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

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

一、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论文文献综述)

谭志娟[1](2021)在《10月出口增速延续高增 拐点或在明年上半年出现》文中研究说明10月出口增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近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美元计价,10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7.1%,仅比上月回落1个百分点,继续展现出强韧性;进口同比增长20.6%,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贸易顺差845.4亿美元,同比增加47.5%,刷新历史新高。就此,受访业界专家?

冬芳,关云鹤[2](2021)在《增速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中国纺联举办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文中提出2021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发展环境,我国纺织行业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巩固拓展疫情防控成果和生产运行稳定态势,产业循环保持畅通,行业景气度回升至高位,企业效益稳步改善,投资信心有所恢复,主要运行指标平稳回升,经济运行态势整体稳中加固。特别是在国内外疫情形势有所反复的情况下,我国纺织行业展现了较强的发展韧性,确保了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稳定运行。展望全年,纺织行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仍错综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全年保持平稳运行仍面临诸多考验。

陈昱鸣,吴泽豪[3](2021)在《2021年上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文中提出2021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表现大幅高于上年,三大主力船型运价和租金水平快速上涨。2021年下半年,全球铁矿石、煤炭、粮食等货物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市场预期大幅上调。

郝洁,张一婷[4](2021)在《2021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与全年展望》文中提出当前支撑外贸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稳固。国内经济运行基本面稳健,制造业景气回升,生产需求持续恢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较明朗,外需保持稳定回暖。但下半年仍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包括全球疫情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效应持续外溢、美对我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审查措施等。综合判断,下半年进出口同比增速或将放缓,全年仍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出口仍有韧性支撑,进口增速可能在一段时期保持高位。年末受基数影响,进出口增速将有所回落。

韩美琳[5](2021)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是我国备受关注、持续多年、任重道远的经济话题。近些年,关于“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文章虽然很多,大多都是从产业经济学视角,应用西方经济学理论,阐释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和规律。也有部分学者应用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和列宁的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理论,解析产业结构变迁,但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对其进行全面而系统分析并不多见。本文则以“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题,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进行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高质量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更是对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理论的应用和补充。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一话题,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引出的。此前的通常提法都是“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高度化”或“产业结构调整”。几种不同的提法虽然在含义上彼此相似,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被提上日程却意味着结构性矛盾已经相当突出,解决问题的期盼也十分紧迫。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使中国经济的短板暴露无遗。资源的掠夺式开发、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大量的过剩产能,说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因此,中共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基础上,又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的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一要经济增长稳定、区域城乡发展均衡、以创新为动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二要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合理,不断实现转型升级,并显着提升产业发展的效益;三要具有一流竞争力、质量的可靠性与品牌影响力,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高质量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关系是统一的。一方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是“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一环,能够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具有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势必会倒逼产业结构进行转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强做优”。(1)可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原理是理解和指导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依据。马克思的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阐释的社会生产两大部类之间、部类内部不同生产部门(行业)之间,必须保持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这种相互协调的比例关系一旦遭到破坏,产业结构就会出现失衡,供需关系扭曲,我国经济出现的大量过剩产能,就是违背社会资本再生产原理的结果。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学说,是诠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钥匙。科技进步条件下,资本积累不断追加,必然导致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过程。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总是以技术的进步、创新为前提;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产业资本的配置方式必然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更高层次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转变,这既是资本构成向高度化演变的必然趋势,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一个固有特征。马克思的产业竞争理论,阐释了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机制,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竞争结果优胜劣汰,不仅不是资源的浪费,而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途径。产业竞争理论启示我们,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2)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习近平总书记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和“高质量发展”学说,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实现途径和原则。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国内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高质量发展”是统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目标和原则。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纵观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历程,经过几个阶段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而言任重道远。现存的结构性问题是: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次不高;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究其问题成因可从七个方面概括:一是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二是国际市场需求萎缩;三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不佳;四是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五是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尚不健全;六是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七是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上不够到位。存在的问题成因说明,以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忽视效率和效益的发展方式和理念,有悖于马克思主义协调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原理和要求。因此,痛定思痛,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开阔视野,本文在借鉴美、日、德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验基础上,针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遵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理念,从五个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一是从宏观制度层面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二是从中观产业技术层面强调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三是从微观企业层面呼吁提升自主创新和科技研发能力;四是从企业运营机制角度要求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五是从市场供给端发力,强调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认为,决定和影响产业结构如何变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而思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对策也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涉及到政府、企业、个人不同的市场主体,而且还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仅能够收获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要承受企业破产员工下岗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必须要求深化财税、金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各项制度改革配套跟进,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扫清障碍。总之,只要我们坚定改革信心,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会迈出更快步伐。

郭春花,李亚静,关云鹤[6](2021)在《增速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中国纺联举行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文中认为8月25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分析了2021年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分行业经济运行新动态、新特点,研判了下半年运行走势,为各项行业工作提供信息参考。本次会议设1个主会场、22个分会场。

张季风[7](2021)在《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RCEP自贸区的签署意味着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量将形成一体化大市场,这为中日经贸合作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通过RCEP,中日两个贸易大国首次建立了自贸协定关系,双方市场开放度将进一步提高,不仅开放两国重点关心领域的投资限制,进出口产品关税也将得到大幅削减,区域累计原产地规则以及便利的海关通关手续将进一步提高中日贸易便利化水平,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合作将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当下国际风云突变,中美关系恶化以及由此带来的中日关系紧张使中日经贸合作的外部环境复杂化,加之中日经贸关系自身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平衡,既有矛盾与新挑战相互交织。展望未来,RCEP框架下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总体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特别是中国经济的强势回暖等利好因素上升,中日经贸合作长期稳定发展前景可期。

贾大山,徐迪,蔡鹏[8](2021)在《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港口更是逆势发力,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意外"实现原预期增长,集装箱吞吐量屡创纪录。2021年,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可知,港口生产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又该如何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乘风破浪",如何在加快建设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扮演好港口作为枢纽的重要角色。本刊特邀请业界知名专家为您带来重磅解读。

张新伟[9](2021)在《特种船运输市场:回暖行情有望延续》文中认为关键提示从需求角度看,尽管上半年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受到疫情的冲击,但全球进出口贸易需求仍有一定幅度的增长。特种船运力供应紧张,大部分现有运力都已投入市场。当前特种船市场供需矛盾加大,运价持续上涨,这种形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并导致市场发生重构。

李海荣[10](2021)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复苏仍将持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关键提示历经十多年,干散货市场基本面和结构已经得到改善,运力过剩的长周期问题已经部分解决,今年经济大幅反弹成为促发市场周期性上涨的推手,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叠加,是本轮市场上涨的主因。预计2021年后期,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总体表现有望大幅好于之前年份。但受中美关系、中澳关系、新冠疫情反复、FFA投机等因素影响,市场波动幅度可能较大。

二、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论文提纲范文)

(3)2021年上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1年上半年市场回顾
    (一)国际市场回顾
    (二)沿海市场回顾
二、2021年下半年市场展望
    (一)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二)2021年下半年干散货运力供给预测
    (三)2021年下半年干散货运输需求预测
        1. 国际市场需求
        2. 煤炭
三、结语
    (一)国际市场
    (二)沿海市场

(4)2021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与全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上半年外贸形势分析
    (一)上半年外贸整体保持高速增长趋势,但增速正逐步回归
    (二)上半年外贸呈现“进口快、出口缓、伙伴多、价格高”等特征
    (三)疫情得到快速有效控制对我国提升国际市场份额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下半年外贸形势预测
    (一)支撑外贸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因素依然稳固
        1.世界经济加快回暖,国际组织纷纷上调世界经济增长预期。
        2.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回暖,为中间产品等外需复苏提供了保障。
    (二)下半年外贸发展仍面临多方面的风险
        1.全球疫情发展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不排除局部或全球疫情恶化的风险。
        2.世界经济复苏不均衡。
        3.主要经济体宽松政策效应持续外溢。
        4.美国对我国进一步强化供应链审查等措施。
        5.企业面临集装箱运价持续攀升等困难。
三、对下半年外贸形势的综合判断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第2章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内涵界定
        2.1.1 高质量发展
        2.1.2 产业结构调整
        2.1.3 产业结构转型
        2.1.4 产业结构升级
    2.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涉及的主要内容
        2.2.1 方向动力
        2.2.2 政策导向
        2.2.3 模式选择
        2.2.4 可行路径
        2.2.5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2.3 研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理论应用
        2.3.1 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
        2.3.2 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2.3.3 产业竞争原理
        2.3.4 产业结构优化理论
        2.3.5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理
        2.3.6 高质量发展学说
第3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纵览
    3.1 产业结构构成状况
        3.1.1 产业部门分布
        3.1.2 主导产业选择
        3.1.3 规模水平测度
    3.2 产业结构的演进历程
        3.2.1 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初步工业化阶段(1952-1977)
        3.2.2 产业结构重型化的纠偏阶段(1978-1991)
        3.2.3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的深入改革阶段(1992-2008)
        3.2.4 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全面转型升级阶段(2009-至今)
    3.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取得的初步成效
        3.3.1 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有所改善
        3.3.2 产业层次在缓慢提升
        3.3.3 产业核心竞争力有所提高
        3.3.4 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正在形成
第4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1 问题表现
        4.1.1 比例关系失调,结构层级不高
        4.1.2 供需结构扭曲,产销矛盾突出
        4.1.3 技术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强
        4.1.4 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能源消耗过高
        4.1.5 受区域屏障制约,产业联动效应太小
    4.2 症因探析
        4.2.1 经济发展政策存在导向偏误
        4.2.2 国际市场需求萎缩
        4.2.3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欠佳
        4.2.4 企业获利能力偏低,生产方式过于粗放
        4.2.5 经济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尚不健全
        4.2.6 要素价格上涨,比较优势丧失
        4.2.7 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不够到位
第5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国际经验借鉴
    5.1 美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1.1 制定、调整与完善产业政策
        5.1.2 致力于不断推进科学技术创新
        5.1.3 积极推动产业国际转移
        5.1.4 提出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5.2 日本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2.1 适时制定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战略
        5.2.2 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5.2.3 对外直接投资生产兼扩大内需
        5.2.4 提升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和服务化水平
    5.3 德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做法与经验
        5.3.1 推行积极的产业政策
        5.3.2 鼓励支持产业技术创新
        5.3.3 培养产业发展所需人才
        5.3.4 稳步推进工业4.0 战略
    5.4 国外经验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启示
        5.4.1 完善产业政策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5.4.2 加快技术创新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5.4.3 培养人才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5.4.4 实施中国制造2025 战略,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第6章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对策
    6.1 营造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良好环境
        6.1.1 建立健全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
        6.1.2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1.3 提升有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公共服务管理能力
        6.1.4 创新产业发展思路
    6.2 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6.2.1 提升三次产业层级质量
        6.2.2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转变
        6.2.3 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6.2.4 促进各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6.3 提升自主创新与科技研发能力
        6.3.1 积极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6.3.2 培育健康的创新环境
        6.3.3 实现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的有机结合
        6.3.4 重视人才的战略作用
    6.4 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6.4.1 提升品牌建设能力
        6.4.2 以内涵型扩大再生产为主要方式
        6.4.3 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
        6.4.4 改变经营发展理念
    6.5 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6.5.1 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
        6.5.2 进一步优化供给结构
        6.5.3 完善要素市场配置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增速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中国纺联举行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论文提纲范文)

纺织行业:总体处于恢复阶段,下半年将呈“前高后低”走势
棉纺织行业:设备利用率超疫情前水平
化纤行业:三个原因推动行业利润增长
印染行业:生产经营逐步趋于正常化
家纺行业:运行良好增速有所放缓
针织行业:产销衔接步入良性发展
产业用纺织品行业:盈利水平将回归正常
服装行业:呈现较好恢复性增长

(7)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RCEP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诸多利好与新机遇
    (一)中日关于商品领域的承诺与减税安排
        1. 中国对日本商品降税安排以及影响
        2. 日本对华商品降税安排
        3. 区域累积原产地规则
    (二)中日在服务贸易领域的承诺
    (三)中日在双向投资领域的承诺
二、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与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一)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1. 中美摩擦升级、中日关系复杂化的负面影响
        2. 中日韩FTA与中国加入CPTPP短期内难见成效
    (二)中日经贸关系外部环境的新变化
        1. 日本国内政治形势可能出现新变化
        2. 世界经济与日本经济的恢复
        3. 中国经济的强势回升
三、中日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趋势
    (一)中日经贸合作现状与问题
        1. 中日双边贸易逆势而上但恢复乏力
        2. 双边投资稳中有降,失衡依旧
    (二)中日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
四、结语

(8)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2020年经济、贸易发展和2021年展望
    1.2020年世界经贸陷入衰退,2021年将实现恢复性增长
    2.2020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 年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基建拉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
        (2)“订单转移”促进外贸增长好于预期
        (3)消费需求缓慢回暖
        (4)2021年中国经济展望
二、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
    1.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意外”实现原预期增长
        (1)港口原油、矿石等大宗散货外贸运输保持较快增长
        (2)港口集装箱运输逐步恢复
    2.港口建设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能力适应性回归至基本适应水平
    3.港口盈利增速下滑影响资本市场表现
        (1)新规划和新格局开启港口发展新征程
        (2)港口行业直面疫情冲击,全力保障货运畅通
        (3)港口资源整合继续深化,资本市场运作及业务联动增加
        (4)自贸区自贸港建设加快推进
        (5)绿色平安港口发展持续深化
        (6)智慧港口建设加快推进
        (7)我国港口的连通度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8)口岸营商环境大幅改善,合规时间、成本减少
        (9)高质量引领港口发展,行业关注度进一步提升
三、2021 年沿海港口发展展望
    1.港口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
    2.集装箱吞吐量较快增长
    3.大宗散货生产将实现平稳发展
        (1)煤炭运输将实现平稳增长
        (2)金属矿石将基本持平,铁矿石进口微幅下滑
        (3)石油、天然气及制品保持较快增长
    4.港口建设投资保持增长势头
    5.2021 年港口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

(9)特种船运输市场:回暖行情有望延续(论文提纲范文)

A上半年回顾:供需失衡,运价强劲回升
    1. 市场在国际航运整体上行的带动下持续回暖
    2.市场受供需矛盾推动大幅上涨
    3.特种专业船细分市场呈不同幅度的回升
B下半年展望:持续复苏,前景可期
    1.特种船市场需求增长未来可期
    2. 特种专业船细分市场维持抗周期性稳定增长
    3. 市场运行特点将出现新的变化

(10)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复苏仍将持续(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提示
A今年以来市场快速回升的原因分析
    1.敬畏周期,基本面修复,干散货市场进入稳步发展期
    2.贸易格局改变导致运输格局调整,运距拉长,对运输市场有正面推动作用
    3.疫苗大面积推广,全球经济在中美两大主要经济体的带动下快速反弹
    4.中国大宗商品进口需求强劲,带动市场反弹
B下半年供需形势稳定,市场依然受益于长周期和短周期因素支撑
    (一)宏观经济整体继续处于反弹态势
    (二)干散货海运需求保持稳定增长
        1. 中国铁矿石需求旺盛,国外主流矿商继续增产
        2. 煤炭延续区域分化特征,中国下半年进口将增多,印度东南亚需求活跃
        3. 谷物及小宗散货需求保持旺盛
    (三)运力规模增速维持低位
C下半年干散货市场仍将维持高位,但波动可能将增大

四、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论文参考文献)

  • [1]10月出口增速延续高增 拐点或在明年上半年出现[N]. 谭志娟. 中国经营报, 2021
  • [2]增速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中国纺联举办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J]. 冬芳,关云鹤. 东方企业文化, 2021(05)
  • [3]2021年上半年干散货航运市场回顾及下半年展望[J]. 陈昱鸣,吴泽豪. 世界海运, 2021(09)
  • [4]2021年以来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分析与全年展望[J]. 郝洁,张一婷. 中国物价, 2021(09)
  • [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D]. 韩美琳. 吉林大学, 2021(01)
  • [6]增速尚未完全恢复 行业仍需持续努力 中国纺联举行2021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视频会[J]. 郭春花,李亚静,关云鹤. 纺织服装周刊, 2021(32)
  • [7]RCEP生效后的中日经贸关系:机遇、挑战与趋势[J]. 张季风. 东北亚论坛, 2021(04)
  • [8]2020年沿海港口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J]. 贾大山,徐迪,蔡鹏. 中国港口, 2021(S1)
  • [9]特种船运输市场:回暖行情有望延续[J]. 张新伟. 中国远洋海运, 2021(07)
  • [10]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复苏仍将持续[J]. 李海荣. 中国远洋海运, 2021(07)

标签:;  ;  

东南亚国家出口有望回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