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

一、中西医结合抢救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论文文献综述)

杜丽[1](2020)在《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厘清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及毒、效特点,搜集历代乌头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对炮制、用量、用法、剂型、配伍药物、主治病证等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乌头增效减毒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法梳理中医历代文献方药资料,探讨乌头的毒效特征及影响毒效的相关因素,考辨川、草乌分化应用的由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乌头的增效减毒方法及其与主治病证相关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1.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至少在唐朝后期,已早于宋代本草记述而先于临床应用。2.川、草乌的毒效特点为疏利迅速、开通关腠,大辛大热、祛风逐寒,毒紧性烈、善起沉疴,引经报使、直达病所;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包括剂型、炮制、用法、用量、病证、配伍、体质等。3.通过合理配伍可增效减毒,常用方法有:配伍辛味之品以祛邪,诸辛并用,祛风湿邪,辛温同用,祛瘀止痛;配伍辛香之品以行气活血;配伍苦咸寒之品以疗痈疡;配伍息风止痉药以疏风;配伍温里之品以温脏祛寒;配伍有毒药物以毒攻毒。配伍甘味之品以缓毒;配伍益气补脾之品以扶正克毒;配伍酸敛药物以制辛烈;配伍滋阴之品以防伤阴;配伍寒凉药以制热毒。4.川乌最常配伍温里、祛风寒湿、补虚、息风止痉、祛痰、活血化瘀等药物,如肉桂、防风、当归、天麻、天南星、川芎等,主要治疗痹证、中风、痛症、疮疡病类、头痛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虚寒证、风寒湿证、痰瘀互结证、寒凝气滞证等。草乌最常配伍祛风湿、祛痰、活血化瘀、息风止痉、补虚、温里等药物,如羌活、半夏、乳香、天麻、甘草、干姜等,主要治疗疮疡病类、痹证、痛症、骨伤科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风寒湿证、热毒证、风寒冷毒证等。结论:1.乌头毒效一体,其祛风逐寒、温经止痛之效与辛烈温燥之毒,皆源于其味之辛、性之热。2.川乌、草乌二者的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逐寒,通痹止痛,其主要中毒机制为倾损中和、泄人真元、燥热耗阴、损伤胎元,草乌的药力更强、毒性更大,川乌毒性稍缓、兼有温补之功。3.古代乌头多以炮制品入药。川乌、草乌多配伍辛、温,归肝经、脾经的药物。4.性味既是乌头毒、效之源,亦是影响毒效发挥的关键。合理调整乌头剂量,可控毒减毒,结合给药途径、剂型、主治病证、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施药,是保证乌头临床安全用药的有效方法。

杨苗苗[2](2020)在《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乌头二元缓释胶囊是对乌头注射液的剂型更改,以生川乌、生草乌为原料,由普通速释胶囊和肠溶缓释胶囊组合构成,用于缓解胃、肝癌晚期的癌痛等症状。胃、肝癌晚期病情严重,疼痛多为剧痛,乌头二元缓释胶囊通过药物先胃部速释后肠道缓释的二次释放,达到药物迅速起效并维持血药浓度长效的目的,具有剂型更改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本论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以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为研究对象,建立乌头中药效物质整体成分与个体成分动物体内含量测定的方法学,开展了乌头提取物及其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等研究,结合急性毒性、强心、抑制胃癌细胞体外增殖和镇痛药效验证的试验,证明其在镇痛的同时可强心和抑癌,确定出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的安全有效剂量,为其临床安全、有效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分析方面,通过甲醇沉淀蛋白法和溴甲酚绿显色法测定大鼠和比格犬血浆中乌头类生物碱整体成分的吸波面积法(Area under absorbance-wave curve,简称AUAWC),专属性、线性关系和精密度均良好,其中线性方程分别为ΔAUAWC=1.2355C+3.2935(r=0.9993)、ΔAUAWC=0.6992x+1.3403(r=0.9998),血浆样品在8 h内稳定,方法回收率和相对回收率分别在80.45%-107.34%、92.13%-105.34%之间,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建立的血浆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内标物质和生物碱能够很好分离,分析时间在8 min以内,最低检测限为0.05 ng·mL-1,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在0.1-200 n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线性方程分别为Y=0.5752C+0.9537(0.9995),Y=0.5784C+0.8026(0.9998),Y=0.6866C+2.4519(0.9998),Y=0.1096C+0.5388(0.9999),Y=0.1212C+0.6092(0.9998),Y=0.0463C+0.16(0.9992),仪器精密度良好,样品在12 h内稳定,基质效应在76.48-102.47%之间,提取回收率在75.09-102.98%之间,都能够满足生物样品测定要求。结果表明AUAWC和UPLC-MS/MS可分别用于血浆中乌头类生物碱整体成分和个体成分的含量测定。同时,AUAWC法结合UPLC-MS/MS法开展了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在大鼠和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大鼠体内乌头提取物整体成分的达峰时间(Tmax)为2 h,半衰期(t1/2)为4 h,波动度(DF)为3.12;个体成分在体内行为不同,半衰期有差异,但均在2 h内达到峰浓度,尤其是乌头碱,在0.25 h达到峰浓度,其中乌头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血药浓度波动较大,说明乌头生物碱在体内吸收迅速、代谢较快,血药浓度波动大。比格犬给药二元缓释胶囊与普通胶囊后整体成分与个体成分的药时曲线图可以看出,虽然不同个体存在差异,但整体趋势一致,普通胶囊组,药物吸收快,1 h达到最大血药浓度后逐渐降低,血药浓度波动大;二元缓释胶囊组,药物快速释放,可维持30 h。相同剂量的普通胶囊组与二元缓释胶囊组,均出现动物中毒反应,但普通胶囊组中毒反应迅速,1 h死亡,二元缓释胶囊组则4 h出现中毒,UPLC-MS/MS法测得死亡时血药浓度发现乌头碱含量均较高,说明毒性发生与乌头碱直接相关;二元缓释胶囊剂量减半后,动物无死亡,乌头类生物碱最大血药浓度均减小,其中,乌头碱的血药浓度小于10 ng·mL-1,说明比格犬给药二元缓释胶囊死亡可能是给药剂量偏大;大鼠灌胃不同剂量的乌头提取物1 h后测定各成分血药浓度,结果以二元缓释胶囊减半剂量换算作为给药剂量时,大鼠体内乌头碱的血药浓度明显小于减半剂量前乌头碱的血药浓度,表明以乌头注射液临床减半剂量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体内有效血药浓度相应减小,安全性增大。绝对生物利用度测试方面,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乌头注射液和口服灌胃乌头提取物后,根据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体内血药浓度计算6种生物碱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28.14%、44.26%、61.48%、57.70%、50.81%、79.06%,表明口服给药,各成分在胃内酸性环境和肠道菌群作用下,以及肝脏首过效应的影响,药物转化为其它代谢产物和水解产物,导致绝对生物利用度较低。最后,大鼠急性毒性试验测得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3.9g·kg-1和37.0 g·kg-1,相当于临床剂量的37倍和351.7倍,制乌头的LD50是生乌头的9倍,生乌头的最小中毒剂量为0.25 g·kg-1(临床剂量的2.3倍),中毒致死大鼠的解剖发现,肝、肾等脏器均已发黑,中毒症状明显,而临床及其以下剂量的大鼠,各脏器均正常。强心试验方面,大鼠给药后第30分钟的心率与0时间心率相比,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生乌头组给药剂量为临床剂量的1-4倍时呈现减慢的趋势,临床剂量的8倍时给药前后心率较平稳,临床剂量的16倍时表现加快的趋势,制乌头组在对应的剂量表现为平稳、减慢、加快的顺序,表明生、制乌头均具有强心的作用,但生乌头低剂量时可达到强心作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结果显示,生乌头与制乌头提取物均具有明显抑制胃癌AGS细胞增殖的作用,剂量相同时,生乌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较制乌头的更强。生乌头镇痛药效验证试验表明给药剂量为乌头注射液临床剂量的0.5倍时,疼痛抑制率可达59.26%,比阳性药物布洛芬抑制率还高,表明生乌头安全性比制乌头的小,但强心与抑癌作用来的大,生乌头在低剂量时即可表现出较好的药效结果,小鼠镇痛药效试验也进一步证实了最小有效剂量为乌头注射液临床0.5 g生药材/日。综上所述,乌头注射液改制成二元缓释胶囊可避免血药浓度快速升高引起中毒,又达到速效、长效的目的。乌头注射液(0.5 g生药材·mL-1)临床给药剂量为1-2 mL/次,1-2次/日,即0.5-2 g生药材/日,针对患者镇痛具有一定的给药方案灵活性,但也增加了体质虚弱患者的药源性毒副作用。本论文以乌头注射液临床1 g生药材/日的剂量作为参考剂量,以此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比格犬出现中毒死亡,死亡时测得的体内乌头碱血药浓度较高,给药剂量减半后,乌头碱血药浓度明显降低,比格犬无中毒死亡;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乌头提取物最小中毒剂量为临床剂量的2.3倍,表明临床剂量的0.5倍(即最小有效剂量,0.5 g生药材/日)-2倍都是安全的,因此,考虑到癌症晚期患者身体虚弱,初步确定以乌头注射液0.5 g生药材/日剂量换算作为二元缓释胶囊给药剂量,每天给药一次,每次一粒普通胶囊、一粒肠溶胶囊。

许玫[3](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慕云霞[4](2019)在《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全面整理历代主要医籍、本草中含草乌的方剂,并对“草乌类方”进行系统的研究,探索草乌配伍用药及药物类别规律,同时就乌头类中药中毒原因及解毒方法进行相关探讨,为临床遣药组方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药古籍文献研究与医学统计学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选取有关草乌配伍和中毒解救的“草乌类”375首方剂及中华医典数据库中209条古籍条目文献纳入研究,建立各历史时期含草乌方剂的数据库,进而探索草乌各时代的组方配伍规律、毒性因素及中医解毒方法。结果:历代与草乌配伍的高频药物功效类别主要为活血化瘀药(12.70%),解表药(11.12%),祛风湿药(7.66%),化痰止咳平喘药(6.63%),补虚药(6.55%),并且各时期祛风湿药和补虚药的配伍频次逐渐上升,祛风湿药分别为宋金元以前5.78%,明清时期7.77%,近现代14.74%;补虚药分别为宋金元以前2.89%,明清时期6.45%,近现代6.92%。历代与草乌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有祛风湿药川乌、独活,解表药白芷、防风、细辛、羌活,活血化瘀药乳香、川芎、没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天南星、半夏、皂荚,补虚药当归、甘草。配伍频次依次为川乌(158)、白芷(116)、当归(85)、乳香(84)、天南星(83)、防风(77)、川芎(74)、细辛(69)、没药(69)、羌活(55)、甘草(54)。研究还发现“草乌类方”中外用类方剂比例逐渐升高,依次为宋金元以前28.70%,明清时期43.48%,近现代50.00%。草乌与“十八反”药物的配伍广泛存在,配伍药物有化痰药半夏、川贝母或浙贝母,收敛止血药白及和清热解毒药白蔹,且各时期与半夏配伍均较多,未见与瓜蒌、天花粉配伍。乌头类药物中毒原因主要为误服、服用过量及服用热食,解毒方法有服用黑大豆、绿豆、饴糖、远志肉、防风、甘草等单味药;多味药同用,如黄连、甘草、犀角配伍,入萝卜汁煎服,或甘草、人参、干姜配伍;炮制解毒,可用童便浸炒去毒,油炸存心等。结论:随着医学知识持续更新,对草乌等毒性药物的研究逐渐深入,更注重用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其配伍药物及类别也开始有所变化;外用方剂逐渐增多;草乌与“十八反”药物诸如半夏、白及、贝母等的配伍,历代皆有出现,值得深思与深入探索;同时对于乌头类中药中毒原因及解毒方式的研究也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

王丹[5](2019)在《基于文献研究的中药草乌安全性综合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草乌为毛莫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疼痛、癌症及癫痫等多种疾病。然而,由于草乌含有双酯型乌头生物碱等毒性成分,加之超剂量服用、不遵循辨证论治等不合理应用,临床经常出现草乌的不良反应报道。为保证临床应用草乌的安全性,有必要对草乌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对草乌的古代毒性记载、现代毒性记载及草乌临床不良反应报道进行了系统研究。古籍文献根据中医临床文献学家余瀛鳌所着《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田代华所着《中医文献导读》、严季澜所着《中医文献学》中所列书目,应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平台,并利用第五版《中华医典》对草乌进行综合检索,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现代文献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英文数据库,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并建立了不良反应报道数据库。结果:古籍文献共搜集到草乌毒性古籍记载14条,现代毒性研究文献71篇,草乌不良反应事件报道中文文献822篇,英文文献0篇。根据文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得到个案报道文献62篇,群案报道44篇,对1388例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古籍记载草乌有大毒,现代毒性研究证实草乌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心血管系统,其动物毒理试验尚限于大鼠和原代乳鼠,在Beagle犬尚未得到充分证实。小鼠及大鼠试验未见草乌的明显神经毒性。呼吸系统毒理试验,未见草乌对大鼠及Beagle犬的肺细胞损伤作用,仅在2.49g生草乌/kg的体内试验,导致了雄性Beagle犬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幅度增大。关于草乌的特殊毒性研究,已证实草乌对大鼠具有胚胎毒性和生殖毒性,这为孕妇妊娠期间应禁用或谨慎服用草乌提供了毒理学依据。根据草乌提取物对小鼠骨髓微核试验、Ames试验及体外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目前尚未发现草乌遗传毒性的毒理学证据。通过对1388例不良反应病例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服草乌药酒(将生草乌直接浸泡于酒内)或配合白酒生服草乌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例共计577例,占比49.23%。可见,民间误以为服用草乌药酒或者白酒送服生草乌,可以治疗疾病、滋补身体,是导致不良反应事件的重要原因。川乌、草乌同服,大大超过安全剂量,且炮制、配伍不当是发生不良反应时间的主要原因。此外,个体差异对不良反应事件发生也有重要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作用。服食草乌后具有特征性不良反应,集中表现为口、舌、四肢甚至全身的麻木,循环系统不良表现以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为主,轻者出现心悸、心慌,重者可致休克、心脏骤停,这是导致草乌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草乌不良反应事件常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除此之外,一些文献还表明误服草乌可出现言语不清、烦躁、抑郁、意识障碍、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关于症状出现的时间,时间短者数分钟、10min以内、15min、20min、30min均有报道,时间长者,有1例服用草乌药酒约30d后发病。大多数不良反应症状在1h内出现。草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后,经过及时送医院抢救,可以痊愈,文献统计痊愈率为95.03%,远大于死亡率(4.97%),并且无后遗症。可见草乌中毒后病情可逆,病因及不良反应可以根除。最终通过对草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在遵从辩证论治、药证相符、将剂量控制在0.3g以下,掌握草乌配伍、炮制规律,煎煮时间大于4h,临床应用草乌是安全的,可以在发挥草乌的有效性规避草乌安全性,保证草乌安全用药。

李宁[6](2019)在《30所医院半夏、苦杏仁临床处方用药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调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30所医院的临床用药处方,分析当前半夏、苦杏仁剂量等用药相关情况,探讨两味药物目前使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适当合理用药建议,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中药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收集全国各区域30所医院2017年内的门诊处方,从中抽取含化痰止咳类有毒中药(半夏、苦杏仁)的处方作为数据集,运用Excel2010和SPSS Modeler20.0软件,采用百分位数、极差等统计学方法,挖掘半夏、苦杏仁两味药物分别在剂量、不同年龄段人群应用、治疗不同疾病等方面使用特点,同时与2015版《中国药典》进行对比研究,并通过绘制图表描绘出半夏、苦杏仁剂量及相关方面的情况。结果1半夏、苦杏仁处方数据来源情况30所医院均有使用半夏,含半夏处方数为36482,30所医院含半夏处方数与总处方数的平均比值为21.07%,其中有28所医院含半夏处方数与该院总处方数比值超过了15%。30所医院中有29所医院使用了苦杏仁,30所医院含苦杏仁处方数与总处方数的平均比值为8.48%,其中含苦杏仁处方数与该院总处方数比值最大为28.69%,最小为0.99%。2半夏、苦杏仁处方用名与应付(1)处方用名与调付:半夏、苦杏仁当前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处方用名与调付均不尽相同,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开具处方名称相同但调付不同,二是实际给付相同但处方名不同。(2)炮制品使用:半夏炮制品共有7种,分别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半夏曲、生半夏、京半夏、水半夏,7种炮制品分别有26、17、27、5、2、3、1所医院在使用,处方数分别为21144、7163、7147、344、26、649、9,占比分别为57.69%、19.63%、19.58%、0.94%、0.07%、1.78%、0.02%。苦杏仁炮制品有燀苦杏仁和炒苦杏仁2种,2种炮制品分别有23、24所医院在使用,使用处方数分别为5849、7892,占比分别为42.57%、57.43%。3半夏、苦杏仁剂量应用(1)半夏剂量应用:半夏在30所医院的常用剂量为1 g、3 g、6 g、9 g、10 g、12g、15 g;剂量范围不同医院相差较大,常用剂量范围(P20-P80)不同医院仍不尽相同,但均不同程度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3-9 g,最大常用剂量范围(P20-P80)为1-15 g。(2)苦杏仁剂量应用:苦杏仁在29所医院中的常用剂量为3 g、6 g、9 g、10 g、12 g、15 g;剂量范围不同医院相差较大,常用剂量范围(P20-P80)不同医院仍不尽相同,但均不同程度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的5-10 g,最大常用剂量范围(P20-P80)为5-20 g。4半夏、苦杏仁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1)半夏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半夏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使用频率和应用剂量上均存在差异。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半夏使用频率上,患者年龄分布情况随着年龄增长基本呈现高度集中趋势,主要集中在青年、中年、老年患者,而在乳儿、婴幼儿、学龄前、青少年患者中使用频率基本较低。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对半夏应用剂量上,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半夏剂量范围基本呈现老年≈中年≈青年≥青少年≥学龄前≥婴幼儿≥乳儿的规律,在老年、中年、青年患者中半夏剂量最大值分别可达到60 g、80 g、60 g,分别超《中国药典》规定最大剂量的6.67倍、8.89倍、6.67倍。(2)苦杏仁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苦杏仁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使用频率和应用剂量上均存在差异。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苦杏仁使用频率上,使用苦杏仁的患者在学龄前、中年、老年中基本呈现高度集中趋势,而在乳儿、婴幼儿、青少年、青年患者中使用频率基本较低。在不同年龄段患者对苦杏仁应用剂量上,不同年龄段患者使用苦杏仁剂量范围基本呈现老年≈中年≥青年≥青少年≥学龄前≥婴幼儿≥乳儿的规律,在老年、中年、青年患者中苦杏仁剂量最大值分别可达到50 g、50 g、36 g,分别超《中国药典》规定最大剂量的5倍、5倍、3.6倍。5半夏、苦杏仁治疗不同疾病应用(1)半夏治疗不同疾病应用:西南地区应用法半夏治疗高频疾病治疗窗:治疗咳嗽1-20 g,治疗月经病1-15 g,治疗胃痞1-15 g,治疗胃脘痛1-30 g,治疗癌病5-30 g,治疗风寒感冒1-20 g,治疗不寐5-20 g,治疗乳腺增生/囊肿9-15 g;西南地区应用法半夏治疗高频疾病常用剂量范围:治疗咳嗽、月经病、胃痞、胃脘痛均为10-15 g,治疗癌病、风寒感冒均为15 g,治疗不寐10-15 g,治疗乳腺增生/囊肿10-12 g。西北地区应用姜半夏治疗高频疾病治疗窗:治疗胃痞6-10 g,治疗呕吐10-15 g,治疗胃脘痛9-15 g,治疗月经病6-15 g,治疗皮肤病8-15 g;西北地区应用姜半夏治疗高频疾病常用剂量范围:治疗胃痞、胃脘痛、月经病均为10-12 g,治疗呕吐、皮肤病均为10 g。(2)苦杏仁治疗不同疾病应用:西南地区应用苦杏仁治疗高频疾病治疗窗:治疗咳嗽5-15 g,治疗感冒5-15 g,治疗喘证10-15 g,治疗湿疮10-15 g,治疗癌病10-50 g;西南地区应用苦杏仁治疗高频疾病常用剂量范围:治疗咳嗽、感冒、喘证、湿疮、癌病均为10-15 g。6生半夏应用30所医院中2所医院出现使用生半夏,共26条处方,在临床中应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脘疼痛,气虚血瘀导致的郁病、眩晕、中风,心脾两虚导致的不寐、甲状腺机能亢进、脑恶性肿瘤、肺恶性肿瘤、胸闷痰湿等疾病,以治疗虚寒诸证、肿瘤、囊肿为主,并且生半夏在入药煎煮时,全部采用先煎的方式。结论目前半夏在各地区医院的门诊使用中较为常见,苦杏仁在不同医院的门诊使用频率中差异较大,但二者处方用名与调付情况均较繁杂,需要进一步加强半夏、苦杏仁处方用名与调剂应付规范研究。各地区医院应用半夏、苦杏仁超剂量现象普遍,而通过进一步研究半夏、苦杏仁在各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情况,发现在青年、中年、老年患者中应用剂量跨度大,超药典严重,因而在青年、中年、老年患者使用中更应该引起重视。半夏、苦杏仁在分别治疗不同疾病时有不同治疗范围,但均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单味中药具有多个治疗窗特点,但对于超《中国药典》规定剂量使用半夏、苦杏仁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生半夏目前在临床应用情况不多,主要以治疗虚寒诸证、肿瘤、囊肿为主。

刘陆,安玉芳[7](2019)在《中药川乌与草乌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川乌与草乌同属乌头类中药材,均有除湿祛风,止痛温经之功,在古今的临床应用中疗效显着,与此同时,二者所含化学成分乌头类生物碱的毒性亦不容忽视。本文就近年来众学者对川草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毒性作用及中毒解救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概括,以此来对川草乌的中药学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今后无论是科研还是临床都有着重要意义。

王丹,贾德贤,李真真,姚骏凯,张力,孙晓波,高学敏,王景霞[8](2018)在《草乌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该文通过全面系统的国内外文献和信息研究,对草乌进行本草溯源及考证、追溯古今文献关于草乌的毒性记载、分析与草乌用药相关的临床不良事件案例报道以及近年来草乌相关的毒性实验研究,从而对草乌及其相关制剂的安全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初步总结了与草乌的安全性相关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潜在风险因素;研究发现,76例草乌临床不良事件病例报道的患者,以心肌损害(占53.9%)、肾损害(占42.1%)为主,提示草乌可能存在心脏毒性和肝肾毒性的安全性问题;草乌成分复杂,研究证明其毒性成分主要取决于双脂型乌头碱的水解或分解程度,实验证明生草乌水煎剂在2 h时毒性最大,约4 h时毒性显着下降。毒性试验研究发现,草乌可能存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脏、胚胎、生殖毒性等,孕妇应禁用。乌头碱中毒目前还缺乏特效的解毒药,治疗的关键是及时、有效地纠正心律失常,维持生命体征平稳,同时予以洗胃、静脉补液等治疗措施。建议加强草乌毒理相关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毒性的物质基础、毒性机制和炮制配伍的增效减毒机制,明确量-效关系,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有效消除其安全隐患。

贺飞飞[9](2018)在《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文献分析及乌头剧毒特性BAHD候选基因蛋白表达分析》文中指出乌头属(Aconitum L.)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具有显着的强心、镇痛、抗炎等药理作用,但因其具有剧毒特性而应用受到极大限制。通过炮制等方法可减轻乌头毒性,但不能彻底解决乌头毒性。长久以来,民间存在利用乌头属植物食疗治疗疾病传统,中毒事件在我国各地频繁发生。本研究通过对近年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文献分析,共统计中毒案例5593例,中毒事件主要发生于云南(38.62%)及四川(10.37%)等地,中毒原因主要为饮用酒剂(20.17%)及治病或食疗(13.82%)。因此,探究减毒存效和保证乌头属植物用药安全、有效、可控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乌头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发挥药理作用的重要基础物质,其骨架上C8位乙酰酯和C14位苯甲酰酯与乌头的剧毒性紧密相关,而BAHD酰基转移酶是催化酯基合成的关键终端酶,因此找到乌头中催化乌头生物碱骨架上酯基形成的主要BAHD基因,是解决乌头毒性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以乌头属代表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i)的BAHD候选基因为实验材料,通过原核表达、体外酶活分析等对乌头候选BAHD基因进行功能鉴定,主要研究结果为:从乌头BAHD酰基转移酶候选基因中筛选得关键候选基因6个,构建得关键候选基因原核表达菌5个,通过异源表达成功诱导出5个关键候选基因的蛋白,优化获得最佳表达条件28℃、4 h、0.5 mM IPTG,以优化表达条件诱导乙酰酯候选基因AcBAHD6、AcBAHD17及苯甲酰酯候选基因AcBAHD21获得蛋白,以酰基供体乙酰辅酶A和苯甲酰辅酶A、酰基受体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乌头原碱为底物,进行酶促反应,但均未检测到预期产物。本研究构建得异源表达菌及诱导出乌头关键BAHD候选基因异源蛋白,为鉴定其它候选基因及找到乌头剧毒特性关键BAHD基因奠定基础,以期为解决乌头剧毒性及创造乌头低毒高效新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杨发俊[10](2017)在《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临床救治措施,以减少病死率,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生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诊治的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中,治愈43例,遗留后遗症1例,死亡1例,治愈率为95.56%。结论: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集中在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三大症候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洗胃导泻减少毒物吸收,迅速有效纠正恶性心律失常,并注意补液,防止并发症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急性乌头碱中毒患者的成功率。

二、中西医结合抢救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抢救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乌头相关文献研究
    一、乌头名称衍变及川乌、草乌分化考辨
    二、乌头产地及基原考证
        (一) 产地考证
        (二) 基原考证
    三、乌头之毒
        (一) 毒性源流
        (二) 中毒机制
        (三) 中毒表现
        (四) 中毒解救
        (五) 使用禁忌
        (六) 配伍禁忌
        (七) 炮制减毒
        (八) 配伍减毒
    四、乌头性效
        (一) 性味归经
        (二) 功效主治
        (三) 性效特点
    五、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
        (一) 药材品质
        (二) 用量
        (三) 用法
        (四) 剂型
        (五) 配伍
        (六) 煎煮时间
        (七) 病证
第二部分 乌头减毒增效用药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 数据库选择标准
        (二) 乌头方信息数据库构建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挖掘技术
        (二)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 统计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历代含乌头方剂基本情况分析
        (二) 给药途径分析
        (三) 炮制分析
        (四) 剂型分析
        (五) 其它毒效相关因素分析
        (六) 量效关系研究
        (七) 乌头方配伍规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乌头毒效的辩证关系
        (一) 毒效一体
        (二) 毒效两面性
    二、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炮制
        (二) 剂型
        (三) 单复方及是否含酒
        (四) 用量
        (五) 给药途径
        (六) 配伍方法
    三、乌头主治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一) 痹证
        (二) 痛症
        (三) 寒痛证
        (四) 风寒湿证
        (五) 中风病
        (六) 疮疡病类
        (七) 虚寒证
        (八) 热毒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2)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1 材料
    2 吸波面积法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2.1 甲醇沉淀蛋白法建立大鼠体内方法学
        2.2 溴甲酚绿显色法建立比格犬体内方法学
    3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体内方法学的建立
        3.1 色谱条件
        3.2 质谱条件
        3.3 溶液的制备
        3.4 血浆样品的制备方法
        3.5 大鼠体内方法学考察
        3.6 比格犬体内方法学考察
    4 小结
第二章 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乌头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2.1 溶液的制备
        2.2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2.3 吸波面积法整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2.4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个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 乌头二元缓释胶囊在比格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1 药物制备
        3.2 溶液的制备
        3.3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3.4 吸波面积法整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5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个体成分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4 生乌头提取物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关系
    5 小结
第三章 乌头提取物绝对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溶液的制备
        2.4 给药方法与血样采集
        2.5 血浆样品的制备
        2.6 数据处理
        2.7 绝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乌头提取物急性毒性与药效的研究
    1 材料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的制备
        2.2 急性毒性试验
        2.3 强心试验
        2.4 胃癌AGS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
        2.5 小鼠镇痛药效试验
        2.6 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3)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1. 文献研究背景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1.2 少阴病论述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3.1 日本医家方论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4.1 麻黄
        4.2 附子
        4.3 细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1.1 文献收集来源
        1.2 纳入标准
    2. 资料收集项目
    3. 资料整理
    4. 统计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研究结果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1.3 症状统计分析
        1.4 舌象统计分析
        1.5 脉象统计分析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2.4 症状统计分析
        2.5 体征统计分析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3.4 症状统计分析
        3.5 体征统计分析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4.3 症状统计分析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5.3 症状统计分析
        5.4 舌象统计分析
        5.5 脉象统计分析
        5.6 腹诊统计
第四章: 讨论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1.1 方论
        1.2 方证的概念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2.1 中医病机分析
        2.2 方证病机分析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3.1 主治疾病
        3.2 症状指证
        3.3 体征指征
        3.4 适用人群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4. 类方方证鉴别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4.2 麻黄附子汤
        4.3 麻黄汤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4.5 附子汤
        4.6 桂枝加附子汤
        4.7 大黄附子汤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4.9 四逆汤
        4.10 真武汤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5.3 注意事项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7. 结论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7.2 创新点
        7.3 展望
        7.4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绪论
    一、古籍研究概述
        (一)草乌名称历史考证概述
        (二)草乌药性、主治及功效概述
    二、现代文献研究概况
        (一)草乌配伍规律研究概况
        (二)草乌毒性研究概况
        (三)草乌研究现状及不足
第二部分 草乌配伍规律的文献研究
    一、研究对象
        (一)文献范围
        (二)研究中所涉及的医籍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含草乌方剂数据库
        (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三)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草乌用药规律研究
        (二)草乌配伍规律研究
        1.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2.各历史时期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三)草乌配伍药物的功效类别研究
第三部分 草乌毒性的文献研究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建立关于乌头类毒性文献数据库
        (二)数据的整理与归纳
        (三)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乌头类药物致毒原因的研究
        (二)乌头类药物中毒的解毒方式研究
第四部分 某三甲中医院草乌临床用药研究
    一、某三甲中医院草乌用药规律研究
        (一)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配伍药对研究
        (二)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高频药对功效类别研究
    二、某三甲中医院草乌配伍研究分析
第五部分 讨论
    一、草乌配伍研究分析
        (一)草乌配伍及常用药对研究分析
        (二)草乌高频药对功效类别分析
    二、乌头类药物毒性分析
        (一)乌头类药物致毒原因的研究分析
        (二)乌头类药物解毒方式的研究分析
    三、草乌的合理应用
        (一)合理配伍,减毒增效
        (二)规范煎煮,存效降毒
        (三)科学炮制,扬效抑毒
        (四)剂量适度,中病即止
第六部分 结论
    一、各历史时期草乌配伍特点
    二、草乌配伍规律及常用药对
    三、草乌主要应用范围
    四、本研究中相反药的配伍禁忌
    五、草乌的主要致毒原因及解毒方式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文献研究的中药草乌安全性综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草乌有效性及安全性现代研究进展
    1 文献检索
    2 草乌有效性研究进展
        2.1 药理作用
        2.1.1 镇痛作用
        2.1.2 局麻作用
        2.1.3 强心作用
        2.1.4 抗炎作用
        2.1.5 抑瘤作用
        2.1.6 免疫调节作用
        2.1.7 其他作用
        2.2 临床应用
        2.2.1 除痹止痛
        2.2.2 癌症
        2.2.3 癫痫
    3 草乌安全性研究进展
    4 含草乌云南白药安全性研究进展
    5 小结与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1 草乌有效性及安全性辩证关系
    2 中医、西医毒性理论
    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第一章 草乌基原考证
    1 源流考证
    2 现代研究
第二章 草乌毒性古代文献研究
第三章 草乌毒性现代文献研究
    1 物质基础
    2 毒性规律和靶器官的实验研究
        2.1 心血管系统毒性
        2.2 神经系统毒性
        2.3 呼吸系统毒性
        2.4 肾毒性
        2.5 急性毒性研究
        2.6 草乌的特殊毒性研究
    3 小结与分析
第四章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事件报道研究
    1 文献检索
        1.1 方法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3 结果
        表2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个案数据摘录
        表3 草乌临床不良反应群体数据摘录
        表4 草乌不良反应表现及抢救措施(个案)
        表5 草乌不良反应表现及抢救措施(群体)
第五章 草乌安全性的综合评价
    1 服用原因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2 服用剂量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3 炮制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表6: 草乌炮制、配伍方法的本草古籍记载
    4 配伍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4.1 草乌配伍增效
        4.2 草乌配伍减毒
    5 个体差异与草乌安全性的关系
    6 不良反应事件预后
    7 中毒解救
        7.1 清除体内毒物
        7.2 开展生命监测,保证呼吸畅通
        7.3 对抗心律失常
        7.4 血液灌注
        7.5 身心护理
    8 风险控制措施
        8.1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教育,严格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8.2 规范临床用药,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8.3 完善草乌中毒救治方案,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8.4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总结与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30所医院半夏、苦杏仁临床处方用药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综述一影响中药合理用药的因素
    综述二化痰止咳平喘类中药饮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相关名词术语含义及公式
第一章 半夏用药情况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全国30 所医院抽样处方数据库的来源及方法
        2.2 全国30 所医院半夏抽样处方数据库的建立与数据预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含半夏处方数据来源及应用占比情况
        3.2 半夏处方用名与应付情况
        3.3 半夏剂量应用情况
        3.4 半夏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应用分布情况
        3.5 半夏治疗不同疾病应用情况
        3.6 生半夏应用情况
    4 小结与讨论
        4.1 含半夏中药饮片处方占比
        4.2 半夏处方用名与应付
        4.3 半夏剂量应用
        4.4 半夏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
        4.5 半夏治疗不同疾病应用
        4.6 生半夏应用
第二章 苦杏仁用药情况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全国30 所医院抽样处方数据库的来源及方法
        2.2 全国30 所医院苦杏仁抽样处方数据库建立与数据预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含苦杏仁处方数据来源及应用占比情况
        3.2 苦杏仁处方用名与应付情况
        3.3 苦杏仁剂量应用情况
        3.4 苦杏仁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应用分布情况
        3.5 苦杏仁治疗不同疾病应用情况
    4 小结与讨论
        4.1 含苦杏仁中药饮片处方占比
        4.2 苦杏仁处方用名与应付
        4.3 苦杏仁剂量应用
        4.4 苦杏仁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应用
        4.5 苦杏仁治疗不同疾病应用
结语
创新性与特色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7)中药川乌与草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1.1 古代医家应用川草乌的经验
    1.2 现代学者对川草乌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探讨
    1.3 川草乌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的现代应用
    1.4 川草乌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现代应用
2 毒性作用及中毒解救
    2.1 毒性作用
    2.2 中毒解救
3 总结

(8)草乌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草乌源流及品种考证
2 古代文献相关毒性记载
3 现代临床毒性相关记载与病例报告分析
    3.1 文献研究方法与结果[3-4]
    3.2 文献纳入标准
    3.3 文献剔除标准
    3.4 文献筛选结果
4 草乌相关安全性病例分析与评价
    4.1 心肌损害
    4.2 肾毒性
    4.3 中毒性脑病
    4.4 其他
        4.4.1 休克
        4.4.2 急性中毒性视网膜病变
    4.5 相关中成药云南白药安全性问题
        4.5.1 文献研究方法[11]与结果
        4.5.2 云南白药安全性病例分析与评价
5 草乌毒性与机制研究
    5.1 毒性成分研究
    5.2 草乌毒性规律和靶器官的实验研究
        5.2.1 心血管系统毒性
        5.2.2 神经系统毒性
        5.2.3 呼吸系统毒性
        5.2.4 肾毒性
        5.2.5 急性毒性研究
        5.2.6 草乌的特殊毒性研究
        5.2.6. 1 胚胎毒性
        5.2.6. 2 生殖毒性
        5.2.6. 3 遗传毒性研究
6 炮制和配伍对草乌毒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6.1 草乌炮制的古代文献记载
    6.2 草乌炮制的现代文献记载
    6.3 草乌炮制蒙古族医记载
    6.4 草乌配伍禁忌
    6.5 草乌配伍增效
    6.6 草乌配伍减毒
7 草乌中毒救治方案
8 讨论
    8.1 与草乌相关安全性病例特点分析
        8.1.1 不良反应特点
        8.1.2 发生时间及症状
    8.2 可能风险因素分析
        8.2.1 患者因素
        8.2.2 药物因素
        8.2.3 医生因素
        8.2.4 炮制、配伍因素
    8.3 控制风险的相关策略
        8.3.1 加强患者安全用药意识教育, 严格在医师指导下合理使用
        8.3.2 规范临床用药, 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8.3.3 完善草乌中毒救治方案, 及时采取有效救治措施
        8.3.4 加强基础和临床研究, 充分发挥疗效规避用药风险

(9)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文献分析及乌头剧毒特性BAHD候选基因蛋白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前言
    1.1 乌头属植物研究进展
        1.1.1 乌头属植物种类及分布
        1.1.2 乌头属植物应用价值
        1.1.3 乌头属植物剧毒性
        1.1.4 乌头属植物减毒方法
    1.2 BAHD酰基转移酶家族研究进展
        1.2.1 BAHD家族来源、性质、保守结构及催化机制
        1.2.2 BAHD家族进化关系分类
        1.2.3 BAHD家族功能研究进展
    1.3 乌头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研究
        1.3.1 乌头二萜生物碱酯基形成
        1.3.2 乌头BAHD酰基转移酶基因
    1.4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文献分析
    2.1 研究目的
    2.2 资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文献时间分布
        2.3.2 中毒发生地
        2.3.3 中毒原因分析
        2.3.4 中毒药材来源
        2.3.5 中毒解救方式
        2.3.6 中毒转归情况
        2.3.7 合理使用乌头属植物措施及中毒治疗方法
    2.4 讨论
3.乌头剧毒特性关键候选BAHD基因表达
    3.1 仪器与试剂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2.1 常用试剂
        3.1.2.2 试剂配制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2.1 构建表达体系
        3.2.2.2 诱导蛋白表达
        3.2.2.3 酶活性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表达体系构建
        3.3.2 诱导蛋白表达
        3.3.2.1 苯甲酰酯形成关键候选BAHD基因表达
        3.3.2.2 乙酰酯形成关键候选BAHD基因表达
        3.3.2.3 最适可溶性蛋白表达条件
        3.3.3 酶活性分析
        3.3.3.1 表达产物SDS-PAGE检测
        3.3.3.2 酶促反应产物HPLC检测
    3.4 讨论
4.全文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心电图表现
    1.4 抢救措施及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
        1.4.2 药物应用
        1.4.3 血液灌流治疗
        1.4.4 积极防治并发症
2 结果
3 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抢救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D]. 杜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乌头提取物及其二元缓释胶囊药代动力学和抑制胃癌细胞的研究[D]. 杨苗苗.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3]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基于文献分析对草乌配伍及中毒解救的研究[D]. 慕云霞. 青岛大学, 2019(02)
  • [5]基于文献研究的中药草乌安全性综合评价[D]. 王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7)
  • [6]30所医院半夏、苦杏仁临床处方用药情况研究[D]. 李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5)
  • [7]中药川乌与草乌的研究进展[J]. 刘陆,安玉芳. 黑龙江中医药, 2019(02)
  • [8]草乌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J]. 王丹,贾德贤,李真真,姚骏凯,张力,孙晓波,高学敏,王景霞.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5)
  • [9]乌头属植物中毒事件文献分析及乌头剧毒特性BAHD候选基因蛋白表达分析[D]. 贺飞飞. 云南大学, 2018(01)
  • [10]45例急性乌头碱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救治分析[J]. 杨发俊. 中国医学创新, 2017(36)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乌头类中药中毒5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