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

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

一、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李冠城,侯敏驰,李梓君,黄鹤,穆桂珍[1](2021)在《珠江流域“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成效与经验》文中研究指明水质的提升与改善是"十三五"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十三五"期间珠江流域三大主要水系和珠江三角洲的水质治理成效,从实施水污染治理重点专项、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加强工业农业水污染防治和推进珠江三角洲典型水体综合治理四方面总结了珠江流域"十三五"期间的水污染防治经验,以期为"十四五"期间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梁菊平,李冠城,穆桂珍,张亚锋,黄鹤[2](2021)在《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思考》文中提出珠江流域的水生态安全关乎2亿多珠江人民的福祉,关乎区域乃至国家的高质量发展布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总结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分析目前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仍存在水环境质量达标不稳固、水资源循环利用率不高、水生态条件恶化等问题,从而基于"一湾、一带、三区"空间布局,提出珠江流域"十四五"规划设想,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维护珠江—西江经济带清水走廊水生态安全,在南盘江、粤西桂南、粤东三个重点区域推进"三水"统筹重点治理,形成珠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新局面,实现与"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有机融合。

陈秋瑜[3](2021)在《珠江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罗阳[4](2020)在《基于CASA模型的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珠江位于中国南部地区,是中国第二大河流。珠江流域片具有流域范围广、地形复杂、气候多变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特点。流域东南沿海地区尤其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它地区。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陆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出现退化的现象。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作为评估碳平衡的重要因子,对评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对珠江流域片NPP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模型理论,利用MODIS数据产品和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间数据实现了珠江流域片NPP估算。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结合珠江流域片地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植被类型对CASA模型的光合有效辐射和光能利用率两大计算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改进,最终实现2004-2018年珠江流域片NPP的估算。通过精度评定,模型估算结果可以作为该研究区NPP分析的基础数据。(2)建立了珠江流域片NPP时空数据集,基于差值分析和一元线性分析法,对流域及子流域NPP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珠江流域片植被NPP呈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分布特征。2004-2018年平均NPP为959.43g C/(m2·a),各年平均NPP值在795~1078g C/(m2·a)范围。各子流域年均NPP由高到低依次为:东江流域、韩江流域、北江流域、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流域。珠江流域片及其子流域15a间NPP呈上升趋势。年内NPP的变化趋势为下降-上升-下降,全年NPP最大值在8月,最小值则在2月。在空间变化上,珠江流域片植被NPP在2004-2018年间增长区域面积占比为94.23%,其中显着增加区域占全流域的57.23%。各子流域空间变化趋势与总流域一致。(3)本文利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以NPP的分布点数据为训练样本,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气象数据、土壤数据为环境变量,进行筛选。结果显示:影响NPP分布的四个主导因子为NDVI、年太阳辐射、年降雨量和年均温度。其中NDVI对于NPP分布的贡献率最高,且逐年增加。(4)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对NPP与四个主导因子的相关性进行逐一分析。结果表明珠江流域片NPP与NDVI的变化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5。NPP与其它三个主导因子变化总体无相关性,但是流域小范围内呈现不同的相关性,其中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西江流域西部和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NPP与太阳辐射呈正相关;粤桂琼沿海诸河流域,西江流域部分地区NPP与年降雨量呈正相关;西江流域北部、韩江流域大部地区NPP与年均气温呈正相关。

蒋廷晟[5](2020)在《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由于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大多地处贫困地区,生态维护工作任务重,加上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一般位于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补偿工作难度大难。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重点脱贫攻坚县,地处珠江水系北江上游,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境内东坪镇的南水水库是广东省第三大水库,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长期以来供应着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生产生活用水。为了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做好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又巩固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成果,促进民族地区团结进步,亟待对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和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首先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径,然后阐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理论基础。通过梳理国内外关于生态补偿的研究文献发现:资源价值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产品理论是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支撑。水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是公共产品,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重点是外部效应内部化,通常有两种思路;第一是“庇古思路”,即开征“庇古税”,也叫政府干预;第二是“科斯思路”,以市场为基础,由市场自身,完成生态产品的交易,并对部分产权配置进行合理划分,促成生态效益。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既要考虑补偿主体的支付意愿,又要充分考虑补偿客体的机会成本和维护费用。通过对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案例分析发现:水资源生态补偿还存在着补偿标准不明确、补偿模式单一、资金需求量大、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有效评估监管机制等问题,而这主要根源于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法规不健全,市场化的补偿模式发育不成熟。最后在借鉴国内外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对策,即构建一个兼顾扶贫和生态保护相结合的补偿架构,主要包括:“完备核算体系、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完善生态补偿资金运营机制、提升生态补偿多方参与力度、提高生态补偿管理水平、加强生态补偿工作执行和督查”。本文的可取之处,提出了一个针对乳源民族地区特点的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基本框架和具体措施,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工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田锐[6](2020)在《基于NSGA-Ⅲ的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优化调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珠江流域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成投运,流域水资源及水能的开发利用已进入由建设到运行管理的关键转型期。单库运行调节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整个珠江流域的调控要求,而传统的水库群联合优化调度多以发电为主,难以充分发挥流域生态、航运等综合效益。为此,本文综合考虑珠江流域需求,结合流域水利枢纽运行任务,以珠江流域骨干水库群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对流域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多目标优化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珠江流域现状,分析了流域生态与航运调度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总发电量最大、生态溢缺水量最小和通航破坏深度最小为目标的流域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同时,考虑到确定性优化调度方案难以应用于工程实际,调度图在实际调度过程中应用广泛,建立了以年均发电量最大、生态溢缺水量最小和通航破坏率最小为目标的水库群调度图多目标优化模型。(2)运用NSGA-Ⅲ算法对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获得了关于各目标的非劣调度方案集;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方案分析各目标间的耦合博弈关系,并对比分析了侧重发电优化目标、生态优化目标、通航优化目标的不同调度方案之间的水位、流量等水库状态变量的异同,可为珠江流域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案编制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3)研究并提出调度图概化及编码方法,运用NSGA-Ⅲ算法对水库群调度图多目标优化模型进行求解,获取不同优化目标下的调度图优化方案集;选取单目标最优方案作为典型方案并绘制该方案下各水库的优化调度图,分析了各优化调度图中调度线的位置差异及其对水库运行的影响规律,为满足多目标调度综合需求的流域水库群调度提供参考。

王依娜[7](2020)在《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事件频发,加剧了流域沿岸行政区之间的利益冲突,严重影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程,突显出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治理的困境。我国对于跨行政区流域污染治理的方式一直都未彻底脱离传统碎片化行政管理方式,从而严重影响跨行政区域流域污染问题的防治绩效。根据整体性治理理论的要求,跨行政区流域污染问题应当立足整个流域,统一规划、联合监测、联动执法,共同预防、治理、监督,以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提供法律保障。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现状、困境及完善对策,综合运用了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全文分五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为绪论,论述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二章介绍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三章深入研究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现状;通过对我国重点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现状以及跨行政区流域污染防控的四个典型案例的考察,分析了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现有困境:即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立法还不完善、行政协同机制不够健全、公众参与不够充分等;第四章论述国外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合治理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五章总结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完善对策,即完善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立法体系,健全行政协作机制,强化公众参与,促进协同治理,以促进流域水污染协同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

瞿书逸[8](2020)在《珠江上游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及源示踪》文中认为流域重金属污染一直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以珠江流域为代表的中国西南岩溶地区,往往由于沉积物以及土壤中的重金属高背景值而被广泛研究。人们过去普遍认为,是人类活动,如矿山开采、冶炼以及化工,造成了此地区的重金属高背景值。以往对于珠江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一些受到人类活动影响严重的流域。但是,陆续有研究证明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母岩风化以及岩溶地区特殊的风化机制也对珠江流域的重金属高背景值有极大的贡献。因此,在过去的研究中珠江流域地质来源重金属元素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可能被低估了。为了系统性研究珠江流域中自然/人类活动来源重金属的迁移富集规律,以及不同类型基岩风化成土过程对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影响,本文选取了珠江上游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三类“单一岩性”小流域(碳酸盐岩,玄武岩和泥页岩)以及受矿业活动影响较大的刁江作为研究对象。我们系统采集了以上流域中的水体、岩石、河床沉积物、土壤和风化剖面样品,分析它们的主量和微量元素含量,使用富集以及污染评价指标来判断其污染特征,通过元素比以及Sr/Nd、Pb多同位素体系来判断重金属元素来源,得出如下结论:(1)不论是自然背景小流域或是受矿业活动影响较大的刁江,水体中均具有较低的重金属含量(刁江流域仅在矿区附近水体具有高值)。因此,在珠江流域上游,天然水体并不是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载体。(2)在自然背景下,流域出露的岩石类型对于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有显着影响。元素Cr、Ni、Cu和Zn在玄武岩小流域的土壤和沉积物中均显示流失,在玄武岩剖面土壤中也是如此。同时,在玄武岩剖面土壤中显示缺失的Cd、As、Pb元素(τ<0),在有黑色岩系夹杂出露的玄武岩小流域中却显着富集,很显然这种富集与黑色页岩的风化释放有关。在碳酸盐岩小流域的多数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均相对于基岩呈显着的富集。同样的,其碳酸盐岩剖面中也可见到Cd、As、Zn的显着富集。这种风化成土过程中的富集主要是由于碳酸盐岩的风化特性造成的:包括碳酸盐矿物的快速溶解以及粘土矿物和铁铝氧化物的形成。(3)刁江沉积物受到了特定矿业活动的影响,多数采样点中Cr、Ni元素并没有出现较为显着的污染(CF≤1),而对于Zn、Cd、As、Pb以及Cu而言,其在多数沉积物中皆为高度污染因子(CF>6),并在临近矿区段(D2,D3)污染因子显着增高。而主体出露碳酸盐岩的刁江流域也显着继承了碳酸盐岩小流域(C1-C4)的重金属元素富集特征。在矿业活动影响较弱的D1段尤为明显,沉积物中Cr、Ni、Cu元素表现出了与碳酸盐岩小流域相同的富集,但由于南丹黑色页岩的贡献,其Pb、Cd元素富集程度要远高于碳酸盐岩小流域。(4)根据Zn、Cu、Cd元素含量比得知,刁江流域沉积物受到了极大程度的矿业活动污染,而珠江上游小流域并未受到明显的外界污染,其沉积物样品元素比值均处于流域出露基岩端元之间。结合Sr/Nd、Pb同位素,我们认为在自然背景下的珠江上游小流域中,由于碳酸盐岩出露面积占比最大,整体流域均受到了碳酸盐岩快速风化释放的重金属元素影响。另外,出露在流域中重金属含量较高的玄武岩、黑色页岩也成为了重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5)在自然背景小流域中,各个岩性小流域整体显示出较低或中等的生态风险(150<RI<600)。其中Cd在不同的小流域中具有最高的生态风险,As元素的风险位于其后。刁江流域由于受矿业活动影响,整体均属于极高的生态风险(RI>600),Cd和As元素由于毒性高以及矿业活动等的贡献,具有最高的生态风险因子指数。在地质高背景和矿业活动的叠加影响下,珠江流域上游均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Cd和As污染。

高燕[9](2019)在《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壤侵蚀及POC入海通量研究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土壤侵蚀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并制约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土壤侵蚀导致大量有机碳被携带到河流中,进而使得河流颗粒有机碳(POC)输出通量显着增加。因此,量化研究流域土壤侵蚀,确定流域内的土壤侵蚀关键源区,分析气象因素、地形地貌、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对土壤侵蚀和POC输出通量的影响,不仅有利于流域的水土保持以及管理规划,而且对河流水生食物网以及全球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分布式水文模型是模拟水文、侵蚀和沉积过程的有效工具,基于ArcGIS的SWAT模型充分利用地形、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可以很好地模拟流域的径流、泥沙、土壤侵蚀和POC输出通量的状况。秦淮线以南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巨大,在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城市群的淡水供应,以及三角洲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地区河流泥沙和POC入海通量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探究南方地区四大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泥沙侵蚀和POC输出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陆地-海洋碳循环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的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收集到的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数据,分别构建南方地区四大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SWAT模型,对各流域径流和泥沙输出进行模拟。利用水文监测站实测的径流和泥沙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验证。对于径流模拟,各流域率定期决定系数(R2)均值≥0.80,纳什系数(Ens)均值≥0.72;验证期R2均值0.72,Ens均值≥0.62。对于泥沙模拟,各流域率定期R2均值≥0.72,Ens均值≥0.63;验证期R2均值≥0.72,Ens均值≥0.58。SWAT模型能够较好的适用于南方地区四大流域径流和泥沙的模拟研究。(2)通过率定后的SWAT模型,得到各流域1988-2012年(长江流域为1990-2010年)侵蚀产沙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区内泥沙输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季(5-9月),冬季泥沙输出量相对较低。各流域年均泥沙入海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其值分别为2.19×108t/yr、8.56×107t/yr、1.08×107t/yr、3.70×106t/yr。研究区土壤侵蚀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167.21 t/krm2/yr、121.45 t/km2/yr、35.36 t/km2/yr、20.19 t/km2/yr。各流域平均产沙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流域单位面积产沙量分别为 182.62 t/ha/yr、102.99 t/ha/yr、83.34 t/ha/yr、5.87 t/ha/yr。(3)利用改进的SWAT源程序泥沙侵蚀模块模拟各流域POC产出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泥沙输出相似,各流域POC输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季(5-9月),冬季POC输出相对较低。年均POC输出入海通量从大到小依次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其值分别为2.13×106t/yr、1.94×106t/yr、9.84×104t/yr、4.70×103t/yr。各流域POC侵蚀空间分布与泥沙侵蚀分布相似,流域POC侵蚀模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淮河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值分别为 3.79 t/km2/yr、1.18 t/km2/yr、0.32 t/km2/yr、0.03 t/km2/yr。流域多年平均POC产出大小依次为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其值分别为 1.7 t/ha/yr、1.487 t/ha/yr、1.081 t/ha/yr、0.059 t/ha/yr。(4)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定量分析各流域内泥沙侵蚀对降雨、坡度、土地利用等影响因子的空间响应状况;进一步分析得出各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CSAs)内坡度、降雨、土地利用对泥沙侵蚀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因素对泥沙侵蚀的平均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降雨、坡度、土地利用。研究区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林地、草地和农业用地,对应产沙量大小为:草地>农业用地>林地。从单一的土地利用类型看,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产沙量对草地的空间响应最强;珠江流域的产沙量对农业用地的空间响应最强;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产沙量对林地的空间响应最强。对于土壤侵蚀关键源区,淮河流域CSAs主要分布于流域东部、南部、以及东南部的山区;长江流域CSAs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梯交接处的雅砻江流域、岷江流域以及嘉陵江流域,以及湘江流域,赣江流域;珠江流域淮河流域CSAs主要分布于流域北部,即南北盘江、红水河、北江、东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CSAs主要分布于闽江流域、闽南诸河流域、以及钱塘江流域西南部地区。各流域CSAs内,不同因素对泥沙侵蚀的贡献平均率大小次序为:降雨>坡度>土地利用。(5)利用GWR模型定量分析各流域POC侵蚀对产沙量、土壤TOC含量的空间响应状况。研究区内POC负荷的空间分布与产沙量空间分布的相关关系较强,相关强度依次为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POC负荷的空间分布与土壤TOC分布的空间相关性较弱,相关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珠江流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诸河流域、淮河流域。(6)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POC侵蚀的影响。结果显示,斑块结合度(COHESION)、修正Simpson均匀度指标(MSEI)、最大斑块指数(LPI)的变化对研究区的土壤侵蚀起决定作用,影响大小次序为:MSIEI>COHESION>LPI;COHESION、LPI与土壤侵蚀模数呈正相关,MSIEI与土壤侵蚀模数呈负相关。斑块密度(PD)、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分维数(FRAC)指标的变化对POC侵蚀均具有显着影响,影响大小次序为:FRAC>SHDI>SHDI;FRAC和PD对POC侵蚀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SHDI与POC侵蚀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丰富研究区内景观斑块类型、降低斑块间的物理连通性、提高景观斑块类型的均匀程度、平衡景观板块面积比例等方法,可以缓解流域土壤侵蚀状况。而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景观多样性、降低斑块类型几何形状复杂程度等方法,可以控制流域的POC侵蚀。

徐娜[10](2018)在《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管理》文中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扩大,水量短缺、水质污染、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日趋严重。水资源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目前水资源脆弱性是衡量水资源安全状况的重要度量标准,而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是改善水资源安全的重要方法。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是对研究区目前的水资源脆弱性做出评价,反映水资源的受损程度,而适应性管理是为了提高水资源安全状况,为研究区水资源未来发展制定最优的管理目标。本文首先根据现有的研究和流域水资源的特殊性对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和适应性管理做出定义,并详细阐述了内涵,提出流域适应性管理的研究框架。其次,通过分析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因素,从敏感性、适应性、暴露度和危害度四个方面构建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函数模型。再次,基于奈特不确定性理论和前景理论,构建了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的REU模型。最后,以珠江流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先从时间和空间尺度评价了珠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珠江流域20012015年水资源脆弱性水平较高,为中度脆弱以上,主要是受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珠江流域内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不均,广东省脆弱性水平最高,多为中度脆弱;广西壮族自治区脆弱性水平较低,一半以上为低度脆弱;云南省水资源脆弱性水平最低,多为低度脆弱。然后在CMIP5模式下选择BCC-CSM1.1气候模式预测珠江流域2030年RCP4.5和RCP8.5的气候情景,根据流域脆弱性成因和《珠江流域水资源规划(20122030)》,制定了31个流域水资源管理组合目标,使用REU模型对水资源管理目标进行决策,RCP4.5情景下的目标实施偏好度均大于RCP8.5情景下的目标实施偏好度,决策者更倾向于RCP4.5气候情景,需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达到RCP4.5模式的要求。REU模型为决策者在不同的资金和技术等情况下均提供了最优管理目标措施,在资金和技术等条件不受限制的情况下,31个管理目标中综合管理目标实施的偏好值最大,决策者应该实施综合管理目标,即控制流域用水总量、提高水质达标率、控制生态环境用水率、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二、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珠江流域“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成效与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背景与意义
“十三五”期间珠江流域水质治理成效
    珠江干流水质治理成效
    珠三角水质治理成效
珠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经验总结
    实施水污染治理重点专项
    全面贯彻落实河(湖)长制
    加强工业农业水污染防治
    推进珠三角典型水体综合治理
结语

(2)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
    “十三五”治水成效
    “十三五”治水经验
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问题
    在水环境方面的问题
    在水资源方面的问题
    在水生态方面的问题
“十四五”总体规划设想
    “一湾”——粤港澳大湾区
    “一带”——珠江—西江经济带
    “三区”之南盘江综合治理区
    “三区”之粤西桂南综合治理区
    “三区”之粤东综合治理区
保障“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建议

(4)基于CASA模型的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植被NPP研究现状
        1.2.1 植被NPP估算研究进展
        1.2.2 植被NPP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文章结构安排
第2章 研究数据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
        2.1.2 河流水系
        2.1.3 气候水文
        2.1.4 社会经济
    2.2 研究方法
        2.2.1 CASA植被NPP估算模型
        2.2.2 最大熵(Max Ent)模型
        2.2.3 Angstrom-Prescott太阳辐射计算模型
        2.2.4 差值分析
        2.2.5 趋势分析
        2.2.6 Pearson相关分析
    2.3 研究数据及预处理
        2.3.1 遥感数据
        2.3.2 非遥感数据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CASA模型的植被NPP估算与验证
    3.1 CASA模型改进
        3.1.1 植被吸收的光和有效辐射(APAR)计算过程
        3.1.2 实际光能利用率ε的计算过程
    3.2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估算
    3.3 估算结果精度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时空变化分析
    4.1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空间分布格局
    4.2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时间变化特征分析
        4.2.1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年际变化分析
        4.2.2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月变化分析
    4.3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空间变化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珠江流域片植被NPP动态变化的影响因子分析
    5.1 植被NPP主导影响因子的筛选
        5.1.1 Max Ent模型的运行
        5.1.2 Max Ent模型运行结果
    5.2 NDVI对珠江流域片植被NPP的影响
    5.3 气象因子对珠江流域片植被NPP的影响
        5.3.1 太阳辐射对植被NPP的影响
        5.3.2 降雨量对植被NPP的影响
        5.3.3 气温对植被NPP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论文成果
致谢

(5)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2.2 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2.3 民族地区相关的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1.2.4 简评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径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径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和不足
第二章 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生态补偿的概念、模式和生态补偿机制
        2.1.2 水源价值和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
    2.2 相关理论
        2.2.1 资源价值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公共产品理论
    2.3 民族地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意义和特点
        2.3.1 意义
        2.3.2 特点
第三章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现状
    3.1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概况
        3.1.1 乳源东坪镇自然地理状况
        3.1.2 乳源东坪镇社会经济情况
        3.1.3 乳源东坪镇水资源状况
        3.1.4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治理情况
    3.2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情况
        3.2.1 财政补偿
        3.2.2 水库移民相关补偿
        3.2.3 政策补偿
        3.2.4 生态补偿架构分析
第四章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和根源
    4.1 生态补偿标准不明确,补偿模式有待完善
        4.1.1 生态补偿标准不明确,补偿模式有待完善
        4.1.2 受到经济水平落后的制约,补偿资金需求量大
        4.1.3 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低
        4.1.4 生态补偿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4.1.5 生态补偿缺乏有效的评估监管机制
    4.2 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产生的根源
        4.2.1 现有关于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法规有待完善
        4.2.2 市场化的补偿模式不健全
第五章 国内外水源生态补偿的成功经验和借鉴意义
    5.1 国内水源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1.1 新安江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1.2 江西省修水流域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1.3 江西省饶河库区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2 国外水源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2.1 欧洲易北河水源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2.2 日本水源生态补偿成功经验
    5.3 国内外水源生态补偿的借鉴意义
        5.3.1 国内水源生态补偿的借鉴意义
        5.3.2 国外水源生态补偿的借鉴意义
第六章 完善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建议
    6.1 构建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6.1.1 生态补偿的原则
        6.1.2 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客体
        6.1.3 对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构想
        6.1.4 探索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核算体系
    6.2 完善乳源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具体措施
        6.2.1 建立生态补偿标准,丰富生态补偿模式
        6.2.2 完善生态补偿资金运营机制
        6.2.3 提升生态补偿多方参与力度
        6.2.4 提高生态补偿管理水平
        6.2.5 加强生态补偿工作的执行和督查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6)基于NSGA-Ⅲ的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优化调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库群优化调度研究现状
        1.2.2 水库群调度图优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珠江流域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建模
    2.1 引言
    2.2 珠江流域水利工程概况
        2.2.1 流域概况
        2.2.2 生态调度需求及约束
        2.2.3 航运调度需求及约束
    2.3 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
        2.3.1 目标函数
        2.3.2 约束条件
    2.4 水库群调度图多目标优化模型
        2.4.1 目标函数
        2.4.2 约束条件
    2.5 本章小结
3 珠江流域水库群多目标优化调度研究
    3.1 引言
    3.2 NSGA-Ⅲ多目标进化算法
        3.2.1 算法简介
        3.2.2 算法求解能力
    3.3 模型求解
        3.3.1 模型编码
        3.3.2 求解步骤
    3.4 结果分析
        3.4.1 调度结果分析
        3.4.2 丰水年典型方案对比
    3.5 本章小结
4 珠江流域水库群调度图多目标优化研究
    4.1 引言
    4.2 模型求解
        4.2.1 调度图编码
        4.2.2 求解步骤
    4.3 结果分析
        4.3.1 非劣方案集分析
        4.3.2 典型方案分析
        4.3.3 代表性水库典型方案下水位-出力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成果

(7)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2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概述
    2.1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概念
        2.1.1 联防联控的概念
        2.1.2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概念
        2.1.3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概念
    2.2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理论基础
        2.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2.2.2 府际合作理论
        2.2.3 流域水资源管理理论
第3章 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现状考察与困境分析
    3.1 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法治保障现状
        3.1.1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及立法约束
        3.1.2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行政执法保障
        3.1.3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司法监督保障
    3.2 我国重点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现状考察
        3.2.1 长江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
        3.2.2 黄河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
        3.2.3 珠江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
        3.2.4 松花江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
    3.3 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困境检视
        3.3.1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立法不完善
        3.3.2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行政协同机制不健全
        3.3.3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公众参与不充分
第4章 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域外经验
    4.1 国外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合治理法律机制考察
        4.1.1 密西西比河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合治理法律机制
        4.1.2 莱茵河流域跨行政区水污染联合治理法律机制
    4.2 国外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合治理法律机制对于我国的启示
        4.2.1 立法保障联合治理
        4.2.2 强化流域协同管理
        4.2.3 公众参与联合治理
第5章 完善我国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的构想
    5.1 健全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的法律约束机制
        5.1.1 完善法律体系与制度安排
        5.1.2 促进地方立法协同
        5.1.3 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立法
    5.2 完善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行政协同机制
        5.2.1 完善环境联合监测
        5.2.2 加强突发事件应急性联防联控
        5.2.3 促进常态化联合执法
        5.2.4 强化行政协议缔结刚性约束
    5.3 健全公众参与制度保障
        5.3.1 完善公众全过程参与的制度安排
        5.3.2 完善公众参与反馈机制
        5.3.3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珠江上游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及源示踪(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2 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
        1.1.3 流域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1.2 珠江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研究现状以及现存问题
        1.2.1 区域地质、气候条件以及水文概况
        1.2.2 重金属元素污染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
    1.3 技术思路及研究目标
        1.3.1 研究思路
        1.3.3 研究目标
    1.4 工作量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与加工
    2.3 实验方法
        2.3.1 水样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2.3.2 固体样品的主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
第三章 自然背景小流域样品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3.1 水体中的重金属元素
        3.1.1 基岩与水体中主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3.1.2 水体的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3.2 沉积物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
        3.2.1 沉积物、土壤中主量元素与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3.2.2 沉积物、土壤的重金属元素迁移富集特征
    3.3 碳酸盐岩、玄武岩风化剖面中的重金属元素
        3.3.1 两种岩性土壤剖面中的主量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3.3.2 两种岩性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
    3.4 珠江上游自然背景小流域生态风险评估
        3.4.1 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
        3.4.2 不同岩性小流域潜在生态风险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矿业活动影响下流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及污染评价
    4.1 刁江流域样品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4.1.1 基岩与水体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4.1.2 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及分布特征
    4.2 刁江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特征
        4.2.1 刁江水体重金属元素污染
        4.2.2 刁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富集与污染评价指标
        4.2.3 刁江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富集污染特征及与自然背景小流域的对比
    4.3 刁江流域潜在生态风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珠江上游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分析
    5.1 珠江流域自然来源与矿业活动来源重金属元素比值分析
    5.2 珠江上游自然背景小流域重金属元素污染来源多同位素体系示踪
        5.2.1 小流域样品同位素组成
        5.2.2 小流域样品同位素示踪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壤侵蚀及POC入海通量研究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1.2.2 SWAT水文模型研究
        1.2.3 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研究
        1.2.4 河流POC通量研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土壤侵蚀及水土流失治理概况
    2.2 SWAT模型简介
        2.2.1 水文子模块
        2.2.2 土壤侵蚀子模块
    2.3 SWAT模型基础数据库的构建
        2.3.1 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
        2.3.2 土地利用数据库
        2.3.3 土壤数据库
        2.3.4 气象属性数据库
第3章 流域SWAT模型的运行、率定及验证
    3.1 模型的运算过程
        3.1.1 流域河网的划分
        3.1.2 亚流域的划分
        3.1.3 水文响应单元(HRU)的生成
        3.1.4 SWAT模型的运行
    3.2 参数敏感性分析
    3.3 SWAT模型参数的率定和验证
        3.3.1 模型参数率定验证方法
        3.3.2 径流过程的率定和验证结果
        3.3.3 泥沙过程的率定和验证结果
    3.4 模型的结果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流域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特征
    4.1 流域泥沙输出结果及分析
        4.1.1 流域泥沙输出时间变化
        4.1.2 流域泥沙输出空间变化
    4.2 流域POC输出结果及分析
        4.2.1 流域POC输出时间变化
        4.2.2 流域POC输出空间变化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WR模型的不同因素对流域水土流失的影响
    5.1 不同因素对流域泥沙侵蚀影响
        5.1.1 气象因素的影响分析
        5.1.2 地形因素的影响分析
        5.1.3 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分析
        5.1.4 不同因素对流域土壤侵蚀的综合分析
    5.2 流域土壤侵蚀关键区的识别及分析
        5.2.1 流域土壤侵蚀关键区分布
        5.2.2 CSAs内土壤侵蚀影响因子分析
    5.3 流域POC侵蚀影响因子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景观格局变化对南方地区侵蚀的影响
    6.1 子流域泥沙侵蚀量计算
    6.2 子流域POC侵蚀量计算
    6.3 景观格局分析
        6.3.1 景观格局分析
        6.3.2 子流域景观格局指标计算
    6.4 景观格局变化对子流域侵蚀产沙的影响
        6.4.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
        6.4.2 回归分析变量筛选
        6.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6.5 景观格局变化对子流域POC侵蚀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10)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题目来源与研究背景
        1.1.1 题目来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水资源脆弱性理论研究进展
        1.3.2 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
        1.3.3 水资源脆弱性的适应性管理研究进展
        1.3.4 奈特不确定性研究进展
        1.3.5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与适应性管理内涵
    2.1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内涵
        2.1.1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概念
        2.1.2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内涵
    2.2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内涵
        2.2.1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概念
        2.2.2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内涵
第三章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函数的研究
    3.1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因素
        3.1.1 流域水资源敏感性
        3.1.2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
        3.1.3 流域水资源暴露度
        3.1.4 流域水资源危害度
    3.2 构建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函数
第四章 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决策模型研究
    4.1 基于CMIP5模式的未来情景预测
        4.1.1 CMIP5模式
        4.1.2 未来排放情景
        4.1.3 降水量预测
        4.1.4 径流量预测
    4.2 构建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决策模型
        4.2.1 奈特不确定性理论
        4.2.2 基于前景理论的主观概率方法
        4.2.3 基于奈特不确定性的REU模型
第五章 实证分析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概况
        5.1.2 气象水文概况
        5.1.3 河流水系概况
        5.1.4 社会经济概况
    5.2 珠江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
        5.2.1 数据来源
        5.2.2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的计算
        5.2.3 流域水资源脆弱性结果分析
    5.3 珠江流域水资源适应性管理分析
        5.3.1 流域未来情景预测
        5.3.2 流域适应性管理目标的选择
        5.3.3 流域适应性管理结果分析
        5.3.4 最优管理目标的实施措施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论文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四、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珠江流域“十三五”水污染防治成效与经验[J]. 李冠城,侯敏驰,李梓君,黄鹤,穆桂珍. 环境保护, 2021(19)
  • [2]珠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思考[J]. 梁菊平,李冠城,穆桂珍,张亚锋,黄鹤. 环境保护, 2021(19)
  • [3]珠江流域协同治理的法治化研究[D]. 陈秋瑜.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21
  • [4]基于CASA模型的珠江流域片植被NPP时空变化与影响因子分析[D]. 罗阳.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7)
  • [5]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坪镇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研究[D]. 蒋廷晟.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0(07)
  • [6]基于NSGA-Ⅲ的水库群发电-生态-航运优化调度研究[D]. 田锐. 华中科技大学, 2020
  • [7]跨行政区流域污染联防联控法律机制研究[D]. 王依娜.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8]珠江上游基岩风化成土过程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富集特征及源示踪[D]. 瞿书逸. 南京大学, 2020(02)
  • [9]基于SWAT模型的流域土壤侵蚀及POC入海通量研究 ——以我国南方地区为例[D]. 高燕.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10]流域水资源脆弱性评价和适应性管理[D]. 徐娜. 南京林业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珠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