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海洋调查研究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李朗[1](2014)在《中国海洋调查船队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为完成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国已确立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海洋发展战略,海洋事业不断从近海走向深远海和大洋。海洋工作的发展依赖于海洋调查船的能力建设。我国自五十年代即开始改装调查船,之后自主设计和建造了不同吨位、不同系列和不同类别的调查船,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调查船体系。特别是在近年,我国又进入一个新的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高峰,船舶建造的数量和技术水平都是前所未有的。但由于受传统海洋管理机制的限制,我国海洋调查船仍处于分散管理的局面,在调查船发展规划、更新换代、资源和信息共享等方面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存在能力浪费和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调查工作的开展。海洋科技领域专家多年来也积极呼吁解决这些迫切问题。纵观国内外调查船发展历史,建设中国海洋调查船队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国家海洋局在2012年组建了中国海洋调查船队,开始了协调全国调查船工作的努力。但由于刚刚起步,国内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在船队宏观战略规划、管理机制和发展路线等关键问题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通过海洋调查船队概念的分析、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现状的研究以及与发达海洋国家在调查船队管理方面先进经验的比较,指出了我国发展海洋调查船队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详细的发展建议以及海洋调查船队发展路线图。希望通过这些工作,能为我国调查船队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决策参考。本文文献收集主要依赖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CNKI(China NationalKnowledge Infrastructur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网络版)、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万方《中文学位论文数据库》、读秀中文资源何百链外文资源等。外文电子期刊检索数据库包括:OA(Open Acess)学术资源检索平台、万方《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维普《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此外,笔者目前正在负责建造国家海洋局1500吨级和4500吨级2艘海洋综合调查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结合业务工作,进行了较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具有研究这一问题较好的科研背景。同时,与国内各调查船管理部门和单位有较多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积极的调查和走访,能够掌握国内外调查船发展的最新动态。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在国内首次明确提出和分析了海洋调查船队的概念;2、借鉴国内外调查船队管理经验,提出了我国海洋调查船队新的分类标准;3、分析了海洋调查船队研究的学科综合性和交叉性,以此提出了海洋调查船队建设对各相关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意义;4、根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现状和前景,提出了建设中国海洋调查船队的发展路线图。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海洋调查船队建设是我国海洋调查船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综合海洋管理部门——国家海洋局的统一领导下,加强高层规划和战略研究,以能力和基地建设为基础,结合中央部门和地方单位不同的船舶管理优势,一定能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海洋调查船队。
陈连增,雷波[2](2019)在《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聚焦海洋调查、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技术与装备3个方面,梳理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取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海洋科技成果,说明了海洋科技实力的大幅度提升,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海洋强国建设起到了关键支撑作用。
孟庆龙,杨维维,孙雅哲,李尉尉[3](2016)在《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文中指出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海洋调查技术、航海管理和海洋调查实验管理等领域,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文章梳理欧美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程,选取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船舶,总结其特点和最新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海洋调查船的设计建造思路提供启示。
冯旭文,吕小飞,高学民,马乐天,吴春芳[4](2020)在《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洋强国是国家新时期的重大战略,海洋调查为海洋开发保护及科学研究提供最基本和必需的数据资料,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海洋调查工作的科学、规范、有序开展。本文总结了海洋调查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和目标,框架设计的思路,并对标准体系各层次要素的内在关系作了分析,指出未来海洋调查标准制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
张炳炎[5](1998)在《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与未来》文中研究指明海洋调查船顾名思义是对海洋进行调查研究的专用船舶。虽然现在已有多种调查和观测手段,如:卫星和飞机的遥感遥测,以及海洋浮标等,但最基本、最经济有效的仍是海洋调查船。 人类利用海洋的历史悠久,但开始对其调查研究的时间却不长。如果从英国海军的“挑战者”号巡航舰于1872年12月开始的历时三年零五个月的大洋调查算起,利用船舶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历史只不过120余年。而且,现代海洋调查事业的显著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初用的也只是利用其他旧船改装的船,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期才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建造的海洋调查船,至今也只有40年左右。但是,由于世界各国
马乐天,冯旭文,吕小飞,吴春芳,李家彪[6](2020)在《国际背景下的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战略、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和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具体的制订现状,综合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建议借鉴以民间自由竞争为特点的美国标准模式和以高度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特点的欧洲标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主席和秘书处落户中国这一平台优势的桥梁作用,探索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陈练,苏强,董亮,左艳军,葛宋[7](2014)在《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文中认为根据国外海洋战略发展对海洋调查船发展思路进行归纳总结,并重点对国外海洋调查船的技术特征和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分析。着重结合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水平以及发展需求,从国家统筹规划、新装备发展重点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吴刚[8](2017)在《海洋综合科考船的船型特征及发展综述》文中指出面对当前国内外海洋科考船的快速发展,结合海洋调查船历史上的两个重要发展时期,列举了有代表意义的典型船型并分析总结了符合当时技术特征的船型特点和应对当前需求的不足。通过引入现代"海洋综合科考船"的定义,阐述了其发展由来和船型特征,并从集成性、协调性、实践性和探索性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海洋综合科考船的船型设计特点,最终为国内科考船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孟庆龙,李守宏,孙雅哲,杨维维[9](2017)在《国内外海洋调查船现状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研究内容囊括了海洋气象、水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水文等诸多学科,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海洋调查船按照使用的目的分为综合调查船、渔业调查船和极地调查船等。文章在各类调查船中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各类型调查船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各类调查船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根据对国内外调查船调查能力的对比,提出了我国调查船发展的建议:(1)完善调查船类型;(2)提高各类型船舶调查能力;(3)增加相应类型船舶数量,达到我国海洋调查需求;(4)推动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国产化进程;(5)加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管理职能。
李尉尉,王慧祺,夏登文,朱建华,徐伟,岳奇[10](2012)在《中国海洋调查船现状及发展思考》文中研究表明海洋调查船是海洋科研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整体性能直接影响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文章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发展阶段,依据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总结其在数量、吨位以及科考能力等方面的特点,并针对我国海洋调查船的建设发展,提出5点建议。
二、海洋调查研究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洋调查研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海洋调查船队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前言 |
1 海洋调查船队的概念 |
1.1 海洋调查船队概念定义 |
1.2 概念分析和比较 |
1.3 海洋调查船队特点 |
2 海洋调查船队建设的意义 |
2.1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的需要 |
2.2 海洋科学发展的需要 |
2.3 船舶统一运行管理的迫切需求 |
3 我国海洋调查船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3.1 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 |
3.1.1 海洋调查船起步时期(20 世纪 50 年代) |
3.1.2 海洋调查船快速发展时期(20 世纪 60 年代-80 年代初期) |
3.1.3 海洋调查船缓慢发展时期(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 2008 年) |
3.1.4 海洋调查船发展高峰期(2009 年至今) |
3.2 我国海洋调查船主管部门和机构情况 |
3.2.1 国家海洋局 |
3.2.2 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 |
3.2.3 中国科学院 |
3.2.4 农业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
3.2.5 教育部 |
3.2.6 地方海洋研究所 |
3.3 我国海洋调查船队基本情况 |
4 国外海洋调查船队发展概况 |
4.1 美国海洋调查船队 |
4.1.1 大学-国家海洋学实验室系统 |
4.1.2 美国海洋大气局 |
4.1.3 美国海军 |
4.1.4 美国海岸警卫队 |
4.2 欧盟海洋调查船队 |
4.3 日本海洋调查船 |
4.4 俄罗斯海洋调查船 |
5 海洋调查船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
5.1 分散的海洋管理体制限制 |
5.1.1 组织建设的不足 |
5.1.2 资源配置和共享的问题 |
5.1.3 船舶建造和管理运行成本巨大 |
5.2 没有制定海洋调查船的宏观发展规划 |
5.2.1 没有海洋科研调查的需求分析 |
5.2.2 没有更新换代的统一规划 |
5.2.3 没有清晰的调查船分类 |
5.2.4 调查船技术标准匮乏 |
5.2.5 需要进一步协调用船计划 |
5.3 行业影响 |
5.3.1 船舶设计 |
5.3.2 船舶建造 |
5.3.3 中国船级社行业标准 |
5.3.4 船舶管理 |
5.3.5 装备技术 |
6 海洋调查船队的发展建议 |
6.1 指导思想和目标 |
6.2 加强组织建设 |
6.3 加强宏观战略规划 |
6.3.1 加强学科需求研究 |
6.3.2 制定合理的调查船更新换代计划 |
6.3.3 进行科学的调查船分类 |
6.4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形成行业影响力 |
6.5 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 |
6.6 加强调查船技术发展 |
6.7 加强经费支持力度 |
6.8 加强调查船基地建设 |
6.9 强化调查船队的检查和评估工作 |
6.10 加强文化建设 |
7 我国海洋调查船队发展路线图探讨 |
7.1 三阶段发展 |
7.2 三层级管理 |
8 结论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3)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海洋调查船的发展历史 |
2 国外海洋调查船最新特点及发展趋势 |
2.1 船舶自动化 |
2.2 计算机网络化 |
2.3 建造模块化 |
2.4 船型多样化 |
2.5 调查学科专业化 |
2.6 深潜需求加大 |
2.7 型值合理化 |
3 对我国的启示 |
3.1 提高船舶驾驶和海洋调查的自动化水平 |
3.2 实现更高程度的网络化覆盖 |
3.3 完成模块化建造,提升其使用效率 |
3.4 发展多样化的船型 |
3.5 提升海洋调查船在新型学科中的专业化水平 |
3.6 完善型值分布的合理化程度 |
(4)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海洋调查现状及发展需求 |
3 标准体系构建的依据和目标 |
3.1 依据 |
3.2 目标 |
4 标准体系框架设计 |
5 标准体系要素分析 |
5.1 基础通用 |
5.2 海洋环境调查标准 |
5.3 海洋资源调查标准 |
5.4 海洋经济和文化调查标准 |
5.5 海洋调查装备应用标准 |
5.6 海洋调查资料和样品管理标准 |
6 未来海洋调查标准制定的重点 |
7 结语 |
(5)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与未来(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概况 |
1.1 船的研制与应用 |
1.2 科研与学术活动 |
2 综合比较 |
2.1 比较依据 |
2.2 尺度比较 |
2.3 海军常数(C=Δ2/3 Us3/BHP) |
2.4 单位排水量阻力(Rt/Δ) |
2.5 单位实验室面积(At/Δ) |
2.6 动力与推进 |
2.7 自动化 |
3 现状与问题 |
4 经验与教训 |
4.1 学科和调查项目的优化组合 |
4.2 吨位合理化问题 |
4.3 航速问题 |
4.4 设备配套问题 |
4.5 关于调查船的先进性 |
4.6 调查船改造与新建的关系问题 |
5 趋势与展望 |
5.1 船型 |
5.2 动力 |
5.3 信息化 |
(6)国际背景下的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 |
2 美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 |
3 欧盟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工作现状 |
4 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研究前景展望 |
(7)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现状 |
1.1 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思路 |
1)美国推行全球海洋战略,发展成系列、高性能海洋调查船 |
2)日本推行“海洋立国”战略,注重发展中远海海洋调查船 |
3)苏联冷战时期实行与美国争霸的海上战略,发展远海型的海洋调查船 |
4)欧洲海洋战略局限于某个区域,以发展近岸作业的小型调查船为主 |
1.2 国外海洋调查船技术特征分析 |
1)船型仍以单体船为主,仅水声监听船采用小水线面双体船 |
2)船上试验室采用模块化设计 |
3)动力采用以柴油机为原动机的电力推进系统 |
4)新建调查船大部分采用良好的动力定位技术 |
5)部分新建海洋调查船具备冰区航行能力 |
6)国外新服役或新建的海洋调查船开始装备无人作业工具 |
7)装备功能齐全的探测设备,实现综合作业功能和多用途 |
8)信息连通水平不断提升,支撑海量调查数据共享与应用 |
1.3 国外海洋调查船的管理模式 |
1)成立跨部门合作组织,制定海洋科学研究设施使用、更新与投资的政策、程序与计划 |
2)大型调查船普遍由政府部门出资建造,研究院所使用管理 |
3)制定长远发展规划,积极推进调查船装备的升级换代 |
2 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现状 |
2.1 我国海洋调查船战略需求分析 |
2.2 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水平 |
1)海洋调查船总数少 |
2)海洋调查船船龄较老,近一半超期服役 |
3)海洋调查船配套体系跟不上,配套设备基本依赖国外 |
3 我国海洋调查船发展建议 |
1)充分发挥国家海洋委员会统筹作用,加强平台和数据共享 |
2)重点发展大吨位、远洋综合、绿色节能的海洋调查船 |
3)为支撑海洋经济发展,协调发展近岸海洋调查船 |
4)加快旧船改造、提升仪器装备性能 |
5)发展适宜海洋调查船使用的无人潜器 |
(9)国内外海洋调查船现状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整体对比 |
2 各类型调查船对比 |
2.1 综合调查船 |
2.2 渔业调查船 |
2.3 海洋地质调查船 |
2.4 海洋钻探调查船 |
2.5 声学调查船 |
2.6 极地调查船 |
3 对我国调查船发展的启发 |
(10)中国海洋调查船现状及发展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海洋调查船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
1.1 我国海洋调查船数量少 |
1.2 我国缺乏大吨位海洋调查船 |
1.3 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综合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
1.4 我国紧缺某些海洋专业、特殊类调查船 |
1.5 海洋调查船更新缓慢 |
1.6 我国海洋调查船的使用缺乏统筹协调 |
2 我国调查船发展的思考 |
2.1 建造大吨位、具有海洋综合调查系统的船舶 |
2.2 加快旧船舶的改造、提升仪器装备性能以适应海洋调查的需要 |
2.3 建造我国紧缺的海洋专业调查船 |
2.4 建设一支高效、统一管理的海洋调查船队 |
2.5 建立海洋调查船管理制度 |
四、海洋调查研究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海洋调查船队建设研究[D]. 李朗.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3)
- [2]中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70年[J]. 陈连增,雷波. 海洋学报, 2019(10)
- [3]国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历史和趋势以及对我国的启示[J]. 孟庆龙,杨维维,孙雅哲,李尉尉.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11)
- [4]海洋调查标准体系的研究与构建[J]. 冯旭文,吕小飞,高学民,马乐天,吴春芳. 标准科学, 2020(03)
- [5]我国海洋调查船的现状与未来[J]. 张炳炎.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1998(04)
- [6]国际背景下的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化发展路径研究[J]. 马乐天,冯旭文,吕小飞,吴春芳,李家彪. 海洋学研究, 2020(01)
- [7]国内外海洋调查船发展对比分析[J]. 陈练,苏强,董亮,左艳军,葛宋. 舰船科学技术, 2014(S1)
- [8]海洋综合科考船的船型特征及发展综述[J]. 吴刚. 船舶, 2017(S1)
- [9]国内外海洋调查船现状对比分析[J]. 孟庆龙,李守宏,孙雅哲,杨维维.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11)
- [10]中国海洋调查船现状及发展思考[J]. 李尉尉,王慧祺,夏登文,朱建华,徐伟,岳奇.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05)
标签:海洋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