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健康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金河禄,崔仙[1](2022)在《朝鲜语诉讼权利保障:现状、挑战与应对》文中提出民族语言诉讼权利是宪法及相关法律赋予各民族诉讼参与人的正当权益,是民族平等政策及人权保障原则在人民司法工作中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在保障民族语言诉讼权利上取得了一定成就,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实践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朝鲜语诉讼权利保障为分析样本,研究取得的成果,总结突出问题,探讨应对之策,可以为加强民族语言诉讼权利保障提供思路。

李志忠,任晔[2](2021)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文中研究说明在新疆进行的语言调查表明,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情况良好,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塔吉克族等民族具备母语交谈能力的比例均超过94%,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少数民族前列。在新疆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背景下,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没有被削弱,更不存在母语生存危机。现阶段,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重点仍然是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

林芳菲[3](2021)在《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兼驳郑国恩“新疆文化灭绝”的谎言》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美西方反华势力炮制各类涉疆谎言,妄图污蔑、抹黑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德国伪学者郑国恩炮制的"新疆文化灭绝"谎言是美西方抹黑中国的谬论之一。面对郑国恩"新疆文化灭绝"的不实指控,笔者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从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由、少数民族文化权利保障等方面呈现新疆现状,揭穿郑国恩学术造假伎俩并驳斥其"新疆文化灭绝"谬论。

陈丽湘[4](2021)在《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文中认为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前提,是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以各族群众的语言需求为导向,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取得了显着成就,为各民族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了有力的助推和保障作用。新时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充分重视经济转型对语言文字提出的新需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民族地区更好地融入新发展格局提供基础保障。

武娜[5](2021)在《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能够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发展和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通过在政治上维护稳定、在措施上加大宣传、在行动上加强交流、在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等方法来保障语言文化的安全,为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保驾护航,提升各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各民族语言和谐共生。

邹阳阳[6](2021)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文中认为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我国依法治理语言文字的工作注入了更加强劲的思想动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方面基本立场:推进语言文字治理法治化,维护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权为要素的人权体系,坚持语言文字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该法实施二十余年来,我国共同语普及程度低、语言文字软实力弱的旧有局面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目前,我国仍然存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不够平衡的问题。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正式确立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落实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创造更加有力的法治支撑。

黄劲怡,王晋军[7](2021)在《“国家语言能力”在中国:概念、现状与反思》文中研究表明在我国学界,"国家语言能力"概念的界定素来存在国家和国民语言能力关系不明、能力项内容重叠等现象,亟须厘清此概念的内涵及其能力项。从概念的再定义出发,以其维度和能力范畴为综述范围,回眸其发轫以来国内的研究现状,归纳过往的成绩和不足,并对现状做出有关设想和反思。文献研究发现,国家维度的语言能力研究善于做理论规划,但对现实问题的指导意义有待实践检验;国民维度的语言能力研究擅长现状描写,但对成因的追踪不足。这些问题反映出当前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中国家维度和国民维度之间的脱节,理论规划和现实问题之间的失衡。

张祺[8](2021)在《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边缘群体通常是他者再现和社会动员的对象,很少被看作媒介生产的主体。但是在社会转型和技术变迁背景下,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中出现了自发的集体影像生产。例如贵州西部苗语方言区的群众使用族群自身语言、自行生产、在族群内部流通消费的苗语影像。这些自发的影像生产活动表明,边缘群体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力,改变了媒介生产和使用中的角色设定。本文基于在贵州、福建等地对苗语影像传播过程的多点民族志观察,描述了苗语影像的生产组织和传播过程;说明了西部苗族农民工群体借助苗语影像生产形成的跨空间族群网络;阐释了西部苗族农民工群体使用苗语影像重新想象和建构族群身份与族群"传统"的具体过程。通过对苗语影像的形态、产生的条件以及功能的探索,提出苗语影像是一种大众文化工业之外,也是在专业主义范畴之外的"草根媒介"的理解方式。研究表明,在大众媒介与另类媒介之外存在边缘群体自发的集体媒介生产——草根媒介的形态。作为媒介生产主体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能够利用影像生产和消费来自我建构族群身份,建构他们的集体身份。

付义荣[9](2021)在《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陆续有学者开始对中国农村进行社会语言学调查与研究。这些调查与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和语言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都是非常有益的。但当前的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研究也存在诸多不足,如重宏观轻微观、理论薄弱、研究对象的普遍性不够等,因而未能充分展现其应有的学术价值。鉴于这样的研究现状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加速推进"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学科化在当前尤为重要而紧迫。

卓尕措[10](2021)在《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我国13所民族高校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民族特色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民族院校图书馆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是民族高校图书馆事业的特殊魅力和生命力。本文通过网络访问和文献调查了解到各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特色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的现状及特点;论述了民族高校图书馆民族特色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提出了开发利用民族特色资源服务之思路。

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健康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健康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朝鲜语诉讼权利保障:现状、挑战与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一、朝鲜语诉讼权利保障的现状
    (一)法律及制度保障现状
    (二)朝汉双语司法队伍建设现状
    (三)朝鲜语案件的审理情况
二、朝鲜语诉讼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及制度中的问题
    (二)双语司法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三)法律资料建设中的问题
三、应对之策
    (一)法律及制度完善
    (二)司法队伍建设及后备人才培养
    (三)加强法律资料建设
四、结论

(2)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基本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新疆各少数民族母语传承情况
        1. 少数民族母语获得
        2. 少数民族母语能力
    (二)各种场合的语言使用情况
        1. 家庭语言使用
        2. 社区与工作语言使用
    (三)20年来各少数民族母语能力的变化
    (四)小结
        1. 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和使用情况良好
        2. 少数民族家庭语言、社区语言主要是本民族语言
        3.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没有削弱少数民族母语传承,国家通用语言与各少数民族的母语不存在替代关系
三、新疆少数民族母语传承的因素分析
    (一)家庭语言环境促进母语传承
    (二)少数民族语言大众传媒促进母语传承
四、结语

(3)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兼驳郑国恩“新疆文化灭绝”的谎言(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灭绝”概念的历史脉络及美西方对该概念的恶意滥用
二、郑国恩炮制的“新疆文化灭绝”谬论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四、穆斯林群众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与保护
五、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有力保护与传承
六、各民族群众积极拥抱美好生活
七、结语

(4)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 言
二、 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实践经验
    (一) 重视语言国情调查
    (二) 遵循语言发展规律
    (三) 提高社会语言规范意识
    (四)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
    (五) 健全政策法规制度
    (六) 高度契合国家发展战略
三、 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的创新发展
    (一) 以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为导向,服务实际需求
        1.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2. 深入分析“七普”数据背后的人口流动迁徙规律,结合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提供高质量的语言服务。
    (二) 以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为对象,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1. 重视少数民族边远、农村地区。
        2. 聚焦未进入数字社会交流的群体。
    (三)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普及水平和质量
        1. 以语言相通增进心灵相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2. 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融入新发展格局。

(5)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维护稳定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的基本前提
    (一)加强宗教之间的交流,拥护民族信仰。
    (二)严厉打击反动势力、民族分裂分子的破坏。
二、加大宣传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的有效途径
    (一)借助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二)借助旅游经济加强宣传。
三、加强交流是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的核心问题
    (一)加大各民族间的经济往来。
    (二)鼓励各民族进行互助互利交流。
四、政策支持是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提供民族优惠政策。
    (二)加强民族文化研究。
    (三)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库。
五、结语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通用与通语同心的法律保障
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立场
    (一)法治立场:提高语言文字治理法治化水平
    (二)人权立场:维护以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权为要素的人权体系
    (三)文化立场:坚持语言文字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第一,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第二,具体规定的保留性。
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严格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一)走出民族文化平等的认识误区
    (二)全面认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

(7)“国家语言能力”在中国:概念、现状与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概念:“国家语言能力”的广义观
三、现状:理论规划与实践落地
    (一)规划能力
    (二)通用语能力
    (三)多语能力
    (四)培养能力
    (五)技术能力
    (六)服务能力
    (七)评价能力
四、反思与设想:从理论规划到实践落地
    (一)规划能力
    (二)通用语能力
        1.强化施策的切实性和精准性
        2.推进汉语推广的国际化和本土化
    (三)多语能力
    (四)培养能力
    (五)技术能力
    (六)服务能力
        1.明确产业定位,确立行业标准,加强学术指导
        2.提升从业者的语言能力,完善多语平台设置
    (七)评价能力
五、结语

(8)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转型与技术变迁中的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
    (一)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与传播
        1. 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
        2. 少数民族农民工群体与传播研究
    (二)影像生产与边缘群体
        1. 技术变迁打破影像工业化生产壁垒
        2.“民间影像”中的边缘群体
        3. 影像行动主义中的边缘群体
        4. 国内农民工群体自发的媒介生产
    (三)社会转型与边缘群体集体身份建构
二、苗语影像与“我们家这种族”
    (一)“发现”苗语影像
    (二)语言与族群边界
    (三)文本与族群身份
        1. 苗语影像文本内容特征
        2. 苗语影像文本的影像叙事特征
    (四)流通与族群网络
        1. 流通范围:跨地域族群网络
        2. 接受过程:使用情境与族群身份
三、苗语影像与集体身份建构过程
    (一)获取:以社会创新突破结构限制
        1. 技术采用:嵌入本地文化资源的适宜技术组合
        2. 生产组织形式:以有偿交换为核心的合作生产
    (二)产用过程:朝向集体行动者的媒介生产
    (三)挑战:以自我建构消解他者建构
        1. 对他者建构族群身份的意义翻转
        2. 传承与创新:被谁发明的族群传统?
        3. 学习与利用族群身份改变群体形象
四、草根媒介与集体身份建构
    (一)苗语影像个案拓展:草根媒介的提出
    (二)草根媒介:自我身份的生产空间
    (三)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的建议

(9)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关于中国农村的微观社会语言学研究
    (一)少数民族语言
        1. 语音
        2. 词汇
    (二)汉语
        1. 语音
        2. 词汇
        3. 语法
三关于中国农村的宏观社会语言学研究
    (一)少数民族社区
    (二)汉族社区
    (三)特定群体
        1. 移民
        2. 农民工
        3. 学生或留守儿童
四分析与讨论
五结论

(10)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我国13所民族高校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 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
    (一) 开发民族特色资源文献为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服务
    (二) 开发民族特色文献资源,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三) 开发民族特色资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四) 开发民族特色资源为维护文化多样性服务
二、 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一) 民族特色资源建设具有保护、传承性特点
    (二) 民族特色资源建设具有学科性特点
    (三) 民族特色资源建设具有民族性、区域性特点
三、 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 民族特色文献资源建设与开发的趋同化特征
    (二) 特色数据库开放程度低、共享困难
    (三) 民族特色数据库更新工作相对滞后
四、 关于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思路
    (一) 建立民族特色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资源共享
    (二) 发挥人才优势,进行深层次服务
    (三) 构建民族特色资源馆藏
五、 结语

四、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健康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朝鲜语诉讼权利保障:现状、挑战与应对[J]. 金河禄,崔仙. 东疆学刊, 2022(01)
  • [2]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母语良性传承——用事实回应郑国恩的伪学术[J]. 李志忠,任晔.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 [3]少数民族文化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兼驳郑国恩“新疆文化灭绝”的谎言[J]. 林芳菲.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论新时代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J]. 陈丽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5]汉语国际传播视域下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文化安全研究[J]. 武娜.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22)
  • [6]《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 邹阳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7]“国家语言能力”在中国:概念、现状与反思[J]. 黄劲怡,王晋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8]草根媒介:社会转型中的集体身份建构——对贵州西部方言苗语影像的多点民族志研究[J]. 张祺. 政治人类学评论, 2021(01)
  • [9]中国农村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思考[J]. 付义荣. 语言文字应用, 2021(03)
  • [10]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独特价值及其开发利用研究——以我国13所民族高校图书馆为例[J]. 卓尕措.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1(04)

标签:;  ;  ;  ;  

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