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921农用抗生素防治苹果腐烂病(论文文献综述)
宿静瑶[1](2021)在《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文中研究说明
豆雅楠[2](2018)在《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省作为黄土高原苹果生产的优势产区,同时也是北方苹果生产大省,但近年来,随着苹果种植产业结构的整改和栽培面积的增加,该病在各苹果产区普遍发生且有不断蔓延之势,已成为威胁我省苹果安全健康种植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该病主要由Valsa mali Miyabe&Yamada病菌引起,可侵染寄主的韧皮部和木质部而难以通过化学防治加以控制且常规杀菌剂疗效不佳,加之现有的苹果树品种极易受到病菌侵染,故该病不能通过抗病育种来加以控制。鉴于要减少杀菌剂处理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根据农业发展可持续原则,生物防治可认为是一种最为可取且高效有效的治疗方式。其中,由于芽孢杆菌具有极强的生态条件适应性,分布广泛,为土壤优势种,近几年备受青睐。本实验从甘肃省镇原县获得苹果树腐烂病的病株,对其通过组织分离法、离体枝条接种法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致病性测定。以采自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获得的芽孢杆菌对其开展生物防治实验。通过抗菌筛选实验得到对于苹果树腐烂病菌具有较强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并对其做进一步的研究,包括芽孢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抑菌广谱性测定、离体生防效果的检测等,力求找到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新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组织分离法和离体枝条接种法获得苹果树腐烂病的致病菌,通过培养形态观察、显微特征鉴定及r DNA-ITS序列分析综合鉴定其为Valsa mali;(2)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的289株芽孢杆菌开展拮抗菌的筛选。经初筛,在供试的289株芽孢杆菌中筛选得到了21株抑菌率大于85%的芽孢杆菌,占芽孢杆菌总数的7.27%。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得到的21株芽孢杆菌进行复筛,获得了一株对Valsa mali的菌丝生长有较好抑制作用的菌株7-2-1-2,用于后续研究;(3)对优良拮抗效果菌株7-2-1-2结合培养特征、生理生化及16S r DNA序列分析进行菌种鉴定,经鉴定,菌株7-2-1-2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pizizenii);(4)对菌株7-2-1-2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菌在NA培养基、28℃、150 r/min的培养条件以及1%接种量的条件下,只需要2个小时其细胞数就可以几何级数增加;抑菌广谱性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对供试的4种病原菌即马铃薯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xoysporum)、油菜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抑菌率均在60%以上;(5)菌株7-2-1-2代谢产物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生防效果测定发现随着对发酵滤液稀释程度的增加,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抑制率随之减小;菌株7-2-1-2对苹果树腐烂病离体枝条防效结果表明:加入原液的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约为93.53%且不同稀释倍数的菌株7-2-1-2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
陈大为[3](2018)在《放线菌ZZ-9耐药性菌株筛选及涂抹剂研制》文中研究指明苹果树腐烂病是我国苹果产区发生普遍的一种病害,该病害是由valsa mali引起的。发生严重时,可造成毁园。目前,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多采用化学农药防治为主,其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引起病原菌产生抗药性等问题。因此,采用生物防治以及开发高效、低毒的生物制剂,成为当下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热点。本试验以前期室内先筛选出一株对苹果树腐烂病有较好防效的生防放线菌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耐药菌株的微波诱变选育和生防制剂研制,并对其生防制剂防效和质量标准进行了测定。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对放线菌ZZ-9菌株进行不同时间的微波诱变处理。结果表明,在微波辐照15-60 s条件下,获得4株耐70μg/mL甲基硫菌灵的突变菌株ZZ-9A、ZZ-9B、ZZ-9C和ZZ-9D。通过对4株突变菌株进行抑菌率和传代稳定性测定,筛选出一株抑菌率较好且传代稳定的突变菌株ZZ-9B。菌株ZZ-9B与70μg/m L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测定表明,当菌株ZZ-9B与甲基硫菌灵配比为8:2时,在离体枝条上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协同防效为89.42%,明显高于突变菌株和甲基硫菌灵单独使用时的防效。2.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防腐剂、紫外保护剂、渗透剂和载体在不同浓度下对放线菌ZZ-9菌株生长及其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助剂筛选结果表明:ZZ-9生防制剂各助剂分别为1%吐温-80、1.5%硫酸链霉素、1.5%木质素磺酸钠、0.1%三氧硅烷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均达80%以上,显着高于对照。同时,利用响应面法对ZZ-9生防制剂的最佳助剂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其最佳助剂浓度为:60 m L活菌发酵液中分别加入594μL吐温-80、912 mg硫酸链霉素、894 mg木质素磺酸钠及66μL三氧硅烷在此条件下,ZZ-9菌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制率最高,达86.51%。载体筛选结果表明,2.0%的黄原胶使ZZ-9制剂呈稠黏液,附着性强,为最佳载体。3.对ZZ-9涂抹剂进行防效评价及质量标准检测,结果表明,ZZ-9涂抹剂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抑制率为89.54%;在离体枝条保护作用试验中,ZZ-9涂抹剂处理后,病疤平均面积为101.72 mm2,显着低于对照,防效为83.61%;在离体枝条治疗作用试验中,ZZ-9涂抹剂处理后,病疤平均面积为154.77 mm2,显着低于对照,与甲硫·萘乙酸相差52.30 mm2;治疗效果为73.13%。ZZ-9涂抹剂呈黑褐色粘稠状液体,流动性差,成膜性好,且厚度适中,在苹果枝条或树干上有较好的附着性,pH为5.65;有效活菌数为12.12×107cfu/mL;在(50±2)℃、(-4±2)℃以及紫外灯照射条加下,其活菌数与抑菌率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正常条件差异不大;随着时间的增长,ZZ-9涂抹剂的杂菌数基本保持稳定,均低于1.30×106cfu/m L,且其在120 d,仍能保持较好防效。
张伟宁[4](2017)在《拮抗毛壳菌61239的分类鉴定及其生防作用研究》文中认为苹果树腐烂病(apple valsa canker)是一种危害苹果树枝干的严重病害,由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侵染引起,危害果树造成皮层腐烂坏死。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毛壳菌(Chaetomium)种类具有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防治植物病害的能力,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被开发成商品制剂。本作者分离筛选出一株毛壳菌,并研究了与苹果腐烂病菌的互作,获得了如下结果:1、从苹果主干的老皮上分离出一株毛壳菌株61239,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球毛壳Chaetomium globsum。2、将球毛壳菌61239与苹果腐烂病菌进行对峙培养,产生抑菌带,挑取抑菌带外围的腐烂病菌菌丝进行观察,发现其菌丝顶端膨大。采用PD培养基对球毛壳菌株61239进行液体发酵,发现其发酵滤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菌丝的生长表现出显着的抑制作用,虽然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大,抑制率在减小,但是球毛壳菌株61239发酵滤液的50倍稀释液在5d后仍有70.90%抑制率。3、球毛壳菌株61239的发酵滤液对苹果腐烂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有显着的抑制作用。但随着发酵滤液稀释倍数的增大,抑制效果会下降。当发酵滤液稀释5倍时,腐烂病菌分生孢子未萌发率达90%以上,显微观察发现,腐烂病菌分生孢子与球毛壳菌株61239的发酵滤液共同培养过程中,会造成分生孢子缢缩、体积变小。表明球毛壳生防菌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生理活性物质,该类物质对苹果腐烂病菌具有一定的致死效果和抑制生长效果。4、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腐烂病菌的离体接种试验表明:只接腐烂病菌的对照组病斑直径由5mm平均扩展至30.2mm。而在伤口处接种球毛壳生防菌的,尽管同时接种腐烂病菌,枝条上的伤口直径已小于5mm,而且伤口边缘出现愈伤组织,伤口表面出现球毛壳生防菌的黑色子囊果,防效达到100%。5、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腐烂病的田间防治试验表明:在苹果采收后,在苹果树腐烂病疤处涂抹球毛壳生防菌61239孢子粉制成的糊剂后,次年早春腐烂病高发期,通过调查3个果园的老疤复发情况,发现老疤的未复发率均在75%以上。说明利用球毛壳孢子粉制成的糊剂可以有效防止腐烂老疤的复发。
李阳[5](2016)在《苹果树腐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菌对苹果腐烂抑制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病势逐年严重,已成为制约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化学杀菌剂作为传统的方法已造成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危害健康等一系列问题,随着人们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探索苹果树腐烂病高效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生产上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试验对拮抗菌鉴定、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了生物防治研究机理及抗性研究,同时探讨了拮抗菌对采后苹果贮藏品质的影响,取得的结果如下:(1)采用传统的对峙培养法进行初筛、复筛,筛选出四株对苹果树腐烂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将其命名为CH10,CH4-A2,Be44-A(1),Be3-B6(A),其中CH10的拮抗效果最佳,经16S r DNA鉴定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选取该菌株进行更深一步研究。(2)用CH10菌株对果蔬常见8种病原菌进行了抑制作用,对新疆阿克苏苹果树腐烂病菌致病菌Valsa mali Akesu抑制效果最好。(3)通过平板试验证实CH10发酵液对苹果树腐烂病有显着的抑制作用,研究证明其分泌的拮抗物质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Akesu的抑菌作用效果良好,拮抗圈直径达到3.46cm,抑菌率为62.50%。(4)经过菌株CH10防治的采后苹果贮藏天10后,测定硬度、固形物含量、总酸,抗坏血酸含量,这些品质指标与对照差异不明显。(5)另外通过体内实验证实CH10能够促进CHT、β-1,3葡聚糖酶、PPO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任善军,尚志国[6](2015)在《苹果树腐烂病的“绿色疗法”》文中指出苹果树腐烂病又称"烂皮病",是苹果树的重要枝干病害。其主要危害枝干和果实,发病严重的果园,树干上病疤累累,枝干残缺不全,甚至整株枯死。典型病症是:枝干病部呈红褐色,水渍状,组织松散,按之下陷,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易剥离,腐烂皮层鲜红褐色,湿腐状,有酒糟味。危害果实时,病斑呈轮纹状,边缘清晰。其病原为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弱寄生菌。多年来,对腐烂病防治方法是在加强栽培管理,强壮树势和清洁
李阳,宋素琴,王静,楚敏[7](2015)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苹果作为我国水果产业的主力军,在水果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产业发展不仅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丰富了市场供给,而且加大开拓了国际市场力度。但近年来,苹果树腐烂病病势逐年严重,已成为制约苹果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该病的复杂性,传统的方法在田间已不能彻底根治,因此,探索苹果树腐烂病高效防治技术成为生产上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重点介绍了苹果树腐烂病的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研究现状。
胡清玉[8](2015)在《木美土里®生物菌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树腐烂病是苹果上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其危害十分严重,当前正处于该病害的第5次发病高峰。目前生产上对于腐烂病的防治仍以刮治病斑涂抹化学杀菌剂为主,部分果农甚至仍在使用国家禁用农药福美砷。近年来,人们对化学农药的污染和残留造成的果品安全问题日益关注。生产上迫切需要一种既能治疗病害,又能提高树势,增加树体对腐烂病的抗性,且能减少农药投入,提高果实品质的防治措施。本研究选择近年来市场上应用广泛的一种生物菌肥-木美土里为试材,通过治疗病斑、包泥和根施壮树防病试验来评价其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如下:1.利用木美土里菌泥治疗腐烂病病疤的试验结果表明,木美土里与粘土的体积比为1:3和1:4时对腐烂病的防效达100%,与对照药剂甲硫萘乙酸的防治效果相当,而单纯粘土包泥处理的防治效果仅为66.7%。处理100 d后测量愈伤宽度,木美土里2个菌泥处理的病疤平均愈合宽度分别为17.3 mm(1:3)和17.0 mm(1:4),与空白对照(CK)相比促愈合效果分别为251.63%和245.52%。粘土处理的病疤平均愈合宽度为13.6 mm,促愈合效果为176.42%,甲硫?萘乙酸处理的病疤平均愈合宽度为7.8mm,促愈合效果为58.54%。治疗11个月后空白对照(CK)复发率达80%,木美土里菌泥2个处理的防治效果均为100%,显着优于对照化学药剂甲硫萘乙酸(87.5%)和单纯粘土包泥处理(75%)。治疗2年后木美土里菌泥处理的病疤无复发现象。2.开展了根部增施木美土里试验,发现木美土里菌肥能够提高苹果树抗病性。增施木美土里生物菌肥接种腐烂病的发病率为60.42%,较增施复合肥和不增施肥料(CK)分别降低12.50%和16.67%;增施木美土里后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酸度,在果实品质的提高上与根施复合肥处理效果相当,较CK相比,酸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的达标率提高了6.67%。3.通过检测叶片营养元素含量与土壤元素含量,发现增施木美土里2.5个月后叶片的K元素含量较根施复合肥和CK分别高0.8 g/kg和1.13 g/kg,显着高于CK;Mg元素含量与根施复合肥无差异,较CK提高了0.27 g/kg。Fe元素含量较根施复合肥和CK分别提高了高24.36 mg/kg和68.67 mg/kg,较CK显着提高。增施木美土里5个月后,土壤速效K含量、有机质含量显着提高,速效K含量提高37 mg/kg,有机质含量提高2.75 g/kg。4.在新疆阿克苏地区进行木美土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木美土里对田间重犯病疤表现出了良好的治愈效果,治愈率在85%100%,且所有菌泥处理的病疤都形成了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平均宽度达15 mm以上。在试验的18个果园中,15个果园的果树树势与前一年相比有明显的提高。第2年选择继续应用木美土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果园有17个。
范军印[9](2015)在《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有机苹果在我国发展相对缓慢,包括病虫害防控在内的各方面生产技术研究比较落后。有机苹果在我国苹果生产中虽然占比还较小,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越来越严格,消费者对有机模式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认可度越来越高,市场需求会不断扩大。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农业的、物理的、生物的以及药物的防治措施来控制苹果病虫害,减轻或者消除其对苹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初步形成一套服务于有机苹果生产的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刮除苹果树腐烂病病斑后包上掺有勃生肥的壤土泥,在3种处理方法中苹果树腐烂病复发率最低,与对照常规药剂甲硫·萘乙酸防效相当;而刮除病斑后涂抹荧保素微生物菌剂和25%食盐水治疗效果较差。3种处理对树体伤口愈合都有一定促进作用,差异不显着。2.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诱杀效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苹果园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害虫有较好防控效果。诱杀昆虫主要包含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同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所诱杀苹果害虫中,食叶类害虫占主要比例,达到93.03%,食果类害虫占5.70%;主要种类包括铜绿丽金龟、卷叶蛾、鳃金龟、蚜虫、茶翅蝽等。被诱天敌昆虫所占比例较小,占诱虫总量的2.99%,主要包括瓢虫、草蛉、寄生蜂等。3.几种不同生物农药对梨网蝽、黄刺蛾幼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水剂稀释浓度为0.0087 g/L时对梨网蝽、黄刺蛾幼虫的防效分别为90.05%和85.60%,与对照化学药剂50%氟啶虫胺腈WG和48%毒死蜱EC防效无显着差异,而7.5%鱼藤酮水剂、0.3%蛇床子素水剂、1.5%除虫菊素EW防效较差。4.1.3%苦参碱水剂防治桑天牛幼虫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3%苦参碱水剂处理浓度为0.43 g/L,0.26 g/L,0.13 g/L对桑天牛幼虫都有很好的防效,与对照熏蒸性化学药剂77.5%敌敌畏EC具有一致的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而1.3%苦参碱水剂稀释浓度为0.065 g/L时对桑天牛有一定的防效,相对防效为67.00%。5.通过对苹果园害虫与天敌昆虫的发生动态调查,结果表明,在完全不使用化学合成药剂情况下,通过悬挂频振式杀虫灯、释放捕食螨—巴氏钝绥螨、悬挂性诱剂诱捕器等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卷叶蛾、铜绿丽金龟、害螨、梨小食心虫等苹果园害虫的危害,维持了天敌昆虫种类和数量平衡,对害虫控制效果与常规防控苹果园无显着差异。
赵玉海[10](2015)在《放线菌BZ45代谢物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世界主要的玉米产区,玉米大斑病仍是玉米上一种重要的叶枯病害,分布广泛,严重威胁玉米产量。目前对于玉米大斑病的防治主要以选育抗病品种为主,化学防治、栽培管理为辅。由于化学防治防果不稳定,且易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开发新型的玉米大斑病生防制剂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放线菌BZ45进行液体发酵,经过对其发酵产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水层四个组分,以三种细菌和八种植物病原菌作为靶标菌株,对这四个组分,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了抑菌活性筛选。实验结果表明,石油醚层提取物对大肠菌杆菌(Escherichiacoli)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正丁醇层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有明显的抑菌活性。对这两部分进行活性跟踪分离,最终通过气质联用分析(GC-MS)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分析,从该组份中分析得到29种化合物;对正丁醇组份分离得到对玉米大斑病有明显抑菌活性的活性组分A。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对放线菌BZ45石油醚层提取物和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石油醚层组分50mg/ml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为47.72%;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50mg/ml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强,抑菌率达到54.94%。在玉米活体条件下,放线菌BZ45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未加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侵染面积为182.78±17.12a mm2;加入活性组分A浓度为50mg/ml对玉米大斑病菌的侵染面积为28.12±3.35d mm2,表明放线菌BZ45正丁醇活性组分A对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明显的抑菌活性。以大肠杆菌和玉米大斑病菌为指示菌株,对放线菌BZ45石油醚层提取物和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的抑菌活性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放线菌BZ45石油醚层提取物,经高温和紫外照射处理后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几乎无影响;放线菌BZ45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经高温和紫外处理后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放线菌BZ45石油醚层提取物和正丁醇层活性组分A分别对大肠杆菌和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较稳定。
二、S—921农用抗生素防治苹果腐烂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921农用抗生素防治苹果腐烂病(论文提纲范文)
(2)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概况 |
1.1.1 苹果树腐烂病发病规律和致病机理 |
1.1.2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
1.2 芽孢杆菌的研究现状 |
1.2.1 芽孢杆菌的主要特征 |
1.2.2 芽孢杆菌的分类鉴定 |
1.2.3 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
1.2.4 芽孢杆菌的抑菌机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 |
2.2.1 苹果树腐烂病枝 |
2.2.2 供试培养基 |
2.2.3 实验仪器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病原菌的分离与纯化 |
2.3.2 病原菌的致病性检测 |
2.3.3 病原菌培养性状描述和形态鉴定 |
2.3.4 病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病害症状特征 |
2.4.2 病原菌的初步分离和致病性检测 |
2.4.3 病原菌的鉴定 |
2.5 讨论与小结 |
2.5.1 讨论 |
2.5.2 小结 |
第三章 苹果树腐烂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 |
3.2.1 材料来源 |
3.2.2 供试培养基 |
3.3 实验方法 |
3.3.1 盐碱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筛选与纯化 |
3.3.2 生防芽孢杆菌的初筛 |
3.3.3 生防芽孢杆菌的复筛 |
3.3.4 优势生防菌株鉴定 |
3.4 数据分析 |
3.5 结果与分析 |
3.5.1 芽孢杆菌的分离 |
3.5.2 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结果 |
3.5.3 菌株7-2-1-2的初步鉴定 |
3.6 讨论与小结 |
3.6.1 讨论 |
3.6.2 小结 |
第四章 菌株7-2-1-2拮抗作用的初步探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 |
4.2.1 材料来源 |
4.2.2 培养基 |
4.3 实验方法 |
4.3.1 菌株7-2-1-2生长曲线测定 |
4.3.2 菌株7-2-1-2抑菌广谱性测定 |
4.3.3 菌株7-2-1-2培养基优化 |
4.3.4 菌株7-2-1-2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防效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4.4.2 菌株7-2-1-2抑菌广谱性测定 |
4.4.3 菌株7-2-1-2培养基优化 |
4.4.4 菌株7-2-1-2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防效测定 |
4.5 讨论与小结 |
4.5.1 讨论 |
4.5.2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主要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5.2.1 问题分析 |
5.2.2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3)放线菌ZZ-9耐药性菌株筛选及涂抹剂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苹果树腐烂病研究进展 |
1.1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分布与危害 |
1.2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循环 |
1.3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 |
2 放线菌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 |
2.1 放线菌作用机制 |
2.2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3 微生物诱变选育技术概述 |
3.1 物理诱变 |
3.2 化学诱变 |
3.3 生物诱变 |
3.4 复合诱变 |
4 放线菌生防制剂的研究现状 |
4.1 放线菌代谢产物制剂 |
4.2 放线菌活菌制剂 |
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6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放线菌ZZ-9耐药菌株的微波诱变选育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甲基硫菌灵对出发菌株孢子致死浓度的测定 |
2.2 微波诱变剂量的测定 |
2.3 耐药菌株的筛选 |
2.4 耐药菌株的传代稳定性测定 |
2.5 耐药性菌株与甲基硫菌灵协同作用离体枝条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三章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工艺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表面活性剂的筛选 |
2.2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紫外保护剂的筛选 |
2.3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渗透剂的筛选 |
2.4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防腐剂的筛选 |
2.5 放线菌ZZ-9生防制剂载体的筛选 |
2.6 ZZ-9生防制剂最佳助剂条件响应面优化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放线菌ZZ-9涂抹剂防效评价及质量标准检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放线菌ZZ-9涂抹剂防效评价 |
2.2 放线菌ZZ-9涂抹剂质量标准测定 |
3 结论与讨论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1 主要结论 |
2 创新点 |
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4)拮抗毛壳菌61239的分类鉴定及其生防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现状 |
1.1.1 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与危害 |
1.1.2 苹果腐烂病病原学研究 |
1.1.3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循环 |
1.1.4 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治 |
1.1.5 球毛壳菌形态特征 |
1.1.6 球毛壳菌的研究价值 |
1.1.7 球毛壳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1.1.8 毛壳菌对植物病害的防治 |
1.1.9 毛壳菌在植物病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
1.2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所用主要仪器、用具及用品 |
2.1.2 试验所用培养基 |
2.1.3 标本采集 |
2.1.4 试验所用试剂和主要溶液配制 |
2.2 试验方法 |
2.2.1 生防菌株的分离及生防拮抗菌的筛选 |
2.2.2 生防菌株61239对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形态的影响 |
2.2.3 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腐烂病的离体防效和田间防治效果 |
2.2.4 生防菌株61239的形态学鉴定 |
2.2.5 rDNA-ITS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
2.2.5.1 DNA的提取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生防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
3.2 生防菌株61239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
3.2.1 形态鉴定 |
3.2.2 分子鉴定结果 |
3.3 生防菌株61239对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 |
3.3.1 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菌落大小以及菌丝形态的影响 |
3.3.2 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
3.4 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腐烂病菌的离体接种效果 |
3.5 生防菌株61239对苹果腐烂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
3.5.1 制作球毛壳生防菌61239可湿性粉剂 |
3.5.2 生防菌剂在苹果树体的定殖试验 |
3.5.3 球毛壳生防菌涂抹腐烂病疤的应用效果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苹果树腐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菌对苹果腐烂抑制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概况 |
1.1.1 新疆苹果产业发展现状 |
1.1.2 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和危害 |
1.2 苹果树腐烂病病原研究 |
1.2.1 病原菌种类及其来源 |
1.2.2 病原菌的致病物质研究 |
1.2.3 苹果树腐烂病侵染循环 |
1.3 流行因素 |
1.3.1 树势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
1.3.2 气象因素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
1.3.3 栽植密度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
1.4 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治 |
1.4.1 栽培管理 |
1.4.2 物理防治 |
1.4.3 化学防治 |
1.4.4 生物防治 |
1.4.5 植物源农药防治 |
1.5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展望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 研究目标及内容 |
1.7.1 研究目标 |
1.7.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生防菌的筛选鉴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苹果树腐烂病拮抗放线菌菌株的筛选 |
2.2.2 拮抗菌株对8种常见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
2.2.3 菌株CH10对离体苹果枝的防治效果 |
2.2.4 拮抗菌株CH10的鉴定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生防菌对苹果树及果实腐烂病菌抑制效果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拮抗菌CH10对病原菌抑制效果研究 |
3.2.2 果实内部抑菌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4章 CH10菌株对苹果品质和生理活性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材料 |
4.1.2 方法 |
4.1.3 主要仪器 |
4.1.4 主要试剂及药品 |
4.1.5 品质指标测定 |
4.1.6 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生防菌CH10菌悬液对苹果发病率的影响 |
4.2.2 生防菌CH10菌悬液对苹果硬度的影响 |
4.2.3 生防菌CH10菌悬液对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
4.2.4 生防菌CH10菌悬液对苹果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 |
4.2.5 生防菌CH10菌悬液对苹果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4.2.6 生防菌CH10对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影响 |
4.2.7 生防菌CH10对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影响 |
4.2.8 生防菌CH10对几丁质酶活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结论 |
第5章 结论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6)苹果树腐烂病的“绿色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科手术 |
2 涂抹保护 |
2.1 60%二氯异氰尿酸钠 |
2.2 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
2.3 糊泥法 |
3 树体喷施绿色药剂保护树体 |
4 有前景的生物源药剂 |
(7)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苹果树腐烂病的研究概况 |
1.1苹果树腐烂病的症状、危害 |
1.2苹果树腐烂病病原研究 |
1.3苹果树腐烂病侵染循环 |
2苹果树腐烂病的综合防治 |
2.1栽培管理 |
2.2物理防治 |
2.3化学防治 |
2.4生物防治 |
2.5植物源农药防治 |
3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展望 |
(8)木美土里®生物菌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分布和危害 |
1.2 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学研究 |
1.2.1 病原菌的命名 |
1.2.2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
1.2.3 致病性和致病机理 |
1.2.4 苹果腐烂病的来源 |
1.3 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害循环 |
1.3.1 侵染发病过程 |
1.3.2 侵染来源及传播 |
1.3.3 潜伏侵染 |
1.3.4 成功侵染因素 |
1.3.5 发病因素 |
1.4 苹果树腐烂病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
1.4.1 化学防治 |
1.4.2 抗生素防治 |
1.4.3 植物源农药防治 |
1.4.4 生物杀菌剂 |
1.4.5 包泥法防治 |
1.4.6 有益微生物防治 |
1.4.7 其他防治技术 |
1.5 合理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迫切性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时间与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果树 |
2.2.2 供试肥料和药剂 |
2.2.3 供试菌株 |
2.2.4 仪器及试剂 |
2.3 试验方法 |
2.3.1 木美土里菌泥治疗腐烂病试验 |
2.3.2 增施木美土里对苹果树体营养状况及腐烂病的发生的影响 |
2.3.3 新疆阿克苏地区木美土里田间防控腐烂病试验 |
2.4 数据分析 |
3.结果与分析 |
3.1 木美土里菌泥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治疗作用 |
3.1.1 菌泥剥落时间的确定 |
3.1.2 木美土里菌泥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
3.1.3 病斑扩展程度与愈伤形成能力的比较 |
3.1.4 菌泥治疗的稳定性 |
3.2 增施木美土里的防病效果 |
3.2.1 不同生长阶段的发病率 |
3.2.2 不同处理的发病率比较 |
3.2.3 病树叶片与健树叶片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性 |
3.2.4 不同处理间叶片内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性 |
3.2.5 增施木美土里菌肥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 新疆阿克苏地区木美土里田间防控腐烂病试验 |
3.3.1 木美土里的防治效果 |
3.3.2 木美土里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影响 |
3.3.3 新疆阿克苏地区使用木美土里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情况及方法 |
4 讨论 |
4.1 病斑分级标准、菌泥混配标准及菌泥应用范围 |
4.2 剥泥时间的确定及菌泥的稳定性 |
4.3 人工接种腐烂病夏季发病率最高的原因 |
4.4 根部增施木美土里后发病率降低、果实品质提高的原因 |
4.5 Mn、Zn元素在腐烂病发病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究 |
4.6 本试验存在的问题 |
4.7 木美土里生物菌肥的应用前景及菌泥开发前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国内外有机苹果产业的发展现状 |
1.1.1 全球有机食品发展现状 |
1.1.2 国内有机苹果生产发展现状 |
1.2 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治现状 |
1.2.1 国外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治现状 |
1.2.2 国内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治现状 |
1.3 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防控技术 |
1.3.1 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控制允许使用的物质 |
1.3.2 有机苹果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1.4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研究 |
1.4.1 苹果树腐烂病 |
1.4.2 苹果树腐烂病防治技术规程 |
1.4.3 应用植物源农药 |
1.4.4 生物防治 |
1.5 苹果园几种害虫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 |
1.5.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防治苹果园害虫 |
1.5.2 梨网蝽及黄刺蛾的防治 |
1.5.3 苹果园天牛的防治 |
1.5.4 应用天敌生物控制害虫研究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2.1 试验时间及地点 |
2.2 试验材料 |
2.2.1 供试试剂: |
2.2.2 供试药剂 |
2.2.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试验 |
2.3.2 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诱杀效果研究 |
2.3.3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梨网蝽药效试验 |
2.3.4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黄刺蛾幼虫药效试验 |
2.3.5 1.3%苦参碱水剂防治桑天牛幼虫药效试验 |
2.3.6 不同防控模式下果树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调查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试验 |
3.2 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诱杀效果研究 |
3.2.1 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昆虫的主要种类及数量 |
3.2.2 频振式杀虫灯诱捕到的主要害虫 |
3.2.3 频振式杀虫灯所诱昆虫益害比例 |
3.2.4 悬挂粘虫板、水盆对频振式杀虫灯诱虫的增强作用 |
3.3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梨网蝽药效试验 |
3.4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黄刺蛾幼虫药效试验 |
3.5 1.3%苦参碱水剂防治桑天牛幼虫药效试验 |
3.6 不同防控模式下果树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调查 |
3.6.1 常规防控和绿色防控模式下苹果黄蚜发生动态 |
3.6.2 绿色防控模式下苹果其他主要害虫发生动态 |
3.6.3 常规防控与绿色防控模式下主要天敌昆虫发生动态 |
4 讨论 |
4.1 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 |
4.2 苹果园害虫绿色防控技术 |
4.2.1 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 |
4.2.2 应用生物农药防治苹果害虫 |
4.3 绿色防控和常规防控下苹果树主要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 |
5 结论 |
5.1 苹果树腐烂病绿色防控试验 |
5.2 频振式杀虫灯对苹果园害虫的诱杀效果研究 |
5.3 不同生物农药对梨网蝽、黄刺蛾及天牛幼虫的防效试验 |
5.4 不同防控模式下苹果园害虫与天敌发生动态调查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10)放线菌BZ45代谢物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放线菌的研究进展 |
1.1.1 在不同的环境中放线菌的分布状况 |
1.1.2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开发与利用 |
1.1.3 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产生的抗生素的应用现状 |
1.2 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控 |
1.2.1 玉米大斑病的危害症状 |
1.2.2 玉米大斑病的病原 |
1.2.3 玉米大斑病的致病机制 |
1.2.4 玉米大斑病的防治策略 |
1.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目的及内容 |
1.3.1 立题依据 |
1.3.2 研究目的 |
1.3.3 本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化学成分的研究 |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及耗材 |
2.1.3 实验仪器 |
2.2 发酵液的制备,萃取及抑菌活性的初筛 |
2.2.1 放线菌 BZ45 发酵液的制备及化学成分的初步分离 |
2.2.2 放线菌 BZ45 各组分生物活性初步筛选 |
2.3 分离纯化方法 |
2.3.1 大孔树脂吸附 |
2.3.2 萃取 |
2.3.3 薄层层析方法 |
2.3.4 硅胶柱层析 |
2.3.5 反相柱层析 |
2.3.6 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层析 |
2.3.7 高效液相色谱(HPLC)及制备液相分离 |
2.3.8 重结晶 |
2.4 石油醚层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2.4.1 放线菌 BZ45 石油醚层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 |
2.4.2 放线菌 BZ45 石油醚层的 GC-MS 分析 |
2.5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提取物对玉米大斑病菌活性成分跟踪分离纯化 |
2.5.1 硅胶初分 |
2.5.2 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层析分离 |
2.5.3 二次凝胶柱 Sephadex LH-20 分离 |
2.5.4 反相柱层析分离 |
2.5.5 多次柱层析跟踪分离 |
2.5.6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
2.5.7 将 3-4 通过制备液相进一步分离 |
第三章 放线菌 BZ45 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研究 |
3.1 放线菌 BZ45 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
3.1.1 材料与仪器 |
3.1.2 实验方法 |
3.1.3 结果与分析 |
3.2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活性研究 |
3.2.1 实验材料 |
3.2.2 玉米叶片 |
3.2.3 玉米大班孢子悬浮液制备 |
3.2.4 实验方法 |
3.2.5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制效果 |
第四章 稳定性试验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试剂及培养基 |
4.1.2 实验仪器 |
4.2 实验方法 |
4.2.1 受试样品的制备 |
4.2.2 培养基制备 |
4.2.3 菌株培养 |
4.2.4 放线菌 BZ45 提取物抑菌率的测定 |
4.2.5 热稳定性的测定 |
4.2.6 紫外光稳定性测定 |
4.2.7 结果计算 |
4.2.8 抑菌率的计算公式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热稳定性结果的测定 |
4.3.2 紫外稳定性结果的测定 |
第五章 结论、创新与展望 |
5.1 结论 |
5.1.1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抑菌活性的筛选 |
5.1.2 活性组分的跟踪分离 |
5.1.3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生物活性研究 |
5.1.4 放线菌 BZ45 正丁醇层活性组分 A 在玉米活体条件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抑菌活性 |
5.1.5 放线菌 BZ45 代谢物抑菌活性稳定性研究 |
5.2 创新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S—921农用抗生素防治苹果腐烂病(论文参考文献)
- [1]苹果树腐烂病菌拮抗菌的分离、筛选和鉴定[D]. 宿静瑶.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2]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D]. 豆雅楠. 西北师范大学, 2018(08)
- [3]放线菌ZZ-9耐药性菌株筛选及涂抹剂研制[D]. 陈大为. 甘肃农业大学, 2018(09)
- [4]拮抗毛壳菌61239的分类鉴定及其生防作用研究[D]. 张伟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02)
- [5]苹果树腐烂病生防菌的筛选鉴定及生防菌对苹果腐烂抑制作用研究[D]. 李阳.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6]苹果树腐烂病的“绿色疗法”[J]. 任善军,尚志国. 果农之友, 2015(10)
- [7]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进展[J]. 李阳,宋素琴,王静,楚敏. 北方园艺, 2015(13)
- [8]木美土里®生物菌肥防治苹果树腐烂病的效果[D]. 胡清玉.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9]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D]. 范军印. 河北农业大学, 2015(02)
- [10]放线菌BZ45代谢物抑菌活性研究[D]. 赵玉海. 吉林大学, 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