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一、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学礼,张煜,凌彤,马俊华[1](1994)在《手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解剖了82只成年人手标本的静脉,并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了10只手静脉瓣的分布情况。发现手掌侧深静脉较伴行动脉细的多,其管径仅及其伴行动脉管径的1/3—1/4。指背静脉粗大,分布也恒定。断指再植没有适宜的动脉供吻接时可用指背静脉代替。手背静脉有静脉弓和静脉网两主型。手背静脉、掌背静脉和指背静脉均可见静脉瓣,主要分布于静脉汇合口的稍远侧,以利于静脉血回流。介绍二例手外伤患者,将拇指指背静脉同桡动脉吻合,使拇指再植获得成功。

朱志红,杨丽,瞿东滨[2](1999)在《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指背静脉作为静脉输注途径的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15具防腐尸体解剖并观察指背静脉的走行及外径,并在临床应用2000例次。结果:指背静脉有三级静脉弓,第三级静脉弓在近节指发出2条指背静脉干汇入手背静脉网,此段静脉行径较直、管径粗。临床上采用指背静脉输注,成功率达965%。结论:指背静脉适合行静脉穿刺及输注,但应局限于需长期输液的慢性患者

巨积辉[3](2019)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文中认为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多因为脱套的皮肤缺损或毁损,很难通过吻合血管的方法进行原位再植术,根据手术的复杂、难易程度,其治疗大致分为残端修整、再植、皮瓣修复、再造四个时期。要完全恢复伤指的外形和功能又要尽量减少供区的损伤的确非常困难,目前患者对于修复后的外形和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选用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仍是修复效果最为理想的方法,如果不考虑对供区损伤导致的不足,其方案可以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修复水平,也最大程度的体现了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水平。但是由于切取甲瓣或第二趾甲皮瓣造成足趾个数的缺失,加重了供区的损伤,逐步成为临床上面临的难题。为了减少供区的损伤问题,我们将脱套伤的拇指或手指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修复,提出分区修复的概念,即将拇手指的创面分为背侧和掌侧两个区域分别进行修复。针对拇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除了达到覆盖创面的目的以外,更重要的是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脱套指的指腹及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针对手指皮肤脱套伤,背侧采用第二趾背侧甲皮瓣来修复,覆盖创面和重建指甲;掌侧采用同足或对侧足的趾腓侧皮瓣来修复,重点是重建指腹、恢复精细的感觉功能。我们于2012年开始临床上应用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方法,开展了多种足部瓦合皮瓣修复的术式,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在保留甲瓣和第二趾甲皮瓣可以恢复伤指完美外形的基础上,避免了供区足趾个数缺失的问题,获得了精细的显微外科修复,代表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但是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脱套伤伤情的判断及手术方案的设计主要依赖于医生的临床经验,要确定缺损的面积、几何形状以及术中的组织瓣的设计,单靠术者的经验或者简单的一些测量工具,不能做到精确的术前设计,有时在手术中间已经切开供区皮肤时发现血管变异,被迫改变手术方案,造成了新的损伤、增加了手术时间和手术难度。临床迫切的需要能够显示术前伤情、供区血管结构、术中可视化的设计等三维图像系统,改变传统的临床医生培训模式,为术者提供精确的术前设计、手术过程的虚拟仿真,并在实际皮瓣切取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脱套伤情,建立三维的伤情数字化显示,做到精准化的手术设计、达到减轻供区损伤的目的。本研究结合了临床影像学技术、计算机医学技术、解剖学、皮瓣外科学、显微外科学技术,进行多学科、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利用三维扫描技术、数字化图像处理技术建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并进行分区重建,精确测量需要的组织量及几何形状;利用3D-DSA动脉造影技术明确足部供区组织瓣的血供类型、是否存在变异等,为精确的手术设计切取提供依据;并在临床上开展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研究。本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重建:探讨利用CT扫描图像数据采集,Arigin 3D Pro,Materialise Magics软件制作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可行性;利用三维重建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采用分区修复的理念将脱套指的皮肤重建为掌侧、背侧两部分,为精准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该类损伤提供可视化的前提。选取一侧新鲜上肢标本,行CT扫描结合软件完成未损伤的手部数字化重建。制作拇指掌指关节平面,示指远指间关节平面,中指近指间关节平面,环指掌指关节平面皮肤脱套伤模型。CT扫描脱套伤模型,数据以DICOM格式储存,采用医学影像软件Arigin 3D Pro,对脱套手指及脱套皮肤三维重建,分别获得拇手指皮肤脱套伤及脱套皮肤的数字化重建,将其切割为掌侧、背侧两个部分,测量所需要的皮肤面积及形状。将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与软件制作模型的数据导入GraphPad Prims 7进行统计学分析,比照重建数据的准确性。并对三维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进行虚拟仿真手术的皮瓣设计。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 1-4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获得了清晰、立体的皮肤脱套伤结构及可视化的三维图像模型,脱套伤平面定位准确,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能够有效地显示肌腱及指骨的解剖结构。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分割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模型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尤其是对脱套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为脱套皮肤的分区设计确定提供可视化的前提。获得脱套皮肤的实际数据及数字化设计的具体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皮尔森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提示软件制作模型的各项数据与实际脱套皮肤的数据具有显着相关性。第二部分研究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探讨应用3D-DSA造影技术、重建软件对足部血管进行三维重建,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足部瓦合皮瓣组合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可行性;应用重建的瓦合皮瓣血管数字化模型,结合第一部分已经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情模型,术前模拟仿真手术设计、切取,为精准切取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可视化的三维图像。选取3侧新鲜成人尸体下肢标本,采用3D-DSA造影,数据导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构建足部血管三维图像。结合前期完成的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根据构建的血管信息分别设计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趾腓侧皮瓣、趾背侧甲皮瓣瓦合足背动脉皮瓣三类方法,数字化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虚拟仿真操作,并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成功获取到足部动脉、静脉血管相关数据及3D图像,获得了清晰的立体的足部血管结构及可视化的、可以360°旋转的图像,准确的构建出本研究所需要的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趾固有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走行、口径、形态分布等,尤其是可以直观的观察到血管的变异情况,为临床上应用瓦合皮瓣提供了精准的术前设计依据。基于DSA造影与设备自带的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数字化设计重建的瓦合皮瓣,可以根据足部血管的信息进行各种形式的自由组合设计,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模型,并可以术前模拟切取,对临床精确手术设计及切取提供便利。第三部分研究数字化设计的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临床应用:对于8例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患者,术前采用CT扫描三维重建脱套伤数字化设计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缺损皮肤掌侧、背侧分割,测量所需要的掌背侧皮肤覆盖面积,下肢3D-DSA造影,所得数据传入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三维重建足部动脉及其分支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设计趾背侧甲皮瓣与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瓦合来修复拇指,设计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并在数字化模型上模拟手术过程。结果显示,8例患者均通过CT扫描重建了拇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应用三维软件对缺损皮肤掌侧、背侧进行分割、测量。8例均行下肢3D-DSA造影,并采用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软件重建了足部动脉的走行分布,根据血管信息分别设计了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足背皮瓣修复拇指、同足或双足第二趾背侧甲皮瓣瓦合第二趾胫侧皮瓣或趾腓侧皮瓣修复手指的方法,并通过三维软件进行手术模拟,术中设计切取瓦合皮瓣与术前设计完全一致。8例均得到精准的瓦合皮瓣修复,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供区植皮均完全成活,1例供区行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者,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随访4~17个月,修复后的拇手指指甲生长良好,感觉恢复S2~S3+,外形逼真,按照中华医学会拇手指再造功能评价标准评定,均属优。足部供区植皮满意,1例轻度色素沉着,其余无色素沉着,无明显的瘢痕挛缩及破溃现象,不影响患者行走。通过以上研究,成功构建了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伤情,能够清晰、动态、立体的显示脱套伤的结构特点。利用三维测量软件可以测量、切割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所需要的掌侧及背侧皮肤的面积和形状,简单、快捷、直观的进行分区皮瓣设计,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由组合设计,为临床上设计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提供了直观的、立体的、数字化的前提,尤其是对修复脱套伤所需要的皮肤可以进行三维条件下的测量、切割、外形的构建,使手术设计更加直观、充分。基于3D-DSA造影技术与Philips DICOM Viewer6.0图像浏览器软件相结合可准确、有效地构建足部血管的数字化设计,整个的构建过程能准确的显示出足部的血管分型、口径、形态学分布及变异情况。可以满足临床上分区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设计需要,可以使术者在术前即能轻松获取所需皮瓣的面积与形状、足部血管的信息,有助于术前规划,使手术设计更加精准化。临床上采用CT扫描重建伤情数字化设计,供区足部3D-DSA造影三维可视化重建足部血管,设计了多种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术式,可以在术前明确足部血管信息、模拟手术操作以及精准的显微外科修复,最大程度的减少供区的损伤,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邓兆宏,王汉琴,王金勇,陈家强,张兴华,李勇[4](2010)在《上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测上肢的浅静脉,为临床应用提供局部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具成人尸体上肢浅静脉进行了解剖和观测。结果解剖观察了手背静脉网、弓的形成和属支的分布,可见形成手背静脉网左侧19例,占(63.3±18.8)%,右侧20例,占(66.6±8.6)%。形成手背静脉弓左侧11例,占(36.6±8.8)%,右侧10例,占(33.3±8.6)%。贵要静脉的深面是由肱二头肌腱发至深筋膜的肱二头肌腱膜,此肌膜把静脉同肱动脉、正中神经隔开,贵要静脉可跨过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也可跨过贵要静脉。测量了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前臂正中静脉的外径,均在1.0mm以上。结论为在手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静脉置管、穿刺选择血管、预防穿刺引起的神经损伤等提供了局部解剖学资料。

吴一民,李力[5](2000)在《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探讨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指掌侧固有静脉存在但分布不恒定 ,指掌侧浅静脉解剖恒定。指掌侧静脉作为手指血液回流系统的一部分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车永琦,张伟,程芳斌,王怀龙,王恒,郑欣川,刘壮,赖伟[6](2021)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在伴有环形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断指伴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5月至2020年11月,应用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修复断指环形软组织缺损并重建断指血运12例,男9例,女3例;左手4例,右手8例;其中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2例,小指1例。皮瓣切取面积: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为2.5 cm×2.0 cm~4.5 cm×2.5 cm,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为3.5 cm×2.0 cm~6.0 cm×2.5 cm。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的动脉桥接断指优势侧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掌侧固有静脉;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的动脉吻合于非优势侧指掌侧固有动脉,静脉桥接指背静脉。12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门诊定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皮瓣成活情况、外观、质地、功能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 12例皮瓣及断指均顺利成活,无感染发生,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24(平均13)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色泽、质地良好,皮瓣无溃疡形成。皮瓣供区一期缝合,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相对隐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指再植功能试用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8例,良3例,中1例。结论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针对伴有环形较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手指离断患者,使用皮瓣血管可桥接断指重建血运,术后皮瓣外形、功能满意,供区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良好的修复方法。

朱友梅,戴建兰[7](2008)在《指背静脉穿刺在乳腺癌疑难静脉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乳腺癌疑难静脉患者化疗采用指背静脉穿刺的可行性。方法:对22例乳腺癌疑难静脉化疗患者采用指背静脉穿刺40次,认真选择静脉,掌握进针技巧,妥善固定,严密观察。结果:40次化疗顺利完成,无化疗药物外渗和静脉炎发生。结论:选择指背静脉化疗是可行的,合理应用可减轻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增加了静脉利用度。

方杰[8](2020)在《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在新鲜上肢标本(天然乳胶灌注)上对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指固有动脉和前臂掌侧静脉进行解剖学研究。依据解剖学基础,开展应用骨间背动脉皮瓣、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指动脉皮瓣和前臂掌侧静脉皮瓣,flow-through桥接修复伴有指固有动脉缺损的创面,并收集相关数据,比较四种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经济性,为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提供阶梯化选择的理论依据。方法对新鲜人体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分别测量骨间背动脉和桡动脉掌浅支动脉起、止点外径,其血管蒂长度,指固有动脉于近节指骨远1/3段内的外径和前臂掌侧近腕关节处皮下静脉的外径,并记录前臂远1/3段掌侧皮下静脉的数量。临床上分别选择这四种皮瓣修复合并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皮肤软组织缺损,并进行随访,观察皮瓣外观,测量皮瓣两点辨别觉和患指总关节活动度。皮瓣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患者对患指外观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均纳入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应用邻指指动脉、骨间背动脉穿支flow-through皮瓣修复各1例,静脉皮瓣修复18例(A组),桡动脉掌浅支皮瓣22例(B组)。结果1于近节指骨远1/3段区域内测量示指至小指的桡侧和尺侧指固有动脉外径,分别为(1.01±0.16)mm、(1.29±0.15)mm、(1.28±0.13)mm、(1.33±0.12)mm、(1.25±0.13)mm、(1.11±0.13)mm、(1.09±0.12)mm、(0.98±0.11)mm,骨间背动脉、桡动脉掌浅支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其近、远端外径分别为(1.45±0.10)mm、(0.80±0.09)mm和(1.28±0.32)mm、(1.10±0.32)mm;骨间背动脉蒂长为(13.2±1.5)cm,桡动脉掌浅支血管蒂长为(2.66±0.56)cm;前臂掌侧静脉平均外径为(1.68±0.29)mm,平均有(5.3±0.82)条静脉。2临床开展皮瓣和患指均顺利存活,无伤口感染。邻指指动脉flow-through皮瓣修复术后6个月随访,外观满意,两点辨别觉为6 mm,患指关节活动度优。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后2个月随访,皮瓣外观臃肿,示指TAM=95°,示指关节活动度恢复差,患者满意度为不满意,指端两点辨别觉为9mm。A组和B组中40例皮瓣均获得随访,经统计分析,A组和B组手术时间和末次随访皮瓣两点辨别觉测量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皮瓣外观及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成活率均为100%,供区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1指固有动脉的管径匹配度高于其他三者,但可供皮瓣面积有限,且牺牲供指主干血管,经济性较其他三者低;2骨间背动脉管径与指固有动脉接近,血管主干较长,可修复大段缺损,但文献报道骨间背穿支蒂长度为(2.5±0.2)cm,皮瓣移植时易出现血管迂曲打折,影响皮瓣血液供应,且皮瓣臃肿,不利于手功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整形的可能性大,经济性降低;3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桥接修复伴有动脉缺损的手部小面积创面,均可获得较高的成活率和满意的临床疗效,经济性高于指固有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4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可适用于修复指动脉缺损长度在2.6 cm的重建,骨间背动脉穿支皮瓣和静脉皮瓣可适用于修复缺损长度在5 cm以上的重建;5在这四种皮瓣中,推荐应用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作为修复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的首选治疗方法,依据感觉恢复首选桡动脉掌浅支皮瓣;依据操作难易程度,静脉皮瓣操作相对容易;邻指指动脉皮瓣和骨间背动脉皮瓣均因其具有固有的缺点,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图35幅;表7个;参151篇。

王凯,巨积辉,金光哲,郭礼平,李亚东[9](2021)在《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文中提出目的报道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23例23指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均伴有指骨外露,应用带指固有动脉的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中不用特意寻找指固有动脉背侧皮支,保留指固有动脉近节中远1/3处1cm往背侧的筋膜组织,连同指固有动脉一并切取,切除的指固有动脉予以指背静脉桥接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1.0cm~2.5cm×2.0cm,供区取前臂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佳,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两点辨别觉为8~14mm。皮瓣供区植皮愈合良好。结论运用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可降低了切取难度,减少背侧支损伤可能,增加供血动脉吻合口径,降低吻合难度,是修复指端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

李勇[10](2011)在《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解剖位置关系,为提高手背静脉穿刺质量提供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肉眼解剖13例26侧成人尸体手背标本。结果发现皮神经行程较静脉直,成袢现象少,且恒定地走行于浅静脉深面;手背浅静脉主要形成4支较粗大的掌背静脉,分别位于四个掌骨间隙间;第2、4掌骨间隙处的皮神经与静脉呈伴行关系,但第1、3掌骨间隙处的皮神经与静脉呈交叉关系。结论①由桡骨茎突、尺骨头和第三掌骨底形成的三角形区域为"缺乏神经区";②由尺骨头至第2、3指蹼和由桡骨茎突至第2、3、4指蹼的连线为掌背皮神经的投影区;③注意这些解剖关系,在取这些静脉穿刺时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二、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3)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拇手指皮肤脱套伤伤情的数字化重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建立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数字化设计的临床应用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总结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主要成果
    三、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四、研究中尚存在的问题
    五、今后进一步研究思路
结论
综述一:手部皮肤脱套伤分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3D可视化设计在穿支皮瓣移植术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编写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缩略词表
附录
    发表论文一
    发表论文二
    发表论文三
    发表论文四
    发表论文五
    发表论文六
致谢

(4)上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上肢浅静脉的测量
    2.2 形成手背静脉网和手背静脉弓的情况
    2.3 头静脉和贵要静脉起始情况
    2.4 上肢静脉的解剖观察
    2.5 贵要静脉与神经、动脉之间的关系
3 讨论
    3.1 上肢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3.2 手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的解剖学基础
    3.3 穿刺部位、血管选择、穿刺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
    3.4 远端静脉留置静脉选择
    3.5 贵要静脉和指静脉的重要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3.6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

(7)指背静脉穿刺在乳腺癌疑难静脉患者化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方法
    2.1 静脉选择
    2.2 穿刺
    2.3 固定方法
3 结果
4 护理
    4.1 心理护理
    4.2 熟练指背静脉穿刺技术
    4.3 加强巡视,倾听患者主诉,给予指导
    4.4 静脉炎的预防
5 小结

(8)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解剖学研究
    1.1 实验标本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方法
        1.3.1 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1.3.2 标本解剖
    1.4 统计学方法
    1.5 结果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2.1 资料与方法
        2.1.1 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2.1.2 一般资料
        2.1.3 手术方法
        2.1.4 术后处理
        2.1.5 统计学分析
    2.2 结果
        2.2.1 邻指指动脉岛状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2 骨间背动脉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2.3 静脉皮瓣和桡动脉掌浅支皮瓣flow-through修复
    2.3 讨论
        2.3.1 手指皮肤生理特点及修复要求
        2.3.2 皮瓣的疗效分析
        2.3.3 注意事项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伴指固有动脉缺损的手指损伤修复进展
    3.1 血管移植联合皮瓣修复创面
    3.2 指动脉转位修复
    3.3 Flow-through皮瓣桥接血管修复
        3.3.1 非生理性静脉皮瓣桥接修复
        3.3.2 生理性穿支皮瓣桥接修复
    3.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2.1
        1.2.2 皮瓣设计
        1.2.3 皮瓣切取
        1.2.4 皮瓣移植
        1.2.5术后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3.1 指固有动脉背侧支解剖学特点
    3.2 改良的方法及意义
    3.3 优缺点
    3.4 注意事项

(10)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2 结果
    2.1 手背静脉的分布
    2.2 手背皮神经的分布
    2.3 手背皮神经与浅静脉的关系
3 讨论
    3.1 手背静脉穿刺部位的选择
    3.2 手背皮神经的体表投影

四、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手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J]. 王学礼,张煜,凌彤,马俊华. 中华骨科杂志, 1994(06)
  • [2]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J]. 朱志红,杨丽,瞿东滨. 实用护理杂志, 1999(01)
  • [3]足部瓦合皮瓣修复拇手指皮肤脱套伤的数字化设计与临床应用[D]. 巨积辉. 苏州大学, 2019(04)
  • [4]上肢浅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研究[J]. 邓兆宏,王汉琴,王金勇,陈家强,张兴华,李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03)
  • [5]指掌侧静脉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吴一民,李力.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0(02)
  • [6]桡动脉掌浅支皮瓣结合尺动脉近段穿支皮瓣在伴有环形软组织缺损的断指再植中的应用[J]. 车永琦,张伟,程芳斌,王怀龙,王恒,郑欣川,刘壮,赖伟.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21(05)
  • [7]指背静脉穿刺在乳腺癌疑难静脉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 朱友梅,戴建兰.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18)
  • [8]伴指固有动脉缺损手指创面修复术式的对比研究[D]. 方杰.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改良指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端缺损[J]. 王凯,巨积辉,金光哲,郭礼平,李亚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21(01)
  • [10]手背浅静脉与皮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临床应用[J]. 李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03)

标签:;  ;  ;  

指背静脉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