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标枪的飞行姿态谈投掷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汪瑞瑞[1](2019)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女子标枪成绩突飞猛进,多次突破原有的成绩,创立新的亚洲记录,在世界水平中也快速发展,在世界排名中名次靠前,因而对于我国标枪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研究在前期学者对于标枪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的现有技术共性技术进行了对比分析,完善技术动作,缩小与世界水平运动员之间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差距,促进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技术更上一个台阶,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为国内各个层次的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本研究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18年全国冠军赛女子标枪项目比赛的前五名运动员的投掷步阶段及最后用力阶段的、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从而找出她们各自的投掷特点以及技术上存在的问题的原因,指导训练实践参考。通过对冠军赛前五名运动员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我国五名女子标枪运动员各项运动参数变化幅度不大,基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动作技术,但仍存在细微上的变化,普遍存在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偏小与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大的数值上相对于世界级运动员偏低,其中余玉珍、苏玲丹两名技术欠缺稳定。-(2)我国五名运动员在投掷步中除了吕会会、刘诗颖外其他三名运动员均未符合后四步步长“小、大、最大、小”的步长规律,且张莉由于步长短,致使身体重心过高,余玉珍在整个投掷步过程中助跑频率慢,我国优秀运动员在投掷步方面还存在着不足。(3)吕会会、刘诗颖、苏玲丹三名运动员的重心高度与世界平均值无显着差异,身体重心上下起伏的不明显,均趋于稳定;除张莉在倒数第二步右脚着地瞬间重心较低,没有很好的完成交叉步腾空的动作,其他四名运动员在重心高度环节方面完成的较好。(4)五名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出手速度及出手角度高于世界均值24.8m/s和37.6°,只有苏玲丹的出手速度较世界均值较低,差值达到了3.6m/s,且五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与合理系数0.89相差较大,这与我国运动员的身高以及技术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根据上文研究中指出,过大的出手角度影响标枪飞行时的水平速度,因而无形中降低了我国运动员水平的速度。
虎攀[2](2018)在《标枪沿纵轴用力技术教学中的运动知觉训练》文中研究表明为探讨标枪沿纵轴用力技术教学的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从运动知觉的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标枪沿纵轴用力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肌肉的用力、控枪等外部感觉的训练,而且还要训练学生用心理调节的手段,通过知觉完成准确、迅速的判断和对动作合理的调节,进而提高学生的运动知觉意识,以便使肌肉运动感觉尽快地成为控制技术动作的主要成分,提高运动技术训练水平,有利于形成动作技能的正向前移。
杨晨瑜珊[3](2018)在《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指出标枪是以技术为核心,速度较快的投掷项目。因器械的特点,确立了肩上出枪,沿标枪纵轴用力,快速鞭打的基本动作形式。2018年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上海站)比赛,中国名将吕会会以66.85米的成绩创造赛会记录,夺得冠军。2014年,辽宁省标枪名将赵庆刚在仁川亚运会上凯旋而归,并创造全国纪录及亚洲记录。笔者认为,运动员们获得如此令人骄傲的成绩,离不开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突破,更离不开各基层单位对田径后备人才的长期关注与培养。少年时期(14-15岁)是标枪选材的重点选拔阶段,也是技术成型、成绩提高的关键期。鉴于此,少年运动员在训练安排上,应结合身心发育特征,有的放矢,打好技术基础。本文以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为契机,在比赛现场拍摄,主要采用录像解析法、问卷调查等方法,研讨少年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目的一,探寻少年运动员技术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提高对少年标枪运动员技术层面上的深入认识;目的二,通过少年运动员测试的数据与投掷成绩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出测试数据与成绩之间的外显关系,为后备人才的训练和选拔做一定参考借鉴;目的三,本文分析出的结果可以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促进少年标枪运动的发展。研究结论:1.少年运动员右、左脚着地瞬间,躯干后倾角度变化适宜,髋轴超越肩轴的效果合理,延长了用力距离,具备身体“超越器械”的能力。2.最后用力阶段,少年运动员右、左脚着地,身体重心速度下降过于明显,右脚着地不积极,衔接不连贯,左腿插入没有达到“低、平、快”的技术要求。3.最后用力左脚着地瞬间,少年运动员左膝角度较小,制动和支撑效果不佳;出手瞬间,左腿蹬伸能力不足,影响投掷成绩。4.单支撑时间上,少年运动员右脚着地时间过长,交叉步与最后用力衔接不顺畅,蹬伸到缓冲的过渡能力相对薄弱。5.出手瞬间,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投掷成绩之间呈显着正相关,体重、克托莱指数与投掷成绩呈显着正相关。助跑投小球与标枪成绩存在非常显着的正相关。
刘昕[4](2017)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掷标枪运动的研究,过多的重点放在了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标枪运动的力学特征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标枪运动各阶段的阶段性技术特征的分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对比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发现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对策,这不仅可以为我各个层次的运动员和教练员所借鉴,还能促进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水平,使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测试法,即运用高速拍摄技术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李玲蔚、张莉、刘诗颖、吕会会四名运动员分别参加四站国内比赛的实况进行二维拍摄,并运用APAS和Dartifish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解析运动员在整个技术过程中各环节运动学参数,并针对投掷步最后两步以及最后发力阶段的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通过对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吕会会的第三步交叉步过长,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张莉、刘诗颖的交叉步及最后用力步过短,李玲蔚的交叉步步时最短,保持水平速度的能力最强。总体来看我国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投掷步节奏还是存在差异的。(2)四名运动员在投掷步后两步躯干后倾角的变化呈下降趋势,且减幅均在2°6°之间,符合一般规律,但张莉交叉步时的躯干后倾角过小,支撑腿提前发力,支撑期过长,不利于最后用力的缓冲与蹬伸。(3)在交叉步结束右脚着地瞬间到第四步结束左脚着地瞬间速度损失率除了吕会会达到10%左右之外,其余三名运动员速度损失率不大,但在投掷步后两步的肩角与肘角四名运动员都小于世界优秀水平,这说明她们在最后用力之前肩与肘的伸展力度不够,出现了“耸肩屈肘”现象,不利于快速扭紧躯干、形成“满弓”姿势。(4)张莉在最后用力阶段最大蹬伸瞬间右膝角度过大,高达143°,导致右腿支撑力量欠佳,这是由于在重力和支撑反作用力的双重作用下,右腿不得不以较大幅度的屈膝缓冲来减小承受的负荷或减小制动。且四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大于世界优秀水平,不利于标枪出手瞬间的纵轴用力效果。将分析结果进行概括总结,得出如下结论:(1)刘诗颖、李玲蔚、张莉三名运动员的投掷步后两步步长都呈“短—长”式,但吕会会投掷步后两步的步长呈现的是“长—短”式。(2)四名运动员投掷步后两步的躯干后倾角呈现的规律均呈递减趋势,符合一般规律;但张莉交叉步时的躯干后倾角过小,不利于保持助跑速度和完成超越器械。(3)吕会会与其他三人相比,最后用力阶段的速度利用率较低,这说明她在标枪出手之前的速度损失率较大,没有充分地将助跑速度转化为标枪的出手速度。(4)张莉最后用力阶段最大蹬伸瞬间右膝角度大大超过四名运动员的平均水平;且四名运动员的出手高度系数均大于世界优秀水平。
郭凯[5](2017)在《体育教育专业标枪技术教学中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的互补实验研究》文中指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国家培养合格体育师资人才的摇篮,它担负着培养基层体育师资人才的重任。这些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通过应聘考试进入中小学从事基层体育教学训练工作,他们的体育教学与训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水平和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项动作技能,而且在掌握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全面发展,是合格体育师资人才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设计出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去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人才方面经过多年的丰富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严格的培养人才体系,为体育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山西省近两年来体育考生成绩不断下降,学生的入学成绩下降非常明显,给术科专业课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这种现状,本文应用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互补的原则,针对学生的专项身体素质、专项技术能力、专项教学能力以及专项心理能力等进行实验研究,证实“专项能力和体育教学互补”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与优势。以体育教学专业一年级第二学期田径标枪普修课教学为依据,为其他体育专业术科课程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教学实验法、内容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1503班的40名同学为实验对象、以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互补在标枪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筛选得出四大指标中的具体指标,从专家筛选出的指标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30m跑、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高翻、10s45°斜推15kg、10s俯地挺身、10s负重转体15kg、10s仰卧起坐、10s卧推20kg、半蹲、旋肩实验)、技评达标(技术评定与技评达标)、专项能力(专项投掷技术能力、专项教学能力)和专项心理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性、自主性学习、学习情感体验)几个方面分析。实验结束后经分析得出,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采用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互补的原则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均具有显着性差异: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30m跑、立定跳远、后抛实心球、高翻、10s45°斜推15kg、10s俯地挺身、10s负重转体15kg、10s仰卧起坐、10s卧推20kg等身体素质在实验后均有了提高,通过T检验得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试结果存在显着性差异。2、实验后实验组技评和达标成绩与对照组技评和达标成绩相比存在显着性差异,分析得知采用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互补原则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更能使学生的技评和达标取得好的成绩。3、实验中应用一些角色互换、轮流担任小组长、游戏等手段,来促使学生的教学能力(讲解与示范能力、发现错误及纠正错误动作能力、场地与器材综合应用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学生在处理突发时间是有点经验不足,这需要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慢慢积累。4、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本实验采用的各种辅助练习和教学游戏通过学生组间互动和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不足的学生进行单个指导因材施教,适应了不同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学生的心理方面(学习兴趣积极性、自主性学习、学习情感体验)教学效果具有显着性。
周嘉华[6](2017)在《多元反馈教学法在标枪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中,标枪普修课都是“教师教、学生练”。这样的模式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按部就班的学习知识与技能。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是不利的。如何打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培养学生的教学意识、积极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探索的课题。多元反馈教学主要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和反馈的及时性,能够很好的解决教与学之间的一些问题。本文在探究多元反馈教学法潜在优势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比较可行的多元反馈教学模式。并结合标枪教学特点利用多元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进行对比实验。选取体育教育专业2016级羽毛球专项两个组的学生,实验前对两组的学生进行了标枪相关身体素质的显着性检验和基本情况问卷调查分析,实验后对两组学生进行了教学效果问卷反馈分析,标枪技评成绩分析和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分析。实验结论如下:(1)标枪普修课的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法,在课堂氛围、师生交流、教学方法和掌握程度上都更好(p<0.05)。多元反馈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完成教学目标的效果更好。让学生回答若干问题并展示所学技术,有助于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让教师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2)多元反馈比传统教学标枪平均成绩上多2.39米,且离散程度更小,总体成绩更好。及时反馈的效果要优于延时反馈,及时反馈可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学生与学生的相互反馈可以及时传递有效信息,优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单独反馈,因为教师往往难以兼顾所有学生。学生相互反馈对学生学习新技术、提高成绩有很好的辅助作用。(3)在投掷步、最后用力、器械飞行姿态和综合技评中有显着性差异(P<0.05)。视频反馈的慢动作回放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非固有反馈。运用在标枪技术的主要环节或相对复杂技术的教学中,可以清晰的展示出学生的动作,效果要好于教师单纯的模仿讲解。(4)个别反馈对象单一,效率不高。整体反馈,效率较高,但针对性和层次感不强。多元反馈中教师反馈、学生相互反馈和录像反馈在不同情境中的综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建立技术概念并形成清晰的动作表象,帮助学生改正动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5)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应用,改变了单一的反馈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实践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师生更多的彼此交流和相互启发。对于实现标枪教学的目的来说有更好的效果。
牟月青[7](2017)在《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标枪运动是一种体能主导类高难度、高速度力量型的项目,根据投掷顺序将整个标枪的投掷过程划分为持枪助跑、交叉步引枪、最后用力和标枪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这4个部分。特别在最后用力阶段,是以体能和技术为基础,并结合速度和力量的过程。我们所研究的标枪技术要求运动员在保持一定的助跑速度的同时完成高质量的交叉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个人的运动技术风格提高标枪的出手速度,达到整体技术的最佳配合,以此获得标枪的更远距离和更好成绩。在整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持枪助跑和最后用力阶段,因为这两个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标枪的初速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2016年6月全国田径大奖赛前8名的男子标枪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掷标枪过程进行了定点拍摄,单人选取3枪最佳数据共计24枪为研究样本,并采用三维摄像解析法对运动员的投掷过程的最后用力阶段技术进行研究,获取他们的掷标枪技术的运动学参数主要有几个重要的角度、高度、速度等内容。研究结果:通过对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揭示主要研究对象技术过程中可被发掘的、合理的技术潜能,得出相对准确的研究结果。通过总结他们的技术特征,并将他们的相关参数与自身以及国外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进行比较分析,取长补短,为我国男子标枪技术的提高提供一定理论上的参考,使教练员在训练运动员的掷标枪技术时的方法和手段更加合理化、规范化和具体化,帮助运动员利用拍摄的高速视频找出自身的运动技术问题,并进一步完善技术动作。研究结论:(1)我国标枪优秀男子运动员的合理的技术动作结构和技术特点,完全可由赵庆刚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为代表;虽然部分运动员在个别细节上存在问题,但细节上的问题在我国男子标枪界的运动员身上也是一种存在普遍的问题。(2)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各项运动参数变化幅度较小,基本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动作技术,但普遍在标枪出手速度、出手高度等数值上,相对于世界级运动员都偏低,其中马群在数据变化趋势有明显变动欠缺稳定。(3)以我国的运动员自身条件来说,本应该有的后四步助跑速度优势却没有表现出来,所以把速度提升8.0m/s以上而言是完全符合可能条件的,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其原因:还有待提高运动员其自身的速度能力,这是一方面;在其高速助跑的条件下完成专项能力的左侧支撑的动作投掷,其在运动员自身保护意识的作用下,助跑速度下意识的控制住了,这又是一方面。(4)在倒二步的研究发现在部分运动员身上,出现用时延长和缩短其步伐幅度的现象,证明了其速度明显的相对下降,发生这两种情况的原因有:一是身体上有些关节的有限支撑力,左支撑在进入突停阶段时,位移速度就会下意识的降低;技术培养的过程期间,对技术细节关键的进行正确刻画与塑造,但由于对技术位移速度的运用缺乏,导致其过程惯性动作不合理。(5)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的投掷步动作特点和国际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结构投掷步动作相接近。可是前两步的投掷步中的步长过大,时间占用多,对提前加速产生不利影响。过长的平均交叉步特征,步时短的特点,造成运动员重心起伏较大。
孙波[8](2016)在《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以李玲蔚、张莉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标枪运动的快速发展,标枪技术训练的专门化特点日益突显,标枪技术的训练不仅体现在专项能力上,还更多地体现在运动员专项技术提高等方面。当前,对于标枪运动的研究,过多的重点放在了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标枪运动的力学特征等方面,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专项技术的分析。本文通过研究找出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差异中寻求对策,使我国运动员的投掷技术尽快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这不仅可以为我国其他高水平运动员借鉴,还能促进我国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技术水平,为在国际大赛中取得良好的成绩打下技术基础,为奥运争光计划添砖加瓦。本文选取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李玲蔚、张莉两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运用一台CASIO品牌的高速摄像机对比赛现场进行二维拍摄,运用美国艾里尔分析系统录像解析)、数理统计法。对其投掷步以及最后发力阶段的技术进行分析与研究,解析运动员在整个技术中各环节运动学参数,对运动员之间各个运动学参数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李玲蔚和张莉两位运动员投掷步节奏所表现出来的“长-较长-最长-短”式的特点,吻合了国际优秀运动员投掷步动作的技术结构。但两人投掷步中前两步步长较大,占用的时间也多,不利于提前的加速。同时,两位运动员交叉步的平均步长为1.05m、平均步时为0.35s,表现出步长长,步时短的特点,造成运动员重心起伏较大。在助跑最后一步平均步长为1.44m、平均步时为0.195s表现出步长偏大、步时偏长的特点,这样不利于双脚的稳定支撑,会影响到最后的发力。(2)通过分析研究张莉在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后倾不足造成没有出现“满弓”而两人的躯干前倾角不足造成“鞭打”不充分、身体加速距离不够造成身体超越器械不够,造成了两人出手速度分别为25.47m/s和24.87m/s刚刚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下线。两位运动员出枪的垂直速度达到国际优秀运动员平均水平,没有“拉枪”现象出现,但水平速度还有待提升。李玲蔚在最后用力中双腿蹬伸积极为最后用力提供了较好的出手高度。由于张莉在最后用力中膝关节蹬伸不足还造成动作不协调,出手水平速度不够快的问题。相对于李玲蔚来言张莉在最后用力阶段加速距离短了0.08m,最后用力瞬间不能有效的将力量传给器械,这也是造成出手速度慢的一个原因。(3)从助跑中标枪仰角的角度变化来看,李玲蔚和张莉两名运动员在助跑中标枪仰角变化中,出现仰角变化差值较大,不利于标枪的出手的稳定性。同时在出手速度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出手角度和攻角都在合理范围之内,但角度关系还需准确配合。(4)在缓冲距离的研究中发现,李玲蔚的可缓冲距离为1.8m相对较小,充分利用了助跑的距离,而张莉的可缓冲距离为2.14m比李玲蔚长了0.34m,对助跑长度损失比较大。显然张莉的最后用力中运用助跑距离这一环节不够经济。同时也印证了出手后缓冲距离与比赛成绩成负相关这一观点。
沈艳[9](2016)在《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86年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高水平运动队试点工作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勇于探索,积极开展运动训练,使高等学校运动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体育人才,推动了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全面发展。我省女子标枪运动项目也处于稳中上升状态。通过本文的研究,对我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项目运动队可持续发展都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为了解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项目的发展情况,本文以湖南省普通高校有标枪运动队的7个学校为基点,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的运动员基本情况、教练员基本情况、训练现状、条件保障情况、运动员管理、训练与效果六大方面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湖南省普通高校开展标枪项目学校较少;后备力量不足,参赛人数少;运动员参训年限长,目标明确;但外部动机明显强于内部动机;(2)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水平排在全国中等或中上水平,但也有个别运动员达到国家级水平;运动员每年参赛次数较少,参赛等级局限于国内比赛;(3)教练员学历高,执教年限长,年龄结构合理,但待遇不高,专职化教练员缺乏;执训和教学经验丰富,积极参加培训,刻苦钻研,不断提升专业技能;(4)领导重视、师生关系较为融洽,运动员对教练员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较为认可;(5)教练员责任心强,能根据计划合理的安排训练内容,训练内容以身体素质训练、专项技术训练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各教练员在力量训练手段上运用了新的训练方法——核心力量的训练,并且训练后积极安排恢复手段,但恢复手段方法简单;(6)部分学校训练场馆完全能够满足运动员日常训练的需要;经费来源单一,辅助设施有待完善;(7)学校各部门对运动员的管理明确,“挂靠”现象少。但“学训矛盾”依旧难以解决,毕业率未能到达100%;(8)大部分运动员能正常就业,但运动员未从事与体育专业相关的工作。探寻出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发展的因素有:(1)后备力量不足,运动员保障措施不完善;(2)运动队专职教练员缺乏;(3)教练员待遇不高;(4)运动队经费来源形式单一;(5)运动队训练辅助配套设施不完善;(6)学训矛盾仍然存在;(7)就业保障不到位;(8)运动员大赛经验缺乏;(9)运动员内部动机不强。促进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发展的对策:(1)拓宽后备人才资源,完善保研方案,延长毕业时间;(2)加强教练员的培训工作、引进专职教练员,使其“双管齐下”;(3)提高教练员各方面待遇;(4)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使经费来源多元化;(5)完善运动队辅助设施,打造精英训练团队;(6)重视运动员学习需要,正确处理“学训矛盾”;(7)完善运动员保障机制,提高运动员毕业率和就业率;(8)以赛促练,增加运动员参加运动竞赛及大赛机会;(9)激发运动员的内在动机,优化运动员的成就目标。
龙沧浩[10](2016)在《我国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2014年仁川亚运会训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标枪是奥运会上比较有观赏性的项目之一,纵观中国标枪的历史,在标枪领域也有过闪光点。自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之后,中国的标枪水平整体进入了较高水平,全世界女子标枪最好的100名运动员里中国占12人,从人数上来看是世界领先的。而且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赵庆刚获得了88.15米的好成绩,打破了亚洲记录,张莉和李玲蔚两位运动员也包揽了亚运会的前两。,三人取得的成绩在当年世界最好成绩排名中名列前茅。2011年之后,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聘请世界纪录保持者、德国优秀运动员、教练员Uwe Hohn担任国家集训队主教练,并且聘请来自湖南的优秀教练汤力双,加上我国原田径队副总教练、国家级优秀教练员阚福林指导和同样来自德国的身体素质教练克拉克共同组成了一直强大的教练团队,给整个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带来了巨大改变。平时主要是德国外教霍恩和汤力双教练两人参与制定的备战方案。通过对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参加仁川亚运会的3名运动员备战仁川亚运会时的训练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进一步增加我国标枪实力、促进我国标枪项目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备战仁川亚运会的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队员(赵庆刚、张莉、李玲蔚)的训练情况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我国标枪项目国家队备战亚运会冬训期的训练目标明确,阶段划分清楚,训练内容以专项力量和专项投掷技术为主,其他素质协调发展,训练手段多样且灵活。2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仁川亚运会运动员的年度训练安排中投掷技术和投掷专项练习比重较大,投掷辅助器械如橡胶球和铁球的练习更是在训练中大量使用。从成绩上看,加大专项投掷技术的训练比传统训练中以身体素质为主的训练效果好。3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仁川亚运会的3名重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是以大负荷强度为核心的大负荷量练习。准备期和比赛期的负荷量均较大,但是负荷强度基本呈单驼峰状分布,先从中等过度到大,最后再次下降,总体的负荷强度偏大,负荷量变化不大。4从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仁川亚运会的过程可以看出,除了运动员的天赋和努力,训练计划和安排更适合现在的标国家队。
二、从标枪的飞行姿态谈投掷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标枪的飞行姿态谈投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掷标枪技术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概述 |
2.1.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概述 |
2.2 关于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情况 |
2.3 关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情况 |
2.4 关于掷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情况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技术特征分析 |
4.1.1 投掷步步长的分析 |
4.1.2 投掷步步时的分析 |
4.1.3 投掷步步频变化分析 |
4.1.4 投掷步重心高度的分析 |
4.1.5 投掷步躯干后倾角度的分析 |
4.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特征的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左侧技术的分析 |
4.2.2 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初始条件下的分析 |
4.3 技术现状的原因与改进措施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标枪沿纵轴用力技术教学中的运动知觉训练(论文提纲范文)
1 运动知觉形成的原理 |
1.1 知觉 |
1.2 运动知觉 |
2 标枪纵轴用力的运动知觉训练策略 |
2.1 实施运动表象训练 |
2.2 对动作技术的自我表述法 |
2.3 采用完整示范与分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 |
2.4 缓慢地做动作 |
2.5 采用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 |
2.6 给学生提示相应的肌肉运动感觉 |
2.7 及时给学生动作信息的反馈 |
3 结论 |
(3)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少年运动员 |
1.2.2 标枪最后用力技术 |
1.2.3 运动学 |
1.3 研究目的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录像解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2.2.6 对比分析法 |
2.3 最后用力阶段划分 |
2.4 运动学指标参数选取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少年标枪运动员身体形态与专项素质指标分析 |
3.1.1 身体形态分析 |
3.1.2 专项素质分析 |
3.2 少年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运动学分析 |
3.2.1 出手速度运动学分析 |
3.2.2 最后一步右、左脚着地瞬间躯干后倾角运动学分析 |
3.2.3 身体重心速度变化运动学分析 |
3.2.4 右脚着地瞬间右膝角运动学分析 |
3.2.5 左脚着地瞬间左膝角运动学分析 |
3.2.6 所用时间和步长的运动学分析 |
3.2.7 投掷臂肩-肘-腕关节角速度运动学分析 |
3.2.8 投掷臂拉引角运动学分析 |
3.2.9 出手参数运动学分析 |
4 测试指标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1 出手瞬间运动学指标和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2 身体形态与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
4.3 专项身体素质与成绩相关性分析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附录 |
(4)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文献综述 |
2.1 我国女子标枪运动的发展历程 |
2.2 掷标枪运动的技术特征研究 |
2.2.1 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现状 |
2.2.2 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 |
2.3 掷标枪运动学测试方法的研究现状 |
3.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测试法 |
3.2.3.1 测试目的 |
3.2.3.2 测试仪器及步骤 |
3.2.3.3 注意事项 |
3.2.3.4 图像数据化 |
3.2.4 数理统计法 |
4.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后两步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4.1.1 步长、步时、步频分析 |
4.1.1.1 投掷步后两步步长分析 |
4.1.1.2 投掷步后两步步时分析 |
4.1.1.3 投掷步后两步步频分析 |
4.1.2 投掷步后两步躯干后倾角度分析 |
4.1.2.1 第三步躯干后倾角 |
4.1.2.2 第四步躯干后倾角 |
4.1.3 投掷步后两步身体重心位移速度变化分析 |
4.1.4 投掷步后两步投掷臂肩角、肘角的变化分析 |
4.2 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后倾角分析 |
4.2.2 最后用力阶段身体重心水平位移速度变化分析 |
4.2.3 最后用力阶段右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4.2.4 最后用力阶段左膝关节角度变化分析 |
4.2.5 最后用力阶段标枪出手时刻各参数分析 |
4.3 投掷步后两步与最后用力的衔接技术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4.3.1 投掷步后两步步长及其比值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4.3.2 投掷步第四步步时与“满弓”到出手瞬间的时间比值与运动成绩的关系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体育教育专业标枪技术教学中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的互补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当下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 |
1.1.2 体育教育专业专项能力的培养需要 |
1.1.3 山西省体育师范院校入学新生高考体育成绩不断下降的需要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能力的定义 |
2.1.2 专项能力的定义 |
2.1.3 互补概念的定义 |
2.2 互补性相关概述 |
2.2.1 互补性的研究现状 |
2.2.2 互补性与体育的相关概述 |
2.2.3 国内有关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互补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教学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互补的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实验方案设计与步骤 |
4.1.1 实验设计图 |
4.1.2 实验步骤 |
4.2 教学实验操作的控制 |
4.2.1 实验教学条件的控制 |
4.2.2 实验的前测准备 |
4.2.3 教学的组织程序 |
4.3 专项能力培养的实施方法与手段 |
4.3.1 专项身体素质能力的培养 |
4.3.2 标枪专项技术能力的培养 |
4.3.3 专项教学能力的培养 |
4.3.4 专项心理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实验前测结果与分析 |
5.1.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身体形态与素质的结果分析 |
5.1.2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原地侧向掷标枪情况分析 |
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统计结果分析 |
5.2.1 对照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5.2.2 实验组实验前后身体素质的对比分析 |
5.2.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
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完整技术和达标成绩对比分析 |
5.3.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完整技术评定情况对比分析 |
5.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完整技术达标情况对比分析 |
5.4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专项心理能力的分析 |
5.4.1 对照组实验前后学生专项心理能力对比分析 |
5.4.2 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专项心理能力对比分析 |
5.4.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专项心理能力对比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表A |
附表B |
附表C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多元反馈教学法在标枪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释义 |
2.1.1 反馈的释义 |
2.1.2 反馈的种类 |
2.1.3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释义 |
2.2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
2.2.1 反馈教学法与信息论原理 |
2.2.2 反馈教学法与系统论原理 |
2.2.3 反馈教学法与控制论原理 |
2.2.4 反馈教学法与学习论原理 |
2.2.5 反馈与运动技能形成 |
2.3 国内有关反馈教学的研究 |
2.3.1 反馈教学法在各类学科中的应用 |
2.3.2 反馈时机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研究 |
2.3.3 多元反馈教学在体育方面的研究 |
2.4 国外关于反馈教学法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数理统计法 |
3.2.4 逻辑分析法 |
3.2.5 实验研究法 |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
4.1 标枪教学中多元反馈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对比 |
4.2 多元反馈教学法的优势 |
4.2.1 博采众长的多元反馈教学法 |
4.2.2 将教学与评价相结合 |
4.2.3 可以进行多层次、多方向的信息传递 |
4.2.4 教学的全面性和实践性 |
4.3 结合标枪教学内容讨论多元反馈的应用 |
4.3.1 持握枪多元反馈教学的应用 |
4.3.2 标枪专门练习多元反馈应用 |
4.3.3 引枪和交叉步出枪多元反馈应用 |
4.3.4 全程助跑投掷技术多元反馈应用 |
4.4 实验前调查与测试结果分析 |
4.4.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前测指标对比分析 |
4.4.2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同质性分析 |
4.4.3 实验前学生接触标枪运动的情况分析 |
4.4.4 学生对于反馈方式态度的描述性分析 |
4.5 实验后调查与测试结果分析 |
4.5.1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
4.5.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投掷成绩对比分析 |
4.5.3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标枪技评成绩对比 |
4.5.4 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对比 |
4.6 标枪课中多元反馈教学法的原则总结 |
4.6.1 交往中的情感原则 |
4.6.2 把握时机原则 |
4.6.3 反馈的正面性原则 |
4.6.4 突出要点原则 |
4.7 实验过程的评价总结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 1 |
附件 2 |
附件 3 |
附件 4 |
附件 5 |
附件 6 |
附件 7 |
致谢 |
(7)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调查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内容 |
3.1 最后4步的动作节奏特征 |
3.2 在最后用力阶段,4 步助跑的重心水平速度与变化特征 |
3.3 在最后用力阶段,握点与左支撑点的距离和夹角 |
3.4 在最后用力阶段,标枪的出手角度 |
3.5 在最后用力阶段,标枪的出手高度 |
3.6 标枪出手一瞬时的纵轴与飞行方向的夹角 |
3.7 标枪的出手速度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8)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以李玲蔚、张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关于投掷标枪投掷步技术的研究 |
2.2.2 关于掷标枪最后用力技术的研究 |
2.2.3 关于标枪投掷技术训练方法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实验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投掷步各步步长、步时、步频(步长/步时)分析 |
4.2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动作特征分析 |
4.2.1 最后用力阶段运动时相的划分 |
4.2.2 最后用力阶段躯干倾角度分析 |
4.2.3 最后用力阶段动作速度变化 |
4.2.4 最后用力阶段制动腿与支撑腿膝关节角度 |
4.2.5 最后用力阶段投掷臂肘关节的角度 |
4.2.6 最后用力阶段加速距离分析 |
4.2.7 投掷步中标枪仰角的角度变化 |
4.2.8 最后出手出手角、攻角及姿态角分析 |
4.3 出枪后的缓冲距离分析 |
4.3.1 出枪后缓冲距离的阶段划分 |
4.3.2 出枪后缓冲距离三个阶段的分析 |
4.4 分析结果对训练的启示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9)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任务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田径教练员文献研究 |
1.4.2 关于标枪运动员训练文献研究 |
1.4.3 关于标枪运动员选材方面的研究 |
1.4.4 女子标枪运动员身体素质和专项能力的研究 |
1.4.5 关于投掷标枪技术特征的研究 |
1.4.6 对标枪成绩影响因素的分析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问卷调查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2.5 逻辑分析法 |
2.2.6 比较分析法 |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3.1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分布 |
3.2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员分布 |
3.2.1 运动员基本情况 |
3.2.2 参加女子标枪训练的动机 |
3.2.3 运动员与教练员的关系情况 |
3.2.4 运动员参加比赛情况分析 |
3.2.5 运动员对学习的态度 |
3.2.6 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 |
3.3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教练员现状分析 |
3.3.1 教练员性别、年龄和任教年限 |
3.3.2 教练员的学历和职称 |
3.3.3 教练员执教动机 |
3.3.4 教练员的培训情况 |
3.3.5 教练员待遇情况 |
3.4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训练现状分析 |
3.4.1 运动员选材 |
3.4.2 训练计划制定情况 |
3.4.3 运动队训练时间安排 |
3.4.4 运动队训练内容安排 |
3.4.5 训练内容选择依据 |
3.4.6 运动员恢复手段 |
3.4.7 运动员对教练员训练方法和手段的评价 |
3.5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条件保障情况 |
3.5.1 训练场馆设施 |
3.5.2 训练辅助设施 |
3.5.3 经费投入 |
3.6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管理现状分析 |
3.6.1 组织机构管理 |
3.6.2 招生管理 |
3.6.3 训练管理 |
3.6.4 学籍管理 |
3.6.5 日常管理 |
3.6.6 奖励机制管理 |
3.7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教学与训练效果现状分析 |
3.7.1 教学效果 |
3.7.2 女子标枪运动员毕业后就业情况 |
3.7.3 训练效果 |
3.7.4 2010—2014年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最好成绩分析 |
3.7.5 2012-2014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与其它省市普通高校女子标枪最好成绩比较 |
3.8 影响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项目运动队发展的因素分析 |
3.8.1 后备力量不足,高水平运动员保障措施不完善 |
3.8.2 运动队专职教练员缺乏 |
3.8.3 教练员待遇不高 |
3.8.4 经费来源形式单一 |
3.8.5 运动队训练辅助配套设施不完善 |
3.8.6 学训矛盾仍然存在 |
3.8.7 就业保障不到位 |
3.8.8 运动员大赛经验缺乏 |
3.8.9 运动员内部动机不强 |
3.9 促进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项目运动队发展的对策 |
3.9.1 拓宽后备人才资源,完善保研方案,延长毕业时间 |
3.9.2 完善教练员培训机制、培养和引进专职教练员“双管齐下” |
3.9.3 提高教练员各方面待遇 |
3.9.4 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使经费多元化 |
3.9.5 完善运动队辅助设施,打造精英训练团队 |
3.9.6 重视运动员学习需要,正确处理“学训矛盾” |
3.9.7 完善运动员保障机制,提高毕业率和就业率 |
3.9.8 以赛促练,增加运动员参加大赛的机会 |
3.9.9 激发运动员的内在动机,优化运动员的成就目标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件一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领导访谈提纲 |
附件二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教练员调查问卷 |
附件三 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运动员调查问卷 |
致谢 |
(10)我国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2014年仁川亚运会训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关于训练安排的文献 |
2.2 国内的比赛备战研究历史现状 |
2.3 国内对于标枪训练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观察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韩国仁川亚运会的周期训练 |
4.1.1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准备期安排 |
4.1.2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比赛期安排 |
4.2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的身体素质训练安排 |
4.2.1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力量训练安排 |
4.2.2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速度训练安排 |
4.2.3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灵敏、协调、柔韧训练安排 |
4.3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技术训练安排 |
4.4 标枪国家队备战仁川亚运会运动员周训练安排 |
4.5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仁川亚运会训练负荷安排分析 |
4.5.1 备战仁川亚运会专门投掷训练负荷的动态分析 |
4.5.2 备战亚运会掷标枪的训练负荷分析 |
4.6 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亚运会损伤预防练习手段 |
4.7 备战运动员成绩分析2014年仁川亚运会成绩分析 |
5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四、从标枪的飞行姿态谈投掷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汪瑞瑞. 西安体育学院, 2019(12)
- [2]标枪沿纵轴用力技术教学中的运动知觉训练[J]. 虎攀.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6)
- [3]全国少年田径锦标赛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D]. 杨晨瑜珊. 沈阳体育学院, 2018(05)
- [4]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最后两步与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研究[D]. 刘昕.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1)
- [5]体育教育专业标枪技术教学中专项能力与体育教学的互补实验研究[D]. 郭凯. 山西师范大学, 2017(03)
- [6]多元反馈教学法在标枪普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 周嘉华. 武汉体育学院, 2017(12)
- [7]对我国优秀男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阶段的运动学分析[D]. 牟月青. 西安体育学院, 2017(11)
- [8]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投掷步及最后用力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以李玲蔚、张莉为例[D]. 孙波. 西安体育学院, 2016(01)
- [9]湖南省普通高校女子标枪运动队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沈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16(12)
- [10]我国标枪项目国家集训队备战2014年仁川亚运会训练研究[D]. 龙沧浩. 北京体育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