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备过程

回顾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备过程

一、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论文文献综述)

郑亚[1](2021)在《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文中指出一、早期的呼吁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病逝。此后,对于他的纪念以及建立纪念设施始终被社会关注,也长期被大众所呼吁。鲁迅逝世后三天,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便致电南京国民政府,提出包括"将鲁迅生平史迹付国史馆立传"等八项建议。1936年10月25日《北平新报》刊登《我的建议——如何纪念鲁迅》署名文章,文章公开提出要"成立鲁迅纪念馆"。同年11月,

虞积华[2](1997)在《上海鲁迅故居沿革》文中指出上海虹口区有一条名为山阴路的南北短街,在三十年代,它的原名是施高塔路(Scott Road),因处于租界与华界相交的"越界筑路"地带,又毗邻郊区,街道十分幽静,这条街多深弄巨巷,有中式石库门房子,有独立的花园小洋楼,多系中高层次居民住宅。在这条街的中段路西,有一群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三层新式里弄房屋,前后共有六排,称为大陆新村(The Continental Terrace)。它的第

栾雨晴[3](2020)在《鲁迅标准像的建构 ——以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鲁迅先生本人及成就有着独一无二的的重要地位。他不仅以笔为刀,书写了众多脍炙人口的篇章,留下发人深省的醒世之言。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名革命先驱,鲁迅与中国共产党有着密切的联系。自1936年先生逝世开始,在党的推动下逐渐形成一种对鲁迅先生本人进行纪念的传统,其中在纪念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便是对于鲁迅标准像的建构。这一传统的形成不仅是出于对鲁迅现实本人的崇敬,其背后更有着十分复杂的建构过程和重大的政治意义。为此,本文选取1956年鲁迅先生逝世20周年作为研究背景,对建国后第一次涉及国内社会各界的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轨迹进行梳理。文章重点探究鲁迅标准像形成的原因,其建构过程与图像特点以及其标准像传播的意义等问题,力求还原鲁迅逝世20周年完整的历史语境。

俞文君[4](2010)在《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人物纪念馆是我国博物馆的一大重要分支,占到中国博物馆总量的近1/6。人物纪念馆通过对杰出人物的纪念和展示,保存和传承公众记忆,维护和塑造社会主旋律文化,促进名人效应的持续发挥。然而与其总体规模和社会责仟不匹配的是,目前我国人物纪念馆观众参观量和观展热情低迷,社会效应不显着。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物纪念馆主题陈列展览水平低下,展览思想性和知识性缺乏,展览内容枯燥无味,充满训化宣教气息,无法对当下的观众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导致展览水平低下的根本症结,则在于长久以来人物纪念馆对展览内容设计工作的忽视。在需要以大量展览内容设计工作为根本支撑和保障的主题陈列展览上,人物纪念馆显示出诸多实践经验的不足和基本理念的匮乏,从而使展览内容无法准确传达出人物精神和人物形象的精髓所在,使展览形式设计无法演绎好和表现出展览内容,并最终导致人物纪念馆主题陈列展览的整体质量无法提高而始终处于低层次的发展水平。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光聚焦于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工作,借鉴博物馆学者对陈列设计、展览文本策划等相关博物馆展览理论的各项研究成果,在我国人物纪念馆展览众多个案实践经验基础之上,开展有针对性的问题分析和规律探索。本文主要研究目前在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工作中现状问题最为集中的四个环节,即人物纪念馆展览传播目的设定、展览主题定位确立、展览内容体系编排和展览文本文字编写环节,针对这四个环节中所出现的现状问题一一进行阐述,尔后运用博物馆学、博物馆展览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理论,分析其形成原因及严重后果,并找到有效解决这些现状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本文的正文部分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研究人物纪念馆展览传播目的的设定,探讨如何正确设立人物纪念馆展览传播使命,使其有力地担负起对当下社会的公众教育职责。第二章研究人物纪念馆展览主题定位的确立,探讨如何加强人物纪念馆主题提炼工作,以提升展览整体思想立意。第三章研究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体系的建立,探讨如何提高人物纪念馆内容体系编排水平,有效演绎展览主题,生动表现人物形象。第四章研究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文字的编写,探讨如何正确撰写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中的各类文字,确保展览文本文字符合规范、编写到位。正文的四大板块次第紧扣,互为依附,对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中涉及到的四个关键环节形成一系列具有实际指导力和实践应用性的操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以切实提升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策划水平,并提高展览整体质量。本文力求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细致深入的剖析,能有助于改善中国人物纪念馆展览策划实践水平,促进人物纪念馆展览教育水平的提高,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纪念馆学理论,从而确保人物纪念馆展览能够真正发挥出解读和阐述人物生平业绩的传播职能,完成好宣扬和传达人物精神实质的教育职能,使人物纪念馆在不断变迁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中更有力地肩负起自身的社会责任。

王煜[5](2021)在《解读上海鲁迅纪念馆70年前筹设工程之票据》文中研究表明近期有机会看到了由上海市商业联合会及虹口区商业联合会合作申报的海派商业文化项目及有关票据附件,其中有10余张票据与上海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10号,即为70年前鲁迅故居旧址修缮工程相关。此票据主要反映了上海商办闸北水电公司在50年代初,如何配合华东军管委员会文化部,做好鲁迅纪念馆修缮工程中的电力配套工作的印记。经解读上述票据,拟写本文,仅供参考,望读者不吝指教。位于上海山阴路的鲁迅故居纪念馆,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王彦[6](2013)在《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纪念馆隶属于博物馆类别中的纪念类,是人类精神的载体,承担着前人精神的传承和后人纪念的缅怀。纪念馆建筑虽从属于博物馆建筑的范畴,但具有自己的建筑特点,如依托遗址建立,突出精神功能等。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由于较为真实地保留了历史的场景,其感情渲染氛围更强,更能深刻的传达纪念精神。研究的内容是试图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对历史街区内纪念馆的设计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通过研究城市中的纪念馆分布与现状,结合调研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围绕新旧空间的利用、纪念馆与历史街区的发展协调等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研究。《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的编辑与出版,为本文对设计依据和判断准则的深入调研带来了契机,通过调研案例的收集更为全面与真实。巴奈特所说“新的时代,设计城市而不是设计建筑”。在对纪念性建筑的发展有初步认识基础上,文章统计了上海市域范围内的纪念馆分布,叠合上海12个历史文化街区的范围,通过真实数据对比,研究历史截取中中纪念馆的分布规律与空间特点。根据调研结果重新审视纪念馆的分类,从新旧空间的利用角度将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分为旧空间为主导模式,新旧并置、以新为主模式两种。旧空间为主导模式的细化分类主要依据内部空间的利用与改造方式。而新旧并置、以新为主模式得细化分类则主要根据总平的空间布局。强调历史街区内纪念馆设计与一般纪念馆设计上的不同点,希望能通过本文的梳理让此类纪念馆的设计能更好的把握现有的资源,找准自己的特色,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馆。研究手段和方法方面,本文主要通过现场调研、问卷访谈和文献研究,对所得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与理性分析,以图示、表格等呈现,并结合视觉分析、建筑场效应、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理论进行全方位的研究。旨在探讨纪念馆在历史街区中的重要意义,和历史街区内纪念馆的设计策略,对环境影响下呈现的变化规律有清晰的了解。期望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论,完善的理论体系,重塑纪念性建筑的独特性,最终实现纪念馆与历史街区的共同发展方向有机、有序。将纪念性建筑置于历史街区,乃至城市有机更新的大框架下,可以使我们用更清晰地视角进行观察与分析,提高纪念性建筑设计的时代性。希望本文能在纪念性建筑现有的研究内容上稍作补充,同时也是对该题材与历史街区关系方面的研究空白进行一定的探索与开拓。

王稼冬[7](1996)在《《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一文的几点更正与补充》文中认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部负责同志:1991年1月,贵馆建馆40周年所编《四十纪程》纪念集,曾约我写了《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一文。文中有"当故居陈设复原基本定局,十号两个陈列室也布置得可以邀请鲁迅生前友好来

王稼冬[8](1990)在《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文中认为1950年6—7月间,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在上海衡山路十号组建不久,实际负责文物处工作的副处长唐弢同志,就多次提到"我们要筹建鲁迅纪念馆"的问题。当时文物处下设文物、图书馆、博物馆三个管理科,总共仅十来个干部,我被派在博物馆科,故具体筹建工作,我始终其事。记得六月中下旬,我从华东教育部办理南京四个前国立文物单位移交我部领导,并出差南京看了他们的工作,建立了联系

凌月麟,周国伟[9](2004)在《鲜花一束献英灵——略述“李霁野专库”筹设前后》文中指出鲜花一束献英灵,薄仪深情表寸心。……李霁野:《题译厘沙路诗献鲁迅先生灵前》着名作家、翻译家、教育家李霁野先生是鲁迅的学生与挚友。为报答鲁迅的培育、铭记恩师的厚谊,李霁野在生前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多次将自己与知交、亦为鲁迅忠实弟子台静农的着作及收藏之物,捐赠给上海鲁迅纪念馆,以敬献于鲁迅灵前,告慰九泉之下的英灵。上海鲁迅纪念馆新馆建设时,建立"朝华文库",筹设了"李霁野专库",则既体现了李霁野"奉献

沈雪晟[10](2017)在《上海鲁迅故居家具类文物初探》文中指出上海鲁迅故居即今山阴路132弄大陆新村9号,是一栋单开间式由红砖红瓦清水砖木结构建造的3层新式里弄房屋,于1932年春竣工。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0.04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1933年4月11日—1936年10月19日,鲁迅及家人居住于此,这里也是鲁迅生前最后的寓所。鲁迅故居和邻屋10号曾经

二、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论文提纲范文)

(1)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 早期的呼吁
二、 呼之而出
三、 时间检验
四、 70年主要成就

(3)鲁迅标准像的建构 ——以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难点及方法
    第三节 研究回顾及重要着述
第一章 鲁迅纪念活动的缘起
    第一节 中国文化革命先锋的逝世
    第二节 鲁迅逝世后革命形象的强化
    第三节 建国后鲁迅形象体系的更新
第二章 迁葬仪式中的场景“再现”
    第一节 迁葬中的三个重要现场
    第二节 迁葬仪式中的传播媒介
第三章 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的“典型化”
    第一节 纪念大会的隆重召开
    第二节 其他形式的纪念活动
第四章 纪念活动中的艺术创作
    第一节 集体艺术创作的始末
    第二节 艺术家们“曲折”的创作历程
第五章 鲁迅图像的历史性
    第一节 画面中的“固定搭配”
    第二节 “最后”的摄影与版画
    第三节 图像中的情节“演绎”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学术成果统计-作品、论文及专着发表
学术成果统计-展览及获奖

(4)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对象及其概念
        1. 人物纪念馆
        2. 人物纪念馆展览
        3. 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
        4. 研究对象: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
    二、研究意义
        1. 有助于指导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的实践
        2. 有利于促进人物纪念馆展览教育水平的提高
        3. 有助于丰富纪念馆学理论
    三、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实践综述
        3. 小结
    四、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思路
        3. 研究方法
        4. 本文创新点
第一章 人物纪念馆展览传播目的
    第一节 展览传播目的的重要意义
        一、何谓展览传播目的
        二、展览传播目的的重要意义
        1. 传播目的是展览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
        2. 传播目的是展览设计的准则和方向
    第二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传播目的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重事不重人
        二、重行业不重人
        三、重历史不重时代性和现实性
    第三节 展览传播目的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与历史事件纪念馆展览混为一谈
        二、与行业博物馆展览混为一谈
        三、欠缺服务于当下社会的意识
    第四节 明确人物纪念馆展览的传播目的
        一、视历史事件为背景
        二、视行业情况为背景
        三、赋予人物现实意义
    小结
第二章 人物纪念馆展览的主题定位
    第一节 展览主题的重要意义
        一、何谓展览主题
        二、展览主题的重要意义
        1. 展览主题是展览的灵魂
        2. 展览内容依赖于展览主题的统领
    第二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主题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展览主题提炼不足
        二、展览立意不高
    第三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主题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与展览有关的学术研究不充分
        1. 学术资料收集和研究不足
        2. 对展览传播和教育目的研究不够
        3. 前期观众调查和分析缺乏
        二、不重视展览主题的提炼工作
        1. 缺少展览内容设计环节
        2. 展览主题提炼方法不科学
        3. 匮乏内容设计专业人才
    第四节 提高人物纪念馆展览主题的提炼水平
        一、做好展览前期学术研究工作
        1. 加强学术资料收集和研究
        2. 加强对展览传播和教育目的研究
        3. 进行前期观众调查和分析
        二、加强展览主题提炼工作
        1. 重视展览内容设计环节
        2. 提高展览主题提炼的水平
        3. 引进内容设计专业人才
    小结
第三章 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体系
    第一节 展览内容体系编排的重要性
        一、何谓展览的内容体系
        1. 总体结构规划
        2. 结构层次划分
        3. 信息组团和展品组合
        4. 信息层次划分
        二、展览内容体系编排的重要意义
        1. 增强展览的逻辑清晰度
        2. 有效传达信息
        3. 提高展览感染力
    第二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体系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展览主题结构逻辑混乱
        二、展览内容面面俱到和平铺直叙
        三、展品组合不科学
        四、展览信息结构层次规划不合理
    第三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体系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盲目追求展览内容面面俱到
        二、不重视主题结构的演绎
        三、不注意突出展览的重点和亮点
        四、忽视展览的信息组团研究
        五、不重视展览信息层次的处理
    第四节 提高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体系的编排水平
        一、突出人物重要的生平节点
        二、重视主题结构演绎
        三、突出各部分内容的重点和亮点
        四、注重信息组团策划设计
        五、合理划分展览信息层次
    小结
第四章 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文字编写
    第一节 展览文本文字编写的重要性
        一、展览文本文字的种类
        1. 版面文字
        2. 辅助展品创作说明文字
        3. 隐性信息文字
        二、展览文本文字编写的重要性
        1. 引导观众参观展览
        2. 为形式设计提供创作依据
        3. 丰富展览的信息量
    第二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文字编写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版面文字编写不规范
        1. 前言结语文字编写不规范
        2. 主题说明文字编写不规范
        二、辅助展品创作说明文字编写不规范
        三、隐性信息文字编写不规范
    第三节 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文字编写当前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把展览文本和陈列大纲混为一谈
        二、不懂得版面文字编写的基本要求
        1. 不注重展览前言结语文字的引导作用
        2. 不注重主题说明文字的信息传达作用
        三、不懂得辅助展品创作说明文字编写的重要性和要求
        四、不懂得隐性信息文字编写的重要性和要求
    第四节 提高人物纪念馆展览文本文字的编写水平
        一、规范编写版面文字
        1. 前言结语文字洗练别致
        2. 主题说明文字精炼准确
        二、规范编写辅助展品创作说明文字
        三、规范编写检索查询信息系统文字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5)解读上海鲁迅纪念馆70年前筹设工程之票据(论文提纲范文)

一、 70年前的上海百废待兴,但鲁迅纪念馆筹建未受影响
二、 鲁迅纪念馆原址户主吴觉农(农林部副部长)让房,在票据中显现
三、 票据文件的书写形式、排版、印章大小等,虽欠规范,但符合实际
四、 票据中能看出特事特办痕迹,继承前用户用电申请与用电契约同步办理
五、 票据中体现出土建和电力两单位的支持,简化弄口电线迁移手续
六、 票据细微处见精神,鲁迅纪念馆红色抬头公文笺
七、 筹建人员待遇不高,但工作效率高

(6)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2 研究对象
        1.2.1 历史街区
        1.2.2 纪念性建筑
        1.2.3 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建筑
    1.3 历史街区内的纪念性建筑的价值组成
        1.3.1 历史与文脉价值
        1.3.2 经济价值
        1.3.3 社会价值
    1.4 纪念建筑的发展及演变
    1.5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5.1 国内研究概况
        1.5.2 国外研究概况
    1.6 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城市触媒理论
        1.6.2 “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理论
        1.6.3 城市设计的场所精神
        1.6.4 改扩建
    1.7 研究视角、意义和方法
    1.8 研究方法
        1.8.1 系统分析 (system analysis)
        1.8.2 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 )
        1.8.3 逻辑演绎与归纳总结(Deduction and Induction)
        1.8.4 定性定量结合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 & quantitative analysis)
        1.8.5 理论加实证
    1.9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调研与案例分析
    2.1 调研选取案例范围的科学性及局限性
    2.2 我国纪念馆的总体分布
    2.3 上海市域内纪念馆的现状
        2.3.1 上海的历史街区保护
        2.3.2 上海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建筑的分布
        2.3.3 山阴路历史街区与上海鲁迅纪念馆
    2.4 历史街区内纪念性馆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多方因素
        2.4.1 旧建筑的保护责任
        2.4.2 设计任务书
        2.4.3 周边环境
        2.4.4 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状况
    2.5 总结
第三章 我国纪念馆的评价标准研究
    3.1 我国现有的纪念馆分级及评价标准研究
        3.1.0 根据行政建制度对纪念馆的分级划分
        3.1.1 根据《全国博物馆评估办法》对博物馆的分级划分
        3.1.2 根据《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级划分
        3.1.3 根据《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对建设规模的划分
        3.1.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纪念遗址文保等级的划分
    3.2 根据新旧空间关系对纪念馆的分类
第四章 旧空间主导模式的改造方法
    4.1 定义
    4.2 形成原因
    4.3 旧建筑空间主导模式的改造方法
        4.3.1 空间内部改造
        4.3.2 空间外部扩展
第五章 新旧并置、以新为主模式的改造方法
    5.1 定义
    5.2 形成这种空间模式的主要原因
    5.3 新旧并置、以新为主模式的改造模式的改造方法
        5.3.1 序列型
        5.3.2 扩展阅读型
第六章 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与历史街区的协调设计手法
    6.1 纪念馆于历史街区风貌的协调
    6.2 纪念馆与历史街区的功能协调
    6.3 纪念馆与历史街区环境容量的协调
第七章 结论
    7.1 本文的研究结论
    7.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上海鲁迅故居家具类文物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故居家具类文物概况
    1. 分布情况
    2. 分楼层简述
二、清理维护说明
三、小结
    1. 加强故居展陈文物保护措施
    2. 定期维护保养

四、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忘初心——从上海鲁迅纪念馆建馆看新中国人物类博物馆要义[J]. 郑亚. 上海鲁迅研究, 2021(01)
  • [2]上海鲁迅故居沿革[J]. 虞积华. 上海鲁迅研究, 1997(00)
  • [3]鲁迅标准像的建构 ——以1956年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活动为例[D]. 栾雨晴. 中央美术学院, 2020(01)
  • [4]人物纪念馆展览内容设计研究[D]. 俞文君. 复旦大学, 2010(11)
  • [5]解读上海鲁迅纪念馆70年前筹设工程之票据[J]. 王煜. 上海鲁迅研究, 2021(01)
  • [6]历史街区内的纪念馆建筑设计研究[D]. 王彦. 华南理工大学, 2013(S2)
  • [7]《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一文的几点更正与补充[J]. 王稼冬. 上海鲁迅研究, 1996(00)
  • [8]追忆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建经过[A]. 王稼冬. 四十纪程(1951-1991), 1990
  • [9]鲜花一束献英灵——略述“李霁野专库”筹设前后[A]. 凌月麟,周国伟. 李霁野纪念集, 2004
  • [10]上海鲁迅故居家具类文物初探[J]. 沈雪晟. 上海鲁迅研究, 2017(01)

标签:;  ;  ;  ;  ;  

回顾上海鲁迅纪念馆筹备过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