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首尔大会”在韩国举行

“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首尔大会”在韩国举行

一、“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汉城大会”在韩国举行(论文文献综述)

齐雅文[1](2021)在《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和韩国在地理位置上临近,都处在“儒家文化圈”,两国的文化背景有很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一定差异。韩国首尔大学孔子学院是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作为最先成立孔子学院的国家,其在文化传播上具有很大优势,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以“全球先进孔院”为标准进行统计,韩国只有四所学校入选,它们分别是顺天乡大学(2009年、2013年),启明大学(2011年),泰成中高等学校(2011年),济州汉拿大学(2015年),2015年后韩国没有孔子学院被评为先进孔院。在与韩国学生进行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到,比起在孔子学院进行汉语学习,他们更倾向于参加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越来越成为韩国人认识中国,感受真实中国的重要窗口。通过对原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中韩国文化活动的报道,本文分析了韩国文化活动的主题和活动类型的特点。据分析,在文化主题中,各层次文化活动主题出现的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物质文化主题、行为文化主题、精神文化主题。在文化类型中,主要有文化体验、比赛、讲座、文艺演出、研讨会/会议、展览、交流、论坛、节庆活动、沙龙10种,其中,排名前四的文化类型为:文化体验、比赛、讲座、文艺演出。之后,利用符号互动理论,对韩国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传播媒介的“文化符号”,需要把其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结合起来,让符号的意义和形式都能够在文化活动中彰显,才能发挥符号的真正价值;受众需要具备“共享能力”,拥有需求、渴望和期望混合的“个人互动立场”;传播者在互动中需要拥有“使用符号行为的能力”,这种互动能力在具体内容上取决于传播者自身对于文化符号的理解力和感知力,以及在输出路径中的叙事方式;双方基于以上前提才能在交往过程中产生“移情”。本文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文化活动中的互动双方进行了调查分析,包括文化学习动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对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建议等,并通过访谈,对问卷内容进行补充,最后总结了韩国文化活动存在主题和传播方式上的问题,主要为传播内容与受众需求脱节,并且缺乏系统性、连续性,有碎片化的特点,缺少品牌意识,没有在当地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文化活动;宣传媒介单一,技术支撑不足,没有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并且在疫情时代,没有及时创新文化活动方式。针对上述问题孔子学院应根据受众需求,合理安排活动主题和类型,并将三种文化层次相结合,挖掘精神内涵,增强文化主题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形成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互动作用,增加传统媒体的传播功能,把线上和线下两种模式有效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寻求各机构的合作,形成内部资金的良性循环,并注重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产业。

史雅卿[2](2013)在《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茶文化走上了复兴之路。茶文化研究和推广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力地促进了茶学学科建设、茶产业发展和茶文化的普及。由于客观的原因,茶文化推广的商业模式总会滞后于茶产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开始流行的以茶为媒介的文化雅集活动,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茶话会、延续古代文人雅集,将茶与各种文化结合起来的现代茶会形式。随着社会各界对茶文化推广的力度不断增加,以茶为媒的茶会活动形式在现今社会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交模式,同时也成为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茶会形式的概念出发,对现阶段国内外不同主题的茶会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归纳。通过分析和研究,对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模式进行探究,总结出一个适合于商业推广的现代茶会策划模式。

詹志华[3](2009)在《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科学史学史以科学史学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是探寻中国科学史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规律,揭示它的未来发展方向。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甚广,包括中国科学史学自身的发生、发展的历史,也包括它与其他学科及社会的关系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不仅可以促进科学史学科以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且可以唤醒人们对科学史学事业的关注、促进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和融合,甚至还有利于科学的创新。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史学性与对应性相统一的原则、连续性与间断性相统一的原则、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原则。在方法上,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既要运用到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分析法和综合法、历史比较法等,还要运用到许多其他的方法,如统计方法、计量方法、移植法、历时分析与移时分析方法,以及具体研究上的分期、分类及其分层研究的方法,等等。中国科学史学,既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科学史学,亦包括中国其他地区的科学史学。论文从史学的角度,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萌芽、开创、初步发展、调整与繁荣以及深入发展等不同的时期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论文还从机构、团体、会议、刊物、论着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大陆科学史学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其中在对会议和论着的梳理,又分为综合史、数学史、物理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地理学史、生物学史、医学史、农学史、技术史等方面予以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对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事业的各个领域存在的发展难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台湾地区的科学史学经历了开创、低谷、转机、兴起与繁荣发展等阶段。论文对这几个阶段台湾地区科学史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并对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机构、团体、刊物、论着亦进行较为详细梳理与介绍。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论文详细地论述了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包括中国科学史、中国史学史在内的历史学科,中国哲学与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突出其研究的学术价值。论文还阐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的关系,主要论述了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科技发明之间的关系,突出了其研究的社会影响。最后,论文把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置身于世界背景下,进行重新审视。在对国外科史学发展历程与国外中国科学史学状况进行必要梳理的前提下,探讨它们对中国科学史学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科学史学的发展问题。

黄淑美,欧阳中一[4](2005)在《《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二、“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汉城大会”在韩国举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汉城大会”在韩国举行(论文提纲范文)

(1)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韩国孔子学院研究文献
        1.2.2 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研究文献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第三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现状
    3.1 文化传播活动数据统计
        3.1.1 文化传播活动概况
        3.1.2 文化传播活动主题
        3.1.3 文化传播活动类型
    3.2 文化传播活动影响因素分析
        3.2.1 传播内容选取—符号
        3.2.2 传播者和受众—互动双方
        3.2.3 多元传播途径—情境定义
第四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调查分析
    4.1 受众调查问卷
        4.1.1 问卷设计及发放
        4.1.2 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4.1.3 问卷样本结构分析
        4.1.4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4.2 传播者访谈
        4.2.1 访谈提纲
        4.2.2 访谈对象
        4.2.3 访谈结果分析
第五章 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的问题
        5.1.1 忽视受众需求,缺少品牌意识
        5.1.2 宣传媒介单一,技术支撑不足
        5.1.3 固守传统方式,形式缺乏创新
    5.2 发展建议
        5.2.1 根据受众需求,合理安排主题
        5.2.2 利用多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
        5.2.3 重视大众媒介,平衡线上线下
        5.2.4 创设文化品牌,调整活动类型
        5.2.5 加强多方联系,走产业化路线
第六章 结语
    6.1 回顾与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附录一: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问卷(中文版)
附录二: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调查问卷(中韩文版)
附录三:孔子学院中国文化活动访谈提纲
附录四:韩国孔子学院2018-2020年文化活动一览表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初探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现代茶会概述
    2.1 现代茶会概述
        2.1.1 现代茶会的概念及范围
        2.1.2 现代茶会的一般模式和价值
第三章 茶会的古今呈现
    3.1 茶会在古今的呈现
        3.1.1 茶会在中国古代的呈现
        3.1.2 茶会在英国的呈现
        3.1.3 茶会在日本的呈现
        3.1.4 现代茶会在中国当代的状况分析
第四章 现代茶会的实例分析
    4.1 上林茶会
        4.1.1 文化型会所的形成
        4.1.2 上林古韵茶会系列的形成
        4.1.3 上林精致型茶会
        4.1.4 小结
第五章 现代茶会在当代的模式分析
    5.1 现代茶会的规模
        5.1.1 大型现代茶会
        5.1.2 中型现代茶会
        5.1.3 小型现代茶会
        5.1.4 精致型现代茶会
    5.2 现代茶会的模式和形式
        5.2.1 以茶为载体的主题活动
        5.2.2 茶会中茶的身份多样化
        5.2.3 现代茶会中的有效元素
第六章 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探究
    6.1 现代茶会的运营效应
    6.2 现代茶会一般模式设计
        6.2.1 现代茶会一般模式建立的基础
        6.2.2 现代茶会的模式设计
        6.2.3 现代茶会在推广中的运用分析
    6.3 现代茶会的应用作用分析
        6.3.1 现代茶会的应用效果访谈模式
        6.3.2 现代茶会的应用效果访谈成果
        6.3.3 现代茶会的应用效果访谈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科学史学史及其研究概况
    二、中国科学史学史的研究对象
    三、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价值
    四、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的方法
    五、本文的思路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国大陆地区科学史学史概述
    第一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机构和团体选介
    第三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会议、刊物选介
    第四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论着选介
    第五节 大陆地区科学史学之展望
第二章 中国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开创及早期研究
    第二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低谷、转机与兴起
    第三节 台湾地区科学史学的建制与繁荣
第三章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相关学科
    第一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历史学科
    第二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传统哲学
    第三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哲学
    第四节 中国科学史学史与科学社会学
第四章 科学史学与科学创新
    第一节 科学史学的创新意蕴
    第二节 科学史学与科学发现
    第三节 科学史学与科技发明
第五章 境外科学史学发展概况
    第一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境外科学史学的组织与会议
    第三节 国外科学史学的文献与刊物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一节 境外的中国科学史学
    第二节 国外科学史学之借鉴意义
    第三节 中外科学史学交流之途径
    第四节 "全球化"与中国科学史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汉城大会”在韩国举行(论文参考文献)

  • [1]符号互动理论下韩国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研究[D]. 齐雅文. 山东大学, 2021
  • [2]现代茶会的商业推广研究[D]. 史雅卿.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02)
  • [3]中国科学史学史研究[D]. 詹志华. 厦门大学, 2009(01)
  • [4]《农业考古·中国茶文化》1991-2004年目录索引[J]. 黄淑美,欧阳中一. 农业考古, 2005(04)

标签:;  ;  ;  ;  ;  

“第四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首尔大会”在韩国举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