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

一、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差生”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刘丽蓉[1](2020)在《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无论家长还是学生对教育的要求都有所提升,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随着21世纪20年代的到来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日益增多的教育实践成果,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都促使教育者不断的思考教学课堂的改革。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发展的较好,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最热门的理念,而传统的教学课堂,物理教师在班级授课的限制下,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导致长此以往,学生的物理成绩出现更为严重的参差不齐性。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真正进行“因材施教”是现行一线教师要思考的方向,所以分层教学应运而生。本文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行动研究法等方法,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简要概述问题研究的背景与现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通过查阅文献,阐述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首先对分层教学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在继承传统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最近发展区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因材施教理论,“掌握学习”理论等为分层教学实践奠定了理论支撑。第三部分,分别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调查问卷分析。首先通过以太原市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学生为主体进行调查,分析当前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后的满意度、对于分层教学的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等实际情况;其次通过对太原市一线物理教师做问卷调查,了解到在现行的太原市高中物理教学中分层教学具体实践情况并不是很好,大部分教师们很少能顾及到分层教学,最主要的原因是高考环境下的应试教育阻碍了分层教学的良性发展;最后通过对高一年级家长进行调查,了解家长对分层教学的态度。第四部分,针对调查实践中发现的物理分层教学实践的相关问题,在实证调查检验的基础上,利用大、小样本检验统计量对学生物理成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验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的实践教学效果,探索分层教学实践[1]。将部分实践经验进行了汇编整理,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改进优化策略。希望本部分能给分层教学的实践提供一些借鉴。本部分的最后分享了一篇具体的物理课堂分层教学案例设计,以期在提出理论优化策略的基础上,希望能结合具体实践案例为物理分层教学的长远发展尽一份力。第五部分,本文的总结和展望。

周金金[2](2018)在《基于合作探究下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文中认为新课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三维目标中的重要一维,全面阐释了教育促进个体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功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注意将过程与方法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的相融合。本研究以高中物理教学为对象,对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以启东市吕四中学高二理科班全体学生和物理教师为调查对象,旨在全面了解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情况,通过问卷发现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本研究分别以高中物理教师和高二物理学生为调查对象,经过调查发现,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需要进一步激发,物理学习态度需要进一步端正,创新意识等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合作探究的有效融合能力需提升,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评价不完善等。为此,有必要整合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创新教师教学模式,开展寓教于乐的合作教学活动,基于合作探究模式创建多样化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基于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得到全面提升。当然,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适时的引导,需要学生主动的探究与体验,进而将有益的体验内化为自觉的行为。且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将其渗透到知识技能教学之中,将三维目标紧密融合。

杨再花[3](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注重学业能力的提升的观念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要求学生向“全面发展型”“合作型”学生转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学生转型的步伐,许多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组织形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自从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各种优质课上更是屡见不鲜,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普遍描述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等。为了了解C市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状况,本文以办学水平不同的三类共六所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通过一年的实习,及与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多次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太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尚不具备合作学习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建议。首先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等。另外,学生也应加强合作学习基础能力的锻炼,如学生应注重养成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学生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等。

谢赢钦[4](2019)在《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1962年Samuel Kirk首次提出“学困生”这一术语,在此之前对学习不良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界。直到20世纪中期,心理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发现一些智力正常的儿童也存在学习困难现象,人们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从医学开始转向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困生的社会背景等方面。美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B·S·布鲁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等专家学者都在“学习困难”这一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我国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研究略晚于国外,有“差生”、“后进生”、“偏科生”、“学困生”等多种称谓。为了全面了解造成高中生学习物理困难的原因,寻找改变这一现状的有效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河南省9所高中1350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访谈法对10名高中物理教师进行采访,调查结果如下:(1)与非学困生比较,高中物理学困生在所有的心理健康障碍中,强迫、抑郁及敌对性更为突出,人际关系更为敏感;(2)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主观因素包括:学困生的学业情绪、学业规划、初中物理基础、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等;(3)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物理学科的难度、教师的教学行为、家长的投入程度等。通过对学困生和非学困生物理学习困难原因的比较研究,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减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有效策略:(1)在没有配备导师的情况下,班主任或者物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指导学困生制定学业规划;(2)学校可以适时的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外出学习,更新和丰富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教师的教学策略;(3)教师和学困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倾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双方的需求,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沟通解决;(4)家长对学困生学习的关注程度和投入程度要适度,和学校保持联系,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5)“互联网+”教育的应用,在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以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为代表的依托互联网的新兴教育模式,能够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率。由于本文的研究对象90%都出生于2000年以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00后”),在对学困生成因的调查中发现教师的颜值、声音、性格等因素也开始对学困生的学习产生明显的影响,但这种影响随着学困生年级的增高出现逐渐减弱的趋势,这一现象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群体特征。与已有的和本文研究方向相同或者相似的论文相比,本文还特别增加了研究高中学业规划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这项研究根据相关文献以往只出现在大学期间。

马建军[5](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李颖[6](2019)在《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高中开设的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高中生的物理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物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应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方法来解决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学生更好的适应当代生活和未来全面发展。但在实际物理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物理学困生,不能达到国家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本,意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物理学习困难也成为新课改研究问题之一。如何实现物理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每位物理教师渴求解决的难题。物理学习困难的研究,可以促进物理学习困难的解决,对物理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从归因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物理课程的特点和高中生的心理特征,以佳木斯一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以问卷调查法为主等多种方法对高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进一步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进行成因分析,并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来寻找相应的转化对策,以便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物理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提供借鉴,以期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韩晓梅[7](2020)在《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自然科学领城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物理学困生数量较多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目前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很多经济落后地区,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资源,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引发热议。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的今天,落后地区的教育问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近几年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顺利进行,教育扶贫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高中物理是学生普遍认为比较难学的科目,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数量较多,如何帮助他们摆脱学习上的“贫困”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国家级贫困县卢氏县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国内外学困生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对已有的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了已有研究的局限性。接着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阐述学困生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卢氏一高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以及10名物理教师的访谈得出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学生主观因素: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机不足;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客观因素:物理学科内容多学习难度大;教育经费短缺,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质教育资源,教学方式单一;家长受教育水平低,缺乏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学生教育的重视程度低、投入较少;学习氛围差,受手机及网络的影响较大。针对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形成原因,结合落后地区的教育现状提出以下帮助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的策略:(1)加大对贫困落后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2)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学质量;(3)智力扶贫,结对帮扶,郑州教育对口帮扶卢氏县;(4)教学改进策略方面:教育信息化,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5)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最后通过对三个高中物理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根据三个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制定转化策略,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相关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刘权[8](2011)在《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倡导素质教育的环境下,大家普遍认识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一定要融合,“教书”不仅要传授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科学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反映高一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为进一步提出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策略提供支持。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在引言中简单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介绍高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相关理论;第三部分重点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界定和理解;第四、五部分展现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第六部分给出研究结论和教学建议。

赵鹏程[9](2019)在《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对于中学物理教学,学生的抽象能力、思考领悟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是需要着重培养的。很多物理专家学者觉得“探索万千事物的根源来源于问题的提出”。物理学家更是认为“物理的本质就是问题”。爱因斯坦也提出“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提出一个问题”。纵观古今,整个物理学发展史与人类历史进步发展过程,正是因为有“问题”驱动着物理前辈对物理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研究。那么,对于高中物理,改革课堂的教学情况来提高效率,让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就需要广大物理教师深入思考了。“问题”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主线,培养能力是“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目的。高中物理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可以让课堂效率更加提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氛围更加浓烈,不仅物理成绩取得进步,学生解析问题的本领也获得明显加强。随之而来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物理能力提高,潜能被挖掘,发挥出其创新思维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培养他们“敢提问”、“会提问”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做到把问题带进课堂,并带着新问题离开课堂。一节好的物理课,一个优秀的物理教师,不是以课堂上大包大揽的形式,让学生接受自己,学到知识,而是要启发和鼓励他们,锻炼学生的提问意识。如何有效地支撑起“问题驱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本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对课堂不断深入研究。并且对学生提问情况和教师问卷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问题情况并不理想,普遍比较差。有的学生思路模糊,不清楚问题从何而来,不知道怎样系统的表达自己的问题,也有些学生胆子小,羞于问问题,怕被老师看不起。更多的学生,是觉得上课老师讲的都听得明白,而每当自己去做,就无从下手。问卷显示,觉得自己课堂一直很高效的老师只为少数。大部分老师赞同“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他们觉得,如果课堂中融入了创设问题情景,可以合理发问,然后处理学习者回答,指导学生处理问题,课堂效率定可以提高。与此同时,对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高一下学期的两个班级跟踪听课,对比教学案例和实践研究,记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然后进行分析。本文研究表明:“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相比于传统讲授教学模式,更能得到学生对高中物理课堂和物理教师的认可。而且较传统讲授式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模式也让学生能容易地理解物理知识,更高效,也更快乐地学习物理。

邵灏[10](2019)在《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职物理课程是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但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学习策略方面的问题,学习成效欠佳。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厌学情绪,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得他们很难在物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如何通过教学策略干预改善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学习策略,提高其学习成绩,增强其学习物理课的信心,是本研究关注的问题。物理问题解决指由一定的物理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要求,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是要解决某一个问题,甚至某一类的问题,而且要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发展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而物理问题解决策略则偏向采用何种策略对物理问题进行解决。其目的是选择何种策略来提高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不同的物理问题提出了不同的方法、策略,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问题解决策略也逐渐多元化。但是对中职生而言,很多相关的问题解决策略、方法并不能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起不到实质的作用,因为很多中职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接受能力较差、领悟能力也较差,同时又缺少反思和总结的习惯。基于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问题解决策略干预对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研究以蚌埠市某职业教育中心一年级的电工电子相关专业259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问题解决策略的干预对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研究一分别探讨三种问题解决策略——尝试策略、否定相关条件策略以及反推策略对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影响。研究二抽取了6名有代表性的个案,通过对测验材料、学生作业的分析以及访谈三种方式,探究问题解决策略干预对其解决问题策略的影响方式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尝试策略、否定相关条件策略及反推策略对中职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尝试策略、否定相关条件策略及反推策略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影响,但提高的幅度不一样。干预后发现,低成绩学生提高的幅度较大(p<0.05);高成绩学生成绩提高的幅度不明显(p>0.05)。3、尝试策略、否定相关条件策略及反推策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因性别的不同产生的影响也不相同。尝试策略、否定相关条件策略对性别差异影响较大(p<0.05);反推策略对性别差异影响相对较小(p>0.05)。4、个案研究中,策略干预对低成绩学生、中等生和高成绩学生产生的效果不同,中等生学习策略的变化较为明显,其次是低成绩学生,最后是高成绩学生。

二、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差生”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差生”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概述
    2.1 分层教学概念界定
    2.2 分层教学理论基础
第3章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
    3.2 调查结果分析
第4章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4.1 实践一:显性分层教学实践——年级大分层
    4.2 实践二:隐性分层教学实践——班内小分层
    4.3 现行高中分层教学相关对策研究
    4.4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实践——《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应用的成功之处
    5.2 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3 对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合作探究下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物理情感教育的相关理论
    2.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与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2.1.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含义
        2.1.2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
        2.1.3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情感教育资源
    2.2 合作探究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
        2.2.1 合作探究学习
        2.2.2 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现状调查
    3.1 问卷调查
        3.1.1 问卷的编制
        3.1.2 调查的对象及方法
        3.1.3 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3.2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不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2.2 受教师能力制约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达成
        3.2.3 学校文化环境和管理制度对学生情感价值观培养有重要影响
        3.2.4 情感目标的培养和建构具有一定的难度
4 合作探究下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
    4.1 整合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4.1.1 遵循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情意领域的变化规律
        4.1.2 设计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愿望和动机
    4.2 创新教师教学模式,开展寓教于乐的合作教学活动
        4.2.1 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合作学习的趣味性
        4.2.2 对课本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的美
        4.2.3 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发挥教师“知情德”的榜样示范作用
    4.3 基于合作探究模式,构建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
        4.3.1 观察法
        4.3.2 句子完成法
        4.3.3 谈话法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案例分析
    5.1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5.1.1 设计思路
        5.1.2 教学目标
    5.2 教学过程
        5.2.1 情景创设,问题引动
        5.2.2 合理猜想,提出方案
        5.2.3 实验验证
    5.3 教学评价与反思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基础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目的及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方案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问题的明确
        二、考察对象及调查对象的选定
        三、研究方法的具体设计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一、访谈的实施
        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一、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
        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困境的原因
        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要义认识模糊
        二、学校尚未形成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三、学生已形成的综合素质较难适应“合作学习”
第四章 化解小组合作学习困境之策略
    第一节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第二节 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
        一、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
    第三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
        一、培养学生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
        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4)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由来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重难点
第2章 学困生理论基础
    2.1 认知发展理论
    2.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2.3 成就动机理论
第3章 高中物理学困生原因调查
    3.1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3.2 调查设计
        3.2.1 研究预设
        3.2.2 研究方法的确定
        3.2.3 调查对象的选取
        3.2.4 调查问卷的设计
        3.2.5 访谈提纲的设计
    3.3 调查的实施
        3.3.1 问卷
        3.3.2 访谈
第4章 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4.1 学困生心理发展特点
    4.2 学生的主观原因
        4.2.1 学业情绪
        4.2.2 学业规划
        4.2.3 初中物理基础
        4.2.4 数学工具的应用能力
        4.2.5 其他
    4.3 客观原因
        4.3.1 学科的学习难度
        4.3.2 教师的教学行为
        4.3.3 家长的投入程度
        4.3.4 其他
第5章 高中物理学困生对策研究
    5.1 制定学业规划
    5.2 改进教学策略
    5.3 师生学会倾听
    5.4 家长适度参与
    5.5 “互联网+”教育
    5.6 其他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A 高中物理学困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学困生的理解能力测试题
附录C 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结果
致谢

(5)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一、研究视角
        二、理论基础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第一节 研究现状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第二节 概念解读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一、探索空间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第一节 研究准备
        一、基本情况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四、前期研究基础
        五、活动建模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一、主要研究方法
        二、资料收集手段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一、分析单位界定
        二、编码方案
        三、资料分析方案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历程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一、拟定活动方案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二、微课开发循环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一、优化微课设计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三、技术知识(TK)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第二节 研究反思
        一、关于研究设计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第三节 研究启示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附录7
附录8
附录9
附录10
后记

(6)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现状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内容
一、高中物理学习困难的理论历史研究与分析
    (一)学习困难的研究历史和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国内外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研究与分析
    (四)国内外对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研究与分析
二、高中物理学习困难实践调查及分析
    (一)问卷调查的设计
    (二)问卷调查的数据处理
三、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的系统化分析
    (一)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内因
    (二)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的外因
四、高中物理学习困难转化的策略探讨
    (一)学生方面的策略
    (二)教师方面的策略
    (三)学校方面的策略
    (四)家庭方面的策略
    (五)各方面之间的联合攻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调查问卷

(7)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对学困生的研究
        1.2.2 国内对学困生的研究
        1.2.3 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研究
        1.2.4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关于落后地区的界定
        1.4.2 关于高中物理学困生的界定
        1.4.3 关于脱贫的界定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法
        1.5.2 问卷调查法
        1.5.3 访谈法
        1.5.4 个案分析法
    1.6 学困生研究的理论基础
        1.6.1 归因理论
        1.6.2 多元智能理论
        1.6.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2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现状调查
    2.1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2.2 落后地区高中教育现状
    2.3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现状调查
        2.3.1 调查目的
        2.3.2 调查对象
        2.3.3 调查问卷的设计
        2.3.4 问卷调查的实施
        2.3.5 问卷调查结果统计
    2.4 教师访谈
        2.4.1 访谈目的
        2.4.2 访谈的设计
        2.4.3 访谈对象
        2.4.4 访谈结果
第3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
    3.1 学生主观因素
        3.1.1 相关学科的学习基础
        3.1.2 学习动机及学习兴趣
        3.1.3 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
    3.2 客观因素
        3.2.1 学科的学习难度
        3.2.2 教育经费及办学条件
        3.2.3 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
        3.2.4 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及投入程度
        3.2.5 环境因素
第4章 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策略
    4.1 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4.2 加强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
    4.3 智力扶贫,结对帮扶——郑州教育对口帮扶卢氏县
    4.4 教学改进策略
        4.4.1 教育信息化,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4.4.2 注重基础,因材施教,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4.4.3 教学方式多样化,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4.4.4 关爱学困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4.4.5 指导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4.5 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合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第5章 物理学困生“脱贫”个案分析
    5.1 案例一
        5.1.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1.2 转化策略及效果
    5.2 案例二
        5.2.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2.2 转化策略及效果
    5.3 案例三
        5.3.1 学生基本情况及成因
        5.3.2 转化策略及效果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总结
    6.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8)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高中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2.2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2.3 进行人文主义教育的心理学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渗透人文精神的教学理论概述
    3.1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界定和理解
        3.1.1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界定
        3.1.2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理解
        3.1.3 高中物理学科中人文精神的表现
        3.1.4 人文精神在高一教材中具体表现
    3.2 高中物理教学中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的理解
    3.3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原则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途径
第四章 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学生卷)
    4.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4.2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4.2.1 四所学校学生总体情况的分析
        4.2.2 四所学校间各自情况的比较分析
        4.2.3 某所学校男女生情况的比较分析
        4.2.4 某所学校文科生理科生情况的比较分析
        4.2.5 某所学校各层次班级情况的比较分析
第五章 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教师卷)
    5.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5.2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5.2.1 数据统计
        5.2.2 数据分析
第六章 结束语
    6.1 研究结论
        6.1.1 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6.1.2 教师渗透人文精神现状
    6.2 教学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与思考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附录
    附录 1
    附录 2
    附录 3
致谢

(9)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驱动”理论的产生背景
        1.1.1 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1.1.2 传统物理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1.3 先进教学模式的涌现
    1.2 “问题驱动”研究现状综述
        1.2.1 外国“问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问题教学”的研究现状
    1.3 “问题驱动”式教学界定
        1.3.1 概念的界定
        1.3.2 问题的类型
第二章 “问题驱动”课堂的理论依据
    2.1 建构主义理论
    2.2 马赫穆托夫问题教学论
    2.3 动机理论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驱动”教学情况调查分析
    3.1 问卷设计
    3.2 问卷分析
第四章 “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研究策略
    4.1 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意识
        4.1.1 教师提问基本策略
        4.1.2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2 处理学生回答策略
    4.3 指导如何解决问题策略
    4.4 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5 注重因材施教
第五章 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实践探究
    5.1 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探究目的
    5.2 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对象
    5.3 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研究结果和分析
        5.3.1 教学片断举例
        5.3.2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析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2.1 给教师的一些建议
        6.2.2 给教育部门的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6.4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教师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3: 教学设计
致谢

(10)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研究现状
    2.1 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2.1.1 教学策略的内涵
        2.1.2 学习策略的内涵
        2.1.3 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
    2.2 现有研究对本研究的启示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假设
    3.3 研究方法
    3.4 概念界定
第四部分 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
    研究一 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实验研究
        实验1 否定相关条件策略对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影响的研究
        4.1.1 研究目的
        4.1.2 研究假设
        4.1.3 研究方法
        4.1.4 研究结果
        4.1.5 讨论与分析
        实验2 尝试策略对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研究假设
        4.2.3 研究方法
        4.2.4 研究结果
        4.2.5 讨论与分析
        实验3 反推策略对改善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
        4.3.1 研究目的
        4.3.2 研究假设
        4.3.3 研究方法
        4.3.4 研究结果
        4.3.5 讨论与分析
    研究二 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干预的个案研究
        4.4.1 研究目的
        4.4.2 研究假设
        4.4.3 研究方法
        4.4.4 研究结果
        4.4.5 讨论与分析
第五部分 总结论与建议
    5.1 总结论
    5.2 建议
第六部分 研究反思及展望
    6.1 研究的反思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出现的“差生”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刘丽蓉. 西南大学, 2020(01)
  • [2]基于合作探究下高中物理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教学策略[D]. 周金金. 苏州大学, 2018(04)
  • [3]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D]. 杨再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谢赢钦. 河南大学, 2019(01)
  • [5]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6]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析[D]. 李颖. 佳木斯大学, 2019(03)
  • [7]落后地区高中物理学困生“脱贫”研究 ——以卢氏县为例[D]. 韩晓梅. 河南大学, 2020(02)
  • [8]高一物理渗透人文精神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D]. 刘权. 苏州大学, 2011(06)
  • [9]高中物理“问题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与教学效果研究[D]. 赵鹏程.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10]中职生物理问题解决策略的干预研究[D]. 邵灏. 扬州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