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

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

一、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朱敏,欧阳柳章[1](2021)在《镁基储氢合金动力学调控及电化学性能》文中指出镁基合金储氢密度高且镁资源丰富,是固态储氢的良好工作介质,同时Mg-RE-TM储氢合金作为NiMH电池负极在电化学储能领域也有重要的应用。但镁基储氢合金存在吸/放氢温度过高、动力学性能缓慢的缺点,在电化学性能方面则面临循环稳定性差、工作温度区间窄等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重要研究进展和本研究组的工作,总结了镁基储氢材料吸/放氢动力学调控及高性能Ni-MH电池镁基储氢合金负极的主要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镁基储氢合金吸/放氢反应主要调控方法及相应的机制;随后介绍了通过氢化反应原位生成多尺度多相复合结构调控吸/放氢动力学的方法,以及基于多尺度多相协同所创制的一系列具有良好宽温区电化学性能的A2B7型RE-Mg-Ni负极合金;最后揭示了Mg-Ni基非晶储氢合金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衰减的新机理,并据此建立的电化学改善其性能的方法。

邱治文,吴爱民,王杰,黄昊[2](2021)在《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硅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较低的嵌锂电位、来源广泛且环境友好等优点,被认为是下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有力竞争者。然而,在锂离子脱嵌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引起了活性材料的粉化和破裂,这带来了电极循环性能差、容量衰减快甚至电极失效等一系列问题。迄今为止,有大量关于改性硅基材料的报道。本文将重点介绍硅基材料的纳米结构化设计和硅/碳材料的结合。首先,分析了硅的储锂及失效机制,从机理上理解硅的失效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纳米级硅材料对缓解体积效应的机理,从结构设计、材料合成、形态特征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论证了纳米硅材料的优势。随后,从缓解体积膨胀、提高电导率和形成稳定的固体电解质(SEI)膜等方面总结了硅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此外,还讨论了将导电聚合物和金属引入硅基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增强机理。最后,从提高首次库仑效率、SEI膜稳定性和质量负载量等方面对硅基材料的产业化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刘亚丕,石康,石凯鸣,石凯翔[3](2021)在《软磁磁粉芯和烧结软磁材料: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5磁粉芯材料我们从前面已经知道,粉末冶金制品(包括粉末烧结体和磁粉芯等)的生产工艺流程都是从制取原料——粉末开始的。这些软磁粉末可以是纯铁,也可以是其它软磁合金和化合物等。生产上制取粉末的方法有很多种,采用哪种方法制取粉末,或者用哪种粉末制备软磁粉末烧结体和磁粉芯,不仅取决于技术上有可能使用的这些制粉方法(如还原、研磨、电解等),而且还由于粉末及其制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用的制粉方法。我们知道,粉末的颗粒大小、颗粒分布、形貌、

徐圣航,沈凯杰,张惠斌,曹华珍,郑国渠[4](2021)在《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行为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表面自纳米化因可赋予钛及钛合金优异的综合性能而广受关注,该工艺可显着提高材料表面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同时还可优化材料的耐蚀性、疲劳性能。介绍了几种表面自纳米化工艺,如表面机械研磨、喷丸强化、激光冲击、超声冲击等,阐明在这些工艺下钛与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的显微组织演变及其变形机理,如位错、层错、孪晶、第二相等,其滑移与攀移、孪生、形核与长大等行为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梳理了表面纳米化组织对材料硬度、强塑性、耐磨性、疲劳性以及耐蚀性等影响规律,阐述各表面自纳米化工艺适用的钛合金类型及其应用背景。本文综述了钛与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工艺以及显微组织的演变规律,并对纳米化后钛与钛合金的特征力学性能以及关键变形机制开展了深入的探讨。

唐宇,王睿鑫,李顺,陈进,刘希月,白书欣[5](2021)在《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的潜力与挑战》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高强含能结构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高熵合金的特点、静态力学行为和动态力学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论述了高熵合金作为高强含能结构材料的设想、潜力和挑战。综述发现,高熵合金具有"成分设计自由"、"晶体结构简单且具有强畸变"、"强度和硬度高"等基本特点,同时高熵合金的静态力学行为和动态力学行为可以在很宽的范围内进行调节,调节方式包括工艺调整和成分设计等。以上特点表明高熵合金在可加工性、高强度和可快速氧化释能等方面具有成为高强含能结构材料的潜在优势。已有的实验结果也证实了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的应用潜力。提出了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包括高通量实验和模拟、动态力学行为研究和大尺寸样件制备等。

周玉峰[6](2021)在《纯钨高压扭转微观组织演化机理与性能提升机制》文中提出难熔金属钨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稳定的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以及核反应堆结构材料中,然而传统烧结制备工艺获得的纯钨材料晶粒粗大并且组织均匀性差,导致其塑性较低,限制了纯钨的工程应用范围。高压扭转等大塑性变形工艺可以细化纯钨晶粒从而显着提高其塑性,但目前其中的组织演化过程和性能提升机理尚不十分明确。基于此,本文采用高压扭转方法制备超细晶/纳米晶钨,以提高纯钨性能,并且对其组织演化过程和性能提升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在550℃的条件下开展了纯钨的高压扭转实验,施加压力为1.5GPa,变形圈数为1、2、5、10圈。本文变形前后的试样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X Ray Diffraction,XRD)技术、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EBSD)技术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技术进行了微观组织表征。结果表明,纯钨初始样中不存在织构,在高压扭转变形过程中,晶粒的(001)面与试样横截面所成角度以及<110>方向与试样切向所成角度越来越小,最终10圈变形后纯钨试样内部的织构取向转变为(001)<110>和(110)<1-10>板织构,晶粒尺寸由初始的65.45μm细化至0.69μm,实现了快速细化并且效果显着。在变形初期,纯钨试样的微观变形方式以晶内位错滑移为主,此时晶粒的细化机制为位错胞形核细化与位错墙分割晶粒细化。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晶粒得到细化,当变形圈数达到5圈后,纯钨试样中晶粒的平均尺寸小于位错在晶粒中的平均自由程,其微观变形方式由晶内位错滑移向晶界处的位错反应孪生和晶界与位错之间的反应转变,此时纯钨试样中的细化机制为晶界处的位错反应孪生细化。纯钨试样在高压扭转过程中其大角度晶界比例呈上升趋势,由初始的9.6%上升至70.5%。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晶界处储存额外位错能量和晶界总能量越来越高,并且当晶粒的尺寸小于位错平均自由程时,试样内部无法发生晶内位错滑移,在晶界处积累的高密度位错相互之间发生反应引起孪生变形导致晶界增厚,形成具有提高材料强度塑性的非平衡晶界。其主要微观特征为晶界上可观察到的莫尔条纹,形成条件是晶粒尺寸小于位错平均自由程和在变形过程中晶界由于位错反应而发生增厚。纯钨在高压扭转过程中会发生形变诱导非晶化,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位错会在晶界处的大量积累,当晶界处的局部位错密度超过晶格的承受范围时,就会引发非晶化的产生。本文给出了纯钨形变诱导非晶化焓和温度、局部位错密度以及晶粒尺寸之间的关系式,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形变诱导非晶化的局部临界位错密度为6×1016 m-2,临界晶粒尺寸为62.4nm。试样的硬度测试和纳米压痕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变形圈数的增加,纯钨在常温下的最终延伸率由2.13%提高至6.12%,有效的提升了纯钨的塑性。根据TEM观察到的微观组织建立普通晶界与非平衡晶界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模型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进行拉伸。模拟结果显示,具有普通晶界的纯钨在拉伸过程中会直接发生沿晶断裂,塑性差。具有高密度位错结构的非平衡晶界在低应变速率下拉伸时,晶界处会发生孪生协调宏观变形,从而抑制了裂纹的产生;在高应变速率下拉伸时,在裂纹尖端处发生的孪生变形具有松弛应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裂纹的扩展,提高纯钨的塑性。

陈洁[7](2021)在《放电等离子烧结铜/铜锆铝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文中研究指明

王娟[8](2021)在《多尺度结构Mo-12Si-8.5B-xZrB2合金的室温力学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Mo-Si-B合金因为具有高熔点、优异的抗蠕变性能以及良好的高温抗氧化性能而被认为有潜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用材料。然而,目前广泛研究的由Mo-Mo3Si-Mo5SiB2三相组成的Mo-Si-B合金因为三相中各单相性质的不同而使该合金的室温韧性与高温抗氧化性能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矛盾,难以同时有效提高,这严重限制了 Mo-Si-B合金的应用推广。本论文拟通过组织结构的优化设计,包括ZrB2第二相添加和α-Mo晶粒尺度调控,以同时改善Mo-12Si-8.5B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论文系统深入研究了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对Mo-Si-B合金室温韧性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建立合金成分-微观组织-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之间的联系,阐明了第二相ZrB2添加和α-Mo晶粒尺度变化所引起的强韧化和高温抗氧化效果,尤其是揭示了合金抗高温氧化的微观机理。添加 ZrB2(0.2-4.0 wt%)的 Mo-12Si-8.5B 合金由亚微米级α-Mo、Mo3Si、Mo5SiB2 相以及纳米级第二相颗粒Zr02与ZrB12(ZrB2吸氧反应生成)组成。其中,添加了 1.0wt.%ZrB2的合金具有连续α-Mo基体上均匀分布有Mo3Si和Mo5SiB2,第二相颗粒主要弥散分布于α-Mo晶粒内,少部分分布于各相晶界处的微观结构,各相晶粒明显细化。添加ZrB2引起的细晶结构、生成的纳米第二相颗粒以及晶界净化作用对合金产生了良好的强韧化效果,尤其是韧化效果显着,该合金的断裂韧度相比于未添加ZrB2的合金提升了 25.3%。此外,ZrB2的添加显着提升了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其中添加了 1.0-2.5 wt%ZrB2的Mo-12Si-8.5B合金因为合金表面能够快速形成连续、钝化的硅酸盐玻璃保护层而在不同高温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性能,且将合金的耐氧化温度拓宽到了 900-1400℃。通过将成分为Mo-12Si-8.5B-1.0 wt%ZrB2的粗晶粉与细晶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进行热压烧结,制备出了具有双尺度α-Mo晶粒的Mo-12Si-8.5B-1.0 wt%ZrB2合金,该合金具有微米级和亚微米级α-Mo、亚微米级Mo3Si和Mo5SiB2、纳米级第二相颗粒共存的多层级、多尺度微观组织结构。其中,α-Mo中微米级晶粒占比为15.7vol.%的合金的α-Mo基体呈连续状且微米级α-Mo分布均匀,这种微观组织结构对合金的韧化效果显着,合金表现出最大断裂韧度值:13.1 MPa·m1/2,并保持了高强度;其韧性提高主要是由于微米级α-Mo易于位错储存及滑移、粗大且连续的α-Mo具有较强的裂纹捕获能力,以及亚微米级细晶结构、第二相颗粒所引起的裂纹偏转。当α-Mo中微米级晶粒体积分数>15.7vol.%时,过多的微米级α-Mo因为发生了团聚,连续α-Mo基体转变为岛状分布,多尺度组织所引起的强韧化效果降低。多尺度微观组织结构合金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与微米/亚微米级双尺度α-Mo的体积分数配比及它们的微观分布密切相关,合金内微米级α-Mo含量越多且分布较均匀的合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添加ZrB2的Mo-Si-B合金的抗氧化微观机理分析表明,添加ZrB2所引入的Zr与B元素通过影响硅酸盐玻璃层的横向生长和致密化速度来影响Mo-Si-B合金的氧化行为。一方面B(B2O3)改善了硅酸盐玻璃相的流动性,使其在氧化的初期阶段能快速覆盖在整个合金表面;另一方面Zr(ZrO2)则通过提高SiO2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增大了硅酸盐玻璃相的粘度,有效促进了稳态氧化时期硅酸盐玻璃相的致密化和钝化,抑制了氧向内扩散。此外,通过α-Mo晶粒尺度调控使Mo-Si-B合金具有适宜的双晶粒尺度分布,利用微米尺度α-Mo粗晶具有较低的氧化速率,以及亚微米尺度α-Mo细晶通过缩短硅酸盐玻璃相的横向流动距离使其快速覆盖α-Mo的协同效应和耦合作用,可有效降低合金初始氧化阶段的质量损失,进一步提高合金的抗氧化性能。

陈恳[9](2021)在《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锆基非晶合金结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王乃冉[10](2021)在《SPS制备高熵合金/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文中指出

二、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论文提纲范文)

(1)镁基储氢合金动力学调控及电化学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 镁基储氢合金吸/放氢反应动力学调控
    1.1 添加催化剂
    1.2 纳米化/纳米限域
    1.3 多相复合
2 宽温高性能RE-Mg-Ni基储氢合金Ni-MH电池负极材料
    2.1 A2B7型RE-Mg-Ni基电极合金的循环稳定性提升
    2.2 多相复合提高A2B7型RE-Mg-Ni系电极合金的宽温电化学性能
3 镁基非晶储氢电极合金的电化学性能
    3.1 镁基非晶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和衰减机理
    3.2 提高镁基非晶储氢合金循环稳定性的新路径探索
4 结论与展望

(2)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硅的储锂机制及尺寸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2 纳米硅结构负极材料
    2.1 Si纳米颗粒
    2.2 一维Si纳米材料
    2.3 Si纳米薄膜及复合材料
    2.4 3D Si纳米材料
3 Si-SiOx复合材料
4 Si/C复合材料
    4.1 Si/石墨烯复合材料
    4.2 Si/CNT复合材料
    4.3 核壳型Si/C复合材料
5 Si基合金复合材料
6 Si基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
7 Si基负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8 结语

(3)软磁磁粉芯和烧结软磁材料: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5磁粉芯材料
    5.1磁性粉末的制备方法
        5.1.1物理化学法
        5.1.2机械粉碎法

(4)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行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工艺及其强化机理
    1.1 表面机械研磨
    1.2 喷丸强化
        1.2.1 高能喷丸
        1.2.2 超音速微粒轰击
        1.2.3 湿喷丸
        1.2.4 超声喷丸
    1.3 激光冲击
    1.4 超声冲击
2 钛及钛合金表面纳米化变形机理
    2.1 纯钛/α钛合金的细化机理及其应用领域
    2.2 α+β钛合金的细化机理及其应用领域
    2.3 β钛合金的细化机理及其应用领域
    2.4 小结
3 展望

(5)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的潜力与挑战(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熵合金的定义和特点
    2.1 高熵合金的定义
    2.2 高熵合金的特点
        2.2.1 独特的合金设计理念
        2.2.2 高熵合金的结构特点
        2.2.3 高熵合金的性能特点
3 高熵合金准静态力学行为的研究
    3.1 热处理改性
    3.2 变形加工
    3.3 主元的选择与元素添加
    3.4 成分调整
4 高熵合金动态力学行为的研究
5 高熵合金作为含能结构材料的研究现状
6 总结与展望

(6)纯钨高压扭转微观组织演化机理与性能提升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难熔金属钨
        1.1.1 钨的性质和应用
        1.1.2 纯钨脆性及其改进方法
    1.2 大塑性变形工艺
        1.2.1 纯钨大塑性变形
        1.2.2 HPT工艺原理
        1.2.3 HPT工艺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1.3 大塑性变形过程中材料的细化机制
    1.4 非平衡晶界
        1.4.1 非平衡晶界的概念及作用
        1.4.2 非平衡晶界研究现状
    1.5 HPT形变诱导非晶化
    1.6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主要研究内容
    1.7 本章小结
2 实验材料和基本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纯钨HPT实验
        2.2.1 实验模具
        2.2.2 实验参数
        2.2.3 实验方案
        2.2.4 HPT实验流程
    2.3 微观组织表征及力学性能测试方法
        2.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3.2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
        2.3.4 显微硬度测量
        2.3.5 纳米压痕测试
    2.4 分子动力学模拟
        2.4.1 牛顿运动方程及算法
        2.4.2 边界条件的选择
        2.4.3 势函数
    2.5 本章小结
3 纯钨HPT变形行为和晶粒细化的尺寸依赖性
    3.1 纯钨HPT变形后的微观组织
        3.1.1 纯钨HPT变形后的织构组分
        3.1.2 纯钨HPT变形后的晶粒尺寸
        3.1.3 纯钨HPT变形后的晶粒形貌
        3.1.4 纯钨HPT变形后的位错密度
    3.2 纯钨在HPT过程中变形机制的尺寸依赖性
        3.2.1 纯钨HPT过程中的变形方式
        3.2.2 纯钨HPT过程中的孪生变形
        3.2.3 纯钨HPT过程中变形方式转换临界尺寸的计算
    3.3 纯钨HPT变形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机制
    3.4 本章小结
4 纯钨HPT变形过程中的晶界演化
    4.1 纯钨HPT过程中的晶界形貌
        4.1.1 纯钨HPT变形后的晶界角度变化
        4.1.2 纯钨HPT过程中晶界上位错演化
    4.2 纯钨HPT过程中的晶界能量
        4.2.1 晶界的位错模型
        4.2.2 晶界的能量计算
        4.2.3 HPT过程中的晶界能量变化
    4.3 纯钨HPT非平衡晶界的演化过程
        4.3.1 非平衡晶界的产生
        4.3.2 非平衡晶界的微观形貌
        4.3.3 非平衡晶界的判据和形成条件
    4.4 本章小结
5 纯钨HPT过程中的形变诱导非晶化
    5.1 形变诱导非晶化机制
        5.1.1 非晶的结构
        5.1.2 非晶的制备方法及机理
    5.2 纯钨HPT过程中的形变诱导非晶化
        5.2.1 纯钨HPT变形过程中的非晶化现象
        5.2.2 纯钨HPT变形过程中形变诱导非晶化的过程
        5.2.3 纯钨HPT形变诱导非晶化的机理
    5.3 非晶化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3.1 分子动力学参数设置
        5.3.2 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分析
        5.3.3 纯钨HPT形变诱导非晶化的非晶化焓计算
    5.4 纯钨HPT形变诱导非晶化条件
    5.5 本章小结
6 纯钨HPT的力学性能强化机制
    6.1 纯钨试样变形前后的力学性能
    6.2 纯钨非平衡晶界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6.2.1 不同应变速率下普通晶界和非平衡晶界纯钨的变形行为
        6.2.2 不同应变速率下普通晶界纯钨的变形机理
        6.2.3 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非平衡晶界的孪生机制
    6.3 不同应变速率下孪生变形对断裂机制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主要结论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

(8)多尺度结构Mo-12Si-8.5B-xZrB2合金的室温力学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Mo-Si-B三元系合金
    1.3 Mo-Si-B合金研究现状
    1.4 Mo-Si-B合金室温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
        1.4.1 α-Mo组织大小与分布
        1.4.2 合金化与添加第二相
        1.4.3 Si在Mo中的固溶
    1.5 Mo-Si-B合金高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因素
        1.5.1 合金组成成分
        1.5.2 合金晶粒尺寸
        1.5.3 SiO_2玻璃相粘度
        1.5.4 合金化与添加第二相
    1.6 Mo-Si-B合金的制备方法
    1.7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2 Mo-12Si-8.5B-x ZrB_2合金的制备与实验过程
    2.1 合金的制备
        2.1.1 合金成分设计
        2.1.2 低能球磨处理
        2.1.3 机械合金化处理
        2.1.4 真空热压烧结
    2.2 合金物相组成与微观组织结构表征
        2.2.1 物相分析
        2.2.2 微观组织观察
    2.3 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测试
        2.3.1 压缩强度测试
        2.3.2 抗弯强度测试
        2.3.3 断裂韧度测试
        2.3.4 裂纹扩展形貌观察
    2.4 合金的抗氧化性能测试
3 ZrB_2添加对Mo-12Si-8.5B合金力学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实验方法
    3.3 合金物相组成与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3.4 合金室温力学性能
        3.4.1 压缩强度
        3.4.2 抗弯强度
        3.4.3 断裂韧度
    3.5 ZrB_2添加量对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3.6 合金不同温度的抗氧化性能
        3.6.1 900℃的抗氧化性能
        3.6.2 1100℃的抗氧化性能
        3.6.3 1300℃的抗氧化性能
        3.6.4 1400℃的抗氧化性能
    3.7 合金不同氧化时间的氧化行为
        3.7.1 氧化动力学曲线
        3.7.2 不同氧化时间氧化层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α-Mo尺度调控对Mo-12Si-8.5B-1.0 wt%ZrB_2合金力学与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方法
    4.3 合金物相组成与微观组织结构分析
    4.4 合金室温力学性能
        4.4.1 断裂韧度
        4.4.2 压缩强度与抗弯强度
    4.5 合金强韧化机制
        4.5.1 韧化机制
        4.5.2 强化机制
    4.6 合金抗氧化性能
    4.7 本章小结
5 Mo-12Si-8.5B-xZrB_2合金氧化层形成过程与抗氧化机制
    5.1 引言
    5.2 合金氧化过程与氧化层演变
    5.3 合金氧化热力学分析
    5.4 温度对合金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5.5 ZrB_2对合金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5.6 α-Mo组织结构对合金抗氧化机制的影响
    5.7 包埋渗Si涂层对合金的氧化防护
    5.8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四、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 [1]镁基储氢合金动力学调控及电化学性能[J]. 朱敏,欧阳柳章. 金属学报, 2021(11)
  • [2]Si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J]. 邱治文,吴爱民,王杰,黄昊. 化工进展, 2021(S1)
  • [3]软磁磁粉芯和烧结软磁材料:结构、性能、特点和应用[J]. 刘亚丕,石康,石凯鸣,石凯翔. 磁性材料及器件, 2021(05)
  • [4]钛及钛合金表面自纳米化行为研究进展[J]. 徐圣航,沈凯杰,张惠斌,曹华珍,郑国渠.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21
  • [5]高熵合金含能结构材料的潜力与挑战[J]. 唐宇,王睿鑫,李顺,陈进,刘希月,白书欣. 含能材料, 2021(10)
  • [6]纯钨高压扭转微观组织演化机理与性能提升机制[D]. 周玉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
  • [7]放电等离子烧结铜/铜锆铝金属玻璃复合材料的组织与性能[D]. 陈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8]多尺度结构Mo-12Si-8.5B-xZrB2合金的室温力学与高温抗氧化性能研究[D]. 王娟.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9]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对锆基非晶合金结构、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影响的研究[D]. 陈恳. 上海大学, 2021
  • [10]SPS制备高熵合金/Ni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研究[D]. 王乃冉. 济南大学, 2021

标签:;  ;  ;  ;  

超细非晶合金的化学制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