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1直流电流互感器

LZ-1直流电流互感器

一、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论文文献综述)

张正纲[1](2014)在《直流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首先介绍了直流大电流测量的几种主要原理,分别列举了由分流器、霍尔效应、巨磁电阻效应、磁光效应、传统铁芯式直流电流互感器、直流比较仪、罗柯夫斯基(Rogowski)线圈等测量原理组成的各种直流电流传感器,混合式直流电流传感器、组合式高压直流互感器,阐述了它们的外形、特征、工作特性和应用实例。然后以理论分析和实验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单铁心磁调制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铁磁性物质的磁滞回线开始,分析研究了交流和直流同时激励时铁芯的磁滞回线;单一的正弦波电压源激励作用下磁化电流的波形;正弦波电压与直流电流同时磁化时的铁芯线圈电路等,针对理论分析的每一部分内容都用实验观察的方法做了验证。接下来,在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测量直流电流的新方案——单铁芯磁调制器峰差式直流电流测量方案,指出新测量方案有开环测量和闭环测量两种方式,并分别列出了用硬件和用单片机加软件来实现开环测量和闭环测量的电原理图。

李恺[2](2019)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电动汽车是全球目前最热门的绿色能源发展领域之一,从美国的特斯拉到中国的比亚迪、北汽、奇瑞等品牌系列车型均已推入市场,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根据国家工信部推出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达到1500万辆以上。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购买新能源汽车实施方案》规定,车辆充电接口与新能源汽车数量比例不低于1∶1,充电设施的建设正处于井喷期。与电动汽车及充电领域磅礴发展不对称的是,充电电能计量方案没有统一明确的规范,计量装置的配置五花八门,计量性能参差不齐。这给充电运营商和用户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制约着充电领域的有序发展。本文以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和经济性评价为目的,提出基于模糊数学和专家系统的多源多层次评价体系,涵盖4个评价面,包含14个基本评价要素。14个评价要素中按照评价策略分为经验性评价要素和量化性评价要素。在经验性评价过程中,采用专家系统结合模糊评价的方法,设计语义规则库,将专家们的语义评价信息转化为相应的模糊状态集。在量化性评价过程中,设计针对每个因素的模糊隶属函数,将已有量化指标转化为模糊映射集。将经验性评价状态集和量化性评价状态集进行融合,设计语势语义加权规则,将专家们的评价通过加权系数体现,完成14个基本评价要素的融合,综合考虑每个要素的重要程度。为了获取量化性评价要素的基本数据,采用市场调查、理论分析、仿真计算、实验室检测、现场检测等多种方式得到计量装置配置成本、标定准确度、周期校验成本、周期轮换成本、充电损耗成本、多因素影响下计量准确度偏移等8类基本数据。归纳总结出7种计量方案、5种计量装置配置模式,适用于市场上现有的充电运营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具体的计量方案经济性量化评价,得到最适性计量方案。本文的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从多源分析出发,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影响计量运营经济性的诸多要素,为充电站设计、设备采购、建设、运维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

汪司珂,郭雨,庞博,郑欣[3](2015)在《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现场检测方法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直流输电工程中的直流测量装置,主要运行在换流站中,是换流站中直流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计量性能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状态。本文提出了两种直流测量装置的现场检测方法,分别介绍了其测量原理,并对现场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为直流测量装置的现场试验提供参考依据。

西安开关整流器厂[4](1967)在《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文中研究说明 一、概述在国民经济中,直流计量技术是一项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环节。军工、电冶、化工、铁道运输、电力等工业部门直流电获得了广泛地运用。低压大直流系统(电冶、化工)和高压直流系统(电力、铁道运输)中对直流计量除更求测量外,还要求对系统能起调节、保护、控制作用。直流计量技术(包括对电流、电压、

杨洁民,钟昆禹,姬奎江,王赢[5](2019)在《柔性直流对柔直测量系统阶跃响应要求探讨》文中指出鲁西背靠背换流站柔性直流单元整流侧交流系统发生了两相接地故障,造成阀差动保护动作。通过对阀差动保护动作过程进行分析,并探讨了柔性直流输电控制保护系统对柔直测量系统阶跃响应的影响和要求,得出阀差动保护动作的原因是差动保护的电子式电流互感器阶跃响应时间不满足要求。由于电流互感器一次设备特性无法改变,采取了调整保护参数设置的措施来解决问题,定值修改后柔性直流系统运行正常。最后针对柔直测量系统阶跃响应时间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佳荣,付春胜,王迎民[6](2004)在《用XFlb校验装置检测交流电流源大电流部分示值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详细介绍了用XFlb校验装置和精密电流互感器检测交流电流源大电流部分示值误差的原理和方法。同时对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顾俏丽[7](2006)在《智能漏电保护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是现代经济的命脉,它与工农业生产以及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是一种便于传输、使用方便、最为洁净的能源。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用电量迅速增长,安全用电这一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低压电网的漏电保护已经引起我国各用电部门及劳动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科学的完善的漏电保护体系已迫在眉睫。漏电保护器主要用来防止漏电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及人身触电造成的伤亡,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剩余电流动作的保护方法。但在有些情况下存在漏电保护的死区问题,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这些问题在国内外尚未有效地解决,需要研究新的漏电保护原理,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保护要求。另外,各类电子式剩余电流保护器一直沿用传统的模拟集成电路器件来实现单一的漏电保护功能。将单片机技术应用到剩余电流保护器可以提高其可靠性,实现更适用于用户的多功能的保护。 本课题以漏电保护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直流及交流剩余电流互感器的研究,对不同类型漏电电流保护进行理论分析,用单片机技术进行软硬件设计,实现漏电流的检测,快速处理和显示,设计出高可靠低价位的新型漏电保护器。

王德才[8](2018)在《电线电压与电流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电线电压、电流的检测技术是支撑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之一,电力系统及设备的健康运行和安全保护都需要根据电压、电流的信息来进行分析决策。因此,研究电流、电压的检测技术对电力系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而电线电压与电流的非接触检测技术避免了与电力系统直接电气连接,绝缘性能好、对现有电力网络影响小。因此,电线电压、电流非接触检测技术是电力系统传感智能化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现有电压、电流非接触测量技术的基础上,发现现有电场传感器采用静电驱动、热驱动、压电驱动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需要较大驱动电压因而带来噪声信号干扰测量,前两者还需要施加直流偏置电压,压电驱动形变量相对较小且难以保持稳定,另外目前尚未有对电压传感器网络节点远距离主动供能的研究;现有的基于磁电换能器的电流传感器需要额外提供直流偏置、且难以直接测量直流电流。因此,本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从理论与实验两方面对基于振动电容原理的电场传感器、磁电式电流传感器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悬臂梁结构谐振频率下累积能量放大位移的优点,设计了多种悬臂梁式传感器分别用于电线电压、电流的非接触测量。论文的具体工作和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磁驱动悬臂梁式结构的电场传感器。该电场传感器主要由悬臂梁、磁铁、螺线管、敏感电极构成。对该电场传感器的结构、测量原理和信号检测电路做了详细理论分析,建立了激励电流、传感器尺寸参数、被测导线直流电压与传感器响应之间的理论关系。并进行了导线直流电压非接触测量实验,对传感器的谐振频率、电压灵敏度、电场灵敏度和最小分辨力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表明,该电场传感器的总功耗可低至17.75mW,该电场传感器的电场灵敏度为9.87μV/(V/m),分辨率可达10.13V/m。(2)提出了一种声驱动式的电场传感器,由含弹性腔壁的赫姆霍兹腔和悬臂梁振动机构组成。对声驱动电场传感器所涉及的声-机转化原理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采用电-力-声类比分析方法,将赫姆霍兹腔声学线路和弹性腔壁的力学线路用力声耦合等效电路表示,根据等效电路求得声波激励下弹性壁板中心处的振速、加速度等参数。根据以上理论指导优化设计传感器结构参数,实现声-机能量的最大转化。并搭建测量系统对制作的电场传感器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表明,在161Hz声波激励下,电场传感器实现谐振,在0.2Pa1Pa入射声压范围内,电场传感器的输出随激励声波的声压线性增大,在1Pa声压下的电压灵敏度达到了302μV/V,电场灵敏度为13.16μV/(V/m)。该声驱动电场传感器可以应用在难以获得持续电激励的严苛环境中,同时还能避免电激励信号带来的噪声干扰,适用于对无线传感网络中电压传感器节点非接触供能。(3)利用软磁材料FeCuNbSiB和过渡金属Co构建梯度层合磁致伸缩相并制作FeCuNbSiB/Co/PZT/Co/FeCuNbSiB磁电换能器。根据磁荷理论建立了FeCuNbSiB/Co内建偏置磁场的数学表达式,对这两种磁致伸缩材料相互作用对磁电复合结构磁电电压系数带来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给出了磁电电压系数表达式。对提出的磁电换能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表明该磁性梯度层合磁电换能器的自偏置谐振磁电电压系数达到了42.32V/cm Oe,谐振下可分辨2.76×10-8T磁场大小。同时设计了一种自偏置磁电式电流传感器,该磁电传感器可对电线交流电流实现非接触测量。实验表明在010A内测量线性度良好,谐振频率下的电流灵敏度为370mV/A。当调节悬臂梁的谐振频率至低频50Hz后,该传感器对50Hz交流电流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实验表明电流测量灵敏度为246.9mV/A。电流分辨率可达0.004A以上。(4)提出了一种由线圈/悬臂梁/压电材料三部分复合的直流磁电传感器,该直流磁电传感器包含电磁结构、铁弹材料、铁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外部磁电结构实现磁-机-电信号转换的磁电传感器。文中对传感器磁-机-电转换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并进行了直流磁场以及直流电流的测量实验,实验表明在60mA180mA参考电流范围内,直流磁场的灵敏度随参考电流幅度增加线性增大。当线圈中参考交流电流为180 mA时,直流磁场的测量灵敏度为40.36 m V/Oe,单位参考电流下的直流磁场灵敏度为230 mV/Oe/A。在直流电流的非接触测量中引入高磁导率C字形磁场汇聚器将电流环形磁场有效汇聚在缺口处,实验表明在180 mA参考交流电流时,直流电流的测量灵敏度为32.4 mV/A。直流电流的分辨率在0.03A之上。

张绍哲[9](2020)在《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平顶脉冲磁场(Flat-top Pulsed Magnetic Field,FTPMF)综合了稳态磁场稳定度高和脉冲磁场强度高的优势,是脉冲磁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比热测量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等科学实验系统的进一步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磁场稳定度优于100 ppm、无纹波,同时平顶持续时间100 ms以上的磁场环境要求。目前,虽然各国采用不同技术手段实现了多种性能参数的FTPMF,但是它们在纹波、稳定度或平顶持续时间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不能完全满足科学实验的要求。为此,围绕高稳定度、无纹波、长平顶脉冲磁场的实现以及FTPMF的科学应用,本文主要开展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研究脉冲大电流平顶纹波的抑制技术和实时反馈控制策略,以实现高稳定度FTPMF的调控;(2)研究直流电流比较仪(Direct-Current Current Transformer,DCCT)虚假平衡的发生机制和改进措施,拓展动态测量范围,为实现FTPMF的纹波检测与分析提供技术支撑;(3)实现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FTPMF系统,研究FTPMF下比热测量技术,搭建国内首个FTPMF下的比热测量平台。在FTPMF高精度调控方面,本文以蓄电池型脉冲强磁场放电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蓄电池型FTPMF普遍存在开关纹波导致平顶磁场稳定度难以进一步提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有源区的线性调节旁路新方案,以实现蓄电池型FTPMF的高稳定度调控。由于IGBT工作于有源区属于非常规使用,无相关应用数据参考。为此,本文采用IGBT小信号模型,研究了IGBT有源区电流控制稳定性,得出了所使用IGBT模块的稳定条件为门极电阻大于1Ω;详细分析了米勒效应发生的原因及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了避免米勒效应发生的阈值条件;分析了IGBT模块有源区工作时的并联均流特性,设计了用于IGBT有源区的线性驱动电路,并对驱动电路和IGBT整体进行了阶跃响应测试,结果表明其性能良好。随后,以IGBT有源区的工作条件为准则,得出了线性旁路中器件参数选取的计算公式,为FTPMF系统的构建打下基础。根据科学实验的需求提出了40 T/100 ms高稳定度FTPMF的建设目标。受到IGBT功率限制,磁场升高时线性旁路中IGBT数量急剧增加。为此,本文提出了电流注入降压法提升IGBT利用效率的方案,以减少线性旁路中IGBT的并联数量。设计了四相交错Buck电路作为电流注入用电源,将其输出纹波控制在1 V以内以抑制注入电源纹波对IGBT有源区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了40 T蓄电池型FTPMF系统,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案在实现40 T/100 ms的FTPMF时,可将IGBT总数目从35个减少到8个,大幅降低成本和实现难度,为40 T高性能FTPMF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在FTPMF的纹波检测方面,电流作为FTPMF闭环控制系统的直接调控物理量,其测量精度是实现高稳定度FTPMF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实现FTPMF的高精度检测与分析,进一步提高其稳定度,本文提出采用DCCT对平顶脉冲电流进行高精度测量的技术方案。而平顶脉冲大电流具有宽量程、高动态范围的特点,如何防止DCCT在电流快速上升阶段发生虚假平衡导致无法测量成为其应用瓶颈。为此,本文采用简化的三折线磁化模型,在理论上得出激励磁势峰值和磁芯饱和磁势是磁调制器静态线性范围的决定因素,通过基于JA磁滞模型的磁调制器仿真研究,总结出磁调制器静态线性范围估算公式,得到DCCT正常运行的不平衡电流上限值;同时,针对被测电流大范围动态变化时不平衡电流过大导致的虚假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方案,并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方案在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上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30 k A量程原理样机,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案可防止动态过程虚假平衡的发生,并可以实现带电合闸引起的虚假平衡的自恢复,最后在国家计量站对样机进行了校准,检测结果表明样机变比精度在10%量程以上优于10 ppm。由此证明了所提方案的优越性及可行性。基于上述FTPMF高精度调控方法和纹波检测技术,本文开展了FTPMF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FTPMF系统小信号传递函数模型,分析了磁体电阻变化时控制系统的鲁棒性,确定控制参数选取的理论依据,证明所选取的PI控制参数可以兼容磁体电阻变化,保证FTPMF的控制精度;针对FTPMF大惯性的特点,选择了间歇式采样PI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之上,研制了23 T高稳定度、无纹波FTPMF调控系统,并进行了详细的性能测试,实现了最高参数为23.37 T/100 ms/64 ppm的FTPMF,其稳定度指标优于现存FTPMF且平顶持续时间可达百毫秒级,且其磁场调节分辨率达7×10-4 T,可实现磁场强度的精密调节。随后,初步开展了FTPMF下的比热测量技术研究。介绍了比热测量系统构成和热脉冲比热测量原理,详细分析了量热计和样品杆的设计;研制了数据采集系统,搭建了国内首个FTPMF下的比热测量平台;利用Ba3Mn1.9Cr0.1O8材料初步开展了FTPMF下的比热测试实验,证明了所搭建测量平台的可行性。最后,本文对所述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未来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谢志成[10](2017)在《交直流深度耦合场景下设备级/系统级直流偏磁序贯式治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当前主流输电方式之一,直流输电系统已经成为大型能源基地与负荷需求中心之间远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交流系统的容量及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交直流混联电网格局逐步形成。对于直流而言,交流系统可以视为一个庞大且动态多变的直流网络,在此背景下,直流输电不平衡运行方式所带来大幅值入地电流将会引发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造成电流波形畸变、系统电压降低、继电保护误动作等一系列危及设备正常工作的不良现象。目前直流偏磁的危害已成为业界共识,其主要的治理措施是一旦检测到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电流超标即投入隔直装置。然而,近年来频繁发生的由直流偏磁现象所引起的变压器及其他设备工作异常的事件暴露了当前直流偏磁治理方法存在的诸多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学术界从偏磁产生机理、系统危害以及抑制策略等方面提出了诸多解决思路及应对方案,偏磁治理水平也有较大程度的提升。此外,现有针对交直流耦合场景下的偏磁治理方法尚未形成体系,隔直装置的协同工作与实现最优化限制直流偏磁电流的工作刚刚起步、计及埋地金属管道电腐蚀的偏磁治理研究仍不完善、系统级直流偏磁治理研究依然处于萌芽阶段,其中仍存在有待研究解决和克服的理论问题和技术难点。为此,本文以实际电网为研究对象,围绕交直流深度耦合场景下直流偏磁序贯式治理技术展开研究。在设备级直流偏磁治理方法及技术研究方面,为了应对传统越限即投的隔直电容投切方法存在引发偏磁电流连锁越限、扩大偏磁影响范围的问题,以全局隔直电容投切状态作为自变量,以变压器中性点直流电流幅值为因变量,研究提出了全局协调控制的隔直电容投切方法。此项工作有助于从全局角度对直流偏磁现象进行有效治理;为了应对现有直流偏磁治理方法存在加速埋地金属管道电腐蚀速度、引发电网公司与其他企事业单位的利益争端的问题,在满足电网侧直流偏磁治理要求的前提下,研究了计及埋地金属管道电腐蚀的偏磁治理方法。此项工作能够改善直流不平衡运行工况下流经埋地金属管道的直流电流幅值,兼顾多方利益;针对传统隔直电容“非通即阻”的离散控制方式所带来的调控能力较弱、难以保证全网直流电流的优化分布的缺点,以不影响系统零序保护性能为前提,设计了一种基于并联可调电阻组的电阻型隔直装置(均直装置)。此项工作为多极化、平缓化地阻断变压器中性点直流,扩大全局协调投切问题的解空间,尽可能引导直流电流在交流网络变压器中性点均匀分布提供了新的工具。在系统级直流偏磁治理方法及技术研究方面,从系统协调运行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同输电断面内直流输电系统间连续功率支援的能力,研究并提出了主动生成不平衡入地电流与主动转移输送功率序贯式结合的系统级偏磁治理方法。此项工作为前述设备级治理方法提供了一种补充治理手段,提高了其对交流拓扑场景的覆盖程度;为了提高直流接地极间电流叠加作用对偏磁电流的削减效果、进一步提升偏磁治理水平,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多直流接地极主动互联的系统级偏磁治理方法,实现了对交流拓扑场景的全覆盖,同时也为未来交直流深度耦合场景下直流偏磁主动防御技术提供借鉴。

二、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论文提纲范文)

(1)直流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直流大电流测量问题的提出
    1.2 直流大电流测量技术的应用范围
    1.3 直流电流测量的国内外发展动态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直流测量的主要原理及应用
    2.1 引言
    2.2 分流器原理
        2.2.1 基本原理
        2.2.2 分流器测量直流电流的误差
        2.2.3 采用分流器原理测量电流的特点
    2.3 霍尔效应原理的应用和特点
        2.3.1 霍尔效应原理
        2.3.2 利用霍尔元件来测量电流的传感器
    2.4 巨磁电阻效应原理的应用和特点
        2.4.1 巨磁阻效应原理
        2.4.2 GMR磁场传感器在测量直流电流方面的应用
    2.5 采用磁光效应原理测量直流电流的应用和特点
        2.5.1 采用磁光效应原理测量直流电流的块状玻璃型传感器
        2.5.2 采用磁光效应原理测量直流电流的全光纤型传感器
        2.5.3 组合式光电互感器(OMU)
        2.5.4 混合式光电电流互感器
    2.6 传统铁芯式直流电流互感器原理应用和特点
        2.6.1 基本原理
        2.6.2 传统铁芯式直流电流互感器特点
        2.6.3 零磁通直流互感器
    2.7 直流比较仪原理、应用
        2.7.1 直流比较仪原理
        2.7.2 直流比较仪原理的应用
        2.7.3 光纤直流电流比较仪
    2.8 罗柯夫斯基(Rogowski)线圈原理的应用和特点
    2.9 本章小结
第3章 单铁心调制器直流测量方法
    3.1 单铁芯调制器的基本原理和试验用仪器
        3.1.1 单铁芯调制器的基本原理
        3.1.2 试验仪器
    3.2 单铁芯调制器铁芯磁特性研究
        3.2.1 铁磁性物质的磁滞回线
        3.2.2 交流和直流同时激励时铁芯的磁滞回线
    3.3 单一的正弦波电压源激励作用下磁化电流的研究
        3.3.1 单一的正弦波电压源激励作用下磁化电流的理论波形
        3.3.2 单一的正弦波电压源激励作用下磁化电流的波形试验观察
        3.3.3 单一的正弦波电压源激励作用下磁化电流的波形分析
    3.4 正弦波电压与直流电流同时磁化时的铁芯线圈电路研究
        3.4.1 正弦波电压与直流电流同时磁化时的铁芯线圈电路分析
        3.4.2 正弦波电压与直流电流同时磁化时,检测绕组电压波形试验观察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单铁心调制器测量新方案
    4.1 单铁心磁调制器测量直流电流的进展
    4.2 单铁芯调制器峰差式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的开环测量方案
    4.3 单铁芯调制器峰差式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的闭环测量方案
    4.4 应用单铁芯调制器峰差式直流电流测量的特点
        4.4.1 应用单铁芯调制器峰差式直流电流测量的优势
        4.4.2 单铁芯调制器原理测量电流的存在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充电运营策略研究现状
        1.2.2 充电设施计量装置适用性研究现状
        1.2.3 电力系统状态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来源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分析
    2.1 充电站典型业务场景
        2.1.1 充电时长划分的典型业务场景
        2.1.2 充电原理划分的典型业务场景
        2.1.3 本研究针对的典型业务场景
    2.2 典型充电业务场景下的计量方案研究
        2.2.1 典型业务场景下计量模式研究
        2.2.2 典型业务下的计量方案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典型充电场景下计量装置运行准确度评价
    3.1 典型充电场景下电能质量建模分析及实测
        3.1.1 非正弦电路的谐波与功率因数分析
        3.1.2 充电机谐波理论分析
        3.1.3 充电站仿真模型搭建和谐波计算
        3.1.4 电动汽车充电站电能质量现场检测
    3.2 直流分量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3.2.1 直流分量对电流互感器影响
        3.2.2 直流分量对交流电能表影响
    3.3 谐波、纹波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3.3.1 谐波对电流互感器输出的影响分析和测试
        3.3.2 电阻分压器的频谱特征分析
        3.3.3 分流器的频谱特性分析
        3.3.4 电子式电能表的频谱特征分析
    3.4 环境温度对电能计量装置影响的建模分析及实测
        3.4.1 温度对电流互感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3.4.2 温度对电流分流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3.4.3 温度对电阻分压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3.4.4 温度对电子式电能表计量准确性影响分析及实测
    3.5 计量装置损耗对计量准确性的影响
        3.5.1 通用交流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受损耗影响分析
        3.5.2 通用直流计量装置计量准确性受损耗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充电场景下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
    4.1 多维状态评价的基本理论
    4.2 充电场景下计量方案的经济性量化评价建模
        4.2.1 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因素及层次分析
        4.2.2 充电网络运营经济性计量因素评价机制
    4.3 基于典型充电场景的计量方案经济性量化评价
        4.3.1 典型充电场景计量方案的基础性指标评价
        4.3.2 典型充电场景计量方案经济性评价结果
    4.4 实例运用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及专利

(3)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现场检测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方法介绍
    1.1 直接注流法
    1.2 补偿绕组校验法
        1.2.1 工作原理
        1.2.2 试验方法
2 现场试验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过程及数据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直接升流法
    3.2 补偿绕组校验法
4 结束语

(5)柔性直流对柔直测量系统阶跃响应要求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柔直换流阀换流器区保护的配置介绍
2 阀背差动保护动作分析
    2.1 云南侧桥臂暂时性闭锁过流保护动作分析
    2.2 广西侧阀背差动保护分析
3 测量系统暂态误差原因分析
4 改进措施及效果
5 柔性直流阀控系统中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要求探讨
    5.1 直流测量系统设备阶跃响应上升时间的规程规定
    5.2 柔性直流系统对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要求
6 结语

(7)智能漏电保护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1-2-1 国外漏电保护技术的发展
        1-2-2 国内各种剩余电流保护器的性能及发展动向
    1-3 安装漏电保护器的重要性
    1-4 本项目的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漏电保护器
    2-1 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2-2 漏电保护器的标准及其性能参数
        2-2-1 漏电保护器的国家标准
        2-2-2 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性能参数
    2-3 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原理
    2-4 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结构和原理
        2-4-1 直流互感器工作原理
        2-4-2 铁芯的交直流同时磁化原理
        2-4-3 串联式直流互感器
    2-5 智能漏电保护器
        2-5-1 智能漏电保护器的研究意义及其工作原理
        2-5-2 单片机微控制器的选取
第三章 漏电保护器的硬件设计
    3-1 硬件设计的总体设计思想
    3-2 单片机控制芯片的选择
    3-3 I/O端口的分配
第四章 漏电保护器的软件设计
    4-1 软件设计的总体思想
    4-2 主程序设计
    4-3 上电后的初始化模块
    4-4 中断服务模块
        4-4-1 INT上升沿中断
        4-4-2 TMR2定时器中断
    4-5 漏电信号分析模块
        4-5-1 漏电缓变电流值的处理
        4-5-2 漏电突变电流值的处理
    4-6 漏电动作控制输出模块
    4-7 漏电动作记忆和显示模块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电线电压与电流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非接触式电压、电流传感器研究现状
        1.2.1 非接触式电压传感器研究现状
        1.2.2 非接触式电流传感器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非接触式电压电流测量原理
    2.1 引言
    2.2 振动电容式电场传感器工作原理
        2.2.1 振动电容调制原理
        2.2.2 驱动结构
        2.2.3 器件信号检测原理
    2.3 磁电式电流传感原理
        2.3.1 磁致伸缩材料
        2.3.2 压电材料
        2.3.3 磁致伸缩/压电换能器的磁电效应
    2.4 小结
3 磁驱动式直流电场传感器
    3.1 引言
    3.2 电场传感器结构及原理
        3.2.1 电场传感器结构
        3.2.2 传感器工作原理
        3.2.3 信号检测电路
    3.3 磁驱动悬臂梁结构建模分析
        3.3.1 磁驱动力分析与控制
        3.3.2 悬臂式结构振动位移分析
    3.4 电场传感器非接触电压测量实验
        3.4.1 器件制备及实验测试系统搭建
        3.4.2 实验测试结果及讨论
    3.5 小结
4 声驱动式电场传感器
    4.1 引言
    4.2 声驱动电场传感器的结构及原理
    4.3 声-机转化原理
        4.3.1 含弹性腔壁Helmholtz共鸣器模型
        4.3.2 弹性腔壁集中参数模型
        4.3.3 悬臂梁式电场传感器振动位移分析
    4.4 传感器制备与实验测试系统
        4.4.1 传感器制备
        4.4.2 实验测试系统
    4.5 传感器性能测试及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磁化梯度铁磁复合的自偏置磁电电流传感器
    5.1 引言
    5.2 磁化梯度铁磁材料的内建磁场
    5.3 基于磁化梯度铁磁复合的自偏置磁电换能器
        5.3.1 磁机电耦合方程
        5.3.2 磁电换能器制备及测试系统
        5.3.3 磁电换能器测试结果
    5.4 自偏置磁电电流传感器
        5.4.1 自偏置磁电电流传感器结构及原理
        5.4.2 自偏置磁电电流传感器测试系统
        5.4.3 自偏置磁电电流传感器测试结果
    5.5 小结
6 基于线圈/悬臂梁/压电复合的磁电电流传感器
    6.1 引言
    6.2 直流磁电传感器结构及原理
    6.3 传感器机电耦合方程
        6.3.1 压电耦合机械方程
        6.3.2 机械耦合电路方程
        6.3.3 传感器输出特性
    6.4 传感器制作及实验测试系统
        6.4.1 传感器的制作
        6.4.2 实验系统的搭建
    6.5 传感器性能测试
        6.5.1 直流磁场测量结果
        6.5.2 直流电流测量结果
    6.6 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
    B.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相关课题
    C.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9)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平顶脉冲强磁场技术研究现状
        1.2.1 强磁场的分类及优缺点
        1.2.2 平顶脉冲强磁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3.1 电流测量方法介绍及性能比较
        1.3.2 磁调制式直流电流比较仪研究现状
    1.4 平顶脉冲强磁场下比热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基于IGBT有源区的FTPMF调控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蓄电池型脉冲强磁场系统分析
        2.2.1 蓄电池型电源系统简介
        2.2.2 放电过程中系统参数变化分析
    2.3 长平顶脉冲磁场调控方案研究
        2.3.1 基于IGBT有源区的线性调节方法
        2.3.2 工作原理的仿真验证
    2.4 IGBT有源区工作特性研究
        2.4.1 IGBT有源区控制稳定性分析
        2.4.2 米勒效应的影响分析
        2.4.3 IGBT有源区安全性能分析
    2.5 IGBT模块线性驱动电路的设计
        2.5.1 IGBT并联均流问题分析
        2.5.2 驱动电路的实现
    2.6 线性调节旁路设计方法研究
        2.6.1 旁路工作参数分析
        2.6.2 旁路器件参数设计
    2.7 IGBT利用效率提升方案研究
        2.7.1 电流注入降压法的原理
        2.7.2 电流注入降压法的仿真研究
    2.8 本章小结
3 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研究及实现
    3.1 引言
    3.2 磁调制器数学模型
    3.3 磁调制器静态特性线性范围研究
        3.3.1 基于Jiles-Atherton磁化模型的建模
        3.3.2 磁调制器静态特性线性范围研究
        3.3.3 DCCT动态过程中的虚假平衡分析
    3.4 前馈去饱和DCCT技术方案
        3.4.1 系统构成
        3.4.2 系统工作原理
        3.4.3 系统动态及稳态误差分析
        3.4.4 新技术方案下的虚假平衡自恢复分析
    3.5 系统设计
        3.5.1 传感器设计
        3.5.2 硬件电路的设计
    3.6 样机性能测试
        3.6.1 虚假平衡的自恢复测试
        3.6.2 动态过程中虚假平衡的改善测试
        3.6.3 样机的标定
    3.7 本章小结
4 高稳定度FTPFM的系统实现及应用
    4.1 引言
    4.2 控制器的设计
        4.2.1 系统传递函数模型
        4.2.2 控制方法的选取
        4.2.3 磁体电阻变化的影响分析
    4.3 23T平顶脉冲磁场的仿真分析
    4.4 样机研制与实验结果分析
        4.4.1 系统配置
        4.4.2 控制系统性能测试
        4.4.3 23T平顶脉冲磁场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平顶脉冲强磁场下比热测量系统的实现
        4.5.1 比热测量系统设计
        4.5.2 比热测量实验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2 博士生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附录3 参数说明
附录4 DCCT校准报告

(10)交直流深度耦合场景下设备级/系统级直流偏磁序贯式治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现有的直流偏磁治理措施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况
    1.4 直流偏磁治理技术的关键问题
    1.5 论文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2 基于隔直电容协调投切的设备级直流偏磁治理研究
    2.1 引言
    2.2 交流系统中直流入地电流分布规律分析及网络建模
    2.3 基于隔直电容协调投切的偏磁治理方法
    2.4 实例分析与寻优方法的选择
    2.5 小结
3 计及直流偏磁对埋地金属管道影响的偏磁治理策略研究
    3.1 引言
    3.2 入地直流对埋地金属管道电腐蚀速度的影响
    3.3 埋地金属管道电腐蚀定量化模型
    3.4 计及直流偏磁对埋地金属管道影响的偏磁治理方法
    3.5 算例分析
    3.6 小结
4 基于并联可调电阻组的直流偏磁柔性治理策略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并联可调电阻组的变压器中性点均直装置
    4.3 均直装置接入后对交流系统影响的分析
    4.4 基于均直装置协调投切的直流偏磁柔性治理方法
    4.5 算例分析
    4.6 小结
5 基于同输电断面直流功率支援的系统级偏磁治理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接地极作用下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分布机理
    5.3 基于同输电断面直流功率支援的系统级偏磁治理方法
    5.4 算例分析
    5.5 小结
6 基于多接地极主动互联的直流偏磁治理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接地极主动互联方式及入地电流计算
    6.3 基于多接地极主动互联的直流偏磁治理方法
    6.4 算例分析
    6.5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情况

四、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论文参考文献)

  • [1]直流大电流测量技术研究[D]. 张正纲. 华北电力大学, 2014(01)
  •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计量方案的技术与经济性评价研究[D]. 李恺. 湖南大学, 2019
  • [3]直流电流测量装置现场检测方法探讨[J]. 汪司珂,郭雨,庞博,郑欣. 电测与仪表, 2015(S1)
  • [4]LZ-1型直流电流互感器[J]. 西安开关整流器厂. 变压器, 1967(09)
  • [5]柔性直流对柔直测量系统阶跃响应要求探讨[J]. 杨洁民,钟昆禹,姬奎江,王赢. 广西电力, 2019(01)
  • [6]用XFlb校验装置检测交流电流源大电流部分示值误差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 李佳荣,付春胜,王迎民. 计量技术, 2004(07)
  • [7]智能漏电保护器的研究[D]. 顾俏丽. 河北工业大学, 2006(08)
  • [8]电线电压与电流非接触检测技术研究[D]. 王德才. 重庆大学, 2018(05)
  • [9]蓄电池供电的高稳定度平顶脉冲磁场关键技术研究[D]. 张绍哲.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10]交直流深度耦合场景下设备级/系统级直流偏磁序贯式治理方法研究[D]. 谢志成. 华中科技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LZ-1直流电流互感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