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H/SONET 分析仪

SDH/SONET 分析仪

一、SDH/SONET分析仪(论文文献综述)

张路玉[1](2021)在《基于FPGA的SDH仿真测试仪的实现》文中指出SDH通信网络的基础建设、设备研发以及运营维护对SDH测试仪的需求不断提升,但是国内现有的SDH测试仪仍存在可移植性差、处理速度慢、不适合高速传输链路的问题,所以优化改进SDH测试仪对提升SDH通信网络服务质量至关重要。本文旨在改进当前SDH测试仪不足,创新性地提出基于FPGA的SDH仿真测试仪的设计。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及工作如下所示:(1)提出适合FPGA的混合并行化技术。以构造流式数据逻辑运算类型为目标,利用FPGA的流水线和并行化模式,提出混合并行化技术。然后从研究基础、设计模式和评价标准三方面对FPGA上混合并行化技术实现的可能性进行验证。(2)搭建基于FPGA的混合并行化模型。针对不同的流式数据运算类型,提出三种基于FPGA的混合并行化模型解决其问题。将FPGA上的运算逻辑抽象为集合,依据子集之间非抑制并行和关联关系展开三种基于FPGA的混合并行化模型的搭建:单级滚动流水模型、流水式归并树模型以及映射-归并树模型。(3)基于混合并行化模型进行SDH仿真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首先介绍基于FPGA的SDH仿真测试仪的整体方案。接着将单级滚动流水模型、流水式归并树模型和映射-归并树模型分别应用于同步技术、PRBS算法和扰码算法的设计中,实现关键技术速率的提升。然后对SDH仿真测试仪进行功能仿真和时序仿真,验证该设计满足国际ITU-T G.704和ITU-T G.707标准。最后从延时、吞吐量和资源占用量三个方面对SDH仿真测试仪的性能进行评测分析,得知在资源占用量降低的情况下,改进后的逻辑电路延时性能提高4%左右,吞吐量提升4~8倍,证明该设计能够有效提升SDH仿真测试仪的整体性能。

陈勇屹[2](2020)在《2.5Gbp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光纤通信在信息时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有着独特的优点,如信号衰减小,传输距离大,信号带宽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安全可靠,成本更低等。正是由于光纤通信的无与伦比的特性,在全世界通信的主干网,都越来越多地使用光纤通信。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是光接收机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参数直接影响光接收机的性能表现。目前,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通常与光探测器封装在一起,并共同决定光接收机前端的接收灵敏度。由于光探测器输出电流信号往往十分微弱,这对前置放大器的噪声表现、通道增益、信号带宽等提出了严格的指标要求。要做到各个指标的均衡,需要对前置放大器结构与参数精益求精。而由于需求量巨大,成本也是考虑之一。CMOS工艺由于其成熟的体系与成本优势,渐渐成为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主流工艺,如何克服其各个寄生参数,将产品性能开发到极致,以称为现在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0.18μm CMOS工艺平台,从原理图到版图,设计出2.5Gbps码率的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从光接收机系统构架出发,阐述前置放大器的技术指标,介绍了眼图在数字系统的重要作用与其中的重要参数,以及搭建芯片级参数与系统参数的桥梁。全面设计前置放大器所需要的单元组件,从跨阻放大器、信号通道,到信号强度指示单元,阴极偏置电路,电源管理电路等,实现了功能完整,设计出切实可用的放大器芯片,并对各个模块的性能表现进行了仿真,确保各个单元达到预期的表现。对前置放大器核心跨阻增益级部分的研究中,详细比较了3种跨阻放大结构的性能表现,并选择了性能均衡的电阻负反馈跨阻结构。用cadence对全芯片提取寄生仿真,各个仿真参数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道增益达到7.7KΩ,-3dB带宽达到2.1GHz,输入参考噪声电流320nA。对芯片可靠性进行了仔细设计,并设计了ESD方案。进行了芯片的流片,并把管芯与光探测器PD封装在TO-CAN中进行测试。搭建了光接收机前端测试平台,测试芯片在典型应用情况下能达到的接收灵敏度,普通PIN-TIA可达-26dBm,APD-TIA可达-33dBm,芯片实际功耗19mA,芯片尺寸为1208μm×1080μm。

张震[3](2019)在《高速光通信接收机前端与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自20世纪80年代光通信系统被广泛部署以来,人均全球电信容量和人均世界数据存储容量分别以每34个月和每40个月的速度翻倍。由于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等应用的推动,全球年度数据总量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75 ZB;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内部流量仍占全球数据中心IP流量的绝大部分。因此,多种格式、海量、频繁更新的数据对数据中心机架间和机架内光互连接口设计(覆盖超过100米的传输距离)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传输容量即将超过当前的100-Gb/s标准。论文研究了高速光互连接口,特别是光接收机前端(包括线性均衡器)以及时钟和数据恢复电路的设计难点和指标权衡。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新技术和电路结构,并设计了三款芯片进行流片验证。论文从理论上分析了SiGe HBT的fT、fMAX和MIN对偏置电流密度的依赖关系,并进行仿真验证,从而提出了一种综合优化晶体管偏置电流的方法。此外,还研究了电感、传输线和电容等高速互连结构的损耗机制和集总参数模型,提出了精确提取互连结构寄生参数的方法。论文研究了高速、高增益和低噪声光接收机前端设计的技术难点,比较了现有拓扑结构的优缺点,重点推导了共基-并联反馈跨阻放大器的输入参考噪声电流功率谱密度的完整解析表达式,并提出了一种噪声优化方法。此外,提出了一种新型可变增益放大器,并辅以自动增益控制环路,自适应地提升了后置放大级的线性度。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基于0.13-m SiGe工艺的56-Gb/s高增益、低噪声接收机前端芯片,芯片已成功流片并通过测试验证,其中裸片面积0.9×0.6 mm2。实测结果显示平均输入参考噪声电流密度为14.54 pA/(?),带宽为31 GHz,最大跨阻增益为71 dBΩ。结果表明,该芯片不仅减轻了带宽和稳定性对输入电容的依赖性,从而同时满足宽带宽和高跨阻增益的要求,而且实现了低噪声设计。论文研究了连续时间线性均衡器的频率特性和自适应均衡方法,综合了基于高/低通滤波的频谱平衡自适应技术以及功率检测与误差比较技术,提出一种新型自适应电路结构,简化了自适应环路,并节省了芯片版图面积和功耗。研究了利用带隙基准和低压差稳压器组成的片上电源管理电路进行电源噪声抑制技术。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款基于0.13-m SiGe工艺的高电源抑制10-Gb/s连续时间线性自适应均衡器芯片。后仿真结果表明,在4-MHz带宽内,片上电源管理电路使得电源噪声抑制有超过30 dB的显着提升。芯片已成功流片并通过封装测试,其中裸片面积0.9×0.85 mm2,采用12-引脚QFP封装。实测结果显示均衡后的眼宽为0.6 UI,并且误码率小于10-3时,光灵敏度达到-30 dBm。论文研究了二阶与三阶Bang-bang环路滤波器参数对稳定因子及抖动容限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综合优化环路参数。讨论了发射极耦合与电流模逻辑单元的设计方法。研究了版图设计中高速信号路径的延时控制与高速信号反射降低技术。与传统螺旋电感相比,在VCO中使用RF传输线构造谐振腔可以减小VCO以及整个芯片的版图面积,且不会牺牲性能。在此基础上,针对100-Gb/s光互连接口应用,研究了三阶II型Bang-bang锁相环结构,实现了基于0.13-m SiGe工艺的超低抖动25-Gb/s全速率时钟与数据恢复芯片,其中核心电路版图面积为0.48 mm2。芯片实测恢复出时钟RMS抖动为750 fs,峰峰值抖动仅为3.46 ps。

张运峤[4](2019)在《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文中提出民航通信网络是介于飞行组和地面管控中间的重要途径,伴随航线的增长和运输量的提升,通信网络变得更为复杂,网络设施数目、类型明显增长,必须组建具备一定的拓展性能,可与多个系统兼容的传输设施,给民航飞行调控带来尽可能多的保障。随着民航航班量的增加通信导航监视系统也随着航班量的增长而增多,新型甚高频系统,场监与一、二此雷达系统,新型转报系统,新型导航系统的加入也使得传统接入网接入半径小、工作带宽窄、传输信号单一、投资大、维护困难等缺点越发的明显,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民航系统中对业务传输的要求。所以,民航传输业务网需要一种集语音、数据、图像传输于一体的现代综合业务接入网方式。因此本文针对民航空管系统业务信号传输的实际需求展开具体研究。本文首先根据目前国内民航空管主用信号进行分析,分别列举了甚高频、雷达、转报、管制电话信号的特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选择适用于空管信号传输的SDH系统,并选择华为HONET FA16系统作为本次组网的主要应用设备,讨论了FA16系统的通信原理。其次根据目前民航系统应用的业务信号,根据传输需求设计组网拓扑图,将西山雷达站站点、南山雷达站站点、塔台站点,长海导航台站点、付家庄导航台站点与航管楼站点按照星形连接组网,将航管楼站点、跑道西起飞站点、跑道中间站点、跑道东起飞线站点按照环形连接组网。然后按照组网设计,依次规划选择各站点的硬件设备主机、设备板卡、设备扩展接口板,安装主机与板卡并且进行加电测试硬件。基于U2000网管系统分别对各个站点进行网元节点的建立、配置网元板卡、板卡速率的配置,按照软件逻辑连接各网元站点、开通业务板卡与端口、配置保护环网、配置系统时钟、配置SDH业务、E1业务与以太网业务。最后进行信号的测试,通过多种设备与仪表进行各站点间的信号测试,业务信号的上架传输测试,通过各信号的终端设备显示以确认信号正常传输,检查误码率与信号强度。解决业务信号传输是遇到的故障,通过测试手段确认故障原因,更改硬件或软件配置以解决故障问题,完成空管业务的组网传输。

钟扬[5](2019)在《多体制OTN信号源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随着OTN传送网的广泛建立,OTN设备不断推陈出新,OTN信号源在提升产品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保证产品稳定性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在国内遭遇技术封锁,OTN信号源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背景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OTN信号源的研发被提上日程。为了弥补国内OTN信号源的空白,本文从OTN信号的特点出发,研究了多体制OTN信号源的相关设计以及具体实现的方式,在基本信号源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环回测试功能以及信号复现功能,并从这些功能出发上完成了本文信号源的设计与实现。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一、简单分析了OTN技术以及OTN信号源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对ITU-T G.709中所定义OTN信号的帧结构、相关开销,以及信号源在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后续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根据多体制OTN信号源的功能需求,本文提出了多体制OTN信号源的硬件平台设计以及软件模块逻辑设计,对多体制OTN信号源根据功能按照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为适应高速OTN信号的实时处理,本文针对速率匹配、数据加扰、ODTU4.8虚拟容器、CRC校验、OTL4.10接口等进行了功能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具体设计以及逻辑实现。三、在硬件平台以及软件逻辑设计的基础上搭建测试框架,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各个子模块进行功能仿真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仿真得到功能正常的子模块后,在硬件平台上按照OTN信号的生成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调试,调节各个子模块之间的时序使信号源能够正确输出以实现相应的设计目标。

李英光[6](2017)在《基于OTN的城域网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通信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基于计算机、IP协议、数字语音、互联互通、多媒体等技术的通信产品从无至有,从简单至复杂,其中视频点播业务(VOD)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应用。针对视频点播业务的高速发展,为运营商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对其网络功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相关配套设施和底层支撑必须到位。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具有高速率、多平面、灵活性强的传输通道。因此需要设计并建设可以承载视频点播系统的大宽带城域网。论文首先针对城域网的概念、发展历程、多业务解决方案、生存性研究等多方面进行概述。其次,城域网系统作为传输载体,需要有多种与之匹配的技术、协议和配套设备共同完成。针对异厂家设备对接问题,论文基于OTN系统提出了如G.709、G.872等多种标准封装协议,从而避免因封装协议不同无法实现对接的问题;针对传统波分系统业务灵活性差的弊端,对OTN系统引入多种特有设计和技术,如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可调激光器、双进制编码等设计,同时电交叉技术的引入,较好地解决了SDH的低速率传送及密集波分复用系统灵活性差等缺点。再次,论文针对具体的城域网系统所需载体设备进行设计。从OTN设备的型号选取、系统组网、关键板卡配置、网络管理系统等多方面进行设计和实施,解决城域网系统所需的各种端口协议、速率、带宽等多方面特殊需求。论文最后以实际城域网为例,从业务量采集分析、工程组网设计、具体实施流程和物料选择及最终的测试交付等多个环节进行分析,为城域网系统理论技术付诸实际提供了现网实例支撑。论文对城域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期望进行了阐述,为城域网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可行性建议。论文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针对城域网系统面临的各种解决方案提出针对性的相关技术和设计,为运营商城域网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际依据。

王德斌[7](2018)在《OTU4信号载荷的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高速光网络的不断发展,OTN信号速率不断提高,载荷类型不断增加,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更加复杂。针对网络安全和态势感知的需求,非协作条件下的载荷获取作为重要的技术问题,成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重要技术基础。面对时代发展的潮流,高速光信号传输的迅猛发展,非协作条件下载荷信息处理的迫切需求,本文以100G OTN中的传送单元OTU4信号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承载的多种信号的解析,在非协作条件下完成载荷的识别和自适应处理,完成硬件设计,最终实现载荷自适应处理的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OTN中载荷的复用和映射方法,并对常用映射做出了总结,对映射的实现路径做了归纳,整理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映射路径。对常见载荷的特点和相关理论,映射过程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整理归纳。(2)对本文研路径中的重要映射方式的解映射方法做出相关研究,对GMP映射的同步方法简化做出了详细的分析,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在FPGA上实现了GFP信号的提取,并分模块进行阐述;对OPU4中100GE信号的GMP同步进行了研究,并完成了ODTU4.8信号的分离。(3)分析非协作条件下载荷处理的相关要求,设计了完整的非协作条件下多载荷自适应处理平台;提出了一种高效的非协作条件下载荷的处理流程,完成载荷识别、内容验证、分路处理与码速调整、载荷时钟恢复,最终实现载荷的自适应输出;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锁相环的载荷时钟恢复方法。(4)在理论研究和FPGA程序设计的基础上,搭建硬件框架,设计高速数据输出模块,完善输出载荷的输出通路,设计时钟和电源模块。对系统输出信号进行测试,验证信号处理结果。

肖昌成[8](2018)在《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平台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视频直播、VR、大数据、云计算等服务的发展,网络带宽的需求迅猛增长。传送网的速率不断增加,导致现网中存有多种规格的光网络信号,如10GE、10G SDH、10G OTN等。实现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对于多协议转换、信息提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本文以接入多种规格光网络信号为目标,研究并实现了一种超高密度的光网络信号接入平台。本文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光网络信号传输基本理论,对DP-QPSK相干解调进行了理论推导。(2)以实现多规格光网络信号的一体化接入为目标,提出了平台硬件总体设计方案。采用模块化设计,将平台划分为相干接收子系统、10×10G接收子系统、100GE接收子系统以及系统电源、时钟。(3)对G.709中的OTL4.10并行分发接口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了数据偏移纠正的设计;此外,对100GE以太网的PCS子层多通道分发机制进行了研究,对PCS多通道对齐进行了设计;针对SFEC译码过程中出现的特殊结构的BCH码,提出了一种耗费更少逻辑资源的查表译码算法。(4)对所设计的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分别进行测试。本文所设计的平台具备接入10Gbps、100GE以及100Gbps OTN光网络信号的能力,误码率满足要求。

赵本水[9](2018)在《提高纵联保护通道运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纵联保护作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除保护设备自身需满足可靠性外,还需要传输通道能够将保护信号准确、迅速的进行传送,使故障点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被切除,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这就对保护通道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电网中,继电保护信号主要通过SDH光网络传输,目前保护装置与SDH光传输设备之间并非直接连接,而是中间通过光电转换装置MUX-2M来实现接口匹配与SDH设备进行连接。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这种保护信号传输方式存在着接口连接复杂、中间转换环节多,光电转换装置的供电、接地问题都有可能引起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从而降低保护装置的可靠性,且光电转换设备MUX-2M不受网管监控,给信通部门调试设备、排查故障带来较大的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研发一种光接口板卡,将保护装置输出的2Mbit/s光信号直接通过光纤通道传输给SDH光传输设备的2M光接口,减少中间光电转换设备MUX-2M的使用,这将对提升保护通道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帮助。课题组根据光接口的相关标准开发出光接口板卡,并在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开展验证性试验。相关测试工作在山东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智能电网实验室进行,测试内容包括光接口相关参数,传输性能如误码特性、时延,与其它设备兼容性测试和模拟线路故障时保护装置动作试验,以验证光接口是否满足保护设备与传输设备直连互通的要求,通过对光接口板卡各项参数的测试与实际连接试验,时延、误码等指标均优于采用光电转换设备MUX-2M传输保护信号的指标,可以作为解决目前因光电转换设备MUX-2M存在问题的一种方案。

叶波,李天望,张立军,罗敏[10](2010)在《PDH到622Mb/s SDH/SONET映射芯片实现》文中认为设计了PDH到622 Mb/s SDH/SONET的映射及逆映射芯片.集成了DS1/E1/J1成帧器、DS1/DS3复接电路和E1/E3复接电路,具有622 Mb/s和155 Mb/s的高速标准接口和3通道STM-1/STS-3分插复用总线接口,支持复用段1+1保护和UPSR环形网络拓扑结构.单片实现84通道DS1/J1或63通道E1到STM-1/STS-3的映射复用功能及多通道DS3/E3/STS-1到STM-4/STS-12的映射复用功能.支持点对点应用和环形应用,交换模式支持2016通道DS0/E0的应用.4颗芯片实现336通道DS1/J1或252通道E1到STM-4/STS-12的映射复用功能.采用TSMC 0.13μm CMOS工艺流片,芯片规模约600万门,700管脚PGBA封装,满足光纤通信传输的要求,并成功用于光纤通信设备.

二、SDH/SONET分析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DH/SONET分析仪(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FPGA的SDH仿真测试仪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同步数字传输理论
        2.1.1 SDH体系结构
        2.1.2 PDH体系结构
    2.2 FPGA的硬件特点
        2.2.1 FPGA的构成要素
        2.2.2 FPGA的流水线模式
        2.2.3 FPGA的并行化模式
    2.3 FPGA上混合并行化技术实现可行性
        2.3.1 FPGA上混合并行化技术的研究基础
        2.3.2 FPGA上混合并行化技术的设计模式
        2.3.3 FPGA上混合并行化技术的评价标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FPGA的混合并行化模型
    3.1 单级滚动流水模型
        3.1.1 满足的范式
        3.1.2 模型架构
        3.1.3 混合并行化设计
    3.2 流水式归并树模型
        3.2.1 满足的范式
        3.2.2 模型架构
        3.2.3 混合并行化设计
    3.3 映射-归并树模型
        3.3.1 满足的范式
        3.3.2 模型架构
        3.3.3 混合并行化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DH仿真测试仪的RTL电路实现
    4.1 基于单级滚动流水模型的同步技术的RTL电路实现
        4.1.1 基于单级滚动流水模型的同步技术的RTL电路实现
        4.1.2 基于单级滚动流水模型的同步技术的RTL仿真验证
    4.2 基于流水式归并树模型的并行PRBS算法的RTL电路实现
        4.2.1 基于流水式归并树模型的并行PRBS算法的RTL电路实现
        4.2.2 基于流水式归并树模型的并行PRBS算法的RTL仿真验证
    4.3 基于映射-归并树模型的并行扰码算法的RTL电路实现
        4.3.1 基于映射-归并树模型的并行扰码算法的RTL电路实现
        4.3.2 基于映射-归并树模型的并行扰码算法的RTL仿真验证
    4.4 关键功能模块的RTL电路实现
        4.4.1 关键功能模块的RTL电路实现
        4.4.2 关键模块的RTL仿真验证
    4.5 性能评测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课题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2.5Gbp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通信技术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光接收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分析
    2.1 光接收机基础理论
        2.1.1 光接收机主要组成
        2.1.2 光接收机前端中的误码源
        2.1.3 误码率与Q因子
        2.1.4 接收灵敏度
        2.1.5 眼图的应用
    2.2 跨阻放大器TIA
    2.3 跨阻放大器的频率响应与噪声分析
        2.3.1 电阻负载型
        2.3.2 共栅跨阻级
        2.3.3 电阻负反馈跨阻级
    2.4 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2.5GBP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
    3.1 前置放大器系统指标
    3.2 信号通道电路设计
        3.2.1 跨阻放大器级
        3.2.2 差分增益级
        3.2.3 输出驱动
    3.3 电源与光探测器偏置电路设计
        3.3.1 片内电源设计与基准
        3.3.2 光探测器偏置电路
    3.4 版图设计与可靠性
        3.4.1 信号间的串扰
        3.4.2 减小寄生电容的设计
        3.4.3 对称性设计
        3.4.4 天线效应以及应力的避免
    3.5 芯片静电泄放(ESD)防护设计
        3.5.1 ESD模型
        3.5.2 芯片ESD防护设计
    3.6 总图仿真结果与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测试与分析
    4.1 TIA的封装
    4.2 测试平台搭建
    4.3 测试数据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
    5.2 本文不足以及改进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高速光通信接收机前端与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与缩略语注释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光接收机前端研究现状
        1.2.2 时钟与数据恢复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及创新点
        1.3.1 论文组织
        1.3.2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光接收机系统
    2.1 编码和调制
        2.1.1 加扰和编码
        2.1.2 调制格式
    2.2 光纤信道
        2.2.1 损耗
        2.2.2 色散
        2.2.3 非线性
    2.3 光检测器
        2.3.1 P-I-N光检测器
        2.3.2 雪崩光检测器
        2.3.3 光学前置放大P-I-N检测器
        2.3.4 集成光检测器
    2.4 接收机前端系统分析
        2.4.1 接收机模型
        2.4.2 噪声分析
    2.5 时钟与数据恢复结构分析
        2.5.1 Hogge型CDR
        2.5.2 Bang-bang型CDR
        2.5.3 相位噪声与抖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速器件特性分析
    3.1 异质结双极晶体管
    3.2 无源器件
        3.2.1 电感
        3.2.2 传输线
        3.2.3 电容和变容二极管
        3.2.4 高速互连结构参数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56-Gb/s低噪声高增益接收机前端研究与实现
    4.1 接收机前端系统结构与设计指标
    4.2 跨阻放大器设计
        4.2.1 跨阻放大器拓扑分析
        4.2.2 跨阻放大器设计
    4.3 后置放大级设计
        4.3.1 可变增益放大器设计
        4.3.2 自动增益控制设计
        4.3.3 输出缓冲级设计
    4.4 版图设计及参数提取
        4.4.1 匹配和对称性
        4.4.2 寄生效应和金属互连结构参数提取
        4.4.3 噪声隔离
        4.4.4 可靠性设计
        4.4.5 AFE芯片版图
    4.5 仿真与测试结果
        4.5.1 测试方案
        4.5.2 直流特性
        4.5.3 频域特性
        4.5.4 时域特性
        4.5.5 噪声特性
        4.5.6 性能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电源抑制 10-Gb/s频谱平衡自适应均衡器研究与实现
    5.1 系统结构分析与设计指标
    5.2 均衡滤波器设计
    5.3 缓冲级设计
    5.4 自适应环路设计
    5.5 带隙基准和LDO设计
        5.5.1 带隙基准设计
        5.5.2 LDO设计
    5.6 版图设计
    5.7 仿真及测试结果
        5.7.1 测试方案
        5.7.2 电源管理模块仿真
        5.7.3 均衡器频域特性
        5.7.4 均衡器时域特性
        5.7.5 均衡器噪声特性
        5.7.6 性能比较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25-Gb/s低抖动全速率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研究与实现
    6.1 系统结构及设计指标
    6.2 时钟数据恢复电路设计
        6.2.1 逻辑单元设计
        6.2.2 电压电流转换器设计
        6.2.3 压控振荡器设计
    6.3 版图设计与参数提取
    6.4 仿真及测试结果
        6.4.1 测试方案
        6.4.2 CDR系统仿真
        6.4.3 压控振荡器仿真
        6.4.4 直流特性
        6.4.5 相位噪声特性
        6.4.6 时域特性
        6.4.7 性能比较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课题研究的工作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民航空管信号传输需求分析与传输设备选择
    2.1 民航空管信号传输介绍与分析
        2.1.1 民航雷达自动化数据信号
        2.1.2 民航甚高频电台语音信号
        2.1.3 民航转报数据信号
        2.1.4 民航气象设备数据信号
        2.1.5 民航管制话音信号
    2.2 民航空管主要业务需求分析
    2.3 PCM设备与SDH设备
    2.4 FA16 系统及通信原理
        2.4.1 FA16 设备组成
        2.4.2 FA16 系统提供的接口
        2.4.3 FA16 的通信原理
        2.4.4 FA16 设备组件
    2.5 本章小结
3 空管站设计系统组网与设备硬件搭建
    3.1 组网设计
    3.2 FA16 设备的安装及调试
        3.2.1 FA16 设备的安装
        3.2.2 设备加电测试
    3.3 本章小结
4 U2000 监控软件的安装与业务配置
    4.1 U2000 软件安装
    4.2 建立网元
    4.3 创建线缆
    4.4 时钟配置
    4.5 保护环网的配置
    4.6 业务配置
        4.6.1 配置SDH业务
        4.6.2 配置以太网业务
    4.7 基本表配置
    4.8 本章小结
5 信号测试与设备信号传输
    5.1 信号测试
        5.1.1 甚高频信号测试
        5.1.2 雷达信号测试
        5.1.3 话音信号测试
    5.2 业务信号传输测试
        5.2.1 甚高频业务信号上线
        5.2.2 雷达业务信号上线
        5.2.3 话音业务上线
        5.2.4 气象雷达业务
    5.3 传输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及解决方法
        5.3.1 长海监控信号传输故障及解决方法
        5.3.2 付家庄导航台导航遥控盒无法接通故障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多体制OTN信号源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OTN发展概况
    1.3 OTN信号源的研究现状
    1.4 OTN信号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4.1 研究背景
        1.4.2 研究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以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OTN信号及相关技术研究
    2.1 OTN信号的帧结构
    2.2 OTN信号开销
        2.2.1 OPUk信号开销
        2.2.2 ODUk信号开销
        2.2.3 OTUk信号开销
    2.3 GMP映射原理
        2.3.1 映射规则
        2.3.2 GMP在 OTN中使用规则
        2.3.3 C_m编码方式
    2.4 客户信号向OTN中的映射方式
        2.4.1 GFP映射
        2.4.2 比特同步映射
    2.5 多通道分发原理
    2.6 帧同步并行扰码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体制OTN信号源的研究与实现
    3.1 多体制OTN信号源的需求分析
    3.2 多体制OTN信号源总体设计
        3.2.1 需求设计
        3.2.2 硬件平台设计
        3.2.3 软件功能设计
    3.3 多体制OTN信号源硬件功能设计
        3.3.1 硬件平台设计
        3.3.2 器件选型及配置
    3.4 多体制OTN信号源软件功能设计
        3.4.1 信号源软件模块功能分析
        3.4.2 信号源软件模块逻辑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号源功能模块仿真
    4.1 软件平台介绍
        4.1.1 开发软件
        4.1.2 仿真软件
    4.2 模块功能级仿真
        4.2.1 10G速率信号输出
        4.2.2 净荷校验BIP8
        4.2.3 虚拟容器ODTU
        4.2.4 前向纠错编码FEC
        4.2.5 OTL4.10 接口
        4.2.6 100G速率信号输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号源系统级验证
    5.1 系统硬件平台测试
        5.1.1 FPGA资源利用率
        5.1.2 时钟功能测试
    5.2 信号源验证
        5.2.1 OTL4.10 接口数据解析
        5.2.2 100G级别数据流解析
        5.2.3 虚拟容器信号流解析
        5.2.4 10G级别信号解析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6)基于OTN的城域网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绪论
    城域网概述
        城域网的概念
        城域网的发展
    城域网的解决方案
        传统多业务城域网解决方案
        IP业务城域网解决方案
    城域网络生存性的研究
    课题的现实意义
        城域网发展方向
        建设符合业务发展需求的城域网
    本人的工作
OTN系统的几个关键技术和协议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波长重构技术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功能介绍
        可重构光分插复用器设计
    封装协议
    光放大盘自动光功率降低功能设计
        ARP技术概述
        ARP功能设计原理
    可调激光器功能
    双二进制编码设计
    电交叉技术设计
        OTH电交叉架构设计
        OTH电交叉应用
    本章小结
城域网多业务系统的实现
    FONST 3000系统概述
        FONST 3000系统概述
        FONST 3000组网拓扑设计
    FONST 3000关键板卡设计
        波长交换盘
        光合分波盘
        光放大盘
        业务转发盘
        监控盘
        业务交叉盘
    OTNM2000网管系统概述
    OTNM2000系统组成及设计原理
        OTNM2000的软硬件需求
        OTNM2000的组网方式
    OTNM2000系统功能实现设计
        网络管理结构
        OTNM2000的信息流程
    本章小结
承载VOD系统的城域网设计
    网络现状与需求分析
    VOD系统业务需求调研
    基于OTN的城域网设计
        网络设计原则
        网络设计思路
    总体设计方案和设备选择
        波长规划方案
        单盘配置设计
    工程网管设计
    其他考虑
        色散限制网络设计
        OTU级联及互联互通考虑
        设备配置原则和设备配置清单
    本章小结
承载VOD系统的城域网实施
    城域网实施规划
        机房规划及电源配置
        光纤资源准备
        IP地址规划
        耗材准备
    网络建设实施
        工程概述
        网络实施
    网络测试
        设备运行测试
        单站光功率调测
        系统性能采集测试
        单通道误码测试
        全通道误码测试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主要结论
    下一代光网络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程序清单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 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 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7)OTU4信号载荷的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1.1 高速骨干通信网络发展的需求
        1.1.2 日益增长的网络安全需求
        1.1.3 非协作情况下信息获取的迫切需求
        1.1.4 OTU4信号的特殊性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研究现状
        1.2.2 发展趋势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组织结构安排
第二章 100G光传送网载荷复用与解析理论基础
    2.1 OTU4的帧结构与开销
    2.2 OTN中常见载荷的特点
        2.2.1 数字同步体系(SDH)
        2.2.2 10G高速以太网信号(10GE)
        2.2.3 100G超高速以太网信号(100GE)
        2.2.4 通用帧规程(generic frame produre)
    2.3 OTU4复用路径及映射方式
        2.3.1 OTN中常见映射方式
        2.3.2 光通道数据支路单元(ODTU)
        2.3.3 本文主要研究的映射路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解映射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1 解映射需求分析
    3.2 GMP解映射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3.2.1 经典GMP解映射算法原理
        3.2.2 GMP解映射算法的简化
        3.2.3 GMP解映射算法的FPGA实现
    3.3 GFP载荷提取方法设计与实现
        3.3.1 GFP提取流程模块设计
        3.3.2 并行扰码(解扰)的FPGA实现
    3.4 其他解映射关键技术
        3.4.1 OPU4中100GBASE-R信号的解析实现
        3.4.2 ODTU4.8信号的分离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协作条件下的自适应载荷处理技术
    4.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4.1.1 非协作条件下载荷处理的特点
        4.1.2 系统设计目标
        4.1.3 总体方案设计
    4.2 载荷内容自适应识别与验证
        4.2.1 载荷类型自适应识别
        4.2.2 帧开销处理
        4.2.3 信号内容验证
    4.3 信号恢复与自适应处理
        4.3.1 自适应分路处理与码速调整
        4.3.2 载荷时钟恢复
        4.3.3 载荷自适应输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平台设计与测试
    5.1 系统平台设计
        5.1.1 网管模块设计
        5.1.2 高速口模块设计
        5.1.3 变速芯片与光电转换模块
        5.1.4 时钟设计
    5.2 测试环境介绍
    5.3 识别功能测试
    5.4 输出信号测试
    5.5 本章小结
总结和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100G OTN信号接入与处理平台

(8)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平台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光传送网与以太网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光信号检测发展现状
        1.2.3 光传输系统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光网络信号传输基本理论
    2.1 光网络信号调制格式和光纤传输损伤
        2.1.1 光纤传输损伤
        2.1.2 光信号常用的调制方式
    2.2 强度直接调制光信号的接入技术
    2.3 DP-QPSK调制光信号的接收
        2.3.1 DP-QPSK信号相干接收
        2.3.2 100G DP-QPSK光信号数字处理
    2.4 前向纠错编码
        2.4.1 线性分组码
        2.4.2 相干光通信的信道编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平台硬件设计
    3.1 系统设计需求分析
    3.2 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3.3 相干接收子系统
    3.4 关键子系统设计
        3.4.1 处理核心模块
        3.4.2 100GE接收子系统
        3.4.3 10×10G接收子系统
        3.4.4 电源及时钟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规格光网络信号接入关键技术研究
    4.1 光传送网多通道分发研究
        4.1.1 光传送网基本帧结构
        4.1.2 并行分发接口研究
        4.1.3 数据偏移纠正设计
    4.2 100GE信号的接收
        4.2.1 100GE以太网简介
        4.2.2 PCS子层并行分发机制
        4.2.3 PCS多通道对齐设计
    4.3 SFEC解码算法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方案
    5.2 各子系统测试
        5.2.1 10×10G子系统测试
        5.2.2 100GE子系统测试
        5.2.3 100G DP-QPSK子系统测试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硬件电路设计图

(9)提高纵联保护通道运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纵联保护国内外现状及发展
        1.2.1 纵联保护国内外现状
        1.2.2 光纤纵联差动保护的应用
    1.3 目前光纤纵联差动保护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概述与SDH光通信系统
    2.1 纵联差动保护概述
        2.1.1 继电保护概述
        2.1.2 纵联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
        2.1.3 保护通道分类及特点
    2.2 SDH光传输网络
        2.2.1 SDH光传输网络概述
        2.2.2 SDH的帧结构及速率
        2.2.3 SDH的映射、定位与复用
    2.3 纵联保护信号对传输通道的性能要求
        2.3.1 通道延时分析
        2.3.1.1 延时的产生机理
        2.3.1.2 延时的分析与计算
        2.3.1.3 保护信号的传输对通信网的要求
        2.3.2 SDH光传输网络对误码的要求
    2.4 纵联差动保护与保护通道的连接方式
        2.4.1 光纤差动保护通道的组成及保护通信方式
        2.4.2 山东电力公司对纵联差动保护通道的配置要求
        2.4.3 实际工程中纵联保护与光纤通道的配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继电保护故障类型分析及改进方案
    3.1 纵联保护故障类型统计与分析
        3.1.1 纵联保护故障类型统计与分析
        3.1.2 保护通道中存在的问题
        3.1.3 MUX-2M工作原理与作用
    3.2 改进方案
        3.2.1 方案一:通信设备延伸
        3.2.2 方案二:研发标准的光接口板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接口板卡设计与测试
    4.1 光接口板卡的设计与实现
        4.1.1 光接口技术的起源
        4.1.2 光接口板卡整体设计思路
        4.1.3 光接口板卡接收保护信号模块设计
        4.1.4 光接口板卡发送保护信号模块设计
        4.1.5 保护信号映射、复用过程对比
    4.2 光接口板卡端口参数测试
        4.2.1 光接口平均发送光功率测试
        4.2.2 光接口板卡工作波长及最大RMS宽度测试
        4.2.3 光接口板卡端口标称比特率测试
        4.2.4 光接口板卡最小过载点及最差灵敏度测试
    4.3 光接口板卡光口兼容性与通信测试
        4.3.1 保护设备与SDH光传输设备2M光口互通测试
        4.3.2 光接口板卡光口稳定性测试
        4.3.3 光接板卡保护通道延时试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际业务测试与应用
    5.1 实际业务测试
        5.1.1 光接口板卡保护信息传输过程
        5.1.2 光接口板卡基本参数
    5.2 保护通道基本参数测试
        5.2.1 光接口板卡保护通道连接测试
        5.2.2 光电转换装置保护通道连接测试
        5.2.3 光纤直连保护通道连接测试
    5.3 模拟故障测试保护通道的传输性能
        5.3.1 保护通道检测
        5.3.2 保护动作试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一、发表学术论文

(10)PDH到622Mb/s SDH/SONET映射芯片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系统结构
3 主要功能模块
    3.1 TMUX
    3.2 STS-12/STM-4指针处理器 (STS12PP)
    3.3 交叉连接器 (STS1XC和MR XC)
    3.4 STS-1线路终结器 (STS1LT)
    3.5 支路净荷映射器 (SPEMPR)
    3.6 数字抖动衰减器 (DJA)
    3.7 其它模块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四、SDH/SONET分析仪(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FPGA的SDH仿真测试仪的实现[D]. 张路玉.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2]2.5Gbp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D]. 陈勇屹.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3]高速光通信接收机前端与时钟数据恢复电路研究与实现[D]. 张震. 东南大学, 2019(01)
  • [4]基于SDH的民航系统业务的组网设计[D]. 张运峤.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8)
  • [5]多体制OTN信号源的设计[D]. 钟扬. 国防科技大学, 2019
  • [6]基于OTN的城域网设计与实现[D]. 李英光. 南京邮电大学, 2017(02)
  • [7]OTU4信号载荷的自适应处理技术研究[D]. 王德斌.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8]多规格光网络信号一体化接入平台技术研究[D]. 肖昌成.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9]提高纵联保护通道运行可靠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赵本水. 齐鲁工业大学, 2018(05)
  • [10]PDH到622Mb/s SDH/SONET映射芯片实现[J]. 叶波,李天望,张立军,罗敏. 电子学报, 2010(08)

标签:;  ;  ;  ;  ;  

SDH/SONET 分析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