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

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

一、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琳[1](2020)在《电商偏好下两期闭环供应链的销售及回收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生产技术的创新,加快了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导致了废旧产品的大量增加,而为了应对因废旧产品废弃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不利影响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启动了废旧产品的回收再制造项目,运营闭环供应链管理模式。同时,伴随着网络购物平台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电商偏好的增加,愈多企业在传统线下零售渠道的基础上开通线上电商渠道销售产品,以满足消费者日渐增长的市场需求。综合上述两方面背景,本文结合实际考虑两期环境中运营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即新产品在第一期被销售,第一期已销售且具有残值的废旧产品在第二期被选择性的回收再制造,首先考虑制造商回收的情况,分别构建了线下单渠道和线下线上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模型,其次考虑零售商回收的情况,分别构建了线下单渠道和线上线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的决策模型开展研究,以期弥补现有闭环供应链管理成果鲜有同时考虑销售及回收渠道选择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制造商回收两期闭环供应链,分别构建了线下单渠道销售系统和线上线下双销售渠道系统的均衡决策模型,求解了两类销售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决策,利用数值算例仿真方法,分析了制造商回收下闭环供应链的销售策略选择问题;(2)针对零售商回收两期闭环供应链,分别构建了线下单渠道销售系统和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系统的均衡决策模型,求解了两类销售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决策,利用数值算例仿真方法,分析了零售商回收下闭环供应链的销售策略选择问题;(3)综合制造商回收和零售商回收两期闭环供应链的均衡决策结果,利用数值算例仿真方法,分析了制造商的回收策略选择问题,以及消费者电商偏好、产品再制造水平、折扣系数等对各类系统的均衡决策、再制造行为和成员利润的影响问题。本文研究发现,制造商在传统线下零售渠道的基础上开通线上电商渠道运营线上线下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并选择自己回收废旧产品是有利的;随消费者电商偏好增加,产品的市场需求、废旧品的回收率以及制造商的利润均会增加;随再制造水平和折扣系数的增加,产品的市场需求、废旧品的回收率、供应链各成员及系统利润均会增加。

熊雪霞[2](2020)在《考虑消费者转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与渠道决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品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消费者品牌选择范围日渐丰富,随之而来的是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愈加频繁;同时,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形成了多渠道线上线下销售环境,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购物渠道选择时,加剧了消费者渠道转换行为。消费者转换意味着客户流失,直接导致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收益降低,且转换路径的不确定性和购买决策的随机性加大了企业运营决策的难度,尤其是在易逝品销售行业。易逝品由于其销售周期短、市场需求不确定及期末残值低等特点,使得消费者转换行为导致的运营决策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消费者品牌转换和渠道转换行为具体怎样影响企业运营决策?在产品定价环节,企业如何制定最优的价格策略以实现对潜在客户最大价值的挖掘?在产品销售环节,企业怎样构建线上线下销售层级以整合渠道资源、提升经营效率?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综合考虑竞争的市场环境和消费者转换行为,探讨易逝品定价及渠道选择策略,可为快时尚服装、智能手机等易逝品销售企业引导消费者行为、进行产品合理定价及销售渠道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鉴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紧密结合易逝品行业在竞争环境下面临消费者转换行为的定价及渠道决策问题,从品牌商和消费者的博弈关系着手,引入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模式,按照品牌商数量由两个到多个的变化过程,通过先进行定价决策后选择销售渠道的逻辑推理,基于品牌商收益最大化视角分析易逝品定价及线上线下渠道选择策略,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双寡头市场中引入线上销售渠道,探讨了消费者品牌转换下双渠道销售的有效性。通过折线竞争刻画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分别构建单一直销渠道和直销与电商平台分销的双渠道动态定价模型,研究了品牌商及电商平台的均衡价格及收益,分析了线上线下双渠道销售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转换行为在一定程度下加剧了品牌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当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低于一定阈值时,品牌商引入线上渠道的双渠道销售模式具备有效性。其次,进一步细分线上销售渠道,研究了双寡头品牌商线上线下定价及渠道选择策略。同时考虑消费者品牌转换和渠道转换行为,构建直营(线下直销+线上直销)和混合(线下直销+电商平台分销)的双渠道模式,利用Hotelling模型分析不同双渠道结构的适用范围。研究发现:当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较低时,品牌商选择电商平台分销的混合模式;当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较高时,品牌商选择线上线下直销的直营模式;若品牌转换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决策均衡受消费者渠道转换意愿的影响,如果渠道转换意愿较弱,两品牌商均选择直营或混合模式,反之,两个品牌商之间呈现出直营与混合模式交替选择的现象。最后,将品牌商的数量由两个扩展到多个,探讨了多个竞争品牌商的双渠道定价及渠道选择问题。运用Spokes模型刻画多品牌商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关系,研究了直营和混合双渠道销售模式的均衡定价,分析了多品牌竞争下不同销售模式的适用范围。研究表明:品牌商及电商平台的均衡价格随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的增加而降低,但随渠道转换意愿的增加而增加;当消费者品牌转换意愿较弱或渠道转换意愿较强时,品牌商选择混合模式,反之选择直营模式。

来茜茜[3](2020)在《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机制与策略演化研究》文中提出废弃电器电子产品(WEEE)数量与日俱增,严峻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随之而来。但WEEE回收处理行业却发展缓慢,处理能力严重滞后,甚至两极分化。尽管政府已出台各项处理基金政策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对WEEE处理企业进行激励与管控,但政府行政手段的规制存在延迟且效果有限。企业社会责任(CSR)通过转变处理企业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运作逻辑,促使其自发地提高WEEE回收努力程度和处理效率,以前瞻性而非反应型手段对WEEE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效果不佳现状作以改善,不仅有助于缓解政府治理压力,还有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成为当前关注焦点。基于此背景,本文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供应链协调理论和博弈论,以WEEE处理企业CSR履行决策为研究对象,在考虑将政府监管、契约协调和渠道竞争作为处理企业履责的关键驱动因素的条件下,分别构建地方政府与处理企业之间、处理企业与回收企业之间、两竞争性处理企业之间的CSR履行决策博弈模型,探究处理企业CSR的履行机制及其策略演化路径,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CSR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界定WEEE处理企业CSR的主要内涵,甄别其内、外部履责环境。借助Cite Space对CSR研究领域的热点和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对处理企业履行CSR的关键驱动因素进行梳理与归纳,并分别从履行与否、由谁履行和如何履行三个层面分析CSR的履行策略。2.考虑政府监管对WEEE处理企业CSR履行决策的影响,分别在静态和动态奖惩机制下,构建地方政府与处理企业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稳定性分析结果确定政府监管与处理企业履责的演化稳定策略,并借助Matlab数值仿真对模型结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作以验证。3.建立由WEEE处理企业主导,涉及回收企业和消费者的WEEE回收处理逆向供应链,通过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比较分散决策下和集中决策下五种不同CSR履行模式的CSR履行水平、WEEE回收量和回收价格。基于此,利用二部收费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对逆向供应链CSR履行决策进行协调与优化,进而分析协调契约对WEEE处理企业CSR履行决策的影响。4.考虑将自建线上回收渠道作为WEEE处理企业CSR的履行路径,针对由两竞争性WEEE处理企业主导的WEEE回收处理逆向供应链,构建四种双渠道回收模式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揭示渠道竞争程度、节约成本对处理企业CSR履行决策的影响。并进一步考虑市场机制作用和奖励政策影响,分别构建两处理企业动态竞争的CSR履行决策演化博弈模型,得到其演化稳定策略。

何叶静[4](2019)在《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研究》文中认为目前,三大力量正有力地推动着睡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期。其一是人们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正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重视,而这背后是庞大的消费需求以及国家战略层面的政策扶持;其二是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带来的消费升级;其三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促进了睡眠产业的技术和产业升级。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和良好的机遇,很多中小企业却长期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困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品牌建设的滞后。作为品牌建设的核心构成和基础,品牌定位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JY公司作为一家典型的中小型睡眠用品企业,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其自营品牌GLD在过去将近两年的时间中一直发展缓慢,销量持续走低,使得JY公司账面连续两年亏损。因此,JY公司自营品牌能否重新出发,获取快速增长的机会,已成为该公司走出低谷的关键。本文以JY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了该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营销环境,结合对目标消费者的深入分析,针对该公司目前品牌定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为该公司制定了明确的品牌定位战略,对该公司走出发展低谷期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和重要的参考。本文共有六个部分。第1章是绪论,介绍了本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第2章是相关理论概述,包括对营销环境分析,定位和心智模型相关理论的综述。第3章是JY公司营销环境分析,分别就该公司宏观营销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及其内部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该公司应选择的企业发展战略,进而对该公司的品牌定位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4章是消费者心智模式的调查分析,通过对消费者目的-价值链和消费者品牌知觉图的分析,为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第5章是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和消费者心智模式分析的结果,制定了品牌定位战略,并对品牌定位战略实施的主要决策和阶段进行了分析。第6章是JY公司品牌定位的实施保障,分别从组织制度,人力资源及财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保障措施。最后是结论,包括全文的总结,对限制与不足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孙自来[5](2019)在《制造商线上渠道选择及不同权力结构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文中认为电商时代,增设线上渠道已成为众多品牌制造商或实体零售商的标配。而随着B2C电商平台开放策略的实施,品牌制造商在增设线上渠道方面面临多种选择。面对线上直销、B2C电商代理销售及B2C电商批发销售等线上渠道模式,品牌制造商如何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线上渠道模式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同时,线上渠道模式确定后,品牌制造商或零售商如何依据自身在020双渠道供应链中的权力地位制定有效的定价策略是另一决策难题。因此,本研究结合品牌制造商线上渠道运营管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通过分析现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利用博弈理论、案例分析及数值仿真等方法,围绕制造商销售单一产品时引入何种线上渠道,制造商销售多产品时引入何种线上渠道结构,线上渠道确定后,不同权力结构对020双渠道供应链产生何种影响的思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为了得到更为直观且易于理解的每种线上渠道的适用条件,考虑直销渠道销售成本和B2C电商平台利润分成比例,提出了制造商单产品线上渠道运营决策模型。在单个制造商和单个B2C电商组成的销售系统中,从制造商的视角,构建三种线上销售模式:线上直销渠道模式,代理销售模式及批发销售模式。通过比较每两种销售模式的利润,探讨了制造商销售模式选择的决策依据。研究发现:当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同时自建线上直销渠道模式销售成本较小时,制造商选择线上直销渠道模式,若直销成本较大,制造商选择代理销售模式或者批发销售模式;当需求服务弹性较大时,不管直销成本大小,制造商都选择代理销售模式或者批发销售模式;当B2C电商平台利润分成比例较小,且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时,制造商选择代理销售模式,若需求服务弹性较大,制造商选择批发销售模式。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决策方法的有效性。(2)为了研究制造商多产品线上渠道供应链运营策略选择问题,提出考虑顾客新旧产品偏好的制造商多产品线上渠道运营策略选择模型。基于B2C电商的零售属性和在线市场平台属性,从制造商的角度构建了新旧产品四种线上渠道供应链运营模式,即新旧产品线上分销模式、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Ⅰ(新产品代销、旧产品分销)、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Ⅱ(新产品分销、旧产品代销)及线上代销模式。同时基于顾客价值和顾客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建立了新旧产品的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四种销售渠道结构下供应链成员的最优定价,为制造商新旧产品线上渠道选择提供决策依据。研究发现:当B2C电商平台利润分成比例较小时,不论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如何,制造商应选择线上代销模式来销售新旧产品,反之,制造商应选择线上分销模式来销售新旧产品。另外,当B2C电商平台利润分成比例和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同时较大或者同时较小时,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Ⅰ优于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Ⅱ;当B2C电商平台收取的交易费比例和消费者对旧产品的接受程度大小互反时,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Ⅱ优于线上混合销售模式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提决策方法的正确性。(3)为了探讨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020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在拥有线下批发及线上直销双渠道的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构建了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及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及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制造商线上直销渠道价格的影响是无差异的,制造商和零售商主导的两类Stackelberg博弈对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零售价格、需求,线上直销渠道需求及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是无差异的;Nash博弈下,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零售价格及线上直销渠道需求最小,线下传统批发渠道需求及供应链总利润最大;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批发价格、利润及零售商利润随各自博弈主导地位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发现不同博弈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供应链总利润随顾客线上直销渠道接受程度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所得部分结论的正确性。(4)为了分析不同博弈权力结构对零售商020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针对传统实体零售商开设线上渠道或电子零售商开设线下实体店而形成的双渠道零售模式,基于消费者剩余理论,构建了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需求模型。接着,在深入分析零售商双渠道零售模式定价决策的基础上,构建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零售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及同等权力的Nash博弈模型,分析了三种博弈权力结构对供应链成员价格、需求及利润的影响。研究发现:零售商(制造商)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对零售商线下线上双渠道价格、需求及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是无差异的;三种博弈策略对零售商线下渠道需求的影响是无差异的,Nash博弈下,零售商线上渠道需求及供应链总利润最大;三种博弈策略下,制造商批发价格、利润及零售商利润随各自博弈主导地位的下降而逐渐降低。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发现不同博弈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利润及供应链总利润随顾客线上渠道接受程度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同时,进一步验证了所得部分结论的正确性。本文提出的制造商多产品多线上渠道供应链运营策略选择方法,为多产品营销渠道选择提供了一种决策方法:建立的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和零售商020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理论,能够促进经济学效用理论及博弈理论在多渠道供应链管理领域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传统供应链管理理论。

杨春春[6](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当前,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电商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为快速消费品分销渠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企业及零售商在原有线下渠道的基础上增设线上渠道,形成复合渠道分销系统。一方面,复合渠道分销可提供额外的销售途径,利于触及更大范围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复合渠道分销会引起不同渠道间的竞争,进而可能引起渠道冲突。如何更好的吸引消费者,提高销量,增加利润,避免渠道冲突,使分销渠道高效运行是渠道管理的重中之重。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以生产销售低温酸奶为主,所在行业属于快速消费品范畴,在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技术的驱动下,公司积极发展线上渠道,建设复合渠道分销系统,期望提高分销渠道效率,提升对市场的洞察力、掌控力和对消费者的精准服务能力。但由于缺乏复合渠道运行经验,渠道冲突问题突出,为了公司长期健康发展,突破现有分销渠道管理瓶颈,完善现有分销渠道系统,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分销渠道研究的基础上,以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司及现行分销渠道的分析,找出突出问题,并通过与国内主要生产销售低温酸奶的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区内主要生产销售低温酸奶的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分销渠道进行分析对比,为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分销渠道策略的提出提供参考,实现公司分销渠道整合,促进公司分销渠道协同发展。

蒋琼[7](2019)在《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电子商务和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主流消费方式。电子商务不仅为制造企业提供发展平台,也为其发展带来新的契机。网络零售渠道给制造商提供了快捷、便利的销售平台,使制造商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让制造商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一直受传统零售商控制的渠道困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渠道话语权。电商发展模式的多样化,让传统零售渠道与网络零售渠道并存的双渠道分销模式也成为可能,并已渗透到各行业,衍生出多种双渠道结构模式。但在传统零售与网络零售并存的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既是传统零售商产品供应者,同时又是其渠道直接竞争者,两者保持纵向渠道合作与横向渠道竞争关系,致使双渠道供应链模式下渠道成员的定价、选择、协调等问题引起了学术界与企业界广泛关注。与传统单一渠道供应链相比,双渠道供应链中既有渠道之间横向竞争冲突问题,又有制造商和零售商纵向合作问题,致使研究任务更为复杂艰巨,存在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本文以制造商为核心,考虑在传统零售渠道与网络零售渠道并存的双渠道结构背景下建立双渠道供应链模型,综合应用博弈论、运筹学、市场经济学、Matlab求解与仿真算例分析等学科理论与方法,探讨在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问题。其中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根据现有电商渠道销售模式与特征,将以制造商为主导的双渠道供应链划分为网上直销双渠道、网上分销双渠道、网上代销双渠道和网上混合双渠道这四种渠道结构。在传统零售价高于网络零售价的假设下,构建了四种以制造商为核心的Stackelberg博弈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在这四种双渠道结构中共同引入交叉价格弹性系数,在网上直销双渠道中引入网上直销成本,在网上代销双渠道和网上混合双渠道中引入佣金比例系数,分析不同渠道结构下各渠道影响因素对渠道成员定价、需求和利润的影响。其次,根据上述研究,以佣金比例系数变化为基础,对比分析四种双渠道间供应链成员定价、需求和利润大小关系,为零售商和制造商在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上提供一定决策依据。最后,借助算例分析,在双渠道供应链市场环境中设置特定参数值,分析在某一特定市场环境中制造商和零售商在不同双渠道结构下的定价、需求和利润大小关系,以此得到特定性结论,以更直观、更全面地展示博弈分析和决策选择过程,从而为制造商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在四种渠道对比中,随着佣金比例系数不断增加,在网上混合双渠道中传统零售定价最高,其次是网上分销双渠道和网上直销双渠道,网上代销双渠道零售定价最低;在网上分销双渠道中网络零售商定价高于网上混合双渠道;在网上混合渠道中制造商在线零售价格整体高于网上直销双渠道和网上代销双渠道。在网上分销双渠道中传统零售商获利高于网络直销双渠道,在网上混合双渠道中传统零售商获利高于网上代销双渠道;当佣金比例系数在一定阈值内,网上分销双渠道是有利于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利润增加;在网上直销双渠道中制造商获利高于网上分销双渠,在网上混合双渠道中制造商获利高于网上代销双渠道;当制造商保证佣金比例系数在一定阈值内,在网上混合双渠道中制造商总利润高于其他三种双渠道;在网上混合双渠道中供应链总利润最高,其次是网上代销双渠道和网上分销双渠道,网上直销双渠道中供应链总利润最低。整体来看,当佣金比例系数在较小范围内,网上混合双渠道更有利于制造商和供应链利润增加,网上分销双渠道更有利于传统零售商和网络零售商利润增加;当佣金比例系数保持在中间范围内,网上混合双渠道有利于所有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增长。本文构建的四种不同双渠道供应链结构数学模型对进一步完善双渠道供应链理论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对制造业和零售业电商经济的发展与管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褚鸿雨[8](2019)在《基于收益共享模型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服务水平、药品疗效质量、医疗器械产品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在不断地攀升,随着市场对医药产品技术水平消费偏好的日益增加,传统仅由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独自承担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成本的供应链渠道的弊端逐渐凸显。因此,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如何与渠道下游的经销商合作,提高整个医疗器械渠道的运行绩效,从而向社会提供更多高技术含量且价格在可接受范围的医疗器械产品,成为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渠道下游经销商面临的现实问题。由于市场的选择偏好,医疗器械产品的技术含量的提高,会降低消费市场对医疗器械产品价格的敏感性。故文章假定产品市场售价与产品技术含量成线性关系,以一个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一个医疗器械经销商组成的渠道为背景,建立以生产企业为主导的渠道收益共享模型,对产品技术含量、产品市场价格、渠道整体收益、渠道各企业收益等方面进行有无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的对比分析。文章通过模型仿真分析发现收益共享形式的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下,产品的技术含量更高、产品的市场价格更低,渠道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通过对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下收益共享系数的合理设定,医疗器械渠道整体利润得到提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销商获得更多收益,从而实现医疗器械渠道合作的共赢局面。由此,本文得出结论:(1)在收益共享形式的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的激励和协调下,医疗器械渠道整体利润得到了改善;(2)收益共享契约与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3)市场对于高技术含量医疗器械产品的消费偏好利好于收益共享形式的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的达成,这也可以为医疗器械渠道整体带来更多的潜在收益;(4)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可以增加渠道整体及参与企业的利润收益,同时降低产品市场价格,有效提高医疗器械渠道的综合竞争力。最后,根据模型分析结论,本文对渠道参与企业提出了实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刘馨阳[9](2018)在《新零售产业背景下通道费纵向合约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以通道费为代表的纵向合约一直是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各国反垄断当局关注的重点问题。零售产业链中纵向合约的主导方随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转换,纵向合约不断呈现出新型特征。早期,零售产业产品供不应求,大多数上游制造商具有绝对话语权和“卖方”市场势力,能够决定纵向合约、对下游零售商实施纵向控制,下游零售商将无条件接受。自20世纪80-90年代起,生产企业有效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产品市场从“供不应求”变成“供过于求”。制造商能够绝对主导零售产业链的情况基本消失。与此同时,跨国零售企业的进入、零售集团的兼并及重组使得下游零售商掌握了越来越多的“买方”市场势力,逐渐成为供应链的主导一方。进而,零售商开始运用多种“逆纵向控制”手段,对上游企业实施纵向约束。其中,零售商使用最广泛且争议性最大的纵向约束就是通道费合约。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技术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网络零售的发展,电商渠道逐渐成为制造商分销渠道的一种外部选择,导致制造商对实体零售商的依赖程度有所减少,上下游相对势力发生变化,在纵向合约的制定方面体现出交替主导性:上下游均具有一定市场势力,但均无法主导纵向合约或纵向产业链。与此同时,网络平台零售商积累了越来越多的“平台”市场势力,也开始对入驻商家收取不同种类的网络通道费。然而,虽然理论界对制造商绝对主导的传统纵向约束与零售商主导的逆纵向合约的研究相对成熟,针对双方交替主导的纵向合约的研究却稍显薄弱。尤其是关于平台零售商与上游制造商之间网络通道费合约的研究更加稀缺。但现实中,由于对通道费合约的作用机制无法达成共识而引发的实体或网络零供矛盾屡见不鲜。换言之,较之于实践对新型通道费认知的迫切需求,理论层面对新零售产业背景下通道费合约的研究显得滞后,亟待补充与更新。因此,本研究将以实体与网络零售模式下的通道费合约作为新型零售产业背景下纵向合约的典型代表,探讨不同机制下通道费合约的生成与作用机理,检验其竞争效应、福利效应。为不同零售模式下制造商分销渠道的选择以及不同市场势力背景下零供双方纵向合约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进而为如何通过通道费合约协调新型纵向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具体而言,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可归纳如下:(1)从零售产业现实案例中识别出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新型零供矛盾,提炼研究主题。根据研究问题,追溯理论文献。对通道费生成机理及影响方面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首先,界定通道费及相关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其次,厘清通道费合约的理论发展脉络,将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按照“效率促进派”与“市场势力派”两条路径展开并加以述评。同时,对论文中所涉及的渠道选择、排他交易、信息分享三方面的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构建相关理论基础,找出本研究的理论切入点。(2)对国内现实中通道费按照其收取特征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与介绍。在零售模式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制造商渠道决策机制的不同、制造商市场势力的不同构建通道费合约生成与作用机理的研究框架,并逐一阐述研究框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思路。具体地,在四类产业背景下探讨通道费合约的形成与效应。(3)揭示了实体零售模式下,基于排他机制的实体通道费合约的生成与作用机理。重点讨论上游制造商不对称情况下,优势制造商是否有激励通过通道费合约将竞争对手排挤出市场。并进一步给出排他交易与共同代理成为均衡的条件。结论表明,市场需求更高的优势制造商具有排他倾向,但只有当产品之间竞争性高于一定程度时,排他才会成为均衡。而且通道费排他不会减少消费者福利,满足一定条件下的通道费排他不会降低社会总福利水平。(4)讨论了网络零售模式下,基于服务促销机制的网络通道费合约的生成与作用机理。重点探讨网络平台零售商与中小型入驻商家都能接受的网络通道费应满足的条件与性质,辨析网络通道费的竞争效应。研究表明,线性促销服务费不仅能够增加主动入驻商家的利润,还能增加竞争对手的利润。因此,从企业决策视角出发,应鼓励网络零售商提供更多的促销服务。(5)分析了“实体+网络直销”模式下,基于渠道选择机制的实体通道费的形成与作用。对制造商在单一实体渠道、单一网络直销渠道和“实体+网络直销”三种情况下的利润进行比较,建立通道费与制造商分销决策的双向影响机制,并探讨渠道间竞争替代程度与网络普及程度对通道费的影响。结论表明,“实体+网络直销”的分销组合形式能够为制造商和大型零售商带来更高的利润,是一种帕累托最优情形。因此,即使需要支付更高的实体通道费,理性的制造商也应该采取分销组合的方式来销售产品。(6)探讨了“实体+网络平台”模式下,基于信息分享机制的网络通道费的形成与作用。在网络平台零售商具有需求方面私人信息的背景下,分析大型制造商是否有激励在原有零售渠道基础之上,通过支付网络通道费而与平台零售商达成基于信息分享的渠道合作。结论显示,信息分享的双渠道情况下,制造商利润将更高。满足一定条件下的信息分享还能增加实体零售商的利润。而且,平台零售商信息搜集能力越强,参与方利润增加越多。因此,从企业角度,平台零售商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优势,增强自身信息搜集能力。(7)将四部分理论研究进行统一整合,提出用于指导制造商分销决策的逻辑体系。同时,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应用该决策体系对典型案例进行解读,检验理论命题对产业现实的解释力,指导企业渠道决策,为规制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理论建议。进一步,找出理论研究的局限性,对后续拓展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本研究将不仅是对不同零售模式下通道费合约机制本身的一种系统化深入探索,也是将Galbraith买方抗衡势力假说从实体零售商向网络平台零售商进行拓展应用,并进一步验证“平台抗衡势力”福利效应的一种理论创新。在研究过程中所形成的理论范式还将能够应用于其他纵向合约的形成与效应机制的相关研究中,以期更全面地揭示新型纵向合约的一般性作用机理,丰富产业组织中新型零售产业背景下纵向合约的相关理论,进而为企业战略与反垄断政策的制定提供具有参考性的理论建议。

何燕[10](2015)在《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渠道策略和激励合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零售持续火爆,越来越多的电子零售商开放平台,越来越多的制造商入驻到网络零售平台。制造商提供的替代产品越来越多,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顾客对交货期敏感且敏感度信息私有和可替代产品的随机需求。本文针对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敏感且敏感度信息私有和可替代随机需求的特点,研究了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渠道选择和激励合同的问题。从供应链下游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的电子零售商的视角,构建了渠道选择和激励合同的模型,使用了主从博弈、随机优化等方法,结合Matlab数值试验,针对交货期敏感且敏感度信息私有的顾客分析了电子零售商的渠道决策,在电子零售商开放平台的情况下分别针对交货期敏感且敏感度信息私有和可替代产品的随机需求研究了激励合同设定和收益共享契约。首先,在顾客对产品的交货期敏感及敏感度信息私有的背景下,研究一个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电子零售商的一个产品渠道决策——自营(又称自主销售)或开放平台(又称外租平台给制造商直销)。求解了电子零售商自营时差别定价和统一定价策略下的最优激励策略(价格与交货期的设定),并分析了开放平台时收益分享比例对制造商定价及交货期策略的影响。通过比较自营和开放平台时电子零售商的最大收益,给出电子零售商最优的渠道决策流程图。研究结果表明,当产品采购成本高时,电子零售商将采取自营;当采购成本低且收益分享比例低时,电子零售商将开放平台。然后,在网络直销背景下,研究一个拥有网络零售平台电子零售商对一个制造商开放平台,电子零售商提供其网络零售平台并收取相应费用,制造商借助电子零售商的网络平台发布产品信息(价格、交货期等)并负责直销产品。在网络平台直销模式下,针对终端消费者对产品的交货期支付意愿异质性且其信息私有的特点,研究了制造商的激励合同和电子零售商的收益分享比例问题。研究表明:当顾客对交货期敏感度随机增大时,供应链的总体及供应链中所有个体的利润都将下降,收益分成比例下降,阂值提高,市场份额随着顾客对交货期敏感度的增加而减少;配送成本的增加将降低制造商、电子零售商及整体供应链的利润,缩减市场份额,收益比例保持不变。最后,在网络平台直销的运作环境下,针对一个电子零售商和两个可相互替代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电子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分享比例和制造商的均衡最优定价、供货量问题。电子零售商对制造商开放网络平台并收取相应费用,制造商通过网络平台发布相互可替代产品的价格信息供顾客选购,针对直销产品可双向替代和顾客随机需求的特点,在单个周期内,采用加和的线性需求模型构建一个两阶段主从博弈模型,讨论了电子零售商的最优收益分享比例和制造商的均衡最优定价、最优供货量问题。研究发现:在网络直销模式下,当终端需求随机时,如果产品的单位供货成本既定,则产品相互替代度越大,电子零售商的收益分享比例和利润越大;如果制造商产品相似替代系数既定,则单位供货成本越大,电子零售商的收益分享比例和利润会越少。本研究对于电子零售商的渠道决策和基于网络零售平台激励合同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电商偏好下两期闭环供应链的销售及回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闭环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1.2.2 双渠道供应链管理研究现状
        1.2.3 两期博弈研究现状
        1.2.4 总结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2.1.1 逆向物流的相关概念
        2.1.2 闭环供应链的相关概念
    2.2 双渠道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
        2.2.1 电子商务的相关概念
        2.2.2 营销渠道的相关概念
        2.2.3 双渠道供应链的相关概念
    2.3 博弈论的相关概念
第三章 制造商回收两期闭环供应链的渠道决策研究
    3.1 模型描述及假设
        3.1.1 模型描述及符号说明
        3.1.2 模型假设
    3.2 线下单渠道两期闭环供应链的均衡决策
    3.3 线上线下双渠道两期闭环供应链的均衡决策
    3.4 数值算例分析
        3.4.1 均衡结果分析
        3.4.2 敏感性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零售商回收两期闭环供应链的渠道决策研究
    4.1 模型描述及假设
        4.1.1 模型描述
        4.1.2 模型假设
    4.2 线下单渠道两期闭环供应链的均衡决策
    4.3 线上线下双渠道两期闭环供应链的均衡决策
    4.4 算例仿真分析
        4.4.1 均衡结果分析
        4.4.2 敏感性分析
    4.5 回收渠道决策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考虑消费者转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与渠道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消费者转换行为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2.1.1 品牌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2.1.2 渠道转换的影响因素分析
    2.2 易逝品定价策略
        2.2.1 竞争环境下的定价策略
        2.2.2 考虑消费者转换行为的定价策略
    2.3 零售商销售渠道选择
        2.3.1 零售商线上线下渠道选择
        2.3.2 考虑消费者转换行为的渠道选择
    2.4 文献简评
第3章 基于消费者品牌转换行为的双寡头定价策略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与假设
    3.3 模型建立及均衡分析
        3.3.1 单渠道折线竞争下品牌商的定价策略
        3.3.2 双渠道品牌商及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
    3.4 算例分析
        3.4.1 品牌商的均衡价格分析
        3.4.2 品牌商及电商平台的均衡收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双寡头线上线下竞争定价与渠道选择策略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与假设
    4.3 模型建立及分析
        4.3.1 ZZ策略的均衡分析
        4.3.2 ZW策略的均衡分析
        4.3.3 WW策略的均衡分析
    4.4 三种策略比较分析
    4.5 算例分析
        4.5.1 品牌商的均衡价格分析
        4.5.2 品牌商的均衡需求分析
        4.5.3 品牌商的均衡收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品牌商线上线下竞争定价与渠道选择策略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5.3 模型建立及分析
        5.3.1 Z_iZ_j策略的均衡分析
        5.3.2 Z_iW_j 策略的均衡分析
        5.3.3 W_iW_j策略的均衡分析
    5.4 品牌商渠道选择策略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主要结论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机制与策略演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2.1 CSR的主要内涵
        2.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概念
        2.1.2 处理企业的社会责任界定
    2.2 CSR的履行机制
        2.2.1 地方政府的监管政策驱动
        2.2.2 逆向供应链协调契约驱动
        2.2.3 渠道竞争与成本节约驱动
    2.3 CSR的策略演化
        2.3.1 CSR的履行环境适应策略
        2.3.2 CSR的履行主体选择策略
        2.3.3 CSR的履行路径选择策略
    2.4 研究评述
第三章 政府监管下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决策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3.2.1 问题描述
        3.2.2 模型构建
    3.3 静态奖惩机制
        3.3.1 地方政府监管策略
        3.3.2 处理企业履责策略
        3.3.3 系统稳定性分析
        3.3.4 演化结果分析
    3.4 动态奖惩机制
        3.4.1 系统稳定性分析
        3.4.2 演化稳定结果比较
        3.4.3 参数的影响分析
    3.5 数值仿真分析
        3.5.1 静态奖惩机制
        3.5.2 动态奖惩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契约协调下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决策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与假设
        4.2.1 问题描述
        4.2.2 基本假设
    4.3 模型构建与求解
        4.3.1 分散决策模型
        4.3.2 集中决策模型
        4.3.3 模型比较分析
    4.4 逆向供应链协调契约
        4.4.1 二部收费契约
        4.4.2 收益共享契约
    4.5 数值仿真分析
        4.5.1 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4.5.2 契约协调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渠道竞争下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决策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与假设
        5.2.1 问题描述
        5.2.2 基本假设
    5.3 模型构建与求解
        5.3.1 最优决策模型
        5.3.2 市场机制作用
        5.3.3 奖励机制影响
    5.4 数值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营销环境分析相关理论
        2.1.1 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
        2.1.2 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2.1.3 SWOT分析模型
    2.2 定位理论
        2.2.1 定位的内涵
        2.2.2 品牌定位的几种研究方法
    2.3 消费者心智的相关理论
        2.3.1 心智模型(心智模式,心理模型)定义
        2.3.2 手段-目的链(MEC)理论
        2.3.3 知觉图模型(perceptual mapping)
第3章 JY 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3.1 JY 公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 JY公司发展现状简介
        3.1.2 JY公司品牌发展现状
    3.2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
        3.2.2 行业环境分析
    3.3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3.3.1 公司生产能力分析
        3.3.2 公司财务能力分析
        3.3.3 公司组织能力分析
        3.3.4 公司营销能力分析
    3.4 SWOT分析
        3.4.1 优势分析
        3.4.2 劣势分析
        3.4.3 机会分析
        3.4.4 威胁分析
        3.4.5 SWOT组合分析
第4章 消费者心智模式的调查研究
    4.1 研究方法
        4.1.1 研究目标
        4.1.2 研究对象
        4.1.3 研究步骤
    4.2 研究结果
        4.2.1 目的-价值链分析
        4.2.2 品牌知觉图分析
第5章 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5.1 JY公司的品牌定位战略
        5.1.1 JY公司品牌定位的出发点
        5.1.2 JY公司品牌定位的原则
        5.1.3 JY公司的品牌定位
    5.2 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的实施
        5.2.1 基于公司品牌定位的产品决策
        5.2.2 基于公司品牌定位的价格决策
        5.2.3 基于公司品牌定位的渠道决策
        5.2.4 公司品牌定位的传播
        5.2.5 品牌定位战略的实施路径
第6章 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的实施保障
    6.1 组织制度保障
    6.2 人力资源保障
    6.3 财务保障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婴童睡眠品牌阶梯访谈提纲
附录2:基于睡眠品牌的消费者行为调查问卷

(5)制造商线上渠道选择及不同权力结构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电商环境下制造商多渠道供应链运营策略的研究进展
        1.2.2 电商环境下零售商多渠道供应链运营策略的研究进展
        1.2.3 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与代理销售模式的研究进展
        1.2.4 不同权力结构对传统供应链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1.2.5 不同权力结构对多渠道供应链的影响的研究进展
        1.2.6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2 同种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单产品单线上渠道结构选择
    2.1 问题提出
    2.2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2.2.1 制造商线上直销模式利润模型
        2.2.2 B2C电商代理销售模式利润模型
        2.2.3 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利润模型
    2.3 模型求解
        2.3.1 制造商线上直销模式利润模型求解
        2.3.2 B2C电商代理销售模式利润模型求解
        2.3.3 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利润模型求解
    2.4 比较分析
        2.4.1 B2C电商代理销售模式与线上直销模式比较
        2.4.2 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与线上直销模式比较
        2.4.3 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与B2C电商代理销售模式比较
    2.5 案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同种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多产品多线上渠道结构选择
    3.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3.1.1 问题描述与假设
        3.1.2 需求模型构建
    3.2 模型均衡分析
        3.2.1 新旧产品B2C电商批发销售模式
        3.2.2 新旧产品混合销售模式Ⅰ
        3.2.3 新旧产品混合销售模式Ⅱ
        3.2.4 新旧产品B2C电商代理销售模式
    3.3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比较分析
        3.3.1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新旧产品的价格比较
        3.3.2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新旧产品的需求比较
        3.3.3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制造商利润的比较
        3.3.4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B2C电商利润的比较
        3.3.5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的总利润的比较
        3.3.6 不同线上渠道结构下均衡渠道结构分析
    3.4 数值仿真
    3.5 本章小结
4 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O2O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4.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4.2 不同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利润
        4.2.1 制造商占优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4.2.2 零售商占优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4.2.3 权力平衡的Nash博弈模型
    4.3 不同权力结构下制造商单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利润
        4.3.1 不同权力结构下制造商传统批发零售单渠道的定价和利润
        4.3.2 制造商线上直销单渠道的定价和利润
    4.4 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均衡结果分析
        4.4.1 顾客线上直销渠道接受程度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4.4.2 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4.4.3 不同权力结构对制造商传统批发零售单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4.5 数值仿真
    4.6 本章小结
5 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O2O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5.1 问题描述与模型构建
    5.2 零售商双渠道定价决策
        5.2.1 集中定价决策模型
        5.2.2 分散定价决策模型
    5.3 不同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利润
        5.3.1 制造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5.3.2 零售商为主导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
        5.3.3 权力平衡的Nash博弈模型
    5.4 不同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单渠道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利润
        5.4.1 不同权力结构下零售商线下单渠道的定价和利润
        5.4.2 不同权力结构下零售商线上单渠道的定价和利润
    5.5 不同权力结构下的均衡结果分析
        5.5.1 顾客线上渠道接受程度对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5.5.2 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5.5.3 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线下单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5.5.4 不同权力结构对零售商线上单渠道供应链的影响
    5.6 数值仿真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概况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本研究涉及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分销渠道相关理论
    第二节 分销渠道策略相关理论
    第三节 渠道冲突相关理论
    第四节 互联网背景下的分销渠道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营销环境分析
    第一节 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
    第二节 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环境分析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现状分析
    第一节 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现状
    第二节 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 互联网背景下国内主要乳制品企业分销渠道系统比较研究
    第一节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系统分析
    第二节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系统分析
    第三节 宁夏夏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系统分析
    第四节 比较结论
第六章 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优化
    第一节 战略层面
    第二节 渠道建设层面
    第三节 管理层面
    第四节 实施与保障层面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电子商务环境下双渠道供应链
    2.2 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决策
    2.3 双渠道供应链渠道选择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不同双渠道结构下渠道模型构建与定价决策
    3.1 模型描述与假设
        3.1.1 模型描述
        3.1.2 条件假设
    3.2 模型建立及求解
        3.2.1 网上直销双渠道
        3.2.2 网上分销双渠道
        3.2.3 网上代销双渠道
        3.2.4 网上混合双渠道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渠道选择比较分析
    4.1 定价问题
    4.2 需求问题
    4.3 利润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算例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定价与渠道选择分析
    5.1 定价算例
    5.2 需求算例
    5.3 利润算例
    5.4 管理启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8)基于收益共享模型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渠道关系理论研究综述
    2.2 渠道合作理论研究综述
    2.3 收益共享理论研究综述
        2.3.1 收益共享契约理论概述
        2.3.2 渠道协调文献综述
        2.3.3 渠道收益共享文献综述
    2.4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研究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收益共享形式的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研究
    3.1 问题概述与模型背景
    3.2 医疗器械渠道收益共享模型的构建
        3.2.1 模型的基本假设
        3.2.2 模型的参数设定
        3.2.3 收益共享模型的构建
    3.3 医疗器械渠道收益共享模型的求解和分析
        3.3.1 无提升机制时模型的求解
        3.3.2 有提升机制时模型的求解
        3.3.3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的对比分析
        3.3.4 模型对比分析推论
第4章 模型的仿真分析和企业的对策建议
    4.1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收益共享系数t的最优范围
    4.2 产品技术含量g与收益共享系数t的影响关系分析
    4.3 产品技术含量g与技术成本敏感系数z的影响关系分析
    4.4 产品技术含量g与技术市场偏好系数k的影响关系分析
    4.5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对渠道综合效益的影响分析
        4.5.1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对渠道的整体收益的影响
        4.5.2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对渠道参与企业收益的影响
        4.5.3 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对渠道竞争力的影响
    4.6 模型结果分析
        4.6.1 收益共享系数的动态最优值
        4.6.2 收益共享契约与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的相互促进作用
        4.6.3 市场消费偏好对产品技术含量提升的激励作用
        4.6.4 技术含量提升机制有助提高渠道效益及综合竞争力
    4.7 实现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的对策建议
第5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新零售产业背景下通道费纵向合约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2.1 纵向合约的概念界定
    2.2 通道费合约的概念内涵及外延
    2.3 国外通道费合约的文献综述
        2.3.1 通道费促进竞争的文献综述
        2.3.2 通道费抑制竞争的文献综述
    2.4 国内通道费合约的文献综述
    2.5 相关理论文献回顾
        2.5.1 排他交易理论
        2.5.2 分销渠道选择理论
        2.5.3 信息分享理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问题提出与基本理论构建
    3.1 纵向合约规制特征
        3.1.1 中国对零售商主导的纵向合约的规制特征
        3.1.2 其他国家对通道费等纵向合约的规制特征
    3.2 “实体+网络”新零售模式下通道费合约特征
        3.2.1 实体零售模式下通道费合约特征
        3.2.2 网络零售模式下通道费合约特征
    3.3 通道费合约机制的理论研究框架
        3.3.1 排他机制下实体通道费的生成与作用机理
        3.3.2 服务促进机制下网络通道费的生成与作用机理
        3.3.3 渠道选择机制下实体通道费的生成与作用机理
        3.3.4 信息分享机制下网络通道费的生成与作用机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排他机制的实体通道费合约分析
    4.1 问题提出
    4.2 模型构建及均衡分析
        4.2.1 模型描述
        4.2.2 共同代理均衡分析
        4.2.3 排他均衡分析
    4.3 排他机制下实体通道费合约分析
        4.3.1 通道费的决策机制
        4.3.2 通道费的排他条件
        4.3.3 通道费的福利效应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服务促销机制的网络通道费合约分析
    5.1 问题提出
    5.2 一次性“年费”合约决策机制分析
    5.3 线性促销服务费合约决策机制分析
    5.4 服务促销机制下网络通道费合约分析
        5.4.1 线性促销服务费的存在条件
        5.4.2 线性促销服务费的影响因素
        5.4.3 线性促销服务费的福利效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渠道选择机制的实体通道费合约分析
    6.1 问题提出
    6.2 制造商单渠道分销产品的均衡分析
        6.2.1 模型描述
        6.2.2 制造商仅通过电商渠道分销自身产品的均衡分析
        6.2.3 制造商仅通过大型零售商渠道分销自身产品的均衡分析
    6.3 制造商“实体+网络直销”双渠道分销组合的均衡分析
    6.4 渠道选择机制下实体通道费合约分析
        6.4.1 通道费的决策机制
        6.4.2 通道费的存在条件
        6.4.3 通道费的福利效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信息分享机制的网络通道费合约分析
    7.1 问题提出
    7.2 模型构建及均衡分析
        7.2.1 模型描述
        7.2.2 单渠道无信息分享的模型分析
        7.2.3 双渠道信息分享的模型分析
    7.3 信息分享机制下网络通道费合约分析
        7.3.1 增值服务费的存在条件
        7.3.2 增值服务费的竞争效应
        7.3.3 增值服务费的福利效应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理论应用与案例分析
    8.1 理论框架
    8.2 应用分析1:实体通道费的排他案例
    8.3 应用分析2:网络通道费的服务促销案例
    8.4 应用分析3:实体通道费影响渠道选择案例
    8.5 应用分析4:网络通道费促进信息分享案例
    8.6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9.1 主要工作
    9.2 主要研究结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作者简介

(10)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渠道策略和激励合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研究问题与目标、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逻辑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研究的逻辑思路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2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2.1 网络零售平台的研究
        2.1.1 双边市场平台
        2.1.2 网络零售平台
    2.2 交货期与价格联合决策问题研究
    2.3 收益共享契约研究
    2.4 信息不对称下激励合同研究
    2.5 替代产品研究
        2.5.1 单向替代产品研究
        2.5.2 向替代产品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交货期敏感信息不对称下电子零售商的渠道决策
    3.1 引言
    3.2 问题描述与假设
    3.3 电子零售商自营
        3.3.1 电子零售商的定价策略
        3.3.2 电子零售商自营的最优决策
    3.4 电子零售商开放网络平台
        3.4.1 制造商的定价决策
        3.4.2 制造商的最优报价
        3.4.3 电子零售商开放平台的最优收益
    3.5 电子零售商的渠道决策
        3.5.1 电子零售商的最优渠道决策
        3.5.2 数值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激励合同研究
    4.1 引言
    4.2 问题描述与符号假设
    4.3 两阶段模型及分析
        4.3.1 第二阶段激励合同设计
        4.3.2 第一阶段收益比例确定
    4.4 敏感度分析
        4.4.1 支付意愿信息的影响
        4.4.2 物流配送成本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网络直销可替代随机需求的供应链研究
    5.1 引言
    5.2 问题描述与符号假设
    5.3 模型求解与分析
        5.3.1 第二阶段制造商的决策
        5.3.2 第一阶段收益比例确定
    5.4 敏感度分析
        5.4.1 产品替代的影响
        5.4.2 生产成本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及完成的学术论文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四、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商偏好下两期闭环供应链的销售及回收策略研究[D]. 赵琳. 青岛大学, 2020(02)
  • [2]考虑消费者转换行为的易逝品定价与渠道决策研究[D]. 熊雪霞.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3]WEEE处理企业的CSR履行机制与策略演化研究[D]. 来茜茜. 天津理工大学, 2020(05)
  • [4]JY公司品牌定位战略研究[D]. 何叶静.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7)
  • [5]制造商线上渠道选择及不同权力结构对双渠道供应链的影响[D]. 孙自来.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6)
  • [6]互联网背景下宁夏金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销渠道策略研究[D]. 杨春春. 宁夏大学, 2019(08)
  • [7]不同双渠道结构下制造商的定价决策与渠道选择[D]. 蒋琼. 重庆交通大学, 2019(06)
  • [8]基于收益共享模型的医疗器械产品技术含量提升机制研究[D]. 褚鸿雨. 天津大学, 2019(06)
  • [9]新零售产业背景下通道费纵向合约的机制研究[D]. 刘馨阳. 东北大学, 2018(12)
  • [10]基于网络零售平台的渠道策略和激励合同研究[D]. 何燕.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7)

标签:;  ;  ;  ;  ;  

营销渠道决策系统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