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中四项素质测试新评分表的研究制定(论文文献综述)
肖永[1](2015)在《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的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校体育招生考试至今已经历了30多年风雨探索之路。通过这30年来,我们体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己经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化、标准化的高校体育招生考试的具体而又相对完整的措施和方法,其中,主要包含体育高考项目的设置、评价标准与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1977年至1998年安徽省高考体育考试和我国整体的高校体育考试一起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改革,安徽省高校体育招生考试己经确定了自己的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至今已有20年的光阴,可是,安徽省的体育加试项目和评分标准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根据马克思哲学中辨证唯物论,事物总是变化和发展的观点,我们不得不思考,安徽省现行的体育加试项目是否合理,评价标准是否合适,这不仅仅会影响到每年体育加试的考生,还有千千万万个家庭,更应该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以安徽省2011-2013年体育招生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的方案类型以及其具体实施情况,对比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的现状,并进一步对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评分标准情况和四项身体素质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以及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考生四项身体素质成绩相关性的分析,对安徽省高考体育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和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进行探讨、论证。试图为安徽省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的完善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通过以上方法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安徽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认为现行四项素质考试项目并不能去反映一个考生全面的身体素质,而现行的安徽省高校体育招生考试的四项素质项目设置都是田径项目,并没有充分的让考生发挥其灵敏和协调性素质的相关项目。2.四项素质的评分标准不一致,男女生评分标准有失公平。各项目相同分数段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差异大,男女考生的评分结果不可比。3.按现有评分标准得出的考生成绩,女生考高分的人数比例比男生低很多,高分段的男女生人数比例差异更大,其相同分数段男女考生人数比例差异较大。4.如果按照现有的评分标准和评分方法,依然采用把男女生成绩合并在一起,并按照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序,各高校不论性别差异而择优录取,只可能导致极少一部分女生可以被一般本科院校录取,这显然对女考生的录取情况极为不利。5.男子项目难度适宜,区分度合格;女子项目难度差异较为明显,区分度也很低,尤其是100米和铅球项目。6.男女四项素质成绩都与总成绩成较高的显着性相关,100米和立定三级跳远项目与总成绩相关性要高于铅球和800米项目的成绩。
李连强[2](2019)在《重庆市2017-2018年度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成绩分析及训练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高考是我国优秀体育人才脱颖而出继续深造的重要选拔方式。目前对我国高校体育类招生专业考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招生考试的发展进程、项目设定和评分标准以及专项训练上。本研究以2017—2018年度重庆市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考试成绩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考生成绩进行数理分析。旨在:帮助普通高中基层教练及时了解田径专项考生成绩的基本情况,进而拟定更为适宜的训练计划,能够尽早的为优秀体育人才进行科学训练,提高体育考试成绩。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田径专项考生进行身体素质成绩(100米、800米、原地向前掷实心球和立定跳远)、专项(200米/400米/跳远)成绩的描述性分析,进一步分析身体素质成绩与专项成绩的相关性以及专项之间的难度、区分度。因此,田径专项考生训练策略应根据专项相关项群结合难度系数进行专项选择;对训练负荷个性化原则进行梳理;对年度训练计划和周训练计划进行缜密规划;按项群制定训练手段和方法。研究结论:1.2017年、2018年田径专项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分布呈现偏态分布(均呈负偏离,偏离系数均小于0),男女800米和原定向前掷实心球项目成绩的平均值较低;除2017年女子立定跳远项目成绩较男子要高以外,男子身体素质项目成绩平均分均比女子高。因此,对田径专项考生训练周期进行规划时应增大耐力和力量的训练比重,并对女子训练负荷做针对性安排。2.2017年、2018年田径专项考生各专项成绩位于7分数段以下的人数占该年该专项的28.2%-38.9%,有28.2%-38.9%的考生专项选择存在不合理性,在训练过程中考生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考试专项。3.身体素质100米和800米成绩与专项200米和400米成绩相关性高;身体素质100米成绩和立定跳远成绩与专项跳远成绩相关性高,且专项成绩均表现出较好的区分度,男女的难度系数存在差异性,差异性结果导致男子专项较女子更容易得高分。考生应结合考试项目项群的相关性和专项难度系数优化专项选择,并通过考试项目的关联性将其分类,制定具体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达到优化专项训练的目标。建议:1.普通高中基层教练和考生加强对田径专项项目的了解,按考生实际情况规划训练内容,以及在训练负荷上应结合男女具体情况进行负荷安排,使训练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2.专项测试成绩位于7分数段以下的考生,应结合难度系数和考生自身特点进行专项选择,以实现考生考试成绩能达到7分数段以上,为总分做出较大贡献。3.考试项目按速度类、耐力类和快速力量类进行分类制定训练方法和手段,在训练指导上做到因材施教为考生提供更为多样的考试专项选择,以提升训练的整体效果,使考生的整体成绩得以提高。研究特点是由考试成绩的分析结果结合训练策略进行研究,进一步为重庆市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策略,为普通高中基层教练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沈巧儿[3](2002)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文中认为体育高考术科项目设置的合理性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影响高校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和录取。本研究以浙江省高等院校体育教师、中学体育教师、体育系学生、体育高考生及1997、1999、2000、2001年的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体育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生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学科,综合研究浙江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项目设置、评价方法与招生录取办法。并提出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可能和可行的术科考试模式或操作方案。主要结论如下: (1)调查表明,大部分人士认同目前的术科考试项目设置,但认为取消专项考试不合理。 (2)1997、1999、2000、2001年全省体育考生的总体水平和四项素质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1999年,即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改革的第一年,表明学校体育的地位以及中学体育教学和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 (3)除田径专项外的其它专项的评分标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了考试评分的控制难度。 (4)男生100米的评分标准偏高,得分偏低,而男女立定跳远的评分标准均偏低,得分均偏高。 (5)浙江省体育考生的4项素质成绩均服从正态分布,反映了我省考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基本规律。 (6)本文建立的男女两组回归方程,其回归效果显着,可做为预测我省考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其标准回归系数反映了各单项成绩对总分的影响程度存在着不同的比例关系。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1)评分标准难度的影响;2)各地市考生素质水平不均衡,而决非指标本身所致。 (7)根据培养目标、教育计划、各专业课程设置对身体素质结构的不同要求,测试项目的设置应考虑以下因素:①体育教育的目标性;②身体发展的全面性;③项目的相对独立性;④课程结构的一致性;⑤测试方法的客观性。 (8)方案一:增设专项素质测试项目。调查结果表明,85.3%的人士认可该方案。 (9)方案二:身体素质+形态+机能测试。调查结果表明,81.3%的人士认可此方案,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有待研究与实施的方案。 (10)方案三:身体素质+机能+心理测试。调查结果表明,80.0%的人士同样认可此方案。 (11)评价方法可采用标准百分法与累进计分法。从而使不同专项和不同素质测试项目的分数标准趋于一致和平衡合理,也体现随着运动成绩难度的增加,分数段差距也越大。
何瑶[4](2016)在《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素质计分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安徽省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以及休闲体育等专业的招生均以四项素质(100米跑、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和800米跑)的测试成绩作为专业加试成绩,四项素质评分表已经连续使用了20多年,至今未曾修订。时至今日,高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高考录取办法、考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考试的测量工具均已发生很大变化,20多年前的四项素质评分表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出现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高考的公正和公平性。本文以2011至2014年四年的体育加试成绩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统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分析安徽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素质评分表存在的问题,讨论修订的依据和方法,得到修订后的《四项素质评分表》,并针对2015年安徽考生的四项素质测试成绩对修订后的《四项素质评分表》进行效果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现有的《四项素质评分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对考生不公平,表现在对成绩优异者不公平和对女生不公平两个方面;2、对四项素质的要求不均衡,四项素质的得分难易程度相差很大;3、对考生的训练与考试有着不利的影响,不合理的评分表对训练有着不科学的导向。修订评分表需要考虑的因素:1、公平性:成绩优异者得高分、公平公正是体育加试作为选拔人才的考试的本质要求之一;2、相对性:安徽省体育加试的考核对象是安徽省的考生,应与安徽省考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可比性:项目之间要可比,男女生成绩要可比;4、区分度:合理科学的评分表能够将真正优秀的考生从千千万万的考生中选拔出来;5、专业选拔人才的需要:评分表的制定要与专业选拔人才的目标相结合;6、相对稳定性:评分表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考生成绩无较大波动、无重大招考改革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公正公平性;7、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对考生的训练考试具有正确的指导意义。计分方法:通过对男女生四项素质的8组成绩的正态性检验可知,8组成绩均不服从正态分布,在两尾表现出“缩头长尾”的不对称特点。因此单一的标准分计分法或累进计分法都不能采用。由于在中间段与正态分布拟合良好,利用中间段的原始数据估计男女8项测试成绩的理论平均数和标准差,得到修订的拟合正态分布模型。基于理论模型,运用标准分结合百分位数法,制订男女生《四项素质评分表》。运用2015年安徽省男女考生四项素质的测试成绩,对新的评分表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8个项目成绩满分率均控制在了5‰以内;在不同分数段的人数比例基本一致;男女生成绩在各分数上人数比例相近。新的评分标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解决了旧评分表中项目之间要求不均衡的问题,同时,新评分表对满分点的设置较高,单位分值设置相对于旧评分表也有所提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对考生的训练考试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何嘉鸿[5](2017)在《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成绩分析》文中指出1989年开始,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在全省实施联考,即全省考生进行统一测试,直至2016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已经实行20多年,在20多年中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也随着时代变化经历了多次改革调整。在2010年广东省教育厅对我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特别是关于专项的改革调整比较大。2008年以前我省的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技能为(田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武术、游泳、体操、艺术体操共九项,考生按规定任选其中一项进行考试并占50%分)。2009年我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内容只有身体素质测试,去掉了受人为因素评分的专项,取消主观打分;2010年后我省高考体育专项技能测试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100米蝶泳、100米仰泳、100米蛙泳、100米自由泳)等8个项目的考试,专项分值的安排是75分,占分25%。2012年排球专项增加项目助跑摸高,助跑摸高项目占排球专项的12分,占专项成绩百分之16%。2016年游泳专项增加了50米蝶泳、50米仰泳、50米蛙泳、50米自由泳这四个项目。通过对体育专项考试的背景分析,发现专项考试是不断的调整变化,专项成绩评分标准很难达到相对合理的平衡点,导致专项考试之间具体的差异性大,考生报考的差异大。专项成绩的分析主要就是结合专项考试方法和专项评分标准差异性导致成绩数据差异进行分析,结合近几年我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考试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专项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具体表现在篮球专项考试方法近几年不断的在调整,考试趋向合理化、足球专项考试方法近几年都没有进行调整,考生对足球专项关注度比较差。排球和乒乓球的报考人数占总报考人数的70%,游泳专项的报考人数每年都低于100人。专项的报考现象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各专项的成绩体现和成绩段频数差异大,游泳专项基本高分和低分人多,50分左右分数的人少、各专项的难度系数差异大、专项的满分率和低于30分率和平均分数值差异大、学生在高校的二次专项选择基本与高考专项不同,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考试专项之间的差异性大。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近几年我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成绩的原始数据、专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调整过程进行分析,对比各专项考试方法的调整过程,以及评分标准调整导致的报考情况、成绩和分数段频数、难度系数、满分率和低于30分概率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结合高校体育生和高中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专家的访谈的意见,对目前各专项间的成绩差异性进行分析评价,力求找到调整专项考试的方法,尽可能减少各专项间成绩差异,做到相对的考试公平。结论是专项的考试方法是专项评价标准的主要内容,排球专项的考试内容要求相对比其他专项多,成绩以及难度系数等都能控制相对平衡,其他专项考试内容相对的单一,需要进行考试方法的调整。专项的评分标准是专项成绩的关键点,专项评分标准的调整应该结合专项成绩的各个数据分析,进行调整,做到专项考试相对的合理,特别是足球专项评分标准调整是比较迫切的,尽力做到专项同一评分标准下,所体现出的现象相对平衡,所以对于专项成绩的研究是相当的必要的。
冯善斌[6](2010)在《安徽省高考体育招生项目设置与评价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校体育招生考试是我国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选拔和培养体育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通过这种途径,已经选拔和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类人才,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高校体育招生经历了30多年风雨历程,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标准化、规范化的实施措施,主要包含项目的设置、评价标准与方法的选择等几个方面。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同样也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是自1998年以来,已有10多年光阴,体育加试项目和评分标准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根据辨证唯物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观点,现行的体育加试项目是否合理,评价标准是否合适,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的项目设置为四项身体素质(100米、800米、立定三级跳远、原地推铅球)。近几年体育考生的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男子总分平均成绩在72分左右,女子在70.5分左右,男女成绩差异显着。2男子100米的评分标准相对高于女子,这是造成男子100米得分相对较差的主要原因。3男女考生所使用铅球的重量标准不够统一,这是造成女子铅球得分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4男女考生800米成绩总体呈下降趋势,应引起相关部门、基层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高度关注。5男子项目难度适宜,区分度合格;女子项目难度差异明显,区分度很低,尤其是100米和原地推铅球项目。采用累积积分法将能更加准确客观地评价考生的实际运动能力,增强考生成绩的区分度,提高人才选拔的客观性和准确性。6男女四项素质成绩与总成绩都显着相关,100米和立定三级跳远与总成绩相关性高于800米和原地推铅球成绩。7近几年女生录取的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这对不同性别考生有失公允平等,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李丽[7](2015)在《四川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现状研究》文中指出高考是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高考改革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它的目标是促进教育公平,科学选拔人才,推进素质教育。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以下简称体育高考)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人才选拔的重要方法之一,在体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体育高考具有特殊性,考生的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要体现在体育专业招生方案的设置和运行机制上。多年来四川省的体育专业考试机制与选拔程序不断地趋于完善,但是仍然有很多的地方需要进一步改进。因此,本文的撰写、研究主要在于为“公平、公正、合理”的体育专业招生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也为基层教学提供理论的支持,并且力求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方法。本文以参加四川省2014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考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与数理统计法对四川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中所涉及到的考试模式、项目设置、评分方法以及招生录取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四川省所采用的是身体素质加专项技术的考试模式,相对于只测试身体素质或者只测试专项技术有一定的合理性、针对性,有利于人才的培养;训练时间的长短以及训练的直接动机影响了考生训练的训练质量。2专业技术考试中积极应用科技手段,保证考试过程客观准确,如在身体素质考试中广泛采用电子仪器测试,较大程度地避免了人为因素和在考生进入考场内对指纹和第二代身份的双重鉴定来对考生身份的认定,避免在考试中出现代考、替考弄虚作假的现象的发生,保证每个考生成绩的真实可靠。3体育高考从一定意义上讲影响着中小学的体育教学,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通过专业招生的考试扩大社会影响,不仅仅提高了学校体育在所任教学科目中的地位,同时也引起了学校领导和社会的支持。社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加强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的活动中有引导意义,因此改善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的状况,有利于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提高。4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在项目与评分方法上的选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得到变化,完善的。在项目选择上应该充分遵循运动训练学当中的相关原则,比如全面性原则与可行性原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全面考察,让学生对体育知识以及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展示。从各个方面来对考生、招考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来促进教育公平。
张志华[8](2014)在《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体育教育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全国各省市高考体育专业术科测试就是为体育教育专业选拔优秀的体育人才所服务。因此,体育专业考试要贴近国家培养现代化、良好专业知识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并且体现出各省的体育发展特色。从1977年到现今,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不论是招生考试的内容设置,还是组织形式,都形成了一套比较合理和高效的模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学情的变化,现有的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也应该不断的调整,以求最大限度的适应新时代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我省公平、合理的选拔体育人才。为此本文以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从黑龙江省体育专业目前术科考试内容的现状、素质测试内容,以及专项测试内容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较适合的项目是:速度项目100米,上肢力量项目原地推铅球,下肢爆发力立定三级跳远,并增设耐力项目800米和灵敏项目五米三向折返跑,达到对考生全面身体素质考察的目的。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专项设置是全面的必要的,它为高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在考试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监督、统一尺度,使得各专项尺度一致,最大限度的保证考试的公平性。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设置的比较全面,冰雪专项的设置也是考虑到了地域特色,但是各专项人数比例失衡,多数考生集中在了田径和篮球上,冰雪专项的考生很少,这对进入高校培养一专多能型的体育人才带来了困难;也与黑龙江省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为我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输送冰雪人才的方针相违背。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在组织过程中先进设备的引进,考试效率的提升,考试工作的严格执行,使得黑龙江省体育专业考试越来越趋于公平、合理、高效。并且黑龙江省的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应该紧扣国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注重考生的全面发展,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解决好“全面和专业”的矛盾,为社会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总之,黑龙江省体育专业关于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改革,对历届怀揣着远大理想的体育考生来说,起到了关乎人生价值能否取顺利实现的第一关。所以,作为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制定科学合理的测试内容,做好测试环节公平、公正的考试工作,对实现体育考生人生梦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付旭[9](2015)在《内蒙古自治区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之研究》文中提出一年一度的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招生考试是内蒙古自治区选拔、输送、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优秀体育教师等体育方向人才的重要方式。体育招生考试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设立以来,为我国培养和选拔了大量的体育类的精英,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高考恢复体育招生考试已经经历了38年的风雨洗礼,早已有了自己的一套比较规范、系统、合理的考试模式和操作方法,其中就包括考试种类的设置、成绩评价方式以及评分标准等几方面。内蒙古自治区的高考体育加试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最近二十年来体育加试的项目以及评分的标准都没有任何的变化,辨证唯物论指出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现在实行的体育加试项目是不是同样适合当今的考生,评价标准是不是能够准确的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访谈调查、专家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至2013年录取的体育类高考生的高考体育加试成绩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得到了下列结论:内蒙古自治区高考体育加试成绩大致属于正态分布,男生的总平均分在64.33分左右,女生的总平均分在62.70分左右,男、女生的成绩差别不是特别的明显。女子800米成绩总体呈下降趋势。素质与专项的关系上,表明各专项之间在素质测试中差异性较大,专项为投掷类项目、篮球、排球、足球、体操、武术等六个项目的考生在素质测试的得分上不具有优势,与专项为短跑类项目、跳跃类项目的考生在素质测试上具有一定的差距。本研究以教育学、社会学、人才学、经济学、统计学等为依据,对内蒙古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化探讨。同时考虑当下社会的变迁,提出了内蒙古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模式应坚持基本原则。根据以上原则和研究的调查结果初拟了三个方案,并进行了专家调查。建议内蒙古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对测试项目做定期或不定期调整。根据本文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进一步发现,内蒙古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之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李裕琳[10](2019)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研究是源于作者对体育高考改革的思考、探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渴望、响应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发展理念而展开的一项切实的研究,是在学术界探究事物发展“内在联系规律”的研究方兴未艾、社会舆论对“体育专业单独招生考试有失公平”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及作者对“体育考试相关学科理论”现有知识储备的背景下展开的,目的及意义是对革新后广西地区体育高考考试方案在真实考试场域中的具体实施情况进行透析、通过对武术专项考试的“深度研究”、探索“新体考”背景下、“武术热”的社会环境下,新考试方案的适用性与其精拙之处及对今后学校教学与社会发展的影响,透过“考试现状”洞析“领域发展”。以“体育高考改革制度的牵引、广西体育高考考试方案的革新内容、武术专项考试工作具体实施、对未来考务工作的指导与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为本研究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等,首先以中华武术项目为切入点,同时以国家教育考试为视角;接着,以武术专项考试为具体研究对象,基于作者对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时事观测与跟踪调研、与考生考评员教练员的密切交谈,在学科考试相涉及的学科理论引入逻辑起点及绵延观,对武术专项考试流程、制度、内容设置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刻的了解与领悟,提取出影响武术考试的重要因素。为反映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在新考试方案实施下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将改革后往届武术考试各方面情况与本届考试情况产生勾连,寻找贯穿其中的变化主线;最后,从考试监督与服务的角度,分析开展武术专项考试的“外在”影响因素与对其发生作用的具体机制,根据武术专项考试实况的呈现,得出结论:1.考务现状:1)革新后的体育高考考务工作量增大;2)田径专项的考生人数占总人数一半以上之多,使得专项报考人数比例尤为不均衡;3)“冷门”专项考试结束时间早用时短,造成场地、时间的资源“浪费”;而“热门”专项考试耗时长、考务人员工作任务繁重,造成场地、时间利用“应接不暇”之现象;2.武术专项考试现状:1)武术考生选择武术专项的意向不够明确;2)武术基本功考试内容的设置缺乏全面性,考生成绩多集中在同一分数阶段,不利于优秀体育人才的选拔;3)武术专项考试时空安排与考务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3.学校与教练员现状:1)部分学校武术教学设施匮乏,对学生日常武术训练情况的重视程度偏低;2)教练员继续教育意识不强。接着剖析了基于现状问题背后的诱因:1.田径考试与身体素质考试内容上属于重复;2.在恢复专项考试之初期相关部门还未全面察觉到考试内容的失当之处并加以调整;3.学校领导对武术教学情况投入的关注度较低,遏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练员教学热忱。最后,回归到我国“体育高考”科学合理化发展的角度考量问题,提出建议:1.深化专项评分机制、细化技术水平等级梯度;2.优化考试时空安排、完善考试现场基础设施设备;3.拓宽考评员抽调范围、加强考生服务意识等;旨提高与促进体育高考考评工作高质量实行。通过剖析考试现状问题指引相关学科教学未来发展方向,保障国家教育考试体系走在健康、科学的发展道路上。
二、对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中四项素质测试新评分表的研究制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中四项素质测试新评分表的研究制定(论文提纲范文)
(1)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论文选题依据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的文献综述 |
2.2 关于高考体育加试评分标准的文献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的方案类型 |
4.1.1 全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体育招生项目设置的具体实施情况 |
4.2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身体素质测试项目设置的现状分析 |
4.3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评分标准情况的分析 |
4.3.1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成绩分段人数百分比(%)统计分析 |
4.4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总分分段人数分布统计分析 |
4.4.1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男女生总分在各分数段人数比例分析 |
4.4.2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男女生录取比例的统计分析 |
4.5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身体素质项目的难度与区分度分析 |
4.5.1 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身体素质项目的难度分析 |
4.5.2 安徽省2011-2013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身体素质项目的区分度分析 |
4.6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考生四项身体素质成绩的相关分析 |
4.6.1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考生四项身体素质成绩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6.2 2013年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考生四项身体素质项目间的相关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2)重庆市2017-2018年度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成绩分析及训练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意义与创新之处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3 创新之处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成绩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体育招生制度历史变迁 |
2.2.2 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和评分标准的研究 |
2.2.3 体育高考项目训练的研究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实地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田径专项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 |
4.1.1 田径专项男子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 |
4.1.2 田径专项女子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基本情况分析 |
4.2 田径专项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比较 |
4.2.1 2017年田径专项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比较 |
4.2.2 2018年田径专项考生身体素质项目成绩比较 |
4.3 田径专项考生各专项成绩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3.1 田径专项成绩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3.2 200米专项成绩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3.3 400米专项成绩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3.4 跳远专项成绩的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4.4 田径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4.1 200米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4.2 400米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4.3 跳远专项成绩与身体素质项目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5 田径专项考生专项成绩区分度、难度比较 |
4.5.1 田径专项考生专项考试项目区分度比较 |
4.5.2 田径专项考生专项考试项目难度比较 |
4.6 小结 |
5 重庆市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训练策略研究 |
5.1 重庆市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训练周期的规划 |
5.1.1 田径专项考生全年第一阶段训练周期规划 |
5.1.2 田径专项考生全年第二阶段训练周期规划 |
5.2 重庆市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训练负荷的安排 |
5.2.1 田径专项考生全年训练负荷整体安排 |
5.2.2 田径专项女子训练负荷的针对性安排 |
5.3 考试项目相关性结合难度系数进行专项选择优化 |
5.3.1 考试项目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专项选择 |
5.3.2 考试项目之间的难度系数进行专项优化 |
5.4 对具有相关性的考试项目进行分类训练 |
5.4.1 速度类训练的主要方法、手段 |
5.4.2 耐力类训练主要方法、手段 |
5.4.3 快速力量类训练主要方法、手段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3 调查结果的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 |
3.1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现状分析与评估 |
3.1.1 体育高考术科项目设置对中学体育教学导向的分析 |
3.1.2 教师、学生对体育高考术科项目设置的分析 |
3.1.3 体育高考设置术科专项测试的分析 |
3.1.4 体育高考中男女相同术科项目测试的现况分析 |
3.2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评分标准的分析评价 |
3.2.1 教师、学生对体育高考术科考试评分方法了解程度的分析 |
3.2.2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评分标准合理性的分析 |
3.2.3 体育高考各项术科考试分值占术科总分比例合理性的分析 |
3.3 浙江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组织管理的分析评价 |
3.4 浙江省体育高考招生录取办法的分析评价 |
3.5 浙江省高校体育专业基本状况及学校体育需求的分析评价 |
4. 1997—2001年浙江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的统计与分析 |
4.1 1997—2001年浙江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的纵向比较 |
4.1.1 1997—2001年浙江省体育考生术科考试项目平均成绩的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
4.1.2 997—2001年浙江省男女体育考生四项素质成绩的统计分析 |
4.1.3 1997年浙江省体育考生各专项的素质成绩特点与专项成绩特点分析 |
4.2 2001年浙江省体育高考术科考试成绩的横向比较 |
4.2.1 浙江省体育高考生四项素质成绩的正态分布检验 |
4.2.2 浙江省体育高考生术科考试项目的难度分析 |
4.2.3 浙江省男女体育高考生各项素质得分的显着性分析 |
4.2.4 浙江省体育高考生四项素质水平的比较与分析 |
4.2.4.1 浙江省体育考生素质水平与全省总体水平比较分析 |
4.2.4.2 浙江省各地市间体育考生素质水平的比较分析 |
4.2.4.3 浙江省各地市体育术科考试不同指标的比较分析 |
4.2.5 浙江省体育高考生四项素质的相关与回归分析 |
4.2.5.1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各项素质测试项目间的相关分析 |
4.2.5.2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各项素质成绩对素质总分的影响分析 |
4.2.5.3 浙江省体育高考男女考生四项素质回归方程的效果分析 |
5. 体育高考项目设置的模式建构和评价方案 |
5.1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基本原则 |
5.2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模式建构 |
5.3 体育高考术科考试项目的评价方案 |
6. 基本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
附件二 |
附件三 |
附件四 |
致谢 |
(4)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素质计分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计分方法的研究 |
2.1.1 标准分计分法 |
2.1.2 百分位数法 |
2.1.3 累进计分法 |
2.1.4 复合计分方法 |
2.2 安徽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现状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专家咨询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考生四项素质得分以及原始成绩的统计分析 |
4.1.1 四项素质得分的分布情况 |
4.1.2 四项素质原始成绩的分布特点 |
4.1.3 现有《体育加试四项素质评分表》存在的问题 |
4.1.3.1 对考生不公平 |
4.1.3.2 对四项素质的要求不均衡 |
4.1.3.3 对考生的训练和考试有不利影响 |
4.2 修订《体育加试四项素质评分表》需要考虑的若干因素 |
4.2.1 公平性 |
4.2.2 相对性 |
4.2.3 可比性 |
4.2.4 区分度 |
4.2.5 专业人才选拔的需要 |
4.2.6 相对稳定性 |
4.2.7 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
4.3 《体育加试四项素质评分表》的修订方法及修订结果 |
4.3.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4.3.2 计分方法的选择 |
4.3.3 计分步骤 |
4.3.3.1 估计理论模型 |
4.3.3.2 建立8项成绩的理想正态分布模型 |
4.3.3.3 确定满分点与基分点 |
4.3.3.4 计算分值 |
4.3.3.5 导出评分表 |
4.4 修订后的《体育加试四项素质评分表》使用效果验证 |
4.4.1 满分率的控制 |
4.4.2 各项目得分分布的一致 |
4.4.3 男女分数分布的统一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1:男子100米折分表 |
附录 2:女子100米折分表 |
附录 3:男子800米折分表 |
附录 4:女子800米折分表 |
附录 5:男子原地推铅球折分表 |
附录 6:女子原地推铅球折分表 |
附录 7:男子立定三级跳远折分表 |
附录 8:女子立定三级跳远折分表 |
致谢 |
读研期间科研论文、获奖情况一览表 |
(5)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成绩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
1.2.1 选题目的 |
1.2.2 选题的意义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综述 |
2.1.1 我国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的历史进程 |
2.1.2 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改革的历史进程 |
2.1.3 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改革的历史进程 |
2.2 国外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研究现状 |
2.3 我国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研究 |
2.3.1 我国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的研究 |
2.3.2 我国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评分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
2.4 高考体育专项成绩综述 |
3.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数理统计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专项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的现状分析 |
4.2 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分析与评价 |
4.2.1 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分析 |
4.2.2 专项考试方法与评分标准评价 |
4.3 专项报考情况的分析与评价 |
4.3.1 专项报考情况的分析 |
4.3.2 专项报考情况的评价 |
4.4 专项考试成绩和成绩分段频数分析与评价 |
4.4.1 专项考试成绩和成绩分段频数分析 |
4.4.2 专项考试成绩和成绩分段频数评价 |
4.5 专项难度系数的分析与评价 |
4.5.1 专项难度系数的分析 |
4.5.2 专项难度系数评价 |
4.6 专项满分率与低于30分频率与平均分的分析与评价 |
4.6.1 专项满分率与低于30分频率与平均分的分析 |
4.6.2 专项满分率与低于30分频率与平均分的评价 |
5.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参考文献 |
7.致谢 |
8.附录 |
(6)安徽省高考体育招生项目设置与评价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关于高考体育项目设置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
2.2 我国关于高考体育招生项目设置和评价标准的研究 |
2.2.1 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的研究综述 |
2.2.2 高考体育加试评分标准与方法的研究综述 |
2.3 高考体育术科成绩分析的研究综述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项目设置的基本情况 |
4.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项目设置的演变情况 |
4.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招生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 |
4.2 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的现状 |
4.3 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成绩综合分析 |
4.3.1 安徽省2005—2009年高考体育加试成绩的纵向分析 |
4.3.2 安徽省2005—2009年体育考生成绩的横向比较分析 |
4.3.3 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成绩分段频数的统计与分析 |
4.4 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四项素质指标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
4.5 安徽省高考体育加试四项素质与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6 结合高校录取情况分析安徽省体育招生工作的平等性—以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录取为例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致谢 |
7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7)四川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 |
2.1 体育招生考试模式研究 |
2.2 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研究 |
2.3 体育招生考试评分方法研究 |
2.4 体育招生考试录取方法研究 |
2.5 体育招生考试成绩分析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的统计 |
4.2 四川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管理 |
4.2.1 管理现状 |
4.2.2 招生考试的组织 |
4.2.3 录取工作 |
4.3 四川省2014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 |
4.3.1 身体素质项目设置的分析 |
4.3.2 专项技术项目设置的分析 |
4.4 四川省2014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评分方法选择标准 |
4.4.1 身体素质评分方法选择标准的分析 |
4.4.2 专项技术评分方法选择标准的分析 |
4.5 四川省2014年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录取方法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附件 1 |
附件 2 |
(8)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3.1 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
1.3.2 满足培养新型体育人才的需要 |
1.3.3 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 |
1.3.4 促进我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
2 文献综述 |
2.1 身体素质测试项目研究 |
2.2 专项测试项目研究 |
2.3 国外体育专业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比较分析法 |
3.2.3 问卷调查法 |
3.2.4 访谈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国内外体育专业高考项目设置现状 |
4.1.1 国外体育专业高考项目设置现状 |
4.1.2 国内体育专业高考项目设置现状 |
4.2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演变与现状研究 |
4.2.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演变 |
4.2.2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现状分析 |
4.2.3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的调查 |
4.3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素质测试内容的研究 |
4.3.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速度测试内容的研究 |
4.3.2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上肢力量测试内容的研究 |
4.3.3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下肢爆发力测试内容的研究 |
4.4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专项测试内容的研究 |
4.4.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专项测试内容现状分析 |
4.4.2 2013 年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各专项人数 |
4.4.3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冰雪专项研究 |
4.4.4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综合分析 |
4.5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是否增设耐力、灵敏素质的研究 |
4.5.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是否增设耐力测试项目的研究 |
4.5.2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是否增设灵敏测试项目的研究 |
4.6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对策 |
4.6.1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对策一 |
4.6.2 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对策二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参考文献 |
7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8 附录 |
9 致谢 |
(9)内蒙古自治区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概况 |
2.2 国内研究概况 |
2.2.1 高考体育加试项目设置的研究 |
2.2.2 高考体育加试评分标准与方法的研究 |
2.2.3 高考体育术科成绩分析的研究 |
3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方法 |
3.1 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访谈调查法 |
3.2.3 统计分析法 |
3.2.4 专家调查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我国高校自改革开放以来体育专业招生项目设置基本概况 |
4.1.1 高校体育招生项目设置基本原则 |
4.1.2 全国高考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的实施情况 |
4.2 内蒙古地区高考体育考试加试项目设置的现状 |
4.3 内蒙古地区高考体育加试素质加项成绩综合分析 |
4.3.1 内蒙古自治区 2010—2013年高考体育加试成绩的纵向分析 |
4.3.2 内蒙古自治区 2010—2013年体育考生成绩的横向比较分析 |
5 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方案设计方向的研究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动态及评述 |
2.1.1 我国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研究现状 |
2.1.2 我国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的研究现状 |
2.1.3 广西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研究现状 |
2.1.4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研究现状 |
2.2 概念界定 |
2.2.1 体育高考 |
2.2.2 武术专项考试 |
2.2.3 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研究法 |
3.2.2 实地调研法 |
3.2.3 访谈法 |
3.2.4 问卷调查法 |
3.2.5 比较研究法 |
3.2.6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广西体育高考发展情况 |
4.2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发展情况 |
4.3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调查分析 |
4.3.1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报考人数基本情况 |
4.3.1.1 术科各专项报考人数情况 |
4.3.1.2 武术专项考生人数变化 |
4.3.2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生自身情况调查 |
4.3.2.1 武术专项考生来源地及男女占比情况调查 |
4.3.2.2 武术专项考生选择武术专项的动因及学习训练情况调查 |
4.3.2.3 武术专项考生教练员配置情况调查 |
4.3.2.4 武术专项考生训练年限调查 |
4.3.2.5 武术专项考生训练场地调查 |
4.3.3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教练员自身情况调查 |
4.3.3.1 教练员从教年限调查 |
4.3.3.2 教练员武术专项运动经历调查 |
4.3.3.3 教练员从事武术教学及训练的原因调查 |
4.3.3.4 教练员最高学历情况调查 |
4.3.4 武术专项考试内容设置及评分办法现状分析 |
4.3.4.1 武术专项考试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
4.3.4.2 武术专项考试评分办法现状分析 |
4.3.5 武术专项考试过程组织实施现状分析 |
4.3.5.1 武术专项考试组织管理 |
4.3.5.2 武术专项考试时间及场地安排 |
4.3.5.3 武术专项考试场次与检录安排 |
4.3.5.4 武术专项考试工作人员职责及考风监督 |
4.3.5.5 武术专项考试服务意识 |
4.4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需要解决的问题 |
4.4.1 武术专项考试内容设置方面 |
4.4.2 武术专项考试评分办法方面 |
4.4.3 武术专项考试过程组织实施方面 |
4.5 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生体育成绩情况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6 对本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调查考生问卷 |
附录2: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调查教练员问卷 |
附录3:广西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评员访谈提纲(节选) |
附录4:广西教育厅考试院调研资料清单 |
附录5:实地调研图片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对我省高校体育专业招生中四项素质测试新评分表的研究制定(论文参考文献)
- [1]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分标准的研究[D]. 肖永. 扬州大学, 2015(05)
- [2]重庆市2017-2018年度体育高考田径专项考生成绩分析及训练策略研究[D]. 李连强. 西南大学, 2019(01)
- [3]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术科考试项目设置的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D]. 沈巧儿. 浙江大学, 2002(02)
- [4]安徽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四项素质计分方法的研究[D]. 何瑶. 安徽师范大学, 2016(05)
- [5]广东省高考体育专业招生考试专项成绩分析[D]. 何嘉鸿. 广州大学, 2017(02)
- [6]安徽省高考体育招生项目设置与评价的研究[D]. 冯善斌. 北京体育大学, 2010(11)
- [7]四川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现状研究[D]. 李丽. 成都体育学院, 2015(05)
- [8]黑龙江省体育专业高考术科测试内容研究[D]. 张志华. 哈尔滨体育学院, 2014(01)
- [9]内蒙古自治区体育高考术科考试之研究[D]. 付旭.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5(02)
- [10]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高考武术专项考试现状研究[D]. 李裕琳.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