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的辐射交联

聚乙烯的辐射交联

一、聚乙烯的辐射交联(论文文献综述)

孟伟涛[1](2011)在《高密度聚乙烯电子束敏化辐射交联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密度聚乙烯(HDPE)性能优良,应用广泛,如今采暖用冷热水管等使用领域对HDPE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交联是改善其性能的有效途径,而HDPE是一种可辐射交联的聚合物。敏化剂可有效促进聚乙烯的辐射交联,降低HDPE所需辐射剂量。本研究用高能电子束辐射交联技术研究了添加多官能团单体敏化剂和抗氧剂300的HDPE体系的辐射交联效应。分析了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两种多官能团单体敏化剂单独使用和复合使用时对HDPE辐射交联的作用效果。通过测定试样辐射后交联度、拉伸强度、直角撕裂强度等性能,重点考察了辐射剂量、敏化剂含量对HDPE辐射交联的影响;并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TG)分析研究了HDPE辐射后的结晶性和热稳定性;红外(IR)分析观察HDPE辐射后特征基团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辐射剂量和敏化剂对提高高密度聚乙烯辐射交联度有关键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增大辐射剂量可提高HDPE辐射交联度。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对HDPE辐射交联度均有促进作用。在敏化剂作用下,HDPE可在低于13kGy辐射剂量下辐射后获得超过60%交联度。(2)与纯HDPE辐射后相比,添加敏化剂HDPE体系辐射后结晶度变化甚微,而热稳定得到提高。(3)TAIC敏化活性高于PETA,对HDPE辐射交联促进作用更有效;在7kGy辐射剂量可赋予HDPE高达82%的交联度。

罗淑平,陈云平,黄嘉佑[2](2016)在《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背景:辐射交联可显着提高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人工关节的耐磨性,降低磨损率。目的:综述当前国内外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改性的研究进展。方法:以"UHMWPE,irradiation crosslinking"为检索词,应用计算机检索1995年1月至2012年4月ISI WEB of Knowledge系列数据库,纳入与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相关的研究。结果与结论:目前国内外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磨擦性能、耐氧化性和机械性能方面。在高能射线辐照下,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内产生自由基,自由基间相互交联。辐射交联改性极大提高了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的耐磨性,但却降低了耐氧化性和机械性能。因此,如何在降低磨损率的基础上,提高耐氧化性和机械性能,获得这3种性能平衡的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刘飞跃,张丽叶[3](1999)在《聚乙烯敏化辐射交联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本文综述了应用辐射敏化剂以促进聚乙烯的辐射交联的研究进展,对敏化剂在聚乙烯辐射交联中的作用,敏化剂尤其是多官能团单体的敏化辐射交联反应机理,以及聚乙烯的链结构、聚集态结构与敏化辐射交联的关系进行了介绍,并简单地叙述了添加剂对聚乙烯敏化辐射交联的影响和聚乙烯共混体系的敏化辐射交联效应。

王洪龙[4](2017)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辐射效应与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化学结构简单、生物相容性突出、耐腐蚀、耐磨损,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渔业、防护、工程等领域。UHMWPE也存在一些性能不足,比如表面能低、抗蠕变性差、耐温性低,此外耐磨性也有待提高,这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工程领域的部分应用。因此,通过化学或物理方法改善其表面性质、提高抗蠕变性及耐磨性具有重要意义。辐射改性是一种有效改变高分子材料性能的方法,为此本论文以UHMWPE辐射效应为立足点,详细研究了UHMWPE的辐射氧化、接枝和交联,利用辐射氧化或辐射接枝提高UHMWPE表面润湿性,利用辐射交联提高UHMWPE抗蠕变性和耐磨性,另外借助共混辐射改性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改善了UHMWPE的力学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UHMWPE粉末的辐射氧化采用γ射线和电子束(EB)在空气中对UHMWPE粉末样品进行辐照,详细研究了粉末接受射线辐照后化学结构、润湿性和热稳定性变化情况,比较了吸收剂量和剂量率对材料结构、性质变化的影响并对氧化裂解程度进行计算。结果表明:UHMWPE粉末在空气中受γ射线/EB辐照后,裂解占主导地位;吸收剂量和剂量率对氧化裂解程度有显着影响。在低剂量率、高剂量条件下辐射氧化裂解更为严重,γ射线辐照300 kGy的样品可氧化裂解完全;此外,低剂量率辐照引发的氧化裂解程度可根据氧气扩散速度与剂量率进行估算。虽然UHMWPE粉末受到高剂量辐照后氧化裂解严重,但其热稳定性、润湿性变化较小。单纯辐射氧化对UHMWPE表面性质影响不大。(2)、UHMWPE粉末/薄膜预辐射接枝丙烯酸(AA)采用预辐射接枝方法,将γ射线辐照的UHMWPE粉末/薄膜在1 wt%AA溶液中进行反应,接枝少量AA以改善其亲水性。详细研究了UHMWPE粉末/薄膜受γ射线辐照、接枝AA、氢氧化钠(NaOH)中和处理后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变化情况。结果表明:UHMWPE粉末/薄膜表面成功接枝了AA,且粉末样品更有利于接枝反应进行,接枝少量AA后样品表面润湿性明显提高,中和处理进一步提高了润湿性。接枝6 wt%AA的粉末样品,用NaOH中和处理后可在水溶液中分散,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最终,通过接枝少量AA的方式制备了亲水性UHMWPE粉末。(3)、交联UHMWPE片材蠕变行为研究采用γ射线辐照和真空退火方式制备了交联的UHMWPE片材,详细研究了片材交联后凝胶含量、结晶度、蠕变和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UHMWPE片材辐射交联后凝胶含量、结晶度增加,抗蠕变性大幅提高,力学性能亦明显改善;300 kGy辐射交联的UHMWPE片材在270°C、0.06 MPa条件下拉伸4 h后依旧保持良好形貌,其杨氏模量亦由原始UHMWPE片材接近400 MPa增加到1400 MPa,增加幅度接近250%。此外,退火处理增加交联有利于片材抗蠕变性和模量提高。最终,通过辐射交联制备了具有良好抗蠕变性的UHMWPE板材。(4)、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摩擦行为研究采用辐射交联和共混方法将交联UHMWPE(X-UHMWPE)添加到常规UHMWPE中制备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X-UHMWPE本身性质及复合材料摩擦行为。结果表明:UHMWPE粉末辐射交联后加工性能下降,高剂量辐照的样品难以熔融;在UHMWPE中添加少量X-UHMWPE使复合材料综合性能大幅改善,耐磨性大幅提高并保持较好延展性。如添加25 wt%150 kGy辐射交联的X-UHMWPE到常规UHMWPE中制备的复合材料,相对于原始UHMWPE而言,其耐磨性提高130%并保持90%的拉伸强度和70%的延展性。(5)、UHMWPE/MWCNTs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采用γ射线辐照和共混方式将原始及经γ射线辐照(60 kGy)的MWCNTs添加到UHMWPE中制备复合材料,详细研究了MWCNTs经γ射线辐照(60 kGy)后结构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MWCNTs经γ射线辐照后表面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缺陷增加但形貌变化微小;添加少量辐射改性的MWCNTs可有效提升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如添加2 wt%γ射线辐射改性的MWCNTs可提高20%的屈服强度;但引入少量MWCNTs难以有效提升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质。

孔令光[5](2020)在《辐射技术在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聚乙烯(PE)是用途非常广泛的通用塑料,具有优良的韧性、耐化学性和良好的加工性能,但耐热性能差,非极性和极低表面能等缺点限制了它的使用。辐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聚乙烯的耐热性、提高聚乙烯的极性,拓展其应用领域。从辐射交联、辐射接枝和辐射增容三个方面综述了辐射技术在聚乙烯改性加工的应用研究进展。今后不断加强无污染、无公害的辐射技术在聚乙烯加工改性的开发和应用。

唐蓉[6](2008)在《再生聚乙烯的辐射交联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塑料是当今社会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广泛地使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大量废弃塑料如何处理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再生后的废旧塑料力学性能下降较大,限制了它的再生利用。聚乙烯(PE)是塑料中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品种,研究聚乙烯的回收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和环境意义。在塑料加工中利用辐射技术开发一些高性能产品是塑料改性研究的前沿。辐射交联改性能够有效的提高再生PE的性能,是废旧PE回收利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之一。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辐射技术来改善再生PE的性能,从而进一步拓宽其应用领域。本文采用60Co—γ射线辐照法对再生PE进行交联改性,着重研究了辐射剂量的变化、不同交联助剂、交联助剂含量的变化对凝胶含量的影响,以及辐射交联后再生PE料力学性能、热学性能、结晶度的变化,并据此对多官能团物质强化辐射交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首先进行了简单辐射交联的研究,研究了辐射剂量对交联效果的影响。不同种类的再生PE辐射交联过程中,分子链支链越少,相同剂量下所得的凝胶含量越高。辐射后的凝胶含量也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凝胶含量在低辐射剂量时增加幅度大,高辐射剂量时增加幅度减小。在简单辐射交联的基础上加入交联助剂,能提高辐射交联的效率。不同的交联助剂会产生不同的交联行为,本论文选用了三种TMPTMA在低辐射剂量下即能产生一定的交联,而TAC和TAIC则需要较高的辐射剂量才能发生交联,在较高的辐射剂量下有较好的交联作用。从经济与效率综合考虑,本文采用TAIC作为交联助剂研究再生PE的强化辐射交联规律,其用量在经过不同实验配方的效率与性能比较后,确定最佳用量为2%。再生PE发生简单辐射交联后力学性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在加入交联助剂后,其力学性能取得了更大提高。再生LDPE简单辐射交联后,其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在200kGy的辐射剂量时出现了极值点,比辐射前均增加了近一倍;但在加入交联助剂后,在150kGy的辐射剂量时拉伸强度即达到23.6MPa,比辐射前的10.1 MPa增加了一倍以上;弯曲强度达到25.2MPa,比辐射前的11.2MPa同样增加了一倍多。DSC分析表明,再生PE经过辐射交联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其结晶度有所下降。在简单辐射交联后,再生PE力学性能极值点的出现,说明只有适度交联才能获得具有较佳性能的再生PE制品。

胡发亭,郭奕崇[7](2002)在《聚乙烯交联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聚乙烯交联技术 (辐射交联、过氧化物交联、硅烷交联 )的研究进展情况 ,同时介绍了 3种主要交联方法的反应机理和优缺点

朱光明[8](2004)在《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与形状记忆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己内酯(PCL)是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性高分子材料,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工农业生产及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但PCL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它的熔点较低,只有60℃左右,因此,耐热变形性能非常差。作者尝试利用高能辐射对PCL进行处理来提高PCL的耐热性、强度、尺寸稳定性,并赋予PCL形状记忆特性。 本文首先研究了不同分子量的PCL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辐射交联规律及γ-辐照对不同分子量的PCL的力学性能、热性能、结晶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辐射交联后的PCL的形状记忆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CL的分子量越大,辐射交联所需的凝胶化剂量越低。溶胶分数S+S1/2与1/D的关系很好地符合Charlesby-Pinner关系式,说明PCL的辐射交联属于无规交联。提高温度有利于PCL的辐射交联,温度越高,凝胶化剂量降低,辐射交联GC增加,裂解与交联比率降低。辐射剂量对PCL的力学性能影响显着,剂量越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下降越多,但分子量较高的PCL的拉伸强度受剂量的影响较小。DMA分析表明,PCL辐照交联后的弹性模量和耐热性能显着提高。交联度较高的PCL表现出高弹态,可以拉伸。DSC分析表明,辐射交联使PCL的结晶度有所增加,但也使结晶熔点有所降低。适度交联(凝胶含量>10%)的PCL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功能,形变恢复率可达到100%;形变恢复速率和辐射交联程度有关,交联度越大,形变恢复越快;形变恢复温度和PCL的熔点相关,约在52~60℃之间。 分别从聚集态结构、化学热力学及Maxwell-Wiechert粘弹模型对辐射交联PCL产生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其次,研究了聚酯丙烯酸酯(PEA)类多官能团物质对PCL的强化辐射交联效应。分别研究了PEA的用量、PEA的官能团数目、辐射剂量等因素对PCL的辐射交联规律、力学性能、动态机械性能、结晶动力学行为、形状记忆行为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PEA后的PCL的辐射交联规律不再遵从Charlesby-Pinner关系式,而是符合陈欣方-刘克静-唐敖庆公式。PEA的加入可以显着提高PCL辐射交联的效率,相同剂量时,官能团数目越多、用量越大的样品,生成的凝胶含量越多,强化辐射交联效应越大,强化交联PCL的拉伸强度提高。据此对多官能团物质强化辐射交联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强化辐射交联PCL的动态力学分析表明,随着PEA用量及辐射剂量的增加,其弹性模量升高。强化交联的PCL样品在其熔点以上都呈现出高弹态平台,

刘飞跃,张丽叶[9](2002)在《多官能团单体对聚乙烯的增感辐致凝胶效应》文中提出研究了典型的多官能团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TMPTMA )对不同种类聚乙烯辐致凝胶效应的促进作用。实验表明 :多官能团单体对聚乙烯早期的辐射交联有显着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剂量的增加 ,作用逐渐减弱直至消失。它对聚乙烯的极限凝胶分量几乎没有贡献。这种作用对聚乙烯的品种没有选择性。依据对实验事实的分析 ,多官能团单体对聚乙烯辐射交联的促进机理应是 :辐射引发单体聚合 ,在聚合的同时向大分子链频繁发生链转移 ,从而形成大分子 -单体聚合物之间的交联网络。由于更高的剂量率能够引发更多的聚合反应动力学链 ,所以有助于单体对交联促进作用的发挥

王佳[10](2020)在《电子束辐照法制备交联PCL/SAN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聚己内酯(PCL)是一种重要的半结晶聚合物,具有生物降解性、低温粘接性、与多种非晶态聚合物良好相容等优势,一般作为生物医用材料与生物可降解材料来使用。有关聚己内酯与非晶态聚合物共混物的相行为和相形态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以往的研究几乎都集中于线性可互溶聚合物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方面,而关于交联可互溶聚合物共混物中结晶动力学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在交联可混溶共混体系中,交联网络对链的迁移率以及成核和链折叠的自由能具有重要影响,这可能会影响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可结晶聚合物的结晶动力学。在非结晶和结晶聚合物共混物中引入交联网络,是否会抑制可结晶聚合物的结晶,这在交联聚合物的实际工业应用中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辐射交联的方式获得交联PCL和PCL/SAN(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样品,以此为基础研究了交联可互溶聚合物共混物中的结晶动力学,这对于促进交联聚合物的工业化应用十分重要。本论文的工作内容和研究结果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1.将线性PCL、SAN、交联剂TAIC(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共混,通过电子束辐照制备了三组凝胶含量不同的交联PCL和PCL/SAN样品。首先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对交联PCL/SAN样品进行观察,样品中未出现分相结构,说明PCL与SAN是完全相容的;通过流变学测试研究SAN组分和交联网络对交联聚己内酯流变学行为的影响。探究了 SAN组分和交联网络结构对交联PCL和PCL/SAN样品拉伸行为的影响,发现在SAN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随着交联度的增加,屈服应变提前,应变硬化更早,屈服应力减小而弹性模量增加;在凝胶含量相同的条件下,SAN的加入会使屈服强度减小,这与SAN的加入导致结晶度下降与层状晶体厚度变小有关。2.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镜(POM)等研究交联PCL和PCL/SAN样品的等温结晶动力学和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发现在相同交联程度下,SAN质量分数高的样品的交联PCL的结晶动力学明显减慢;在SAN质量分数相同的条件下,交联PCL的结晶速度随交联密度的增大而减小。进一步将交联网络结构和线性链从交联PCL/SAN样品中分离出来,分别研究交联部分和线性部分的结晶动力学,发现在相同凝胶含量下,交联部分的结晶速度相差不大,而线性部分的结晶速度随SAN质量分数增加而减慢,这可能是因为耐辐射的SAN基本上未参与辐射交联反应,大多数留存在线性PCL中,抑制了 PCL的结晶。

二、聚乙烯的辐射交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乙烯的辐射交联(论文提纲范文)

(1)高密度聚乙烯电子束敏化辐射交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聚乙烯交联技术
        1.2.1 硅烷交联聚乙烯
        1.2.2 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
        1.2.3 辐射交联聚乙烯
    1.3 聚乙烯辐射交联
        1.3.1 聚乙烯辐射交联过程
        1.3.2 敏化剂在聚乙烯辐射交联中作用
        1.3.3 抗氧剂在聚乙烯辐射交联中作用
        1.3.4 聚乙烯辐射交联结晶性变化
        1.3.5 辐射交联聚乙烯的应用领域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2.1.1 原料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 HDPE辐射样品制备
    2.3 测试方法
        2.3.1 试样拉伸性能和直角撕裂强度的测定
        2.3.2 凝胶含量的测定
        2.3.3 热重(TG)测试
        2.3.4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试
        2.3.5 红外(IR)测试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添加多官能团单体后HDPE体系加工性能研究
    3.2 PETA作为敏化剂HDPE体系辐射交联效应
        3.2.1 辐射剂量对PETA、HDPE体系交联效应
        3.2.2 PETA含量对PETA、HDPE体系交联效应
        3.2.3 抗氧剂300含量对PETA、HDPE体系交联效应
        3.2.4 PETA、HDPE体系辐射交联IR分析
        3.2.5 PETA、HDPE体系辐射交联结晶性能变化
        3.2.6 PETA、HDPE体系辐射交联热稳定变化
        3.2.7 本节小结
    3.3 TAIC作为敏化剂HDPE体系辐射交联效应
        3.3.1 辐射剂量对TAIC、HDPE体系交联效应
        3.3.2 TAIC含量对TAIC、HDPE体系交联效应
        3.3.3 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IR分析
        3.3.4 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结晶性能变化
        3.3.5 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热稳定变化
        3.3.6 本节小结
    3.4 PETA、TAIC作为复合敏化剂HDPE体系辐射交联效应
        3.4.1 辐射剂量对PETA、TAIC、HDPE体系交联效应
        3.4.2 w(PETA)/w(TAIC)比例对PETA、TAIC、HDPE体系交联效应
        3.4.3 PETA、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IR分析
        3.4.4 PETA、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结晶性能变化
        3.4.5 PETA、TAIC、HDPE体系辐射交联热稳定变化
        3.4.6 本节小结
    3.5 PETA、TAIC辐射交联效果对比
        3.5.1 PETA体系与TAIC体系不同辐射剂量下辐射交联效果对比
        3.5.2 PETA体系与TAIC体系不同质量分数下辐射交联效果对比
        3.5.3 本节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和导师简介
附录

(2)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 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文献类型
2 结果Results
    2.1 辐射交联机制
    2.2辐射交联方法
    2.3 辐射交联对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性能的影响
        2.3.1磨损性能
        2.3.2氧化稳定性
        2.3.3机械性能
3 现状与前景Present and future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辐射效应与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UHMWPE简介
        1.1.1 UHMWPE材料的优点
        1.1.2 UHMWPE材料的缺点
    1.2 UHMWPE研究历史
    1.3 UHMWPE材料改性方法
        1.3.1 物理改性
        1.3.2 化学改性
        1.3.3 辐射改性
        1.3.4 填充共混改性
    1.4 UHMWPE材料改性方法本质
    1.5 高分子辐射效应与改性
        1.5.1 高分子辐射效应与改性的基本原理
        1.5.2 高分子辐射改性的优势
    1.6 UHMWPE材料辐射效应与改性研究进展
        1.6.1 国内研究情况
        1.6.2 国外研究情况
    1.7 本论文立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1.7.1 立题背景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UHMWPE粉末的辐射氧化
    2.1 简介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2.2.2 辐照装置和主要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2.4 材料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γ 射线/EB辐照诱导形成的自由基及其稳定性
        2.3.2 γ 射线/EB辐照后UHMWPE粉末化学结构变化
        2.3.3 γ 射线/EB辐照后UHMWPE粉末凝胶含量变化
        2.3.4 γ 射线/EB辐照后UHMWPE粉末氧化层厚度分析
        2.3.5 γ 射线/EB辐照后UHMWPE粉末润湿性和热稳定性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UHMWPE粉末/薄膜预辐射接枝AA
    3.1 简介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3.2.2 辐照装置和主要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2.4 表征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预辐射接枝AA后UHMWPE粉末/薄膜化学结构变化
        3.3.2 UHMWPE粉末/薄膜AA接枝率
        3.3.3 预辐射接枝AA后UHMWPE粉末/薄膜表面润湿性及形貌变化
        3.3.4 预辐射接枝AA后UHMWPE粉末在水溶液中分散性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联UHMWPE片材蠕变行为研究
    4.1 简介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4.2.2 辐照装置和主要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2.4 材料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γ 射线辐照后UHMWPE片材表面颜色、化学结构及亲水性变化
        4.3.2 γ 射线辐照后UHMWPE片材凝胶含量变化
        4.3.3 UHMWPE片材交联机制
        4.3.4 辐射交联UHMWPE片材热稳定性分析
        4.3.5 辐射交联UHMWPE片材结晶度分析
        4.3.6 辐射交联UHMWPE片材蠕变分析
        4.3.7 辐射交联UHMWPE片材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4.3.8 辐射交联UHMWPE片材力学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摩擦行为研究
    5.1 简介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5.2.2 辐照装置和主要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2.4 材料表征
        5.2.4.1 X-UHMWPE粉末结构和性能表征
        5.2.4.2 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形貌与机械性能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UHMWPE化学结构
        5.3.2 X-UHMWPE加工性能
        5.3.3 X-UHMWPE结晶行为
        5.3.4 X-UHMWPE与UHMWPE基材相容性
        5.3.5 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行为
        5.3.6 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
    6.1 简介
    6.2 实验部分
        6.2.1 主要原料和试剂
        6.2.2 辐照装置和主要仪器
        6.2.3 实验方法
        6.2.4 材料表征
        6.2.4.1 MWCNTs结构和形貌表征
        6.2.4.2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结晶度测定
        6.2.4.3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力学和热导性能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辐射氧化后MWCNTs化学结构变化
        6.3.2 辐射氧化后MWCNTs热稳定性变化
        6.3.3 辐射氧化后MWCNTs形貌变化
        6.3.4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结晶度
        6.3.5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6.3.6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热导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1.1 UHMWPE粉末的辐射氧化
        7.1.2 UHMWPE粉末/薄膜预辐射接枝AA
        7.1.3 交联UHMWPE片材蠕变行为研究
        7.1.4 UHMWPE/X-UHMWPE复合材料摩擦行为研究
        7.1.5 UHMWPE/MWCNTs复合材料力学行为研究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5)辐射技术在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乙烯辐射交联
    1.1 耐热聚乙烯管材
    1.2 热收缩材料
    1.3 发泡材料
2 聚乙烯辐射接枝
    2.1 薄膜接枝
    2.2 纤维接枝
    2.3 原料接枝
3 聚乙烯辐射增容
4 结 语

(6)再生聚乙烯的辐射交联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再生聚乙烯概述
    1.2 再生聚乙烯的改性及其进展
        1.2.1 物理改性
        1.2.2 化学改性
        1.2.3 PE改性的新动向
    1.3 辐射化学及聚合物的辐射交联改性
        1.3.1 辐射化学的发展
        1.3.2 辐射化学的特点
        1.3.3 聚合物辐射交联改性技术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二章 实验原理
    2.1 辐射交联机理
        2.1.1 自由基机理
        2.1.2 交联键类型
        2.1.3 聚合物中交联反应发生的主要部位
    2.2 强化辐射交联机理
        2.2.1 经典的无规强化交联理论
        2.2.2 统计的非无规强化交联理论
        2.2.3 聚合物强化交联行为
第三章 再生聚乙烯的简单辐射交联改性研究
    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3.1.1 原材料
        3.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辐射工艺
        3.1.5 性能测试
    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1 辐射剂量对聚乙烯交联度的影响
        3.2.2 简单辐射交联对再生聚乙烯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简单辐射交联对聚乙烯结晶度的影响
第四章 再生聚乙烯的强化辐射交联改性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用原材料
        4.1.2 主要仪器、设备
        4.1.3 试样制备
        4.1.4 辐射工艺
        4.1.5 力学性能测试
    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2.1 交联助剂的选用
        4.2.2 再生PE与TAIC共混后的辐射交联特性
        4.2.3 交联助剂TAIC用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4.2.4 交联助剂对再生PE强化辐射交联机理探讨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攻读学位其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相关国家标准

(8)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与形状记忆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聚己内酯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
        1.1.1 聚己内酯的合成
        1.1.2 PCL的结构特点和性能
        1.1.3 PCL的应用
        1.1.3.1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1.1.3.2 药物缓释材料
        1.1.3.3 手术缝合线和骨科固定材料
        1.1.3.4 一次性使用的降解塑料制品
        1.1.3.5 用于嵌段聚氨酯的合成
    1.2 聚合物的辐射交联
        1.2.1 聚合物辐射交联反应机理
        1.2.2 影响聚合物辐射交联的因素
        1.2.2.1 结构的影响
        1.2.2.2 环境的影响
        1.2.3 聚合物的辐射交联规律
        1.2.4 辐射装置与工艺
        1.2.5 辐射交联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
        1.2.5.1 辐射交联可提高聚合物的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
        1.2.5.2 辐射交联可提高聚合物的耐热性
        1.2.5.3 辐射交联可赋予半晶型聚合物形状记忆特性
        1.2.5.4 辐射交联可提高聚合物的耐溶剂性能
    1.3 形状记忆材料
        1.3.1 形状记忆合金
        1.3.1.1 形状记忆合金和金属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
        1.3.1.2 镍-钛系列合金
        1.3.1.3 铜基形状记忆合金
        1.3.1.4 铁基形状记忆合金
        1.3.1.5 磁致形状记忆合金
        1.3.2 无机非金属形状记忆材料
        1.3.2.1 粘弹性形状记忆陶瓷
        1.3.2.2 具有马氏体转变的形状记忆陶瓷
        1.3.2.3 铁电形状记忆陶瓷
        1.3.2.4 铁磁性形状记忆陶瓷
        1.3.3 形状记忆聚合物和凝胶
        1.3.3.1 形状记忆聚合物
        1.3.3.2 形状记忆凝胶
        1.3.3.3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特点
        1.3.3.4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及其形状记忆特性
    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1 原料及样品的制备
        2.1.2 辐照
        2.1.3 性能测试
    2.2 聚己内酯辐射交联的规律
    2.3 温度对聚己内酯辐射交联的影响
    2.4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力学性能的影响
        2.4.1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
        2.4.2 聚己内酯辐射交联后的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
    2.5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熔点和结晶度的影响
    2.6 辐射交联对聚己内酯降解性能的影响
        2.6.1 重量的变化
        2.6.2 拉伸强度的变化
    2.7 辐射交联聚己内酯的形状记忆特性
    2.8 聚合物形状记忆效应的原理及其结构模型
        2.8.1 聚合物形状记忆效应的结构模型
        2.8.2 聚合物形状记忆效应的机械粘弹性模型
        2.8.3 聚合物的结晶度和记忆效应的关系
        2.8.4 聚合物记忆效应的热力学分析
        2.8.5 影响聚合物形状记忆效应的因素
        2.8.5.1 施加应力时速度的影响
        2.8.5.2 蠕变性能对记忆效应影响
        2.8.6 形状记忆效应的表征和测量
        2.8.6.1 形变回复率
        2.8.6.2 形变回复速率
        2.8.6.3 回复应力
        2.8.6.4 形状回复温度
        2.8.6.5 扩张(拉伸)比(率)
        2.8.6.6 形变保持比率
    2.9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聚己内酯的强化辐射交联及其形状记忆行为
    3.1 实验部分
        3.1.1 原材料
        3.1.2 样品的制备
        3.1.3 辐射处理
        3.1.4 DMA和DSC分析
        3.1.5 结晶形态的研究
        3.1.6 红外分析
    3.2 PCL与多官能团PEA共混后的辐射交联特性
    3.3 不同官能度的PEA对PCL辐射交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3.3.1 不同官能度的PEA对PCL辐射交联的影响
        3.3.2 不同官能度的PEA对PCL辐射交联后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3.4 PEA的用量对PCL的辐射交联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5 多官能团PEA对PCL强化辐射交联机理的探讨
    3.6 PCL强化辐射交联后的动态力学性能
    3.7 PCL强化辐射交联后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
        3.7.1 辐射交联聚己内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基本参数
        3.7.2 辐射交联聚己内酯非等温结晶过程的OZAWA分析
        3.7.3 辐射交联聚己内酯非等温结晶过程的莫志深分析
        3.7.4 辐射交联聚己内酯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活化能
    3.8 PCL强化辐射交联后的晶体形态
        3.8.1 辐射剂量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3.8.2 交联剂用量对结晶形态的影响
    3.9 PCL强化辐射交联后的形状记忆特性
    3.10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聚己内酯与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共混物的辐射交联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原材料
        4.1.2 样品的制备
        4.1.3 辐射处理
        4.1.4 性能测试
    4.2 硅橡胶与PCL的共混特性
    4.3 硅橡胶对PCL辐射交联的影响
    4.4 硅橡胶/PCL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4.5 辐射交联硅橡胶/PCL共混物的动态力学分析
    4.6 辐射交联PCL/PDMVS共混物的形状记忆特性
    4.7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5.1 结论
    5.2 创新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
西北工业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9)多官能团单体对聚乙烯的增感辐致凝胶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
    1.1 主要原料
    1.2 辐射试样的制备
        1.2.1 主要设备
        1.2.2 试样制备
    1.3 辐照
    1.4 凝胶分析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SR350对聚乙烯辐致凝胶效应的促进作用
        2.1.1 SR350对低密度聚乙烯辐致凝胶效应的促进作用
        2.1.2 SR350对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辐致凝胶效应的促进作用
        2.1.3 SR350对高密度聚乙烯辐致凝胶效应的促进作用
    2.2 剂量率对SR350增感作用的影响
3 聚乙烯增感辐致凝胶效应的机理及影响因素探讨
    3.1 SR350在聚乙烯辐致凝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2 聚乙烯的增感辐射交联机理
        3.2.1 文献中的聚合物增感辐射交联机理概述
        3.2.1.1 无规交联模型
        3.2.1.2 竞争反应模型
        3.2.1.3 逐步反应模型
        3.2.2 聚乙烯增感辐射交联机理的再探讨
    3.3 聚乙烯增感辐射交联的影响因素
        3.3.1 聚乙烯自身结构和形态与增感辐射交联的关系
        3.3.2 多官能团单体用量的影响
        3.3.3 剂量率对增感辐射交联的影响
        3.3.4 氧化对增感辐射交联的影响
4 结论

(10)电子束辐照法制备交联PCL/SAN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己内酯的合成、结构、性能及应用
        1.1.1 聚己内酯的合成
        1.1.2 聚己内酯的结构和性能
        1.1.3 聚己内酯的应用
    1.2 高分子聚合物的辐射交联
        1.2.1 高聚物辐射交联的原理
        1.2.2 高聚物辐射交联效果的影响因素
        1.2.3 高聚物在受到辐照时形成交联网络的规律
        1.2.4 辐射源设备及加工技术
        1.2.5 高聚物辐射交联后的性能变化
        1.2.6 聚己内酯材料的辐射交联
    1.3 聚己内酯与其他材料共混改性的研究
        1.3.1 聚己内酯/纤维素酯类共混
        1.3.2 聚己内酯/聚β-羟基丁酸共混
        1.3.3 聚己内酯/淀粉共混
        1.3.4 聚己内酯/聚乳酸共混
        1.3.5 聚己内酯/纳米粒子共混
    1.4 聚己内酯结晶动力学的研究
        1.4.1 高分子结晶
        1.4.2 纯聚己内酯结晶的研究
        1.4.3 聚己内酯/聚合物体系结晶的研究
        1.4.4 聚己内酯/无机纳米粒子体系结晶的研究
    1.5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交联PCL与PCL/SAN二元共混物的相行为、流变学、玻璃化温度及拉伸性能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和试剂
        2.2.2 电子束辐照制备交联PCL/SAN二元共混物样品
        2.2.3 凝胶含量测定与相容性测试
        2.2.4 流变学测试
        2.2.5 玻璃化温度测试
        2.2.6 拉伸性能测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凝胶含量测定与相容性测试分析
        2.3.2 流变学测试分析
        2.3.3 玻璃化温度测试分析
        2.3.4 拉伸力学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交联PCL与PCL/SAN二元共混物结晶动力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
        3.2.3 偏光显微镜(POM)观察
        3.2.4 同步辐射小角X-射线散射(SAXS)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非等温结晶
        3.3.2 等温结晶
        3.3.3 线性部分和网络结构的结晶行为
        3.3.4 平衡熔点
    3.4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四、聚乙烯的辐射交联(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密度聚乙烯电子束敏化辐射交联的研究[D]. 孟伟涛.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2]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辐射交联的研究现状[J]. 罗淑平,陈云平,黄嘉佑.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6(08)
  • [3]聚乙烯敏化辐射交联研究进展[J]. 刘飞跃,张丽叶. 中国塑料, 1999(01)
  •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辐射效应与改性研究[D]. 王洪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 2017(07)
  • [5]辐射技术在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J]. 孔令光. 广州化工, 2020(12)
  • [6]再生聚乙烯的辐射交联改性研究[D]. 唐蓉. 昆明理工大学, 2008(09)
  • [7]聚乙烯交联改性研究进展[J]. 胡发亭,郭奕崇.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2002(02)
  • [8]聚己内酯的辐射交联与形状记忆效应研究[D]. 朱光明. 西北工业大学, 2004(11)
  • [9]多官能团单体对聚乙烯的增感辐致凝胶效应[J]. 刘飞跃,张丽叶. 中国塑料, 2002(07)
  • [10]电子束辐照法制备交联PCL/SAN共混物的结晶动力学研究[D]. 王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聚乙烯的辐射交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