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逆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贾晓颖[1](2021)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角度,针对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来探讨糖络宁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作用机理。通过基因沉默和过表达,验证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在DPN发病中的作用。研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组35只,糖络宁组25只,分别予以2.5 g/kg-d的糖络宁生药和等量蒸馏水灌胃。连续灌胃10天,制备正常血清和糖络宁血清。新生大鼠提取背根神经元细胞(DRGn)。采用Lipo2000法进行转染,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抑制剂组、中药组、激动剂中药对照组和激动剂中药组。使用q-PCR 检测 DRGn 细胞中 miR-211、IRE1α、CHOP 和 XBP1 的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DRGn细胞中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荧光探针法测定DRGn细胞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技术检测SOD活性,硫代巴比妥法测定MDA含量。研究结果1.qRT-PCR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均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的miR-211、IRE1α、XBP1、CHOP mRNA值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抑制剂对照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IRE1α、p-IRE1α、XBP1、CHO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3.氧化指标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ROS、MDA显着提高(P<0.01),SOD活力明显减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抑制剂组ROS、MDA明显减低(P<0.01),SOD活力增加(P<0.01),而抑制剂对照组无差异(P>0.05);与中药组相比,激动剂中药组ROS、MDA升高(P<0.01),SOD活力减低(P<0.01),激动剂中药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1.DRGn细胞通过转染miR-211抑制剂和激动剂可构建有效的miR-211低表达和过表达的模型。miR-211抑制剂可使IRE1α-CHOP通路活性减低,进而缓解高糖对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miR-211激动剂能增加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进而使糖络宁对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抗氧化作用降低。2.高糖可使DRGn细胞中miR-211表达增加,进而激活IRE1α-CHOP通路,引发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使细胞受损;糖络宁含药血清可使miR-211水平减低,降低IRE1α-CHOP通路活性,进而改善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缓解细胞损伤。本研究表明,糖络宁可改善高糖诱导的DRGn细胞的氧化损伤,这一保护作用可能依赖于糖络宁能下调miR-211的表达,进而抑制高糖下IRE1α-CHOP通路的活性,缓解氧化损伤,改善DPN。
谢锋[2](2021)在《附子干姜配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致死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在心血管疾病中缺血性心脏病致死率是最高的。在缺血性心脏病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当缺血的心肌组织恢复血流供应带来的再灌注损伤,这被称之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MI/RI)。目前对MI/RI的治疗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和相关溶栓药物的使用,但MI/RI在世界上仍然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中药治疗MI/RI不但历史悠久且疗效显着。如附子干姜配伍就是常用于治疗MI/RI的中药,但其治疗MI/RI的潜在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机制尚不清楚。网络药理学是用于分析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重要工具。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附子干姜抗MI/RI的潜在活性成分和潜在治疗机制,并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验证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目的1.网络药理学预测附子干姜抗MI/RI的机制。2.附子干姜配伍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保护作用研究。3.附子干姜配伍减轻MI/RI大鼠心肌损伤机制研究。方法1.在传统中药药理数据库中,根据口服生物利用度(oral bioavailability,OB)和类药性(drug-like quality,DL)筛选附子和干姜的活性成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补充附子干姜中关键化合物。利用STRING数据库获取治疗靶点的PPI网络,DAVID数据库用于GO富集分析(Gene ontology,GO)和KEGG通路分析(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Cytoscape3.8.0软件用来绘制成分-靶点图,成分-靶点-通路图。2.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tion H/R)损伤模型用于体外研究。1.20只大鼠随机被分为四组,空白组,附子干姜含药血清低剂量组(1.4g/kg),附子干姜含药血清中剂量组(2.8g/kg),附子干姜含药血清高剂量组(5.6 g/kg)。连续灌胃一周,每天两次,于末次给药2小时后取含药血清,在56℃灭活后保存于-80℃冰箱,用于细胞培养。2.CCK8法用于检测H/R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Rat aortic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RAVEC)存活率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附子干姜对被H/R损伤的RAVEC细胞凋亡率的影响。3.试剂盒SOD,MDA观察附子干姜对H/R损伤的RAVEC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4.Western Blotting(WB)用于检测HIF-1α、VEGF、e NOS的表达。3.大鼠心脏左前降支结扎模型用于体内研究。1.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丹参滴丸组(0.09 g/kg),附子干姜低剂量组(1.4 g/kg),附子干姜中剂量组(2.8 g/kg),附子干姜高剂量组(5.6 g/kg),每组10只。2.给药6天后造模,取心脏和血管组织观察附子干姜对心肌和血管组织的病理损伤及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的影响。3取血清检测SOD,MDA氧化损伤指标。4.WB检测大鼠血管中HIF-1α、VEGF、e NOS的表达。结果1.通过关键化合物的补充及TCMSP数据库的筛选,共搜集到附子干姜中的活性成分16个。根据度值排名,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6-姜辣素被确定为附子干姜抗MI/RI的潜在活性成分。PPI网络分析确定了AKT1、IL6、TNF、MAPK3、TP53为核心靶点。GO分析发现附子干姜抗MI/RI的生物过程主要为凋亡,炎症,NO的正调控。KEGG分析发现附子干姜抗MI/RI的潜在通路为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TNF signaling pathway、HIF-1 signaling pathway、Thyroid hormone signaling pathway、Apoptosis、MAPK signaling pathway、Neurotrophin signaling pathway、c AMP signaling pathway、Estrogen signaling pathway、Toll-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2.附子干姜含药血清可提高H/R损伤的RAVEC细胞的存活率和凋亡率,在给药组中,附子干姜含药血清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好(2.8 g/kg)。试剂盒检测结果表明附子干姜含药血清可降低H/R损伤的RAVEC细胞的氧化损伤,SOD的表达增加,MDA的表达降低,其中附子干姜含药血清中剂量组的治疗效果最好(2.8 g/kg)。WB结果表明附子干姜可显着提高H/R损伤的RAVEC细胞的HIF-1α、VEGF、e NOS的表达。3.体内研究发现附子干姜可显着降低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脏和血管的病理损伤程度减轻,在给药组中除复方丹参滴丸(compound danshen dripping pills,CDDP)组外附子干姜高剂量组(5.6 g/kg)治疗效果最好。血液生化结果表明附子干姜可降低MI/RI大鼠的氧化损伤。相比模型组,给药组血清中SOD显着升高,MDA表达显着降低。WB结果表明附子干姜可使MI/RI大鼠血管中HIF-1α,VEGF,e NOS的表达显着提高。正如网络药理学的预测,附子干姜可通过激活HIF-1α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的氧化损伤和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舒张发挥其抗MI/RI的效果。结论1.附子干姜抗MI/RI可能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α信号通路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炎性损伤、缺氧损伤、调节血管收缩/舒张发挥治疗作用。2.附子干姜对H/R损伤的RAVEC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HIF-1α信号通路,减少其氧化损伤和凋亡率发挥保护作用。3.附子干姜可能通过激活HIF-1α信号通路,减少氧化损伤,促进NO和VEGF的释放以达到血管舒张和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发挥抗MI/RI的作用。
成新平,安方玉,李晓英,颜春鲁,靳安顺,牛彦强,骆亚莉,李婷婷,汪永锋[3](2021)在《益气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抗缺氧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缺氧是指因组织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而引起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失常的病理过程,其机制可能涉及氧化应激损伤、凋亡调控蛋白表达异常、Ca2+超载等多个方面,明确其发病机制及有效防治缺氧损伤成为目前关注的焦点。中药复方以其低毒、高效、安全的优势在抗缺氧损伤的机制研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益气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抗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研究发现其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免疫力、抑制细胞凋亡、调节钙离子代谢及抗氧化等作用。本文依据中医对缺氧的治法,进一步对"益气活血类、益气健脾类和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抗缺氧损伤的作用机制作一总结,揭示其抗缺氧损伤的机制,以期待为此类中药的研发与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闵潇[4](2020)在《益精方调控慢性缺氧诱导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治疗LOH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1.研究症状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symptomatic late onset hypogonadism,sLOH)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2.研究人体慢性间歇性缺氧与sLOH之间的相关性。3.构建及评判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发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late onsethypogonadism,LOH)动物模型。4.传承名老中医经验,研究以补肾活血为主要治则的“益精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LOH模型大鼠治疗效果;从睾丸间质细胞(Leydig)凋亡、睾丸病理组织学改变及Leydig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探讨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以自填问卷的形式,收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男科就诊的伴有鼾眠表现的sLOH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Epworth嗜睡量表、STOP-bang问卷测评嗜睡状态,采用精简版AMS(cAMS)筛查量表测评LOH症状,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测评中医体质,测定静脉血男性激素和乳酸。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血乳酸、性激素与sLOH症状、嗜睡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第二部分:运用Attendor动物气体控制系统(Pro版),模拟慢性间歇性低氧模式,对50只40周龄的退役SD种鼠进行每日4小时,连续30天的低氧干预,设为模型组;设10只40周龄的退役SD种鼠为对照组;设10只8周龄的SD大鼠为正常组。在造模第15天、30天时,随机选取模型组中的10只大鼠,与对照组、正常组大鼠,采血,进行血清总睾酮(TT)、游离睾酮(FT)和乳酸检测。在造模第30天时,随机选取模型组中10只大鼠与对照组、正常组大鼠,进行大鼠悬尾实验和大鼠强迫游泳实验;结合血清TT、FT和乳酸水平评估造模效果。第三部分:选取造模成功的32只LOH模型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益精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大鼠。继续运用Attendor动物气体控制系统(Pro版)对大鼠进行慢性间歇性低氧的干预,为期4周,同时灌胃4周。模型组大鼠按体重灌胃蒸馏水。低剂量组予以0.324g/mL的益精方水煎剂;中剂量组予以0.75g/mL的益精方水煎剂;高剂量组予以1.5g/mL的益精方水煎剂。4周结束后,采血,ELISA法测血清TT、FT;比色分析法测血乳酸值;将大鼠断颈处死,计算大鼠睾丸指数;细胞流式术检测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睾丸组织Caspase-3、Bcl-2、Bax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睾丸组织Caspase-3、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睾丸病理组织学改变与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第一部分:sLOH患者排名前三的中医体质证候为气虚、痰湿、血瘀。41例sLOH患者完成了男性激素和乳酸检测,其中20例乳酸水平正常,21例乳酸水平高于正常,异常乳酸值范围为2.15-3.18(2.60±0.29)mmol/L,sLOH患者血乳酸异常比例约为51%。其中乳酸水平正常者气虚为主,乳酸水平增高者痰湿为主,但无论乳酸水平正常与否,血瘀均是sLOH患者比较突出的体质证候。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Epworth评分与STOP-bang评分之间呈正向的强相关,r=0.681;cAMS评分与Epworth评分之间呈正向的弱相关,r=0.394;cAMS评分与STOP-bang评分之间呈正向的弱相关,r=0.311。Epworth评分与cAMS性功能症状分呈正向弱相关,r=0.317;Epworth评分与cAMS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分呈正向中等强度相关,r=0.531;Epworth评分与cAMS心理和躯体症状分呈正向中等强度相关,r=0.460;STOP-bang评分与cAMS性功能症状分呈正向弱相关,r=0.357;STOP-bang评分与cAMS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分呈正向弱相关,r=0.266;STOP-bang评分与cAMS心理和躯体症状分呈正向中等强度相关,r=0.434。乳酸正常sLOH组与乳酸升高sLOH组两组间,在年龄、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STOP-bang问卷评分、cAMS评分、男性激素各项指标及TSI指数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高中低风险3组,年龄在缺氧中风险组和缺氧低风险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血雄烯二酮在缺氧高风险组和缺氧低风险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指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部分: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造模第15天、第30天时2次检测的血清TT、FT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2次检测的血乳酸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造模第30天时悬尾实验: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对照组和模型组6min内不动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游泳实验:与正常组和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游泳至力竭的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LOH动物模型判定办法,以慢性间歇性缺氧为干预手段进行LOH动物模型构建,造模成功率为68%,造模途中死亡率为32%。第三部分:血TT、FT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TT、FT水平均显着增高(P<0.05),呈剂量依赖性。血乳酸水平: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乳酸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呈剂量依赖性。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中、高剂量组大鼠Leydig细胞凋亡率均显着下降(P<0.01),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益精方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无明显统计学意义。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均显着下调(P<0.01),低剂量组VS中剂量组,中剂量组VS高剂量组,P均>0.05;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1。Bcl-2蛋白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高剂量组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中剂量组VS模型组,P均>0.05,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5。Bax蛋白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中、高剂量组Bax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VS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5;中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5。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1),其余剂量组之间P均>0.05。Bcl-2的mRNA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高剂量组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上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低剂量组VS模型组(P>0.05);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5)。Bax的mRNA表达水平方面: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中、高剂量组Bax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调(P<0.01),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VS高剂量组(P<0.05),其余剂量组之间P均>0.05。光学显微镜下睾丸Leydig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益精方低、中、高剂量组均有升高,但低、中、高剂量组组间差异不大。发生凋亡改变的Leydig细胞数量,益精方低、中、高剂量组均少于模型组。益精方低、中、高剂量组Leydig细胞形态优于模型组,其中高、中剂量组Leydig细胞形态趋近正常。透射电子显微镜下,4组大鼠的睾丸Leydig细胞超微结构在脂滴形成上有所差异。研究结论:1.在伴有鼾眠表现的sLOH患者中存在血乳酸异常升高;sLOH患者缺氧的风险越高,其LOH症状越重;缺氧对sLOH患者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心理和躯体症状的影响较明显,对男性激素的影响相对不明显。提示慢性间歇性缺氧可能是LOH的重要潜在危险因素。sLOH患者的中医体质证候以气虚、痰湿、血瘀为主,其中乳酸水平正常者倾向于气虚,乳酸水平增高者倾向于痰湿。提示肾气虚夹痰湿、血瘀可能是sLOH较为关键的中医病因病机。2.增龄与慢性间歇性缺氧,都是大鼠血TT、FT水平下降的危险因素;增龄加上缺氧,较单一的增龄因素,对大鼠血TT、FT水平的影响更为显着。以慢性间歇性缺氧为干预手段进行LOH动物模型构建,造模成功率较高,造模方法切实可行。3.益精方能明显提高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LOH模型大鼠血TT、FT水平,降低血乳酸水平,降低睾丸Leydig细胞的凋亡率。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在于:1)下调LOH模型大鼠睾丸组织中的Caspase-3、Bax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Bcl-2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调控了睾丸Leydig细胞的凋亡;2)改善LOH模型大鼠氧代谢,减轻乳酸蓄积,恢复雄激素合成睾丸内调节的正常环境,促进睾丸Leydig细胞分泌功能。
刘琴[5](2020)在《基于miRNA-200a探讨糖络宁改善高糖下大鼠背根神经元氧化应激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本研究从体外实验探讨糖络宁对高糖培养的大鼠背根神经元细胞miR-200a及氧化应激的影响,以部分阐明中药糖络宁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研究方法SPF级SD大鼠灌胃10天制备糖络宁含药血清及大鼠正常血清。提取并鉴定大鼠背根神经元神经节(DRGn)细胞。采用不同葡萄糖浓度(50 mmol/L、75 mmol/L、100 mmol/L)、不同浓度糖络宁含药血清(2.5%、5%、10%、20%、30%)培养DRGn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确定最佳高糖浓度及最佳糖络宁含药血清浓度;运用荧光探针技术检测DRGn细胞中的ROS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力,硫代巴比妥法检测MDA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DRGn细胞中miR-200a、PI3K的基因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DRGn细胞中PI3K、p-PI3K、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不同浓度葡萄糖及糖络宁含药血清对DRGn细胞活性的影响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DRGn细胞活性显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50 mmol/L葡萄糖浓度组与75 mmol/L葡萄糖浓度组、75 mmol/L葡萄糖浓度组与100 mmol/L葡萄糖浓度组相比细胞活性均显着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24 h相比,各葡萄糖浓度组DRGn在48 h细胞活性均明显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随着糖络宁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DRGn细胞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糖络宁含药血清浓度为10%时细胞活力最大。其中2.5%浓度组与5%浓度组相比细胞活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5%浓度组与10%浓度组相比、10%浓度组与20%浓度组相比、20%浓度组与30%浓度组相比细胞活力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24 h相比,同一浓度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下的DRGn在48h的细胞活性均有所下降,10%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下细胞活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糖络宁含药血清干预下细胞活性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2.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DRGn细胞中ROS、MDA含量显着增高(P<0.01),SOD活力显着下降(P<0.01);与高糖组相比,糖络宁组各组DRGn细胞中ROS、MDA含量显着下降(P<0.01),SOD活力显着增高(P<0.01)。3.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中miR-200a 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DRGn细胞中miR-200amRNA值显着增高(P<0.01)、PI3K mRNA值显着降低(P<0.01);与高糖组相比,糖络宁组各组DRGn细胞中miR-200a mRNA值显着降低(P<0.01)、PI3K mRNA值显着增高(P<0.01)。4.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中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 PI3K、p-PI3K、p-PI3K/PI3K、p-AKT、p-AKT/AKT 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与高糖组相比,糖络宁组各组PI3K、p-PI3K、p-PI3K/PI3K、p-AKT、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P<0.01)。结论1.糖络宁可以改善高糖环境下DRGn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2.糖络宁改善高糖培养下的DRGn细胞中氧化应激水平可能是通过调控miR-200a及PI3K/AKT信号通路实现的。
吴媛媛[6](2020)在《附子干姜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缺血性心脏病(IHD)是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主要原因,IHD占CVD死亡率的42%。预防和管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是冠心病手术的关键步骤,并且成为IHD治疗的主要临床问题。早期再灌注是最好的抢救缺血器官的方法,主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但随后的再灌注会引起进一步的心脏功能障碍,减轻再灌注损伤是临床上目前治疗IHD的重要举措,且刻不容缓。MI/RI的机制非常复杂,线粒体在MI/RI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线粒体是细胞氧化过程的重要亚细胞器,也是细胞中活性氧的主要来源,线粒体功能障碍会降低ATP产生,增加细胞活性氧(ROS)进而使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引发一系列生物反应,最终在再灌注过程中触发心肌细胞凋亡。PI3K/Akt是典型的细胞凋亡途径,而Akt对多种原因诱发的心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心肌细胞的存活和损伤细胞的功能重塑都有影响,尤其对于心肌MI/RI。GSK-3β是Akt的下游靶点,磷酸化的GSK-3β可抑制其活性,调节细胞凋亡。凋亡通路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是否存在密切性联系?需要进一步探究。传统中药治疗MI/RI有悠久历史和较好疗效。附子干姜同属温热药,是复方四逆汤的核心药对,而四逆汤保护MI/R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大多数研究都与四逆汤相关,但由于现代多用制附子,所以甘草在复方中的作用已不凸显其解毒作用,所以对于复方应该精简。故本实验选取四逆汤中主要药对附子干姜(Ginger and Aconite Water Decoction,GAWD)进行实验研究,探讨附子干姜配伍保护MI/RI机制。目的1.明确附子干姜配伍是否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和大鼠MI/RI有保护作用。2.探讨附子干姜配伍是否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的抑制减轻MI/RI大鼠心肌损伤。方法1.将H9C2细胞分Control组,H/R组,GAWD(0.125 mg/ml)组,GAWD(0.25mg/ml)组,GAWD(0.5 mg/ml)组,D-Hank’s模拟细胞缺血,然后将细胞置于厌氧盒中模拟缺血缺氧,随后将细胞置于CO2培养箱中培养2h模拟复氧,进行H9C2细胞H/R模型的建立。MTT检测H9C2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H9C2细胞MDA含量、SOD活性及Na+-K+-ATP、Ca2+-Mg2+-ATP活力。2.将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MI/RI组,Dantonic组,GAWD(1.4 g/kg)组,GAWD(2.8 g/kg)组,GAWD(5.6 g/kg)组,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动脉(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DA),缺血30min,再灌注1h建立大鼠MI/RI模型。心电图检测大鼠病理性ST段抬高;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心肌损伤病理形态;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心肌酶谱LDH、CK含量及组织中MDA含量、GSH-Px活力;线粒体肿胀实验检测心肌线粒体膜通透性转化孔的开放程度;Westernblot检测Cyt-c,Caspase-9,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结果1.通过对H9C2心肌细胞H/R模型构建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发现GAWD可减少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降低H9C2心肌细胞凋亡程度;GAWD可降低H9C2心肌细胞MDA的含量,并可抑制SOD酶活力降低;通过测定H9C2细胞内Na+-K+-ATP、Ca2+-Mg2+-ATP活力的变化,发现GAWD可增加H9C2心肌细胞活力,提示GAWD可保护H/R心肌细胞,初步探索了GAWD通过调节能量代谢从而保护H/R损伤的心肌细胞。2.通过对SD大鼠心脏左前降肢动脉结扎发现,相较于Sham组,其余各组心电图ST段都有不同程度的抬高,证明模型建立成功;病理损伤显示GAWD可减少MI/RI大鼠心肌病理损伤;GAWD可降低MI/RI大鼠血清LDH和CK含量;降低MI/RI大鼠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提升GSH-Px活力,改善氧化应激水平而保护受损心脏;GAWD可减少细胞凋亡、抑制MPTP的开放并且降低Cyt-c、Caspase-9含量,增加了PI3K/Akt/p-GSK-3β蛋白表达。提示附子干姜通过PI3K/Akt/GSK-3β信号传导和线粒体依赖性凋亡途径抑制减轻MI/RI。结论1.附子干姜配伍对H/R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且在GAWD浓度为0.25mg/ml时,心肌细胞损伤程度得到最大保护。2.附子干姜配伍对MI/RI大鼠有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机制与附子干姜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且GAWD在2.8 g/kg时保护效果最佳。
徐岩[7](2020)在《鹿茸多肽介导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鹿茸为温补心肾之要药,具有生精化气,强心复脉之功效,对多种组织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其药效学物质为多肽等。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与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及作用机制。方法:一、鹿茸多肽的提取与纯化:酸性盐缓冲溶液浸提法提取鹿茸多肽,双缩脲法鉴定蛋白、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含量,离子交换层析法与凝胶过滤层析法分离和纯化鹿茸多肽。二、体外细胞试验与相关检测:CCK-8法分别检测阿霉素(Adriamycin,ADR)和鹿茸多肽(Pilose antler peptide,PAP)对H9c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组(Control group)、阿霉素组(ADR group)、鹿茸多肽组(PAP group)和联合诱导组(ADR+PAP group)。细胞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力检测;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肌酸激酶MB(Creatine kinase MB,CK-MB)、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Bcl-2凋亡因子X(Bcl-2-Associated X,Bax)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tate3,Caspase3)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中细胞凋亡及周期情况。三、阿霉素心肌损伤大鼠模型的复制与检测指标:采用隔天腹腔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复制心肌损伤大鼠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模型组(ADR group)、阳性对照组(ADR+CoQ100 group)、鹿茸多肽低剂量组(ADR+PAP 100 mg/kg group)、高剂量组(ADR+PAP 200 mg/kg group);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态,每3天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各组大鼠心脏质量及心脏脏器指数检测;Powerlab数据采集分析系统检测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及心率(Heart Rate,HR)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2型同源盒转录因子5(Nk2 homeo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5,Nkx2.5)、心肌转录调节因子4(Myocardial transcription regulator 4,GATA4)、激活转录因子-2(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2,ATF-2)和肌细胞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2C,MEF-2C)水平,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cTnI水平,心肌组织中Bax、Bcl-2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containing aspartate3,Caspase3)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四、相关代谢组学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对ADR group和PAP group大鼠尿样的尿液代谢物进行分析,利用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对代谢物定量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对两组代谢物分类寻找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KEGG通路富集。RT-PCR检测H9c2细胞和心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Smad7、肌球蛋白重链(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及缝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一、在实验室前期工作基础上,选取鹿茸多肽最佳提取工艺为pH=4.0HAc-NaAc缓冲液,90%乙醇,离心时间20min,采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技术,得到纯度较高的2个活性部位,酸性盐缓冲溶液浸提工艺提取鹿茸多肽技术能比较完好的保证鹿茸多肽的理化性质。二、体外细胞实验(1)CCK-8检测结果表明,ADR诱导H9c2细胞凋亡的IC50为5μM、24 h,PAP可促进H9c2细胞增殖,最佳条件为16μg/mL、72 h;(2)LDH渗漏率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LDH渗漏率明显升高(P<0.01),PAP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LDH渗漏率明显降低(P<0.01);(3)ELISA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CK-MB、cTnT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PAP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CK-MB、cTnT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4)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1),PAP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G2/M期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1);(5)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H9c2细胞Bcl-2表达减少,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活细胞数目明显减少,Bax/Bcl-2比值升高(P<0.05),而PAP组H9c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H9c2细胞Bcl-2表达增加,Bax和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Bax/Bcl-2比值降低(P<0.05)。三、整体动物实验(1)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精神萎靡、活动量明显减少,行动迟缓且活动量减少,体毛蓬松、进食饮水均明显减少,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但仍明显低于Control组;(2)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脏质量明显降低(P<0.05),但心脏脏器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脏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心脏脏器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3)心电图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电图ST段、HR明显升高(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心电图ST段、HR明显降低(P<0.05或P<0.01);(4)ELISA检测结果表明:(1)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血清中cTnT和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TnT和cTnI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2)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血清中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 2.5、GATA4和MEF-2C水平显着降低(P<0.05或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Nkx 2.5、GATA4和MEF-2C水平显着升高(P<0.05或P<0.01);各组ATF-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3)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Bcl-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Bax、Caspase3水平明显明显降低,Bcl-2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5)HE染色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典型的心肌损伤现象,肌束排列紊乱、炎性细胞浸润及弥漫性水肿现象明显,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损伤程度降低,病理评分降低(P<0.01);(6)TUNEL染色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明显,出现大小不一的暗褐色区域,且心肌细胞肌束排列紊乱,凋亡面积明显升高(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肌束排列相对整齐,凋亡面积明显减少(P<0.01)。四、代谢组学及作用机制研究(1)代谢组学研究共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21个,其中主要包括氨基酸及其代谢物、苯及其衍生物、核苷酸及其代谢物及有机酸及其衍生物等,经KEGG通路富集主要与Purine metabolism、Bile secretion及cAMP signaling pathway等通路有关;(2)RT-PCR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H9c2细胞TGF-β1、β-MH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α-MHC和Cx4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AP组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H9c2细胞TGF-β1、β-MHC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Smad7、α-MHC和Cx4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和β-MHC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α-MHC和Cx43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Smad7和Cx4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CoQ10组、PAP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α-MHC和Cx4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AP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β-MHC 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H9c2细胞TGF-β1、Smad4、p-Smad2、p-Smad3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Smad7、PKC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PAP组H9c2细胞除Smad7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外,其余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与ADR组比较,ADR+PAP组H9c2细胞TGF-β1、Smad4、p-Smad2、p-Smad3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Smad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ad5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Control组比较,ADR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4、p-Smad2、p-Smad3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Smad7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ADR组比较,CoQ10组、PAP低、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4、p-Smad2、p-Smad3和p-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Smad7和PK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PAP可通过抑制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改善ADR诱导的心肌损伤病理状态,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缓心肌细胞周期阻滞,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urine metabolism、Bile secretion及cAMP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能量代谢调控途径有关。
潘宏[8](2020)在《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观察芪参强心合剂对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NYHA心功能分级及相关安全性指标的影响,评价芪参强心合剂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201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芜湖市中医医院心内科门诊或住院就诊的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0例予以西医规范化治疗,治疗组30例在予以西医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强心合剂;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BNP、LVEF、6min步行距离、纽约心功能分级的变化情况,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主要疗效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P<0.05),且治疗组积分减少更明显(P<0.05);2.中医证候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3.BNP:两组患者治疗后BNP值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次要疗效观察指标:1.LVEF: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值均提高(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明显(P<0.05);2.6分钟步行距离:两组患者治疗后,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各组治疗前增加(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P<0.05)。3.心功能分级: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相比,P<0.05,治疗组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安全性: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相关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着,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许玫[9](2020)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张仲景所着《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通过本次回顾性和现代文献的研究,总结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适应病症,适用人群,方药的安全剂量使用,为今后国内外医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精准和更安全有效地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整理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出处,历代医家的方论,海内外的实验室研究和近现代的临床应用报道,以及药物的研究和其方证鉴别。并收集纳入古代医案22例,近现代医案672例,火神派医案76例,黄煌教授医案118例,日本医案13例,进行统计分析性别,年龄,发病季节,疾病系统,症状与体征,应用剂量和加味合方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有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方证研究。统计分析“适用人群”体质特征和“适用病症”,归纳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安全应用指征。结果:(1)麻黄附子细辛汤安全应用的人群特征。根据统计分析结果,适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人群以女性偏多。多见体形健壮偏胖,面色黄暗或发黑,无光泽,皮肤干燥,无汗,疲倦貌,面油,面浮肿,眼圈黑,口唇红,毛发浓密等特征。病人常见精神极度疲倦,表情淡漠,精神萎靡,无精打采,声音低弱,抑郁或焦虑烦躁神态,昏昏欲睡,反应迟钝。并有明显恶寒怕冷,流清涕,口不渴不欲饮水,痰液清稀,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和脉沉细或微,脉沉紧。腹诊见腹部压痛和腹厚软。(2)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病症。麻黄附子细辛汤主治疾病涉及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精神神经系统,五官科,皮肤科,风湿免疫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妇科及外感发热性疾病等。较为常见的疾病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律失常,过敏性鼻炎,咽喉炎,耳聋,牙痛,支气管哮喘,肺炎,三叉神经痛,嗜睡症,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荨麻疹,带状疱疹,无汗症,痤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综合征,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慢性前列腺炎,滑精,遗尿,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闭经,生长发育迟缓,糖尿病肾病,血栓性脉管炎,乳腺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以及外感发热等。典型症状指征包括怕冷,发热,无汗,浮肿,乏力,嗜睡,情绪低沉,哈欠多,咳喘,胸闷,心动过缓,心悸,身痛,头痛,流清涕,耳聋耳鸣,牙痛,流涎,口不渴,音哑,咽喉不利,食欲不振,皮肤瘙痒干燥,肢体痛痹,肢体颤抖,下肢浮肿无力,肢冷,便溏,小便清长,月经错后,痛经,不举等症状。结论:通过对几大类医案的统计,特别是黄煌教授医案的具体分析和研究,明确了麻黄附子细辛汤适用人群的体质特点,主治病症和如何安全有效应用的客观指征。
邓嘉星,李成林,张远照,赵旋,匡朋[10](2019)在《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四逆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名方,方由生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和炙甘草二两组成,具有回阳救逆之效,是辨治少阴阳虚阴寒证的重要代表方,主治少阴病如阳虚欲绝、冷汗、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历代医家通过对四逆汤进行加减化裁,使其治疗范围不再局限于少阴,还扩大至太阳、阳明、少阳等病变。现代医学上的临床应用上,四逆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心力衰竭、休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已表明,四逆汤具备强心、抗休克、舒张血管、抑制炎症、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现对四逆汤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予
二、四逆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逆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 |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认识 |
一. 中医认识 |
二. 西医认识 |
三.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2 microRNA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影响 |
一. miRNA |
二.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三.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用药 |
3. 仪器 |
4. 试剂 |
方法 |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
3. 干预分组 |
4. 细胞转染 |
5. q-PCR法检测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水平 |
6. Western Blot法检测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
7. 氧化指标的检测 |
8.数据分析 |
结果 |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
2. 糖络宁对DRGn细胞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 糖络宁对DRGn细胞IRE1α-CHOP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4. 糖络宁对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miR-211在疾病中的作用 |
2. 氧化应激与DPN |
3. 内质网应激与DPN |
4. miR-211与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 |
5. 糖络宁对内质网应激和氧化应激的作用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附子干姜配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1 MI/RI病理表现及发病机制 |
1.2 中医药对MI/RI的认识 |
1.3 附子干姜化学成分研究 |
1.3.1 附子化学成分 |
1.3.2 干姜化学成分 |
1.4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科学性 |
1.5 附子与干姜配伍的复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5.1 抗凋亡 |
1.5.2 抗氧化损伤 |
1.5.3 抗炎 |
1.5.4 调节血压 |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网络药理学预测附子干姜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软件和数据库 |
1.1.1 主要软件 |
1.1.2 主要数据库 |
1.2 附子与干姜活性成分和靶点的收集 |
1.3 附子干姜抗MI/RI靶点的获取 |
1.4 附子干姜抗 MI/RI 靶点 PPI 网络构建 |
1.5 附子干姜抗MI/RI靶点的GO和 KEGG分析 |
2 结果 |
2.1 附子干姜靶点及活性成分的预测 |
2.2 附子干姜抗MI/RI靶点的获取 |
2.3 附子干姜抗 MI/RI 靶点 PPI 网络 |
2.4 附子干姜抗MI/RI靶点的GO和 KEGG分析 |
2.5 附子干姜成分-靶点-通路的构建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附子干姜配伍对 H/R 损伤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细胞及动物 |
1.2 实验药材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附子干姜水煎液制备 |
2.2 附子干姜含药血清制备 |
2.3 RAVEC 的复苏与培养 |
2.4 大鼠空白血清最适浓度筛选 |
2.5 H/R 损伤模型构建 |
2.6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7 CCK8 法检测附子干姜含药血清对 H/R 损伤的 RAVEC 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
2.8 H/R 损伤后 RAVEC 细胞中 SOD、MDA 测定 |
2.9 RAVEC 细胞凋亡率检测 |
2.10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H/R 损伤后 RAVEC 细胞中 HIF-1α、VEGF、eNOS 表达 |
2.11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FGWD对 H/R损伤的RAVEC细胞的存活率的影响 |
3.2 FGWD对 H/R损伤的RAVEC细胞的形态的影响 |
3.3 FGWD 对 H/R 损伤的 RAVEC 细胞 SOD、MDA 表达的影响 |
3.4 FGWD对 H/R损伤的RAVEC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
3.5 FGWD对 H/R损伤的RAVEC细胞HIF-1α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基于 HIF-1α 信号通路附子干姜配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管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药材 |
1.2 实验动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附子干姜水煎液的制备 |
2.2 实验分组 |
2.3 模型的选择及造模方法 |
2.4 样本的收集 |
2.5 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的检测 |
2.6 心肌和血管组织病理学检测 |
2.7 血清中 SOD、MDA 的检测 |
2.8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MI/RI 大鼠血管组织中 HIF-1α、VEGF、eNOS 的表达 |
2.9 数据分析 |
3 结果 |
3.1 心电图及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的检测 |
3.2 FGWD 对 MI/RI 大鼠心肌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
3.3 FGWD 对 MI/RI 大鼠血清中 SOD、MDA 表达的影响 |
3.4 FGWD对 MI/RI大鼠血管中HIF-1α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3)益气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抗缺氧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益气活血类复方中药 |
1.1 黄芪百合颗粒 |
1.2 复方红景天 |
1.3 四逆汤 |
1.4 黄芪桂枝五物汤 |
1.5 当归补血汤 |
1.6 芪胶升白胶囊 |
1.7 柴胡疏肝散 |
1.8 虫草灵芝合剂 |
2 益气健脾类复方中药 |
2.1 四君子汤 |
2.2 健脾补土组方 |
2.3 新黄芪茯苓 |
2.4 半夏泻心汤 |
2.5 四君子汤加味 |
3 活血化瘀类复方中药 |
3.1 血府逐瘀汤 |
3.2 黄芪保心汤 |
3.3 复方刺五加注射液 |
4 结语 |
(4)益精方调控慢性缺氧诱导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治疗LOH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表 |
摘要 |
Abstract |
综述一 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诊断、危险因素和动物模型研究述评 |
1.LOH诊断上的困惑 |
1.1 LOH精准诊断相对困难 |
1.2 LOH症状与睾酮水平低下不能完全对等 |
1.3 LOH诊断方法难以统一 |
1.4 LOH样症状如何定义有待商榷 |
1.5 LOH相关新概念的提出 |
1.6 小结 |
2.LOH动物模型构建概况 |
2.1 将老龄雄性大鼠(14-24月龄)视为LOH动物模型 |
2.2 环磷酰胺诱导生殖系统受损构建LOH动物模型 |
2.3 对退役种鼠进行“孤养+复合情志刺激”构建LOH动物模型 |
2.4 将去势小鼠视作LOH动物模型 |
2.5 小结 |
3.LOH危险因素研究概况 |
3.1 LOH常见的危险因素 |
3.2 肥胖与LOH |
3.3 LOH散在报道的危险因素 |
3.4 缺氧可能是LOH 一个尚未得到重视的潜在危险因素 |
3.5 小结 |
4.缺氧代谢产物乳酸与睾丸生殖机能 |
5.结语 |
6.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药对男性生殖内分泌的认识与诊疗进展 |
1.男性生殖内分泌的基础生理病理概况 |
1.1 下丘脑-垂体-睾丸轴是男性生殖内分泌的核心 |
1.2 HPT轴功能可受到多种危险因素的影响 |
2.以“天癸”为核心的中医男性生殖内分泌理论的构建 |
2.1 天癸是一种与人体生殖机能密切相关且客观存在的物质 |
2.2 天癸的本质和中西医结合研究 |
2.3 以天癸为核心或信使的中医“肾-天癸-精室”男性性腺轴的构建 |
2.4 小结 |
3.中医药在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上的运用 |
3.1 常见的男性生殖内分泌疾病 |
3.2 中医药在动物实验研究方面对HPT轴的调控作用 |
3.3 中医药在临床研究方面对HPT轴的调控作用 |
3.4 小结 |
4.结语 |
5.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症状性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症(sLOH)中医体质证候调查以及与慢性间歇性缺氧相关性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研究方法 |
1.5 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 基本资料 |
2.2 sLOH患者“中医体质证候”基本调研概况 |
2.3 男性激素及静脉血乳酸值异常情况 |
2.4 cAMS评分与Epworth评分、STOP-bang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
2.5 Epworth评分、STOP-bang评分与cAMS性功能症状、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心理和躯体症状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2.6 乳酸正常sLOH组与乳酸升高sLOH组各指标的比较 |
2.7 缺氧高中低风险3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
2.8 cAMS评分轻度和中度2组间各指标的比较 |
3.讨论 |
3.1 sLOH患者中医体质证候 |
3.2 sLOH与缺氧 |
4.小结 |
5.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研究一 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LOH动物模型构建探究 |
1.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分组 |
1.2 主要设备与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方法 |
2.结果 |
2.1 造模第15天时,3组大鼠血TT、FT、乳酸检测对比 |
2.2 造模第30天时,3组大鼠血TT、FT、乳酸检测对比 |
2.3 造模第30天时,3组大鼠悬尾实验、游泳实验检测对比 |
2.4 模型判定与造模成功情况 |
3.讨论 |
3.1 增龄、缺氧与血TT、FT水平 |
3.2 缺氧对模型大鼠体能和情志的影响 |
3.3 乳酸的结果讨论 |
3.4 LOH动物模型讨论 |
4.小结 |
5.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补肾活血益精方对慢性间歇性缺氧诱导的LOH模型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的影响 |
1.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结果 |
2.1 各组大鼠睾丸指数的对比 |
2.2 各组大鼠血TT、FT水平的比较 |
2.3 各组大鼠血乳酸水平的比较 |
2.4 各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凋亡率的情况对比 |
2.5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3、Bcl-2及Bax的蛋白表达情况 |
2.6 各组大鼠睾丸组织内Caspase-3、Bcl-2及Bax的基因表达情况 |
2.7 各组大鼠睾丸病理组织学情况比较 |
2.8 各组大鼠睾丸Leydig细胞超微结构的情况比较 |
3.讨论 |
3.1 Leydig细胞数量、功能与雄激素的关系 |
3.2 睾丸Leydig细胞的凋亡调控 |
3.3 益精方的组方分析及前期研究基础 |
3.4 益精方对LOH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一:调控睾丸Leydig细胞的凋亡 |
3.5 益精方对LOH模型大鼠的可能作用机制二:恢复雄激素合成睾丸内调节的正常环境,促进睾丸Leydig细胞分泌功能 |
4.小结 |
5.参考文献 |
结论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5)基于miRNA-200a探讨糖络宁改善高糖下大鼠背根神经元氧化应激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认识 |
1. 病名认识 |
2. 病因病机 |
3. 临床治疗 |
4.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2 microRNA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
1. miRNA |
2. miRN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3.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材料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用药 |
3. 主要仪器设备 |
4. 主要试剂 |
方法 |
1. 糖络宁含药血清及正常大鼠血清的制备 |
2. 大鼠DRGn细胞的分离培养 |
3. DRGn细胞的NSE免疫荧光鉴定 |
4. CCK-8法测定DRGn细胞活性 |
5. 分组及培养基的配置 |
6. 氧化应激水平的测定 |
7.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200a mRNA、PI3K mRNA的表达水平 |
8.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I3K、p-PI3K、AKT、p-AKT的表达水平 |
9.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DRGn细胞生长情况 |
2. DRGn细胞NSE免疫荧光鉴定 |
3. 不同浓度葡萄糖及糖络宁含药血清对DRGn细胞活性的影响 |
4. 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
5. 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中miR-200a mRNA、PI3K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
6. 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DRGn细胞中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讨论 |
1. 氧化应激机制在DPN中的作用 |
2. 糖络宁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3. miR-200家族在DPN中的作用 |
4. 糖络宁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调控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附子干姜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文献回顾 |
第一部分 附子与干姜配伍对H9C2细胞H/R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细胞 |
1.2 实验药物 |
1.3 主要仪器 |
1.4 主要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H9C2心肌细胞分组 |
2.2 H9C2心肌细胞培养 |
2.3 实验分组及处理 |
2.4 H9C2 细胞存活率检测 |
2.5 H9C2细胞凋亡测定 |
2.6 H9C2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2.7 H9C2 细胞Na~+-K~+-ATP、Ca~(2+)-Mg~(2+)-ATP的测定 |
2.8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H9C2细胞存活率检测结果 |
3.2 H9C2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
3.3 H9C2 细胞MDA、SOD活力检测结果 |
3.4 H9C2 细胞Na~+-K~+-ATP、Ca~(2+)-Mg~(2+)-ATP的测定结果 |
4 讨论 |
第二部分 基于PI3K/Akt/GSK-3β通路探讨附子配伍干姜干预线粒体途径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
1 仪器与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实验药物 |
1.3 实验仪器 |
1.4 实验试剂 |
2 实验方法 |
2.1 大鼠MI/RI模型建立 |
2.2 实验分组 |
2.3 心电图检测 |
2.4 病理学检测 |
2.5 心肌细胞凋亡的测定(TUNEL法) |
2.6 血清心肌酶谱LDH和CK含量检测 |
2.7 心肌组织MDA含量、GSH-Px活力检测 |
2.8 线粒体肿胀实验评估各组心肌组织MPTP的开放程度 |
2.9 Western blot蛋白检测 |
2.10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心电图检测结果 |
3.2 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检测结果 |
3.3 心肌细胞凋亡的测定(TUNEL法) |
3.4 血清LDH,CK检测 |
3.5 心肌组织MDA含量、GSH-Px活力检测 |
3.6 心肌线粒体MPTP开放孔的检测 |
3.7 心肌组织中Cyt-c,Caspase-9 蛋白表达 |
3.8 心肌组织PI3K/Akt/GSK-3β蛋白表达 |
4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7)鹿茸多肽介导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中药防治心肌损伤概述 |
1.1 心肌炎 |
1.2 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 |
1.3 心肌梗死 |
1.4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 |
2 中药防治ADR诱导心肌损伤的研究概况 |
2.1 ADR的心脏毒性及作用机制 |
2.1.1 氧化应激反应 |
2.1.2 细胞钙超载 |
2.1.3 细胞自噬 |
2.1.4 其他 |
2.2 中药防治阿霉素心脏毒性的应用 |
2.2.1 中药复方 |
2.2.2 单味中药 |
2.2.3 中药提取物 |
3 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 |
4 鹿茸防治心肌损伤的研究 |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鹿茸多肽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
1 实验材料 |
1.1 药材 |
1.2 实验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鹿茸多肽的提取分离 |
2.1 鹿茸的前加工处理及粗蛋白提取 |
2.2 离子交换层析分离 |
2.3 透析 |
2.4 凝胶过滤层析实验方法 |
3 鹿茸多肽的检测与鉴定 |
3.1 双缩脲法鉴定 |
3.1.1 试剂的配置 |
3.1.2 蛋白质的检测 |
3.1.3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质含量 |
3.2 SDS-PAGE凝胶电泳 |
4 实验结果 |
4.1 双缩脲试剂鉴定结果 |
4.2 离子交换层析结果 |
4.3 凝胶过滤层析结果 |
4.4 考马斯亮蓝法检测蛋白含量 |
4.5 凝胶分子量检测 |
5 结论 |
6 讨论 |
第二章 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H9c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细胞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CCK-8 检测 |
2.1.1 CCK-8 测定ADR对 H9c2 细胞的IC_50 |
2.1.2 CCK-8 测定PAP对 H9c2 细胞的影响 |
2.1.3 CCK-8 测定PAP对 ADR诱导H9c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2.1.4 实验分组 |
2.2 H9c2 细胞形态观察 |
2.3 LDH渗漏率检测 |
2.4 ELISA检测H9c2 细胞上清液中CK-MB、c TnT和 c TnI的水平 |
2.5 免疫荧光法检测Bax、Bcl-2和Caspase9 表达 |
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情况 |
2.6.1 细胞周期检测 |
2.6.2 细胞凋亡检测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CCK-8 检测H9c2 细胞活力 |
4.1.1 CCK-8 测定ADR及 PAP对 H9c2 细胞的影响 |
4.1.2 CCK-8 测定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损伤的影响 |
4.2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形态的影响 |
4.3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LDH活力及CK-MB含量的影响 |
4.4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上清液中c TnT和 c TnI的含量的影响 |
4.5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
4.5.1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4.5.2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周期的影响 |
4.6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中Bax、Bcl-2及Caspase-9 表达的影响 |
4.6.1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中Bax和 Bcl-2 表达的影响 |
4.6.2 PAP对 ADR诱导的H9c2 细胞中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5 小结 |
6 讨论 |
第三章 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品与试剂 |
1.3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实验分组及模型制备 |
2.2 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及体质量检测 |
2.3 大鼠心脏脏器指数检测 |
2.4 心电图检测 |
2.5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心肌肌钙蛋白、Bax、Bcl-2和Caspase3水平 |
2.5.1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c Tn T和c Tn I)水平 |
2.5.2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ATF-2 和MEF-2C水平 |
2.5.3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 水平 |
2.6 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
2.7 TUNEL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凋亡情况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观察及体质量变化 |
4.2 各组大鼠心脏脏器指数变化 |
4.3 PAP对各组大鼠心电图ST段及心率(Heart rate,HR)的影响 |
4.4 各组大鼠心肌肌钙蛋白、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Bax、Bcl-2和Caspase3 水平 |
4.4.1 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c Tn)水平 |
4.4.2 各组大鼠血清中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GATA4、ATF-2和MEF-2C水平 |
4.4.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Bax、Bcl-2和Caspase3 水平 |
4.5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变化 |
4.6 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 |
5 小结 |
6 讨论 |
第四章 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
一、代谢组学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代谢组学实验流程 |
2.2 样本处理 |
2.2.1 尿液样本处理 |
2.2.2 色谱质谱采集条件 |
2.2.3 代谢物定性与定量原理 |
3 数据结果评估 |
3.1 代谢物定性定量分析 |
3.2 样本质控分析 |
4 数据结果分析 |
4.1 主成分分析(PCA) |
4.2 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
4.3 OPLS-DA得分图及模型验证 |
4.4 OPLS-DA S-plot |
4.5 差异代谢物筛选 |
4.6 差异代谢物条形图 |
4.7 差异代谢物VIP值图 |
4.8 差异代谢物火山图 |
4.9 差异代谢物聚类热图 |
4.10 差异代谢物相关性热图 |
4.11 差异代谢物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功能注释及富集分析 |
4.12 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 |
5 小结 |
6 讨论 |
6.1 嘌呤代谢途径 |
6.2 环磷酸腺苷能量循环代谢途径 |
6.3 胆汁分泌代谢途径 |
6.4 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与心肌能量代谢的关系 |
二、鹿茸多肽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模型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1.1 药品与试剂 |
1.2 实验仪器 |
2 实验方法 |
2.1 RT-PCR检测TGF-β_1、Smad7、α-MHC、β-MHC和 Cx43 mRNA表达水平 |
2.2 Western blot检测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2.2.1 样品处理 |
2.2.2 样品及试剂配制 |
2.2.3 上样电泳及显色 |
3 统计学分析 |
4 实验结果 |
4.1 H9c2 细胞TGF-β_1、Smad7、α-MHC、β-MHC和 Cx43 mRNA表达水平 |
4.2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_1、Smad7、α-MHC、β-MHC和Cx43 m RNA表达水平 |
4.3 H9c2 细胞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4.3.1 H9c2 细胞中TGF-β_1、Smads和 PKC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4.3.2 H9c2 细胞中Smad2、Smad3和ERK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4.4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
4.4.1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TGF-β_1、Smad4、Smad7和PKC蛋白表达水平 |
4.4.2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ERK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
4.4.3 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Smad2、Smad3 蛋白及其磷酸化表达水平 |
5 小结 |
6 讨论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8)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数目、来源及分组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心功能分级标准 |
2.3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与脱落标准 |
6 治疗方案 |
6.1 试验分组方案 |
6.2 对照组治疗方法 |
6.3 合并用药 |
6.4 治疗组治疗方法 |
6.5 治疗时间 |
7 观察指标 |
7.1 安全性指标 |
7.2 疗效评价指标 |
8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
8.1 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 |
8.2 心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
9 统计学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2 两组治疗前后对比 |
2.1 主要疗效观察指标 |
2.2 次要疗效观察指标 |
2.3 安全性检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2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
3 慢性心力衰竭西医治疗方法 |
3.1 利尿剂 |
3.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 |
3.3 β受体阻滞剂 |
3.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
3.5 If通道抑制剂 |
3.6 洋地黄类药物 |
3.7 其他药物 |
4 结局评价指标选择的意义 |
5 芪参强心合剂研究讨论与组方分析 |
5.1 研究背景 |
5.2 芪参强心合剂药物组成 |
5.3 芪参强心合剂功效主治 |
5.4 芪参强心合剂方解 |
5.5 芪参强心合剂单味药物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中医临床证候分级记分表 |
文献综述 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9)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概论 |
1. 文献研究背景 |
1.1 关于麻黄附子细辛汤 |
1.2 少阴病论述 |
2. 国内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2.1 国内现代药理研究 |
2.2 国内临床研究与应用 |
3. 日本对麻黄附子细辛汤的研究和应用 |
3.1 日本医家方论 |
3.2 日本现代药理研究 |
3.3 日本临床研究与应用 |
4. 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研究 |
4.1 麻黄 |
4.2 附子 |
4.3 细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 文献收集与纳入标准 |
1.1 文献收集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2. 资料收集项目 |
3. 资料整理 |
4. 统计研究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 古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1.1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1.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1.3 症状统计分析 |
1.4 舌象统计分析 |
1.5 脉象统计分析 |
2. 国内近现代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2.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2.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2.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2.4 症状统计分析 |
2.5 体征统计分析 |
2.6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2.7 近现代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2.8 近现代医案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3. 火神派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分析 |
3.2 发病季节统计分析 |
3.3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3.4 症状统计分析 |
3.5 体征统计分析 |
3.6 火神派医案麻黄、附子、细辛药物应用剂量统计 |
3.7 火神派医案原方、加味、合方统计 |
3.8 麻黄附子细辛汤常用加味药物统计 |
4. 黄煌教授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性别与年龄比例统计 |
4.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4.3 症状统计分析 |
4.4 体征(舌象、脉象、腹诊)统计分析 |
4.5 黄煌教授医案麻黄、附子、细辛应用剂量统计 |
4.6 原方、加味、合方统计分析 |
4.7 服用方法与煎煮 |
5. 日本医案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性别与年龄比例与统计分析 |
5.2 疾病系统统计分析 |
5.3 症状统计分析 |
5.4 舌象统计分析 |
5.5 脉象统计分析 |
5.6 腹诊统计 |
第四章: 讨论 |
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1.1 方论 |
1.2 方证的概念 |
1.3 “方-病-人”思维模式 |
2. 麻黄附子细辛汤证病机分析 |
2.1 中医病机分析 |
2.2 方证病机分析 |
2.3 现代医学病机分析 |
3.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总结 |
3.1 主治疾病 |
3.2 症状指证 |
3.3 体征指征 |
3.4 适用人群 |
3.5 黄煌教授推荐处方和注意事项 |
3.6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医案分析 |
3.7 黄煌教授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关键点 |
3.8 黄煌教授经验介绍 |
4. 类方方证鉴别 |
4.1 麻黄附子甘草汤 |
4.2 麻黄附子汤 |
4.3 麻黄汤 |
4.4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
4.5 附子汤 |
4.6 桂枝加附子汤 |
4.7 大黄附子汤 |
4.8 桂枝芍药知母汤 |
4.9 四逆汤 |
4.10 真武汤 |
5. 安全应用与注意事项 |
5.1 如何安全和有效的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
5.2 掌握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中药的药性,安全剂量应用 |
5.3 注意事项 |
6. 麻黄附子细辛汤在海外的实际应用和规管 |
7. 结论 |
7.1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7.4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医案名称规范 |
附录2 古代医案摘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2 纠正心功能损伤 |
3 抑制心肌纤维化 |
4 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5 小结 |
四、四逆汤保护小鼠缺血心肌的超微结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糖络宁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背根神经元中miR-211及IRE1α-CHOP通路的影响[D]. 贾晓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附子干姜配伍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研究[D]. 谢锋.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益气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复方抗缺氧损伤作用机制的研究[J]. 成新平,安方玉,李晓英,颜春鲁,靳安顺,牛彦强,骆亚莉,李婷婷,汪永锋.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02)
- [4]益精方调控慢性缺氧诱导的睾丸Leydig细胞凋亡治疗LOH的机制研究[D]. 闵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5]基于miRNA-200a探讨糖络宁改善高糖下大鼠背根神经元氧化应激机制[D]. 刘琴.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6]附子干姜通过调控线粒体凋亡途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D]. 吴媛媛. 陕西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鹿茸多肽介导TGF-β/Smads/ERK信号通路对阿霉素诱导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徐岩.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芪参强心合剂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潘宏.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麻黄附子细辛汤方证研究[D]. 许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四逆汤治疗心血管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邓嘉星,李成林,张远照,赵旋,匡朋. 湖南中医杂志,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