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周晴[1](2021)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砷诱导的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砷是自然存在于环境中的类金属元素。无机砷是已知的环境高暴露人类致癌物。尽管长期暴露于无机砷被认为是膀胱癌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其分子机理仍不明确。无机砷是少数几种不会轻易在实验动物中诱发肿瘤的人类致癌物之一,因此,无机砷诱发的体外细胞癌变模型对于更好地了解潜在的致癌过程至关重要。二甲基砷酸(Dimethylarsinic acid,DMAⅤ)是人类和动物尿液中最丰富的砷物质,是大鼠特有的膀胱致癌物。在DMAⅤ诱导大鼠膀胱癌发生中,增加的细胞增殖是尿路上皮细胞的早期表型。砷是通过扰乱特殊位点的外遗传控制,导致基因异常表达而致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在各种致癌信号传导途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HER2与Erb B家族其他成员结合而被激活,从而诱导和刺激二聚体磷酸化并随后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途径,如MAPK、PI3K/AKT和JAK2/STAT3,导致细胞恶性转化。一些报告显示非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Src参与了HER受体的激活。活化的Src结合到HER2的磷酸化酪氨酸残基上导致配体非依赖性触发HER2。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癌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步骤。研究表明,肿瘤微环境中的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可影响EMT。肿瘤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可以通过将邻近的上皮肿瘤细胞诱导为EMT来增强肿瘤进展。最近的研究表明,炎症途径和基因可被癌基因HER2强烈上调,并且对它们的转化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本研究通过建立DMAⅤ暴露和HER2抑制剂干预的大鼠动物模型,研究HER2在DMAⅤ暴露所致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中的作用;通过建立长期亚砷酸盐处理所致正常人膀胱上皮细胞(SV-HUC-1)恶性转化模型,探讨HER2在无机砷所致SV-HUC-1细胞恶性转化、EMT和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揭示砷致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相关分子机制,为砷致膀胱癌机制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研究方法:1、将40只初断乳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组1:对照组;组2:饮水暴露200 ppm(mg/L)DMAⅤ;组3:饮水暴露200 ppm DMAⅤ,并从第五周开始腹腔注射8 mg/kg/体重的曲妥珠单抗,每周三次;组4:饮水暴露200 ppm DMAⅤ,并从第五周开始腹腔注射8 mg/kg/体重的生理盐水,每周三次;连续染毒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p-HER2、Ki67、PCNA、Cyclin D1、COX-2、Raf1、ERK1/2、p-ERK1/2、AKT、p-AKT、JAK2、p-JAK2、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VEGF水平。2、用0μM和0.5μM 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10、20、30、40周,构建无机砷致SV-HUC-1细胞恶性转化模型;用0、1、2、4、8、10μM 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24 h,构建短期无机砷处理细胞模型;应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恶性转化程度;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PCNA、Cyclin D1、HIF1-α、VEGF蛋白表达水平和HER2、Src、Raf1/ERK,PI3K/AKT和JAK2/STAT3活化情况;应用HER2抑制剂和重组蛋白处理细胞后分别检测以上相关指标;应用HER2抑制剂和AKT激动剂/STAT3激动剂联合处理或HER2重组蛋白与ERK抑制剂联合处理细胞后,检测以上相关指标;应用Src抑制剂处理细胞后,检测Raf1/ERK、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HER2与Src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应用HER2抑制剂和Src抑制剂共同处理细胞后,检测细胞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3、以无机砷致SV-HUC-1细胞恶性转化的细胞模型为研究基础,应用细胞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方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和q 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胞EMT蛋白和m RNA水平;应用q RT-PCR和ELISA方法测定IL-8表达和分泌水平;应用HER2抑制剂和重组蛋白处理细胞后,检测EMT指标、细胞迁移能力和IL-8水平;应用ERK、p38、JNK、PI3K/AKT和GSK3β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细胞后,测定IL-8表达和分泌水平;应用HER2重组蛋白分别与ERK、p38、JNK、PI3K/AKT、GSK3β抑制剂共同处理细胞,测定IL-8表达和分泌水平;应用IL-8抑制剂和重组蛋白处理细胞后,检测EMT指标、细胞迁移能力,ERK、AKT、STAT3和HER2活化情况;应用IL-8重组蛋白和ERK、PI3K/AKT、STAT3抑制剂联合处理细胞,检测EMT指标和细胞迁移能力;同时过表达IL-8和抑制HER2后,检测EMT指标、细胞迁移能力和ERK、AKT、STAT3活化情况。结果:1、DMAⅤ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DMAⅤ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HER2和p-HER2表达增加,曲妥珠单抗组HER2和p-HER2水平较DMAⅤ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DMAⅤ组大鼠膀胱组织Ki67、PCNA、Cyclin D1阳性细胞数和COX-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曲妥珠单抗组Ki67、PCNA、Cyclin D1阳性细胞数和COX-2表达水平较DMAⅤ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3、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血清中VEGF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DMAⅤ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显着上调,与DMAⅤ组相比,曲妥珠单抗干预组大鼠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5)。4、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下游信号通路活化的影响大鼠膀胱组织Raf1、ERK1/2、p-ERK1/2、AKT、p-AKT、JAK2、p-JAK2、STAT3和p-STAT3免疫染色分析发现,DMAⅤ组膀胱上皮细胞中上述因子表达水平较对照组相比增加,曲妥珠单抗处理组上述因子表达水平较DMAⅤ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5、长期无机砷处理诱导SV-HUC-1细胞恶性转化用0.5μM 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后,随着砷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活力明显增加(P<0.05),染砷40周的SV-HUC-1细胞可在软琼脂上形成明显集落。6、无机砷诱导SV-HUC-1细胞HER2过表达2μM Na As O2处理细胞24 h后HER2磷酸化水平升高;0.5μM Na As O2处理细胞20周后,p-HER2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随着砷处理时间的延长,其水平升高越明显(P<0.05)。7、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增殖与对照组相比,Na As O2处理细胞24 h后PCNA和Cyclin D1水平分别于8μM和4μM处达到峰值(P<0.05);Na As O2长期处理细胞后,PCNA和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加速细胞周期进程。HER2抑制剂能够显着减低Na As O2诱导的细胞活力的增加和PCNA、Cyclin D1表达,诱导细胞周期阻滞(P<0.05);过表达HER2进一步增加了Na As O2诱导的细胞活力和PCNA、Cyclin D1表达(P<0.05)。8、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血管发生因子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短期和长期Na As O2处理后VEGF和HIF1-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P<0.05);HER2抑制剂能够显着减低Na As O2诱导的HIF1-α、VEGF表达,过表达HER2进一步增加了Na As O2诱导的细胞HIF1-α、VEGF表达。9、HER2在无机砷激活SV-HUC-1细胞Raf1/ERK1/2、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不同浓度的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24 h后,ERK1/2、Raf1、AKT、STAT3和JAK2磷酸化水平升高(P<0.05)。0.5μM 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20周后,ERK1/2、Raf1、AKT、STAT3和JAK2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HER2抑制剂和过表达HER2分别显着抑制和增强Na As O2诱导的Raf1/ERK、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10、HER2通过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增殖和血管发生ERK抑制剂能够抑制HER2过表达诱导的细胞活力的增强和PCNA、Cyclin D1、HIF-1α、VEGF表达水平的升高;AKT激活剂和STAT3激活剂能够逆转HER2抑制剂所致细胞活力的降低和PCNA、Cyclin D1、HIF-1α、VEGF表达水平的降低。11、HER2与Src正反馈调节环路对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短期和长期Na As O2处理可以激活SV-HUC-1细胞Src;Co-IP实验结果显示,在有Src抗体的细胞裂解物中检测到HER2和p-HER2的存在;Src抑制剂抑制Na As O2所致HER2磷酸化;HER2抑制剂抑制Na As O2所致p-Src水平升高;Src抑制剂能够显着抑制Na As O2诱导的Raf1/ERK、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Src抑制剂和HER2抑制剂共同处理较单一抑制剂相比,显着抑制长期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的增殖活力和克隆形成能力(P<0.05)。12、无机砷处理对SV-HUC-1细胞迁移、EMT和IL-8表达水平的影响0.5μM Na As O2处理SV-HUC-1细胞10、20、30、40周后,随着Na As O2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划痕愈合速度明显加快,细胞迁移数量显着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长期Na As O2处理组细胞中E-cadherin水平降低,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增加,IL-8水平增加(P<0.05)。13、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EMT和IL-8表达HER2抑制剂降低了长期Na As O2处理细胞迁移能力,并下调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上调E-cadherin水平,降低IL-8水平(P<0.05);HER2的过表达进一步增加了Na As O2处理细胞的迁移能力,上调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下调E-cadherin水平,升高IL-8水平(P<0.05)。14、HER2通过MAPK、PI3K/AKT和GSK3β信号通路调控无机砷处理的SV-HUC-1细胞IL-8表达水平升高ERK、p38、JNK、PI3K/AKT和GSK3β的特异性抑制显着抑制了长期Na As O2处理所致IL-8表达水平的增加;并且这些通路抑制剂均显着降低HER2过表达诱导的砷处理细胞中IL-8水平(P<0.05)。15、IL-8对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和EMT的影响与长期Na As O2处理细胞相比,IL-8处理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增加,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明显升高,E-cadherin水平明显降低(P<0.05);IL-8抑制剂处理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下降,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明显降低,E-cadherin水平明显升高(P<0.05)。16、IL-8通过ERK、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ERK、STAT3或AKT抑制剂处理细胞后,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显着降低,E-cadherin水平显着升高(P<0.05);IL-8的过表达进一步增加了Na As O2处理所致ERK、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P<0.05);IL-8抑制剂抑制了Na As O2处理所致ERK、AKT和STAT3的磷酸化水平的增加(P<0.05);ERK、AKT和STAT3的抑制消除了IL-8所致细胞迁移能力的增加,以及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的增加,E-cadherin水平的减少。17、HER2调控IL-8影响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ERK、AKT和STAT3信号通路活化、迁移和EMTHER2抑制剂能够抑制IL-8过表达后所致细胞ERK、AKT和STAT3的活化、迁移能力的增加,以及vimentin、Snail、Slug和Twist水平的上调,E-cadherin水平的下调(P<0.05)。18、IL-8对HER2的反馈调节作用与长期Na As O2处理细胞相比,上调IL-8后HER2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升高(P<0.05),而IL-8抑制剂导致HER2的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P<0.05)。结论:1、DMAⅤ暴露能够增加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表达和血清VEGF水平,使大鼠膀胱上皮细胞高表达HER2并活化Raf1/ERK1/2、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HER2参与DMAⅤ暴露所致增殖因子、VEGF水平增加和Raf1/ERK1/2、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2、短期和长期Na As O2处理均可引起SV-HUC-1细胞HER2水平升高,HER2与Src相互作用进一步激活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所致SV-HUC-1细胞增殖、血管生成和克隆形成。3、长期Na As O2处理诱导的HER2过表达通过ERK/MAPK、p38/MAPK、JNK、PI3K/AKT和GSK3β途径诱导IL-8表达,IL-8触发ERK、PI3K/AKT和STAT3途径,从而导致细胞EMT和迁移。研究发现砷暴露可以通过活化HER2,分别与Src和IL-8的正反馈相互作用,进一步介导下游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活化,促进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和血管发生,诱导细胞EMT和迁移。
张明发,沈雅琴[2](2020)在《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苦参碱能抑制人肾癌ACHN细胞移植瘤在裸鼠体内生长,也能防治N-丁基-N-(4-羟丁基)亚硝基胺(BBN)诱发的大鼠膀胱癌。体外实验发现苦参碱也能与其浓度相关地抑制人肾癌ACHN细胞、GRC-1细胞、7860细胞、SK-NEP-1细胞、人膀胱癌T24细胞、T24/ADM细胞、BIU-87细胞、BIU-87/ADM细胞、EJ细胞、人前列腺癌PC-3细胞、PC-3M细胞、LNCaP细胞和Du-145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凋亡。苦参碱还能增强顺铂抗SK-NEP-1细胞和阿霉素抗耐药T24/ADM细胞、BIU-87/ADM细胞的作用。氧化苦参碱也能抑制7860细胞、T24细胞、PC-3细胞增殖。本文中综述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抗泌尿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文献,并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还建议将其用于新冠病毒性肺炎(COVID-19)的治疗。
江振洲,袁子航,孙丽新,吴启鹏,柴媛媛,李思佳,向婷,喻琼娜,朱英,张陆勇[3](2020)在《中国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Ⅰ)》文中研究指明通过检索近2年中国学者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的关于心脑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代谢类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靶点的相关论文,分类综述这些重大疾病药物作用靶点研究的新进展,为新药研发及新治疗靶点的寻找提供参考和思路。
金佩玉[4](2020)在《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砷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类金属元素,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等途径进入体内,造成多器官、系统的损伤。我们学院和瑞士联邦水研究院合作开发的“砷污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我国高砷暴露人口可能高达2000万。砷是国际癌症研究属确定的人类致癌物,可引起皮肤癌、肺癌和膀胱癌。研究显示,不仅持续性砷暴露可引起肿瘤,而且在停止砷暴露几十年后,膀胱癌和肺癌的发生风险仍然很高。我们研究组体外细胞实验已观察到长期低浓度亚砷酸钠处理的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增殖速度明显加快,出现恶性转化倾向。因此,探索砷致膀胱癌机制,寻找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和治疗方案尤为重要。由于砷本身不引起点突变,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更多倾向于后生化机制,即通过扰乱特殊位点的外遗传控制,导致异常基因表达而致癌。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低浓度砷能够诱导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原癌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增高。HER2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家族成员,其活化后,可激活多条与细胞增殖、生存、侵润和血管发生有关的信号通路,在乳腺癌、膀胱癌、胃癌、肺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由于HER2在上皮癌的发生、发展、侵润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如果能以HER2为切入点,探索砷诱导膀胱上皮细胞HER2增加在其下游肿瘤发生相关信号通路中的调控作用,将有助于我们揭示砷致膀胱癌的机制,为制定高砷暴露人群膀胱癌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数据。研究方法:体内实验:本研究选用60只健康F344初断乳5周雌性大鼠(70-80g),经一周适应环境后,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经饮水染毒。三组分别为饮蒸馏水的对照组;50mg/L亚砷酸盐iAsⅢ染毒组;200mg/L DMAV染毒组。各组大鼠自由饮水,染毒12周处死。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尿中三个处理组不同形态砷含量。用HE染色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情况,用RT-PCR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尿液中生长因子(EGF、TGFα、s E-cad)的表达水平。体外实验:本研究选用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系(SV-HUC-1),购自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编号:CRL-9520),常规培养于F12K完全培养基(10%胎牛血清,100 U/ml青霉素,100μg/ml链霉素)中,隔日换液,待细胞生长至85-90%融合后,以0.25%胰蛋白酶消化传代。短期砷处理细胞培养:细胞消化传代后,将细胞接种至60 mm培养皿中,待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以F12K完全培养基配置各染毒浓度(0、1、2、4、8、10μM)NaAsO2溶液,持续培养24 h。细胞分别加入30 nM NC阴性对照,E-cad或EGFR siRNA,预处理4h后,对细胞进行短期砷处理;加入10μg/ml EGF中和抗体,5μg/ml TGFα中和抗体,10μM GA(HSP90抑制剂),50 ng/ml EGF重组蛋白,5 ng/ml TGFα重组蛋白,50 ng/ml E-cad重组蛋白,10 ng/ml HSP90重组蛋白,100 ng/ml IL-6重组蛋白和10 ng/ml NDRG1重组蛋白,预处理30 min后,对细胞进行短期砷处理。用RT-PCR检测HER2的mRNA表达水平,用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HER2活化与伴侣蛋白HSP90之间共表达情况。长期砷处理细胞培养:细胞消化传代后,培养于无NaAsO2的完全培养液中24 h,待细胞完全贴壁,恢复生长状态后,将培养液换成含0.5μM NaAsO2的完全培养液,继续培养24-48 h。如此反复,长期培养40周,建立砷诱导的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模型,同时设立长期培养对照组。细胞分别加入30 nM NC阴性对照,EGFR或HER2 siRNA,加入10μg/ml EGF中和抗体,5μg/ml TGFα中和抗体,10μM GA(HSP90抑制剂),50 ng/ml E-cad重组蛋白,100 ng/ml IL-6重组蛋白和10 ng/ml NDRG1重组蛋白,预处理24h后,细胞收板测定。采用MTS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和细胞划痕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ER2活化上述相关因子蛋白表达水平。采用ELISA技术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生长因子(EGF、TGFα、sE-cad)的表达水平。我们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是均数±标准差表示。我们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来比较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统计学差异,组间的比较采用Dunnett’s T3检验。两独立样本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 F344大鼠尿中砷形态含量亚砷酸盐和DMAV处理组的大鼠24h尿中各种形态砷的浓度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长期砷处理导致F344大鼠膀胱上皮增生在DMAV治疗的大鼠中,膀胱上皮细胞增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亚砷酸盐处理组的大鼠。两个染毒组细胞增生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3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R和HER2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亚砷酸盐和DMAV处理组大鼠膀胱细胞中EGFR和HER2蛋白表达和磷酸化表达均显着升高,但两个处理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TGFα,E-cad,s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DMAV处理组的EGF和E-cad与亚砷酸盐组相比,蛋白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5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SP90,IL-6,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NDRG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IL-6蛋白表达水平不变。DMAV处理组的HSP90与亚砷酸盐组相比,蛋白表达有明显统计学差异。6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两个砷处理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CCND,COX-2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CCND,COX-2,PCNA,KI6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CNA mRNA表达水平不变。7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HER2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短期亚砷酸盐能刺激SV-HUC-1细胞HER2磷酸化;用2μM亚砷酸盐处理细胞24h时,HER2的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8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EGFR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短期亚砷酸盐能刺激SV-HUC-1细胞EGFR磷酸化;用2μM亚砷酸盐处理细胞24h时,EGFR的磷酸化水平达到最高。与HER2的磷酸化变化趋势完全一致。9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R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亚砷酸钠活化的HER2依赖EGFR的激活作用,EGFR参与HER2的活化过程。10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在砷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cad的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11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配体能刺激HER2磷酸化。12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TGFα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TGFα配体能刺激HER2磷酸化。13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cad不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cad与HER2磷酸化存在相互抑制,而且E-cad降低不是刺激HER2磷酸化的原因,而是HER2磷酸化可以抑制E-cad。14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内HSP90,NDRG1,IL-6表达的影响在砷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DRG1,IL-6的蛋白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15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SP90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HSP90作为分子伴侣蛋白与磷酸化HER2相互作用。16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IL-6,NDRG1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在亚砷酸盐处理的膀胱上皮细胞中,NDRG1,IL-6与p-HER2水平呈负相关。此外,砷暴露的SV-HUC-1细胞p-HER2水平升高可能是由于亚砷酸盐抑制IL-6表达之后下调NDRG1蛋白水平所致。17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的影响SV-HUC-1细胞经0.5μmol/L NaAs O2处理40周后,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8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影响SV-HUC-1细胞经0.5μmol/L NaAsO2处理40周后,EGFR和HER2的磷酸化、TGFα、HSP90、增殖因子COX2、PCNA和CCND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加,细胞中的E-cad,IL-6和NDRG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在培养液中TGFα、EGF和sE-cad蛋白也显着增加。而EGFR和HER2总蛋白表达始终不变。19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EGFR和HER2作用EGFR和HER2的基因敲除都可显着抑制长期亚砷酸盐处理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20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参与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子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ER2可以通过与EGFR的异源二聚化作用被激活,并且由于EGFR和HER2的活化,引起E-cad、sE-cad、NDRG1、IL-6、COX2、CCND和PCNA的表达的改变,而TGFα、EGF和HSP90的上调表达可能不能通过EGFR和HER2的激活来介导。21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GF,TGFα,HSP90激活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TGFα、EGF和HSP 90均能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22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cad,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IL-6和NDRG1均能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且过程可逆。结论:1、体内外实验均证明长期、低剂量砷处理能够诱导正常膀胱上皮细胞发生增殖。2、动物实验:饮水12周染砷组大鼠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HSP90,EGFR,HER2,p-EGFR,p-HER2和增殖因子PCNA、CCND和COX2表达升高;IL-6不变;NDRG1,E-cad表达降低。3、细胞实验:短期和长期染砷的膀胱上皮细胞中,EGF,TGFα,sE-cad,HSP90,p-EGFR,p-HER2和增殖因子PCNA、CCND和COX2表达升高;EGFR,HER2不变;IL-6,NDRG1,E-cad表达降低。4、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TGFα、EGF和HSP 90参与调控EGFR和HER2的磷酸化,是一个不可逆的调节作用。5、在亚砷酸盐处理的细胞中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的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相互调节的作用。
吴训[5](2016)在《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HNSCC)占成人恶性肿瘤的8%[1],口腔颌面-头颈部肿瘤占全身恶性肿瘤的6.6%,而这其中鳞状细胞癌又占到55.8%,口腔和下咽部为高发部位(20.9%),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2]。2015年中国约有新发浸润性癌病例数429.2万,有281.4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唇、口腔、咽癌年新发病例4.81万,年死亡病例2.21万[3]。几乎22%的全球新发癌症病例出现在中国,27%的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国[3]。OSCC大多临近重要的组织器官,使手术的范围受到严重的制约,而且由于头颈颌面组织血管、淋巴管丰富以及舌的频繁机械运动,常发生早期颈淋巴结转移,预后较差,死亡率高达50%[1],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尽管肿瘤综合治疗的不断发展,口腔鳞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近20年,五年生存率没有明显改善。由于口腔颌面-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总体生存率很低,其发病相关的分子机制尚未明确,关于它的诊断与治疗始终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众多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生物标志在多项前瞻性研究和Meta分析中得到反复确证,但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临床应用,因此,与OSCC/HNSCC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标志的研究仍需不断的探索。初步研究显示,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s,COX-2)与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SPARC)在OSCC/HNSCC组织中上调明显,提示其与OSCC/HNSCC发生和发展可能有相关性,可能是OSCC/HNSCC复发、转移和治疗指导方面有价值的关键节点基因[4-6]。目的: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它们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机制以及相互关系;对SPARC和COX-2的甲基化情况进行初步的探讨,验证甲基化修饰水平是否能够调控SPARC和COX-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SPARC和COX-2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癌旁、淋巴结以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上述样本中这两个基因的甲基化状态。统计学方法分析上述实验结果。结果:1.免疫组化显示COX-2在癌组织高表达,在正常组织中几乎无表达;其表达含量随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逐渐增高,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存在明显正相关性。COX-2m RNA的表达量在癌、癌旁、转移淋巴结组织标本中均高于正常粘膜组织,其中在癌组织的表达量最高(P<0.01);除Ⅳ区与Ⅴ区淋巴结组织中COX-2m RNA的表达量相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间COX-2m RNA的表达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显示SPARC在正常粘膜和癌旁组织呈现高表达,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不表达。其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与正常粘膜组的SPARC m RNA表达量相比,除癌旁组织和Ⅴ区淋巴结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组表达均低于正常粘膜组织(P<0.05)。3.Western blot发现COX-2和SPARC在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口腔鳞癌和淋巴结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且蛋白表达水平与二者m RNA表达趋势一致。4.COX-2m RNA和SPARCm RNA的相对表达量在口腔癌组织、癌旁组织、颈部Ⅰ、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中表现为显着的负相关性P=0.000。5.在头颈鳞癌多个细胞系中COX-2的表达强烈,SPARC表达沉默或低下,二者表达趋势与所测癌组织中表达结果一致。6.在OSCC组织样本中,在癌组织,淋巴结组织中SPARC基因启动子均出现了高甲基化,而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非甲基化状态。在正常组织中,COX-2基因启动子则出现高甲基化,SPARC基因启动子则表现出了非甲基化状态。在癌旁组织中,COX-2和SPARC均表现为非甲基化。7.在头颈肿瘤Scc-9、Scc-25、Tca8113、HN13多个细胞系均发现SPARC基因启动子区出现甲基化修饰,而COX-2基因启动子区无甲基化条带。在正常上皮细胞系h OMK则发现COX-2甲基化和SPARC非甲基化。8.在舌癌细胞株中COX-2基因启动子23个Cp G岛仅有36个位点出现甲基化,甲基化率不足10%;SPARC的17个Cp G岛全部出现甲基化修饰。去甲基化处理后,SPARCm RNA的表达出现明显上调(P=0.000);COX-2m 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64)。9.COX-2和SPARC蛋白表达状态与启动子区甲基化均存在着负相关关系,P=0.000。结论:1、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与临床TNM分期的密切相关,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促进因子。2、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缺失与临床TNM分期关系密切,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抑制因子,可以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3、癌组织中SPARC启动子区甲基化和COX-2启动子区去甲基化是引起二者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异常的重要原因。4、COX-2和SPARC的表达沿纵形淋巴链呈梯度变化,且它们的表达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二者在OS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着某种拮抗作用。
吕天兵,苟欣[6](2006)在《环氧化酶-2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有关环氧化酶-2(COX-2)的临床研究是一大热点。随着对COX-2的广泛研究,发现它在大多数肿瘤细胞中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COX-2抑制剂具有预防肿瘤的作用;COX-2的作用和功能是多样化、复杂化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综合论述环氧化酶-2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张坚,唐孝达,夏术阶,鲁军[7](2004)在《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人膀胱癌细胞中环氧化酶 2 (COX 2 )表达上调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 0 .1、1.0、10 .0、10 0 .0 μg/L 4种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作用于T2 4和5 63 7膀胱癌细胞 16h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COX 2的表达 ;再将选择性COX 2抑制剂SC 5 812 5 (10 0 μmol/L)及核转录因子 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 (PDTC ,10 μmol/L)分别与rhEGF(10 μg/L)一起作用于膀胱癌细胞 ,RT 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COX 2的表达 ,同时酶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的含量。结果 两种膀胱癌细胞在 1~ 10 0 μg/L的rhEGF刺激以后 ,COX 2mRNA的表达出现上调。SC 5 812 5对rhEGF诱导的COX 2表达上调无影响 (P >0 .0 5 ) ,但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 (P <0 .0 5 ) ,而PDTC抑制COX 2表达上调的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E2的产生 (P <0 .0 5 )。结论 表皮生长因子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COX 2基因表达上调 ,进而促进前列腺素E2的生成。
张坚[8](2003)在《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文中认为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目的:膀胱癌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已知环氧化酶2(COX-2)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研究方法:1.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粘膜、膀胱炎症组织以及膀胱癌细胞系中COX-1、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将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强度与肿瘤各项病理参数相比较。2. 检测人膀胱癌细胞T24和5637在不同浓度的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作用下COX的表达,以及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8125或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剂PDTC与rhEGF一起作用时细胞COX表达的变化。3. 用四唑氮蓝还原法(MTT)研究选择性COX-2抑制剂SC-58125、celecoxib和非选择性COX抑制剂吲哚美辛(Indomethacin)对膀胱癌细胞T24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DNA电泳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三种方法检测SC-58125作用下T24细胞的凋亡,同时RT-PCR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基因的变化。4. 用细胞体外侵袭实验研究SC-58125作用下T24细胞的侵袭力,RT-PCR法检测此时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 及其抑制分子( TIMP )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1. COX-2在人膀胱癌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较高,并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在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粘膜及膀胱炎症组织中表达较低;而COX-1主要在非肿瘤组织中表达。2. 在rhEGF刺激下,两种膀胱癌细胞COX-2mRNA表达和培养基中前列腺素E2水平都增加,T24细胞中COX-1 mRNA的表达没有变化;SC-58125对rhEGF引起的COX-2基因表达上调没有影响,但可抑制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PDTC在抑制COX-2表达上调的同时也抑制了前列腺素E2的产生。3. SC-58125、celecoxib及吲哚美幸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T24细胞的增殖,以SC-58125的抑制作用最强;三种凋亡检测方法均观察到SC-58125作用以后凋亡细胞的比例增加,但细胞内与凋亡相关的Bcl-2和Bax基因表达没有变化。4. SC-58125可降低T24细胞的体外侵袭力,并抑制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的表达。研究结论:1. COX-2在膀胱癌中普遍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膀胱癌的恶性度有关。2. 表皮生长因子可诱导人膀胱癌细胞COX-2基因表达上调,进而促进前列腺素E2的产生。3. 选择性COX-2抑制剂体外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WP=5>细胞凋亡。4. 选择性COX-2抑制剂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体外侵袭,机制可能与其下调侵袭性蛋白酶MMP-9的表达有关。
牛敬才[9](2019)在《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在儿童、青少年等群体骨骼系统中较为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随着化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中药治疗、肢体重建等技术手段的发展,OS患者保持肢体功能治疗的生存率明显提高,然而OS患者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形成新生肿瘤血管的机制较为复杂,肿瘤发生进展过程仍牵涉繁琐复杂的网状信号转导通路,因此对于OS的发病机制仍需要深层次的研究。近年来,炎症介质及相关细胞因子在OS肿瘤发展形成过程中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为重要的炎症介质,在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向前列腺素H2(Prostaglandins H2,PGH2)这一转化过程中,COX为限速酶。PGE2是花生四烯酸通过COX-2催化后其主要代谢产物,PGE2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体内广泛分布,在肿瘤发展进程中,白细胞三烯及PGE2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在多个信号转导通路中发挥两者对肿瘤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凋亡过程的调控作用。通过与EP受体的特异性结合,PGE2发挥其生理效应,EP受体可分为EP1、EP2、EP3、EP4四种亚型,EP1受体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EP1受体能够介导Ca2+调控信号转导。EP1受体与肝癌、皮肤癌、结肠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在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中,EP1受体表达水平在EP四种受体中最丰富,EP1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ONO-8713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增殖活性,具有诱导人Hep G2、Hep3B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在乳腺癌患者组织中,EP1受体参与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调控过程,此外EP1受体与肿瘤组织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细胞分化增殖密切相关。然而在骨肉瘤中,PGE2是否在骨肉瘤的进展过程中,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增生,尚不明确,以EP1受体为靶点是否能够为临床开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抗骨肉瘤治疗手段尚缺乏一定的实验依据。本课题建立骨肉瘤荷瘤裸鼠模型,以人骨肉瘤细胞为研究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反应、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观察EP1受体参与骨肉瘤细胞生长机制研究。以期为临床开发高效、高选择性、低毒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目的:以人骨肉瘤细胞为研究细胞,运用流式细胞术、酶联免疫反应、TUNEL、免疫组化、免疫印迹、激光共聚焦等技术,观察EP1受体参与骨肉瘤细胞生长机制研究。方法:(1)设计EP1 m RNA的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中EP1m RNA的表达水平。(2)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中EP1的表达水平。(3)将MG63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104个细胞,处理组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EP1受体激动剂对MG63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4)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48h后MTT法检测EP1受体激动剂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5)将MG63细胞接种于24孔培养板中,每孔接种2×104个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处理48小时后,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MG63细胞中EP1下游分子PKC活性。(6)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随后将96孔细胞培养板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48h后MTT法检测MG63细胞增殖。(7)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采用PGE2(5μM),17-PT-PGE2(5μM)处理,对照组细胞采用0.5%DMSO处理,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8)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17-PT-PGE2(5μM)和17-PT-PGE2(5μM)+SC51809(2μM)。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9)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中EP1的表达水平。(10)取96孔培养板,每孔接种1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48h后MTT法检测对MG63细胞增殖的影响。(11)取24孔培养板,每孔接种20000个MG63细胞,处理组采用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EP1-si RNA+PGE2(5μM)。48h后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1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人骨肉瘤细胞MG63、si RNA对照、EP1-si RNA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13)在雄性BALB/c裸鼠,裸鼠腋窝处接种5 x107个MG63细胞,接种完成后接种部位形成皮丘,待裸鼠肿瘤直径达到3-5mm左右时,随机将裸鼠分为对照组及用药组(SC51809),用药组每日给药2 mg/kg,给药21天,给药期间每隔三天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并按下列方法计算肿瘤体积,肿瘤体积=0.44×长径×短径2。(14)采用PKC活性检测盒检测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PKC活性的影响。(15)TUNEL荧光染色法检测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肿瘤组织凋亡情况。(16)Western Blot检测SC51809体内对MG63荷瘤裸鼠中肿瘤组织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1)与人胎儿成骨细胞h Fob1.19相比,人骨肉瘤细胞MG63、OS732、143B、U-2OS中EP1 m RNA的表达水平显着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EP1的表达水平较人骨肉瘤细胞OS732、143B、U-2OS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17-PT-PGE2组、PGE2组PKC活性水平较对照组高,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中PKC的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17-PT-PGE2组、PGE2组增殖水平较对照组高,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的增殖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17-PT-PGE2组PKC活性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PKC活性。(6)17-PT-PGE2组增殖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7)17-PT-PGE2组、PGE2组观察到的凋亡细胞数量较对照组低,计算细胞凋亡率,17-PT-PGE2组、PGE2组观察到的凋亡率较对照组低,17-PT-PGE2、PGE2增强了MG63细胞的抗凋亡活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17-PT-PGE2组凋亡水平较17-PT-PGE2+SC51809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抗凋亡活性。(9)MG63 EP1-si RNA+PGE2中EP1的表达水平较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中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组增殖水平较EP1-si RNA+PGE2(5μM)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沉默EP1受体能够降低MG63细胞增殖。(11)EP1-si RNA+PGE2组凋亡水平较MG63+PGE2(5μM)、si RNA对照+PGE2(5μM)组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沉默EP1受体能够诱导MG63细胞凋亡。(12)MG63 EP1-si RNA较MG63、si RNA对照中Bax、cytoplasmic 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G63 EP1-si RNA较MG63、si RNA对照中Bcl-2、mitochondrial cyt c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3)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的的肿瘤体积和平均肿瘤重量具有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SC51809组裸鼠的肿瘤体积、肿瘤重量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对MG63荷瘤裸鼠中的肿瘤生长具有抑制作用。(14)SC51809组PKC活性水平较对照组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C51809组降低了MG63荷瘤裸鼠PKC活性。(15)SC51809组观察到的凋亡率较对照组高,SC51809在体内具有诱导MG63细胞凋亡作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6)MG6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SC51809组较对照组中Bax、cytoplasmic cyt c、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的表达水平显着升高,MG63荷瘤裸鼠肿瘤组织中SC51809组较对照组中Bcl-2、mitochondrial cyt c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EP1受体激动剂、PGE2能够抑制MG63细胞凋亡,EP1受体抑制剂对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活性增强,阻断EP1受体能够抑制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促进17-PT-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沉默EP1能够抑制PGE2诱导的MG63细胞增殖,促进PGE2诱导的MG63细胞凋亡,提示EP1参与了PGE2、17-PT-PGE2诱导的MG63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2)人骨肉瘤细胞MG63中EP1表达水平较高。(3)EP1受体激动剂、PGE2能够增强MG63细胞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以及增殖活性,EP1受体抑制剂能够抑制蛋白激酶C表达水平以及增殖活性。(4)SC51809体内能够抑制MG63荷瘤裸鼠中的的肿瘤生长,降低肿瘤组织PKC活性水平,诱导肿瘤肿瘤凋亡,介导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
尹强[10](2019)在《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与血清COX-2、PGE2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银屑病在中医学中又称白疙,松皮癣、蛇虱,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红斑、丘疹、斑丘疹,伴鳞屑、痉痒、咽喉疼痛等症状,有迁延不愈,易于反复,冬重夏轻的发病特点。银屑病分为四型,研究显示银屑病中寻常型占比最高,目前寻常型银屑病主流辨证分为三型,分别为血热证、血燥证和血瘀证,对应西医分型中进展期、静止期及消退期。根据以上分型辨证论治后临床疗效显着,但无论是寻常型银屑病具体发病机制,还是寻常型银屑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证型的表现和转化机制都尚未明确。已知银屑病与多种细胞因子、促炎因子和相关信号通路有关,文献表明COX-2、PGE2和NOX2、TLR4、NF-κB、STAT3、MAPK等在信号通路中具相关性,并与众多炎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具相关性。因此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与COX-2、PGE2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关联性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目的]1.比较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证患者与正常人血清COX-2、PGE2水平差异,探究血清COX-2、PGE2与银屑病证型的相关性;2.探究在寻常型银屑病中,COX-2、PGE2表达水平相关性;3.分别比对银屑病血热证、血燥证及血瘀证患者血清COX-2及PGE2水平差异,讨论银屑病三证间COX-2及PGE2的相关性;4.结合PASI评分,讨论血清指标COX-2、PGE2与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的关系;5.通过收集三证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资料并予评分,研究血清指标COX-2、PGE2与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主要症状的关联性。以进一步探讨COX-2、PGE2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作用、与三证型症状表现、转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4例(血热证40例、血燥证40例、血瘀证24例)、健康人40例,共计144例。标本血清中COX-2、PGE2表达水平,使用Thermo Multiskan MK3,读取数据,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正态性检验,判断各组血清COX-2及PGE2水平是否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属于正态分布选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属于正态分布时选用非参数检验;用Kruskal Walilis Test比较各组两样本差异;用spearman分析两因素相关性,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用ELISA法检测寻常型银屑病和健康人血清COX-2、PGE2含量差异,结果显示健康组和银屑病组中血清COX-2、PGE2含量对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2.比较寻常型银屑病组三证型间患者血清COX-2、PGE2差异,血热证、血燥证、血瘀证三证间对比COX-2、PGE2有显着差异(P<0.01)。其中血热证和血燥证间差异显着,血清COX-2、PGE2间具明显差异(P<0.01);血热证、血瘀证间COX-2、PGE2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燥证和血瘀证间血清COX-2、PGE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达量上来看,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患者血清PGE2、COX2表达量呈递减改变;3.经检测发现COX-2、PGE2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表达中属正相关,相关性显着,spearman相关系数r=0.729,P=0.00<0.01;4.经spearman相关分析,银屑病患者血清COX-2表达与瘙痒程度呈正相关,关联性显着,r=0.351,P=0.001<0.05;PGE2表达水平与瘙痒程度亦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r=0.245,P=0.016<0.05;5.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OX-2、PGE2与PA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其中PASI评分与COX-2血清表达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r=0.569,P<0.01;与PGE2表达水平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503,P<0.01,故二者与PASI评分均有显着相关性。[结论]1.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与健康人血清中COX-2、PGE2表达有显着差异,银屑病患者血清中COX-2、PGE2表达水平比健康人明显增高;2.寻常型银屑病PASI评分与血清COX-2、PGE2表达正相关性显着,考虑二指标充分参与相关炎症通路或形成有关通路信号对话;3.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COX-2与PGE2正相关性显着,证明在寻常型银屑病环境下COX-2、PGE2间存在正向调控或信号间对话,提示我们可以丰富、串联相关信号通路;4.寻常型银屑病血燥证患者血清COX-2、PGE2表达水平于血热证、血瘀证中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与血热证差异显着;血热证与血瘀证两指标差异不显着;血清COX-2、PGE2表达水平血热证>血瘀证>血燥证;5.寻常型银屑病血清COX-2表达水平与瘙痒程度呈正相关,相关性显着,PGE2与瘙痒程度亦相关。提示二指标在银屑病中与组胺、参与致痒的细胞因子或其他物质可能有一定关联性。
二、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砷诱导的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HER2在DMA~Ⅴ所致大鼠膀胱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和相关信号通路活化中的作用 |
1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动物 |
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4 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VEGF水平 |
2.5 图像采集及分析 |
2.6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染毒模型大鼠基本情况 |
3.2 DMA~Ⅴ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ER2表达的影响 |
3.3 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血清中VEGF水平的影响 |
3.5 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Raf1/ERK表达的影响 |
3.6 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AKT表达的影响 |
3.7 HER2对DMA~Ⅴ暴露大鼠膀胱上皮细胞JAK2/STAT3表达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HER2介导无机砷致人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的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1.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
2.2.2 细胞活力检测 |
2.2.3 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 |
2.2.4 Western blot实验 |
2.2.5 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 |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 |
2.2.7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2.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长期无机砷处理诱导SV-HUC-1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
3.2 无机砷诱导SV-HUC-1细胞HER2过表达 |
3.3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 细胞增殖 |
3.3.1 无机砷增加SV-HUC-1细胞PCNA和Cyclin D1表达 |
3.3.2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的增殖和PCNA表达 |
3.3.3 HER2对无机砷处理SV-HUC-1细胞周期的影响 |
3.4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血管发生因子HIF1-α和VEGF的表达 |
3.4.1 无机砷增加SV-HUC-1细胞HIF1-α和VEGF表达 |
3.4.2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HIF1-α和VEGF的表达 |
3.5 HER2 在无机砷激活SV-HUC-1细胞Raf1/ERK1/2、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3.5.1 无机砷处理激活SV-HUC-1细胞Raf1/ERK1/2、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 |
3.5.2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SV-HUC-1细胞Raf1/ERK1/2、PI3K/AKT和JAK2/STAT3信号通路活化 |
3.6 HER2通过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 细胞增殖和血管发生 |
3.6.1 HER2通过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 细胞增殖 |
3.6.2 HER2通过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 细胞血管发生因子表达增加 |
3.7 HER2与Src正反馈调节环路对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 |
3.7.1 无机砷诱导SV-HUC-1细胞Src过表达 |
3.7.2 HER2和Src之间蛋白质相互作用 |
3.7.3 Src在无机砷激活SV-HUC-1细胞Raf1/ERK1/2、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
3.7.4 HER2和Src对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HER2调控IL-8在无机砷致SV-HUC-1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
2.2.2 Western blot实验 |
2.2.3 RNA提取、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qRT-PCR) |
2.2.4 ELISA实验 |
2.2.5 细胞划痕实验 |
2.2.6 Transwell实验 |
2.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 |
3.1.1 无机砷处理对SV-HUC-1细胞迁移和EMT的影响 |
3.1.2 HER2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和EMT |
3.1.3 HER2通过ERK1/2、PI3K/AKT和 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 细胞迁移 |
3.2 无机砷处理对SV-HUC-1细胞IL-8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 HER2通过MAPK、PI3K/AKT和GSK3β信号通路调控无机砷处理的SV-HUC-1细胞IL-8 表达水平升高 |
3.3.1 HER2对无机砷处理SV-HUC-1细胞IL-8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2 MAPK、PI3K/AKT和GSK3β信号通路对无机砷处理SV-HUC-1细胞IL-8表达水平的影响 |
3.3.3 HER2 通过MAPK、PI3K/AKT和GSK3β信号通路调控无机砷处理SV-HUC-1细胞IL-8 表达水平 |
3.4 IL-8对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和EMT的影响 |
3.4.1 IL-8对无机砷处理的SV-HUC-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4.2 IL-8对无机砷处理的SV-HUC-1细胞EMT影响 |
3.5 IL-8通过ERK、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 |
3.5.1 ERK、PI3K/AKT和 STAT3 信号通路活化介导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的EMT |
3.5.2 IL-8促进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ERK、PI3K/AKT和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 |
3.5.3 IL-8调控ERK、PI3K/AKT和 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的迁移 |
3.5.4 IL-8调控ERK、PI3K/AKT和 STAT3信号通路参与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的EMT |
3.6 HER2调控IL-8影响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ERK、AKT和STAT3信号通路活化 |
3.7 HER2调控IL-8影响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和EMT |
3.7.1 HER2调控IL-8影响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迁移 |
3.7.2 HER2调控IL-8影响无机砷处理所致SV-HUC-1细胞EMT |
3.8 IL-8对HER2的反馈调节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砷致癌机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2)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对人肾癌细胞的作用 |
2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 |
3对BBN致大鼠膀胱癌的防治作用 |
4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 |
5展望 |
(3)中国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Ⅰ)(论文提纲范文)
1 心血管疾病作用靶点 |
1.1 高血压作用靶点 |
1.1.1 高血压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1.1.1.1 miR-34b |
1.1.1.2 miR-34a |
1.1.1.3 miR-142-3p |
1.1.1.4 miR-16 |
1.1.2 高血压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1.1.2.1 Rho激酶 |
1.1.2.2 T-细胞盐皮质激素受体 |
1.1.2.3 补体成分3a受体和补体成分5a受体 |
1.2 心律失常作用靶点 |
1.2.1 心律失常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1.2.1.1 miR-3144-5p |
1.2.1.2 miR-1231 |
1.2.2 心律失常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1.2.2.1 丝裂原活化激酶激酶-7 |
1.2.2.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 |
1.3 心力衰竭作用靶点 |
1.3.1 心力衰竭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1.3.2 心力衰竭治疗相关的LncRNA靶点 |
1.3.2.1 心肌细胞再生相关LncRNA |
1.3.2.2 内源性心脏再生相关调节因子 |
1.3.3 心力衰竭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1.3.3.1 去乙酰化酶-6 |
1.3.3.2 内膜转位酶50 |
1.3.3.3 转录激活因子3 |
1.3.3.4 ATP酶抑制因子1 |
1.3.3.5 EphrinB2 心脏纤维化是左心室重构常见的特征,最终会导致心力衰竭。 |
1.4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作用靶点 |
1.4.1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1.4.1.1 miR-20a |
1.4.1.2 miR-574-5p |
1.4.1.3 miR-21 |
1.4.2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治疗相关的LncRNA靶点 |
1.4.2.1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型亚基δ转录本1相关LncRNA |
1.4.3 冠心病与心肌梗死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1.4.3.1 ADAMTS7 |
1.4.3.2 烟酰胺N-甲基转移酶 |
1.4.3.3 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Ⅲ |
1.4.3.4 前列腺素E3受体 |
1.4.3.5 IL-37 |
1.4.3.6 Tim-1 + B细胞 |
1.4.3.7 热休克转录因子1 |
1.5 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靶点 |
1.5.1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1.5.1.1 hsa-miR-148b |
1.5.1.2 miR-155 |
1.5.1.3 miR-17-5p |
1.5.1.4 miR-126 |
1.5.1.5 miR-9 |
1.5.1.6 miR-182 |
1.5.1.7 miR-210 |
1.5.1.8 miR-1185 |
1.5.1.9 miR-98 |
1.5.1.10 miR-338-3p |
1.5.1.11 miR-328 |
1.5.1.12 miR-377 |
1.5.2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相关的LncRNA靶点 |
1.5.3 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1.5.3.1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 |
1.5.3.2 胃饥饿素 |
1.5.3.3 Jmjd3 |
1.5.3.4 CD137 |
1.5.3.5 CD146 |
1.5.3.6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1.5.3.7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亚基12 |
1.5.3.8 干扰素调节因子3 |
1.5.3.9 apelin-13 |
1.5.3.10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
1.5.3.11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运调节体 |
1.5.3.12 β-干扰素Toll/1L-1R结构域衔接蛋白 |
1.5.3.13 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活化分子家族成员7 |
2 脑血管病作用靶点 |
2.1 脑血管病治疗相关的miRNA靶点 |
2.1.1 miR-195 |
2.1.2 miR-9-5p |
2.2 脑血管病治疗相关的蛋白与基因靶点 |
2.2.1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
2.2.2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2.2.3 15-脂氧合酶/15-羟二十碳四烯酸 |
2.2.4 组蛋白去乙酰酶4 |
2.2.5 趋化因子受体5 |
2.2.6 sigma-1 受体 |
2.2.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2.2.8 脑活素 |
2.2.9 血管生成素样4 |
2.2.10 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
2.2.11 Netrin-1 |
2.2.12 TNF-α刺激基因/蛋白6 |
3 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靶点 |
3.1 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靶点 |
3.1.1 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 |
3.1.2 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 |
3.1.3 RIPK1-VDAC1途径 |
3.1.4 金属硫蛋白-1、Th17与Treg |
3.2 系统性红斑狼疮作用靶点 |
3.2.1 Toll样受体-4 |
3.2.2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
3.2.3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蛋白3 |
3.2.4 血清颗粒蛋白前体和卵泡抑素样蛋白1 |
3.3 多发性硬化作用靶点 |
3.4 银屑病作用靶点 |
3.4.1 miR-194 |
3.4.2 Yes相关蛋白 |
3.4.3 角蛋白17 |
3.4.4 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 |
3.5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用靶点 |
3.5.1 miR-15a |
3.5.2 Toll样受体-4 |
3.5.3 CXC趋化配体因子16 |
3.5.4 非经典和中间单核细胞亚群 |
(4)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长期砷处理对F344大鼠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动物分组及染毒 |
2.2.2 尿中砷含量测定 |
2.2.3 免疫荧光 |
2.2.4 免疫组织化学 |
2.2.5 ELISA实验 |
2.2.6 RNA提取、RT-PCR和 Real-time PCR检测 |
2.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F344大鼠的一般情况 |
3.2 F344大鼠尿中砷形态含量 |
3.3 长期砷处理导致F344大鼠膀胱上皮增生 |
3.4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R和 HER2蛋白及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
3.5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EGF,TGFα,E-cad,s 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HSP90,IL-6,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
3.7 长期砷处理对大鼠膀胱上皮细胞增殖因子蛋白表达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部分 :短期砷处理对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
2.2.2 细胞免疫荧光 |
2.2.3 RNA提取、RT-PCR和 Real-time PCR检测 |
2.2.4 细胞免疫共沉淀 |
2.2.5 蛋白提取 |
2.2.6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
2.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HER2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 |
3.2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EGFR表达及磷酸化的影响 |
3.3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R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
3.4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外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
3.5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GF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
3.6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TGFα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
3.7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E-cad不参与HER2磷酸化的激活 |
3.8 短期亚砷酸钠染毒对SV-HUC-1细胞内HSP90,NDRG1,IL-6表达的影响 |
3.9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HSP90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 |
3.10 在短期亚砷酸钠处理的SV-HUC-1细胞中,IL-6,NDRG1对HER2磷酸化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部分 :长期砷处理对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增殖因子的影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处理 |
2.2.2 细胞活力测定 |
2.2.3 细胞划痕实验 |
2.2.4 细胞迁移实验 |
2.2.5 ELISA实验 |
2.2.6 蛋白提取 |
2.2.7 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蛋白表达 |
2.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长期砷处理引起SV-HUC-1细胞明显增生 |
3.1.1 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水平的影响 |
3.1.2 长期砷处理对SV-HUC-1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蛋白表达影响 |
3.2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导致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素 |
3.2.1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增殖和迁移中的EGFR和HER2作用 |
3.2.2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参与EGFR和HER2激活的相关因子作用 |
3.2.3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GF,TGFα,HSP90激活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 |
3.2.4 长期砷处理SV-HUC-1细胞中E-cad,IL-6,NDRG1抑制EGFR和HER2磷酸化的作用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标本收集与标本库的建立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COX-2 与SPARC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主要材料 |
1.2 主要实验试剂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实验耗材 |
1.5 实验用主要试剂的配置 |
1.6 实验用器械的处理 |
1.7 实验方法 |
1.8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
2.2 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结果 |
2.3 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SPARC的DNA甲基化修饰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6)环氧化酶-2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COX-2基因结构和诱导表达 |
2 COX-2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 |
3 COX-2抑制剂在膀胱肿瘤方面的研究 |
4 COX-2与膀胱肿瘤的发病机制 |
4.1 COX-2与细胞增殖: |
4.2 COX-2与细胞凋亡: |
4.3 促进血管的形成: |
4.4 其他: |
5 结束语 |
(7)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细胞系与主要试剂: |
2.实验分组: |
3.半定量RT-PCR检测COX-2 |
4.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OX-2蛋白的表达: |
5.酶免疫检测 (EIA) PGE2: |
6.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EGF诱导人膀胱癌细胞COX-2基因表达上调: |
2.影响膀胱癌细胞COX-2表达的因素: |
讨论 |
(8)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人膀胱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的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的表达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
I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诱导人膀胱癌细胞凋亡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Ⅱ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膀胱癌细胞侵茅力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 |
附录一综述 |
附录二常用试剂的配制 |
附录三两种实验方法标准曲线的制作 |
附录四中英文名词对照 |
附录五论文发表及奖励7l |
致谢 |
(9)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参考文献 |
第一部分 EP1 在人骨肉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以及EP1 激动剂、抑制剂、PGE2 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EP1 受体激动剂、抑制剂、PGE2对MG63 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阻断EP1受体、沉默EP1 受体对17-PT-PGE2 诱导的MG63 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EP1受体抑制剂对MG63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以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1.前言 |
2.材料与方法 |
3.结果 |
6.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骨肉瘤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与血清COX-2、PGE2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一、文献综述 |
(一) 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辨证分型的认识与研究 |
1. 传统医学对于银屑病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于寻常型银屑病辨证论治的认识 |
3.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二) COX2、PGE2相关物质及通路的研究进展 |
1. COX-2、PGE2及相关物质的联系与作用 |
2. COX-2/PGE2有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
3. 与COX-2/PGE2通路的相关性疾病研究进展 |
4. COX-2/PGE2通路与药物作用机制研究 |
5.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二、临床部分: 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与血清COX-2、PGE2的相关性研究 |
(一) 实验材料 |
1. 实验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主要试剂来源及仪器设备 |
(二) 实验方法 |
1. COX-2的检测方法 |
2. PGE2的检测方法 |
3. 统计方法 |
(三) 实验结果 |
1.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健康人血清COX-2、PGE2表达差异 |
2. 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间血清COX-2、PGE2表达差异 |
3. 寻常型银屑病组血清COX2、PGE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4. 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瘙痒程度与血清COX-2、PGE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5. COX-2、PGE2与PASI评分相关性分析 |
(四) 讨论 |
1. 寻常型银屑病症状与COX-2、PGE2及相关通路相关性讨论 |
2. 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病因病机与血清COX-2、PGE2的相关性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四、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 [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砷诱导的膀胱上皮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晴.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对泌尿系统肿瘤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明发,沈雅琴. 抗感染药学, 2020(10)
- [3]中国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进展(Ⅰ)[J]. 江振洲,袁子航,孙丽新,吴启鹏,柴媛媛,李思佳,向婷,喻琼娜,朱英,张陆勇. 药学进展, 2020(06)
- [4]砷对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癌基因HER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金佩玉. 中国医科大学, 2020
- [5]COX-2和SPARC在口腔鳞癌中表达的研究[D]. 吴训. 广西医科大学, 2016(11)
- [6]环氧化酶-2在膀胱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 吕天兵,苟欣. 四川医学, 2006(01)
- [7]表皮生长因子诱导人膀胱癌细胞环氧化酶-2基因的表达[J]. 张坚,唐孝达,夏术阶,鲁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4(01)
- [8]环氧化酶2在膀胱癌发生发展以及治疗中的作用[D]. 张坚. 复旦大学, 2003(03)
- [9]EP1受体调控前列腺素E2诱导的骨肉瘤生长机制研究[D]. 牛敬才. 苏州大学, 2019(06)
- [10]寻常型银屑病三证型与血清COX-2、PGE2的相关性研究[D]. 尹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