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真方对成骨样细胞内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邓文桢[1](2020)在《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西药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疗效,包括月经情况、全身症状、激素水平等。同时观察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测药物安全性。明确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改善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找到更有效、更安全、更便捷的方法,为女性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带来更多可能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集到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组)30例和对照组(芬吗通组)30例。对照组:芬吗通(2/10mg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复合包装),每日一片,先服砖红片14天,再服黄片14天,连续28天为一个疗程,月经来的第3天继续服用下一疗程;如月经不来潮,则连续服用下一疗程芬吗通。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四二五合方,每天1剂,每周期不间断服用24天。如月经来潮则停服,待月经来的第5天继续服用一周期;如月经不来潮,则连续服用下一周期中药。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月经情况、全身症状、激素水平等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痊愈率为0,显着有效率为13.33%,有效率为80.00%,总体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痊愈率为0,显着有效率为3.33%,有效率为70.00%,总体有效率为73.33%。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及总积分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P<0.05)也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激素水平,治疗后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效。治疗过程中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及药物毒副作用。【结论】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能有效改善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月经情况以及临床症状和激素水平。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月经,从全身症状和整体疗效来看,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可推广应用于临床。
陈志维[2](2019)在《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加味当归补血片是依据“精源于脾,血生于气,阴阳互根”的中医理论,由黄芪、当归以及淫羊藿三味中药按5:1:5的质量比例制成,具有补肾助阳,益气生血的功效,可用于妇女绝经后肾阳虚证所引起的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常见的症状,是一种易诱发骨折风险的全身性疾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产生是由于体内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骨生成与骨吸收平衡受到破快,骨密度降低而产生的。为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的发生,现代医学常使用激素替代疗法,即在妇女围绝经期时开始补充雌激素,以预防骨质疏松。在发生骨质疏松后,患者需长期服用调节骨代谢与形成的药物,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并不满意。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可属于“骨痿”的范畴,与肾密切相关。《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女性进入“七七之年”后,肾气渐衰,天癸耗竭,阴阳失衡,从而累及各脏腑,产生不同的症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其中的表现之一。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是整体论治,对绝经后期骨质疏松症而言,常以补先天之肾入手,兼调后天脾胃气血,使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前期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发现,加味当归补血方可以促进MG-63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另一方面可增加受雌激素影响的基因在MCF-7细胞的表达水平,说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以直接影响成骨过程,也可以起到雌激素样作用间接促进骨生成,从而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具有潜在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但具体的作用机理及实际效果有待进一步明确。另一方面,近年来关于含淫羊藿制剂造成肝损伤的不良反应偶有报道,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用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用药周期漫长,而淫羊藿又是加味当归补血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长期安全性需接受更多的考察。本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动物实验的方法,先预测加味当归补血片抗骨质疏松的相关作用机制及可能潜在的毒性作用,然后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对其抗骨质疏松的作用及长期安全性进行评价,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新药开发、临床应用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通过检索TCMSP数据库及相关文献,筛选出黄芪、当归、淫羊藿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设定口服生物利用度≥30%、类药性≥0.18以及人体肠道细胞通透性≥-0.4作为药代动力学筛选指标,筛选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的入血成分作为活性成分,并从TCMSP数据库中查找活性成分的预测作用靶点(Putative target,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数据库查找与骨质疏松症相关的靶点(Anti-osteoporosis target,AT),将加味 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靶点与骨质疏松症靶点进行交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Putative anti-osteoporosis target,PAT)。另将所有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与骨质疏松靶点进行并集,利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分析,构建靶点蛋白间的相互关系,筛选关联度大于2倍平均关联度的关键靶点(Keytarget,KT)作为间接作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靶点。将PAT和KT进行并集,得到加味当归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核心靶点(Core target,CT)。利用DAVID数据库对CT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及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综合解读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分子作用机制、生物通路以及潜在药理活性。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通过计算机毒理学预测软件eMolTox对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的潜在毒性进行预测分析,找出加味当归补血片的潜在毒性富集器官及系统。通过计算机药物代谢动力学软件admetSAR分析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以及肾有机阳离子转运体(Renal organic cation transporter,ROCT)的相互作用,结合eMolTox预测分析加味当归血片中可能具有肝毒性及肾毒性的成分。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影响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22g生药/mL、中剂量O.11g生药/mL、低剂量0.055g生药/mL);西药阳性药组(结合雌激素片10.42μg/mL)以及中药阳性药组(右归丸0.45g/mL)。每组8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4个月,末次给药后动物禁食12h。测定大鼠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以及双侧股骨的骨密度(Bonemineral density,BMD);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以及骨小梁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以11月龄自然衰老雌鼠作为实验对象,设定衰老模型组(蒸馏水);加味当归补血片受试药组(高剂量0.88g生药/mL、中剂量0.44g生药/mL、低剂量0.11g生药/mL,分别为临床剂量的80、40、10倍)。每组30只,按照1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6个月,6个月后停药,停药后给予等量蒸馏水继续观察1个月。每天观察大鼠的外观体征、行为活动、每日摄食量、饮水和二便情况,每周测摄食量,饮水量1次;给药前和给药后每周测体重1次;分别于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禁食14小时,腹主动脉取血,测定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及性激素六项水平;给药期间及结束时各组取10只大鼠放血处死,对其进行剖检,肉眼观察各主要脏器大小、颜色、硬度、表面光滑情况及胸、腹腔有无积液。测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子宫、卵巢湿重,求出脏器系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1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中含有33个入血活性成分,共关联235个PT。通过OMIM、PharmGKB、DurgBank、TTD、CTD 数据库查找与得到 AT 共 132 个,与 PT交集后得到12个PAT。通过PPI分析,得到48个KT。将KT与PAT并集得到53个CT,当中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前列腺素G/H合成酶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等。对53个CT进行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基因生物过程主要集中在刺激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DNA转录的正向调控等。通过Pathway富集分析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可通过直接及间接通路影响骨代谢,从而起到防治绝经期骨质疏松的作用。另外富集程度较高的还有TNF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甲状腺信号通路等,这些通路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心脑血管疾病、绝经后多发肿瘤疾病都有密切的联系,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在绝经后各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研究方向。2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结果结果显示,加味当归补血片预测得到的主要毒性器官/系统为肝脏及内分泌系统,提示其肝毒性风险及对内分泌的影响较大。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对CYP450的抑制泛杂性以及对P-gp抑制的计算机预测结果提示,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元(lcarintin)以及8-异戊二烯-黄酮(8-prenyl-flavone)是具有高风险肝毒性的成分。对活性成分的ROCT抑制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血片中活性成分对ROCT无抑制作用,提示其肾毒性风险较低。3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骨骼的作用影响结果结果显示,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腰椎、双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全身骨密度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雌性自然衰老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造模成功。加味当归补血片高、中、低剂量组全身、腰椎、左侧股骨颈及双侧股骨BMD均高于衰老模型组,其中的中、低剂量组全身BMD,低剂量组腰椎BMD,高剂量组右股骨BMD与模型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另一方面,西药阳性组、中药阳性组及各给药组的骨小梁面积、骨小梁面积率及骨小梁数均高于衰老模型组,部分组别与空白组比较有极显着差异(P<0.01)或显着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加味当归补血片可提高自然衰老雌鼠的BMD,缓解自然衰老雌鼠骨小梁的结构退化,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有一定的抗骨质疏松作用。4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包括空白组在内各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为活动、进食量、饮水、体重增长等均无异常变化;加味当归补血片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指标如尿酸、血糖、甘油三酯给药组与空白组比较有下降趋势;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上述指标停药1月后也未见改变。对激素六项水平的检查发现,与空白组相比,各给药组在给药3个月、6个月及停药1个月后的雌二醇(Estradiol,E2)、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升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hormone,LH)和泌乳素(Prolactin,PRL)水平降低。结果表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低、中、高三个剂量给药6个月后对自然衰老雌鼠的基本状态无明显影响,恢复期观察1月后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对激素水平影响的结果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作用,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临床应用剂量的安全性较高,对调节自然绝经后内分泌水平紊乱具有一定的作用,在治疗绝经前后诸证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对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通过多个作用靶点,多种生物通路影响骨生成,为加味当归补血片应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了解释。研究同时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在提高免疫力,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方面有潜在的应用前景。通过计算机毒理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血片对肝脏及内分泌系统具有潜在毒性或重要影响,其中预测肝毒性高风险成分来源于淫羊藿,与文献报道相符。通过长期安全性评价研究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的临床应用剂量对肝功能、肾功能没有影响,提示其临床应用剂量安全性较高。此外观察也发现加味当归补血片能调节体内E2、P、T、LH、FSH以及PRL的水平,提示加味当归补血片是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促进骨生成而起到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作用,可作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开发。
叶素敏[3](2019)在《基于交感神经抑制作用探讨左归丸治疗PMOP的理论基础和疗效机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左归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模型大鼠胫骨和下丘脑中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ergic receptor,β2-AR)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探讨PMOP的可能发病机制和左归丸的药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为左归丸治疗PMOP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参考。方法50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造模组40组,去势法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大鼠模型。根据造模情况,将剩余36只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雌二醇组,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左归丸高剂量组,每组9只。灌胃给药12周后,通过显微CT(μ-CT)检测股骨骨密度和松质骨三维形态结构及骨参数(骨体积分数(bone volume fraction,BV/TV),骨小梁厚度(trabecular thickness,Tb.Th),骨小梁数量(trabecular number,Tb.N),骨小梁间隙(trabecular Separation,Tb.Sp));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法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骨转换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1型胶原羧基端肽交联((βcross-linked C-telopeptide of type 1 collagen,β-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ar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5b)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大鼠胫骨及下丘脑β2-AR,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K-κB ligand,RANKL)mRNA 表达水平;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检测大鼠胫骨及下丘脑β2-AR,胫骨OPG,RAN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骨密度: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大鼠股骨骨密度显着升高(P<0.05;P<0.01),但三组间差距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骨组织形态学:μ-CT三维图像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明显稀疏,数目减少,变细,断裂,间距加宽,骨小梁结构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骨小梁变密,连续性增加,空隙率下降,微观结构明显改善。HE染色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骨小梁明显稀少,变细,结构不完整,排列疏松,存在大量空骨陷窝,小梁间距变宽。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骨小梁数量明显增多,分布均匀,结构较完整,排列尚可,小梁空骨陷窝减少,间距变窄。(3)松质骨参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BV/TV,Tb.Th和Tb.N均明显降低(P<0.01)而Tb.Sp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BV/TV,Tb.Th,Tb.N均显着升高(P<0.01)而Tb.Sp显着降低(P<0.01);与雌二醇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以上各项指标差距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骨代谢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BALP明显降低(P<0.01)而β-CTX,TRAP-5b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大鼠血清BALP显着升高(P<0.01)而β-CTX,TRAP-5b显着降低(P<0.01);与雌二醇组比较,左归丸低剂量组血清TRAP-5b升高(P<0.05),余无明显差别(P>0.05)。(5)mRNA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胫骨及下丘脑OPG mRNA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P<0.05)而β2-AR,RANKL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大鼠胫骨及下丘脑OPG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而β2-AR,RANKL mRNA表达水平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1;P<0.05);与雌二醇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大鼠下丘脑β2-AR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余差异不显(P>0.05)。(6)蛋白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胫骨及下丘脑β2-AR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胫骨RANKL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升高(P<0.01)而胫骨OP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和雌二醇组大鼠胫骨及下丘脑β2-AR蛋白表达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胫骨RANKL蛋白表达水平也显着降低(P<0.01)而胫骨OPG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P<0.05);与雌二醇组相比,左归丸高低剂量组以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MOP的形成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激活骨组织及下丘脑中的β2-AR,进而影响OPG/RANKL/RANK系统存在相关性。(2)左归丸可通过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从而逆转PMOP高转换型骨状态,提高骨质量,延缓骨量流失。(3)左归丸通过降低骨组织和下丘脑中的β2-AR水平,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影响OPG/RANKL/RANK系统,进而影响骨重建可能是其治疗PMOP的机制之一。
吴沅皞,刘维,赵文甲[4](2018)在《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对于复杂成分药物,尤其是复方中药,国内外诸多学者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药效评价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推动了药理药效学研究进展以及血清药理学技术方法本身的不断规范与完善。目的:对最近几年来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在各领域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作以综述,并对血清药理学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评价。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2012年1月至2017年6月发表的与血清药理学方法学相关,或采研究方法中应用了含药血清的研究,检索词为"血清药理学,含药血清,serum pharmacology,medicated serum,drug-containing serum"。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检索到的2 977篇文献,共纳入58篇并分析。结果与结论:血清药理学方法可以较好地反映药物的药效及其作用环境,有助于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及其在体内的过程,因此已被众多学者和专家所采用。近年来对血清供体、给药剂量、频次方案、血清采集、处理保存、加药比例等研究方案的探索优化中取得了显着进展,并已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等方向广泛应用,推动了药理学、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等研究的发展进步。
石凯峰[5](2017)在《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凋亡和自噬抑制慢性肾脏病大鼠血管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全球公共的健康问题,血管钙化(Vascular calcification,VC)是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主要病理基础,是慢性肾脏病致死的高危因素。慢性肾脏病所引起的钙磷代谢紊乱,尿毒症,微炎症等内环境会致使多种机制参与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包括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s)成骨样改变、自噬、凋亡等,并且受到多种信号通路和因子的调控,但CKD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代医学对于CKD血管钙化的治疗多集中在对其危险因素的控制,尚无行之有效的办法,并且作用靶点单一,所以治疗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是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导师根据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且结合多年临证经验拟补肾活血方,提出“补肾活血,化瘀祛浊”的治疗方法。大量的临床及前期研究也显示,补肾活血方可以保护肾功能,改善慢性肾衰肾性骨病患者总体生存质量及钙磷代谢,并且初步探索证实补肾活血方可以通过抑制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的成骨样改变来抑制主动脉血管钙化。但是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具体调控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本研究基于本课题前期研究结果,在体内和体外以细胞凋亡和自噬两个途径为切入点,对该方防治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机制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研究方法:1.将90只大鼠按体量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每组15只。除正常组大鼠外,其余组大鼠第1-4周均给予250mg/kg剂量腺嘌呤混悬液灌胃及含1.2%高磷饲料喂养,第5-8周腺嘌呤改为125mg/kg隔日灌胃,继续给予1.2%高磷饲料喂养。同时中药组用补肾活血方灌胃治疗,大鼠中药给药剂量依据人-大鼠体表面积换算(1:6.25),并按临床成人用药量的4倍、2倍、1倍剂量给药,分为中药高(5.6g/kg·day)、中(2.8g/kg·day)、低(1.4g/kg·day)剂量组。正常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的一般表现,检测大鼠体重。肉眼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变化,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茜素红染色观察主动脉钙化结节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及钙化结节等血管超微结构变化。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钙(Ca)、磷(Pi)、血肌酐(CREA)、尿素氮(UREA)。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主动脉 α-SMA、ALP、Bcl-2、Bax、Caspase-3、LC3-Ⅱ/Ⅰ Becline1、Akt、mTOR蛋白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2.采用体外培养和传代的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磷(Pi 1.4mmol/L,Pi 2.0mmol/L、Pi 2.6mmol/L、Pi 3.2mmol/L)干预血管平滑肌细胞,建立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模拟血管钙化的微环境。在不同时间点(3d,6d,9d,12d)分别以茜素红染色、钙含量检测,并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观察不同浓度磷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在Pi 2.6mmol/L的钙化模型条件下,于第9天,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的方法观察凋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关系,并且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ROS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以不同浓度的凋亡抑制剂(1uM,2.5uM,5uM,10uM)干预,在第9天通过茜素红染色和细胞钙沉积的检测观察凋亡和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之间的联系。3.将60只SD雄性大鼠称重后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15只给予生理盐水灌胃,余组大鼠按照3g/100g给予补肾活血方灌胃,早晚各一次,连续灌胃5次,末次灌胃前禁食12h,于末次灌胃后1h,麻醉,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灭活处理制备含药血清并-80℃保存备用。采用体外培养和传代的方法,以含Pi2.6mmol/L培养基构建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同时分别给予不同梯度的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5%,10%,20%)干预,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采用茜素红染色,钙含量测定鉴定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程度;在第9天利用DAPI染色观察蓝色荧光区域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补肾含药血清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第6天通过检测正常组,模型组和含药血清中剂量组观察ROS含量的变化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 α-SMA、ALP、Bcl-2、Bax、Caspase-3、LC3-Ⅱ/Ⅰ,Becline 1、p-Akt、p-mTOR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1.动物表现: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量明显下降,毛散乱竖起,体重增长缓慢、多饮、多尿、体毛干枯脱落、畏寒拱背。骨化三醇组大鼠状态类同模型组。中药各剂量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毛发色泽及精神状态较好,尤其以中药中剂量、高剂量比较明显。肾脏外观和病理表现:正常组肾脏外观大小、颜色正常,模型组肾脏体积明显增大,表面凹凸不平,颜色苍白形成明显的“大白肾”;骨化三醇组肾脏相对模型组体积无明显改变。中药各剂量组肾脏外观较模型组体积缩小,颜色苍白程度减轻。HE染色显示中药组较模型组正常肾小球数目增多,肾小管扩张程度降低,炎性浸润减少,腺嘌呤结晶减少。Masson染色模型组蓝色胶原纤维沉积明显,蓝染区域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各剂量组胶原沉淀相对减轻,中剂量和高剂量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化指标变化: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P、CREA、UREA水平升高显着,血Ca水平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第4周中药中剂量组血P、CREA、UREA水平下降(P<0.05),血钙上升(P<0.01),第8周中药各剂量组血P、CREA、UREA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钙上升(P<0.01)。骨化三醇组第8周血P明显降低,血钙Ca升高(P<0.05)。血管钙化:茜素红染色显示中药组钙化减轻,中剂量和高剂量减轻较为明显。透射电镜下正常组可以看到平滑肌细胞结构完整,可见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形态正常,表面无沉积物。模型组和骨化三醇组组织结构完全破坏,有大量黑色钙化结晶沉淀。中药组各剂量组均有所缓解,中剂量和高剂量较为明显。钙化组平滑肌细胞完全破坏,异染色质增多,可以观察到模型组较为活跃的自噬过程,可见自噬双环体,并有大量钙化沉积。Western-Blot结果:主动脉ALP蛋白表达明显升高,α-SMA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Caspase-3表达上调(P<0.01),p-mTOR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LC3Ⅱ/LC3 Ⅰ比值、Beclin 1蛋白表达上调(P<0.01);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主动脉ALP、Bax、Caspase-3蛋白表达降低、α-SMA、Bcl-2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骨化三醇组,中药各剂量组主动脉LC3Ⅱ/LC3Ⅰ比值下降(P<0.01,P<0.05),中药中剂量组、高剂量组mTOR蛋白表达升高、Beclin 1蛋白降低(P<0.01,P<0.05)。2.高磷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结果显示:经茜素红染色后镜下观察,正常组细胞形态正常,并未着色或呈现淡红色;高磷模型组出现大量细胞脱落,并有橘红的红色颗粒物形成,逐渐融合成片状或结节状,细胞形态改变,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细胞出现皱缩,细胞浆内出现空泡,细胞折光度下降,有时局部可见到大片细胞脱落、死亡;并且随着磷浓度的增大,随着时间的延长,钙化的程度越严重。钙含量显示与磷浓度、时间有正相关性。凋亡抑制剂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钙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着天数增大凋亡率增大,与钙化呈正相关。ROS在第6天时含量最高,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3补肾活血方在细胞水平对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影响和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经茜素红染色后镜下观察,正常组细胞形态正常,并未着色或呈现淡红色;高磷模型组出现大量细胞脱落,并有橘红的红色颗粒物形成,逐渐融合成片状或结节状,中药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和凋亡抑制剂组可以减少钙化结节的数量,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DAPI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凋亡细胞增多。含药血清各剂量组,抑制剂组蓝色荧光相对较弱,中药含药血清中剂量,高剂量较为显着。流式细胞仪测各组细胞第九天凋亡率,模型组凋亡率显着升高,差异性显着(P<0.01,n=3)。相比模型组,抑制剂组,中药组凋亡率显着降低,(P<0.01,P<0.05)且中药组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中药组相比模型组能明显降低ROS含量。Western-bloting结果显示补肾活血含药血清能够降低ALP、Bax,Caspase-3,LC3-Ⅱ/Ⅰ,Becline1蛋白的表达、能升高α-SMA、Bcl-2的表达,可以激活p-Akt蛋白,p-mTOR信号蛋白的表达。结论:1.补肾活血方可以降低慢性肾脏病大鼠血磷水平,升高血钙,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并且可以降低CREA、UREA水平改善肾功能;2.补肾活血方可以激活慢性肾脏病大鼠主动脉Akt信号蛋白,升高抑蛋白Bcl-2蛋白的表达,同时降低Bax,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同时也可以激活信号蛋白m-TOR,抑制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结果也显示过度的自噬促进了血管钙化的加重。而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凋亡和自噬抑制慢性肾脏病大鼠主动脉的钙化。3.高磷可以成功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具有浓度依赖性;凋亡抑制剂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和钙化程度,说明凋亡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的发生,ROS可能在钙化的早期介导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4.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可以减少高磷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含量沉积,具有浓度依赖性;其机制①通过激活p-Akt信号蛋白的活性,抑制凋亡蛋白的表达,促进抑凋亡蛋白的表达抑制血管平滑肌的钙化;②激活p-mTOR的活性抑制自噬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自噬来改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钙化。同时补肾活血方可以抑制ROS,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郑苏阳[6](2017)在《基于内质网应激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文中认为背景:骨质疏松症是由体内骨吸收-骨形成耦联失衡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其治疗着眼于恢复骨代谢平衡。蛇床子素被证实具有抗骨质疏松的药理作用,但其抗骨质疏松的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蛇床子素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探讨蛇床子素抗骨质疏松的机制。方法:通过改良酶消化法及反复贴壁纯化法从新生大鼠颅骨中获取原代成骨细胞;通过光镜下形态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茜素红法矿化结节染色等方式鉴定成骨细胞。采用CCK-8法筛选出10-6M、10-5M、10-4M作为低、中、高浓度蛇床子素组,以10-8Mβ-雌二醇作为阳性对照组,0.25%DMSO作为溶剂对照组,最后设立空白组排除DMSO对成骨细胞的干扰。本研究采用CCK-8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偶氮偶联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表达、茜素红染色法测定成骨细胞矿化能力以及酶联免疫法测定骨钙素分泌量,从不同角度、不同阶段检测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并通过检测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PDI、CHOP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Wnt、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来分析蛇床子素影响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机制。结果:10-4M的蛇床子素可以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5M的蛇床子素在给药72h后也会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04M的蛇床子素可以促进成骨细胞表达,10-5M蛇床子素组在给药48h后成骨细胞内碱性磷酸酶也开始提高;各浓度蛇床子素均可以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的分泌和矿化结节形成,其中10-4M的蛇床子素效果最强;各浓度蛇床素均可以降低GRP78表达,尤以10-4M浓度最为显着,而PDI的表达与蛇床子素的浓度呈正相关,其中10-4M浓度蛇床子素可以增加PDI表达,CHOP的表达只在10-4M浓度组检测到;Wnt1蛋白在10-4M及10-5M组表达增加,而β-catenin只有104M组升高。结论:蛇床子素可通过提高Wnt1蛋白水平来促进β-catenin介导的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但是高浓度蛇床子素过强的促分化能力会通过内质网应激途径造成成骨细胞凋亡,从而大大抑制成骨细胞增殖,蛇床子素刺激成骨的最佳浓度在5×10-5M~10-4M之间。本研究证实了蛇床子素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并提出其作用机制,为后续以蛇床子素为有效成分的新药研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方霁[7](2016)在《基于多组学的补肾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代谢组、蛋白组和转录组学方法初步研究补肾活血方(Tonifying Kidney and Activating Blood Formulas,TKABF)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症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全骨髓贴壁法获取正常rBMSCs(Normal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NBM)和OP状态下rBMSCs(Osteoporotic 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OBM)并鉴定;采用双侧去卵巢法复制OP大鼠模型,双能X线法检测TKABF对去卵巢OP大鼠BMD的影响;ALP法检测cs TKABF促rBMSCs分泌ALP活性;2.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n=6)与TKABF(n=6)组,TKABF组予以复方灌胃1.5m L,即1.035g/kg·d(人-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大鼠等效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给药量(11.5g/d),Control组予以等体积(1.5m L)蒸馏水,灌胃12d,取血浆采用LC-MS对血浆代谢物进行分析;3.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n=5)与TKABF(n=5)组,TKABF组予以复方灌胃1.5m L,即1.035g/kg·d(人-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大鼠等效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给药量(11.5g/d),Control组予以等体积(1.5m L)蒸馏水,灌胃12d,取血清制备cs TKABF。i TRAQ法对NBM及cs TKABF+NBM(cs TKABF浓度为15%,干预24h)进行蛋白质高通量检测;4.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Sham(n=10)与OVX组(n=15),OVX组行去双侧卵巢术,Sham组行假手术。去卵巢12w评价模型复制成功,将OVX组随机分为OVX(n=9)与OVX+TKABF(n=6)组,OVX+TKABF予以复方灌胃3m L(去卵巢OP大鼠模型复制成功,给药时大鼠平均体重约为400g,因此,经换算给药量为3m L),即1.035g/kg·d(人-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大鼠等效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给药量(11.5g/d),Sham与OVX组均予以等体积(3m L)蒸馏水。干预12w,取血清,采用i TRAQ法对血清蛋白进行高通量检测;5.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Control)(n=5)与TKABF(n=5)组,TKABF组予以复方灌胃1.5m L,即1.035g/kg·d(人-大鼠体表面积换算大鼠等效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给药量(11.5g/d),Control组予以等体积(1.5m L)蒸馏水,灌胃12d,取血清制备cs TKABF。采用illumina Hiseq4000测序仪对NBM、OBM及cs TKABF+OBM(cs TKABF浓度为15%,干预24h)3组mRNA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1.P3代NBM与OBM组细胞CD29(99.93%与95.79%)、CD90(99.70%与99.55%)均呈阳性表达,而CD45(1.70%与1.46%)、CD80(4.45%与0.69%)均呈阴性表达;G0/G1所占比例分别为:87%与85.4%;生长曲线均呈S型;Gomori钙钴法ALP、茜素红、油红O以及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阳性;与Sham组比较,OVX组大鼠右股骨、右肱骨、左股骨近端和远端以及L4-5等部位BMD显着降低(P≤0.01),TKABF干预12w,与OVX组比较,OVX+TKABF组右股骨、右肱骨、左股骨近端及远端BMD显着高于OVX组(P≤0.01);与Control组比较,cs TKABF+NBM与cs TKABF+OBM分泌ALP活性均显着增高(P≤0.01);2.TKABF较Control组可显着上调10个和下调35个血浆代谢物成分(P<0.05),涉及22条代谢通路;3.cs TKABF较NBM组可显着上调17个和下调包括锌指结构相关蛋白Zfyve16(R=0.75,P=0.008)和ZIP1(R=0.70,P=0.001)在内的26个蛋白质(P<0.05),涉及22条细胞信号通路;4.OVX较Sha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VX+TKABF较OVX组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而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的蛋白有17个,已知功能蛋白为9个,分别为(OVX+TKABF vs OVX)(P<0.05;R为变化倍数,R>1为上调,R<1为下调):LIFR(R=2.32,P=0.000)、CEH(R=1.92,P=0.003)和FGL2(R=0.47,P=0.012)、TSP-1(R=0.39,P=0.001)、CXCC/RTCK1(R=0.32,P=0.000)、PPlase(R=0.32,P=0.000)、PF4(R=0.29,P=0.000)、KIF(R=0.26,P=0.000)、CCDC60(R=0.24,P=0.000),未知功能蛋白有8个;5.OBM较NBM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并且Cs TKABF+OBM较OBM组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而较NBM组差异无显着性(P≥0.05)的mRNA有21个,已知功能基因为13个,分别为OVX+TKABF vs OVX:(Fold Change,FC值为调节倍数,“+”为上调、“-”为下调;P<0.05),):Brd1(FC=4.934,P=7.71E-31)、Zfp219(FC=2.649,P=6.72E-8)、Ahdc1(FC=2.020,P=3.68E-05)、Adra2a(FC=2.001,P=4.30E-5)、Uspl1(FC=1.882,P=0.000106)、Gatad2b(FC=1.572,P=0.001258)、Rfc1(FC=1.564,P=0.001069)、Hspb6(FC=1.38,P=0.00035)和Gcc2(FC=-3.056,P=2.92E-10)、Egr2(FC=-3.055,P=2.91E-13)、Col7a1(FC=-2.331,P=2.49E-06)、Jun(FC=-1.672,P=4.57E-75)、Hs6st2(FC=-1.618,P=0.000699),未知功能基因为8个。Cs TKABF+OBM较OBM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并编码锌指结构域及其相关基因的直系同源物有:5个含KRAB锌指结构域基因、1个含CXXC锌指结构域基因、1个BTB锌指结构域基因、2个SLC39A81、1个SLC39A1以及Zn元素相关基因:1个MED15、1个KLF2以及1个TRAF3。结论:1.TKABF调控正常rBMSCs鞘脂信号通路可能与上调正常大鼠血浆代谢物二氢神经鞘氨醇有关;TKABF调控正常rBMSCs的磷脂酶D(Phospholipase D,PLD)信号可能与大量下调正常大鼠血浆Lyso PC与Lyso PE类代谢物有关;TKABF可下调正常大鼠血浆组氨酸(Histidine,His)水平;2.含卷曲结构域蛋白CCDC60上调可能为肾虚型OP模型的一个潜在靶标,TKABF可通过下调其表达水平改善去卵巢OP大鼠BMD;含GRIP和卷曲螺旋结构域Gcc2 mRN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为去卵巢对rBMSCs的影响特征之一,cs TKABF可通过下调其水平而促OP状态下rBMSCs骨向分化;含卷曲结构域蛋白可能为TKABF防治PMOP的一个重要靶点;3.cs TKABF可通过下调含FYVE锌指结构域蛋白Zfyve16和由SLC30A1基因编码的锌转运蛋白ZIP1促正常rBMSCs骨向分化;4.编码C2H2型锌指结构域基因Zfp219和GATA型锌指结构基因Gatad2b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为去卵巢对rBMSCs的影响特征之一,而cs TKABF可通过上调其表达水平而促OP状态下rBMSCs骨向分化;编码C2H2型锌指结构域基因Egr2 mRNA的表达上调可能为去卵巢对rBMSCs影响的又一特征,而cs TKABF可通过下调其表达水平而促OP状态下rBMSCs骨向分化;5.cs TKABF可通过调控5个含KRAB锌指结构域、1个含CXXC锌指结构域、1个BTB锌指结构域、2个SLC39A81、1个SLC39A1以及与Zn元素相关1个MED15、1个KLF2以及1个TRAF3基因直系同源物而促OP状态下rBMSCs骨向分化;含锌指结构域蛋白可能为TKABF防治PMOP的又一个重要靶点;6.TKABF可通过特异性调控多种锌指结构域亚型防治PMOP,可能与下调血浆His水平有关;这种特异性结合锌指结构域可能也与上调血浆二氢神经鞘氨醇参与的rBMSCs内鞘脂信号通路有关。其机制可能为TKABF由大量含Zn量丰富的补肾药组成;综上,TKABF可通过特异性调控含卷曲结构域和多种锌指结构域亚型蛋白或基因防治PMOP。
陈祥和[8](2016)在《不同方式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骨作为机体内的重要器官组织,其在机体内具有保护内部器官、运动、造血、贮存矿物质等重要生物学作用。而11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病后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高血糖,使得骨吸收代谢超过骨形成代谢,骨量和骨密度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甚至骨折的发生。而适宜运动训练作为调控骨代谢的有效方式,研究证实其可显着促进骨形成并抑制骨吸收代谢。但目前有关运动调控T2DM骨代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骨表型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晰。而G蛋白偶联受体48(G protein coupled-receptor 48, GPR48)作为一膜上七次跨膜受体,其在骨组织代谢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而作为与GPR48具有密切调控关系的TGF-β/BMPs和OPG/RANKL/RANK分子轴及其下游CN/NFAT信号通路是调控骨形成和骨吸收代谢的重要信号通路,而目前生物学和体育领域内有关GPR48通过以上两信号通路调控T2DM骨代谢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并且有关不同方式运动通过调控GPR48、TGF-β/BMPs、OPG/RANKL/RANK和CN/NFAT信号通路,进而影响T2DM骨代谢的相关研究亦未见报道。本课题将对T2DM对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以及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目的:探究T2DM对小鼠骨组织表型的影响并从骨形成代谢和骨吸收代谢两方面对T2DM影响小鼠骨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组织表型的影响并从骨形成代谢和骨吸收代谢两方面对不同方式运动影响T2DM小鼠骨代谢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进行研究。本研究希望能为运动防治T2DM骨质疏松以及T2DM骨质疏松药物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药物靶点。方法:利用高脂膳食并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进行T2DM小鼠造模,并利用游泳(50min/天,6天/周,共8周)和下坡跑(0.8Km/h,50min/次,坡度-9度,6天/周,共8周)对T2DM小鼠进行8周运动训练。结束后,利用电子称对T2DM小鼠体重进行测量;利用游标卡尺和电子称对T2DM小鼠股骨和胫骨的骨形态和湿重进行测量;利用Micro CT软件对左侧小鼠股骨远端进行扫描;利用ALP染液、TRAP染液和茜素红染液对小鼠颅骨分别进行染色;利用石蜡包埋、HE、TRAP和茜素红染色对小鼠右侧股骨切片进行染色;取小鼠BMSCs并利用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其向OB分化,并利用茜素红、ALP和Von Kossa染液对OB进行染色;取小鼠BMSCs并利用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其向脂肪细胞分化并利用油红O染液进行染色;取小鼠BMM并利用细胞原代培养诱导其向OC分化,并利用TRAP染液进行染色;利用RT-PCR技术对小鼠骨、OB和OC中的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进行检测;利用West-blotting技术对小鼠骨中相关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利用ELISA去对小鼠血清中IP3和Ca2+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第一章(1)与ZC组相比,TC组体重(P<0.01)、胫骨湿重(P<0.01)、胫骨远端冠状面宽度(P<0.05)、胫骨近端冠状面宽度(P<0.05)、股骨湿重(P<0.05)、股骨长度(P<0.05)、股骨远端矢状而宽度(P<0.05)、股骨远端冠状面宽度(P<0.01)、股骨松质骨BMD(P<0.01)、BV(P<0.01)、BV/TV(P<0.01)、BS(P<0.05)、IS(P<0.05)、BS/TV (P<0.01)、Tb.Th (P<0.01)、Tb.N(P<0.01)、BS/BV (P<0.01)、Tb.Sp(P<0.05)、皮质骨BMD(P<0.01)、IS (P<0.05)、BS/BV(P<0.05)、Tb.Th (P<0.05)、Van Gieson和HE染色结果均出现显着性下降。(2)与ZC组相比,TC组颅骨茜素红和ALP染色显着下降,GPR48(P<0.01)、TGF-β1(P<0.01)、Smad2(P<0.05)、Smad3(P<0.05)、Smad4(P<0.01)、BMP-2(P<0.01). BMP-9(P <0.01)、Smad1(P<0.05)、Smad5(P<0.01)、OC(P<0.05)、Osx(P<0.01)、Runx2(P<0.05)、 OCN(P<0.05)、BSP(P<0.05)、ALP(P<0.01)、Coll(P<0.05)和OPN(P<0.05)的mRNA表达和GPR48(P<0.05)、Smad5 (P<0.05)、p-Smad8 (P<0.05)、p-Smad2 (P<0.01)、 p-Smad3(P<0.05)、OPN(P<0.05)、p-Smadl(P<0.01)、Smad4(P<0.05)和Coll(P<0.01)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下降,OB的茜素红、ALP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着下降,脂肪细胞显着增多,OB中GPR48(P<0.05)、ALP(P<0.05)、Runx2(P<0.05)、Osx(P<0.01)、DMP1(P<0.05)和SOST(P<0.05)的mRNA显着下降。(3)与ZC组相比,TC组股骨和颅骨TRAP染色显着增强、分化产生的OC显着增多、OC中GPR48(P<0.05)、TRAP(P<0.05)和NFATcl(P<0.05)mRNA表达晁着变化,IP3(P<0.05)和Ca2+(P<0.05)浓度显着升高,GPR48(P<0.01)、OPG(P<0.01)、RANKL(P<0.05)、 RANK(P<0.01)、TRAF6 (P<0.01)、CN (P<0.01)、Src-3 (P<0.01)、PLC(P<0.01)、 NFATc2(P<0.01)、NFATcl(P<0.05)、TRAP(P<0.01)、C-fos(P<0.01)、AP-1 (P<0.05)、 CTSK(P<0.01)和PU.1(P<0.05)的mRNA表达均出现显着变化,RANKL (P<0.05). RANK(P<0.01)、C-fos(P<0.05)、C-Src(P<0.01)和TRAF6(P<0.01)的蛋白表达亦均出现显着变化。第二章(1)与TC组相比,TS组体重(P<0.01)、股骨湿重(P<0.01)和HE染色骨小梁数量均出现显着变化,TD组体重(P<0.01)、胫骨湿重(P<0.05)、胫骨长度(P<0.05)、胫骨中间矢状轴宽度(P<0.01)、股骨湿重(P<0.01)、股骨远端矢状轴宽度(P<0.01)、股骨远端冠状轴宽度(P<0.01)和股骨中间状轴宽度(P<0.05)均出现显着变化,股骨皮质骨BV/V(P<0.05)、BS/BV(P<0.05)、Tb.Th(P<0.05)和松质骨BMD(P<0.01)、BV(P<0.05)、 BV/V(P<0.01)、 BS(P<0.05)、IS (P<0.05)、BS/BV(P<0.01)、BS/TV(P<0.01)、 Tb.Th(P<0.05)、Tb.N(P<0.01)均出现显着增多,Van Gieson和HE染色结果显示,骨小梁数量显着增多。与TS组相比,TD组股骨远端矢状轴宽度(P<0.05)、松质骨BS/TV(P<0.05)、Van Gieson和HE染色结果显示,骨小梁数量显着增多。(2)与TC组相比,TS组茜素红和ALP结果显着增强,GPR48(P<0.01)、TGF-β1(P <0.05)、BMP-9(P<0.01).Smad5(P<0.05)、OC(P<0.05)、Osx(P<0.01)、OCN(P<0.01)、 ALP(P<0.05)和Coll(P<0.01)的mRNA表达与GPR48(P<0.05)、p-Smad1(P<0.05)、 Smad5(P<0.05)、p-Smad8(P<0.05)、p-Smad2(P<0.05)、p-Smad3(P<0.05)和OPN(P<0.05)的蛋白表达以及OB中GPR48(P<0.05)、Osx(P<0.01)、ALP(P<0.01)和DMP1(P<0.05)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OB茜素红、ALP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着增强,脂肪细胞显着减少。TD组茜素红和ALP结果显着增强,骨中GPR48(P<0.01)、 TGF-β1(P<0.05)、Smad2(P<0.05)、BMP-2(P<0.05)、BMP-9(P<0.01)、Smad1(P<0.05)、 Smad5(P<0.01)、OC(P<0.01)、Osx(P<0.01)、Runx2(P<0.01)、OCN(P<0.01)、ALP(P <0.01)、Coll(P<0.01)、OPN(P<0.05)和OB中GPR48(P<0.05)、Osx(P<0.01)、ALP(P<0.05)和DMP1(P<0.05)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骨中GPR48(P<0.01)、Smad1(P <0.05)、p-Smad1(P<0.01)、Smad5(P<0.01)、p-Slnad8(P<0.01)、p-Smad2(P<0.05)、 p-Smad3(P<0.05)、Smad4(P<0.05)和Coll(P<0.01)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OB茜素红、ALP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着增强,脂肪细胞显着减少。与TS组相比,TD组ALP染色显着增强,骨中Smad2(P<0.05)、BMP-4(P<0.05)、Smad8(P<0.05)、OC(P <0.01)、Osx(P<0.05)、ALP(P<0.05)、Coll(P<0.01)和OB中ALP(P<0.05)的mRNA表达均显着上调,骨中p-Smad1(P<0.05)、p-Smad8(P<0.05)、p-Smad2(P<0.05)、 p-Smad3(P<0.05)、Smad4(P<0.05)和Coll(P<0.05)的蛋白表达均显着上调,OB的ALP和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着升高,脂肪细胞显着减少。(3)与TC组相比,TS组股骨和颅骨TRAP染色显着下降,OC数量减少,OC中GPR48(P<0.01)和骨中GPR48(P<0.01)、OPG(P<0.01)、RANKL(P<0.05)、TRAF6(P<0.05)、 CN(P<0.05)、PLC(P<0.01)、NFATc2(P<0.05)、TRAP(P<0.01)、C-fos (P<0.05)、 CTSK(P<0.05)和PU.1(P<0.05)的mRNA表达均显着变化、Ca2+(P<0.05)浓度显着下降,骨中RANKL(P<0.05)、C-fos(P<0.05)和C-Src(P<0.01)蛋白显着下调;TD组股骨和颅骨TRAP染色显着下降,OC数量减少,OC中GPR48(P<0.05)、TRAP(P< 0.05)、NFATcl(P<0.05)、c-Src(P<0.05)和骨中GPR48(P<0.01)、OPG(P<0.01)、RANKL(P<0.01)、RANK (P<0.01)、TRAF6(P<0.01)、CN(P<0.05)、Src-3 (P<0.01)、PLC (P<0.01)、NFATc2(P<0.05)、NFATcl(P<0.05)、TRAP(P<0.01)、C-fos(P<0.05)、 AP-1(P<0.05)、CTSK(P<0.01)和PU.1(P<0.05)的mRNA表达均显着变化,IP3(P<0.05)和Ca2+(P<0.05)浓度均显着下降,骨中GPR48(P<0.01)、RANKL(P<0.01)、C-fos(P<0.01)、C-Src(P<0.01)、RANK(P<0.01)和TRAF6(P<0.01)蛋白表达出现显着变化。与TS组相比,TD组股骨和颅骨TRAP染色显着下降,OC数量减少,OC中GPR48 (P<0.05)和骨中OPG (P<0.05)、TRAF6 (P<0.05)、Src-3 (P<0.05)、PLC (P<0.01)、 TRAP (P<0.05)、C-fos(P<0.05)、CTSK(P<0.05)和PU.1(P<0.05)mRNA均显着变化,1P3(P<0.05)和Ca2+(P<0.05)浓度均显着下降;骨中GPR48 (P<0.05). RANK(P<0.01)和TRAF6 (P<0.01)蛋白表达显着变化。结论:第一章:(1)T2DM小鼠骨微细结构和骨量显着降低,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2)表达下调的GPR48通过抑制TGF-β/BMPs信号通路进而抑制成骨细胞分化及其成骨能力并促进脂肪细胞分化,降低T2DM小鼠骨形成能力;(3)表达下调的GPR48通过激活OPG/RANKL/RANK及其下游CN/NFAT信号通路,进而促进T2DM小鼠破骨细胞分化,增强T2DM小鼠的骨吸收能力。第二章:(1)下坡跑可显着提高T2DM小鼠骨微细结构和骨量并改善骨质疏松情况,且其作用效果优于游泳运动;(2)下坡跑通过上调GPR48和TGF-p/BMPs信号通路从而促进T2DM小鼠OB分化和成骨能力并抑制脂肪细胞分化,提高骨形成代谢,且其作用效果优于游泳运动;(3)下坡跑通过上调GPR48进而抑制OPG/RANKL/RANK及其下游CN/NFAT信号通路抑制T2DM小鼠OC分化及骨吸收功能,抑制骨吸收代谢,且其作用效果优于游泳运动。本研究为防治T2DM骨质疏松或骨折的发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T2DM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药物靶点。
李鸿泓[9](2013)在《基于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通路OPG/RANKL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文中指出目的在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基于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通路OPG/RANKL,同时采用与脾虚和骨代谢皆密切相关的VIP/VPAC2作为观察指标,探讨在脾虚、肾虚和脾肾两虚状态下,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变化情况以及OPG/RANKL和VIP/VPAC2的变化特点;另外通过对比健脾方、补肾方及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PG/RANKL信号传导通路及VIP/VPAC2的影响,部分阐明补肾健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从而为阐明“脾肾相关”的科学内涵提供进一步的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健康雌性Wistar大鼠11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12只,脾虚模型组12只,假手术组12只,卵巢切除组74只。卵巢切除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10周,再将卵巢切除组大鼠随机分为:肾虚模型组、脾肾两虚模型组、己烯雌酚组、健脾组各12只,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各13只。肾虚模型组大鼠以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摘除双侧卵巢;假手术组只摘取卵巢周围的小块脂肪组织;脾虚模型组采用200%大黄浓煎液灌胃的方法,连续2周后改为每周2次,再持续3个月;脾肾两虚模型组在切除大鼠双侧卵巢10周后,再采用上述脾虚模型制作方法。己烯雌酚组灌胃给予己烯雌酚,浓度为0.0048mg/ml;健脾组、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分别灌胃给予四君子汤、龟鹿二仙汤以及龟鹿二仙汤合四君子汤,每日下午1次,连续6天,休息一天,再连续给药6天,如此给药3个月。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脾虚模型组、肾虚模型组、脾肾两虚模型组按同法灌服等体积的纯净水。每周称重一次,据此调整给药量。各组大鼠在处死前16天和前3天分别腹腔注射盐酸四环素30mg/kg体重,以对骨进行荧光标记。给药结束后,采用大鼠麻醉后股动脉取血法,血液离心后用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取血后将各组大鼠处死,取左侧股骨,用于骨密度检测;取右侧胫骨近端1/3,制作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检测;取左侧胫骨近端1/3,制作大鼠胫骨脱钙骨的冰冻切片,用作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对骨髓腔中成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中VPAC2、OPG和RANKL蛋白和mRNA表达的检测;取结肠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作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对结肠组织中VIP蛋白和mRNA表达的检测。实验结果皆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LSD检验;方差不齐的则采用其项下的Dunnett’s T3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1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股骨βMD的影响表1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股骨BMD显着降低,且脾肾两虚模型组BMD降低较之肾虚组更为明显。脾虚模型组大鼠股骨BMD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大鼠股骨BMD均显着增高,但仍显着低于假手术组。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的BMD均明显增高,且两者之间无差异。注: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肾虚模型组比较:▲P<0.05,▲▲P<0.01;与脾肾两虚模型组比较:△P<0.05,△AP<0.01;与健脾组比较:☆P<0.05,☆☆P<0.01;与补肾组比较:P<0.05,P<0.01。(下同)2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2.1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胫骨TBV%的影响表2显示,脾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TBV%显着低于假手术组及脾虚模型组,且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TBV%降低更为明显。从各治疗组TBV%结果来看,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大鼠胫骨TBV%均显着高于脾肾两虚模型组,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的TBV%明显增高,且补肾健脾组TBV%增高较补肾组更为明显。2.2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胫骨TRS%和TFS%的影响表3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RS%和TFS%均显着增高,而脾虚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RS%和TFS%增高更为明显。从各治疗组TRS%和TFS%结果来看,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大鼠胫骨TRS%和TFS%均显着低于脾肾两虚模型组,且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大鼠胫骨TRS%和TFS%相较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但补肾组、健脾组大鼠胫骨TRS%和TFS%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及补肾健脾组的TRS%和TFS%明显降低,且补肾健脾组较补肾组降低更为显着。2.3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胫骨OSW、MAR和mAR的影响表4显示,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OSW、MAR和mAR较之假手术组均显着增高,而脾虚模型组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MAR和mAR增高更为显着,但OSW无明显差异。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补肾组、健脾组、补肾健脾组、己烯雌酚组大鼠胫骨OSW、MAR和mAR均显着降低。与健脾组及补肾组相比,补肾健脾组的MAR和mAR均明显降低,但OSW无明显差异。3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外周血血清中OPG、RANKL、VIP、MTL、GAS含量的影响3.1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外周血血清中OPG及RANKL含量的影响表5显示,脾虚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血清中OPG含量与假手术组无明显差异。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OPG含量较之假手术组及脾虚模型组均显着降低,且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OPG含量降低更为显着。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健脾组OPG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己烯雌酚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OPG含量均显着增高,但仍显着低于假手术组。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OPG含量均明显增高,且补肾健脾组明显高于补肾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血清中RANKL含量均显着增高,且肾虚组RANKL含量明显高于脾虚组,脾肾两虚组又明显高于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己烯雌酚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RANKL含量均显着降低,但较之假手术组仍显着增高。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RANKL含量均显着降低,且补肾健脾组明显低于补肾组。3.2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外周血血清中VIP含量的影响表6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血清中VIP含量均显着增高,且脾虚组VIP含量明显高于肾虚组,脾肾两虚组又显着高于脾虚组。从各治疗组VIP含量来看,除己烯雌酚组外,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VIP含量均显着低于脾肾两虚模型组;但健脾组和补肾组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补肾健脾组与假手术组无差异。与补肾组相比,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VIP含量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无差异。3.3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外周血血清中MTL、GAS含量的影响表7显示,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血清中MTL含量较之假手术组均显着降低,脾肾两虚模型组又显着低于脾虚和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MTL含量均显着增高,且两者之间无差异;但己烯雌酚组和补肾组无明显变化。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MTL含量均显着高于补肾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外周血血清中GAS含量均显着降低,且脾虚组GAS含量明显低于肾虚组,脾肾两虚组又明显低于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GAS含量均显着增高,但己烯雌酚组和补肾组无明显差异。补肾健脾组GAS含量明显高于健脾组和补肾组。4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B及MSC中OPG>RANKL及VPAC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4.1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B及MSC OPG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表8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模型组大鼠OB及MSC的OPG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与之无差异,而肾虚、脾肾两虚组的OPG阳性密度明显降低,且脾肾两虚组又明显低于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己烯雌酚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OPG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均明显增高,但较之假手术组仍明显降低。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OPG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明显增高,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4.2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B及MSC RANKL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表9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OB及MSCRANKL蛋白和mRNA表达的阳性密度均明显增高,且肾虚组阳性密度明显高于脾虚组,脾肾两虚组又明显高于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己烯雌酚组、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RANKL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均明显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与健脾组相比,补肾组和补肾健脾组RANKL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均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RANKL蛋白表达无差异,但补肾健脾组RANKL mRNA表达阳性密度降低更为明显。4.3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B及MSCVPAC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表10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脾虚、肾虚、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OB及MSC中VPAC2蛋白和mRNA表达的阳性密度均明显增高。与肾虚组相比,脾虚、脾肾两虚组VPAC2阳性密度的增高更为明显,且两者之间无差异。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己烯雌酚组VPAC2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无差异,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均明显降低。与补肾组相比,健脾组和补肾健脾组VPAC2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明显降低,且两者之间无差异。5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结肠组织中VIP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表11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与之无差异,脾虚、脾肾两虚组的VIP阳性密度显着增高,且脾肾两虚组又明显高于脾虚组。与脾肾两虚模型组相比,健脾组、补肾组、补肾健脾组VIP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均显着降低,但仍显着高于假手术组。与补肾组相比,补肾健脾组VIP蛋白和mRNA表达阳性密度均明显降低,健脾组与之无差异。结论(1)去卵巢能够造成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而单纯给予大黄浓煎剂可造成大鼠脾虚,但不能导致骨质疏松症。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可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且发病程度较单纯去卵巢明显加重。说明脾、肾两脏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均有重要作用,其中肾虚是根本,脾虚是其重要影响因素之一。(2)健脾方、补肾方和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大鼠骨质疏松症均具有治疗作用,其中,补肾健脾方的疗效明显优于补肾方和健脾方,而补肾方又优于健脾方。(3)健脾方、补肾方和补肾健脾方共同的作用途径是:一方面,直接调控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因子OPG、RANKL的表达,使OPG表达上调,而使RANKL表达下调,从而明显降低破骨细胞的活性;另一方面,下调VIP和VPAC2表达,导致VIP与VPAC2结合减少,这可能通过成骨细胞的介导作用,上调OPG水平、并下调RANKL水平,最终使破骨细胞的活性降低,骨吸收减少。此外,还能明显提高外周血中MTL及GAS水平。但三者的调节作用存在差异:健脾方对MTL、GAS、VIP及VPAC2的调节作用较强;补肾方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弱于健脾方,但对OPG、RANKL的调节作用较健脾方显着;而补肾健脾方对上述指标的调节作用均明显强于以上两方。这是补肾健脾方疗效优于补肾方和健脾方的机制之一,也进一步说明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中医的脾肾两脏是密切相关的。
周晓莉[10](2011)在《“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法对去卵巢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模型大鼠调节骨吸收平衡的相关细胞因子系统——护骨素(osteoprotegerin,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RANK)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双固一通”针法治疗本病的作用机制,为针灸治疗PMO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临床预防和治疗PMO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依随机原则将50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常规取穴针刺组(简称常规组)、“双固一通”针刺组(简称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治疗组(简称中成药组),每组10只。模型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组切除双侧卵巢后常规饲养,造成实验性PMO动物模型。90天后常规组、双固一通组采用电针治疗,中成药组早晚予仙灵骨葆胶囊灌胃治疗(早晚以0.4g/次灌胃,药液量以生理盐水溶解,调整至3m1),对照组、模型组早晚予生理盐水3m1灌胃,用药期间常规饲养。疗程均为8周。电针治疗(采用四川恒明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HM-6805型经穴治疗仪,疏密波8~80Hz,疏密波转换14次/分钟,电压1.5V,强度1mA左右,通电15min),每天1次,每次15分钟,留针10分钟,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8周。常规组取穴: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均为双侧;双固一通组取关元、后三里(双)、肾俞(双)、膈俞(双)、大杼(双)。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钙(calcium, Ca)、磷(phosphorus,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和尿钙、尿磷、尿肌酐;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骨钙素(Osteocalcin, BGP);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 ELISA)测定尿脱氧吡啶啉(Deoxypyridinoline, DPD)的含量;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雌二醇(estradiol,E2); 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tukin, 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OPG、RANKL、RANK;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bone mass density, BMD); HE染色观察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法检测M-CSF、OPG、RANKL-mRNA表达及OPG/RANKL。大鼠因造模手术、麻醉、灌胃死亡,取材时各组大鼠数量如下:对照组8只,模型组6只,中成药组6只,常规组6只,双固一通组7只。结果1模型组血Ca值明显降低、血P值明显升高、血ALP值明显升高、BGP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和中成药组血Ca明显升高、血P明显降低、血ALP明显降低,BGP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P<0.01)。模型组尿Ca/Cr、P/Cr比值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组Ca/Cr、P/Cr比值均降低,常规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Ca/Cr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P/Cr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尿DPD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尿DPD含量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模型组血Ca明显降低、而血P、ALP值明显升高、血BGP明显升高(P<0.01);尿Ca/Cr、P/Cr明显升高(P<0.01),尿DPD明显升高(P<0.05)。说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呈现高骨转化率,骨吸收增加,伴随骨形成代偿性增加,骨量减少,预示骨密度降低,与临床常见的PMO女性的骨高转换率极相似,提示造模成功。而“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BGP显着升高,提示成骨细胞(OB)活性增强,骨形成增加。双固一通组、中成药组均可升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尿Ca/Cr、尿P/Cr、DPD;常规组可升高血钙,降低尿Ca/Cr、尿P/Cr、DPD,对于血P无明显的降低作用。说明中医药治疗可以调节Ca、P代谢,促进骨形成,减缓骨吸收。2模型组腰椎BMD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腰椎BMD均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双固一通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股骨BMD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股骨BMD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双固一通组比较,各组无显着性差异(P>0.05)。3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骨小梁稀疏、细、中断点多、间距宽,部分区域出现较大的空白区域。常规组、中成药组、双固一通组的骨小梁增多、增粗、间隙变窄,中断点减少,三组间的区别不明显。双固一通的骨小梁排列密集,相互之间的连接明显增多,宽度增宽,体积增大,间隙变窄。4模型组血清IL-6明显升高,E2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IL-6均降低,E2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中成药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和常规组血E2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P<0.01)。在本实验中模型组E2水平降低,IL-6含量增高,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大鼠血E2显着升高、IL-6显着下降(P<0.05),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表明“双固一通”针法治疗能够升高雌激素,抑制IL-6分泌,抑制OC的活性,促进骨的形成。5模型组血M-CSF明显升高、OPG明显降低、RANKL明显降低、RANK值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常规组和中成药组M-CSF明显降低、OPG值明显升高、RANK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成药组血清RANKL升高,常规组血清RANKL有降低趋势,但均无显着性差异。双固一通组优于常规组和中成药组。说明针刺可以通过提高血OPG、RANKL、RANK的含量,降低M-CSF,从而抑制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的骨吸收来减少骨量的丢失,且“双固一通,,针法优于其它方法。6模型组骨M-CSF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M-CSFmRNA表达均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双固一通组比较,常规组M-CSFmRNA表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最好。模型组骨OPG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OPGmRNA表达均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中成药组和常规组比较,双固一通组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常规组、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最好。模型组骨RANKL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固一通组骨RANKLmRNA表达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和常规组RANKLmRNA表达与模型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与中成药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双固一通组有效,中成药组和常规组均无效。模型组骨OPG/RANKL比值较对照组显着降低,有显着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双固一通组骨OPG/RANKL比值升高,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中成药组与模型组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常规组与模型组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中成药组与双固一通组均有效,但双固一通组效更好。本研究结果表明:模型组骨M-CSF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提示OC生成增加;各治疗组M-CSFmRNA表达均降低(P<0.01),表明中医药治疗尤其是“双固一通”针法可以抑制OC数量,或降低OC活性,减缓骨吸收。模型组骨OPG、RANKL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提示OPG蛋白表达降低,破骨吸收增加;RANKL蛋白表达降低,OPG与RANKL结合有一定程度的阻滞OC生成的作用,而综合作用仍表现为骨吸收的增加。OPG/RANKL比值能反映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的形成,比值越大,OB介导的能力越强;englixibaoweiia促进骨吸收,限制骨矿化的速度。模型组骨OPG/RANKL比值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骨形成降低。双固一通组骨OPG、RANKL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RANKLmRNA表达降低(P<0.01),OPG/RANKL比值明显升高(P<0.01),提示“双固一通”针法可能通过促进OPG蛋白表达,提高OB活性,通过与RANK竞争和RANKL的结合,阻止OC的生成,阻止骨吸收。结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认为:“双固一通”针法对OPG/RANKL /RANK的调节是多环节、多途径的:1“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后,BGP显着升高,提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骨形成增加;血钙升高,血磷降低,尿Ca/Cr、尿P/Cr、DPD降低,提示“双固一通”针灸治疗可以通过增加胃肠吸收功能,促进对钙、磷等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调节Ca、P代谢,降低尿Ⅰ型胶原分解产物DPD浓度,提高BGP浓度,从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最终使骨矿含量增加,维持甚至提高骨密度。2“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通过提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E2的水平,减少IL-6含量,加强雌激素对IL-6的抑制作用,减少OC的前体细胞形成,抑制骨吸收,表现为BMD的升高、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结构的改善。3“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OPG、RANKL、RANK含量和降低M-CSF水平,以抑制OC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4“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升高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OPG、RANKL、RANK含量和降低M-CSF,以抑制OC的活性而减少骨吸收,减少骨量的丢失;“双固一通”针灸治疗能通过降低去卵巢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M-CSFmRNA表达来抑制OC数量,或降低OC活性,减缓骨吸收;通过升高骨OPGmRNA表达,升高RANKLmRNA的表达,提高OB活性,通过与RANK竞争和RANKL的结合,阻止OC的生成,阻止骨吸收;通过升高OPG/RANKL比值,调节OPG/RANKL/RANK,能抑制OC活性,拮抗骨吸收。
二、固真方对成骨样细胞内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真方对成骨样细胞内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引言 |
第一部分 内容与方法 |
1.内容 |
1.1 诊断标准 |
1.1.1 西医诊断标准 |
1.1.2 中医诊断标准 |
1.1.3 中医证候评分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脱落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剔除、脱落及终止病例处理方法 |
2.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2.1 中医治疗:加味四二五合方 |
2.2.2 西医治疗:芬吗通 |
2.3 观察项目 |
2.3.1 基本信息 |
2.3.2 观察指标 |
2.3.4 安全性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4.1 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
2.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
2.5 安全评价标准 |
2.6 不良事件观察 |
2.6.1 定义 |
2.6.2 不良事件的获取和记录 |
3.质量控制 |
3.1 临床资料收集 |
3.2 标本采集及处理 |
4.统计方法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
2.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结果数据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
1.1 西医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
1.2 中医对化疗源性POI的认识 |
2.对化疗源性POI的治疗 |
2.1 西药周期治疗 |
2.2 中药复方调经治疗 |
3.方药分析 |
3.1 补气生血,行气活血,疏肝健脾 |
3.2 益肾填精,平调阴阳 |
3.3 攻毒散结 |
3.4 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
4.临床结果分析 |
4.1 临床疗效 |
4.2 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
4.3 中医证候变化 |
5.不足及展望 |
5.1 不足 |
5.2 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临床病例观察表(CRF表) |
综述一 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西医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中医防治进展 |
参考文献 |
(2)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加味补血片及其组方药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1 黄芪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2 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3 淫羊藿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4 当归补血汤及加味当归补血片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及治疗现状 |
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研究及主要治疗药物 |
3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主要治法 |
第三节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概况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 |
1 网络药理学的起源及定义 |
2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及意义 |
3 中药网络药理学的常用数据库及工具 |
第二章 网络药理学研究 |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4 讨论与小结 |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的计算毒理学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骨骼影响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第二节 加味当归补血片对自然衰老雌鼠的长期安全性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和方法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及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思路、结果与讨论 |
1 整体研究思路 |
2 结果与讨论 |
第二节 研究创新性、不足与展望 |
1 研究的创新性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附录2 加味当归补血片活性成分作用靶点 |
附录3 防治骨质疏松症生物作用靶点 |
附录4 加味当归补血片长期安全性评价病理学检查报告 |
附录5 统计学审核证明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
致谢 |
(3)基于交感神经抑制作用探讨左归丸治疗PMOP的理论基础和疗效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PMOP形成的基本机制 |
1.1 肾虚精亏是发病之本 |
1.1.1 肾精亏虚髓减骨枯 |
1.1.2 肝脾不足筋肉失充 |
1.1.3 因虚致瘀脉络阻滞 |
1.2 骨重建失衡是病理关键 |
1.2.1 骨重建概念 |
1.2.2 雌激素因素 |
1.2.3 其他因素 |
2 交感神经系统对PMOP的影响 |
2.1 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特点 |
2.1.1 交感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
2.1.2 交感神经系统调控多种生理活动 |
2.2 交感神经系统参与PMOP的形成 |
2.2.1 交感神经在骨内的分布 |
2.2.2 交感神经系统对骨重建的调控 |
2.2.3 交感神经系统对PMOP的影响 |
2.3 交感神经系统与阴虚证的相关性 |
2.3.1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是阴虚内热证的重要内涵 |
2.3.2 阴虚内热是围绝经期女性的常见证候 |
2.3.3 肝肾阴虚是PMOP的主要证型 |
3 左归丸治疗PMOP的理论基础 |
3.1 填精益髓以补肾壮骨 |
3.2 壮水之主以滋肾清热 |
3.3 上济心火以安神定志 |
3.4 培土荣木以强筋充髓 |
4 左归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实验研究 |
4.1 实验材料 |
4.1.1 实验动物 |
4.1.2 实验药物 |
4.1.3 仪器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模型建立 |
4.2.2 实验分组 |
4.2.3 指标检测 |
4.2.4 统计方法 |
4.3 实验结果 |
4.3.1 对去卵巢大鼠体重的影响 |
4.3.2 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密度的影响 |
4.3.3 对去卵巢大鼠股骨远端松质骨的影响 |
4.3.4 对去卵巢大鼠股骨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4.3.5 对去卵巢大鼠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
4.3.6 对去卵巢大鼠胫骨及下丘脑β2-AR,OPG,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 |
4.3.7 对去卵巢大鼠胫骨β2-AR,OPG,RANKL,下丘脑β2-AR蛋白表达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
文题释义: |
0引言Introduction |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
1.1 资料来源 |
1.2 检索方法 |
2 结果Results |
2.1 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
2.1.1 血清供体的选择 |
2.1.2 给药剂量 |
2.1.3给药方案 |
2.1.4 采血时间 |
2.1.5 含药血清的处理及保存 |
2.1.6血清添加量 |
2.2 血清药理学方法的应用现状概述 |
2.2.1 在心血管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2 在呼吸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3 在消化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4 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5 在骨骼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6 在泌尿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7 在生殖系统研究中的应 |
2.2.8 在免疫系统研究中的应用 |
2.2.9 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
2.2.1 0 在抗炎作用研究中的应用[43-44] |
2.2.1 1 在抗菌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2.2.1 2 在抗病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
3 综合评价与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
3.1 血清药理学应用的综合评价 |
3.2 展望 |
(5)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凋亡和自噬抑制慢性肾脏病大鼠血管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文献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脏病大鼠血管钙化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
1.实验材料 |
2.实验方法 |
3.实验结果 |
4.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高磷诱导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钙化模型的建立 |
1 材料与仪器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对A7r5细胞钙化的影响及对凋亡和自噬的调控作用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6)基于内质网应激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部分 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制及实验研究进展 |
1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调控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
2 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
3 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机制研究 |
第二部分 成骨细胞的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 |
1 实验材料 |
2 成骨细胞的体外分离及原代培养 |
3 成骨细胞传代培养 |
4 成骨细胞的鉴定 |
5 结果 |
第三部分 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分组 |
3 CCK-8法测定成骨细胞增殖 |
4 偶氮偶联法定量检测ALP |
5 酶联免疫(ELISA)法测定骨钙素 |
6 茜素红法矿化结节染色 |
7 结果 |
8 讨论 |
第四部分 蛇床子素影响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分组 |
3 蛋白质免疫印迹( Western Blot)法测定内质网应激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 |
4 结果 |
5 讨论 |
结语 |
1 总结 |
2 创新点 |
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英文缩写对照表 |
附录2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多组学的补肾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 骨重建 |
2 参与骨形成的细胞信号通路 |
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骨向分化 |
4 治疗OP药物现状 |
5 补肾复方促BMSCs骨向分化的中医理论基础 |
6 TKABF的前期研究 |
7 多组学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 |
8 课题的研究思路 |
实验一 rBMSCs的培养鉴定及TKABF药效评价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二 TKABF干预正常大鼠的血浆代谢组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三 csTKABF干预正常大鼠BMSCs的信号通路筛选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四 TKABF干预去卵巢OP大鼠的血清蛋白组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实验五 csTKABF干预去卵巢OP大鼠BMSCs的转录组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小结 |
全文讨论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附录 |
致谢 |
(8)不同方式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意义 |
3 研究假设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骨代谢 |
1.1 调控骨形成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 |
1.2 调控骨吸收代谢的相关信号通路 |
2 T2DM对骨代谢的影响 |
2.1 T2DM对骨形成代谢的影响 |
2.2 T2DM对骨吸收代谢的影响 |
3 运动训练对T2DM骨代谢的影响 |
4 G蛋白偶联受体48 |
4.1 G蛋白和GPCR |
4.2 GPR48的生物学作用 |
4.3 运动通过GPR48及其它信号通路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
4.4 运动通过GPR48及其它信号通路对T2DM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T2DM对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T2DM对小鼠骨组织表型的影响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分析讨论 |
4 结论 |
展望 |
第二节 T2DM小鼠骨形成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分析讨论 |
4 结论 |
第三节 T2DM对小鼠骨吸收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本章总结 |
第二章 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第一节 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组织表型的影响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分析讨论 |
4 结论 |
展望 |
第二节 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形成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3 讨论分析 |
4 结论 |
第三节 不同方式运动对T2DM小鼠骨吸收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 |
前言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本章总结 |
第三部分 研究总结 |
1 主要研究结论 |
2 本论文创新之处 |
3 本论文不足之处 |
4 本研究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缩略词 |
附录2 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 |
附录3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后记 |
(9)基于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通路OPG/RANKL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综述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1.2 药物 |
1.3 主要试剂 |
1.4 主要仪器 |
2 方法 |
2.1 动物分组、模型制作及处理 |
2.2 取材 |
2.3 不脱钙骨切片的制作 |
2.4 脱钙骨冰冻切片的制作 |
2.5 结肠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 |
2.6 指标的检测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股骨BMD的影响 |
2 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的影响 |
3 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外周血血清中OPG、RANKL、VIP、MTL、GAS含量的影响 |
4 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OB及MSC中OPG、RANKL及VPAC_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
5 补肾健脾方对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大鼠结肠组织中VIP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件 |
附图 |
(10)“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前言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密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E_2、IL-6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血清M-CSF、OPG、RANKL、RANK水平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骨组织M-CSF、OPG、RANKL-MRNA表达水平及OPG/RANKL/RANK系统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讨论 |
1 中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2 西医学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3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
4 OPG/RANKL/RANK与PMO |
5 针灸对OPG/RANKL/RANK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
6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针灸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OPG/RANKL/RANK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参考文献 |
就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着作 |
致谢 |
附图 |
四、固真方对成骨样细胞内蛋白激酶A活性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四二五合方联合芬吗通治疗化疗源性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证的疗效观察[D]. 邓文桢.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2]加味当归补血片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D]. 陈志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基于交感神经抑制作用探讨左归丸治疗PMOP的理论基础和疗效机制[D]. 叶素敏.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8)
- [4]血清药理学方法对药理、药效学和新药研发的贡献[J]. 吴沅皞,刘维,赵文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4)
- [5]补肾活血方通过调控凋亡和自噬抑制慢性肾脏病大鼠血管钙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石凯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7(01)
- [6]基于内质网应激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研究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机制[D]. 郑苏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7)
- [7]基于多组学的补肾活血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机制研究[D]. 方霁. 暨南大学, 2016(12)
- [8]不同方式运动对Ⅱ型糖尿病小鼠骨代谢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 陈祥和. 华东师范大学, 2016(08)
- [9]基于破骨细胞分化调节通路OPG/RANKL探讨补肾健脾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理[D]. 李鸿泓.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3(11)
- [10]“双固一通”针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OPG/RANKL/RANK系统的调节[D]. 周晓莉.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