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肾虚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探讨

便秘、肾虚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探讨

一、便秘与肾虚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崔荣兴[1](2021)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阴虚证是常见的中医临床基本证候,其核心机理是津液亏虚,导致阴主濡润的生理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诸多症状的发生。本课题组前期通过制定阴虚证普适性辨证标准量表并形成专家共识:口干是阴虚证诊断的重要辨证要点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引起人体内阴液亏虚、阴不制阳,以致阳气相对亢盛,导致津液无以上承于口,口失濡润。津液是人体内的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参与调节机体组织细胞内外水分子的转运速率,影响机体的水液代谢过程。因此,唾液腺组织AQPs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异常表达与阴虚口干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一、理论探讨本章主要对近年来阴虚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不同造模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对“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与内涵以及AQPs相关研究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基于“阴主濡润”理论探讨了 AQPs及其相关分子机制在唾液分泌中的作用,为阐释阴虚证辨证要点“口干”症状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本章内容为论文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方向与理论基础。二、实验研究目的:1.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探讨模型评价方法。2.探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腮腺、颌下腺组织AQP1、AQP5表达变化的意义。3.探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方法:将18只SPF级C57BLKS/J雄性小鼠适应性饲养3天后,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采用“热盛伤阴”法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模型组每只小鼠每日予以0.1 mL/10 g剂量的伤阴药灌胃,正常组每只小鼠每日予以等体积的超纯水灌胃,造模时间共计8周。观察小鼠日常行为变化,造模结束后利用旷场实验观察小鼠中央格穿格次数、中央格停留时间百分比、旷场区运动总距离和速度。观察并记录小鼠肛温与“五心”温度、饮水量、唾液流率、摄食量、体质量、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量、尿胆红素等基础指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ting分子生物实验技术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组织AQP1和AQP5的表达变化。利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颌下腺组织p-PKA/PKA、p-CREB/CREB的表达变化。结果:(一)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灌服伤阴药期间,模型组小鼠活泼喜跳动,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更易激惹。造模结束后的旷场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中央格穿格次数与停留时间百分比差异不显着,旷区运动总距离明显增加(P<0.01),运动速度显着提高(P<0.001)。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心前区温度、左上肢爪心温度、左下肢爪心温度以及右下肢爪心温度均显着升高(P<0.05,P<0.01,P<0.01,P<0.01),肛温、右上肢爪心温度变化差异性不显着;模型组小鼠饮水量明显增多(P<0.0001),唾液流率显着降低(P<0.05),摄食量显着降低(P<0.0001),体质量、皮肤含水量、粪便含水量均无显着性差异。正常组小鼠尿胆红素阳性例数1例,阳性率11.1%;模型组小鼠尿胆红素阳性例数6例,阳性率66.7%。(二)AQP1、AQP5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中的表达1.HE染色观察小鼠腮腺、颌下腺病理变化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腺泡细胞形态结构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腺泡细胞有所减少,分泌管形态略微扩张;颌下腺组织出现浆液性腺泡细胞萎缩、分泌管与微血管扩张等病理性变化。2.免疫组化结果(1)腮腺组织中,AQP1分布在腺泡细胞基底膜以及分泌管上皮细胞膜,AQP5分布在分泌管、腺泡细胞顶质膜和基底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颌下腺组织中,AQP1分布在腺泡细胞基底膜以及分泌管上皮细胞膜,AQP5分布于腺泡细胞的顶质膜和基底膜,分泌管上皮细胞顶质膜上亦有分布。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显着降低(P<0.001,P<0.01)。3.Western Blotting 结果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模型组小鼠腮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P<0.05);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中AQP1和AQP5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P<0.05)。(三)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研究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颌下腺组织p-PKA/PKA、p-CREB/CREB 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01)。结论:1.“热盛伤阴”法能够成功建立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基于阴虚证临床表现“五心烦热、口干、大便干燥、皮肤干燥、尿赤、形体消瘦”等制定模型评价方法,有利于完善阴虚证动物模型评价体系。2.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口干”症状的发生与腮腺、颌下腺组织形态的病理性变化有关。腮腺、颌下腺组织水通道蛋白AQP1、AQP5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是导致阴虚口干发生的重要因素。3.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口干”症状的发生与颌下腺组织形态的病理性变化关系尤为密切,并且颌下腺组织AQP5的表达水平降低可能是导致阴虚口干的重要因素,这一变化过程可能是由cAMP-PKA-CREB信号通路所调控。

贾改改[2](2021)在《鹿龟生骨丸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

胡骏[3](2021)在《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必然现象。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比2017年增长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67亿,占总人口的1 1.9%,比2017年增长0.5个百分点,呈现出老龄化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未富先老、未老先衰的严峻形势,而且我国老年人口的慢病患病率成上升趋势,疾病负担逐年递增,中国2.02亿老年人口中有超过100万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情况日趋严重。衰老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自然界动物从出生到死必经的过程,意味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衰老虽然不可避免,但可以延缓,面对社会老龄化的来临,让每一位公民学会科学养生,延缓衰老,预防疾病,避免得重大疾病才是最根本的办法。习近平主席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延缓衰老、健康长寿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在两千多年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在抗衰老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形成了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体系,因此发掘传统医学中的延缓衰老的理法方药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尤为重要。目的梳理传统中医对衰老规律和机理的认识,总结抗衰方剂的组方规律和抗衰中药的主要类别;探讨“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评价其安全性;探索肾虚衰老的发生机制以及补肾延龄方的作用机制。方法1.筛选出《中国医学史》中各朝代具有代表性的中医古籍,以“衰老”“养老”“老人”“年老”等作为关键词。使用《中华医典》V5.0软件对上述纳入研究的古籍进行关键词检索,将检索结果导出为文本文档格式,对检索结果进行梳理,中药按照《中药学》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2.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对30例肾虚受试者进行临床研究。将受试者分为衰老前期组、衰老组;肾虚轻证组、肾虚较重组。采用补肾延龄方进行干预,8周后观察3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主要疗效指标包括肾虚衰老中医证候积分、Borg疲劳指数量表、SOD、TNF-α、IL-6、睾酮、雌二醇、补体C3、补体C4水平,安全性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不良事件/反应等。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发生不良事件退出试验者进行不良反应分析。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X±S)进行统计描述,计数资料用频数或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对试验前后的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0.05认为所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使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用Fisher确切概率法。3.从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中选取衰老组中6例、肾虚较重组中6例,与招募的各年龄健康受试者中选取的非衰老受试者6例、非肾虚受试者6例,进行进行高通量侧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与肾虚衰老相关的miRNA、mRNA差异表达谱,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探讨肾虚衰老的发生机制。上述临床试验受试者服药4周后,进行自身前后配对高通量测序,通过差异表达分析筛选补肾延龄方的作用的靶基因,并根据第二部分的临床结果进行PCR验证,研究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作用机制。结果1.总结出59个与衰老相关的征象或表现,发现根据中医理论上述衰老症状主要与肾虚有关;总结中医对衰老机理的认识,主要为阴虚致衰、阳虚致衰、肾虚致衰、气血虚衰、邪气致衰;总结中医抗衰方剂的功用或主要指征,发现其与肾虚有关,抗衰方剂组方仍是以补肾药、补气药、补血药、安神药为主、辅以祛邪之品。抗衰中药主要为补虚类和祛邪类,其中补虚类中药又可以再分为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安神类;祛邪类中药可再分为清热类、活血类、化痰类、祛风湿类、利水类。2.在中医证候积分上,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受试者的肾虚衰老中医证候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受试者肾虚衰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治疗证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7%;按年龄分层,发现衰老前期组治疗前后的证候积分均较低,提示衰老前期组的肾虚症状总体是偏轻的,但两组间比较治疗前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证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补肾延龄方在改善肾虚衰老的症状时,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是一致的,不存在疗效上的差异;在体力改善情况方面,经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后受试者Borg疲劳指数评分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受试者疲劳程度得到改善。在抗氧化功能方面,治疗后受试者的SOD水平明显提高(P<0.05);降低炎症反应方面,治疗后IL-6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其他抗衰指标方面,治疗后性激素分泌水平有提高的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补体C3、补体C4水平基本与治疗前持平(P>0.05);按年龄分层,发现各项目治疗前组间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SOD治疗后组间存在差异(P<0.05),在衰老前期组中SOD的改善更为明显,提示衰老前期(40-50岁)左右应用补肾延龄方抗氧化应激的作用更为显着;其余项目治疗后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在干预炎症因子、性激素、补体的结果上,不同年龄的疗效是一致的;按症状分层发现IL-6、TNF-α治疗前存在差异,IL-6在肾虚较轻组中较高,肾虚较重组中较低;TNF-1肾虚较轻组中较低,肾虚较重组中较高,治疗后的这种差异消失。其余项目治疗后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在干预SOD、炎症因子、性激素、补体的结果上,疗效是一致的。研究期间,无受试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受试者治疗后AST明显降低(P<0.05)。受试者治疗后Cr升高,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前后,受试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均未出现明显异常,结果显示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安全可靠。3.衰老与非衰老的差异比较,差异倍数FC>1.5且P<0.05的差异mRNA共272个,其中上调mRNA共137个,下调mRNA共135个。差异miRNA共51个,其中上调miRNA共24个,下调miRNA共27个。肾虚与非肾虚的差异比较,差异倍数FC>1.5且P<0.05的差异mRNA共174个,其中上调mRNA共100个,下调mRNA共74个。差异miRNA共149个,其中上调miRNA共105个,下调miRNA共44个。将两组的差异mRNA取交集,可以得到8个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有关有关的mRNA,为H3C6、ARL17B、FOXD2、DNAH14、IGHV3-43、SLC12A1、TBC1D3I、AC105001.2。将两组的差异 miRNA 取交集,可以得到8个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有关有关的miRNA,为miR-11987-z、miR-13-y、bantam-y、miR-317-z、miR-13 7-y、miR-276-y、miR-311-z、hsa-miR-1246。治疗前后配对比较,差异mRNA共221个,其中上调mRNA共71个,下调mRNA共150个。差异miRNA共152个,其中上调miRNA共46个,下调miRNA共106个。筛选出补肾延龄方的25个潜在与年龄相关mRNA靶点COL3A1、COL1A2、POSTN、ELN、CDH11、ABI3BP、PENK、COL12A1、BGN、PRRX1、ITGA11、CLDN10、COL1A1、GJA1、DCN、IL6、COL5A1、SPDYC、PAPPA、COL6A3、IGFBP4、FOXD2、ADAM12、GCNT7、CHGA,8 个潜在 miRNA 靶点 bantam-y、miR-13-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novel-m0145-5p、hsa-miR-1246。得到9个潜在与肾虚证候相关的mRNA靶点SLX1B、ARG2、PROS 1、KCND3、FOXD2、FAXDC2、VSIG2、MFSD6L、TEDDM1,19 个潜在 miRNA 靶点 bantam-y、miR-13-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novel-m0212-3p、hsa-miR-1197、novel-m0004-5p、novel-m0005-5p、novel-m0009-3p、miR-584-x、miR-144-y、hsa-miR-375-3p、miR-313-y、hsa-miR-183-3p、novel-m0175-3p、miR-3535-z、hsa-miR-1246。1 个潜在的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相关的mRNA靶点:FOXD2;6个miRNA靶点:bantam-y、miR-137-y、miR-11987-z、miR-317-z、miR-276-y、hsa-miR-1246。补肾延龄方对目标基因的调控是hsa-miR-371b-5p上调,IL-6下调,GFAP下调,p21下调。COL6A3下调,PI3K下调,AKT下调,FOXO上调,SOD2上调。结论1.肾虚为“内因”,邪气为“外因”,衰老过程伴随气血神衰。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因素,也是衰老的常见证型。古代抗衰方剂组方以补肾药、补气药、补血药、安神药为主、辅以祛邪之品。抗衰中药包括了补气类、补血类、补阴类、补阳类、安神类、清热类、活血类、化痰类、祛风湿类、利水类。2.补肾延龄方能改善肾虚衰老相关症状,提高肾虚衰老人群的SOD水平,降低TNF-α水平,提高人体抗氧化应激功能,降低炎症反应水平,安全有效。3.补肾延龄方可能通过使COL6A3下调,调控PI3K下调,调控AKT下调,调控FOXO上调,调控SOD2上调,提高SOD水平,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通过使hsa-miR-371b-5p上调,调控IL-6下调,调控GFAP下调及调控p21下调,起到降低炎症反应水平的作用。

马慧慧[4](2021)在《基于肾脑相关理论的温针灸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通过与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基础药物“盐酸多奈哌齐片”的对照,观察基于肾脑相关理论,以督脉腧穴为主进行温针灸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山西省针灸医院门诊及周边社区招募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AD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盐酸多奈哌齐片(5mg/d,每晚睡前,共3个疗程);治疗组予以温针灸疗法(取穴:百会、大椎、命门、肾俞、悬钟、太溪),根据不同的证型适当进行配穴(隔日1次,4周/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各进行观测和记录一次MMSE量表、ADAS-cog量表以及ADL量表评分情况,并观察治疗前后AD患者血清Hcy水平值的变化情况。本研究均采取SPSS25.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1)两组均可提升轻、中度AD患者的MMSE量表总分(P<0.05),同时也可降低ADAS-cog量表、ADL量表总分(P<0.05),说明在治疗轻中度AD患者方面,盐酸多奈哌齐、温针灸治疗两种治疗手段均具有临床疗效;(2)在疗效判定量表方面,两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温针灸疗法治疗轻、中度AD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优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3)在血清Hcy水平值变化方面,两组均可降低Hcy水平(P<0.05),治疗后温针灸疗法在降低AD患者Hcy水平略低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说明温针灸疗法在改善AD患者痴呆症状方面略优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4)两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显效有8例,有效有17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有4例,有效有14例,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患者MMSE量表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疗法更能明显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以及生活能力,且临床效果优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结论:(1)在治疗轻、中度AD患者上,口服盐酸多奈哌齐、温针灸疗法两种治疗手段均具有临床疗效,且温针灸疗法优于盐酸多奈哌齐治疗;(2)基于肾脑相关理论,以督脉穴为主,温针灸疗法可明显改善轻、中度AD患者MMSE量表、ADAS-cog量表、ADL量表评分情况,可降低AD患者血清Hcy水平,能显着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程的发展,对降低AD患者的疾病负担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王加珍[5](2021)在《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本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大鼠先兆流产模型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2.通过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ZYPPs),评价滋肾育胎丸的多糖生物学活性。3.以斑马鱼为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对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方法: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潜在作用机制进行分析。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 Pharmacology Database,TCMSP)、中科院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滋肾育胎丸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点。通过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先兆流产相关的靶点,取交集得到滋肾育胎丸作用于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然后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VIVD数据库以及Omicshar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得到参与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信号通路。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通路网络,通过Autodock vina软件将23个关键靶点中与滋肾育胎丸的32个主要活性成分分别进行分子对接。预测滋肾育胎丸的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富集的信号通路从而达到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2.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设计动物实验验证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将妊娠第一天的孕鼠随机分组,分为阴性对照组、模型组(米非司酮组)、阳性组(地屈孕酮组)、滋肾育胎丸治疗组。阴性对照组与模型组连续灌胃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连续灌胃地屈孕酮,滋肾育胎丸治疗组连续灌胃滋肾育胎丸,所有组灌胃10天。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组在第10天下午给予米非司酮处理。观察指标:(1)各组孕鼠体重变化,子宫整体形态变化;(2)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孕鼠子宫组织病理变化;(3)酶联法检测孕鼠血清中雌二醇(Estradiol,E2)和孕酮(Progesterone,P)含量;(3)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法检测孕鼠子宫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炎症以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3.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药理活性。采用热水回流技术提取滋肾育胎丸粗多糖,以发育正常的斑马鱼为实验动物,研究粗多糖的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等药理活性。(1)评价抗氧化活性。挑选24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转基因(Tg(krt:NTR-h Ki KGR)cy17)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甲硝唑组)、阳性对照组(甲硝唑+维生素C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甲硝唑+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统计斑马鱼躯干部的荧光点数。(2)检测免疫调节活性。挑选48 hpf转基因(Tg(Lyz:EGFP))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长春瑞滨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长春瑞滨+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观察尾部中性粒细胞数目,评价多糖调节免疫功能效果。(3)评价促进造血功能活性。挑选48 hpf野生型AB系斑马鱼胚胎,设置溶剂对照组、模型组(苯肼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组(苯肼+不同浓度的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处理24 h后,进行邻联茴香胺染色,观察统计斑马鱼红细胞数量,评价多糖促进斑马鱼造血功能效果。4.基于斑马鱼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早期胚胎发育毒性。通过观察死亡率、孵化率、形态学、运动行为能力等指标,初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1.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中滋肾育胎丸15味中药材,共得到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性DL≥0.18的滋肾育胎丸化合物161个及其作用靶点1025个。检索Gene Cards数据库中先兆流产疾病的靶点,得到1732个靶点。取二者交集得到324个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靶点。构建了交集靶点的PPI可视化网络,经过进一步筛选得到41个关键靶点。通过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滋肾育胎丸在治疗先兆流产的功效主要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通路、细胞凋亡等信号途径有关。2.大鼠实验结果发现,与模型组相比,滋肾育胎丸处理组孕鼠的体重显着增加,E2和P的水平提高,子宫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先兆流产症状明显减轻。这表明滋肾育胎丸治疗可改善大鼠先兆流产模型的妊娠结局。分离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提取总RNA后,反转录,然后进行q RT-PCR检测,数据显示滋肾育胎丸通过调节PI3K/Akt、MAPK以及VEGF信号通路基因表达,减少炎症和凋亡的发生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多糖被认为是中草药热水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之一。利用热水回流提取技术获得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7.1%。甲硝唑通过氧化反应启动斑马鱼的凋亡反应。甲硝唑处理使转基因斑马鱼皮肤细胞凋亡,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够拮抗甲硝唑的促凋亡作用。1-1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有效改善甲硝唑引起的氧化损伤。化疗药物长春瑞滨诱导转基因斑马鱼免疫损伤,导致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减少,5-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能拮抗长春瑞滨引起的免疫损伤,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中性粒细胞,具有修复免疫系统损伤的保护作用。此外,苯肼处理诱导斑马鱼发生溶血性贫血,导致体内红细胞数量减少,10-100μg/m L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拮抗后,显着增加斑马鱼体内红细胞数量,具有造血作用。4.选择4 hpf斑马鱼,与滋肾育胎丸共同孵育后,每天统计胚胎死亡数量和拍照记录形态变化,在第2-4天统计孵化胚胎数量,在第5天记录斑马鱼运动轨迹。根据存活率实验结果,我们选择了LC10以下的浓度进行早期胚胎发育评估,结果表明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孵化率、畸形率、形态、运动能力均没有显着影响,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是安全的。结论:1.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得到滋肾育胎丸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干预先兆流产,其药理机制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相关。2.滋肾育胎丸可以增加孕鼠体重,促进母体发育,增加孕鼠血清中E2和P水平,减轻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改善VEGF信号通路的紊乱,抑制炎症和细胞凋亡反应,从而治疗先兆流产。3.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造血活性。4.滋肾育胎丸在100μg/m L浓度以下是安全无毒的。

赵迪[6](2021)在《基于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选题依据: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胃肠疾病,具有病程绵长、易复发的特点。且便秘会增加心理困扰、加重或诱发其他重大疾病,如胃肠道紊乱、结肠癌等。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其特征是多器官、多水平生理机能的下降。衰老会导致慢性疾病易感性的增加,甚至死亡。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老年便秘的发生率在40%以上,而便秘的发生也具有显着的年龄依赖性。因此,个体经验、临床现象和流行病学数据均表明便秘和衰老存在一定联系。然而,便秘和衰老相关性的科学内涵尚未明确,即两者在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肠道菌群等方面的相关性有待深入研究。便秘和衰老的发生是人体内部微观变化的外在生理体现。代谢组学揭示了机体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小分子代谢物及其生物系统的终端变化。肠道菌群被誉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在调节生理机能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从代谢物和肠道菌群的角度阐释便秘与衰老的内在关联,将为揭示二者的潜在机制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拟从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方面系统阐释便秘和衰老的相关性。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理解便秘、衰老提供新视角,而且将为改善老年便秘的药物、食品等研发、临床研究提供实验支持。目的:1.明确便秘和衰老的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相关性;2.基于1H NMR代谢组学技术,明确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代谢水平相关性;3.基于16S rRNA微生物组学技术,确定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肠道菌群水平相关性;4.基于Spearman关联网络,深入阐释便秘和衰老在行为水平、生化水平、代谢物水平和肠道菌群水平的相关性。方法:1.首先复制D-半乳糖诱导的衰老大鼠模型和白醋-活性炭冰水诱导的阳虚型便秘大鼠模型;2.采用传统行为指标,包括体重、摄食量、学习记忆能力、首次排黑便时间、小肠推进率等检测衰老行为和便秘行为;通过血清中氧化应激因子(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研究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体内的氧化应激程度;通过血清中胃肠激素(生长抑素、胃动素和胃泌素)含量的变化检测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胃肠功能变化;通过Caspase-3免疫组化实验,观察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海马组织的凋亡程度;3.应用1H NMR技术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明晰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粪便代谢轮廓、差异代谢物、代谢通路之间的相关性;4.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盲肠内容物的肠道菌群的菌群结构、差异菌群、功能通路的相关性;5.基于Spearman相关分析,构建便秘和衰老在行为水平、生化水平、差异代谢物水平和肠道菌群水平的可视化相关网络。结果:1.给予白醋-活性炭冰水之后,便秘组大鼠的胃肠转运时间显着增加、小肠蠕动能力减弱、胃肠激素水平紊乱,结果表明便秘模型复制成功;给予D-gal后,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自主活动能力显着下降、海马组织CA3区细胞凋亡增加、机体的氧化损伤加剧,表明衰老模型复制成功;2.与空白大鼠相比,便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着下降、细胞凋亡和氧化损伤加剧,衰老大鼠的胃肠动力显着衰退、胃肠激素分泌紊乱,即衰老大鼠表现出显着的便秘症状,便秘大鼠亦表现出显着的衰老症状;3.与空白大鼠相比,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粪便代谢物发生了显着改变。其中,与便秘和衰老相关的差异代谢物有22个和23个。二者共有16个差异代谢物和8条代谢途径,主要涉及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4.与空白组相比,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盲肠肠道菌群均发生了显着改变。便秘大鼠与衰老大鼠的菌群结构和功能相似,其中两种门水平的丰度发生了显着变化,分别是Bacteroidetes和Firmicutes。与便秘和衰老相关的差异菌属各有6种,二者共有5个差异菌属且变化趋势一致,分别是Lactobacillus、rc4-4、Adlercreutzia、Turicibacter和Rothia。与便秘相关的肠道菌群涉及16条功能通路,与衰老相关的肠道菌群涉及12条功能通路,二者共有的功能通路有8条;5.“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肠道菌群”关联网络显示,便秘和衰老二者共有的重要的参数包括:CAT、MTL、谷氨酸、甲硫氨酸、丙氨酸、Rothia、Turicibactar。结论:研究结果初步证实了白醋-活性炭冰水诱导的便秘大鼠表现出学习记忆能力下降、细胞凋亡增加、体内氧化应激加剧,粪便代谢异常以及肠道菌群的紊乱等衰老症状。D-gal诱导的衰老大鼠表现出显着的胃肠动力减弱、胃肠功能衰退、粪便代谢物异常以及肠道菌群的紊乱等便秘症状。“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肠道菌群”关联网络显示了便秘和衰老不同层次之间的相关性。本研究将宏观指标与微观指标相结合、整体指标与局部指标相结合、传统指标与现代指标相结合,应用多种分析方法系统阐述了便秘和衰老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事实。研究结果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便秘、衰老的认识,也将为进一步揭示二者相关机制提供了实验支撑和理论基础。

奚婷[7](2021)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1 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LPD)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2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学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3 探究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对胚胎着床的影响。4 以“种植窗期”子宫内膜急性衰老为切入点,探究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并对上述网络药理学预测机制进行验证。方法1 采用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脾肾两虚型LPD型RSA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培元补肾安胎方和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对照组予西药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12周妊娠结局、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E2、P和β-HCG、盆腔B超,及治疗前后肝肾功、血常规等安全性指标。2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运用分子对接学对结果进行初步验证,具体方法如下:通过检索TCM、TCMSP数据库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的化合物;通过TCMSP、Pubchem、CHEMBL得到化合物对应的靶点;利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RSA相关基因;利用R语言得到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潜在靶点;string数据库构建PPI网络图;应用clusterProfiler包对共同靶点完成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MOE软件分子对接评估培元补肾安胎方重要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的结合活性。3 采用体内和体外实验相结合方法,体内实验:将ICR雌鼠随机分为PD0-PD9组、除衰组、对照组①、米非司酮(RU486)组、对照组②。PD0-PD9组分别于PD0-9天下午取材,除衰组、对照组①、RU486组、对照组②分别于PD5和PD9下午取材,观察对比胚胎着床数目,应用SA-β-gal染色、IHC、WB检测子宫内膜组织衰老标志物(SA-β-gal活性、P16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不同浓度、时间点的甲羟孕酮(MPA)对2BS细胞进行干预,应用WB检测各组2BS衰老标志蛋白P53、P21、P16表达量,SA-β-gal染色检测2BS SA-β-al活性,光学显微镜观察2BS形态的改变,EdU检测2BS增殖功能,RT-PCR检测2BS SASP、PRL mRNA表达量。收集MPA诱导2BS的衰老上清液与HTR-8/SVneo共培养,应用CCK8、EdU、划痕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4采用Clark经典复发性流产模型鼠造模方法造模,将CBA/J雌鼠随机分为12组。正常组B、模型组B、西药组B、中药低剂量组B、中药中剂量组B、中药高剂量组B在PD14取材计算胚胎丢失率;正常组A、模型组A、西药组A、中药低剂量组A、中药中剂量组A、中药高剂量组A在PD5下午取材,应用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黄体面积,Elisa检测血清P水平,SA-β-gal染色检测内膜的SA-β-gal活性,WB和RT-PCR检测子宫内膜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IHC检测子宫P16蛋白定位分布及表达。结果1培元补肾安胎方对LPD型RSA临床疗效1.1保胎结局:治疗组保胎成功率93.33%高于对照组70%(p<0.05)。1.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60.00%(p<0.01)。1.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脾肾两虚型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改善LPD型RSA患者脾肾两虚型证候优于对照组(p<0.05)。1.4止血时间: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4.29±0.46天短于对照组6.48±0.54天(p<0.05)。1.5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平均腹痛消失时间5.48±0.35天短于对照组8.63±0.84天(p<0.05)。1.6血清激素水平:治疗组在孕9、11、12周血清E2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6、7、9、11、12周血清P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孕8、9、10、11、12周血清β-HCG值高于对照组(p<0.01)。1.7 B超检查:治疗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22例,小于孕周6例,胎停育2例;对照组胚胎发育与孕周相符14例,小于孕周7例,停育9例。1.8不良反应:治疗组肝功异常1例,对照组肝功异常3例、皮疹1例,两组在安全性方面无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2.1培元补肾安胎方潜在化合物及作用靶点:潜在化合物186个,作用靶点136个。2.2 RSA疾病靶点:经过筛选去重共得到RSA靶点1658个。2.3共同靶点筛选及互作网络构建:共同靶标65个,潜在靶点分别至少与两个化合物相连接。2.4 PPI网络的构建和关键靶点的提取:PPI网络中有65个节点,其中VEGFA、IL6、EGFR、MPAK8、ESR1等是关键靶点。2.5 GO和KEGG富集:GO主要涉及转录因子活性、单加氧酶活性等。KEGG主要涉及 PI3K-Akt、MPAK、P53 等。2.6分子对接:核心化合物和潜在靶点分子对接得分均≤-5.0 kcal/mol。3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3.1“种植窗期”内膜存在急性衰老的生理表现:IHC结果显示,P16蛋白在子宫内膜间质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胞核呈阳性表达,PD0-PD5组随着怀孕天数的增加P1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多,于PD5达到最大值,PD6-PD9组P16表达量逐渐减少。WB和β-gal染色也得出相同结果。3.2“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有利于胚胎着床:清除衰老细胞后胚胎着床数目、SA-β-gal活性、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少于对照组(p<0.01)。3.3孕酮可诱导成纤维细胞衰老:与空白组相比,各组MPA干预后2BS细胞SA-β-gal活性和衰老标志蛋白P16、P21、P53表达量增多(p<0.01),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核增大,其中MPA(8μM)作用16天,各指标变化显着(p<0.01)。EDU结果显示MPA干预后2BS增殖减慢(;p<0.01)。RT-PCR实验结果显示,MPA组CXCL-2、CXCL-1 等 SASP、PRL mRNA 表达高于空白组(p<0.01)。3.4孕酮诱导细胞衰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RU486阻断孕酮作用后胚胎着床数目、内膜P16蛋白表达量及SA-β-gal活性小于对照组(p<0.01)。3.5孕酮诱导形成的衰老微环境有利于滋养细胞功能:Senescent CM共培养的HTR-8/SVneo细胞水平和垂直迁移、侵袭功能强于Young CM组(p<0.01)。4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作用研究4.1胚胎丢失率:模型组胚胎丢失率高于正常组(p<0.01),提示造模成功。中药各剂量组和西药组均低于模型组(p<0.05)。4.2血清P水平:模型组血清P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血清P水平高于模型组(p<0.05)。4.3卵巢黄体面积:模型组黄体面积少于正常组(p<0.05)。中药中剂量组和西药组卵巢黄体面积多于模型组(p<0.05)。4.4 SA-β-gal染色:模型组内膜SA-β-gal活性少于正常组(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和西药组内膜组织SA-β-gal活性多于模型组(p<0.01)。4.5内膜组织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模型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P16、P53、P21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4.6免疫组化:P16蛋白在内膜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的胞核中呈阳性表达,模型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低于正常组(p<0.01),中药低、中剂量组、西药组内膜P16蛋白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1培元补肾安胎方能明显改善脾肾两虚证候,减轻阴道流血、腹痛症状,提高血清E2、P、β-HCG水平,促进胚胎发育,提高LPD型RSA的保胎成功率。2通过网络药理学初步明确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P53信号通路,调节细胞衰老,从而治疗RSA。3“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是胚胎着床的必要条件之一,其中足量足时间的孕酮是诱导内膜衰老的重要因素。4 P不足、“种植窗期”内膜急性衰老不足可能是LPD型RSA发病机制。培元补肾安胎方可能通过提高血清P和卵巢黄体面积,增加“种植窗期”内膜P53、P21、P16表达,促进“种植窗期”内膜衰老从而发挥保胎作用。

王巧花[8](2021)在《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研究桃核承气汤对5/6肾切除所致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模型大鼠的贫血指标、肾功能、病理形态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的APC、β-catenin及TCF4的影响,探讨该方减轻肾纤维化,延缓CRF的作用机理,为临床上运用桃核承气汤治疗CRF提供客观实验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1)分组与模型制备:将125只7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予普通饲料、超纯水喂养一周,使其适应性实验环境,先以随机的方式抽取5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各25只,其中空白组不行手术干预,假手术组仅行手术剥离双肾被膜;余下的75只大鼠依据文献方法行5/6肾切除术制备慢性肾衰竭模型,即先切除左侧2/3肾脏,一周后再切除右侧肾脏;术后3天予注射青霉素预防感染,确认造模成功后再随机分成模型组、尿毒清组以及桃核承气汤组各25只大鼠。(2)药物灌胃干预:在大鼠造模成功后第四周始,每天上午8时定时给药灌胃:除尿毒清组与桃核承气汤组大鼠分别予尿毒清颗粒溶液和桃核承气汤药液灌胃外,余下3组大鼠则予生理盐水灌胃;大鼠给药剂量为临床成人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的6倍计算,灌胃用量根据大鼠每周体重变化进行调整,每天灌胃前先观察并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灌胃时间为56天。(3)标本检测:在第57天麻醉大鼠,取血液及残余肾组织标本后处死,血液标本用于检测大鼠RBC、HB、Scr、BUN;肾组织标本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左肾组织APC、β-catenin及TCF4的m RNA及蛋白含量表达情况;各组随机留取3只大鼠,在未取血的情况下,于肾脏皮质部分取1mm×1mm×1mm的组织若干块,迅速投入预冷的固定液中进行固定,用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结果:(1)空白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血常规、肾功能、m RNA和蛋白表达含量及病理形态正常且无明显差别(P>0.05)。(2)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RBC、Hb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升高(P<0.05)。(3)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的Scr、BUN水平相对模型组显着降低(P<0.05),且亦低于尿毒清组(P<0.05)。(4)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相对于模型组和尿毒清组大鼠,APC的m RNA及蛋白表达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β-catenin、TCF4表达含量则显着降低(P<0.05)。(5)电镜观察显示: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与肾小管细胞超微结构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在电镜下无法清晰辨认肾小球及肾小管超微结构;毛细血管内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系膜细胞增生明显,足突融合,足细胞变性;肾小管坏死,上皮细胞水肿明显,核膜多处破损;线粒体模糊、空泡样改变;刷状缘脱失。尿毒清组和桃核承气汤组大鼠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大鼠,且桃核承气汤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组织完整性优于尿毒清组大鼠。结论:(1)桃核承气汤对CRF模型大鼠的贫血状态、肾功能及肾脏病理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2)桃核承气汤可减轻CRF模型大鼠的肾纤维化程度,延缓CRF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传导,上调APC的表达,下调β-catenin、TCF4的表达有关。

赵通[9](2021)在《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相关指标变化,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有效的中医治疗CP/CPPS的方案。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符合调查病例标准的连续病例。通过严格的试验纳入、排除、剔除标准,最终将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其中对照组A使用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的α-受体阻滞剂(坦索罗辛),对照组B使用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组C在桂枝茯苓丸加味的基础上,联合耳穴贴压疗法,连续治疗6周。分别搜集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前后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检测研究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并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分析评价三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治疗结束后2个月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1.疗效结果:治疗组C20例,其中治愈2人,显效12人,有效4人,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A20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0.0%;对照组B19例,治愈1人,显效7人,好转4人,总有效率为63.6%。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X2检验,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ac=0.028<0.05;(?)Pbc=0.047<0.05)。2.临床相关指标评价:在NIH-CPSI评分方面,三组患者治疗前对比NIH-CPSI评分,P大于0.05,具有可比性。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与对照组A、B对比,P分别为Pac=0.042,Pbc=0.049,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三组治疗前后对比,经统计学分析,P均小于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对比结果P<0.01,有显着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计数来看,三组治疗前卵磷脂小体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C有17例卵磷脂小体计数为+++及以上,对照组A有14例,对照组B有13例,经统计学分析,三组治疗后卵磷脂小体计数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A、B治疗后比较P均小于0.05,有统计学差异。3.治疗过程中,对照B组1例脱落,患者回外地探亲;余未见明显不适,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4.2个月后随访结果,对照组A复发率为25.0%;对照组B复发率为16.7%;治疗组复发率为5.5%。经卡方检验,治疗组与对照A、B组P均大于0.05,三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表明三种治疗方案在治疗后复发率上具有可比性。结论:中药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耳穴治疗在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证)时有独特的优势。耳穴贴压疗法对桂枝茯苓丸在该疾病的疗效上有促进提升作用。值得进一步循证医学数据支持和验证。

习书晗[10](2021)在《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根据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回顾性资料研究,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受伤原因、损伤类型等临床数据,以期为总结颅脑损伤的发生类别及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明确针刺结合现代医学、现代康复等治疗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判断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的具体改善情况,为针刺运用于该类疾病的救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1.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以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为研究对象,其中治疗组采用针刺疗法加常规西医治疗,不限定选穴、补泻手法、留针时间及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后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内容包括样本量、随机方法、治疗方案、结局指标、治疗时间、病程、随访等,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2.2376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广东三九脑科医院近5年来颅脑损伤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受伤原因、主要诊断、入院后治疗方式、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等信息。使用SAS9.4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3.针刺对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促醒作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研究,以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3例患者,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31例)采用醒脑开窍针法加常规西医治疗,针刺方案为针刺内关、人中、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取穴操作参照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刺法,实施手法后,留针30min。每天1次,每周6次,治疗周期为4周一疗程,治疗一疗程后以GCS评分为主要结局指标,CRS-R评分、苏醒率、苏醒时间为次要指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及安全性,3个月后,以有效率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比较两组结果。结果:1.Meta分析结果初步检索得到文献894篇,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最终纳入13篇随机对照研究,共861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Meta结果显示:针刺结合常规西医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GCS评分、苏醒率均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疾病特征分析及量表评分分析结果疾病特征分析结果:共纳入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患者约为女性患者的4.2倍,其中青春期至青年晚期患者(14岁~45岁)所占比例最高(52.9%)。职业方面,工人最多,所占比例为49.62%;文化程度方面,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最多,所占比例为79.5%;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所占比例为91.16%。损伤类型方面,占位性血肿占比最高,为37.3%,其次是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弥漫性轴索损伤、颅骨骨折等;接近50%的患者同时存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损伤类型。在急性期,有42.5%的患者接受过神经外科手术,44.2%的患者曾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63%的患者曾行胃管插管,48.4%的患者曾行尿管插管。出院时,超过86.48%的患者出院时情况好转,13.51%的患者未愈。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结果:不同性别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起立-行走”计时测试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职业的颅脑损伤患者所有量表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睁眼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患者在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评分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颅脑损伤患者在所有量表评分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084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差值对比分析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差值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外伤原因的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言语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运动反应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的差值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住院患者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分析: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轻、中、重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各项评分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研究结果临床研究显示: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基本数据比较(年龄、性别、病程等)各项对比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基线一致,具有可比性。2.试验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有效率在治疗前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经过治疗后,意识恢复量表(CRS-R)评分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经过治疗后,试验组的苏醒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苏醒时间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住院资料显示: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以男性居多,以处于青春期至青年晚期的中青年患者为主,职业以工人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以下为主,受伤原因以车祸为主。因此,应加大对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的中青年男性群体的道路安全宣传。住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合并症较多,急性期临床表现比较严重。2.针刺不仅能够治疗颅脑损伤后肢体功能障碍、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后遗症,还对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具有一定的促醒作用。3.针刺能够提高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苏醒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二、便秘与肾虚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便秘与肾虚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探讨
    第一节 阴虚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一、模拟病因病机建立阴虚证动物模型
        二、模拟临床表现建立阴虚证动物模型
        三、不足与展望
    第二节 “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与内涵
        一、“阴主濡润”的理论源流
        二、“阴主濡润”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AQPs的研究概述
        一、AQPs的分子结构
        二、AQPs的分类、分布及生理功能
    第四节 基于“阴主濡润”理论探讨AQPs与口干的相关性
        一、AQPs与阴主濡润的关系
        二、AQPs与唾液分泌的关系
        三、AQPs在口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阴虚津亏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二节 AQP1、AQP5在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第三节 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口干”症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本课题受如下项目资助
致谢
作者简介

(3)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综述一 衰老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人体各系统衰老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的中医药抗衰理论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研究结果
        2.1 古籍记载衰老的表现或病证
        2.2 中医衰老机理研究
        2.3 抗衰中医方剂主治证及组方研究
        2.4 古籍记载的延缓衰老的中药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补肾延龄方对延缓肾虚衰老的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肾虚衰老证候积分
        2.3 体力及疲劳改善情况
        2.4 延缓衰老客观指标
        2.5 安全性指标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miRNA-mRNA的机制
    实验一 肾虚衰老差异miRNA-mRNA的筛选及调控关系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 结果
        2.1 样本质检结果
        2.2 年龄相关差异mRNA、miRNA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3 肾虚证候相关差异mRNA、miRNA结果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与年龄及肾虚证候均相关mRNA、miRNA
        3 小结
    实验二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机制及验证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2 结果
        2.1 样本检测结果
        2.2 差异mRNA、miRNA结果
        2.3 比较组的关联分析结果
        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2.5 补肾延龄方延缓肾虚衰老的相关靶点mRNA、miRNA
        2.6 PCR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与展望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

(4)基于肾脑相关理论的温针灸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临床资料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综述 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B
致谢
作者简介

(5)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
第1章 绪论
    1.1 滋肾育胎丸
        1.1.1 滋肾育胎丸概述
        1.1.2 滋肾育胎丸各组分分析
        1.1.3 滋肾育胎丸的研究进展
    1.2 先兆流产
    1.3 网络药理学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技术路线图
        1.4.2 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2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的作用机制
    2.1 引言
    2.2 数据库与软件
        2.2.1 中药化合物数据库
        2.2.2 化合物靶点预测数据库
        2.2.3 疾病靶点数据库
        2.2.4 靶点分析数据库
        2.2.5 网络构建软件
        2.2.6 分子对接软件
    2.3 实验方法
        2.3.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2.3.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预测
        2.3.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筛选
        2.3.4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构建与分析
        2.3.5 GO富集分析与KEGG富集分析
        2.3.6 候选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2.3.7 成分-靶点分子对接
    2.4 实验结果
        2.4.1 滋肾育胎丸活性成分筛选
        2.4.2 滋肾育胎丸潜在靶点
        2.4.3 先兆流产疾病靶点
        2.4.4 药物-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
        2.4.5 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PPI网络
        2.4.6 GO富集分析
        2.4.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4.8 化合物-靶点-通路分子药理网络的构建
        2.4.9 受体与配体分子对接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利用大鼠模型研究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作用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主要试剂配制
        3.3.2 孕鼠模型的建立
        3.3.3 先兆流产模型的建立
        3.3.4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法
        3.3.5 一般情况观察
        3.3.6 实验取材
        3.3.7 ELISA法检测孕鼠血清中E_2和P的含量
        3.3.8 组织病理学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
        3.3.9 利用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测定基因表达的变化
        3.3.10 数据分析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大鼠体重变化及子宫形态的影响
        3.4.2 滋肾育胎丸对妊娠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3.4.3 滋肾育胎丸对子宫蜕膜组织的保护作用
        3.4.4 滋肾育胎丸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活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动物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溶液配制
        4.3.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的提取
        4.3.3 抗氧化活性检测
        4.3.4 免疫调节活性检测
        4.3.5 促进造血活性检测
        4.3.6 数据分析方法
    4.4 实验结果
        4.4.1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得率
        4.4.2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抗氧化活性评价
        4.4.3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免疫损伤的保护作用
        4.4.4 滋肾育胎丸粗多糖对斑马鱼造血的保护作用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试剂
    5.3 实验方法
        5.3.1 试剂配制
        5.3.2 斑马鱼致死曲线的建立
        5.3.3 斑马鱼胚胎一般发育观察
        5.3.4 行为学观察
        5.3.5 数据分析方法
    5.4 实验结果
        5.4.1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胚胎耐受性的影响
        5.4.2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形态的影响
        5.4.3 滋肾育胎丸对斑马鱼幼鱼行为学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6)基于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图
        1.2.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便秘与衰老的概念
    2.2 .便秘与衰老的关系
        2.2.1 便秘、衰老发生的中医理论
        2.2.2 便秘、衰老的自身中毒假说
        2.2.3 便秘、衰老的氧化假说
        2.2.4 便秘、衰老的肠道菌群紊乱
        2.2.5 抗衰老且通便的中药
第三章 便秘模型与衰老模型的复制与评价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实验试剂
    3.3 实验方法
        3.3.1 动物分组及造模
        3.3.2 生物样本收集
        3.3.3 一般行为学记录
        3.3.4 生化指标测定
        3.3.5 免疫组化测试
        3.3.6 相关性分析
        3.3.7 统计学方法
    3.4 实验结果
        3.4.1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
        3.4.2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降低
        3.4.3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自主活动能力降低
        3.4.4 便秘、衰老引起的大鼠胃肠功能减弱
        3.4.5 便秘、衰老对血清氧化损伤的增加
        3.4.6 衰老和便秘扰乱血清胃肠激素分泌
        3.4.7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海马组织中Caspase-3 的表达升高
        3.4.8 便秘与衰老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与讨论
        3.5.1 小结
        3.5.2 讨论
第四章 基于~1H NMR粪便代谢组学的便秘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
        4.2.1 实验仪器
        4.2.2 实验试剂
    4.3 实验方法
        4.3.1 粪便样本的制备与测定
        4.3.2 数据处理
        4.3.3 相关性分析
        4.3.4 统计分析
    4.4 实验结果
        4.4.1 粪便图谱指认
        4.4.2 多元统计分析
        4.4.3 代谢通路分析
        4.4.4 相关性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4.5.1 小结
        4.5.2 讨论
第五章 基于16S r RNA肠道微生物组学的便秘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核酸DNA提取
        5.3.2 PCR扩增和纯化
        5.3.3 测序文库制备及测序
    5.4 物种多样性描述性分析
        5.4.1 物种组成分析
        5.4.2 Alpha多样性分析
        5.4.3 Beta多样性分析
        5.4.4 菌群差异分析
        5.4.5 功能预测分析
        5.4.6 物种群落相关性分析
        5.4.7 统计分析
    5.5 实验结果
        5.5.1 物种丰度及分类分析
        5.5.2 Alpha多样性分析
        5.5.3 Beta多样性分析
        5.5.4 菌群差异分析
        5.5.5 功能预测分析
        5.5.6 肠道菌群的相关性分析
    5.6 小结与讨论
        5.6.1 小结
        5.6.2 讨论
第六章 基于“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菌群”的便秘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方法
        6.2.1 “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相关性研究
        6.2.2 “行为学-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6.2.3 “代谢物-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6.2.4 “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肠道菌群”相关性网络分析
        6.2.5 统计分析
    6.3 实验结果
        6.3.1 “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相关性研究
        6.3.2 “行为学-生化指标-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6.3.3 “代谢物-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6.3.4 “行为学-生化指标-代谢物-肠道菌群”相关性网络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6.4.1 小结
        6.4.2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工作总结
        7.1.1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模型复制及其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7.1.2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粪便差异代谢物变化及其相关性
        7.1.3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盲肠差异菌群变化及其相关性
        7.1.4 便秘大鼠和衰老大鼠的综合网络分析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复发性流产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研究
        2 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现状
        3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因病机
        2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型分布状况
        3 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现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子宫细胞衰老与女性生殖功能
        1 衰老细胞
        2 子宫的生理解剖及功能
        3 子宫衰老细胞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
        4 子宫衰老细胞的治疗现状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黄体功能不足型复发性流产临床疗效观察
    前言
    1 研究材料
    2 研究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复发性流产的作用机制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孕酮诱导“种植窗期”子宫内膜细胞衰老在胚胎着床中的作用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种植窗期”内膜衰老探讨培元补肾安胎方对复发性流产作用机制的研究
    前言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总结
    2 创新点
    3 不足与展望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部分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
        1.3 主要实验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分组与造模
        2.2 药物配制
        2.3 灌胃给药
        2.4 标本采集
        2.5 观测指标
        2.6 统计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肾脏的肉眼观察
        3.3 贫血指标、肾功能检测结果
        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3.5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3.6 左肾组织透射电镜观察(×10000)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对CRF的认识
        1.1 CRF发病原因及机制
        1.2 肾纤维化的形成与慢性肾衰竭
        1.3 慢性肾衰竭的西医防治措施
    2 从中医角度探讨CRF
        2.1 关于CRF的中医病名探究
        2.2 CRF病因病机
        2.3 当代中医名家对CRF的辨治
        2.4 逐瘀泄浊法论治CRF
        2.5 桃核承气汤治疗CRF分析
        2.6 桃核承气汤临证加减
        2.7 桃核承气汤前期研究成果总结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5/6 肾切除法建立CRF造模方法选择依据
    2 假手术组和实验药物对照组设立的意义
    3 Wnt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4 桃核承气汤对CRF大鼠的干预作用
        4.1 改善大鼠一般情况
        4.2 改善大鼠贫血和肾功能
        4.3 改善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
        4.4 影响大鼠肾组织APC、β-catenin、TCF4 的表达
    5 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研究近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9)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英文对照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祖国医学对Ⅲb型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中医对前列腺的认识
        2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研究概况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及研究进展
        1 慢性前列腺炎的定义及分类
        2 慢性前列腺炎流行病学研究
        3 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机制
        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
        5 综述总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4 不良事件处理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7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NIH—CPSI评分表
    附录二: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候积分表
致谢
个人简历

(10)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
        二、颅脑损伤的病因研究
        三、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四、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
        五、颅脑损伤的诊断标准
        六、现代医学对颅脑损伤的治疗
    第二节 祖国医学对颅脑损伤的认识
        一、颅脑损伤的病因病机
        二、颅脑损伤的辨证分型
        三、颅脑损伤的中药治疗
        四、颅脑损伤的针刺治疗
        五、颅脑损伤的其他针灸治疗
第二章 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目的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一、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二、研究对象
        三、干预措施
        四、文献检索
        五、检索方法
        六、数据收集与提取
        七、统计分析方法
    第三节 结果
        一、文献检索流程与结果
        二、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
        四、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第四节 讨论
        一、结果分析
        二、存在问题
        三、展望
第三章 疾病特征及量表评分分析研究
    第一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第二节 2376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各量表评分分析
        一、各量表基本描述
        二、不同性别量表分析
        三、不同年龄量表分析
        四、不同职业量表分析
        五、不同外伤原因量表分析
        六、不同文化程度量表分析
        七、不同病程量表分析
        八、讨论
    第三节 1084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前后各类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一、综合治疗前后各量表的差值对比分析
        二、不同性别综合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三、不同年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四、不同职业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五、不同文化程度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六、不同外伤原因治疗前后量表评分差值分析
        七、讨论
    第四节 832例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分析
第四章 醒脑开窍针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或脱落标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分组方案
        三、盲法实施
        四、治疗方案
        五、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六、研究流程图
        七、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比较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RS-R评分比较
        四、两组患者治疗后苏醒率及苏醒时间的比较
        五、有效率
        六、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报告
        七、脱落报道
    第四节 讨论
        一、针刺治疗颅脑损伤后昏迷的可能机制
        二、醒脑开窍针法的选取
        三、醒脑开窍针法应用于颅脑损伤后昏迷的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便秘与肾虚及脂质过氧化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阴虚津亏模型小鼠唾液腺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及意义[D]. 崔荣兴.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鹿龟生骨丸联合髓芯减压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肾虚血瘀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改改.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3]补肾延龄方对肾虚衰老人群氧化应激及炎症指标的影响及miRNA-mRNA作用机制研究[D]. 胡骏.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4]基于肾脑相关理论的温针灸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临床研究[D]. 马慧慧.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5]滋肾育胎丸药理毒理学研究[D]. 王加珍. 齐鲁工业大学, 2021(10)
  • [6]基于代谢组学和肠道微生物组学的便秘与衰老的相关性研究[D]. 赵迪. 山西大学, 2021
  • [7]培元补肾安胎方治疗RSA的临床研究及基于内膜衰老的药物机制研究[D]. 奚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桃核承气汤对慢性肾衰竭大鼠的作用机制[D]. 王巧花.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桂枝茯苓丸联合耳穴贴压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湿热瘀滞型)的临床研究[D]. 赵通.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10]颅脑损伤患者的疾病特征分析及针刺疗效评估研究[D]. 习书晗.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标签:;  ;  ;  

便秘、肾虚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