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绦虫病一例

短绦虫病一例

一、短膜壳绦虫病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乔海霞,张永宾,李帅,刘义坡,马磊[1](2021)在《仓鼠短膜壳绦虫的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文中认为为了解石家庄市宠物市场仓鼠中绦虫的寄生情况及鉴定寄生虫物种分类,随机从宠物市场购买21只仓鼠并进行解剖,并对肠道寄生虫进行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1只仓鼠中9只感染绦虫(感染率达42.9%),每条虫体结构相似,均具有吸盘、吻突、颈节和孕节等结构.ITS,COI和18S基因与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序列相似性分别达100%,100%与99%,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该绦虫与膜壳属绦虫处于同一分支上.说明石家庄市仓鼠普遍感染短膜壳绦虫,应引起饲养人员的重视,加强日常管理.

梁裕芬[2](2020)在《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文中提出虫媒寄生虫病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的一类寄生虫病,在寄生虫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作一综述。

王珊,敬永计[3](2020)在《四川省首例人感染短膜壳绦虫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文中指出目的针对兴文县农村人群进行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及时掌握人群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防治土源性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肝吸虫病和土源性线虫病监测方案》要求选点,确定监测人群,覆盖儿童、青年、中年和老年各年龄组人群。采用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用粪便淘虫法查找成虫并鉴别虫种,3周岁~9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同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监测点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低于四川省平均感染率。结论经实验室检测与临床诊断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在兴文县大坝苗族乡发现了一例短膜壳绦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患者,属于四川省首次发现。

徐艺玫,王新国,史深,罗芸,张燕,燕顺生,戴小华,赵红琼[4](2016)在《封闭群子午沙鼠的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净化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为建立清洁级子午沙鼠种群奠定基础,为制定子午沙鼠寄生虫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封闭群子午沙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胺菊·氯菊酯、吡喹酮、替硝唑三种药物,分为高、中、低剂量对子午沙鼠用药,观察子午沙鼠体内外寄生虫驱除情况。结果在子午沙鼠体内检出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两种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有鼠肉螨。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杀死子午沙鼠体表食肉螨,鼠肉螨用1%的胺菊·氯菊酯药浴子午沙鼠三次即可驱除子午沙鼠体表的鼠肉螨,有螨动物只数为零。吡喹酮中剂量组(31 mg/kg)有完全杀死子午沙鼠体内短膜壳绦虫的作用,且为最佳给药剂量。替硝唑中剂量组(42 mg/kg)为净化子午沙鼠体内鼠三毛滴虫的最佳剂量。结论现有的子午沙鼠体内有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感染,体外有鼠肉螨寄生,三种抗寄生虫药物具有选择性驱除这些寄生虫的作用。

程田[5](2016)在《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DNA多态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是寄生在人或啮齿动物小肠内的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能够引起膜壳绦虫病。尽管短膜壳绦虫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并能够在各国引起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但短膜壳绦虫的遗传学、系统学、流行病学和生物学却鲜为人知。短膜壳绦虫病作为一种易于忽视的人兽共患病需引起关注。本研究运用PCR方法扩增了来自中国7个不同地区的短膜壳绦虫样品的线粒体3段基因pnad5,rrnS和atp6,并根据这3段基因进行了核苷酸序列差异和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3段线粒体基因的长度分别是710 bp,704711 bp和516 bp。pnad5片段的A+T%含量是70.1%73.5%,rrnS片段的A+T%含量为70.1%71.7%,而atp6的A+T%含量为76.6%77.9%。种内差异最小的片段是pnad5,为00.7%,atp6种内差异为01.4%;rrnS种内差异最大,为01.7%。将短膜壳绦虫3段线粒体基因与缩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diminuta)相应片段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种间差异较大,rrnS片段种间差异为16.1%17.6%;atp6种间差异为26.5%27.1%;pnad5片段种间差异最大,为31.6%31.7%。应用最大简约法对3段基因的拼接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分离自不同地区的短膜壳绦虫聚在一起,仅有张家口样品单独位于一个进化枝上,可见短膜壳绦虫三段线粒体基因进化树中,进化分支与地理分布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来自同一地区的样品不总在同一分支上,此进化分析结果支持了前人对短膜壳绦虫可能是复合种或隐藏种的结论。应用长PCR方法对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基因进行测序和基因定位。结果显示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长为13764 bp,一共有36个基因和2个非编码区。其中12为编码线粒体蛋白质基因、2个核糖体基因和22个tRNA基因。所有基因分布在重链上并沿同一个方向进行转录和复制。所有基因排列顺序与其姊妹种缩小膜壳绦虫(H.diminuta)一致。以12个蛋白质编码基因拼接序列应用贝叶斯法、最大似然法和最大简约法进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所用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为两个明显进化枝,有较高的节点支持。一个是假叶目的双叶槽科(Diphyllobothriidae);另一个是圆叶目。其中圆叶目的带科(Taeniidae)、膜壳科(Hymenolepididae)和复孔科(Dipylidiidae)内分化较为明显,独立分支。本研究测定了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并进行进化分析,为短膜壳绦虫的分子分类学、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遗传标记,丰富了基因组学的研究内容,对人类短膜壳绦虫疾病的诊断防控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杨兴[6](2016)在《牛带绦虫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文中提出牛带绦虫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成虫寄生虫于人体引起绦虫病,幼虫则寄生于牛的横纹肌内引起牛囊尾蚴病。据统计,全球每年大约有5000万人被牛带绦虫感染,主要集中在非洲、中东地区、亚洲、欧洲的一些国家。该病原给全球畜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也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目前,由于牛带绦虫的可用的生物分子数据较少,大大限制了人们对该病原的科学研究和新型药物的开发。本论文对该绦虫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以转录组数据为基础开展了相关工作。1.利用Illimina Hi Seq TM2000第二代测序技术对牛带绦虫囊尾蚴进行了转录组测序。测序共获得了52829606高质量序列,并通过拼接组装得到了91487条Unigene(平均长度为2122bp)。利用几种蛋白质公共数据库(Nr,Swiss-prot,GO,COG和KEGG数据库)对Unigene进行了注释。结果显示,共有59262条Unigene(占总Unigene数量的64.77%)得到了功能注释。同时,我们鉴定出了大量的分子标记,包括12902个SNP(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和10017个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序列.2.利用测序获得的牛带绦虫转录组数据和其他五种绦虫(猪带绦虫、亚洲带绦虫、微口膜壳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基因组数据,我们对六种绦虫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除了微口膜壳绦虫外,其他五种绦虫具有相似的密码子使用模式,这些绦虫的密码子都倾向于G或C结尾。相反,微口膜壳绦虫基因的密码子第三位倾向于以A或T结尾。ENC-plot、PR2和中性分析结果表明六种绦虫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突变和自然选择两种压力。除了这两种压力外,六种绦虫的密码子使用偏性还受到了GC含量、基因表达水平、基因长度和编码蛋白的亲水性及芳香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卡方检验,我们鉴定出了每种绦虫的最优密码子,这些密码子对于外源基因表达、分子进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通过分析转录组数据,筛选出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的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和毕赤酵母表达等一系列工作。序列分析表明,ACh E1和ACh E2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猪带绦虫ACh E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均在80%以上,而与人类的ACh E基因序列相似性仅有37%,这种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基因序列显着差异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绦虫病的药物。荧光定量PCR实验结果显示,ACh E1和ACh E2基因在成虫和囊尾蚴时期均有表达,且成虫时期表达量更高。将纯化后的重组蛋白ACh E1和ACh E2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抗进行组织定位,结果表明,ACh E1和ACh E2主要分布在卵巢,而在间质以及体壁中分布不明显,表明乙酰胆碱酯酶与虫体的生殖发育相关。酶活性分析显示,当重组酶的浓度为0.5 mg/m L,底物浓度为0.8 mmol/L,p H为7,温度为35℃时,酶活性最高。4.采用同源模建的方法对牛带绦虫乙酰胆碱酯酶结构进行了预测,然后基于结构的虚拟筛选方法对牛带绦虫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进行了筛选,得到了15个具有潜在ACh E抑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ACh E1和ACh E2各15个),这些小分子结构相似,多数为狭长结构,并含有芳香环结构、疏水基团和氮原子、氯原子和溴原子等,主要以氢键、π-π堆积和疏水作用与酶活性部位结合。

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7](2016)在《圈养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及防治》文中认为微小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又称短膜壳绦虫,是鼠类和人的寄生虫,其他动物不易感。环尾狐猴有自然感染报告,作者等人2013年在动物园寄生虫普查当中确诊了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自然感染。迄今为止,小熊猫自然感染未见报道。为了保证动物健康和预防控制人群膜壳绦虫病,又于2014年进行小熊猫膜壳绦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防治研究。

季新成,朱建民,王陆宝,李鹏,王静,易海清,王大孝[8](2013)在《蒙古国进口五灵脂传播有害疫病的风险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确保生物安全,避免有害生物传播,本研究对蒙古国进口五灵脂可能传播的有害疫病进行了风险分析。结合五灵脂原动物复齿鼯鼠可能携带的病原及该病原是否对人有感染性,该病原在蒙古国存在的可能性,该病原由五灵脂传带的可能性,以及该病原的理化特性和流行病学特性等因素,并考虑实际运输中可能造成疫病传播的可能性,最终确定五灵脂传带可能性较大,需要检疫或重点加强处理的病毒病4种、细菌病4种、立克次体病1种、寄生虫病1种,并制定了风险管理措施。

郝桂英[9](2011)在《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抗绦虫药物种类繁多,本文就已广泛应用的抗绦虫药物的研究发展情况作了分类综述,并就研究动向做了简单总结。

吕超超[10](2009)在《某些啮齿目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啮齿目动物数量多,分布广泛,与人类关系密切,其可感染和散播数十种人兽共患病毒、细菌及寄生虫,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弓形虫、疟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链尾蚴、肝毛细线虫、旋毛虫、隐藏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粪类圆线虫等是啮齿目动物感染的常见人兽共患寄生虫。为了解宠物毛丝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郑州某宠物市场宠物毛丝鼠9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查出2种原虫和1种蠕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46.9%,贾第虫感染率最高,为37.5%,球虫和短膜壳绦虫感染率次之,分别为8.3%和2.1%。贾第虫感染率与动物年龄(P>0.05)和性别(P>0.05)均无统计学相关性。本文在国内首次报道宠物毛丝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为了解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改良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郑州某宠物市场金色中仓鼠(Mesocricetus auratus)、黑线毛足鼠(Phodopus sungorus)、坎氏毛足鼠(Phodopus campbelli)和小毛足鼠(Phodopus roborovskii)4种宠物仓鼠共153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查。结果共查出8种寄生虫,分别为隐孢子虫、贾第虫、球虫、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1个毛尾目未定种类,其粪便阳性率分别为15.0%、22.2%、2.0%、31.4%、25.5%、41.8%、7.2%和18.3%。寄生虫总阳性率为84.3%,蠕虫阳性率为71.9%。同时检出两种及两种以上寄生虫的比例为54.9%。结果表明宠物仓鼠可感染多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为了解野生鼠类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采用剖检和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抗酸染色法和卢戈碘液染色法对河南郑州和福建龙岩的91只野鼠(58只褐家鼠和33只黄胸鼠)进行检查,结果共查出2种组织寄生虫(肝毛细线虫和链尾蚴)和12种肠道寄生虫(隐孢子虫、贾第虫、球虫、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鞭虫、蛔虫、圆线虫、类圆线虫和钩虫)。寄生虫总感染率为69.2%,总混合感染率为44.0%。黄胸鼠寄生虫感染率为60.6%,混合感染率为30.3%;褐家鼠寄生虫感染率74.1%,混合感染率51.7%。两种野鼠的球虫感染率均高,分别为36.4%和62.1%;黄胸鼠以隐孢子虫感染率较高为18.2%,褐家鼠以圆线虫和肝毛细线虫感染率较高,分别为34.5%和31.0%。野鼠寄生虫感染与年龄呈正相关。野鼠寄生虫感染普遍,隐孢子虫、贾第虫、短膜壳绦虫、长膜壳绦虫、管状线虫、四翼无刺线虫和钩虫可感染人,因而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为了解中国地区啮齿目动物隐孢子虫感染率及评估啮齿目动物在隐孢子虫人兽共患传播中的作用,于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18种啮齿目动物的723份样品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共检出隐孢子虫阳性样品83份,感染率为11.5%。黑线毛足鼠、坎氏毛足鼠和黄胸鼠为隐孢子虫的新宿主。对镜检阳性样品进一步用巢式PCR扩增18S rRNA基因和60-kDa糖蛋白(GP60)基因,经测序和比对,共鉴定出10个隐孢子虫种类和基因型,除微小隐孢子虫、小鼠隐孢子虫、安氏隐孢子虫、维瑞隐孢子虫、雪貂基因型和鼠基因型Ⅰ外,还有仓鼠基因型、花鼠基因型Ⅲ、大鼠基因型Ⅱ和Ⅲ等4个新基因型。10.8%的阳性样品存在不同隐孢子虫种类/基因型的混合感染。GP60序列分析表明,仓鼠和花鼠的微小隐孢子虫GP60亚型均为IIdA15Gl,该亚型曾见于荷兰1人体病例和西班牙的羔羊。本文也首次获得了维瑞隐孢子虫、雪貂基因型和鼠基因型Ⅰ的GP60基因序列。结果提示:宠物类啮齿目动物可能是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类/基因型和亚型的重要保虫宿主。本研究表明,啮齿目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感染普遍;啮齿目动物可感染多种人兽共患隐孢子虫种类/基因型和亚型,其在隐孢子虫人兽共患传播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短膜壳绦虫病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短膜壳绦虫病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仓鼠短膜壳绦虫的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 料
    1.1 虫体来源
    1.2 主要试剂
2 方 法
    2.1 仓鼠感染短膜壳绦虫调查
    2.2 形态学观察
    2.3 DNA提取与PCR扩增
    2.4 遗传进化分析
3 结 果
    3.1 仓鼠感染短膜壳绦虫统计结果
    3.2 形态学观察结果
    3.3 PCR扩增结果
    3.4 序列及遗传分析
4 讨 论

(2)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蚊媒寄生虫病
    1.1 疟疾
    1.2 淋巴丝虫病
2 蝇媒寄生虫病
    2.1 结膜吸吮线虫病
    2.2 非洲锥虫病
3 白蛉媒介寄生虫病
4 蚤媒寄生虫病
    4.1 微小膜壳绦虫病
    4.2 犬复孔绦虫病
    4.3 缩小膜壳绦虫病
5 甲虫媒介寄生虫病

(3)四川省首例人感染短膜壳绦虫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仪器与试剂
    1.3 方法
        1.3.1 实验方法
        1.3.2 制片
        1.3.3 镜检
2 结果
    2.1 实验室检测情况
    2.2 患者调查和临床诊断
3 讨论

(4)封闭群子午沙鼠的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净化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仪器
    1.3 药品及试剂
    1.4 实验方法
        1.4.1 子午沙鼠体内外寄生虫感染情况检测
        1.4.2子午沙鼠体表鼠肉螨(Myobia musculi)的驱除
        1.4.3子午沙鼠体内短膜壳绦虫(Hymenolepis nana)的驱除
        1.4.4 子午沙鼠体内鼠三毛滴虫(Tritrichomonas muris)的驱除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子午沙鼠寄生虫感染状况
    2.2 胺菊·氯菊酯对子午沙鼠体表鼠肉螨杀灭效果
    2.3 吡喹酮对子午沙鼠体内短膜壳绦虫驱虫效果
    2.4 替硝唑对子午沙鼠体内鼠三毛滴虫驱除效果
3 结论

(5)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DNA多态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对照表
1 前言
    1.1 膜壳绦虫的概述和流行病学调查
    1.2 绦虫分类鉴定和线粒体基因的概述
    1.3 绦虫核糖体基因的概述
    1.4 常用的系统发育重建方法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试剂和酶
        2.1.4 常用溶液的配制
        2.1.5 培养基的制备
        2.1.6 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及在线网址
    2.2 实验方法
        2.2.1 短膜壳绦虫核糖体基因ITS rDNA序列研究
        2.2.2 线粒体atp6、rrnS和pnad5基因多态性研究
        2.2.3 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3 结果
    3.1 短膜壳绦虫核糖体基因ITS rDNA序列结果与分析
        3.1.1 短膜壳绦虫核糖体基因ITS rDNA扩增结果
        3.1.2 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3.2 短膜壳绦虫线粒体 atp6、rrn S、pnad5 序列
        3.2.1 atp6、pnad5和rrnS片段PCR扩增结果
        3.2.2 DNA测序结果及序列分析
        3.2.3 线粒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分析
    3.3 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基因组
        3.3.1 长PCR扩增结果
        3.3.2 测序结果和序列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进化分析所有绦虫完整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号表
附录B 22个tRNA结构图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学术活动

(6)牛带绦虫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牛带绦虫概述
        1.1 概况
        1.2 病原形态
        1.3 生活史
        1.4 流行病学
        1.5 致病机制和对宿主的危害
        1.6 诊断方法
        1.6.3 分子生物学诊断
        1.7 治疗药物及作用机理
        1.8 生物分子数据信息
    第二章 遗传密码子概述
        2.1 遗传密码的破译
        2.2 遗传密码的通用性和简并性
        2.3 遗传密码的起源
        2.4 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模式
        2.5 影响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因素
        2.6 研究密码子使用模式的意义
        2.7 密码子使用偏性的定量方法及原理
        2.8 分析密码子使用模式的统计方法
        2.9 用于密码子使用模式分析的相关软件、网站和数据库
    第三章 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进展
        3.1 乙酰胆碱酯酶概述
        3.2 乙酰胆碱酯酶的结构
        3.2.1 乙酰胆碱酯酶的功能位点
    第四章 同源模建
        4.1 模板的选择与序列比对
        4.2 目标模型的构建
        4.3 模型的优化与评估
        4.4 软件和工具
        4.5 同源模建的前景展望
    第五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及筛选
        5.1 从头药物设计
        5.2 数据库虚拟筛选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牛带绦虫转录组测序及分析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1.4 小结
    第二章 牛带绦虫与其他五种绦虫基因组水平的密码子用法比较分析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牛带绦虫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1.8 ACh E1和ACh E2基因序列的优化和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3.2 结果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牛带绦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同源模建及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4.1 方法与材料
        4.2 结果
        4.2.1 牛带绦虫乙酰胆碱酯酶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4.3 讨论
        4.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7)圈养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调查对象
2 调查方法
    2. 1 虫卵计数
    2. 2 药物驱虫
3 调查结果
4 讨论

(9)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天然植物类
    1.1 槟榔
    1.2 雷丸
    1.3 中药组方
2 人工合成的绦虫药物
    2.1 吡喹酮类
        2.1.1 吡喹酮 (Praziquantel)
        2.1.2 伊喹酮 (Epsiprantel)
    2.2 丁萘脒类
    2.3 苯并咪唑氨基甲酸脂类 (Benzimidazolecarbamates)
        2.3.1 甲苯咪唑 (Mebendazole, MBZ)
        2.3.2 阿苯达唑 (Albendazole, 又称丙硫咪唑, 肠虫清)
    2.4 硫双二氯酚 (Bithinonol)
    2.5 水杨醛苯胺的衍生物类
        2.5.1 洁加利德 (Tegalid)
        2.5.2 氯硝柳胺 (Niclosamide)
    2.6 硝唑尼特 (Cuitazoxanide, 简称NTZ)
3 研究动态
    3.1 利用已知化合物开发新药
    3.2 各种驱虫药的联合应用
    3.3 研究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如长效制剂、缓释剂等
    3.4 研制安全、有效、廉价、实用的绦虫疫苗

(10)某些啮齿目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宠物毛丝鼠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二部分 宠物仓鼠胃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部分 野鼠体内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第四部分 某些啮齿目动物隐孢子虫感染情况调查与分子遗传特征分析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结论与讨论
结论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个人简历

四、短膜壳绦虫病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仓鼠短膜壳绦虫的鉴定及遗传进化分析[J]. 乔海霞,张永宾,李帅,刘义坡,马磊.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2)
  • [2]我国常见虫媒寄生虫病流行概况[J]. 梁裕芬. 生物学教学, 2020(09)
  • [3]四川省首例人感染短膜壳绦虫的实验室检测与诊断[J]. 王珊,敬永计.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20(12)
  • [4]封闭群子午沙鼠的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净化效果[J]. 徐艺玫,王新国,史深,罗芸,张燕,燕顺生,戴小华,赵红琼.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6(05)
  • [5]短膜壳绦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DNA多态性研究[D]. 程田. 华南农业大学, 2016(03)
  • [6]牛带绦虫转录组测序分析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D]. 杨兴. 吉林大学, 2016(08)
  • [7]圈养小熊猫微小膜壳绦虫感染调查及防治[J]. 陈小丽,徐素慧,王宇翔,林开铅. 畜牧与兽医, 2016(05)
  • [8]蒙古国进口五灵脂传播有害疫病的风险分析[J]. 季新成,朱建民,王陆宝,李鹏,王静,易海清,王大孝. 检验检疫学刊, 2013(04)
  • [9]抗绦虫药物的研究进展[J]. 郝桂英.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10]某些啮齿目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及隐孢子虫遗传特征分析[D]. 吕超超.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3)

标签:;  ;  ;  ;  ;  

短绦虫病一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