亚伟,路遥[4](2021)在《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及其修复》文中研究指明地方财政是地方各级政府行使职权的物质基础,其运行状况影响着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当下地方财政困难呈现出以"三保"支出压力、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地方金融风险财政化等为典型特征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引入地方财政生态这一新概念来对地方财政困难进行新解释,基于"口径、标准、边界、转移"等元问题的回答,揭示了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的演绎逻辑,并从经济、体制、民生、治理等不同视角梳理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及其形成机理。最后,研究提出实施地方财政生态失衡修复工程的系统对策建议,寄希望打通堵点、补齐短板、标本兼治,畅通地方财政良性运行的内外循环,从根本上改变地方财政困难这一跨世纪难题。
刘滨[5](2021)在《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文中指出
闫坤,鲍曙光[6](2021)在《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困境摆脱》文中指出当前我国面临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政府债务风险凸显、人口老龄化威胁财政支出可持续等问题,亟须进一步深化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现阶段,适应我国国情的中期财政规划框架初步形成,但仍存在财政收支预测和形势研判能力不足,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缺乏制度层面与之匹配的预算决策方式和预算程序,缺乏实质约束力等问题。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以是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标准,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由"形式"向"实质"转变;强化中央与地方联动,自上而下推动改革;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明确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重点。具体而言,要合理协调预算权力和规划权力;提高经济、财政收支预测准确性,强化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完善预算决策模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公开;夯实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基础,完善配套机制;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制度的确定性。
张富强[7](2021)在《论消费税立法改革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地方财政收支缺口逐渐拉大,财政自给能力坡形弱化,政府债务规模持续扩大,集中反映了地方财力的不足、财权与事权的不相匹配,进而影响地方对于当地居民所需公共产品的良好组织和提供。有关部门应根据党和国家有关战略部署,以《消费税法(草案)》为基础,融入消费税"两个转型"的立法思路和具体规范,并在维持现有的财税分配格局下,通过对消费税制不同模式的分析与选择,分步推进"两个转型",采取扩大征税范围和提高部分消费品税率及合并同性质的车辆购置税等措施,有效拓宽地方税源和税基,逐渐将地方财政自给率从目前49.6%提升至90%左右,形成地方财力与支出责任相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冯明,李雪松,汪红驹,李双双,张彬斌[8](2021)在《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着力提升内生动力》文中研究表明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延续复苏势头,大宗商品价格及美国通胀高企,而劳动力市场恢复迟缓。二季度中国经济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但内需总体偏弱,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内需偏弱,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冲击,不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形成。2021年下半年到2022年,一旦外需明显减弱,则我国经济可能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未来一段时期,在积极推进全民免疫的同时,宏观政策不宜过早收紧对内需的支持力度,应进一步提高前瞻性,适当加大支持力度,更加注重扩大内需,着力提升内生动力。要加快产业链补短板和锻长板,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与安全。要防止多项政策同时收紧导致经济收缩过猛,更加注重财政、货币、房地产调控、生态环保等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更加注重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要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的体制机制,更加注重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肖潇,何明洋[9](2021)在《“十四五”财政收支形势与政策建议》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增长明显放缓,收支矛盾有所加剧。"十四五"时期,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减速将成为制约财政收支增长的主要因素。同时,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也将对财政运行持续施压,加之财税制度性、政策性因素影响,财政的不可持续性问题将加快暴露。对此,需要进一步发挥好财政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周建波,陈皓,孙淑彬[10](2021)在《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基于文献史回顾的视角》文中指出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国家能力视为解释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并围绕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家能力与财政、金融、工业化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国家能力指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和为社会提供国家安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产权保护等公共品的能力。对于现代国家而言,财政汲取能力取决于财政与金融的有效结合,而为社会提供国家安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产权保护等公共品的能力则表现为财政支出的水平与效率。正是孱弱的国防能力,使得近代中国饱受欺凌,工业化发展举步维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品的供应有了很大提高,但对微观经济主体的过度干预影响了工农业,尤其农业的效率。改革开放后通过尊重微观经济主体利益等方式,最终形成了国家宏观调控和微观经济主体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制度优势,取得了工业化的飞速发展。
二、积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设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积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设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财政收支差额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回顾与机理分析 |
(一)文献回顾 |
(二)机理分析 |
三、计量经济模型与数据 |
(一)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
(二)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
1.被解释变量:财政收支差额 |
2.核心解释变量: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
3.控制变量 |
(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四、回归结果与说明 |
(一)基准回归 |
(二)稳健性检验 |
1.考虑内生性 |
2.考虑滞后一期的影响 |
3.更换指标计算形式 |
4.统一财政年度 |
五、异质性分析 |
(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二)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
(三)国家结构形式差异 |
六、分解分析 |
七、结论性评述 |
(2)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财税资源配置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税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 |
(一)财政职能和财政政策目标内含区域协调发展要求 |
(二)财税政策与区域政策之间具有强大的协同性 |
(三)财税政策具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功能 |
二、南北方财政收支对比及国家区域财税政策现状分析 |
(一)南北方财政收支现状及对比分析 |
(二)北方重点地区财政收支对比及国家区域财税政策 |
三、现行财税政策不利于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表现或原因分析 |
(一)财税资源配置总体上未能有效缓解北方重点地区财力不足和收支矛盾的严峻形势 |
(二)转移支付制度未能充分考虑北方地区特殊的资源要素禀赋和重要的战略功能 |
(三)税收优惠政策不平衡对南北区域经济协调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 |
(四)资源税制度不利于北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
四、优化财税资源配置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 |
(一)构建有利于缩小南北方财力差距的国家财政支出安排和转移支付制度 |
(二)建立有利于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资源税和税收优惠政策体系 |
(三)建立健全财税政策与区域政策高效协同的政策体系 |
(四)多措并举减轻地方政府投融资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
(五)有效发挥养老、医疗、就业等重点公共服务的财政兜底保障功能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财税实践的发展历程 |
(一)革命财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二)保障财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三)建设财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四)治理财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财税改革的基本趋势 |
(一)从封闭到开放 |
(二)从传统到现代 |
(三)从失衡到包容 |
(四)从粗放到绿色 |
三、中国共产党对财税改革的方向与思考 |
(4)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及其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
二、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的内涵、特征及演绎逻辑 |
(一)地方财政生态概念的引入 |
(二)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的一般特征与衡量 |
1.流动性不足。 |
2.债务负担过重。 |
3.土地财政依赖。 |
4.刚性支出强化。 |
5.预算执行偏离。 |
(三)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的演绎逻辑 |
三、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与形成机理 |
四、实施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修复工程 |
(一)构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修复应急机制,不断注入流动性 |
1.实施国库资金调度特别支持政策。 |
2.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整合政策。 |
3.实施地方政府债倾向政策。 |
4.筹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修复救助基金。 |
5.构建财政资金直达快速通道。 |
6.实施特别金融支持政策。 |
(二)构建地方财政生态失衡修复内生机制,提升地方财政治理能力 |
1.实施地方财政振兴战略。 |
2.健全省以下财政治理体制。 |
3.加速地方税体系建设。 |
4.清理税收优惠政策。 |
5.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三)构建地方财政生态修复的环境条件,夯实生态修复的基础 |
1.妥善处理好政府、市场、社会关系。 |
2.改进“条块”治理关系。 |
3.注重靠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 |
4.强化预算控制。 |
5.引入“最多查一次”新模式。 |
6.推进各级政府事权划分规范化、法治化。 |
(6)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困境摆脱(论文提纲范文)
一、相关文献综述 |
二、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面临的基本形势 |
(一)财政收支矛盾越来越突出 |
(二)政府债务风险逐步凸显 |
(三)人口老龄化威胁财政支出可持续 |
(四)土地财政面临不可持续风险 |
三、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实施中的难点和问题 |
(一)财政收支预测和形势研判能力不足,预测准确性和科学性有待提升 |
(二)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有待加强 |
(三)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缺乏制度层面与之匹配的预算决策方式和预算程序 |
(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缺乏实质约束力,预算权和规划权呈碎片化状态 |
(五)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制度缺少配套机制建设 |
(六)制度环境及宏观环境缺乏稳定性,与中期财政规划管理要求不匹配 |
四、进一步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基本路径 |
(一)以是否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为标准,推进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由“形式”向“实质”转变 |
(二)强化中央与地方联动,自上而下推动改革 |
(三)从技术和制度两个层面,明确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改革的重点 |
五、进一步完善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政策建议 |
(一)合理协调预算权力和规划权力,保障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 |
(二)提高经济、财政收支预测准确性,强化中期财政规划与年度预算、其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 |
(三)完善预算决策模式,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预算公开 |
(四)夯实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基础,完善配套机制 |
(五)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制度的确定性 |
(7)论消费税立法改革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呈现“坡形弱化”的趋势 |
(一)中央与地方间财力和支出责任失衡状态渐趋严重 |
(二)地方财政自给率渐趋下降 |
(三)地方一般财政收支缺口愈益拉大 |
(四)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持续显着扩大 |
二、提升我国地方公共财政自给率的重要理论依据 |
(一)现代财政分权理论的形成 |
(二)早期财政分权的主要涵义 |
(三)晚期财政分权理论的主要内涵 |
(四)现代财政分权理论对于提升我国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指导意义 |
三、提升地方财政自给率的消费税改革模式探索 |
(一)消费税简易改革模式的测算与分析 |
(二)零售环节特定销售税模式测算与分析 |
(三)典型销售税模式测算 |
四、通过消费税改革提升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立法建议 |
(一)消费税征税环节后移及合并同性质的车辆购置税 |
(二)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 |
(三)提高部分消费品的税率 |
(9)“十四五”财政收支形势与政策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近年来我国财政收支的基本特征 |
(一)主要财政收支指标增速持续放缓 |
(二)公共财政收支缺口逐年扩大 |
(三)央地两级财政矛盾依然突出 |
(四)土地出让收入占政府收入比重快速提高 |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财政收支的影响因素 |
(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增大 |
(二)产业转型升级任务繁重,要素供给约束增强 |
(三)重点任务持续推进,财政支出后劲不足 |
(四)财税体制问题凸显,地方收支矛盾加剧 |
(五)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可持续性风险加大 |
(六)财政统计方法难以全面反映现状,亟待改善 |
三、“十四五”时期财政收支形势 |
(一)我国主要财政收支指标与经济增速的相关性 |
(二)“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速预测 |
(三)主要财政收支指标预测 |
1.主要财政收支指标增速放缓压力趋升。 |
2.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将继续扩大。 |
3.央地财权事权矛盾面临进一步恶化风险。 |
4.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将继续上升。 |
四、对策建议 |
(一)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
(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步伐 |
(三)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 |
(四)加强财政监督与政策评估 |
(五)加快完善财政统计方法 |
(10)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基于文献史回顾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与国家能力 |
(一)晚清时期的财政转型 |
(二)民国时期的财政与国家能力 |
(三)新中国时期的财政与国家能力 |
二、金融与国家能力 |
(一)晚清时期的金融发展与国家能力 |
(二)民国时期的金融发展与国家能力 |
(三)新中国时期的金融发展与国家能力 |
三、工业化与国家能力 |
(一)晚清时期的工业化发展与国家能力 |
(二)民国时期的工业化发展与国家能力 |
(三)新中国时期的工业化发展与国家能力 |
四、结语 |
四、积极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设稳固平衡的地方财政(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国家财政收支差额的影响[J]. 谢申祥,王晖.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22
- [2]促进南北区域协调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基于财税资源配置视角[J]. 赵斌. 地方财政研究, 2021(12)
-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财税改革历程、趋势和启示[J]. 杨灿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1(06)
- [4]地方财政生态“失衡”现象及其修复[J]. 王振宇,司亚伟,路遥. 财政研究, 2021(09)
- [5]约束性放权:地方政府剩余权激励与问责调适[D]. 刘滨. 吉林大学, 2021
- [6]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困境摆脱[J]. 闫坤,鲍曙光. 改革, 2021(08)
- [7]论消费税立法改革与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提升[J]. 张富强. 法学杂志, 2021(07)
- [8]更加注重扩大内需 着力提升内生动力[J]. 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智库课题组,冯明,李雪松,汪红驹,李双双,张彬斌. 财经智库, 2021(04)
- [9]“十四五”财政收支形势与政策建议[J]. 肖潇,何明洋. 宏观经济管理, 2021(07)
- [10]国家能力与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基于文献史回顾的视角[J]. 周建波,陈皓,孙淑彬.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