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龙溶栓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静芝[1](2021)在《艾灸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艾灸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压力性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涂抹湿润烧伤膏,观察组艾灸后再涂抹湿润烧伤膏,其余护理均相同。2组均治疗护理1个月。观察2组护理前后压伤知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肉芽组织pH值恢复时间、压伤愈合时间,比较2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护理后,2组压伤知识得分均较护理前提高(P<0.05),治疗组压伤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SAS、SDS得分均较护理前下降(P<0.05),治疗组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肉芽组织pH值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2组40%愈合、60%愈合、80%愈合、完全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71.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81%,治疗组为92.8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力性损伤,可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缓解心理压力,促进肉芽组织愈合,提高护理满意度。
曾建春,林梓凌,曾意荣,赵长青,樊粤光[2](2021)在《樊粤光应用虫类药物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经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退行性骨关节炎可归属中医"骨痹""痹证"范畴。樊粤光教授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病程较长,久病入络,病邪深伏,草木柔润之剂难以入络,故需采用虫类药以搜剔经络。对于疼痛游走不定的行痹患者,可酌加全蝎、蜈蚣、乌梢蛇;治疗疼痛酸楚不适、肢体沉重的着痹患者,可选用僵蚕、蜈蚣、地龙;对于疼痛剧烈、遇寒加重而得热则减的痛痹患者,可选僵蚕、蜈蚣;治疗局部红肿热痛为特征的热痹患者,可选地龙、水蛭;腰部疼痛明显者可选蜈蚣、乌梢蛇;久病见血瘀者,可加土鳖虫。在临床运用虫类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过程中,还需辨寒热、辨部位、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并注意减轻虫类药的毒性。
李向团[3](2021)在《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
冯鑫[4](2021)在《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通过对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II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研究,观察治疗组患者通过基础治疗联合本方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的缓解情况,评价其高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研究对象均来自山西省中医院肾病一科门诊及住院部,把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益气消症方。观察周期6个月,3个月、6个月时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各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观察统计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结果: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对照组各有4例患者脱落,共72例患者完成为期6月的临床观察且临床数据有效。1.观察结束后,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52.77%、80.55%,经软件分析其P=0.011<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西医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2.观察结束后,对照组、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有效率分别为47.22%、83.33%,经软件分析其P=0.003<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比对照组有优势。3.通过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指标(24h UTP、ALB)、次要指标(TCH、TG、PLA2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照组均可改善西医疗效指标;同时组间比较发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的的改善患者西医疗效指标。其中在安全性指标(ALT、AST、GLU、Scr)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中医各症状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组内比较两组患者在倦怠乏力、面浮或肢肿、小便泡沫、大便溏薄方面(P<0.05),说明两组在治疗这些中医症状方面均有效,其余四组症状(P>0.05),说明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别;其中两组患者在面浮肢肿、腰痛或刺痛、小便泡沫多进行组间比较(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疗效更好,余症状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无明显差别。5.两组患者观察结束后,对照组出现10例感染,5例深静脉血栓,12例面部痤疮;治疗组出现3例感染,1例深静脉血栓,3例面部痤疮。因此可知,治疗组较观察组而言,不良反应发生明显减少。结论:基础治疗联合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I-II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而且还能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刘浪[5](2021)在《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符合纳入条件的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的对象,分别采用活血强筋方及抗骨增生丸两种方式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通过临床试验系统观察活血强筋方对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以客观评价口服活血强筋方这种治疗方式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推广性。方法:在这项研究中,选择了符合入组标准的80例膝骨关节炎(气滞血瘀证)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活血强筋方治疗,并与口服抗骨增生丸比较。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观察、记录、分析在外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数据。结果:两组在基本数据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的WOMAC,VAS和ISOA值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活血强筋方治疗效果更好。经过两个疗程后,两组的WOMAC,VAS和ISOA得分均显着改善,两组之间的比较表明,治疗组在各评分指标比较上优于对照组,这表明治疗组对改善早期膝骨关节炎的关节功能具有显着作用。就临床疗效而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82.50%。治疗结束后三个月的随访,治疗组的复发率为2.63%,对照组复发率为24.24%。结论:活血强筋方与抗骨增生丸对于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治疗均可起到良好疗效。在两个疗程内,口服活血强筋方治疗比口服抗骨增生丸疗效更佳,活血强筋方可大大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生存质量。活血强筋方治疗操作简单,效果显着,远期疗效更佳(3个月),易被患者接受,同时在治疗期间,受试者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所以,经验方活血强筋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并进行下一步深入研究。
胡开峡[6](2021)在《补阳还五汤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文中指出目的将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及中药熏蒸同期用于轻中度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气虚血瘀型)的治疗,分析并探讨其机制和近期疗效,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药研究以及临床医师运用保守疗法治疗该病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依照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所研究病例皆从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门诊患者中筛选,经筛选其中与本次研究要求相符合的DLSS患者40例。患者年龄散布在52-75岁期间内,平均年龄(65.43±7.41)岁。将患者归为二组:一组观察和一组对照,样本量各20。将无差异的常规治疗施于两组患者,满足此前提下,观察组口服补阳还五汤并搭配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仅行中药熏蒸治疗。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此期间(治疗前、治疗后2周、1月、2月)的以下指标:日本骨科学会腰椎评估治疗分数(JOA)[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2]、中医症候评分,采用ODI问卷[2]以及无痛行走距离,以评价腰椎病情的改善情况,评估相应疗法的临床有效性。结果1.JOA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分值为(12.38±1.26),对照组为(12.35±1.46)。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074,P=0.941)。治疗2周后,观察组分值为(16.45±1.65),对照组为(15.85±1.5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192,P=0.241)。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分值为(21.32±1.84),对照组为(19.85±1.7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3,P=0.019)。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分值为(24.32±2.25),对照组分值为(21.98±2.0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1,P=0.001)。2.VAS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得分为(6.78±0.81),对照组得分为(6.56±0.75),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891,P=0.378)。治疗2周后,观察组得分为(4.36±0.39),对照组得分为(4.52±0.3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365,P=0.180)。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分值为(3.15±0.28),对照组得分为(3.32±0.21),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两组分值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172,P=0.036)。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得分为(1.89±0.05),对照组得分为(2.04±0.13),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得分值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160,P=0.000)。3.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分值为(16.78±1.45),对照组分值为(16.55±1.46),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0.499,P=0.620)。治疗2周后,观察组分值为(14.28±1.36),对照组分值为(14.86±1.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P=0.17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分值为(12.14±1.08),对照组分值为(12.98±1.2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P=0.028)。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分值为(5.37±0.34),对照组分值为(5.78±0.44),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分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97,P=0.002)。4.ODI评分:治疗前,观察组得分为(37.56±3.45),对照组得分为(37.15±3.24),两组分值之间所有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384,P=0.701)。治疗2周后,观察组得分为(29.78±2.34),对照组得分为(30.25±2.4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得分值之间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619,P=0.539)。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得分为(19.78±1.45),对照组得分为(21.35±1.86),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得分值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77,P=0.005)。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得分为(11.26±0.26),对照组得分为(11.75±0.32),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所得分值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5.315,P=0.000)。5.无痛行走距离:治疗前,观察组为(443.56±35.36)米,对照组为(446.23±34.25)米,两组之间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242,P=0.809)。治疗2周后,观察组为(503.78±38.34),对照组为(496.25±35.48),两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t=0.645,P=0.523)。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为(764.78±63.45)米,对照组为(713.25±58.86)米,观察组远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663,P=0.011)。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为(935.26±86.27)米,对照组为(845.26±78.32)米,观察组远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3.454,P=0.001)。结论1.中药熏蒸能有效缓解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疼痛等临床症状。2.补阳还五汤结合中药熏蒸治疗DLSS,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补阳还五汤对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协同并进一步补充的作用。
徐长力[7](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与住院病历探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骨科最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本次研究通过收集收集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光谷院区住院病人电子病历信息,整理出使用中药患者处方,并对其处方组成进行数据挖掘,归纳总结有效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医师提供的用药指导。方法:咨询专家意见制定好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收集从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以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收治住院,且在住院期间内服中药患者的电子病历信息。经过数据筛选、清洗、标准化处理,汇总整理到Excel软件中。应用Excel软件对患者的一般信息、中药分类、中药等数据进行频数分析,然后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 2.3.5)对核心药对进行关联性分析以及聚类分析,总结出湖北省中医院骨伤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结果:1.一般信息:本次研究共纳入152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9人,女性患者73人。其中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8岁。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平均年龄为57.74岁。其中18-20岁年龄组人数最少有1人,51-60岁年龄组人数最多有43人。2.药物频数:使用最多的为当归,使用频数为130次,其中使用次数最多的10味药是当归、杜仲、黄芪、丹参、鹿角、地龙、赤芍、苏木、泽兰、防风。3.药类频数:按着中药四气分类统计,使用频次最多的为温性药,使用了785次;按照中药五味分类统计,使用频次最多的是甘味药,使用了818次;按照中药归经分类统计,可见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归肝经药,使用了1350次;对药物的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见药物功效频次使用最为强筋骨药,使用了269次。4.关联分析:选择置信度≥0.8,支持度≥0.3,以得到较为稳定的关联性,最终的到关联数据51条。按频数排名前十的分别是杜仲-当归,黄芪-当归,丹参-当归,黄芪-杜仲,丹参-黄芪,鹿角-黄芪,鹿角-丹参,丹参-鹿角,丹参-杜仲,赤芍-当归。5.聚类分析:取中药数量排名前30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距离类型采用欧式距离,聚类方法采用最长距离法,将其分为4组。结论:1.LDH患者男女比例未见明显差异,患病人群以中老年人居多。2.当归、杜仲、黄芪、丹参、鹿角、地龙、赤芍、苏木、泽兰、防风是治疗LDH的核心单味药。3.温性药、甘味药、归肝经药、强筋骨药为治疗LDH最常用药类。4.杜仲-当归,黄芪-当归,丹参-当归,黄芪-杜仲,丹参-黄芪等为治疗LDH的核心药对。5.补肝肾、强筋骨、行气活血为治疗LDH的基本方法。
陈宏[8](2021)在《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膜性肾病》文中指出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与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在采取中医治疗方案(加味补阳还五汤),西医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中西医联合方案(加味补阳还五汤和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从2018年9月到2020年10月在我院接受IMN治疗的患者,基于真实意愿与病情的非随机选择治疗方式,患者自愿使用中医治疗方案(加味补阳还五汤),西医治疗方案(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中西医联合方案(加味补阳还五汤和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在这些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IMN患者102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三组前后3个月的24-UTP、ALB,CHOL、TG、凝血指标(包括PT、TT、FIB、D-Di),从而对比三组不同方案下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三组中医症候积分分别较治疗前有所好转,且中医组和中西医联合组积分优于西医组,有显着差异。2.在24-UTP和ALB方面,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且西医组和中西医联合组指标优于中医组,有显着差异。关于CHOL和TG,治疗后三组较治疗前都有所好转,且中医组和中西医联合组指标优于西医组,有显着差异。3.在凝血指标方面:TT、PT、D-Di治疗后三组均有效于治疗前,且中西医联合组的结果优于中医组和西医组,有显着差异;FIB治疗后三组均有效于治疗前,且中医组和中西医联合组的结果优于西医组,有显着差异。4.在三组治疗的有效率方面:症候疗效上,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联合组有效率分别是62.5%、63.6%、89.2%;疾病疗效上,中医组、西医组、中西医联合组有效率分别是65.6%、66.7%、94.6%;在有效率方面中西医联合组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研究下,中西医联合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显着,对病情更有积极意义,同时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凝血指标方面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王楠楠[9](2021)在《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在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醒脑治瘫胶囊、醒脑开窍针刺法作用机制,改善中风病患者的残疾康复率,恢复其日常生活能力。方法本项研究的病例均来源于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芜湖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的病人,共100例,采用随机单盲、实验对照、平衡设计方案,收集的病例依照就诊时间顺序生成相应的随机号,参照随机号码将病例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早餐前口服,1日1次,并予以脑保护、调脂稳定斑块、降颅内压、控制血压、血糖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疗程均为14天。通过观察NIHSS评分、BI指数评分、m RS量表及中医症候学量表评分的前后积分变化评估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血常规、血凝分析、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大小便常规及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副作用发生情况来评估两组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病程)、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BI指数、中医症候学量表评分均相当(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14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中医症候学评分值均有降低;BI指数分值改善显着;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9.60%)高于对照组(68.80%),P<0.05;观察组中医症候治疗有效率(89.60%)高于对照组(72.92%),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10%)远低于对照组(8.33%),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较对照组显着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愈后等方面,明显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以及改善中医症候症状,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耿路,廖慧玲[10](2021)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出血性转化是急性缺血性卒中主要也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我们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已经有一定认识,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是杨思进教授研发的广泛应用于临床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中药复方制剂,其疗效显着。本文对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的调控机制做一综述,以便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提供依据和思路。
二、地龙溶栓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地龙溶栓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艾灸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一般资料 |
2 护理方法 |
2.1 对照组 |
2.2 治疗组 |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
3.1 观察指标 |
3.2 统计学方法 |
4 疗效标准与研究结果 |
4.1 疗效标准 |
4.2 2组护理前后压伤知识比较 |
4.3 2组护理前后SAS、SDS得分比较 |
4.4 2组肉芽组织pH值恢复时间比较 |
4.5 2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4.6 2组临床疗效比较 |
4.7 2组护理满意度 |
5 讨论 |
(2)樊粤光应用虫类药物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樊粤光教授对退行性骨关节炎的中医病机及治则的认识 |
2 樊粤光教授运用虫类药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 |
2.1 首辨寒热选用虫类药物 |
2.2 次辨发病部位选择虫类药物并相应配伍引经药物 |
2.3 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选用虫类药物 |
2.4 尽量减轻虫类药物的毒性 |
3 病案举例 |
(4)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结果 |
4.不良反应 |
5.讨论 |
6.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
综述 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研究方法 |
3 临床观察指标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1 基线资料 |
2 患者治疗前后观察指标比较 |
3 治疗后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
4 随访及复发率比较 |
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章 讨论 |
1 中医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的认识 |
2 活血强筋方的处方分析和组成作用 |
3 结果分析 |
4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6)补阳还五汤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资料与研究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 方法 |
2.1 药物及仪器设备来源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方法 |
2.4.1 观察指标 |
2.4.2 临床疗效评估 |
2.5 统计方法 |
结果与分析 |
1 两组患者治疗前组间均衡性比较分析 |
1.1 两组患者年龄的比较 |
1.2 两组患者性别的比较 |
1.3 两组患者病程的比较 |
1.4 两组患者治疗前JOA、VAS及 ODI评分比较 |
1.5 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症候评分的比较 |
1.6 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的比较 |
2 疗效分析 |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比较 |
2.2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
2.4 治疗后ODI评分比较 |
2.5 治疗后两组患者无痛行走距离比较 |
讨论 |
1 中医理论依据 |
1.1 中医对 DLSS 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辨证及治法方药 |
2 西医理论依据 |
2.1 DLSS的发病机制 |
2.1.1 腰椎骨性退变 |
2.1.2 椎周非骨性退变 |
2.1.3 炎性反应及血循障碍 |
2.1.4 腰椎退变引起的生物力学及核心肌群功能变化 |
2.1.5 下腰段解剖结构的特殊性 |
2.2 DLSS的发病特点 |
3 导师对补阳还五汤以及DLSS的见解 |
4 补阳还五汤的配伍原则和现代研究 |
4.1 配伍原则 |
4.2 现代研究 |
5 中药熏蒸治疗DLSS的作用机理 |
6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VAS疼痛评分表 |
附录2 JOA腰痛评定表 |
附录3 中医症候评分表 |
附录4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表 |
附录5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文献综述 DLSS的诊断及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数据挖掘与住院病历探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资料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建立数据库 |
2.2 .数据转化 |
2.3 .药名的标准化 |
2.4 .药物分类的标准化 |
2.5 .数据挖掘的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信息统计结果 |
3.1.1 .患者性别统计 |
3.1.2 .患者年龄统计 |
3.2 .频数分析结果 |
3.2.1 .药物频数分析 |
3.2.2 .药类频数分析 |
3.3 .药物关联分析结果 |
3.4 .药物聚类分析结果 |
4.讨论 |
4.1 .一般信息 |
4.2 .中药频数 |
4.3 .药类频数 |
4.4 .药物关联分析 |
4.5 .药物聚类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膜性肾病(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图 |
综述 中医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9)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中止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治疗方案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评估 |
2.4 安全性指标 |
2.5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1.1 病例来源 |
1.2 病例数量的样本估算 |
1.3 病例脱落分析 |
2 数据结果 |
2.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对比 |
2.2 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对比 |
2.3 两组治疗前后BI指数对比 |
2.4 两组治疗前后m RS评分对比 |
2.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量表评分对比 |
2.6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有效率比较 |
2.7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急性脑梗死的研究 |
1.1 急性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研究 |
1.2 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
1.3 急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的研究 |
1.4 西医治疗现状 |
2 传统中医对中风病的认识 |
2.1 中医对于中风病风痰阻络证型、方药的认识 |
2.2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研究 |
2.3 醒脑治瘫胶囊的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对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3.3 西医临床疗效分析 |
3.4 对BI指数的影响 |
3.5 对m RS评分的影响 |
3.6 对中医症候量表的影响 |
3.7 对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 |
3.8 本研究的创新点 |
3.9 不足指出及未来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定义及现状研究 |
2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组方含义及现代药理解析 |
3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防治AIS后HT的机制研究 |
3.1 炎性反应 |
3.2 血脑屏障损伤 |
3.3 氧化应激反应 |
3.4 细胞凋亡 |
3.5 血管重塑 |
4 结语 |
四、地龙溶栓酶活血化瘀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艾灸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压力性损伤护理研究[J]. 杨静芝. 新中医, 2021(19)
- [2]樊粤光应用虫类药物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炎经验[J]. 曾建春,林梓凌,曾意荣,赵长青,樊粤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8)
- [3]参芪红蚁汤联合他达拉非治疗2型糖尿病性ED(气阴两虚兼瘀型)疗效观察[D]. 李向团.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益气消症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Ⅰ-Ⅱ期气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鑫.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活血强筋方治疗早期膝骨性关节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研究[D]. 刘浪.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补阳还五汤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气虚血瘀型)临床疗效[D]. 胡开峡.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7]基于数据挖掘与住院病历探讨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D]. 徐长力.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8]基于真实世界回顾性分析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膜性肾病[D]. 陈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
- [9]醒脑治瘫胶囊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风痰阻络证的临床研究[D]. 王楠楠.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防治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耿路,廖慧玲.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