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顺关系 深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马晓伟[1](2010)在《转变模式 求真务实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摘要)》文中指出今天,我们在湖北宜昌召开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交流和研讨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医院在加强临床护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的工作经验,肯定成绩、研究问题、商讨对策,推进"优质护理
陈可[2](2020)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护理服务工作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提出,同时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二孩政策开放等国情国策的推动下,作为自贡市医疗卫生系统的主力军,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总体发展情况良好,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尤其在改变临床护理模式、创新护理服务方式、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等工作方面成效显着,在自贡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对护理服务工作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目前从护理质量看,护理服务工作存在落后于快速发展的医疗水平、低于患者就医期望的现状,降低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护理管理模式看,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和绩效分配机制尚未完善,护理人才培养存在不足,制约了护理事业的未来发展。如何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水平,成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者三类人员进行调查,了解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现状。在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调查中,针对200名住院患者从病房环境、护理服务提供、护理技能、护理人文关怀等方面进行了满意度调查;在护士知晓度和满意度调查中,针对150名护理人员从工作量、薪酬待遇、护理管理、工作环境等方面进行满意度调查;在深度访谈中,对10名不同岗位的护理管理者就护理管理工作、护理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个别访谈,找出了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如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够、护患沟通不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工作流程合理性不足等,针对这些不足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进一步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通过对国内外多家医院在护理服务工作的借鉴,结合自贡市三级医院工作实际,提出相关改进措施,明确了要推动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上新台阶,需要在服务理念、队伍建设、管理培训、优化流程、营造环境、完善保障、拓展服务等方面强化工作力度、创新工作举措。最后,本文提出了改进护理服务工作的相关措施,如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培养高素质管理队伍、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优化护理服务流程、改善护理服务环境、完善护理支持系统、拓展服务领域等,希望能够借助这些方面的措施,完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品质,为护理管理部门制定工作措施提供系统化、科学化的依据,提升医院在医疗行业的竞争力,提高患者群众的就医感受。
张菊[3](2013)在《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人力资源是21世纪企业组织的战略资源,是企业组织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管理的核心力量;而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手段。2011年,我国卫生部印发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明确提出要以推进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为抓手,逐步建立完善护理岗位管理制度,加强护士队伍科学化管理,全面提升医院临床护理工作水平。作为临床护理队伍的核心力量,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责任护士负责产妇和新生儿护理,其岗位胜任力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母婴护理的效果,决定着产科护理服务的质量,也反映了护理队伍管理的水平。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构建一套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的评价模型,用来描述、分析和评价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并通过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母婴同室病房进行实证分析来验证该模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找出影响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该评价模型的意义在于帮助护理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水平,为进行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配置、培训、竞聘和使用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和方法:在文献复习基础上,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市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24个产科病区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了《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使用和评价情况调查表》和《上海市产科病区护理人员从业现况调查表》,了解产科病区设置现况,以及护理人员配置、使用和从业现况,为后续评价模型构建和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提供现实依据。以现况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对符合本研究主题的8位产科护理管理者和6位产科责任护士进行了半结构访谈。采用持续比较法进行内容分析,并结合国内相关政策,在严格遵循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拟定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基本框架。为了筛选指标,借助德尔菲法进行2轮的专家咨询,对各指标进行5个等级的重要性评价(赋予相应的量化值5、4、3、2、1)。对第一轮专家反馈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后,对各级指标进行必要的增、减、删、修,再进行第二轮专家意见咨询,运用层次分析法获得各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线性模型。本研究的主体方法是德尔菲法,专家的选择是影响德尔菲法成功的关键要素。因此,通过选定5个限定条件,确定咨询专家共15名。通过对专家的结构分析和权威程度分析,表明选择的咨询专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的质量控制效果主要通过计算应答率以及专家的协调系数等来反映。最后选择10家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医院的189位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验证性分析来评价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用相关性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找出重要的影响因素,最终完成评价模型研究。结果:(1)通过现况调查,了解到目前产科病区设置的复杂性和母婴同室执行的多样性,产科护理人员配置结构的不合理、工作能力自我认知的水平不同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士的职业态度和满意度。(2)构建了由知识和经验、技能与能力和特征与品质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完成了指标量化。根据计算的权重结果建立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的初步线性模型为:Y=0.425X1+0.384X2+0.191X3.X1=0.232X11+0.075X12+0.118X13;X2=0.148X21+0.047X22+0.053X23+0.048X24+0.045X25+0.043X26;X3=0.109X31+0.037X32+0.044X33.其中,Y表示综合评价得分;X1、X2、X3分别表示三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得分;分别表示第1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分别表示第2个一级指标下6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分别表示第3个一级指标下3个二级指标的单项得分;依此类推……(3)运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进行实际的验证评价,通过对评价问卷进行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发现所构建的评价线性模型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应用。(4)在指标体系构建和验证研究基础上,进行了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与工作匹配认知水平的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在不同水平均有显着相关,且责任护士的年龄、专业、工作年限、个人生育史、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所在单位的等级和性质都是影响其岗位胜任力自我评价水平的显着因素。这些都为改善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建议。结论:本研究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构建出的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护理管理者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了一个系统、易操作的主观评价模型。由于研究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本研究只选择了自我评价这一形式,故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倚。下一步可以在已构建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客观、他人评价的形式,对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进行多角度的评价,为科学、全面、正确评价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的岗位胜任力提供一个科学的测评工具。
陈湘玉[4](2010)在《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近30年来护理专业发展进程的思考,剖析护理工作的内涵,从20世纪80年代初李士鸾引入责任制护理,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行整体护理,一直到今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这一切变化充分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专业发展的延续性,阐述了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促进整体护理进一步深化。
王荣[5](2019)在《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医改政策实施之后,国家对基层医院更加重视,二级医院从提高基础设施、改善就医环境、加强医护人员专业技能等方面不断建设,全国范围呈现出二级医院快速发展的新面貌。目前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处于模仿三级医院的阶段,缺乏结合二级医院这类中小型医院实际的设计实践,但二级医院从医院定位、学科分布、病种特征等都与三级医院有很大的区别,这种模仿的设计方法不仅会浪费医疗资源,对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效率的贡献也较小。本文基于循证设计的研究方法,循证设计是一种源于循证医学的设计思想,强调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设计,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包含策划、设计以及使用后评价阶段循环使用循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的收集数据来分析,指导设计,使得设计结果更加科学,更符合需要。循证设计包含许多科学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包括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分析和多学科交叉的分析方法。首先通过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护理单元设计以及循证设计的发展历程,然后对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以及护理单元设计要点进行基础研究,为后续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的总结以及实例的运用打下基础。通过基础理论和基于循证设计方法的循证调研,总结出包含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设计的制约因素、循证设计要素和循证设计流程这四项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的策略,为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设计提供参考。最后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设计为实例,运用研究总结的循证设计策略,为其他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提供参考,从而设计出更符合医院实际需要的护理单元。
林桂荣[6](1999)在《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引入、模式病房的建设、护理人员的培训、临床实施整体护理取得的成绩等方面综述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我国的开展状况。提出:护理人员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与拓宽、护理人员编制不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会,李武平[7](2004)在《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发展状况十年回顾》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系统化整体护理引入我国已经10年。回顾 10年来我国整体护理的发展历程、所带来的变化及制约我国整体护理进一步全面、深入发展的主要原因。
贾婷[8](2016)在《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指出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运用质性研究、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构建出基于军队医院平战时任务特点,包含野战医疗队及维和二级医院卫勤保障任务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研究方法第一步,采用目的性抽样法,对19名临床护士和12名住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提取研究结果中与临床护理质量评价相关的内容,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第二步,通过现象学分析法,便利抽取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中参加国际维和卫勤保障任务的护理人员,针对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现状进行深入访谈,选取结果中与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指标相关的内容,构建出军队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草案。第三步,运用德尔菲法,选取山东及河南省19所三级综合性军队医院中30名护理管理专家进行咨询,对初步形成的指标进行两轮专家咨询。采用Excel2007和SPSS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专家咨询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等,对其权威性及代表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1)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提炼出2个与指标体系相关的主题。(1)质量评价利弊:大部分临床护士与患者认为质量考评有助于患者获益,且能提升护士自身水平,使护士受益,但质量考评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导致临床护士与患者出现负性情绪。(2)护理质量内涵:护理质量评价应关注患者的健康结局与感受,护理管理者在强化专业技术检查的同时,还应注重体现人文管理。此研究关注护理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和受益者对护理质量考评的认识和感受,突出质量控制过程的人文属性,为建立规范、高效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人文导向。(2)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概括出与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相关的主题3个:组织管理、病区管理、技术管理;亚主题9个:组织结构、制度规范、教育演练、环境安全、物资管控、文化交流与沟通、护理安全、消毒隔离、职业防护。本研究为构建规范化的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科学依据,且为军队医院建立不同展开模式下(野战医疗队/所、野战方舱医院、医院船等)的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提供参考和借鉴。(3)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该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包含3个一级指标、27个二级指标、81个三级指标;第二部分是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其中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28个二级指标,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2)第一轮专家积极系数为96.67%,权威系数0.875,第二轮专家积极系数96.55%,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经过卡方检验,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专家选择合理,结果可信度较高。研究结论本研究经质性研究和专家咨询构建出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集中意见,研究结果可为军队医院提升护理质量管理和评价效能提供可靠依据,为军队医院规范多样化军事行动遂行卫勤保障任务中护理管理、增强伴随保障能力提供有益借鉴,为制定军队护理工作发展规划、完善军队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供可用信息。
李丽[9](2013)在《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护理排班现状调查,了解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和护理排班现状,在此基础上对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划分,各班次各能级护士护理工作量测算,根据各级护理人员最适工作量构建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护理排班模式,满足各时间段患者护理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提供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依据。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制定《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护理排班现状调查表》,对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共39名护士长进行调查。2、按照卫生部相关文件政策,召开专家会议,确定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划分的层次、准入标准、能力标准和岗位职责3、根据前期研究基础,结合专家意见,制定直接和间接护理操作项目时间测定表,随机抽取6个科室进行护理工作量测定,以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最适护理工作量为标准,确定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的护理标准排班模式。结果:1、上海市某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主要体现在配置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各时间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护士工作处于超负荷,护理排班现状满意度不高。2、根据调查的现状,召开专家会议,对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进行能级划分,将护理人员分为辅助护士和责任护士,增设护理员岗位。3、测定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护理工作量,结合各班次各级护理人员标准最适护理工作量,得出各班次单位各级护理人员标准护理患者人数。4、构建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手术科室责任护士白班负责6-7名患者,晚班负责13-16名患者,夜班负责15-16名患者,可达到责任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辅助护士白班负责18名患者,晚班负责26-49名患者,夜班负责62-113名患者,可达到辅助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非手术科室责任护士白班负责7-8名患者,晚班负责13-18名患者,夜班负责13-18名患者,可达到责任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辅助护士白班负责15-20名患者,晚班负责28-40名患者,夜班负责58-70名患者,可达到辅助护士标准最适工作量。结论:目前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数量不足,护士排班随意性大,缺乏科学性,不能满足各时间段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本研究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排班模式的构建,以期达到满足患者治疗康复需求,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以各能级护理人员最适劳动强度为标准,提升各能级护士临床护理能力有效的发挥;降低护士高强度的压力负荷,提升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士的职业满意度与成就感。
谭积颜,肖春芳,周蔚兰[10](1999)在《国内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现状与对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传统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新概念、新模式的出现已成必然。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是国际护理界人士近几十年在实施整体护理中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整套系统的整体护理模式。它是以整体护理为主体,融以系统科学理论和系统论方法,即以现代...
二、理顺关系 深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理顺关系 深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转变模式 求真务实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摘要)(论文提纲范文)
1 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充满信心地促进我国护理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
1.1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为护理事业发展带来契机 |
1.2 近年来护理事业持续发展, 为提升和扩大护理服务能力奠定基础 |
1.3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对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外延产生重要影响 |
1.4 护理学科建设不断完善, 对护理实践水平提出更高要求 |
2 加深理解, 深入实践, 使“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取得显着成效 |
2.1 提高思想认识, 不断推进工作 |
2.2 工作成效显着, 得到患者好评 |
2.3 改革护理模式, 加强科学管理 |
2.4 前一阶段工作取得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 |
3 积极稳妥, 以务实的精神进一步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深入发展 |
3.1 加强组织领导, 坚定工作方向 |
3.2 加大工作力度, 扩大实施范围 |
3.3 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深化改革举措 |
3.4 加强督导评价, 建立长效机制 |
3.5 树立先进典型, 发挥示范作用 |
3.6 加强部门沟通, 理顺价格机制 |
(2)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护理服务工作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三级医院 |
2.1.2 护理服务工作 |
2.1.3 知晓度和满意度 |
2.2 理论依据 |
2.2.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2.2 精细化管理理论 |
2.2.3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
第3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 |
3.1 住院患者知晓度与满意度 |
3.1.1 病房环境评价 |
3.1.2 护理服务评价 |
3.1.3 护理技能评价 |
3.1.4 人文关怀评价 |
3.2 护理人员知晓度与满意度 |
3.2.1 基本情况 |
3.2.2 工作量认知 |
3.2.3 薪酬待遇认同情况 |
3.2.4 护理管理 |
3.2.5 工作环境 |
3.2.6 福利待遇期望 |
第4章 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存在的问题 |
4.1.1 护理服务内涵质量不够 |
4.1.2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不足 |
4.1.3 护理服务流程优化不足 |
4.1.4 就诊环境管理不到位 |
4.2 原因分析 |
4.2.1 护理服务理念落实不到位,护患沟通不足 |
4.2.2 护理专业技能培训不足,成长需要时间 |
4.2.3 护理人力资源紧缺,稳定性不强 |
4.2.4 护理人员待遇相对较低,工作压力大 |
4.2.5 执行工作流程机械化,缺乏主动思考 |
4.2.6 部分干部管理经验不足,缺乏专业培训 |
4.2.7 创新性不足,激励机制不够 |
4.2.8 就诊环境满意度低,院科两级管理责任大 |
第5章 国内外护理服务工作经验借鉴 |
5.1 国外经验借鉴 |
5.2 国内经验借鉴 |
第6章 完善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的对策建议 |
6.1 强化优质护理服务管理理念 |
6.2 强化护理质量安全管理 |
6.3 强化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
6.4 以人性化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
6.5 优化护理服务工作流程 |
6.6 创新思维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
6.7 创造更加安全、温馨的护理服务环境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概况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产科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应用的现况调查研究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四、 讨论 |
第三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初步构建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方法和步骤 |
四、 研究结果 |
五、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框架的初步拟定 |
第四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论证:两轮专家咨询 |
一、 德尔菲法的介绍 |
二、 咨询问卷的编制及轮回 |
三、 指标权重系数的评分量化确定 |
四、 质量控制 |
五、 专家的选择 |
六、 统计学处理 |
七、 2 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的结果 |
八、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初步建立 |
第五部分 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验证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与步骤 |
三、 结果与分析 |
四、 小结 |
讨论与总结 |
一、 构建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意义 |
二、 评价模型构建过程的分析与讨论 |
三、 评价模型的应用与展望 |
四、 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 |
全文总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4)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1 我院临床护理专业发展的延续性 |
1.1 责任制护理 |
1.2 整体护理 |
1.3 全程护理 |
2 我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做法 |
2.1 加强人力资源建设, 确保护理措施落实 |
2.1.1 护士人力配备 |
2.1.2 机制灵活 |
2.1.3 建立护士能级结构, 分层使用 |
2.2 建立规章制度, 促进全程、全面、规范化护理 |
2.3 强化岗位培训, 树立服务理念 |
2.4 夯实基础护理服务, 创新专科护理内涵 |
2.4.1 明确基础护理内容, 落实基础护理措施 |
2.4.2 基础护理是本源, 专科护理是内涵 |
2.5 质量控制重基础, 狠抓落实持续改进 |
3 讨论 |
3.1 医院文化建设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基础 |
3.2 护理人员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主体 |
3.3 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是“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双翼 |
3.4 支持系统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保障 |
(5)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目的 |
1.2.3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 |
1.3.1 研究对象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1.5 研究框架 |
2 循证设计理论与应用研究 |
2.1 循证医学 |
2.2 循证设计理论概述 |
2.2.1 起源与发展 |
2.2.2 定义 |
2.2.3 三要素 |
2.2.4 优势 |
2.3 循证设计方法的实施步骤 |
2.3.1 确立循证设计的目标、建立项目团队 |
2.3.2 收集、整合信息获得最佳证据 |
2.3.3 寻找合理的设计理念并实施设计 |
2.3.4 记录设计过程并分享成果 |
2.4 循证设计在护理单元设计中的应用 |
2.4.1 国外 |
2.4.2 国内 |
2.5 本章小结 |
3 护理单元设计要点 |
3.1 护理模式和护理制度 |
3.1.1 护理模式 |
3.1.2 分级护理制度 |
3.2 护理单元与其他部门的联系 |
3.3 护理单元的规模和最大护理距离 |
3.3.1 护理单元的规模 |
3.3.2 最大护理距离 |
3.4 护理单元布局形式 |
3.5 护理单元功能分区 |
3.6 护理单元主要功能用房 |
3.6.1 护士站 |
3.6.2 病房 |
3.6.3 医辅用房 |
3.6.4 活动室 |
3.7 本章小结 |
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调研 |
4.1 调研目的 |
4.2 调研时间及内容 |
4.3 调研对象 |
4.3.1 岐山县医院 |
4.3.2 扶风县人民医院 |
4.3.3 青岛市立医院本部 |
4.3.4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本部 |
4.4 调研总结分析 |
4.4.1 布局形式 |
4.4.2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4.4.3 各功能用房 |
4.5 本章小结 |
5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策略 |
5.1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特点 |
5.2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的制约因素 |
5.3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要素 |
5.4 二级医院护理单元的循证设计流程 |
5.5 本章小结 |
6 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单元循证设计 |
6.1 确立设计目标 |
6.1.1 现状分析 |
6.1.2 确立设计目标 |
6.1.3 确定主要设计问题 |
6.2 收集整合相关证据 |
6.2.1 护理单元现状 |
6.2.2 住院部护理工作流程 |
6.2.3 病人在护理单元内24 小时行为跟踪 |
6.3 实施设计方案 |
6.3.1 总平面布局 |
6.3.2 护理单元平面布局 |
6.3.3 功能分区及面积分配 |
6.3.4 主要功能组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7.1 总结 |
7.2 后续研究方向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读研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中插图及表格来源 |
(7)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发展状况十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
1.1 引进学习阶段 |
1.2 模式病房试点阶段 |
1.3 模式病房全面推广阶段 |
2 系统化整体护理带来的变化 |
2.1 转变了护士单纯执行医嘱的从属地位 |
2.2 将健康教育纳入护士的日常工作, 密切了护患关系 |
2.3 合理分工, 促进按职称上岗制度的落实 |
2.4 规范了护理表格, 便于评价护理效果 |
3 制约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
3.1 护理人力缺乏[12, 13] |
3.2 护理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
(8)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军队医院护患双方对护理质量评价认识的质性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现状的质性研究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研究设计 |
研究结果 |
讨论 |
总结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9)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五、 研究设计和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和排班现状调查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调查对象与方法 |
四、 研究结果 |
五、 讨论 |
第二部分 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内容 |
三、 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人员能级划分 |
四、 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护理工作量测量 |
五、 研究结果 |
六、 讨论 |
小结 |
附录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致谢 |
四、理顺关系 深化整体护理与模式病房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转变模式 求真务实 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入发展——在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第二次工作例会上的讲话(摘要)[J]. 马晓伟. 中国护理管理, 2010(12)
- [2]自贡市三级医院护理服务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 陈可. 西南大学, 2020(01)
- [3]产科母婴同室病房责任护士岗位胜任力评价模型的研究[D]. 张菊.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4)
- [4]传承护理专业发展进程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J]. 陈湘玉. 护理管理杂志, 2010(05)
- [5]基于循证设计的二级医院护理单元设计研究 ——以宝鸡市第五人民医院为例[D]. 王荣.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 [6]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进展[J]. 林桂荣. 山西护理杂志, 1999(02)
- [7]我国系统化整体护理发展状况十年回顾[J]. 江会,李武平. 护理研究, 2004(11)
- [8]三级甲等综合性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贾婷.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9]综合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普通病房标准排班模式的构建[D]. 李丽. 第二军医大学, 2013(05)
- [10]国内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现状与对策[J]. 谭积颜,肖春芳,周蔚兰.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99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