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合某住宅楼破坏原因浅谈墙体的开裂与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林成章[1](2021)在《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建筑内墙抹灰施工经常涉及到一些容易忽视的细节和技术难点,为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对建筑内墙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分析,考虑对策。本文根据武汉金地.中法仟佰汇一期项目内墙抹灰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如空鼓、裂缝、不平整等问题进行总结,讨论内墙抹灰施工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及要点控制。
纪磊,高君仿,赵广志,许国东,龚辉[2](2021)在《外墙外保温系统分类特点及劣化机理分析》文中指出本文根据基本构造和性能特点对常用的外墙外保温系统的进行了分类,基于实际工程案例对不同类型外保温系统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保温系统劣化机理进行了挖掘,为治理外墙外保温系统质量缺陷,提高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支持。
韩义[3](2021)在《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无机保温砂浆是一种性能良好的保温材料,随着我们国家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中的墙体保护工作中。文章结合某住宅小区工程项目,完工一年后,该项目外部经常出现空鼓、开裂、剥落的情况,鉴于此,首先介绍了外部墙体保温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包括现场施工条件影响、无机保温砂浆强度质量不符合标准、添加剂的匹配程度不高以及施工工艺影响,然后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了详细的修缮建议,最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为今后项目工程提供借鉴。
刘洋[4](2021)在《基于价值要素的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文中提出
孙鲁[5](2021)在《Q县住宅工程质量投诉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霍太虎[6](2021)在《燃气爆炸发生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辉超[7](2021)在《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文中指出
李小蛟[8](2021)在《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更新设计研究 ——以荣成小西村海草房为例》文中认为在生产力低下的传统农业社会,先民建造茅草类乡土民居用以遮风避雨、躲避禽兽灾害。从广义上讲,茅草类乡土民居是使用天然茅草、芦苇、稻草、麦秆、龙须草、海草、棕榈叶等材料苫盖屋面或墙身的一种民居建造形式,在亚洲、非洲、欧洲等地得到了非常普遍的应用。作为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文化系统高度统一的复合景观建筑系统,这些特色风貌建筑不仅反映了各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记录了先民改造自然的尝试和努力,还印证了乡村的兴衰荣辱与沧桑变化。然而,随着现代建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这类具有生态智慧的乡村文化景观面临着巨大冲击。首先,这种传统的建筑语言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不受重视,诸如茅草之类的乡土建筑技艺时常与“落后”关联在一起。其次,由钢铁、水泥、玻璃等建造的高质量、却几无乡土性的“红屋顶”、“蓝屋顶”建筑取代了更环保、更具文脉性的茅草类乡土民居。其三,与常规的砖石材料等相比,茅草类乡土材料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其在物理性能、使用年限、营建工艺等方面却存在很大差距,具有明显的易腐蚀性、低防水性、低牢固性等缺点;特别是2021年初翁丁村的一场大火在2小时内吞噬了101栋佤族茅草类乡土民居,让社会各界再次认识到这种材料的脆弱性。其四,全球每年产生的茅草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利用而被就地焚烧,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污染。针对以上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及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试图探讨我国乡土民居转型、传统聚落保护以及修复设计相关联的当代保护方法与技术;以山东荣成的“空心村”——小西村海草房为例,旨在为茅草类乡土民居探寻一种活化再生与更新设计的策略。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包括总体分析和更新设计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分析与归纳总结。首先,根据研究背景、国内外茅草类乡土民居、乡土民宿、乡土民居更新设计的研究现状,分析我国当前茅草类乡土民居更新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进展。其次,对更新设计过程中常见的新旧建筑连接方式(刚性连接、柔性连接、分离处理)、连接策略(直接连接——无差别、类同、对比,连接体连接——虚化、槽式、链接、地下)等进行分析,归纳出适合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更新设计要点。其三,研究乡土民宿更新设计中以新改旧、以旧改旧、以旧改新三种更新模式,结合典型案例分析进行总结。最后,通过研究茅草类乡土材料在世界范围内的活态利用与实践经验,基于茅草类乡土材料的价值,解析茅草类乡土民居的营建工艺和生态智慧,以及茅草材料与竹材、夯土、石材、黏土砖、轻钢材料等常用材料的连接策略和方式。第二部分以小西村海草房更新项目为例,研究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更新设计策略。首先,结合文献分析小西村的发展背景并对其现状进行调研,按照“以海草房为本体的乡土民宿区”设计要求进行整体考量。其次,通过评估海草房的建筑质量,确定保护修缮、改造重建拆除的范围,尝试选取具有适用性的乡土材料及相应的连接策略和连接方式为后续的增量空间设计提供备选。其三,通过对小西村进行整体环境和建筑单体更新设计,研究基础、结构、屋面、墙体之间的新旧连接策略和方式。最后,利用斯维尔、Ecotect等模拟软件对小西村整体的焓湿图及温度、风向风频、湿度、日照等气候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对海草房的通风、噪声、保温、隔热、防火等性能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优化。
李春亮,陈娟娟,杨永涛,米拓[9](2021)在《浅析某边坡挡墙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文中指出某边坡挡墙工程完成以后,在经过降水量较大的雨季时发生了变形,综合已有资料结合现场调查资料以及理论验算等进行分析,认为引起挡墙变形的主要原因是挡墙基础埋深及墙外覆土厚度和宽度不足导致挡墙的抗滑移安全系数较低,而墙后填土质量差以及墙面泄水孔排水不畅等因素导致墙后主动土压力和水压力变大,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了本挡墙的变形。变形主要表现为水平滑移,从而引起墙后地表沉陷、围墙开裂等。因此我们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主要采用加筋抗滑桩的加固处理方案,同时对在挡墙加固设计和加固施工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提出了建议。
王继辉[10](2021)在《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既有住区建筑品质退化问题日益严峻,品质提升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更新模式以专项更新为主,逐步增加综合性更新内容。由于缺乏对既有住区综合品质的认识,国内已经开展的既有住区节能更新、绿色更新以及适老化更新的相关实践与评价研究都是以单一品质为目标,缺乏功能性、舒适性和场所性等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的评价研究;同时由于住区更新实践多以政府为主导,居民参与度较低,更新前缺乏对居民实际需求的综合考虑,更新后缺乏对多品质提升效果的评价,在实践当中暴露了很多问题。基于上述问题,本文以20世纪80-90年代大连市老旧住区为研究对象,以多品质目标为出发点,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基础,聚焦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效果,研究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对既有住区多品质提升效果进行等级评定,另一方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为进一步的更新提供参考。本文依托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要工作如下:1.选择合理的研究方法,制定科学的研究框架,对国内外住宅更新及评价的相关理论与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为评价体系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并提出“多品质”的综合更新目标。2.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的实地调研,初步制定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资料整理、现场问卷及访谈等方式进一步对老旧小区居民更新意愿以及更新项目满意度进行调研,对初步拟定的指标内容进行筛选、优化、调整并确立最终的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3个层级构成,包括2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以及26个三级指标。3.在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多种权重确定方法的适用性,为克服以往仅从专家角度确定指标权重的局限性,突出居民实际需求在更新中的重要地位,采取专家调查权重法和居民居住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来科学的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4.选取更新后的20世纪80-90年代典型老旧小区进行多品质提升效果的实例评价。一方面对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进行检验;另一方面根据评价结果指导试设计,实现满足居民实际需求的住区多品质提升。
二、结合某住宅楼破坏原因浅谈墙体的开裂与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合某住宅楼破坏原因浅谈墙体的开裂与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工程概况 |
2 内墙抹灰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2.1 施工作业准备 |
2.2 材料的准备 |
3 施工主要操作工艺 |
4 内墙抹灰常见质量问题及措施 |
4.1 部分内墙抹灰层太厚的处理 |
4.2 内墙抹灰层产生空鼓、裂缝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
4.3 抹灰面不平整、不垂直,阴阳角不方正 |
4.4 内墙抹灰层的渗漏防护 |
4.5 抹灰层有抹纹、色泽不一致 |
4.6 门窗框与墙体交接处抹灰层空鼓、裂缝、脱落 |
5 结束语 |
(2)外墙外保温系统分类特点及劣化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外墙外保温系统分类特点研究 |
1.1 塑板外墙外保温系统 |
1.1.1 基本构造 |
1.1.2 常见缺陷及劣化原因分析 |
1.2 岩棉板外保温系统 |
1.2.1 基本构造 |
1.2.2 常见缺陷及劣化原因分析 |
1.3 酚醛保温板外墙保温系统 |
1.3.1 基本构造 |
1.3.2 常见缺陷及劣化原因分析 |
1.4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 |
1.4.1 基本构造 |
1.4.2 常见缺陷及劣化原因分析 |
2 劣化机理分析 |
3 结语 |
(3)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施工背景 |
2 外墙保温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 |
2.1 现场施工条件影响 |
2.2 无机保温砂浆强度质量 |
2.3 添加剂的匹配程度 |
2.4 施工工艺影响 |
3 修缮建议以及运行情况 |
4 结束语 |
(8)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更新设计研究 ——以荣成小西村海草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茅草类乡土民居火灾事故频发 |
1.1.2 乡土民居的自建性地域特征缺失 |
1.1.3 乡土材料的利用方法与工艺有待提升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茅草类乡土民居研究 |
1.3.2 乡土民宿研究 |
1.3.3 乡土民居更新设计策略研究 |
1.3.4 研究简评 |
1.4 研究内容与目的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2章 乡土民居更新设计策略与实例研究 |
2.1 面向更新的节点连接方式 |
2.1.1 刚性连接 |
2.1.2 柔性连接 |
2.1.3 分离处理 |
2.2 面向更新的节点连接策略 |
2.2.1 直接连接 |
2.2.2 连接体连接 |
2.3 乡土民居更新设计实例研究 |
2.3.1 郝堂村一号院民居——以新改旧 |
2.3.2 霸王岭雨林老屋——以旧改旧 |
2.3.3 大乐之野民居——以旧改新 |
2.4 小结 |
第3章 茅草类乡土民居的营建经验研究 |
3.1 茅草类乡土材料的价值 |
3.2 茅草类乡土民居的营建经验 |
3.2.1 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演化过程 |
3.2.2 茅草类乡土民居屋顶形式 |
3.2.3 常见草料的草屋面构造要点对比 |
3.2.4 茅草类乡土民居的营建经验 |
3.3 茅草类乡土材料的加工工艺 |
3.3.1 茅草加工 |
3.3.2 茅草固定 |
3.3.3 茅草铺设 |
3.3.4 后期维护 |
3.4 茅草材料与其他材料的连接策略和方式 |
3.5 小结 |
第4章 荣成小西村海草房更新设计 |
4.1 小西村整体分析 |
4.1.1 基本概况 |
4.1.2 现存问题 |
4.2 小西村整体环境及海草房更新设计 |
4.2.1 整体环境 |
4.2.2 建筑单体 |
4.2.3 连接节点 |
4.3 相关模拟分析 |
4.3.1 整体环境优化分析 |
4.3.2 单体建筑优化分析 |
4.4 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9)浅析某边坡挡墙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简介 |
1.1 工程概况 |
1.2 关于挡墙方案 |
2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 |
2.1 工程地质 |
2.2 水文地质情况 |
3 挡墙质量问题的由来及现状调查 |
3.1 挡墙质量问题的由来 |
3.2 挡墙的现状调查 |
4 挡墙变形主要原因分析 |
4.1 设计因素 |
4.2 地形因素 |
4.3 地质因素 |
4.4 施工质量因素 |
4.5 施工管理因素 |
5 挡墙加固方法的选择和确定 |
5.1 挡墙变形监测和质量检测 |
5.2 挡墙不同状况下的稳定性复核性验算 |
5.3 挡墙加固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
5.4 工程质量的检测和验收 |
5.5 挡墙的变形监测及检查维护要求 |
6 挡墙加固设计和施工的风险 |
6.1 加固设计存在的风险及建议 |
6.2 挡墙加固施工中的风险 |
7 结论与建议 |
(10)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框架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多品质概念提出 |
2.1 国内外住区评价体系、标准及理论研究 |
2.1.1 国外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2 国内相关评价体系研究 |
2.1.3 国内外评价体系对比与启示 |
2.1.4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 |
2.2 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概念提出 |
3 大连市典型性老旧小区调研及对比分析 |
3.1 典型性老旧小区选取 |
3.1.1 调研对象选取原则 |
3.1.2 调研对象概况及代表性体现 |
3.2 老旧小区调研分析 |
3.2.1 调研内容及方法 |
3.2.2 调研现状及问题分析 |
3.3 老旧小区更新策略分析 |
3.3.1 普遍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3.2 特殊性问题的更新策略 |
3.4 实例调研小结 |
4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构建 |
4.1 指标体系的确立原则、方法及过程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
4.1.2 指标体系的确立方法 |
4.1.3 指标体系的初步制定 |
4.1.4 指标体系的优化调整 |
4.2 指标体系的指标说明 |
4.2.1 功能性品质 |
4.2.2 舒适性品质 |
4.2.3 场所性品质 |
4.3 指标体系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制定 |
4.3.1 评价方法确定 |
4.3.2 评价标准制定 |
5 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及评分方法确定 |
5.1 权重确定方法介绍 |
5.1.1 主观赋权法 |
5.1.2 客观赋权法 |
5.2 权重初探之专家调查法 |
5.2.1 专家调查方法介绍 |
5.2.2 专家问卷数据收集 |
5.2.3 数据处理得到权重 |
5.3 权重赋值之居民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 |
5.3.1 方法分析及选择依据 |
5.3.2 结构方程模型应用研究 |
5.3.3 模型构建及数据收集处理 |
5.3.4 利用Smart-PL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确定权重 |
5.4 评分方法及评价结果表达 |
6.多品质目标的既有建筑综合改造评价体系实例应用 |
6.1 案例试评价 |
6.1.1 评价准备 |
6.1.2 评价流程 |
6.1.3 评价结果 |
6.2 基于评价结果的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6.2.1 评价结果分析 |
6.2.2 多品质提升优化设计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国内外评价体系表格 |
附录B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意愿网络整理 |
附录C 老旧住区居民改造需求及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D 专家问卷及数据统计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结合某住宅楼破坏原因浅谈墙体的开裂与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建筑内墙抹灰面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J]. 林成章. 四川水泥, 2021(10)
- [2]外墙外保温系统分类特点及劣化机理分析[J]. 纪磊,高君仿,赵广志,许国东,龚辉.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21(09)
- [3]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修缮技术研究[J]. 韩义. 四川水泥, 2021(07)
- [4]基于价值要素的沈阳市历史建筑保护研究[D]. 刘洋. 沈阳建筑大学, 2021
- [5]Q县住宅工程质量投诉问题研究[D]. 孙鲁.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6]燃气爆炸发生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D]. 霍太虎. 长春工程学院, 2021
- [7]夏热冬暖地区绿色高层住宅建筑设计研究[D]. 张辉超. 湖南工业大学, 2021
- [8]茅草类乡土民居的更新设计研究 ——以荣成小西村海草房为例[D]. 李小蛟. 山东建筑大学, 2021
- [9]浅析某边坡挡墙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J]. 李春亮,陈娟娟,杨永涛,米拓. 化工矿产地质, 2021(02)
- [10]大连市既有住区建筑多品质目标综合更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王继辉. 大连理工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