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李永辉,朱珊,聂元元,颜满莲,毛凌华,蔡耀辉,颜龙安[1](2012)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文中指出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永辉,朱珊,聂元元,颜满莲,毛凌华,蔡耀辉,颜龙安[2](2012)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文中研究指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龚慧明,贺浩华[3](2006)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是水稻中首次发现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突变体。本文从该材料的遗传规律、基因定位、育性转换规律、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研究与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龚慧明[4](2006)在《温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贺国良,贺浩华,朱昌兰,刘宜柏,肖德兴,蔡耀辉[5](2002)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文中认为利用光学显微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PXDGMSR)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绒毡层细胞解体延迟 ;(2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连续型”,但分裂期细胞液泡化严重 ,染色体粘连 ,纺缍体形成不规则 ,核中出现囊泡化现象 ;(3)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母细胞形成多核现象。
蔡耀辉,贺浩华,颜龙安,刘秋英,匡贤彦,张晓波[6](1999)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结果表明:萍乡显性不育水稻带有质核互作不育系的恢复基因,不同遗传背景的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对质核互作不育系具有不同的恢保关系;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与质核互作不育基因是独立发生的,当质核互作不育系中细胞质和细胞核的隐性不育基因一起作用时,能够掩盖萍乡显性核不育基因的育性表达
颜龙安,蔡耀辉,张俊才,刘秋英,张晓波[7](1997)在《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颜龙安等在“萍矮58/华野”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一个单基因显性核不育材料,在水稻中为世界首次发现,被命名为“萍乡核不育水稻”,该不育基因定名为“Ms-p”。在植物显性核不育中,首次证明其不育性与细胞质无关,为证实植物界核不育型的存在提供了一个新论据;在植物上,首先把植物的感温性和确实存在的育性基因联系在一起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出育性变化的临界温度值和敏感期;提出了用纯合体不育系作母本和具显性上位基因品种作恢复系制种的显性核不育“二系制种法”应用模式。本文概述了显性核不育水稻在细胞学、遗传学、感温性研究及育种选育上的进展,阐述了它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前景。
颜龙安,蔡耀辉,刘秋英,张俊才,张晓波,杨正威[8](1996)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感温性主要表现:①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效应更强;②不同遗传背景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③同一株系不同单株感温效应不同;感温性强的单株其后代不育材料感温性也强。说明显性核不育材料的感温性具有相对稳定的遗传效应,通过理想亲本选择可削弱不育材料的感温性。本文提出了通过高温筛选减少温度对不育性影响,使显性核不育基因更好地利用于育种实践上
蔡耀辉,张俊才,刘秋英[9](1990)在《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结果表明,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与籼型品种稃尖性状具有基因互作现象,由两对独立的遗传基因所控制。不同稃尖性状的不育株感温效应不同,红色稃尖的不育株比白色稃尖的不育株感温性更敏感;把稃尖性状与不育株感温性联系在一起,值得研究。
二、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2)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及生物学特征 |
2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分析及相关基因定位 |
2.1 遗传分析 |
2.2 相关基因定位 |
3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光温特性 |
4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败育机理 |
4.1 细胞学机理 |
4.2 生化机理 |
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育种应用 |
6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利用前景 |
6.1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 |
6.2 创制水稻种质资源 |
6.3 杂种优势利用 |
(3)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遗传分析和基因定位 |
1.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 |
1.2 遗传分析 |
1.3 显性不育基因定位 |
2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形态特征 |
3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育性转换规律 |
4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雄性败育的细胞学特征 |
5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雄性败育的生理生化变化 |
6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在育种上的应用前景与展望 |
6.1 共享资源, 协作攻关 |
6.2 加强标记性状的研究 |
6.3 加强轮回选择育种 |
6.4 加强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利用 |
(5)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花药壁及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
2.1.1 可育株花药壁的形成和发育 |
2.1.2 可育株花粉的形成与发育 |
2.2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花药壁及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
2.2.1 不育株花药壁的形成和发育 |
2.2.2 不育株花粉的形成和发育 |
3 讨论 |
四、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A]. 李永辉,朱珊,聂元元,颜满莲,毛凌华,蔡耀辉,颜龙安. 2012年全国农作物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生产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2012(总第111期)
- [2]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J]. 李永辉,朱珊,聂元元,颜满莲,毛凌华,蔡耀辉,颜龙安. 作物研究, 2012(05)
- [3]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J]. 龚慧明,贺浩华. 种子, 2006(09)
- [4]温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J]. 龚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 [5]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花粉败育的细胞形态学观察[J]. 贺国良,贺浩华,朱昌兰,刘宜柏,肖德兴,蔡耀辉.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2(05)
- [6]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与质核互作不育系的遗传关系研究[J]. 蔡耀辉,贺浩华,颜龙安,刘秋英,匡贤彦,张晓波.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999(01)
- [7]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及应用前景[J]. 颜龙安,蔡耀辉,张俊才,刘秋英,张晓波. 江西农业学报, 1997(04)
- [8]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研究[J]. 颜龙安,蔡耀辉,刘秋英,张俊才,张晓波,杨正威. 江西农业学报, 1996(02)
- [9]萍乡核不育水稻稃尖性状遗传与感温关系的研讨[J]. 蔡耀辉,张俊才,刘秋英. 江西农业科技, 1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