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华钟,冼鼎昌[1](1977)在《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文中指出 一、引言正如本文标题所申明,这是一篇导论性的综合报告,它的目的是向那些不是从事于量子场论理论的物理学工作者们,简单地介绍磁单极的有关概念和理论问题。为此目的,比较合适的把讨论的范围限于非相对论理论的范畴,因为这样的叙述足以解说磁单极的基本概念和实质,而不致陷入形式的讨论。同时这种叙述较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直觉性。一个电子在一个磁单极场中运动的独特性质,在很早的时候就有所讨论。但是以有说服力的论证指出磁单极很可能存在,并强调它的重要意义的则是Dirac1931年的工作。Dirac指出自然界存在的一个基本的实验事实:一切电量都是
许洋[2](2019)在《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这篇论文中,主要研究了经典场论中对称性,经典电磁理论中的介质效应,广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和引力波探测等内容。在经典场论中,分析了洛伦兹协变性的意义以及具体案例,计算说明了n阶反对称张量和度规张量的协变性。并根据电动力学的具体例子,说明协变性对理论的指导作用。在经典电磁理论中,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协变性不明确,具体表现为本构关系是分量形式而不是协变形式。研究了历史上对介质存在时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形式,利用空间求和方法给出了介质非相对论运动情况下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当介质做相对论运动时,利用协变性的方法,给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在介质存在时的协变形式和波动方程。从波动方程中得到的光速公式满足洛伦兹速度叠加公式。在广义相对论中,研究了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内容,包括等效原理,广义协变性原理以及爱因斯坦场方程的检验。提出了一种处理介质理论的新方法,并将介质理论推广到了引力理论中,得到了修改过的爱因斯坦场方程。回答了光速与引力波波速是否相等这一问题。在引力波的探测中,根据固有间隔与坐标间隔的关系,分析了 LIGO测量引力波的原理,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一种测量高频引力波的方法。
赵殿林,安吉庆[3](1982)在《Maxwell方程的C′M′P′T′变换》文中研究说明
王玮[4](2007)在《状态方程穿越-1的暗能量模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许多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的天文观测结果均指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而非原先传统理论所预测的减速膨胀。此一结论违反了我们对物质的认识(我们认为物质均受万有引力作用,而引力致使两物体永远是相互吸引的),显示宇宙中必定存在一种具有负压强并且能起斥力作用的能量存在,称为“暗能量”,研究表明暗能量大约占据了现今宇宙总能量密度的三分之二,其本质与行为决定了我们宇宙的命运。因此它可说是目前宇宙学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暗能量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知道。只知道暗能量必须具备足够大的负压强,这样它所产生的斥力方能致使宇宙加速膨胀。而且现在我们在星系及星系团的范围内都无法探测到此能量的存在,所以暗能量近乎均匀的,至少在可探测尺度上是均匀的,而且与光子是没有相互作用的。理论家们根据以上几点性质和来源于天文观测的限制,提出了很多暗能量模型,最简单的候选者是宇宙学常数,还有动力学暗能量模型如慢速滚动的标量场Quintessence,Phantom和Quintom等。这些模型的不同也表现在其状态方程ωde=pde/ρde的不同上,如:宇宙学常数对应于ωde=-1,Quintessence对应于-1<ωde<-1/3,Phantom对应于ωde<-1而Quintom的状态方程穿越-1,即暗能量状态方程从过去的ωde>-1演化到现在的ωde<-1。这些模型在描述宇宙方面都表现出与天文观测不同程度上的一致。给定了大量的暗能量模型,选择最适合于宇宙观测的暗能量模型与探索暗能量的神秘属性,是现代宇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论文首先回顾了宇宙学的基础知识,从宇宙学原理到大爆炸宇宙学以及暴胀宇宙理论。在论文的第二章,论述了宇宙加速膨胀及暗能量存在的观测依据,主要来源于超新星和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结果。接下来介绍了暗能量的众多候选者,重点介绍了暗能量状态方程穿越-1的观测结果及实现此结果的暗能量模型。这也是我们所做工作的主要出发点。第三章讨论了广义的Quintom暗能量模型。在Quintom暗能量中代表正动能的Quintessence项和代表负动能的Phantom项具有相同的权重,在决定暗能量的演化上具有同等的地位。我们加进了一个自由参数改变了Quintessence和Phantom等权重的情况,而且多了一个自由度,这样能更好地描述宇宙的演化。第四章提出了与具体机制无关的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统一模型:Pdm+pde=B(z)(ρdm+ρde)。根据宇宙的演化历史我们给出了选取B(z)的约束条件。在此约束条件下我们给出B(z)的具体形式,其能很好地描述宇宙过去的演化,并且对宇宙未来的演化给出了预测。第五章讨论了暗能量相变,假定宇宙中只有非相对论性物质和暗能量,并且这两个成分间没有相互作用力即各自满足自己的守恒方程。这样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各自的守恒方程和暗能量状态方程的可能取值,给出暗能量密度比分及其密度本身的演化。为选取暗能量模型给出一些依据。结合现在流行的暗能量状态方程穿越-1的演化行为(暗能量从Quintessence相到Phantom相的相变)我们得到了暗能量密度是先减小再增大的。延用二次函数作为暗能量密度,我们分析了相变点的情况,也证明了相变的暗能量能很好地描述宇宙的演化。理论源于天文观测,第六章根据新发布的超新星数据,用幂级数模拟暗能量密度给出了暗能量密度的可能演化,我们得到两种可能的演化趋势,为研究暗能量和探索暗能量神秘性提供一些线索。综上所述,我们主要研究了状态方程穿越-1的暗能量模型,它们均实现了宇宙从早期的减速膨胀到近期的加速膨胀。但我们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至今仍无法回答暗能量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以及暗能量的存在对早期宇宙的结构形成有什么影响,以及对今天天体的行为有没有影响。我们期望将来的工作能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解答。
于长丰,徐进[5](1999)在《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文中研究表明为现代物理学提供新的研究方法,解决其前沿领域里的一些疑难问题.从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入手,将时空的本质归结为纯逻辑问题.通过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量化处理,给出了构成时空的基本单元——逻辑量子的场方程 W (t,θ,φ) = W 0exp[j(ωt+ Φ(r,θ,φ))], 以及逻辑量子相互作用势场方程u = Re{ K V0exp[jΔΦ(r,θ,φ)]} .进而导出了基本粒子电磁结构的统一场方程 Q = Q02π2 R0 TΩ ∫ T0 Δ R(t,θ,φ)exp[jΦ(t,θ,φ)]dt dθdφ和弱、电、强 3 种相互作用的大统一场方程 m 2 d2rdt2 = - Re{hω1exp[j(ΔΦ12(θ,φ) + ΔΨ(r))]} 等.利用这些场方程并与现代物理学的有关实验成果相结合,结果证明或解释了:(1) 强相互作用的夸克囚禁和渐近自由性质,(2) 夸克的分数电荷值± e/3 和 ±2e/3,(3) 核力,(4) 基本粒子的自旋 本质上是粒子表面复相位场的旋转, 其自旋量子数只能为 J= ± N/2 ( N = 0,1,2,…), (5) 弱、电、强 3 种相互作用的强度及作用力程以及为什么它们都是汤川型的相互作用,(6)基本粒子的波粒二象
王亚民,马秀清[6](1995)在《粒子物理中孤立子运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利用孤立子理论,研究了粒子,解释了夸克囚禁和量子色动力学中局域规范不变性的UA(1)对称性问题。
邵颖[7](2007)在《暗能量的标量场模型》文中研究表明最近,Ia型超新星的观测结果表明目前宇宙正处于加速膨胀过程中,此外星系团的大尺度分布和来源于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WMAP)的精确数据更加肯定了这一点。但是,建立在通常物质成分基础上的宇宙学模型指出宇宙应该是减速膨胀的,这与天文观测不相符合,因此我们就应该考虑该宇宙学模型的正确性,或者引力源是否存在实验室里没有看到过的新的物质成分。目前,关于宇宙加速膨胀的解释整体上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认为宇宙中存在一种具有负压强的额外物质成分,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提供源动力。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空间,所占的比例大约是2/3,这样一种物质成分被称为暗能量。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许多的暗能量模型,如宇宙学常数、慢速滚动的标量场Quintessence、Phantom、Quintom和Tachyon场等。另一方面,则认为要修改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几何部分,对应于作用量中修改R为f(R),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修改宇宙学模型的理论基础——广义相对论。这一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模型,例如,Modified Gravity Theory、Braneworld Model、Brans-Dicke Theory等。本文分别从以上两个方面研究了宇宙加速膨胀和暗能量的相关问题。首先,运用二重复函数理论这一现代数学方法,引入二重复对称度规张量建立了一种修正的引力理论——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从一个二重实的作用量出发,导出了静态球对称二重复度规的具体表达式,从而扩展了Moffat结果,不仅得到了双曲复对称引力理论,而且把着名的史瓦西(Schwarzschild)解作为特殊情况包含其中,并且在线性化的弱场近似下自动摆脱了Moffat理论中的负能鬼态问题。其次,我们研究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中的宇宙加速膨胀问题。此时宇宙被看作是整个空间——二重复对称空间的实部。利用得到的两个限制条件,分析了宇宙加速膨胀的条件。进一步,我们假设宇宙中的物质由非相对论物质和标量场组成,重新构建了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中标量场的状态方程。并且,通过光度距离假设,从天文观测数据出发,分析了宇宙的演化曲线。结果表明,整个空间可能是普通复空间,或者是双曲复空间。暗能量状态方程在随红移z的演化过程中穿越了—1,目前的值是接近于—1的。宇宙的最终命运是大撕裂。最后,我们研究了快子宇宙学的有关性质。通过模型无关的方法,根据暗能量的有效态方程重新构建了快子场暗能量模型的场函数和势。并且,对于给定的四种暗能量的状态方程,研究了快子场函数和势的演化趋势。此外,我们利用态参数寻找者对快子场暗能量模型和相互作用的快子场暗能量模型进行了诊断,从而显示了快子场模型与其它暗能量模型的不同。
王聪[8](2009)在《相互作用的修正Chaplygin气体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天文观测数据的日益精确和分析方法的日益完善,宇宙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Ia型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探测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观测结果都表明,宇宙正在经历一个加速膨胀的阶段,这与宇宙甚早期的短暂的加速膨胀不同。解释宇宙现今的加速膨胀现象便成为了宇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人们认为宇宙中均匀地分布着一种有负压强并能为宇宙加速膨胀带来源动力的奇异物质,称为暗能量,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暗能量模型。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背景知识,包括理论基础,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建立以及甚早期宇宙的暴胀。然后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宇宙学模型,并对他们的演化做了简要讨论。接下来我们把全息暗能量和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做了一种新的结合,探讨了用MCG模型统一全息暗能量和暗物质,并且全息暗能量和暗物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情况。在此模型中,我们详细地描述宇宙的演化情况,它是从减速膨胀向加速膨胀演化的。我们特别讨论了相关宇宙学量的演化,如密度参数,全息暗能量的态参数以及减速参数和转换红移。进一步,我们也给出了各宇宙学量的今天值,他们与近期观测结果符合的比较好。并且这样的模型给出的结果能实现暗能量的态参数从w > ?1穿越w < ?1的phantom边界。最后我们着重讨论了此模型的诊断,并研究了statefinder s ? r,q ? r的演化曲线以及w ? w的平面图。通过这些诊断我们不仅可以区分此模型与LCDM的差异,还可以区分不同的相互作用对宇宙演化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常数c和b在宇宙的演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我们还给出了各诊断参数的今天值,并期望未来的观测可以更精确地确定这些参数。
王爱珠[9](2016)在《低维材料中的拓扑电子态以及电子自旋极化的理论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自旋电子学的迅猛发展,自旋轨道耦合效应逐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可以诱导产生很多新颖的物理现象,如自旋霍尔效应等,并在自旋场效应晶体管以及自旋量子计算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无需外磁场以及磁性材料,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呈现出了一种全电学的方案来控制自旋,为设计新型电子器件奠定了理论基础。作为一种全新的物质形态,基于自旋轨道耦合效应的拓扑绝缘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领域横跨凝聚态物理,固态化学,材料科学等多门学科。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由于受到拓扑保护,拓扑绝缘体边界或表面总是存在导电的边缘态。拓扑绝缘体材料与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紧密相连,在自旋电子学器件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纳米材料中引入电子自旋极化也是自旋电子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热点。与无机材料相比,有机纳米材料不仅仅合成简单,易于大面积处理。更重要是,基于有机纳米材料的自旋电子学器件柔韧性较好,机械性能优良,拥有较为丰富的电磁光特性。此外,基于电子自旋的纳米器件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存储密度,而且具有非易失性,低能耗等优点。因此为了满足特定的自旋电子学器件性能需求,调控有机纳米材料的电子自旋极化变得尤其重要。本论文以铋化镓,碳氮类石墨烯,氮化硼等二维材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子力学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对材料中与自旋轨道耦合相关的拓扑电子态和基于p轨道的电子自旋极化进行了系统的模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从理论上证明:类金刚石结构的氢化的铋化镓双层(2DCD GaBiH)是一种结构稳定的二维拓扑绝缘体,在上述材料的纳米带边缘上存在零能隙的手性边缘态,其拓扑非平凡的能带主要来源于内部sp3杂化的原子。伴随着px,y能带的反转,其拓扑非平凡带隙可高达0.320eV,表明该材料有望实现室温量子自旋霍尔效应。(b)对实验上已经合成的碳氮类石墨烯(g-C6N6)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证明该材料具有拓扑非平凡的电子态。其拓扑非平凡的电子态主要来源于氮原子的Px,y轨道,符合Ruby模型。其中的自旋轨道耦合强度高于石墨烯和硅烯,在K点和r点分别打开了5.50meV及8.27meV的带隙,可以在低于95K的温度下实现量子自旋霍尔效应。(c)系统的研究了具有分形结构的碳氮类石墨烯(C4N3-H)的电子自旋极化和磁有序,证明随着分形阶数的增高,材料的电子自旋极化和铁磁性逐渐增强。电子自旋极化主要来源于碳原子和氮原子的pz轨道,近似服从Lieb定理。蒙特卡洛模拟的结果显示,其居里温度远高于室温(TC-1105K),具有稳定的室温铁磁基性。这类具有分形结构的碳氮类石墨烯材料在自旋电子器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时为涉及新型的d0有机磁性材料提供了有益的参考。(d)系统的研究了由石墨烯和氮化硼组成的异质结构的电子结构,发现三角形的石墨烯量子点具有自旋极化的基态。电子结构在费米能级附近拥有自旋极化的零能态(ZESs),该零能态的数目与石墨烯量子点的几何结构以及BCN的原子比例有关,与氮化硼量子点几何结构无关。体系的净自旋(S)符合Lieb定理:S=|NA-NB|/2,NA和NB为石墨烯量子点中两套子格的原子数目。此外,BN/Graphene异质材料中电子的自旋极化可以采用平均场近似下的π电子的Hubbard模型来描述。上述结果为研究BCN材料中磁性的起源,以及新型非金属磁性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e)从理论上预言,氟化可以在六方氮化硼中引起电子的自旋极化和磁有序。电子自旋极化主要来源于氟化的硼原子周围的氮原子。局域磁矩之间通过直接交换机制产生铁磁序。此外,硼空位缺陷也会诱发产生电子的自旋极化,并与氟原子吸附缺陷之间形成稳定的铁磁耦合。我们和实验课题组合作,利用氟化铵来辅助剥离六方氮化硼和固态反应的方法,制备了包含氟原子吸附缺陷和空位缺陷的氮化硼纳米片,并成功地观测到了室温铁磁性,验证了理论预言,为合成磁性氮化硼纳米材料打下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付明慧[10](2008)在《修正的Chaplygin气体和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及其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宇宙大尺度结构等许多的天文观测结果均显示宇宙正在加速膨胀。这些观测结果表明宇宙中很可能存在一种具有负压强的奇异物质成分―暗能量。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空间中为宇宙的加速膨胀提供源动力。尽管人们对暗能量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其本质的了解却是少而又少。暗能量已经成为了物理学与天文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现代宇宙学的建立及其理论基础,并在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暗能量模型。接下来,主要是围绕动力学统一模型展开讨论。我们在先前对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进行的讨论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暗能量密度的演化趋势、能量转移和增长因子的演化情况。通过讨论可以发现,只要恰当的选取相关参数,MCG模型的演化与目前已知的实际观测符合得很好。然后,我们又尝试着利用现象学统一模型来解释宇宙加速膨胀的现象。具体地说,就是对V.F.Cardone等人建立的Hobbit模型进行了扩展,建立了广义Hobbit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描述包括暴胀在内的宇宙演化的四个主要阶段,并且在宇宙开始以无压物质为主导之后的长时间内,模型整体上的演化可以模拟ΛCDM模型。为了检验这种模型是否合理,我们在无相互作用和有相互作用存在情况下,分别讨论了广义Hobbit模型描述的宇宙演化。此外,通过与ΛCDM模型进行对比,我们还研究了广义Hobbit模型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通过与目前已知的天文观测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广义Hobbit模型描述的宇宙演化与目前人们所认知的情况相符合。
二、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论文提纲范文)
(2)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列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协变性在场论中应用 |
2.0. 引言 |
2.1 两个协变性案例分析 |
2.1.1 电磁场协变性质补充 |
2.1.2 n阶反对称张量的协变性 |
2.2 物理公式的协变性 |
第3章 运动介质中协变的电磁理论 |
3.1 引言 |
3.2 非相对论情况下的介质效应 |
3.3 介质电磁理论的协变形式 |
第4章 广义相对论与引力波 |
4.1 引言 |
4.2 等效原理、广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
4.2.1 坐标系与时空观 |
4.3 相对论引力论及其检验 |
4.3.1 引力场方程 |
4.3.2 施瓦兹度规、广义相对论的检验 |
4.3.3 光线偏折 |
4.3.4 引力红移 |
4.4 时空对称性与罗宾逊-沃克几何 |
4.5 处理介质背景的方法 |
4.5.1 引力波介质理论 |
第5章 引力波背景下的激光干涉仪原理 |
5.1 引言 |
5.2 时空度规和引力波 |
5.3 弯曲时空中的干涉原理 |
5.4 与LIGO实验的对比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状态方程穿越-1的暗能量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宇宙学原理 |
1.2 宇宙动力学 |
1.3 热大爆炸宇宙学 |
1.4 暴胀宇宙学 |
1.5 小结 |
2 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 |
2.1 超新星对宇宙膨胀的探测 |
2.2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
2.3 暗能量的可能解释 |
2.3.1 宇宙学常数和真空能 |
2.3.2 Quintessence和Phantom模型 |
2.3.3 Quintom模型 |
2.3.4 Chaplygin气体模型 |
2.3.5 修正的引力理论 |
2.4 小结 |
3 广义的Quintom暗能量模型 |
3.1 Quintom暗能量模型 |
3.2 广义的Quintom暗能量模型 |
3.3 广义的Quintom暗能量模型的稳定解 |
3.4 小结 |
3.5 附:临界点稳定性分析法 |
4 统一的暗能量模型 |
4.1 暗物质暗能量的统一状态方程 |
4.2 小结 |
5 暗能量相变 |
5.1 回顾暗能量相变的必要条件 |
5.2 从守恒方程分析暗能量相变 |
5.3 暗能量模型 |
5.4 小结 |
6 用超新星数据分析暗能量的可能演化 |
6.1 幂级数暗能量模型及超新星数据的分析结果 |
6.2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5)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
1 逻辑-时空量子论 |
1.1 引言 |
1.2 基本空间理论 |
1.2.1 超时空绝对虚无空间 |
1.2.2 超时空逻辑空间 |
1.2.3 时空物理空间 |
1.3 运动与时空的统一性 |
1.4 自然界的内在核心规律 |
1.5 逻辑量子及其场方程 |
1.6 逻辑量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
2 基本粒子理论 |
2.1 基本粒了的生成 |
2.1.1 时空量子、基本粒子的存在度 |
2.1.2 基本粒子的固有内聚力和生成概率 |
2.2 基本粒子的统一场方程 |
2.2.1 基本粒子的内部相位场与球面相位场 |
2.2.2 基本粒子的统一场方程 |
2.3 基本粒子的电荷 |
2.4 基本粒子的自旋 |
2.5 基本粒子的磁矩, 粒子与反粒子 |
2.5.1 基本粒子的磁矩 |
2.5.2 粒子与反粒子 |
2.6 麦克斯韦方程组 |
3 弱、电、强大统一场方程 |
3.1 大统一场方程的建立原则 |
3.1.1 解释性原则 |
3.1.2 预言与可检验性原则 |
3.1.3 理论继承性原则 |
3.1.4 美学原则 |
3.2 大统一场方程的建立 |
3.2.1 相互作用的能动性 |
3.2.2 粒子相位场在空间的分布 |
3.2.3 大统一场方程的导出 |
3.3 大统一场方程的初步验证 |
3.3.1 作用力程与传播子实半径的关系 |
3.3.2 电、弱、强无量纲耦合常数的计算 |
3.3.3 汤川强作用耦合常数的理论估算 |
3.3.4 用粒子散射截面实验数据验证弱、强的统一性 |
3.3.5 大统一及超大统一的能量标度 |
3.4 sinΔΦ12因子与汤川型相互作用及夸克囚禁的逻辑一致性 |
3.5 核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程 |
3.6 基本粒子的半径尺度 |
4 夸克囚禁的理论证明 |
4.1 强子夸克模型的约化 |
4.2 渐近自由的理论推导, 夸克去禁的能量 |
4.2.1 渐近自由的理论推导 |
4.2.2 夸克去禁的能量 |
4.3 口袋半径、强子质量和强耦合常数 |
5 光子的动量和光速不变原理, 中微子和反中微子 |
5.1 光子的动量与自旋的取向关系 |
5.2 光速不变原理 |
5.3 中微子和反中微子 |
6 低能大统一场方程的应用 |
6.1 法盖特-费尔特电子干涉实验的理论分析 |
6.2 对戴维孙-革末电了衍射实验的定性解释 |
6.3 低能粒子的微分散射截面 |
7 用大统一场方程分析氢原子结构 |
7.2 氢原子的能级和电子轨道方程 |
7.3 电子波的动量、动量矩及能量 |
7.4 电子轨道的进动 |
7.5 关于反氢原子的稳定性问题 |
8 引力理论 |
8.1引力的产生机制 |
8.2粒子的引力场方程 |
8.3考虑真空弹性后的引力场方程 |
8.4 引力波的传播速度 |
8.5 粒子的固有弹性与质能关系式 |
8.6 小结 |
9 结论 |
(7)暗能量的标量场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宇宙加速膨胀与暗能量 |
2.1 标准宇宙学模型 |
2.2 Ia型超新星对宇宙加速膨胀的探测 |
2.3 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 |
2.4 宇宙加速膨胀的可能的解释 |
2.4.1 宇宙学常数 |
2.4.2 Quintessence和Phantom模型 |
2.4.3 Quintom模型 |
2.4.4 相互作用的暗能量模型 |
2.4.5 修正的引力理论 |
2.5 小结 |
3 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 |
3.1 二重复函数 |
3.1.1 二重复数 |
3.1.2 二重复函数及其解析性质 |
3.2 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 |
3.3 静态球对称线元的二重实解 |
3.4 小结 |
4 二重复对称引力理论中的标量场暗能量模型 |
4.1 宇宙加速膨胀的条件 |
4.2 标量场暗能量模型的建立 |
4.3 标量场暗能量模型中的宇宙演化 |
4.4 小结 |
5 快子暗能量模型及其诊断 |
5.1 快子宇宙学 |
5.2 快子场及其势的参数化 |
5.3 快子场暗能量模型的吸引子解 |
5.4 相互作用快子场模型的标度解 |
5.5 快子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
5.5.1 状态寻找者诊断参数 |
5.5.2 快子场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
5.5.3 相互作用快子场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
5.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创新点摘要 |
致谢 |
(8)相互作用的修正Chaplygin气体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标准宇宙学模型和宇宙的加速膨胀 |
2.1 标准宇宙学模型 |
2.1.1 标准宇宙学模型的建立 |
2.1.2 标准宇宙学模型的疑难 |
2.2 暴胀宇宙学模型 |
2.3 当今宇宙的加速膨胀与暗能量 |
3 常见的暗能量模型及其诊断 |
3.1 宇宙学常数 |
3.1.1 宇宙学常数简介 |
3.1.2 宇宙学常数问题 |
3.2 标量场暗能量模型 |
3.2.1 Quintessence模型 |
3.2.2 Phantom模型 |
3.2.3 Quinton模型 |
3.3 Chaplygin气体模型 |
3.3.1 Chaplygin气体(CG)模型 |
3.3.2 广义的Chaplygin气体(GCG)模型 |
3.3.3 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 |
3.4 全息暗能量模型 |
3.5 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
3.5.1 暗能量模型的stateˉnder诊断 |
3.5.2 无相互作用暗能量模型的Om诊断 |
3.6 小结 |
4 相互作用的MCG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研究 |
4.1 相互作用的MCG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演化 |
4.2 相互作用的MCG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诊断 |
4.2.1 Stateˉnder参数r - s和r- q诊断 |
4.2.2 w- w0诊断 |
4.2.3 相互作用的MCG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Om诊断 |
4.3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在研究生期间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9)低维材料中的拓扑电子态以及电子自旋极化的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章引论 |
1.2 自旋轨道耦合效应和量子霍尔拓扑绝缘体 |
1.3 d~0材料磁学性质的研究 |
1.4 选题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理论方法 |
2.1 Ab initio的基本原理 |
2.2 密度泛函理论 |
2.3 常用程序包简介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类金刚石结构的铋化镓双层拓扑特性的理论研究 |
3.1 研究背景 |
3.2 理论细节 |
3.3 氢化的铋化镓双层的类金刚石结构和拓扑特性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类石墨烯碳氮材料拓扑特性的理论研究 |
4.1 研究背景 |
4.2 理论细节 |
4.3 g-C_6N_6的电子结构和拓扑特性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类石墨烯碳氮分形材料电子自旋极化的理论研究 |
5.1 研究背景 |
5.2 理论细节 |
5.3 碳氮分形结构的电子结构和磁学特性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BN/C核-壳量子点异质材料电子自旋极化的理论研究 |
6.1 研究背景 |
6.2 理论细节 |
6.3 BN/Graphene量子点异质结构的电子结构和磁学特性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缺陷对BN二维材料电子结构调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7.1 氟化辅助剥离制备BN纳米薄膜的微观机制 |
7.2 BN纳米薄膜磁性起源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8.1 主要结果及意义 |
8.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获奖情况 |
发表论文 |
参加的学术会议 |
附录:外文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倩况表 |
(10)修正的Chaplygin气体和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及其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Content |
1 引言 |
2 现代宇宙学背景知识简介 |
2.1 标准宇宙学模型 |
2.2 甚早期宇宙的加速膨胀 |
2.3 当前宇宙的加速膨胀 |
2.4 宇宙中的结构形成 |
3 解释当前宇宙加速膨胀的几种常见暗能量模型 |
3.1 宇宙学常数模型 |
3.2 Quintessence和Phantom模型 |
3.3 Quintom模型 |
3.4 Chaplygin气体模型 |
3.5 全息暗能量模型 |
4 修正的Chaplygin气体(MCG)模型 |
4.1 MCG模型的简要介绍 |
4.1.1 无相互作用的MCG模型 |
4.1.2 有相互作用的MCG模型 |
4.2 暗能量密度的演化趋势和能量转移 |
4.3 增长因子(growth index)的演化 |
4.4 小结 |
5 广义Hobbit动力学统一模型 |
5.1 Hobbit模型简要介绍 |
5.2 无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 |
5.2.1 无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 |
5.2.2 无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中的结构形成 |
5.3 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 |
5.3.1 常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 |
5.3.2 变相互作用的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 |
5.4 小结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论文参考文献)
- [1]磁单极的非相对论理论引论[J]. 李华钟,冼鼎昌.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7(04)
- [2]经典场论若干问题的研究[D]. 许洋. 北京工业大学, 2019(04)
- [3]Maxwell方程的C′M′P′T′变换[J]. 赵殿林,安吉庆.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2(02)
- [4]状态方程穿越-1的暗能量模型[D]. 王玮.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5]逻辑力学原理——大统一理论·引力理论[J]. 于长丰,徐进.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1999(03)
- [6]粒子物理中孤立子运动的研究[J]. 王亚民,马秀清. 西安矿业学院学报, 1995(02)
- [7]暗能量的标量场模型[D]. 邵颖. 大连理工大学, 2007(02)
- [8]相互作用的修正Chaplygin气体中全息暗能量模型的研究[D]. 王聪. 辽宁师范大学, 2009(S2)
- [9]低维材料中的拓扑电子态以及电子自旋极化的理论研究[D]. 王爱珠. 山东大学, 2016(10)
- [10]修正的Chaplygin气体和广义Hobbit模型的动力学演化及其对宇宙结构形成的影响[D]. 付明慧. 辽宁师范大学, 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