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抗菌成分的分离、提取与合成

小茴香抗菌成分的分离、提取与合成

一、鹿蹄草抗菌成分——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论文文献综述)

于庆华[1](2007)在《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通过采用常规抑菌实验、电导率测定、扫描电镜观察及RT-PCR等实验方法,从菌体生长状态、生长曲线、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外观形态、菌内转肽酶femB基因的RNA转录水平等方面,对鹿衔草中主要抗菌活性成分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鹿蹄草素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0.16mg/ml,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最小杀菌浓度为0.2mg/ml;鹿蹄草素作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体的分裂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膜通透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着提高;扫描电镜观察,菌体细胞粘结呈团块状,细胞与细胞间的界限变模糊,细胞壁呈溶解状,菌体细胞结构被明显破坏,提示抑菌性与细胞膜和细胞壁结构变化直接相关;RT-PCR实验表明,该菌的femB基因的mRNA水平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到作用8h时,femB基因的mRNA水平已仅为正常菌的1/4,提示femB基因转录为mRNA过程受到抑制,femB酶的翻译表达量降低,干扰肽聚糖的合成,最终导致菌体细胞的细胞壁的正常合成受到抑制。

王储炎[2](2007)在《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选用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为试验材料,对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研究,并对鹿蹄草中的主要抑菌物质——鹿蹄草素(pyrolin)的抑菌机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将其应用到草莓的防腐保鲜中。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为:(1)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和测量菌落直径法测定了鹿蹄草提取物对食品中常见污染菌的抑制效果,探讨了浓度、温度、pH值等对其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鹿蹄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抑制效果比较好,而对绿脓杆菌效果较差;对食品中常见腐败菌根霉、青霉效果较好,但对褐腐病菌和栗疫菌效果较差;对各种菌的MIC(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大肠杆菌10%;绿脓杆菌20%;根霉:10%;青霉10%。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鹿蹄草提取物具有一定的耐热性,但不是很稳定;在pH为5的酸性情况下,抑菌活性最强;鹿蹄草提取物与盐、糖都有较强的协同作用。各种溶剂提取的鹿蹄草提取物对同一种菌的抑制作用差别较大,其中以70%和60%乙醇提取其抑菌效果最佳,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次之,沸水最差;综合以上的试验结果依次排序为:70%乙醇>6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三氯甲烷>沸水。此外,在相同作用时间内,鹿蹄草提取物的浓度越高,抑菌率越高;在相同鹿蹄草提取物浓度内,作用时间越长,其抑菌率也就越高。(2)鹿蹄草素是鹿蹄草中的主要抑菌物质,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015%和0.02%。鹿蹄草素耐热性一般,其在高温下抑菌活性降低;鹿蹄草素在pH值为6.0或6.5时抑菌活性最强。在对鹿蹄草素抑菌机理的研究中得知,鹿蹄草素明显抑制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对营养物质糖和蛋白质的消耗,而且还严重地抑制了它们体内琥珀酸脱氢酶和苹果酸脱氢酶的活性,从电镜观察中可知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细胞结构破坏比较严重。从中可以得出,鹿蹄草素可能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抑菌:①直接破坏微生物的细胞壁,改变细胞的透性;②抑制菌体内的酶系统,影响微生物的代谢及三羧酸循环的进行;③可能改变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当然这还需要进一步试验才能得知。(3)草莓防腐应用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鹿蹄草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它延缓了果实的腐败,并在一定时间上抑制了霉菌和细菌的进一步生长,起到了保鲜的作用。同时,加有鹿蹄草提取物的保鲜液,与空白保鲜液对照相比,其明显减缓了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的降低幅度,并且减少了果实的失重,从而延长了草莓的保鲜期。综上所述,鹿蹄草提取物是一种纯天然、具有一定抑菌活性的新型植物制剂,通过进一步研究将其应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鲜,尤其是果蔬的防腐保鲜中,对于提高鹿蹄草产业的综合效应将大有裨益。

艾启俊,王储炎,吴小虎,张伟[3](2006)在《鹿蹄草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鹿蹄草素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氢醌类物质,在植物界分布较广。鹿蹄草素在体内具有抗菌、抗病毒、清除羟自由基、抗氧化,以及在临床上具有治疗肺部、肠道和尿道感染等作用。介绍了鹿蹄草素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分离、合成和在工业中的应用。

张园园[4](2007)在《鹿衔草质量控制与相关成分药动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鹿衔草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和普通鹿蹄草Pyrola decorata H.Andres的干燥全草,收载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具有补虚益肾、驱风除湿、活血调经的功效,用于治疗虚弱咳嗽、劳伤吐血、风湿痹痛、腰膝无力、月经过多、外伤出血等。中药鹿衔草的应用历史久远,可与多种中药配伍使用,已有研究多集中于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等方面。本论文主要从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活性成分的质量控制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对该药的一个品种—普通鹿蹄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普通鹿蹄草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分子排阻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分离得到22个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学分析鉴定了它们的结构。6,6′-dihydroxy-4,5′-dimethyl-[1,1′-biphenyl]-3,3′-diyl bis-β-D-glucopyranoside为新化合物;梅笠草素(chimaphil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鹿蹄草素(toluhydroquinone)、香草酸(vanillic acid)、pomolic acid、maslinic acid、colos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异槲皮苷(isoquercitrin)、槲皮苷(quercitrin)、pyrolaside A、异高熊果苷(isohomoarbutin)、没食子酸(gallic acid)、3-β-O-α—L-arabinopyranosylsiaresi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和ziyuglycosideⅠ等16个化合物为首次从普通鹿蹄草种植物中分离得到;金丝桃苷(hyperin)、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quercetin-3-O-α-L-arabinofuranoside)、高熊果苷(homoarbutin)、2″-O-galloylhyperin和鹿蹄草苷(pirolatin)等为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根据鹿衔草的传统用药记载以及现代临床应用,对其抗肿瘤和抗菌两方面生物活性进行了研究。采用MTT法,首先利用人肝癌Bel-7402细胞株,以细胞增殖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对鹿衔草抗肿瘤活性部位进行追踪,确定了活性部位为该药乙酸乙酯萃取层经硅胶柱层析得到的甲醇-氯仿(1:9)洗脱流份,活性部位中化学成分协同发挥抗癌活性,对Bel-7402细胞的增殖抑制量效关系较好,IC50为3.2 g生药量·mL-1;进一步利用人肝癌Bel-7402、人肝癌HepG-2、人宫颈癌HeLa、人胃癌SGC-7901和人纤维肉瘤HT-1080等五种细胞株,对从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抗肿瘤活性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醌类成分梅笠草素、酚酸类成分鹿蹄草素和三萜类成分熊果酸、pomolic acid、colosic acid对考察的5种人癌细胞都表现出不同强度的增殖抑制活性,IC50分别在7.64~19.14μg·mL-1,14.87~28.52μg·mL-1,1.36~5.84μg·mL-1,17.34~23.99μg·mL-1和12.69~28.75μg·mL-1之间,三萜类成分maslinic acid对3种人癌细胞具有选择性抑制作用,IC50在24.24~47.29μg·mL-1之间。采用纸片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初步考察了普通鹿蹄草中化学成分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醌类成分梅笠草素和酚酸类成分鹿蹄草素具有一定的广谱抗菌活性,它们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分别为4~64μg·mL-1和8~32μg·mL-1;黄酮类成分2″-O-galloylhyperin具有抗真菌活性,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32μg·mL-1。以上研究结果初步阐明了鹿衔草抗肿瘤和抗菌的药效物质基础,为鹿衔草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建立了鹿衔草中多组分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定量指标涉及该药中三萜、黄酮和酚酸等三大类主要成分。采用LC-MS法同时定量分析了3-β-O-α-L-arabinopyranosylsiaresinol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ziyuglycosideⅠ、pomolic acid、maslinic acid、colosic acid、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等7种三萜类成分,选用Hypersil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大气压电离源(APCI)负离子方式电离,SIM法检测,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4.5~103.3%,RSD≤4.6%;采用HPLC-UV法同时定量分析了金丝桃苷、异槲皮苷、2″-O-galloylhyperin、槲皮素-3-O-呋喃阿拉伯糖苷和槲皮苷等5种黄酮苷类成分,选用Zo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乙腈-水(14:86,v/v)为流动相,在350 nm处检测,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3~104.2%,RSD≤4.2%;采用HPLC-UV法同时定量分析了异高熊果苷、高熊果苷和鹿蹄草素等3种酚酸类成分,选用Zobax Extend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280 nm处检测,各组分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7.2~101.3%,RSD≤2.7%。建立的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准确,为鹿衔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技术保证。建立了鹿衔草中醌类成分梅笠草素,酚酸类成分鹿蹄草素、异高熊果苷、高熊果苷和三萜类成分齐墩果酸、熊果酸在大鼠血浆中的分析方法。采用LC-MS法测定梅笠草素,以联苯甲酰为内标,乙醚为提取溶剂,梅笠草素在10~1000 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的定量下限为10 ng·mL-1,日内精密度RSD≤11.5%,日间精密度RSD≤7.6%,准确度在88.4%~113.0%之间,平均回收率为85.5%;采用GC法测定鹿蹄草素,以对硝基苯乙酮为内标,血浆经乙醚-异丙醇(9:1)提取,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色谱柱为HP-5毛细管柱,鹿蹄草素在1.0~5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的定量下限为1.0μg·mL-1,日内精密度RSD≤11.7%,日间精密度RSD≤15.6%,准确度在88.1~105.4%之间,平均回收率为94.1%;采用HPLC-UV法测定异高熊果苷和高熊果苷,以阿昔洛韦为内标,血浆经甲醇沉淀蛋白处理,异高熊果苷和高熊果苷的线性范围均为0.6~60μg·mL-1,定量下限均为0.6μg·mL-1,日内精密度分别为RSD≤5.5%和RSD≤4.5%,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10.0%和RSD≤6.3%,准确度分别在90.1%~111.4%和92.7%~104.2%之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7%和94.9%;采用LC-MS法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以白桦酯酸为内标,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160 ng·mL-1和10~800 ng·mL-1定量下限分别为2 ng·mL-1和10 ng·mL-1,日内精密度分别为RSD≤11.0%和RSD≤9.8%,日间精密度分别为RSD≤12.7%和RSD≤6.2%,准确度分别在89.7%~115.8%和94.2%~114.7%之间,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5.0%和73.8%。研究了大鼠口服鹿衔草提取液后各指标成分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大鼠血浆中梅笠草素(30 mg·kg-1)吸收快、消除较平缓,Tmax和MRT分别为1.2h和5.0 h,组织分布广,V为44.5 L·kg-1,AUC0-∞为3467 ng·h·mL-1,药时曲线存在双峰现象;异高熊果苷(20.2 mg·kg-1)和高熊果苷(20.0 mg·kg-1)具有明显的吸收,Tmax分别为0.6 h和0.5 h,t1/2分别为1.5 h和1.2 h,Cmax分别为18.5μg·mL-1和35.1μg·mL-1,AUC0-∞分别为37.7μg·h·mL-1和52.7μg·h·mL-1,高熊果苷的吸收和消除速度均略快于异高熊果苷,吸收量大于异高熊果苷,AUC/Dose值约为异高熊果苷的1.4倍;齐墩果酸(20.8 mg·Kg-1)和熊果酸(88.4mg·Kg-1)在大鼠体内具有一定吸收,Cmax分别为93.5 ng·mL-1和178.9 ng·mL-1,AUC0-∞分别为215.2 ng·h·mL-1和1686 ng·h·mL-1;口服鹿衔草提取液后,大鼠血浆中未检测到鹿蹄草素。进一步研究了大鼠股静脉注射鹿蹄草素单体的药动学行为,结果表明,鹿蹄草素(20 mg·kg-1)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吸收和消除速度均较快,t1/2α和t1/2β分别为1.6 min和31.6 min,Cmax为23.9μg·mL-1,在体内维持最小抑菌浓度MIC(8~32μg·mL-1)的时间仅为20 min。以上药动学结果可为鹿衔草作用机制研究、药效学评价以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本研究在中医药学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下,综合运用中药化学、分析化学、药理学、微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对鹿衔草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初步探讨了鹿衔草抗肿瘤和抗菌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活性成分的体内药动学过程。本研究为鹿衔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吴振宇,王燕,艾启俊[5](2009)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果实接菌的方法测定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菌丝体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鹿蹄草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观测接上鹿蹄草素和桃褐腐病菌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诱导情况;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有较强的抑制活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其MIC为0.032mg·ml-1,MFC为0.156mg·ml-1;桃果实接上鹿蹄草素+病原菌后,PPO、POD和PAL活性开始升高,并在整个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扫描电镜下可见,菌丝扭曲变形,菌丝体之间相互粘连,细胞壁破裂,表面出现絮状凝集物。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壁明显变薄,细胞内部组成紊乱,细胞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结论】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使菌丝体超微结构发生改变。

李东,杨松,宋宝安,姜林锟,胡德禹,薛伟[6](2008)在《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鹿蹄草属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对心脑血管系统作用等多种药理活性,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慢性痢疾、颈椎病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鹿蹄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王丹阳[7](2014)在《鹿蹄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性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u)法对陕西当地2种鹿蹄草属(Pyrola)的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和雅美鹿蹄草(Pyrola decorata)的多酚定量;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分别测定2种鹿蹄草各部位的总黄酮含量;采用3种体外抗氧化方法分别是:DPPH法、ABTS法、FRAP法,进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评价;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滤纸片法,比较对比两种鹿蹄草的抑菌活性强弱,以及与自身多酚含量及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过粗提后,2种鹿蹄草属的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H. Andr.)和雅美鹿蹄草(Pyrola decorata)均含有多酚类物质和黄酮类物质。鹿蹄草的多酚物质含量为185.81mg/g,黄酮含量为40.40mg/g,均明显高于雅美鹿蹄草的多酚物质含量(133.81mg/g)和黄酮含量(17.05mg/g)。鹿蹄草中的多酚物质含量平均是雅美鹿蹄草的1.39倍,总黄酮含量平均是雅美鹿蹄草的2.37倍;(2)对于每个种的各个部位来说,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分布结果一致,含量由大到小依次是:叶>全株>根茎>花,叶与花中含量差距最大,叶片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3)用3种方法测得清除自由基能力的结果一致,清除自由基能力即抗氧化性较强的是鹿蹄草的多酚提取物,其次是雅美鹿蹄草的多酚提取物,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2种鹿蹄草的抗氧化性与其酚类物质含量呈正相关;(4)关于对细菌的抑菌性,三种不同浓度的不同种鹿蹄草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三种鹿蹄草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是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最差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5)关于对病原菌真菌的抑制作用,三种鹿蹄草提取物对初筛后的5种病原真菌:番茄灰腐病原菌(FH)、苹果轮纹病原菌(PL)、小麦纹枯病原菌(XW)、苹果炭疽病原菌(PT)、苹果果腐病原菌(PG)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说明鹿蹄草和雅美鹿蹄草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性。研究发现,陕西当地的2种鹿蹄草均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并且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种间对比的结果显示,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 Andr.)的有效成分含量更高,生物活性更强,可作为优势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王储炎,艾启俊,陈勰,张伟[8](2006)在《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介绍了鹿蹄草的分布与种类及其化学成分,综述了鹿蹄草的生理功能和在工业中的应用,并就鹿蹄草的开发提出了几点建议。

栗进才,黄鹏,程旺兴,王融融[9](2015)在《鹿蹄草素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文中认为应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控制电位电解法等电化学方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中药提取物鹿蹄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其相关电化学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鹿蹄草素在玻璃电极上发生了两个电子转移的电极反应,并且主要是受吸附控制的表面过程,其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子转移数为2;随着DNA的加入,鹿蹄草素的峰电流降低、峰电位发生正移,说明鹿蹄草素与DNA通过嵌插方式相互作用,生成复合物,根据加入DNA后使鹿蹄草素的峰电流变化动力学参数,也可定量分析检测DNA的浓度。

姚晓慧[10](2015)在《东北高寒地区红花鹿蹄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及提取工艺优化》文中提出本研究以东北高寒地区的红花鹿蹄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高效、快速、准确测定红花鹿蹄草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东北高寒地区不同地域、不同生长季节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确定了红花鹿蹄草的最佳采收地域和时间;优化了新型绿色溶剂—低共熔溶剂结合微波辅助提取的工艺条件,并制备了一种价格低廉、吸附性强、绿色环保吸附材料—磁性纤维素小球,用于红花鹿蹄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富集分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同时分析检测红花鹿蹄草中八种活性成分的方法,色谱条件如下:色谱柱:KYA HIQ Sil C18W reversed-phase column(250 mm × 4.6 mm i.d.,5 μm),流速:1.0 mL/min,柱温:30℃,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254 nm、265 nm 和 280 nm。流动相组成为0.1%的甲酸水溶液(A)-甲醇(B),梯度洗脱条件为:0-5 min 12-18%(B),5-15 min 18-27%(B),15-20 min 27%(B),20-32 min 27-38%(B),32-40 min 38-41%(B),40-55 min 41%(B),55-60 min 41-45%(B),60-65 min 45-55%(B),65-70 min 55%(B),70-75 min 55-65%(B),75-80 min 65-75%(B),80-85 min 75%(B)。利用高效液相色谱首次实现了红花鹿蹄草中8种活性成分的分离、定性及定量。本方法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的分析检测。2.研究了东北高寒地区不同地域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1)考察了东北高寒地区的8个红花鹿蹄草主要产区(塔河、新林、图里河、加格达奇、胜山、大杨树、五大连池、五营)红花鹿蹄草的品质。其中,塔河和图里河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同时这两个地区具有较好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塔河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的IC50值与阳性对照Vc相当。此外,塔河、图里河、大杨树、新林的样品都具有很好的还原能力,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BHT。(2)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发现金丝桃苷和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是红花鹿蹄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其含量明显高于其它活性成分。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抗氧化活性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塔河的红花鹿蹄草具有较高的品质,适合作为红花鹿蹄草的资源产地进行开发。3.研究了不同生长季节的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1)以品质最好的塔河地区作为采样地,测定该地区5-10月份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8、9月份的红花鹿蹄草样品总酚含量较高,同时具有较好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还原力及FRAP活性,并且在ABTS和FRAP实验中,8、9月份样品的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Vc。(2)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红花鹿蹄草中主要的活性成分金丝桃苷、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这两种活性成分在8、9月份的样品中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法对5-10月份的样品的品质进行了评价,发现8、9月份样品具有较好的品质,适于作为红花鹿蹄草的最佳采收时间。4.优化了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红花鹿蹄草中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考察了多元醇-低共熔溶剂的组成和配比,多元醇-低共熔溶剂中加入水的百分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固比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提取工艺参数:多元醇-低共熔溶剂:氯化胆碱:1,4-丁二醇=1:4(摩尔比)溶剂中加入水的百分比:加入体积分数30%的水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0 min液固比:10:1在上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对红花鹿蹄草中金丝桃苷、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槲皮素、槲皮苷和梅笠草素提取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617 mg/g、4.908 mg/g、0.090 mg/g、0.041 mg/g 和 0.347 mg/g。5.首次制备了绿色环保的新型高效吸附材料—磁性纤维素小球以脱脂棉作为制备纤维素小球的基质,经过将其溶解、制成粘胶液、反向悬浮聚合等过程,最终形成纤维素小球。再用稀盐酸制孔,环氧氯丙烷改性和一系列基团的接枝改性,形成了具有不同胺基、酰胺基和酯基基团的接枝改性的纤维素小球,最后通过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将Fe3O4固载在接枝改性的纤维素小球上。先后通过红外光谱法、X光衍射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其进行分析。红外光谱法的结果显示接枝了胺基、酰胺基和酯基的纤维素小球上出现了相应的特征峰,同时红外光谱和X光衍射都出现了 Fe304的特征峰。而通过扫面电镜也观察到纤维素小球表面出现许多颗粒状的结构,能谱分析发现固载Fe3O4的纤维素小球出现Fe元素。最后,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的测定,结果表明制备的固载Fe3O4的纤维素小球,具有超顺磁磁性,磁性的大小分别为:CB+Fe3O4 7.1197 emu/g、CB-amine group+Fe3O4 5.2476 emu/g、CB-amide group+Fe3O4 1.5765 emu/g 和CB-estergroup+Fe3O4 1.5097 emu/g。6.应用磁性纤维素小球研究了对红花鹿蹄草中主要活性成分的富集分离比较了 1 0种常用大孔吸附树脂和7种磁性纤维素小球对金丝桃苷和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的吸附和解吸能力。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纤维素小球对两种目标成分的吸附量远高于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量,且磁性纤维素小球CB-TETA+Fe3O4对两种目标成分的吸附量最大。进而对CB-TETA+Fe3O4进行了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等温曲线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且容易发生吸附行为,适于用作红花鹿蹄草中金丝桃苷和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的富集分离。本论文完成了东北高寒地区红花鹿蹄草品质的系统评估和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的优化,为红花鹿蹄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也为规模化提取、富集分离红花鹿蹄草中的活性成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本论文首次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纤维素小球吸附材料,为天然产物的富集分离提供了一种新型环保吸附材料,其产业化前景极其广阔。

二、鹿蹄草抗菌成分——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鹿蹄草抗菌成分——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论文提纲范文)

(1)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鹿衔草的概述
        1.1.1 鹿衔草的分类及生物学性状
        1.1.2 鹿衔草的采制
        1.1.3 鹿衔草的化学成分
        1.1.4 鹿衔草的性味、功效及药理作用
        1.1.5 鹿衔草的应用
    1.2 鹿蹄草素的概述
        1.2.1 鹿蹄草素的来源及其名称
        1.2.2 鹿蹄草素的理化性质
        1.2.3 鹿蹄草素的功能
        1.2.4 鹿蹄草素的毒理学研究
        1.2.5 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和合成
        1.2.6 应用前景
    1.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现状与食品安全
        1.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现状
        1.3.2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流行病学特征
        1.3.3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食品安全
    1.4 天然食品防腐剂作用机理概述
        1.4.1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种类
        1.4.2 天然食品防腐剂的抗菌机理
    1.5 立题依据与研究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抗菌药物
        2.1.2 实验菌株
        2.1.3 培养基
        2.1.4 药品与试剂
    2.2 主要仪器及器材
        2.2.1 主要仪器
        2.2.2 器材
    2.3 实验方法
        2.3.1 菌种的活化培养
        2.3.2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
        2.3.3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
        2.3.4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特性测试
        2.3.5 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渗透性测定
        2.3.6 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与观察
        2.3.7 鹿蹄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理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
    3.2 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结果
    3.3 细菌生长曲线绘制及鹿蹄草素抑菌特性的测试结果
    3.4 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渗透性测定结果
    3.5 鹿蹄草素作用下金黄色葡萄球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3.6 鹿蹄草素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子机理研究结果
        3.6.1 提取金黄色葡萄球菌总 RNA
        3.6.2 RT-PCR 扩增femB 基因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2)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引言
第二章 鹿蹄草提取物抑菌特性的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滤纸片扩散法鉴定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能力
        2.2 不同浓度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比较
        2.3 介质pH值对鹿蹄草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
        2.4 鹿蹄草提取物的耐热性试验
        2.5 鹿蹄草提取物对微生物的作用时间与抑菌率的关系
        2.6 鹿蹄草提取物与盐或糖的协同抑菌作用试验
        2.7 不同有机溶剂的提取物抑菌效果的比较
    3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鹿蹄草素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最小抑菌浓度
        2.2 温度对鹿蹄草素抑菌活性的影响
        2.3 不同pH值对鹿蹄草素抑菌活性的影响
        2.4 鹿蹄草素对细菌利用营养物质的影响
        2.5 鹿蹄草素对细菌体内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影响
        2.6 鹿蹄草素对细菌体内苹果酸脱氢酶(MDH)影响
        2.7 扫描电镜观察
        2.8 透射电镜观察
    3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鹿蹄草提取物在草莓防腐保鲜中的应用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感观品质的变化
        2.2 腐烂指数
        2.3 失重率
        2.4 可溶性固形物
        2.5 总酸
        2.6 维生素C
        2.7 微生物
    3 小结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和后期研究设想
    1 结论
        1.1 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
        1.2 鹿蹄草素的抑菌机理
        1.3 鹿蹄草提取物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2 创新点
    3 后期的研究设想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鹿蹄草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鹿蹄草素的理化性质
    1.1 鹿蹄草素的来源及其名称
    1.2 鹿蹄草素的溶解性
    1.3 鹿蹄草素的弱酸性
    1.4 鹿蹄草素的熔点和沸点
    1.5 鹿蹄草素的络合性
    1.6 鹿蹄草素的毒理学研究
2 鹿蹄草素的功能
    2.1 抑菌
    2.2 清除羟自由基
    2.3 抑制脲酶(饲料)
    2.4 治疗肺部感染[4]
    2.5 治疗肠道及尿道感染
    2.6 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8]
    2.7 其他功能
3 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和合成
    3.1 分离提取
    3.2 合成
4 应用
    4.1 食品
        4.1.1 防腐剂
        4.1.2 保健食品
    4.2 医药
    4.3 其他应用
5 结束语

(4)鹿衔草质量控制与相关成分药动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鹿衔草研究概况
        1.1.1 本草考证
        1.1.2 基源
        1.1.3 药性、炮制、功能主治和临床应用
        1.1.4 化学成分研究
        1.1.5 药理作用研究
        1.1.6 质量控制研究
    1.2 本研究立题依据与思路
第二章 鹿衔草化学成分研究
    2.1 提取与分离
        2.1.1 药材的提取与萃取
        2.1.2 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
        2.1.3 正丁醇萃取物的分离
    2.2 化合物结构鉴定
        2.2.1 新化合物结构鉴定
        2.2.2 已知化合物结构鉴定
第三章 鹿衔草生物活性研究
    3.1 鹿衔草抗肿瘤活性研究
        3.1.1 实验方法
        3.1.2 鹿衔草抗肿瘤活性部位筛选
        3.1.3 活性部位化学成份的抗肿瘤活性考察
    3.2 鹿衔草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鹿衔草化学成分的抗菌活性考察
第四章 鹿衔草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实验材料
    4.1 LC-MS法同时定量分析鹿衔草中7个主要三萜类成分
    4.2 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鹿衔草中5个主要黄酮类成分
    4.3 HPLC法同时定量分析鹿衔草中3个主要酚酸类成分
第五章 鹿衔草活性成分药动学研究
    实验材料
    5.1 梅笠草素的药动学研究
        5.1.1 血浆样品中梅笠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1.2 大鼠口服鹿衔草提取物的药动学实验
    5.2 鹿蹄草素及其苷类成分的药动学研究
        5.2.1 血浆样品中鹿蹄草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5.2.2 血浆样品中异高熊果苷和高熊果苷分析方法的建立
        5.2.3 大鼠口服鹿衔草提取物的药动学实验
        5.2.4 大鼠注射鹿蹄草素单体的药动学实验
    5.3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药动学研究
        5.3.1 血浆样品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5.3.2 大鼠口服鹿衔草提取物的药动学实验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5)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方法
        1.2.1 病原菌及菌悬液的制备
        1.2.2 鹿蹄草素对病原真菌抑制作用的测定
        1.2.3 鹿蹄草素对病原真菌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的测定
        1.2.4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
        1.2.5 酶活性的诱导
        1.2.6 PPO及POD酶液制备与活性测定
        1.2.7 PAL酶液制备与活性测定
        1.2.8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1.2.9 扫描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1.2.1 0 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1.2.1 1 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
    2.2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MIC和MFC
    2.3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的防治效果
    2.4 不同处理对桃果实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桃果实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桃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
    2.7 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2.8 扫描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2.9 透射电镜观察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超微结构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7)鹿蹄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鹿蹄草属植物研究现状
        1.2.1 鹿蹄草的分布、种类和生物学特性
        1.2.2 鹿蹄草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1.2.4 鹿蹄草的生理功能
        1.2.5 鹿蹄草的应用
    1.3 抗氧化作用简介
        1.3.1 自由基及自由基清除剂
        1.3.2 抗氧化活性研究概况
    1.4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研究进展
        1.4.1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抑菌机理
        1.4.2 植物天然防腐剂的种类
        1.4.3 植物天然防腐剂在食品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
        2.1.1 试验原材料
        2.1.2 试剂和供试菌种
        2.1.3 培养基
        2.1.4 仪器与设备
    2.2 研究内容
        2.2.1 不同种鹿蹄草各部位多酚含量的测定
        2.2.2 不同种鹿蹄草各部位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2.3 不同种鹿蹄草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2.2.4 不同种鹿蹄草抑菌活性的比较
    2.3 研究方法
        2.3.1 样品的采集、提取与制备
        2.3.2 多酚含量的测定
        2.3.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2.3.4 抗氧化活性测定的方法
        2.3.5 抑菌活性的测定方法
        2.3.6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两种鹿蹄草不同部位的多酚类物质总量
    3.2 两种鹿蹄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类物质总量
    3.3 不同海拔高度鹿蹄草属鹿蹄草的有效成分含量对比
    3.4 两种鹿蹄草提取物对 DPPH 自由基的清除能力
    3.5 ABTS 法和 FRAP 法对两种鹿蹄草的抗氧化能力的评价
    3.6 两种鹿蹄草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性
    3.7 两种鹿蹄草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病原菌真菌的抑制性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主要结论
    4.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前言
1 分布与种类
2 鹿蹄草的化学成分
    2.1 酚、醌类
    2.2 甙类
    2.3氨基酸[1011]
    2.4 化学元素
    2.5儿茶素[13]
    2.6其它[2]
3 鹿蹄草的生理功能
    3.1 抗菌、消炎作用
    3.2 对心血管作用
    3.3 对脑血管作用
    3.4 增强免疫力
    3.5 抑制中枢神经
    3.6 护肾作用
    3.7 镇咳作用
    3.8 其它
    3.9毒理学研究[14]
4 鹿蹄草的应用
    4.1 食品
        4.1.1 保健食品
        4.1.2 食品添加剂
    4.2 医药
    4.3 化妆品
    4.4园林[23]
5 关于鹿蹄草开发的几点建议

(9)鹿蹄草素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1. 1试剂与仪器
    1. 2电极的处理
    1. 3实验方法
2结果与讨论
    2. 1鹿蹄草素在玻碳电极上的循环伏安行为
    2. 2实验条件的选择
    2. 3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2. 4鹿蹄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
3结论

(10)东北高寒地区红花鹿蹄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及提取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鹿蹄草的研究进展
        1.1.1 鹿蹄草的简介
        1.1.2 化学成分
        1.1.3 药理作用
        1.1.4 鹿蹄草的应用
    1.2 新型绿色环保提取溶剂——低共熔溶剂
        1.2.1 低共熔溶剂的发现
        1.2.2 低共熔溶剂的概念和性质
        1.2.3 低共熔溶剂的种类
        1.2.4 低共熔溶剂的应用
    1.3 微波辅助提取技术
    1.4 采收地域和时间对鹿蹄草品质的影响
    1.5 新型吸附材料——磁性纤维素小球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红花鹿蹄草中八种活性成分分析方法的建立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2.1.3 标准溶液的配制
        2.1.4 制备样品溶液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2.2 红花鹿蹄草样品溶液的测定
        2.2.3 方法学验证
    2.3 本章小结
3 东北高寒地区不同地域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3.1.3 样品制备
        3.1.4 总酚含量测定
        3.1.5 总黄酮含量测定
        3.1.6 抗氧化能力测定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总酚含量和总黄酮含量
        3.2.2 抗氧化活性分析
        3.2.3 活性成分分析
        3.2.4 主成分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不同生长季节的红花鹿蹄草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变化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4.1.3 样品制备
        4.1.4 总酚含量测定
        4.1.5 抗氧化能力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总酚含量分析
        4.2.2 抗氧化活性分析
        4.2.3 活性成分分析
        4.2.4 主成分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低共熔溶剂提取红花鹿蹄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仪器
        5.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5.1.3 HPLC分析
        5.1.4 提取率计算
        5.1.5 低共熔溶剂的选择和优化
        5.1.6 微波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工艺参数的BBD实验
        5.1.7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5.2 结果与讨论
        5.2.1 低共熔溶剂的选择
        5.2.2 微波低共熔溶剂提取的BBD结果和响应面分析
        5.2.3 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5.3 本章小结
6 新型吸附材料—磁性纤维素小球的制备
    6.1 实验部分
        6.1.1 实验仪器
        6.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6.1.3 纤维素小球的制备
        6.1.4 纤维素小球致孔剂的去除
        6.1.5 纤维素小球的改性和接枝
        6.1.6 Fe_3O_4固载的磁性纤维素小球的制备
        6.1.7 Fe_3O_4固载的磁性纤维素小球的红外光谱分析
        6.1.8 Fe_3O_4固载的磁性纤维素小球的扫描电镜分析
        6.1.9 Fe_3O_4固载的磁性纤维素小球的X光衍射分析
        6.1.10 Fe_3O_4固载的磁性纤维素小球的磁性分析
    6.2 结果与讨论
        6.2.1 磁性纤维素小球的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6.2.2 磁性纤维素小球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6.2.3 磁性纤维素小球的X光衍射分析结果
        6.2.4 磁性纤维素小球的磁性分析结果
    6.3 本章小结
7 磁性纤维素小球富集分离红花鹿蹄草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7.1 实验部分
        7.1.1 实验仪器
        7.1.2 实验试剂与实验材料
        7.1.3 大孔吸附树脂和磁性纤维素小球含水率的测定
        7.1.4 样品溶液的制备
        7.1.5 金丝桃苷和2'-O-没食子酰基金丝桃苷的分析方法
        7.1.6 吸附与解吸实验
        7.1.7 吸附量、解吸量和解吸率公式
        7.1.8 一级动力学和二级动力学模型
        7.1.9 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
    7.2 结果与讨论
        7.2.1 吸附量、解吸量和解吸率
        7.2.2 吸附动力学曲线
        7.2.3 吸附等温曲线
        7.2.4 磁性纤维素小球的纯化效果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鹿蹄草抗菌成分——鹿蹄草素的分离提取与合成(论文参考文献)

  • [1]鹿蹄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D]. 于庆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03)
  • [2]鹿蹄草提取物的抑菌作用和应用研究[D]. 王储炎. 西南大学, 2007(06)
  • [3]鹿蹄草素的研究[J]. 艾启俊,王储炎,吴小虎,张伟.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06(02)
  • [4]鹿衔草质量控制与相关成分药动学研究[D]. 张园园. 沈阳药科大学, 2007(09)
  • [5]鹿蹄草素对桃褐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抑菌机理[J]. 吴振宇,王燕,艾启俊. 中国农业科学, 2009(08)
  • [6]鹿蹄草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 李东,杨松,宋宝安,姜林锟,胡德禹,薛伟.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2)
  • [7]鹿蹄草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性的研究[D]. 王丹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3)
  • [8]鹿蹄草的化学成分、生理功能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 王储炎,艾启俊,陈勰,张伟.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6(05)
  • [9]鹿蹄草素的电化学行为分析及其与DNA相互作用研究[J]. 栗进才,黄鹏,程旺兴,王融融. 应用化工, 2015(11)
  • [10]东北高寒地区红花鹿蹄草抗氧化活性成分研究及提取工艺优化[D]. 姚晓慧. 东北林业大学, 2015(05)

标签:;  ;  ;  

小茴香抗菌成分的分离、提取与合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