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路卫星[1](2015)在《中药止痢散防治仔猪腹泻病的试验》文中认为仔猪腹泻的病因复杂、流行广泛、危害严重、防治任务尤为紧迫[1]。初生仔猪由于消化功能不完善,不能有效处理进食的饲料,此期间饲养管理稍有不当,极易造成消化吸收紊乱。断乳仔猪小肠如有炎性变化,对水分及电解质吸收减少,这种情况将有助于致病因子的定居,在母源抗体趋于消失的情况下恣意繁殖而致病[2]。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化学合成药物防治仔猪腹泻所带来的耐药性、在畜产品及环境中的残留、毒副作用等日益严重,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某些中
仇华吉[2](1994)在《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文中提出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仇华吉综述童光志审校(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以腹泻为主症的仔猪肠道感染因其重要的临床和经济意义两倍受关注。我国是养猪大国,仔猪腹泻流行广泛、危害严重、损失惨重,防制任务尤为紧迫:本文拟对仔猪肠道感染、肠道免...
徐磊[3](2018)在《切向流过滤制备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及其质量评价》文中指出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业的发展,猪群饲养密度加大、免疫抑制病、饲料霉菌毒素等诸多原因导致猪群免疫功能低下,使猪群抵抗力差、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有效保护,甚至免疫失败时有发生,让我国养猪业面临巨大风险。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PRRS)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我国主要以疫苗免疫来防控PRRS,显示出一定效果,但至今我国PRRS的防控依然面临巨大压力。为提高PRRS疫苗免疫效力,PRRS疫苗免疫佐剂的研发是一项重要工作。转移因子(Transfer Factor,TF)是一种免疫增强佐剂,对于抗体或者抗生素控制不力的传染病及免疫缺陷疾病的预防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国内兽用TF的生产均为非特异性TF(NonspecificTF,NTF)。在这种情形下,抗 PRRS 特异性 TF(SpecificTF against PRRS,PRRS-STF)的制造工艺及其质量评价将成为TF研发、生产的方向。基于此,本研究拟建立逐级切向流过滤技术生产PRRS-STF,对制备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条件进行优化,为PRRS-STF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并对应用该工艺制备的PRRS-STF进行质量评价。1.PRRS-STF的制备及检验研究本试验从PRRS抗体阳性的免疫健康猪群,选取无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猪细小病毒(PPV)、猪瘟病毒(CSFV)、猪圆环病毒2型(PCV-2)、PRRS病毒(PRRSV)、口蹄疫病毒(FMDV)、伪狂犬病病毒(PRV)污染的猪脾脏,探索建立了 PRRS-STF的规模化制造工艺和特异性效力检验方法(白细胞粘附抑制法),并对实验室试制的3批等渗PRRS-STF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3批PRRS-STF多肽含量、核糖含量、脱E受体法效力检验非特异性效力和白细胞粘附抑制法效力检验特异性效力均较接近,分别达到2.5 mg/mL以上、55 μg/mL以上、12%以上和30%以上;鉴别检验时PRRS-STF的OD260nm/OD280S0nm比值均大于1.9且均在250 nm~26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内毒素含量均不超过10EU/mL;蛋白质定性检验、无菌检验、支原体检验、外源病毒检验(包括BVDV、PPV、CSFV、PCV-2、PRRSV、FMDV、PRV、致细胞病变检验和红细胞吸附性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结果表明,3批PRRS-STF具有抗PRRS特异性,其多肽含量、核糖含量、脱E受体法效力检验非特异性效力等指标均远高于TF人医国家标准(《转移因子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和兽用现行最高质量标准(《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质量标准(三类新兽药)》),且中性等渗、无灭活剂残留的工艺效果使PRRS-STF适于与PRRS活疫苗的联合免疫。2.PRRS-STF的切向流过滤工艺研究在生物制药中切向流过滤技术从纯化、澄清、浓缩到目标分子的分离均应用广泛,而TF的分离工艺是TF制备的关键技术。基于此,本试验通过0.1 m2 0.22μm切向流微滤和0.1 m2 5 KD切向流超滤研究膜透压(TMP)、进液流量、浓缩倍数和透析倍数等关键参数对膜通量(Flux)的影响,确定上述切向流工艺关键参数。并将参数线性放大于2 m2微滤、2.5 m2超滤系统制备5批PRRS-STF,与传统Lawrence方法制备的5批PRRS-STF进行工艺过程、检验结果(性状、鉴别检验、蛋白质定性检验、多肽含量、核糖含量、脱E受体法效力检验非特异性效力和白细胞粘附抑制法效力检验特异性效力)对比。结果显示,切向流过滤最佳条件为:进液流量、TMP、浓缩倍数、透析倍数和平均Flux,在0.22 μm微滤时分别为9.3 L/min/m2、2psi、3倍、0.5倍和11 LMH;在5 KD超滤时分别为5 L/min/m2、19.5 psi、6倍、1倍和51 LMH;线性放大后的Flux曲线与0.1 m2时接近。切向流过滤方法制备的PRRS-STF多肽含量、核糖含量、脱E受体法效力检验非特异性效力和白细胞粘附抑制法效力检验特异性效力均高于传统Lawrence方法,且用时减少24h左右。结果表明,切向流过滤方法线性放大良好、生产效率高,所制备PRRS-STF有效成分含量和活性高。3.PRRS-STF的除病毒工艺研究本试验采用不同终浓度β-丙内酯(0.1%、0.02%、0.01%、0.005%)对含有PPV的离心上清液(PPV终毒价为105TCID50/mL)进行不同时间(12h、24h、36h、48 h)的灭活,灭活后样品经37℃水解2 h,采用猪睾丸ST细胞培养及三代盲传观察细胞病变,对第3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验灭活效果。结果显示,12 h~48h内,0.1%、0.02%和0.01%β-丙内酯PPV检验结果均为阴性;48h内,0.005%β-丙内酯PPV检验结果为阳性。考虑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因此规定:终浓度为0.01%的β-丙内酯在2~8℃下灭活24 h,灭活后置于37℃下水解2 h。本试验还采用5 KD超滤膜对分别含有终毒价为106 TCID50/mL PCV-2、PRRSV和PRV的微滤透过物进行超滤,PCV-2组的超滤透过物采用猪肾PK-15细胞培养和三代盲传,对第3代细胞培养物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测,而PRRSV组、PRV组的微滤透过物采用PCR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CV-2、PRRSV、PRV检验结果均为阴性。这些结果表明,β-丙内酯和5 KD超滤膜等除病毒工艺确保了 PRRS-STF无外源病毒污染。4.PRRS-STF的药理学研究本试验采用试制的3批PRRS-STF进行药理活性研究,结果显示,3批PRRS-STF经家兔热原检查、小鼠异常毒性检查和豚鼠过敏反应检查均合格;家兔E玫瑰花试验时实验组E玫瑰花结百分率(23.3%、23.6%和26.2%)均显着高于对照组(13.2%)(P<0.05);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试验时实验组肿胀度(14.3、14.5及15.8 mg)均显着高于对照组(9.8 mg)和空白组(0.5 mg)(P<0.05);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试验时实验组吞噬百分率(30.50%、30.83%、31.17%)及吞噬指数(0.68、0.67、0.71)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1.33%及0.45)(P<0.05);小鼠碳粒廓清试验时实验组巨噬细胞K均值(0.0455、0.0487、0.0492)及α均值(6.97、6.95、7.39)均显着高于对照组(0.0263及5.97)(P<0.05)。结果表明,PRRS-STF可显着提高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活性,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成致敏淋巴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5.PRRS-STF的安全性研究本研究开展了 PRRS-STF单独注射及与PRRS活疫苗联合免疫注射的安全性试验,对1日龄仔猪、4~6周龄保育猪、怀孕30天左右母猪、产前30天左右母猪和种公猪采用实验室试制的3批PRRS-STF分别进行一次单剂量、重复单剂量和一次超剂量单独肌肉注射。此外,还对3~4周龄仔猪、配种前1周左右母猪和种公猪进行了一次单剂量、一次超剂量的PRRS-STF与PRRS活疫苗联合免疫肌肉注射。结果显示,PRRS-STF单独注射及与PRRS活疫苗联合免疫注射的仔猪、保育猪、母猪和种公猪均没有不良反应,注射PRRS-STF的母猪分娩后产仔情况与非PRRS-STF注射组相比无差异,仔猪以及保育猪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非PRRS-STF注射组但差异不显着(P>0.05)。表明PRRS-STF对仔猪、保育猪、母猪和种公猪均安全。6.PRRS-STF的效力研究本试验通过PRRS-STF对猪淋巴细胞转化率(MTT法检测)和E玫瑰花结百分率,PRRS活疫苗免疫猪PRRSV抗体水平(Elisa法检测)、IFN-γ含量(液相芯片平台技术Luminex X-MAP法检测)和外周血淋巴细胞(Lym)、T淋巴细胞、CD4+CD8+双阳性T(DP T)淋巴细胞、CD4-CD8-双阴性T(DN T)淋巴细胞数量及比值(流式细胞技术绝对与相对计数法),PRRS活疫苗攻毒保护力的影响研究,对试制的PRRS-STF效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单独注射PRRS-STF可提高猪淋巴细胞转化率和E玫瑰花结百分率,提高猪免疫功能;联合注射PRRS-STF可提高PRRS活疫苗(CH-1R株)免疫猪PRRSV抗体水平和IFN-γ含量,提高PRRS活疫苗的免疫效果。PRRS-STF可提高PRRS活疫苗(CH-1R株)攻毒保护力,对高致病性PRRSV(Highly Pathogenic PRRSV,HP-PRRSV)TJ-F5株的攻毒保护率由单独免疫猪攻毒保护率40%提高到联合免疫猪攻毒保护率达80%。免疫后3 d至21 d实验组DP T细胞数量、DP T/T比值高于其他两组,而免疫后7d至21d实验组DN T细胞数量、DN T/T比值始终低于其他两组;攻毒后第3d,各组Lym、T、DP T和DN T细胞数量均显着降低(P<0.01),此时各组Lym、T、DP T和DN T细胞数量和DP T/T、DN T/T比值分别为攻毒前均值的35%、38%、27%、51%和72%、134%;至攻毒后第28d,各组存活猪Lym、T、DP T和DN T细胞数量和DP T/T、DN T/T比值分别为攻毒前均值的72%、60%、122%、36%和197%、59.8%。表明攻毒后DP T细胞的增加和DN T细胞的减少在抗PRRS感染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RRS-STF可通过调节PRRS活疫苗免疫猪DP T、DN T、T、Lym细胞从而发挥免疫增效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切向流过滤工艺制备PRRS-STF,容易进行生产关键点控制和线性放大,适合规模化生产;所制备PRRS-STF有效成分含量、非特异性效力和特异性效力高,可用于提高猪免疫功能和PRRS活疫苗免疫效果。
宋刚华[4](2013)在《新疆库车县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影响猪场生产性能因素很多,但繁殖障碍性疫病是最主要的因素。从2010年以来库车县许多猪场在生产中出现仔猪死亡率高,母猪发生妊娠期间流产、弱胎等影响生产性能的繁殖障碍现象。为了了解和掌握影响库车县猪场母猪生产性能的繁殖障碍性疫病的流行病学动态、疫苗免疫状态、疫病控制效果等,为库车县各猪场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于2012年8月到2012年12月对库车县不同区域的猪场进行了影响猪生产性能繁殖障碍性疫病的血清学检测,摸清了库车县影响猪生产性能的猪繁殖障碍疫病的流行情况、危害程度。方法:对库车县5个不同区域的37户猪场分断奶仔猪、育肥猪、母猪、公猪采血,共采血394份,进行血清学检测。猪瘟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抗体、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采用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抗体检测试剂盒的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猪细小病毒病采用猪细小病毒间接ELISA法诊断试剂盒检测;猪伪狂犬病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抗体阻断ELISA法检测试剂盒检测;猪弓形体病采用弓形虫LG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检测、猪圆环病毒病用猪圆环病毒Ⅱ型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检测、猪布鲁氏病采用虎红平板凝集实验和试管凝集实验检测。结果:在调查的疫病中猪瘟和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均免疫过疫苗,其它几种疫病都没有进行相关疫苗免疫。检测结果是:猪瘟监测血清394份,抗体合格率68.02%;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检测血清394份,抗体合格率74.4%;猪细小病毒病检测血清394份,阳性率27.4%;猪伪狂犬病检测血清394份,阳性率13.7%;猪圆环病毒病检测394份,阳性率83.5%;猪弓形体检测血清394份,阳性率61.4%;猪布鲁氏病检测血清394份,阳性率0%。结论:库车县各猪场都存在影响猪生产性能的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特别是猪细小病毒病、猪圆环病毒病、弓形体病阳性率较高,感染率较大。
窦鹏勋[5](2009)在《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文中认为为了寻求多种疫苗联合注射的新型免疫程序,有效控制猪瘟、猪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在榆林地区的发生和流行,根据陕西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安排,在横山和米脂两县对140头猪随机分为7组,每组20头,采用猪瘟活疫苗(脾淋源)、猪口蹄疫灭活疫苗(O型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JXA1株)三种疫苗分别单独、两种及三种疫苗同时分点免疫注射,用ELISA法进行抗体水平检测,评价免疫效果。结果表明:1.CSF、FMD、PRRS三种疫苗都可以刺激猪产生特异性抗体,并且抗体在第21天、28天和35天呈规律性增长。2.CSF活疫苗与FMD、PRRS灭活疫苗分开和三者同时使用时,虽然FMD、PRRS疫苗推迟CSF抗体的上升时间,但是对CSF的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不明显。3.PRRS与FMD灭活疫苗同时注射后,所产生抗体效价在21d、28d和35d均比单独注射PRRS灭活疫苗阳性率高,说明FMD灭活疫苗可对PRRS疫苗注射后有效抗体的产生达到积极协同作用,促进PRRS有效免疫抗体的产生,同时免疫CSF活疫苗和PRRS灭活疫苗的抗体水平低于单独注射PRRS灭活疫苗,说明共同免疫CSF和PRRS疫苗时,两种疫苗会相互影响,使免疫效果不如单独免疫。4.FMD和PRRS灭活疫苗同时注射后,FMD灭活疫苗所产生的抗体水平(OD)值最高,且一直呈上升趋势,优于FMD灭活疫苗单独注射所产生的抗体水平,说明FMD和PRRS疫苗同时注射,更能促进FMD抗体的产生。5.七个试验组样本数相同,免疫副反应没有明显差异,有7头猪在注射后6小时内有减食、体温升高,经注射肾上腺素后,恢复正常,其余均无明显副反应,因此三种疫苗任意组合注射,不会增加免疫副反应。
李建玲[6](2016)在《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联合免疫接种方法的研究》文中认为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是国家强制免疫的三大猪病病种,严重危害着生猪产业的发展。按传统方式免疫,工作量和劳动强度都非常大,多次免疫注射的工作效率低,疫苗利用率也低,致使基层各病种免疫密度不高,免疫效果不理想,达不到国家要求的群体免疫密度90%以上、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的目标,造成疫病仍持续不断发生的严重后果。因此,急需开发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高效、安全的免疫方式。课题围绕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的地域特点和养殖户的实际情况,开展联合免疫接种方法实验研究,为提高新疆,特别是乌鲁木齐市生猪重大疫病的免疫效率和免疫效果提供新方法。本研究采用政府采购的猪瘟脾淋活苗、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弱毒苗和猪口蹄疫灭活苗等三种常用疫苗开展了疫苗安全性试验、母源抗体持续期测定试验等,并通过三种疫苗分步单独免疫和同步分点(两点、三点)免疫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探索了多点同步免疫的可行性和具体的免疫程序。通过免疫后临床观察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体检测,只有小部分猪只注苗后有轻度应激反应,未经治疗均自行恢复正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O型口蹄疫的母源抗体持续期分别为2832 d、3035d和2934 d;三种疫苗五种不同组合方式进行加强免疫后,在1免后90 d测得平均抗体合格率分别为:88.3%、86.7%、86.7%、88.3%、88.3%。结果表明:这三种疫苗的安全性较好,不同组合的疫苗免疫方式相互间未出现免疫干扰现象,三种疫苗组合同时分点免疫注射,并没有使生猪的免疫副反应率和死亡率增加,而且省时省力,安全高效,值得推广;母猪的抗体水平和仔猪是否吃到初乳决定着仔猪的母源抗体持续的时间;在17日龄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达到最高峰,7日龄后,母源抗体水平逐渐衰减,并与日龄呈负相关;根据三大猪病的母源抗体持续期,确定出三种疫苗联合免疫的最佳首免日龄为2835日龄;五种不同疫苗组合的免疫方式,其免疫效果基本一致;经过加强免疫,抗体有效保护时间至少在90 d以上,适合乌鲁木齐地区的经济、高效的疫苗免疫方式为:三种疫苗同步免疫,分三点注射,基础免疫和二次加强免疫相结合,按正常剂量免疫,不需要加量。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三种重大疫病疫苗同步三点免疫注射的技术方法安全可行、科学高效、劳动强度低、易于临床操作应用,免疫效果比较理想,适合在全市大面积推广应用,对于稳定全市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避免发生区域性疫情具有重要价值。
宋瑞超,杨磊,马淑慧[7](2012)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治与防控》文中研究指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简写PRRS)亦猪蓝耳病是目前对我国乃至世界养猪生产困扰最大的原发性疾病,这是由于该病毒不断变异造成的。因此,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对于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和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某猪场进行调查发现,该猪场连续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并有死亡病例。在做记录的同时,调查了该镇其余养猪场,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有了更详细的了解,本文就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以及防制进行讨论。
张妙红[8](2008)在《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理学研究》文中提出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以高热为特征的猪病。最初许多人称之为“高热病”。受害猪群包括生长、肥育猪、保育猪和部分母猪。大部分患病猪场发病率在50%以上,死淘率高达50%~100%,母猪死淘率达到15%~30%。一些猪场因此病而倒闭。农业部及时组织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等单位及有关专家,对“高热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分离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蓝耳病)病毒变异株。2007年1月,农业部最终确定“高热病”即“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对湖南省各地区感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场的420头病死猪和实验室人工感染病死猪进行了一系列病理学研究。组织学观察可见肺脏间质性支气管肺炎,脾脏出血性梗死,淋巴结出血、坏死等;用透射电镜方法观察了心、肝、肾、肺等组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到淋巴结、脾脏中抗原的主要存在位置为淋巴小结的中心区、扁桃体中的抗原主要分布在隐窝及其周边;比较了临床自然病例与人工感染病例病变及临床表现的差异;描述了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改变及免疫损害等。提出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发生机理与其它病原的关系。
刘湘涛,谢庆阁,孟文学[9](1999)在《猪瘟防制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及要求》文中提出1 猪瘟的流行与防制概况 1.1 流行概况 猪瘟是一种世界性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疾病,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等公布的资料,已有英、美、法、日等20多个国家宣布为无猪瘟国家。目前,该病主要在亚洲、非洲、南美和欧洲等44个国家流行。
黄焕方[10](2016)在《长沙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防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2006年,在全国多个省市发生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发病后体温升高,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严重的呈犬坐式呼吸;眼结膜发炎,大部分猪有泪痕;耳、腹下、臀部皮肤呈紫红色斑块状;尿液呈黄色或浓茶色;部分猪出现后躯无力、走路摇摆。病程5-10天,仔猪与育肥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在50%以上。母猪主要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弱仔等,流产率可达40%以上,很多养殖户因该病损失惨重,甚至更“病”导致贫困。尽管如此,养殖户依然对该病毫无认识,没有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或者因为不恰当的免疫、防控,导致再次损失。本文主要通过科学的数据收集以及科学的试验,从疫苗的使用与免疫顺序,中药治疗与综合防治等多方面的阐述,为养殖户对猪蓝耳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人从2009年至2013年,通过对长沙市328家中小规模养殖场的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数据收集,并对其中三个猪场的猪群进行血清抽样检测,分析当前中小规模养殖场蓝耳病的发病情况;并针对注射蓝耳疫苗与猪瘟疫苗免疫的顺序不同、间隔时间不同分别进行分组试验,待注射疫苗一个月后,检测抗体水平值;同时对试验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对于初始发病的猪群,通过将病猪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不同的中药方法治疗后,通过对采食量、精神状况等的观察以及体温的检测,归纳出中药治疗效果。[结果]1.在调查的中小规模猪场中,采取免疫措施的猪场只占78.95%,没有实施免疫的占至了21.05%。曾经发过病的猪场占57.62%,没有发病或不确定的占32.38%。对部分猪场进行抽检,抽检的猪场感染率100%。2.先免疫猪瘟再免疫蓝耳,并且间隔一周,猪瘟合格率最高只有75%,而蓝耳合格率最高只有80%,但是先免疫蓝耳病疫苗,再免疫猪瘟疫苗并且间隔一周,猪瘟合格率都在85%以上,而蓝耳合格率都是100%,证明两者的免疫效果都能得到保证,并且间隔两周以上,两者合格率可达100%,并且通过3个猪场对前述结果的验证,证明前述结论符合实际生产,满足生产需求。3.通过中药治疗的案例分析,发病后的猪群用中药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用药10天后,病情没有进一步发展,80%以上的猪只开始采食,精神状况良好,逐渐恢复。没有用药的猪只病情进一步发展,整体没有好转的迹象,只有30%左右的猪开始采食,绝大部分猪站立不稳,共济失调。对症治疗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比不用药的对照组情况还差,10天时死亡率高达51%,没有死亡的猪,只有7头情况稳定,其余41头猪精神不佳,呼吸困难,体温大部分已开始下降,证明中药治疗方案在发病初期,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中小规模猪场必须防控蓝耳病,同时先免疫蓝耳病疫苗再免疫猪瘟免疫,且间隔至少两周,效果才能得到保障,中药治疗蓝耳病效果好,见效快,是非常好的选择。
二、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止痢散防治仔猪腹泻病的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 |
1.1试验动物 |
1.2主要试剂和仪器 |
2方法 |
2.1中药止痢散的制备 |
2.2动物试验 |
2.3结果判定 |
3结果与分析 |
3.1预防试验(结果见表1) |
3.2治疗试验(结果见表2) |
4讨论 |
(3)切向流过滤制备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及其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第一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制备及检验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切向流过滤工艺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除病毒工艺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安全性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的效力研究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论文及成果 |
(4)新疆库车县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瘟 |
1.1 流行情况 |
1.2 猪瘟的危害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防制措施 |
2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 |
2.1 流行情况 |
2.2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危害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防制措施 |
3 猪细小病毒病 |
3.1 流行情况 |
3.2 猪细小病毒病的危害 |
3.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防制措施 |
4 猪伪狂犬病 |
4.1 流行情况 |
4.2 猪伪狂犬病的危害 |
4.3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防控措施 |
5 猪圆环病毒病 |
5.1 流行情况 |
5.2 猪圆环病毒病的危害 |
5.3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防制措施 |
6 猪弓形体病 |
6.1 流行情况 |
6.2 猪弓形体病的危害 |
6.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防制措施 |
7 猪布鲁氏菌病 |
7.1 流行情况 |
7.2 布鲁氏菌病的危害 |
7.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防制措施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实验一 猪瘟免疫抗体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抗体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试验结果判定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猪细小病毒病血清学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猪伪狂犬病血清学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猪圆环病毒病血清学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动物弓形体病血清学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猪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 |
摘要 |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作者简介 |
附件 |
(5)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瘟 |
1.1 猪瘟的概述 |
1.2 猪瘟的历史与分布 |
1.3 猪瘟的病原 |
1.4 猪瘟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 |
1.5 猪瘟的临床症状 |
1.6 猪瘟病理变化 |
1.7 猪瘟的诊断 |
1.8 猪瘟的防制 |
1.9 猪瘟免疫 |
1.9.1 猪瘟疫苗的研究进展 |
1.9.2 猪瘟的一般免疫程序 |
1.9.3 猪瘟免疫效果的研究 |
2 猪蓝耳病 |
2.1 猪蓝耳病的概述 |
2.2 猪蓝耳病的历史与分布 |
2.3 猪蓝耳病的病原 |
2.4 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 |
2.5 临床变化 |
2.5.1 急性型 |
2.5.2 亚急性型 |
2.5.3 慢性型 |
2.6 病理解剖 |
2.7 诊断 |
2.7.1 血清学方法 |
2.7.2 病原学方法 |
2.8 防制 |
2.8.1 预防 |
2.8.2 治疗 |
2.9 猪蓝耳病的免疫 |
2.9.1 猪蓝耳病疫苗研究进展 |
2.9.1.1 弱毒疫苗 |
2.9.1.2 灭活疫苗 |
2.9.1.3 基因工程疫苗 |
2.9.2 猪蓝耳病一般免疫程序 |
2.9.3 猪蓝耳病免疫效果的研究 |
3. 猪口蹄疫 |
3.1 猪口蹄疫的概述 |
3.2 猪口蹄疫的研究进展 |
3.3 猪口蹄疫的病原 |
3.4 流行病学及流行特点 |
3.5 临床变化 |
3.6 诊断 |
3.7 防制 |
3.8 猪口蹄疫的免疫 |
3.8.1 猪口蹄疫疫苗研究进展 |
3.8.2 猪口蹄疫一般免疫程序 |
3.8.2.1 猪 |
3.8.2.2 牛 |
3.8.2.3 羊 |
3.8.3 猪口蹄疫免疫效果的研究 |
4 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三种疫苗不同组合免疫效果的研究 |
5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二章 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器材 |
1.4 试验的疫苗 |
1.5 诊断液 |
1.5.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 |
1.5.2 口蹄疫○型抗体液相阻断ELISA 检测试剂盒 |
1.5.3 猪瘟(CSF)抗体ELISA 检测试剂盒 |
1.6 方法 |
1.6.1 试验设计 |
1.6.2 免疫副反应观察 |
1.6.3 抗体检测 |
1.6.3.1 猪瘟抗体的检测 |
1.6.3.2 猪口蹄疫的抗体检测 |
1.6.3.3 猪蓝耳病的抗体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验各组的猪瘟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2.2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及其与几种疫苗组合后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2.3 口蹄疫灭活疫苗及其与几种疫苗组合后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
2.4 各组免疫副反应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3.1 猪瘟活疫苗(脾淋源) |
3.2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和口蹄疫苗 |
3.3 猪瘟活疫苗与猪蓝耳病灭活疫苗 |
3.4 猪瘟活疫苗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
3.5 猪瘟、猪口蹄疫和猪蓝耳病疫苗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联合免疫接种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三种疫苗不同组合方式的免疫安全性测定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3 讨论 |
第3章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母源抗体的测定及三种疫苗首免日龄的确定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结果与分析 |
3.3 讨论 |
第4章 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口蹄疫三种疫苗不同组合方式免疫效果对比试验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3 讨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治与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流行病学调查 |
1.1 发病情况 |
1.2 病原 |
1.3 临床症状 |
1.4 病理剖检变化 |
1.5 实验室诊断 |
2 防制 |
2.1 预防 |
2.2 免疫防控 |
2.3 药物治疗 |
3 小结与体会 |
3.1 该病在我国泛滥的原因 |
3.2 加强饲养管理 |
3.3 严格检疫, 慎重引种 |
3.4 发现病猪后的处理 |
3.5 加强疫苗与饲粮的营养 |
3.6 药物控制继发感染 |
(8)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研究进展 |
2 猪高致病性蓝耳病概述 |
3 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病理学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三章 人工感染仔猪试验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第四章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PRRSV方法的建立及PRRSV在仔猪体内分布规律的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图片附录 |
缩略词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长沙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起源 |
1.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学特征 |
1.2.1 PRRSV的分类地位 |
1.2.2 PRRSV的形态结构及理化特征 |
1.2.3 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 |
1.3 流行病学 |
1.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免疫学 |
1.4.1 T淋巴细胞与免疫相关细胞 |
1.4.2 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 |
1.4.3 体液免疫 |
1.4.4 细胞免疫 |
1.4.5 免疫抑制 |
1.5 疫苗 |
1.5.1 PRRS疫苗 |
1.5.2 佐剂在提升PRRS活疫苗免疫效果上的作用 |
1.6 发病机制 |
1.7 临床症状 |
1.7.1 经典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 |
1.7.2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症状 |
1.8 病理变化 |
1.8.1 经典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1.8.2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综合征 |
1.9 类症鉴别 |
1.9.1 一般性流产 |
1.9.2 肺炎 |
1.9.3 猪乙型脑炎 |
1.9.4 猪布氏杆菌病 |
1.9.5 猪钩端旋体病 |
1.9.6 猪细小病毒病 |
1.9.7 猪衣原体病 |
1.9.8 猪伪狂犬病 |
1.10 血清学诊断方法 |
1.10.1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 |
1.10.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 |
1.10.3 血清中和试验(SN) |
1.10.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
1.10.5 乳胶凝集试验(LAT) |
1.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长沙市部分中小规模猪场蓝耳病流行情况调查 |
2.1 流行情况调查 |
2.1.1 调查方法 |
2.1.2 检测单位 |
2.1.3 检测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调查结果 |
2.2.2 调查结果验证 |
2.3 讨论 |
第三章 中小规模猪场蓝耳病免疫程序研究 |
3.1 免疫程序筛选 |
3.1.1 试验分组情况 |
3.1.2 检测机构 |
3.1.3 检测方法 |
3.1.4 抗体检测结果与分析 |
3.2 免疫有效期研究 |
3.3 最佳免疫程序验证 |
3.3.1 材料与方法 |
3.3.2 试验免疫方法 |
3.3.3 检测机构与检测方法 |
3.3.4 检测结果与分析 |
3.4 讨论 |
第四章 中药防治案例分析 |
4.1 猪场基本情况 |
4.2 中药治疗方法 |
4.3 治疗过程及结果 |
4.4 讨论 |
4.4.1 关于中药治疗 |
4.4.2 蓝耳病的综合防治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 |
附录1、蓝耳病发病机制简图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止痢散防治仔猪腹泻病的试验[J]. 路卫星.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06)
- [2]仔猪腹泻及其防制策略[J]. 仇华吉. 中国畜禽传染病, 1994(01)
- [3]切向流过滤制备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脾转移因子注射液及其质量评价[D]. 徐磊. 扬州大学, 2018(01)
- [4]新疆库车县猪场繁殖障碍性疫病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D]. 宋刚华. 石河子大学, 2013(03)
- [5]猪瘟、口蹄疫与蓝耳病疫苗单独和联合免疫后猪体抗体水平的变化[D]. 窦鹏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6]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口蹄疫联合免疫接种方法的研究[D]. 李建玲.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7]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治与防控[J]. 宋瑞超,杨磊,马淑慧.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02)
- [8]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理学研究[D]. 张妙红. 湖南农业大学, 2008(08)
- [9]猪瘟防制技术与策略的发展及要求[A]. 刘湘涛,谢庆阁,孟文学. 畜牧兽医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21世纪畜牧兽医生产和科学技术论坛会文集, 1999
- [10]长沙市部分猪场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情况调查及其防控技术研究[D]. 黄焕方. 湖南农业大学,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