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比较训练中熏陶语感(论文文献综述)
魏铭萱[1](2021)在《海峡两岸暨香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42节优质课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张艺[2](2021)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朱自清散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朱自清散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叙事抒情类审美散文《匆匆》《春》《背影》《荷塘月色》共四篇被中小学语文教材收录,是除了鲁迅之外入选教材篇目最多的现当代作家,成为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内容。学习朱自清散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理念落地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其散文的基本特征也有利于培养语文核心素养。但是,结合朱自清散文实际教学及相关研究论文来看,语文核心素养与朱自清散文教学结合得不够紧密。因此,在朱自清散文教学中出现了教师缺少对学生情意的熏陶,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得不到提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缺乏更精微的辨体意识,教学中不能自觉进行多维度的互文性阅读,学生思维缺乏思辨性;同时也很少有教师能够基于文学史视角审视朱自清的散文,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能很好地落实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以及学习任务群等问题。基于此,结合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和课程目标的要求,朱自清散文的基本特征、实际教学情况等,对朱自清散文教学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语文学视角丰富散文作家的作品研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学史、文体学、语文学等学科融合中更好牧养学生言语生命。从散文视角切入,细化、深化朱自清散文教学理论;对朱自清散文集群研究,更利于考察创作匠心及分学段散文教学之异同;文学史、文体学视域融合研究,更利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
董梦瑶[3](2021)在《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文中指出朗读是基本的语文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每一学段中都提出了朗读的要求。统编本教材也把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进行强调。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书声琅琅应该是一节优秀语文课的重要特质。笔者梳理并统计了统编教材7-9各年级每篇课文的助读系统以及单元导语、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各板块中对于朗读的要求与提示,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思考,以期探寻朗读活动编排的序列及系统,从覆盖率、梯度性两方面分析朗读系统的特点,再从编配是否科学的角度提出了朗读系统的优缺点,以期精准理解统编教材的精神实质,从而提升朗读教学及整体语文教学的品质。本文除绪论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分析朗读教学价值以及教学方向:在朗读积累中提升语言修养,在读思结合中提升思维品质,在朗读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在朗读理解中继承传统文化。通过问卷和访谈对嘉定某乡村中学的7-9年级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获得了该中学对朗读活动的学习和教学现状。学生方面:认为朗读较为重要并对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堂朗读机会多但要求欠具体;自学中常跳过朗读以完成学习任务;对朗读作用的认识因年级不同略有差异;朗读的最大困难在于不能理解文章。教师方面:重视朗读,依托教材适度改编;忽视指导,较少关注朗读系统。基于上述发现,本文着重梳理朗读活动的分布与建构,分析教材中朗读活动建构的依据,梳理总结教材中朗读活动的布局及特点。提出初中朗读系统的两大特点:覆盖率高,多集中在诗歌、文言文和散文上;梯度性一般,在不同的板块梯度性有所差异。最后对朗读活动的科学性进行了分析:朗读与课文的内容和文体紧密结合;注意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朗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较为随意;朗读和单元知识结合较少。最后根据前期的梳理、分析和调查给出朗读活动的实施策略,分别是:教授相应的朗读知识;优化朗读活动的教学设计;加强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完善朗读能力的测评。
马筱旭[4](2021)在《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教育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网络时代下的阅读呈现碎片化、浅表化、功利化的趋势,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的的核心素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就成为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语文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的下位概念,是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具体化,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学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整本书阅读教学能改变小学生阅读的碎片化、浅表化现状,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宗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也就成为了阅读教学发展的趋势之一。现阶段整本书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线教师的主观经验,缺乏理论支撑,也尚未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做出有机的结合,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提出指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出概念界定,明确核心素养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内涵,从而进一步明晰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通过观察法和问卷访谈法深入课堂了解小学高段教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分析总结现阶段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从名师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经典案例和一线教师的典型案例中归纳总结核心素养视野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针对培养语言积累与规范素养提出亲近母语的朗读和读写结合教学策略;针对培养思维方法掌握与整合素养提出思辨性阅读和项目式阅读教学策略;针对培养审美感知与体验素养提出对比阅读和情境阅读教学策略;针对培养文化认同与归属素养提出细读经典传统文化作品和开展中外文化主题比较读书会的教学策略。
教育部[5](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信淑娜[6](2020)在《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言文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作为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特殊句式是学习文言文的一把钥匙,但文言特殊句式教学因其自身的枯燥性和语文教育界淡化语法教学现象的存在,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甚至是文言语法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传授这部分知识,学生也不能很好地掌握。鉴于特殊句式教学难题,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势在必行。为了更好的了解特殊句式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每册书中的分布情况和数量,笔者在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他们各自的规律和特点。此外,对实习学校三个年级的360名学生进行了特殊句式的检测和调查问卷的测试,搜集了学生对于特殊句式的掌握情况,发现学生在特殊句式的学习中有如下问题: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讲授语法的方式僵化;语法知识的衔接性较差;欠缺课文教学的重组;学习特殊句式缺乏主动性;不能系统掌握特殊句式。在具体困难方面,学生容易混淆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和状语后置句;没有充分掌握“以”的意义及用法;容易混淆“是”的意义及用法;对“此”表示判断的判断句认识不清;无法准确辨别无标志的被动句;对于省略句中省略宾语、介词和谓语的句子学生尚不能清楚辨别。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三种解决策略:一、重视特殊句式知识的系统性。首先教师应当归纳整理特殊句式,并且要不断巩固和强化特殊句式知识体系,其次综合运用课内外文言文资源。最后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兼顾非侧重点特殊句式的教学。二、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与其他文言句式、现代汉语语法进行比较辨析,还可以在一定阶段的学习后带领学生总结特殊句式规律,加强课内外的练习。三、小学、初中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要衔接到位。依据笔者提出的特殊句式教学策略,笔者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运用建构主义和迁移理论,最大限度的遵循学生主体地位原则,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新旧知识间的桥梁,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此外,在教学设计中加大特殊句式的系统讲解,以期更好的帮助教师提高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教学认识,帮助学生有效学习文言特殊句式。在笔者的教学设计中,缺乏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活动,比如可以设置表演课本剧、小组竞赛等活动。笔者依据建构主义和知识迁移理论提出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在实践之后进行总结与反思。恰当的采取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足之处是教材中初中、小学的文言语法知识衔接性不强;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课外阅读训练。
范小文[7](2020)在《大陆统编版与香港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大陆统编版与香港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板块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理论以及课程文件,展开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本着论文要有所创新的原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比较的基本依据、比较的维度以及教材的使用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深化;其中,结合写作相关理论进行研究,从教材写作内容的编写维度展开分析,是本文的一些探索。本论文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其次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次对与本研究的相关文献展开综述,包括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与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两部分;最后阐明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比较的基本依据。主要由学习理论与写作机制构成,其中,学习理论包括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知识分类观理论;写作机制包括写作过程的基本模型、初中生写作思维特点、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第三部分:关于编写纲领性文件的比较。经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课程理念上,均关照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均突出语文课程的基础性与综合性,统编版更强调课程的实践性,启思版更关注培养维度多元;在写作目标与内容上,均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均重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统编版更重视写作真实情感,启思版更注重掌握写作策略。第四部分:关于编排体例的比较。经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相同点上,具有序列清晰、螺旋递进,分工明确、兼重人文,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等特点;在不同点上,统编版更突出年级训练重点以及写作思维培养,启思版更强调写作能力渗透式的安排以及学段间的衔接。第五部分:关于编写内容的比较。经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均重视写作过程的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启思版的写作流程更系统完整;均以写作程序性知识为主,其中启思版应用文写作知识更丰富;统编版更偏重课内例文,启思版例文分布更均衡;命题形式均呈现开放与限制的统一;命题题材都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其中统编版随年级提升更注重开放性;统编版单元练习梯度更分明,启思版年级练习梯度更凸显。第六部分:统编版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首先,以生为主,优化已有序列;双线并进,发挥组合优势;缩短差距,推动学段衔接。其次,注重整体性,统筹写作过程要素;紧扣实用性,整合写作知识内容;突出多样性,拓展写作例文类型。最后,整合多类命题展开写作;聚焦真实生活推进写作;把握关联梯度深入写作。笔者只是一个未走上正式岗位的学习者,在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上尚有不足,但笔者决心以此文作为出发点,继续细化、深化关于教材的研究,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杨晓琦[8](2020)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文中指出虽然“语感教学”在语文教育界不算是个新话题,但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忽视语感教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尽管许多一线教师及科研人员对语感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已达成共识,但语感教学的方法却处在探索阶段,还没有总结出一套标准,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小学中高段是进行语感教学的最佳时期,注重这个阶段的语感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当下,语文核心素养理念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行,语感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前人的研究中,很少有将语感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联系起来的,所以本文拟在语文核心素养与小学语感教学之间找到契合点,寻到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可行之处与内容纬度,这两者的有效整合,不仅能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使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除去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是基本情况的概述章,主要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进行理论阐释,包括语文核心素养、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语感教学特点、语言学习理论及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感教学的现实要求等;第二章是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的现状调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当前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的策略,供一线教师参考;第四章对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进行案例分析,提出语感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师应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指导学生应用语感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李文婧[9](2020)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史上璀璨的繁星,它的语言浸润着人们的心灵,它的情思陶冶着人们的精神。它对当代中学生有着独一无二的教育价值,也是初中生重点学习的语文内容。古诗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是难度较高的一部分,多种多样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促进着古诗词教学的发展。但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认识、理解、享受古诗词也并非易事,因而古诗词教学常表现出浅层化与机械化。常言道,困知勉行,积厚成器,教师应该在在不断积累中寻求创新与提高。群文阅读教学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它以议题为核心进行群文本阅读,在师生的集体建构中走向深度阅读。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仅能丰富学生的阅读量,还能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本文对群文阅读教学方法运用于初中古诗词教学提出设想并研究出一定的策略,旨在改善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现状,提升学生对古诗词文化的兴趣。本文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此论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关于群文阅读教学和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现有文献进行综述。第二章主要概述了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理论。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查找群文阅读教学的相关着作与实践,来辨析群文阅读的含义。其次,从互文性理论、读者反应理论、建构—统整理论、有意义学习理论四个方面来探究群文阅读的理论基础。此外,通过与其他阅读教学方式的对比,例如与单篇阅读教学、单元阅读教学、海量阅读教学、主题阅读教学进行区分,进一步总结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为开放性、聚焦性与探究性。最后,主要从学习共同体、学习任务群、校本课程三方面探讨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第三章分别从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首先,从统编本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选文系统、助读系统、练习系统来分析教材中古诗词的特点。其次,分析了目前古诗词教学的问题及原因,并浅谈了群文阅读教学对于解决这些问题的意义,最后,立足于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取向、初中语文阅读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研究群文阅读运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依据,以此证明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的适切性。第四章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主要是从品析诗词语言、阐释诗词意象、感悟诗词情感这三大部分来训练初中生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增加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参与度。在每一部分当中,都有更具体的议题设计、文本组合、教学策略,且随后呈现一个教学设计示例,详述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以帮助读者理解实际的操作流程。最后立足于选文、组元、课堂教学三个角度对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容易走入的误区作以分析。
张楠[10](2020)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文中指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年来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增加了,文言文教学在守正创新的语境中砥砺前行。“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是一种介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研究,致力于衔接理论和实践。本论文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文献研究法、课堂旁听法等方法,明确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和教学目标,认真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选编的特点,了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本文通过研究认为,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应该结合“部编本”教材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加强诵读训练,在“诵读”中提高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开发资源,适当开展群文阅读,构建群文阅读程序;重视读写结合,包括单篇文章的读写和群文阅读的读写;可以在教学中,加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训练,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语文的核心素养。
二、在比较训练中熏陶语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比较训练中熏陶语感(论文提纲范文)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朱自清散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时代之需: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立德树人 |
2.散文教学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优势 |
3.朱自清散文的独特性和代表性 |
(二)研究现状 |
1.语文核心素养理论的产生背景、意义及源流梳理 |
2.语文核心素养理论与散文教学融合研究及朱自清审美散文教学研究 |
4.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1.研究意义 |
2.创新之处 |
一、重要概念内涵的界定 |
(一)散文 |
(二)核心素养 |
(三)语文核心素养 |
二、知识与能力本位时代,朱自清散文教学理念及实施路径 |
(一)知识本位时代,朱自清散文教学理念及实施路径 |
1.以“八字宪法”为主导,建立散文知识体系 |
2.知识教学偏于记忆、理解,思想教育多为外铄 |
3.忽视散文类性辨识,同质化教学较为普遍 |
(二)能力本位时代,朱自清散文教学理念及实施路径 |
1.回归语文体性,强调以语感训练为中心 |
2.人文教育有意识和生活、生命结合 |
3.散文篇性开掘未能成为教学的自觉 |
三、语文素养本位时代,朱自清散文教学的应然追求 |
(一)强调知、情、意素养的有机培育 |
(二)突出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全程渗透 |
(三)单篇、群文、整本、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融合 |
四、语文素养本位时代,朱自清散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情意熏陶:语文体性坚守的意识淡化 |
(二)类性视域下,缺失更精微的辨体意识 |
(三)篇性开掘缺少多维度互文性阅读的自觉 |
(四)史学意识:基于文学史视角审视朱自清散文的意识比较淡薄 |
(五)课程意识:缺乏落实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意识 |
五、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朱自清散文的教学策略 |
(一)体性视野:在形意统一中突出形 |
1.“形”的内涵:言语表现形式的知识及智慧 |
2.解读路径:从形到意再到形的往复、深化 |
3.“意”:朝言语人格、言语情趣等方面引领 |
(二)类性视野:遵类与跨类的相谐 |
1.遵类教学:深谙文类特征 |
2.跨类教学:辨识作家跨类写作的得与失 |
3.遵类与跨类的相谐:在群文阅读中追求散文教学的精致化 |
(三)篇性视野:开掘作家言语创造中的独特个性和智慧 |
1.与现代散文比,感受朱自清散文浓而不烈,清而不淡的抒情特色 |
2.与古典散文比,揭示朱自清散文通俗化、谈话风的现代品格 |
3.与西方散文比,凸显朱自清散文浓郁而含蓄蕴藉的言语创造 |
4.与自我散文比,散文创作从“着意为文”走向朴实缜密 |
(四)史学视野:整体、动态地审视散文作品 |
1.通过系列作品阅读,揭秘作家散文创作观的演变 |
2.引领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审视作家散文创作的独特贡献 |
3.基于学生发展阶段特点,落实语文素养 |
(五)课程视野:渗透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等意识 |
1.散文单篇教学与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会通 |
2.散文教学中学习任务群的相机落实 |
六、融会贯通,走向言语表现与创造——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
(一)导入 |
(二)教学过程 |
1.初读,赏析语言——悦耳悦目 |
2.品读,揣摩形式——悦心悦意 |
3.情读,升华情感——悦神悦志 |
4.拓展阅读 |
(三)小结 |
(四)作业布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核心概念辨析 |
三 文献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五 研究意义 |
第一章 朗读活动的教学价值和实施现状 |
第一节 朗读活动的教学价值 |
一 在朗读积累中提升语言修养 |
二 在读思结合中提升思维品质 |
三 在朗读鉴赏中培养审美情趣 |
四 在朗读理解中继承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活动实施现状 |
一 朗读活动的学习 |
二 朗读活动的教学 |
第二章 初中朗读活动的建构 |
第一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建构的依据 |
一 遵循课标朗读要求 |
二 落实落细朗读编排 |
第二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的布局及特点 |
一 集中式分布及其利弊 |
二 随文式分布及其利弊 |
第三节 教材中朗读系统的特点 |
一 朗读系统覆盖率高 |
二 朗读系统梯度性一般 |
第四节 教材中朗读活动的科学性分析 |
一 朗读与课文内容和文体紧密结合 |
二 注意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
三 朗读活动的安排和要求较随意 |
四 单元知识与朗读结合较少 |
第三章 初中朗读活动的实施策略 |
第一节 教授相应的朗读知识 |
一 朗读知识的重要性 |
二 朗读知识的教学 |
第二节 优化朗读活动的教学设计 |
一 适当改编教材活动 |
二 基于文体制定朗读策略 |
第三节 加强朗读与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
一 朗读与默读 |
二 朗读与想象 |
第四节 完善朗读能力的测评 |
一 建立朗读能力评价表 |
二 设计朗读测评题目 |
三 丰富教师朗读评价用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初中统编本教材“朗读”随文式系统分布表 |
附录2:问卷调查表 |
附录3:访谈提纲及设计意图 |
致谢 |
(4)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
1.1.2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问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2 关于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 |
1.2.3 关于整本书阅读理论的研究 |
1.2.4 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研究 |
1.2.5 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2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概述 |
2.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1 语言积累与规范 |
2.1.2 思维方法掌握与整合 |
2.1.3 审美感知与体验 |
2.1.4 文化认同与归属 |
2.2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相关概念界定 |
2.2.1 整本书阅读 |
2.2.2 整本书阅读教学 |
2.2.3 教学策略 |
2.3 核心素养与整本书阅读的关系 |
2.3.1 整本书阅读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语言材料 |
2.3.2 整本书阅读能推动思维层次的逐步深入 |
2.3.3 整本书阅读能引发多元丰富的审美体验 |
2.3.4 整本书阅读能呈现相对完整的文化场域 |
2.4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理论基础 |
2.4.1 格式塔理论 |
2.4.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调查设计 |
3.1.1 问卷调查 |
3.1.2 访谈 |
3.2 教师问卷及访谈的分析 |
3.2.1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观念的分析 |
3.2.2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的分析 |
3.2.3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的分析 |
3.2.4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的分析 |
3.2.5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 |
3.2.6 对整本书阅读教学评价的分析 |
3.3 学生问卷的分析 |
3.3.1 对整本书阅读态度的分析 |
3.3.2 对整本书阅读时间的分析 |
3.3.3 对整本书阅读目的的分析 |
3.3.4 对整本书阅读内容的分析 |
3.3.5 对整本书阅读方法的分析 |
3.3.6 对整本书阅读环境的分析 |
3.3.7 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的分析 |
3.4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问题分析 |
3.4.1 对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及其关系认识浅显 |
3.4.2 整本书阅读教学目标模糊 |
3.4.3 整本书阅读教学内容随意 |
3.4.4 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枯燥 |
3.4.5 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指导较少 |
4 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
4.1 指向语言积累与规范的教学策略 |
4.1.1 亲近母语的朗读教学策略 |
4.1.2 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
4.2 指向思维方法掌握与整合的教学策略 |
4.2.1 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
4.2.2 项目式阅读教学策略 |
4.3 指向审美感知与体验的教学策略 |
4.3.1 对比阅读教学策略 |
4.3.2 情景阅读教学策略 |
4.4 指向文化认同与归属的教学策略 |
4.4.1 细读经典传统文化作品 |
4.4.2 开展中外文化主题比较读书会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教师问卷 |
附录B 学生问卷 |
附录C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D 部编版小学高段“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6)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1.选题缘由 |
2.选题意义 |
(二)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现状 |
1.特殊句式的翻译策略 |
2.特殊句式的归纳整理 |
3.特殊句式教学策略研究 |
4.特殊句式学习方法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1.调查研究法 |
2.统计分析法 |
(四)理论基础 |
1.建构主义理论 |
2.迁移理论 |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界定与分类 |
(一)文言文特殊句式的概念 |
(二)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分类与分布 |
1.倒装句 |
2.判断句 |
3.被动句 |
4.省略句 |
二、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一)关于学生的统计与分析 |
1.关于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2.关于学生对四类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情况的检测与分析 |
(二)教师访谈 |
(三)文言特殊句式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1.学生方面 |
2.教师方面 |
3.其他方面 |
三、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策略 |
(一)重视特殊句式知识的系统性 |
1.教师应系统归纳整理教材中的特殊句式 |
2.教师要巩固和强化自身的特殊句式知识体系 |
3.教师要综合运用课内外文言文资源 |
4.教学过程中要兼顾非侧重点特殊句式 |
(二)丰富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
1.在比较中增进理解 |
2.总结规律,加强课内外练习 |
(三)小学、初中的文言文教学要衔接到位 |
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
(二)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及改进 |
1.教学反思 |
2.教学改进 |
五、总结与反思 |
(一)在特殊句式教学中的总结 |
1.恰当的采取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方式 |
2.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二)在特殊句式教学中的反思 |
1.教材中小学、初中文言文语法知识衔接性不强 |
2.缺少课外训练阅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致谢 |
(7)大陆统编版与香港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鉴于教材地位的时代诉求 |
2.基于两版教材的互鉴价值 |
3.源于写作教学的现实需要 |
(二)概念界定 |
1.语文教材写作板块 |
2.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 |
3.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 |
(三)研究综述 |
1.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 |
(1)统编版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 |
(2)启思版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 |
(3)其他版本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研究 |
2.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 |
(1)统编版与各版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 |
(2)启思版与各版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 |
(3)其他版本之间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 |
(四)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1)丰富教材写作板块比较的研究基础 |
(2)细化教材写作板块比较的研究视角 |
2.实践意义 |
(1)为一线教师完善写作教学提供借鉴 |
(2)为笔者今后展开写作教学指明方向 |
(五)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比较研究法 |
3.案例分析法 |
4.内容分析法 |
一、比较的基本依据 |
(一)学习理论 |
1.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2.有意义学习理论 |
3.知识分类观理论 |
(二)写作机制 |
1.写作过程的基本模型 |
2.初中生写作思维特点 |
3.写作能力的构成要素 |
二、关于编写纲领性文件的比较 |
(一)统编版教材写作板块编写纲领性文件 |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课程的规定 |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目标与内容的规定 |
(二)启思版教材写作板块编写纲领性文件 |
1.《中学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中对语文课程及写作范畴的规定 |
2.《中学中国语文建议学习重点》中对写作范畴的规定 |
3.《优质课本编写原则》中对写作范畴的规定 |
(三)两版教材写作板块编写纲领性文件的比较分析 |
1.课程理念比较分析 |
(1)均关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要 |
(2)均突出课程基础性与综合性 |
(3)统编版更注重课程的实践性 |
(4)启思版更强调培养维度多元 |
2.写作目标与内容比较分析 |
(1)均强调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
(2)均重视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
(3)统编版更突出写作真实情感 |
(4)启思版更注重掌握写作策略 |
三、关于编排体例的比较 |
(一)两版教材写作板块构成部分的梳理 |
1.统编版教材写作板块 |
(1)写作专题 |
(2)随文写作 |
(3)综合训练 |
2.启思版教材写作板块 |
(1)写作专题 |
(2)以读带写 |
(3)写作能力单元 |
(二)两版教材写作板块编排体例的比较分析 |
1.相同之处 |
(1)序列清晰,螺旋递进 |
(2)分工明确,兼重人文 |
(3)点面结合,重点突出 |
2.不同之处 |
(1)统编版更突出年级训练重点 |
(2)统编版更注重培养写作思维 |
(3)启思版更强调渗透写作能力 |
(4)启思版更重视学段间的衔接 |
四、关于编写内容的比较 |
(一)写作引导的比较 |
1.写作过程比较分析 |
(1)均关照写作过程的外部因素 |
(2)启思版内在流程更系统完整 |
2.写作知识比较分析 |
(1)均强调以写作程序性知识为主 |
(2)启思版应用文写作知识更丰厚 |
3.写作例文比较分析 |
(1)统编版更偏重课内例文 |
(2)启思版例文分布更均衡 |
(二)写作练习的比较 |
1.命题形式与题材的比较 |
(1)命题形式比较分析 |
(2)命题题材比较分析 |
2.题目数量与梯度的比较 |
(1)题目数量比较分析 |
(2)题目梯度比较分析 |
五、统编版教材写作板块的使用建议 |
(一)基于编排体例的使用建议 |
1.以生为主,优化已有序列 |
2.双线并进,发挥组合优势 |
3.缩短差距,推动学段衔接 |
(二)基于编写内容的使用建议 |
1.写作引导 |
(1)注重整体性,统筹写作过程要素 |
(2)紧扣实用性,整合写作知识内容 |
(3)突出多样性,拓展写作例文类型 |
2.写作练习 |
(1)整合多类命题展开写作 |
(2)聚焦真实生活推进写作 |
(3)把握关联梯度深入写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语文核心素养 |
二、小学中高段 |
三、语感教学 |
第二节 语感教学特点 |
一、综合性 |
二、实践性 |
三、主体性 |
四、长期性 |
第三节 基本理论支撑 |
一、语用学理论 |
二、建构主义理论 |
第四节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语感教学的现实要求 |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现实要求 |
二、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现实要求 |
三、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的现实要求 |
第二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现状 |
第一节 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总体情况 |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现状与原因 |
一、教师方面的分析 |
二、学生方面的分析 |
第三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策略 |
第一节 语文教师在语感教学中的意识策略 |
一、思想上重视语感教学 |
二、明确语感教学的目标 |
三、探寻语感教学的方法 |
第二节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识字教学中激活语感 |
二、在写字训练中触碰语感 |
第三节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倾听想象中触发语感 |
二、在朗读默读中增强语感 |
三、在字词推敲中领悟语感 |
第四节 在写作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以读促写中激发语感 |
二、在以说促写中运用语感 |
三、在以练促写中丰富语感 |
第五节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进行语感教学的实施策略 |
一、在情境创设中引发语感 |
二、在随文学习中促发语感 |
三、在双向互动中渗透语感 |
第四章 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分析 |
一、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
二、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
三、语法知识案例分析 |
第二节 注意的问题 |
一、听说读写四者并重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
二、结合生活感悟来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
三、必要的语文知识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4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群文阅读教学的概述 |
2.1 群文阅读教学的定义 |
2.2 群文阅读教学的理论依据 |
2.3 群文阅读教学与其他阅读教学的区别 |
2.4 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
2.5 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
3.1 统编本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 |
3.2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
3.3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依据 |
第四章 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实施策略 |
4.1 以品言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2 以解象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3 以悟情为主线的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 |
4.4 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误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
致谢 |
(10)“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理论基础 |
三、研究方法 |
四、文献综述 |
第一章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及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
第一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价值 |
一、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二、提高现代汉语的写作能力 |
三、了解丰富灿烂的传统文化 |
第二节 初中文言文的教学目标 |
一、掌握知识,理解大意 |
二、记诵积累,培养语感 |
三、感悟情志,提升思维 |
四、范文引领,读写并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选编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的选编特点 |
一、选文 |
二、编排 |
第二节 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重知识灌输而轻思维训练 |
二、课堂教学重讲解而轻诵读 |
三、缺乏群文阅读教学的理念 |
四、忽略写作资源开发和利用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加强诵读训练 |
一、通过素读训练,初步熟读课文 |
二、借助诵读课,细化诵读指导 |
三、凭借媒体教学,创设诵读情境 |
第二节 开展群文阅读 |
一、开发群文阅读资源 |
二、构建群文阅读程序 |
第三节 重视读写结合 |
一、开展随文读写教学 |
二、开展群文读写教学 |
第四节 加强思维品质训练 |
一、训练具体形象思维 |
二、训练抽象逻辑思维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问卷(教师) |
附录2: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访谈提纲 |
附录3: “部编本”初中文言文教学现状问卷(学生) |
后记 |
四、在比较训练中熏陶语感(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峡两岸暨香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以42节优质课为例[D]. 魏铭萱.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2]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朱自清散文教学研究[D]. 张艺. 大理大学, 2021(08)
- [3]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朗读活动的编排与运用[D]. 董梦瑶.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8)
- [4]核心素养视野下小学高段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研究[D]. 马筱旭. 成都大学, 2021(07)
- [5]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6]部编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教学研究[D]. 信淑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7]大陆统编版与香港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的比较研究[D]. 范小文. 浙江师范大学, 2020(02)
- [8]语文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中高段语感教学研究[D]. 杨晓琦.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 李文婧. 淮北师范大学, 2020(12)
- [10]“部编本”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D]. 张楠. 苏州大学, 2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