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两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层序的划分及其意义

腾冲-两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层序的划分及其意义

一、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及其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马楠[1](2014)在《西南三江腾冲地区早白垩—古近纪典型Fe-Sn矿床成岩成矿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工作主要针对腾冲锡矿带锡多金属矿床相关的岩浆岩,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室内镜下观察、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等方法,对研究区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三期成矿、非成矿花岗岩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和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然后结合典型矿床的野外地质、流体特征以及成矿年代学研究成果,探讨腾冲锡矿带形成原因。对腾冲锡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岩浆岩进行了全岩主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锆石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腾冲锡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的结晶时代可以划分为三期,与区域花岗岩年代分期相对应:(1)早白垩世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集中在123122Ma之间;(2)晚白垩世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集中在7570Ma之间;(3)古近纪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集中在6250Ma之间,但在来利山出露更年轻的45Ma岩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腾冲锡多金属有关的岩体虽形成时代不同,但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但是早白垩世与其后两期花岗岩略有分别,而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两期花岗岩相似度较高。三期与锡多金属成矿有关的岩体均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只是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分异结晶作用和流体-熔体相互作用,且年龄约年轻、含矿性越好呈现分异作用、流体作用越强烈的大致趋势。Sr-Nd-Hf同位素结果显示,三期岩体原岩主要为火成岩质地壳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但是地幔物质的加入随着年龄的减轻逐渐增多。综合上述研究表明,研究区在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分别,在不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下,经历类似的成岩过程,形成该区大规模岩浆岩分布。本文以滇滩铁(锡)矿床、大松坡锡矿床和来利山锡矿床为对象研究表明,在腾冲锡多金属成矿带中,虽形成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但其矿床地质、流体等特征均与典型的与花岗岩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相近。此外,锡石LA-ICP-MC-MS U-Pb测年方法均表明,锡矿石的形成年龄与矿区内岩浆岩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即腾冲锡矿带锡矿化作用均分别发生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古近纪,且为锡矿化为岩浆热液成因,热液演化活动较短。

江彪,龚庆杰,张静,马楠[2](2012)在《滇西腾冲大松坡锡矿区晚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滇西大松坡锡矿区位于腾冲-梁河锡成矿带,该带分布着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和喜马拉雅早期三个时代的花岗岩,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锡成矿作用的联系尚需进一步研究探明。本文选取该区古永岩体中的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钾长石进行了Ar-Ar定年;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的坪年龄分别为67.84±0.60Ma(2σ)和65.86±0.42Ma(2σ),显示前者略早于后者生成。对大松坡锡矿区古永岩体内花岗岩进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和过铝质系列;轻重稀土分异较明显,无铈异常,负铕异常突出;Ba、Sr、P、Ti等元素亏损,U、Th、Ta、Rb、Pb等元素相对富集,10000Ga/Al范围为3.53~5.52;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为A型花岗岩,通过主、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进一步判别其为A2亚型(造山后)花岗岩,推断该花岗岩产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环境。大松坡锡矿区云英岩和矿石的稀土及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该区古永岩体内花岗岩,但却有着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和微量元素蛛网图分布型式,暗示它们有成因联系。大松坡云英岩型锡矿很可能是热液运移过程中萃取该区古永岩体内过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成矿物质并沿张性构造裂隙充填而成。结合本次获得的Ar-Ar测年结果,推断大松坡云英岩型锡矿是该区古永岩体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早期岩浆活动的成矿响应,该区在68~65Ma至少存在一次与古永岩体内A型花岗岩关系密切的锡成矿作用。

金灿海,范文玉,张海,张玙,沈战武[3](2013)在《滇西来利山锡矿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文中研究表明滇西来利山锡矿位于滇西锡成矿带的腾冲-梁河锡成矿亚带,地处三江构造带南段腾冲地块,怒江缝合带和密支那缝合带之间。锡矿体产于中石炭统丝光坪组断裂破碎带及与来利山复式岩体东南边缘的正长花岗岩接触带,成矿与正长花岗质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正长花岗岩SiO2含量76.00%77.10%、Al2O3含量12.62%13.50%、TFeO/MgO为9.7972.50,具富硅、铝,铁高镁低的特征;铝饱和度(A/CNK)为1.021.32,K2O/Na2O为1.422.26,里特曼指数(δ)1.402.29,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系列;岩石ΣREE值为98.68×10-6191.89×10-6,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70.10),铈异常不明显(δCe=0.630.99),LR/HR为0.190.69,(La/Yb)N为0.311.24,轻重稀土没有明显的分异性;P、Ti强烈亏损,Ba、K亏损,Zr、Th富集,La弱富集,为壳源S型同碰撞花岗岩;LA-MC-ICP-MS U-Pb法测定其成岩年龄为52.53±0.29 Ma(MSWD=1.8),是中始新世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是在地壳强烈挤压、增厚,由上地壳泥质岩类在不饱和水条件下低程度部分熔融岩浆侵位冷凝形成。来利山锡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及花岗岩,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成矿时代与正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一致,锡矿是该区在喜马拉雅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运动岩浆活动的成矿响应,表明该区在51.154Ma至少存在一次与来利山正长花岗岩关系密切的锡成矿作用。

张玙,金灿海,范文玉,张海,沈战武,高建华,程文斌[4](2013)在《腾冲地区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类型判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腾冲地区自东向西依次发育早白垩世(K1)东河花岗岩带(143.0111.7Ma)、晚白垩世(K2)古永花岗岩带(84.365.9Ma)和早第三纪(E1-2)槟榔江花岗岩带(66.441.2Ma)。通过对与锡成矿关系密切的槟榔江花岗岩带中来利山花岗岩和古永花岗岩带中小龙河、水城花岗岩的岩相学、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发现:花岗岩SiO2含量高,全碱(ALK)=8.17%8.15%,K2O/Na2O>1,修改后的钙碱指数(MALI)=7.258.34,属高钾钙碱性-碱钙性系列;来利山花岗岩A/CNK=1.021.04,为弱过铝质花岗岩,小龙河和水城花岗岩A/CNK≤1.0,为准铝质花岗岩;这些花岗岩的形成与腾冲地块和保山地块碰撞有关,其中来利山花岗岩FeO/(FeO+MgO)=0.610.67,相对富Mg,但铁镁含量低,源于(含)泥质岩石,为形成于后碰撞造山伸展阶段的S型花岗岩;小龙河和水城花岗岩FeO/(FeO+MgO)=0.880.94,相对富Fe,源于无水硅酸盐大陆地壳,为形成于后碰撞造山阶段A型花岗岩中的A2亚型花岗岩。研究确定了腾冲地区与锡矿床有关的来利山、小龙河、水城花岗岩的成因类型、源区特征和构造背景,并表明不同花岗岩带发育不同类型的花岗岩。

李欢[5](2018)在《滇西腾冲地块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滇西地区腾冲地块因保存着喜马拉雅构造运动的大量记录,近年来受到了国内外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地区之一。滇西地区腾冲地块有着大量的花岗岩分布,钨-锡、铅-锌、钼等矿床的形成又与这些花岗岩有着密切的关系,花岗岩类是揭示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大陆动力学及大陆动力学机制的“探针”和“窗口”。结合区域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滇西腾冲地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U-Pb锆石年龄和辉钼矿Re-Os年龄,以及Lu-Hf同位素数据的详细研究,得到以下几点成果和认识:1)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地区的花岗岩具有高SiO2(含量>72%)、高Al(含量12.86-15.15%)、碱性、过铝质(A/CNK=1.62-1.87,平均为1.75)的特点,是一种碱性系列过铝质花岗岩。2)锆石饱和温度(TZr)为550?641℃,用Ti-in-zircon温度计这种方法计算出的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温度在569?764℃之间,平均值为675.9℃,大致代表岩浆的结晶温度,属于低温花岗岩。3)根据花岗岩的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εHf(t)--t图解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推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古元古代的古老大陆地壳熔融形成的。研究认为,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是产于印度-欧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过渡环境,是由于同碰撞期间陆陆碰撞造成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4)来自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辉钼矿,Re-Os年龄为(63.7±2.3)Ma,锆石U-Pb年龄为(64.60±0.41)Ma,表明岩浆活性与矿化之间具有密切的时间关系。因此,钼矿化作用与早古近纪岩浆活动密切相关。5)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与矿化作用属于板内和同碰撞-后碰撞过铝质花岗岩,是陆陆碰撞造成了地壳增厚而导致重新熔融,并且是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与此同时,在整个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环境中,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的地质特征也标志着该地区可能存在着新的成矿前景较好的钼矿成矿区。

王广强,刘中华,高小林,伍静,黄文婷,邹银桥,林书平,梁华英[6](2014)在《滇西腾冲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锆石LA-ICP-MS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文中认为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位于三江特提斯成矿带的西南端,赋矿岩体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腾冲花岗岩带古永复式岩体小龙河序列。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8.6±1.2 Ma,属于燕山晚期,相当于晚白垩世;矿体中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78.5±3.7 Ma,略晚于成岩时间,为本区首次获得的精确成矿年龄。其中,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成矿年龄、成矿岩体年龄接近,约为78 Ma,与小龙河岩体年龄(796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矿床的热液演化活动时间较短,矿化和成岩均发生在岩浆活动的早期阶段。它们同为燕山晚期,是在新特提斯洋渐次东向俯冲过程中地壳加厚重熔引发的岩浆活动与热液作用的产物。

王长红[7](2016)在《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文中提出“铋熔体捕获机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解释许多矿床中普遍见到的金和铋的密切共生现象,以及铋熔体从热液中捕获金的过程。本文通过详细研究缅甸克钦邦东北部某金矿远景区中Au-Bi-Mo-Te-Ag金属矿物组合的化学成分及结构、构造关系,以分析这种金成矿机制是否能解释该地区的金矿化作用。通过扫描电镜结合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在研究区Ⅰ号矿体中发现的Bi-Te-S相矿物以自然铋(Bi)、硫碲铋矿-A(Bi4TeS2)、硫碲铋矿-B(Bi4Te2S),脆硫铋矿(Bi4S3)、辉铋矿(Bi2S3)为主,含少量赫铋碲矿(Bi7Te3)等。对该矿体中的36件探槽样的成矿元素SPSS相关性分析表明,成矿元素中Bi与Au相关系数达到了0.792,铋矿物与金成矿关系密切。此外,Au与Mo,W,Ag和Sb也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特征。在相关性分析基础上结合因子分析,本文对研究区的金属元素组合进行了划分,主要有两种类型:(1)铜-铁多金属硫化物组合;(2)Au-Bi-Mo-W-Te-Ag多金属元素组合。镜下普遍见到铋矿物、自然金、辉钼矿共生状产出于白云母-绿泥石蚀变带内以及铋矿物与自然金多分布于辉钼矿颗粒内的现象。因此,本文认为白云母-绿泥石蚀变作用、辉钼矿的沉淀作用使成矿体系pH值、fS2下降,从而促进了Bi3+从热液中析出。但是,由于此时热液温度高于铋矿物的熔点,从热液中析出的铋矿物以熔体形式继续运移,该过程中铋熔体可以不断从周围热液中吸附Au形成Bi-Au多金属熔体。在温度下降后铋-金熔体结晶分异,从而形成了自然金、铋矿物及Bi-Te-(S)相矿物密切共生状现象。因此,成矿体系pH值、fS2、温度的下降以及铋-金熔体的分解,对该成矿远景区铋-金成矿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成矿远景区中的金矿化作用主要存在以下5点特征:(1)矿石中成矿元素组合为Au、Ag、Bi、W、Mo、Te、Sb;(2)热液矿物组合中硫化物含量较低;(3)金矿化过程中具有弱的白云母-绿泥石蚀变;(4)研究区位于着名的腾冲-梁河钨、锡岩浆岩带中;(5)矿床产出的大地构造位置是会聚板块边缘的内侧。综合上述特征,本文认为该铋-金成矿作用可能为与侵入岩有关的铋-金成矿作用。

谢冰晶[8](2014)在《滇西南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及活动构造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滇西南大盈江流域位于喜马拉雅构造带向南东拐弯处,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是解析云贵高原新生代隆升过程和新构造运动的关键区域。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发育、地貌类型丰富、活动构造强烈、地震频发且震级较大,是研究第四纪沉积作用、地貌成因、新构造运动及活动构造的理想地区。但目前在该区开展的第四纪地质调查和相关研究工作不多,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在系统收集前人资料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室内样品的分析测试,探讨了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的建立和活动构造特征,取得了以下主要进展。采用地质调查和剖面测制,根据梁河、盈江两盆地第四纪沉积物类型、地貌特征、物质成分、时空分布、接触关系及产状特征,对本内广泛出露的第四纪沉积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其中梁河盆地划分出4个统、3个组级、6个段级地层单位,盈江盆地划分出4个统、2个段级地层单位,初步搭建了梁河和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层序。系统分析了梁河、盈江两个盆地的第四纪地貌特征与地貌演化。北部梁河盆地发育有七级阶地,其中第五、六级阶地为湖相沉积,其余为河流相特征;而南部盈江盆地发育为四级阶地,均为河流相沉积。梁河、盈江盆地均为部分继承性的第四纪断陷盆地,地貌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谷地、湖盆、湖盆消亡和山间河流四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变化都紧密伴随有相应的构造运动。通过对大盈江活动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研究和碳14与光释光年龄测试,将大盈江断裂分为南段盈江段和北段梁河段,其中盈江段为全新世北东向左旋走滑断层,其北段发育一条北北东向正断层与大盈江断裂相交;而梁河段为晚更新世北东向至近南北向弧形展布的正断层,兼有走滑特征,并在多处发育北西向正断层与梁河段形成共轭关系。通过计算拟合得到大盈江断裂第四纪以来长期水平滑动速率为3.18±1.23mm/a,长期垂直滑动速率为0.008±0.005mm/a。依据活动构造特征和碳14、光释光年龄测试结果,在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两个盆地识别出3次古地震事件,第一次古地震发生在距今2千年左右,发震段为南段盈江段,第二次古地震发生在距今7千年左右,发震段为南段盈江段,第三次古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3万年左右,发震段为南段盈江段和北段梁河段。

陈吉琛,林文信,陈良忠[9](1991)在《腾冲—梁河地区含锡花岗岩序列—单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腾冲-梁河地区的花岗岩类,可划分为3个岩群、8个序列、30个单元。东河岩群、古永岩群、槟榔江岩群分别是晚侏罗-早白垩世、晚白垩世、早第三纪形成的花岗岩序列的组合体。单元是形成时代和岩石特征大体相同的侵入体组合;序列是具有相似岩石特征和同源岩浆演化关系的多个单元组成。区内岩浆活动主要受断裂控制。由于在同一造山期内,不同深度的断裂同时活动或同一断裂带在不同深度内的脉动,导至不同深度源的岩浆流同时上升,从而形成物源不同的若干岩浆序列在时问空间上的聚集(成为岩群)。区内锡(钨)、铅锌等多金属、磁铁矿、稀有和稀土元素、水晶等的成矿均与一定的花岗岩序列一单元有关。以锡为主的成矿多集中在古永岩群中的小龙河序列和槟榔江岩群中的来利山序列,系来自以上地壳长英质组分为主的物源岩浆形成的钾长花岗岩。整个岩浆序列演化最后出现区内主要的一类锡矿床,即锡石云英岩矿床。

林进展[10](2013)在《滇西腾冲锡矿带来利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分析》文中提出本文分析了腾冲锡矿带来利山锡矿的矿床地质特征,且对矿区内主要的含锡花岗岩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旨在探讨花岗岩形成时代、成因和构造环境。而后分析了来利山花岗岩与锡矿床的时空关系,并深入探讨两者的成岩成矿机制,总结花岗岩与矿床的成因关系。最终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来利山锡矿区内主要含锡花岗岩的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来利山二长花岗岩略贫SiO2;碱含量较高,且相对富钾;A/CNK值均小于1.0,A/NK平均值为1.36,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岩浆岩类。来利山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50.39±0.36Ma,属于新生代早期花岗岩。花岗岩锆石的Hf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Hf(t)值均为负值平均值为9.93;THf2平均值为1750.3Ma。2、来利山二长花岗岩相对富集Rb、Th、U、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相对亏损Ba、Nb、Ta、Sr、P、Ti、Eu等元素,10000Ga/Al值较高;稀土元素总量富集,且较富集轻稀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中间“V”型右倾的“海鸥式”特征。这些特征都指示来利山二长花岗岩为A型花岗岩,通过进一步判别认为其为A2型花岗岩。3、根据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 Hf(t)-t图解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推断来利山二长花岗岩是中元古代的古老大陆地壳熔融形成的。研究认为,来利山花岗岩是产于印度-欧亚板块同碰撞-后碰撞过渡环境,而非传统的A2型花岗岩所代表后造山环境,因同碰撞期间陆陆碰撞造成地壳增厚而重新熔融,并在碰撞高峰期后的短暂、局部拉张阶段形成的。4、来利山花岗岩与锡矿床在时空上具有密切联系。在空间上,锡矿床形成于相对开放环境,主要产于来利山花岗岩岩体的外接触带,并沿着岩体分布;在时间上,来利山花岗岩序列具有连续分异演化的特点,而锡矿床就是整个序列分异演化晚阶段的产物。两者时空上的关系,均说明来利山花岗岩是形成锡矿床的成矿来源和热源。因此,来利山花岗岩其实是锡矿床形成的先决条件,两者的成岩成矿过程有着继承性亲缘关系和必然的专属性。

二、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及其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西南三江腾冲地区早白垩—古近纪典型Fe-Sn矿床成岩成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及认识
        1.2.1 对锡矿床研究的认识
        1.2.2 三江特提斯演化及岩浆响应
        1.2.3 西南三江锡多金属矿床分布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思路
    1.4 分析方法
        1.4.1 锆石 U-Pb 年龄测试
        1.4.2 元素分析
        1.4.3 锆石 Hf 同位素测试
        1.4.4 锡石 U-Pb 年龄测试
        1.4.5 流体包裹体测温实验
    1.5 完成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特征
        2.2.2 褶皱特征
    2.3 区域岩浆岩
    2.4 区域地质演化
3. 早白垩世花岗岩成矿作用
    3.1 滇滩 Fe(Sn)矿花岗岩体特征
        3.1.1 岩石学、年代学特征
        3.1.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3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3.1.4 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3.1.5 岩浆源区及岩体成因
    3.2 滇滩 Fe (Sn)矿床特征
        3.2.1 矿床地质特征
        3.2.2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划分
        3.2.3 成矿时代厘定
        3.2.4 硫同位素特征
        3.2.5 矿床成因分析
    3.3 早白垩世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
        3.3.1 早白垩世花岗岩形成及演化
        3.3.2 早白垩世锡成矿作用
4. 晚白垩世花岗岩成矿作用
    4.1 大松坡 Sn 矿床岩体的形成及特征
        4.1.1 岩石学、年代学特征
        4.1.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3 锆石微量元素
        4.1.4 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4.1.5 岩浆源区及岩体成因
    4.2 大松坡 Sn 矿床特征
        4.2.1 矿床地质特征
        4.2.2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划分
        4.2.3 成矿时代厘定
        4.2.4 成矿流体特征
        4.2.5 矿床成因分析
    4.3 晚白垩世锡矿床成矿作用
        4.3.1 晚白垩世花岗岩形成及演化
        4.3.2 晚白垩世锡成矿作用
5. 古近纪花岗岩成矿作用
    5.1 来利山 Sn 矿床花岗岩体的形成及特征
        5.1.1 岩石学、年代学特征
        5.1.2 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1.3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5.1.4 锆石 Hf 同位素特征
        5.1.5 岩体的形成及演化
    5.2 来利山 Sn 矿床特征
        5.2.1 矿床地质特征
        5.2.2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划分
        5.2.3 成矿时代厘定
        5.2.4 成矿流体特征
        5.2.5 矿床成因分析
    5.3 古近纪锡矿床成矿作用
        5.3.1 古近纪花岗岩形成及演化
        5.3.2 古近纪锡成矿作用
6. 腾冲中新生代动力学背景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
    6.1 锡成矿带成岩成矿时代格架
    6.2 锡成矿带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
    6.3 锡成矿带成矿岩浆形成及演化
    6.4 锡场矿带岩浆岩动力学背景及模型
        6.4.1 早白垩世花岗岩
        6.4.2 晚白垩世花岗岩
        6.4.3 古近纪花岗岩
    6.5 锡成矿带锡多金属成矿作用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滇西腾冲大松坡锡矿区晚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区域和矿床地质概况
3 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3.1 样品采集
    3.2 测试方法
4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常量元素
    4.2 微量元素
    4.3 稀土元素
5 Ar-Ar定年
6 讨论
7 结论

(3)滇西来利山锡矿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和矿床地质概况
2 样品采集和测试方法
3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3.1 常量元素
    3.2 微量元素
    3.3 稀土元素
4 锆石U-Pb定年
5 讨论
    5.1 来利山岩体的形成时代
    5.2 成岩物质来源及岩石成因
    5.3 构造环境
    5.4 岩浆成矿作用
6 结论

(4)腾冲地区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类型判别(论文提纲范文)

1地质特征
2样品采集与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3.1岩相学
    3.2主量元素
    3.3微量元素
4讨论
    4.1成因类型
    4.2源区特征
    4.3构造背景
5结论

(5)滇西腾冲地块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花岗岩的成因研究
        1.2.2 钼矿研究现状
        1.2.3 研究区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变质岩
    2.6 区域矿产
第3章 岩体特征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1 研究区地质特征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岩体特征
    3.3 岩体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3.3.1 分析方法
        3.3.2 主量元素特征
        3.3.3 稀土元素特征
        3.3.4 微量元素特征
第4章 小水井花岗岩形成时代
    4.1 分析方法
    4.2 锆石U-Pb年龄
    4.3 锆石微量元素特征
    4.4 锆石Hf同位素
    4.5 辉钼矿Re-Os年龄
第5章 小水井花岗岩成因分析
    5.1 时限及钼矿化
    5.2 花岗岩成因类型
    5.3 物质来源
    5.4 构造环境及意义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滇西腾冲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锆石LA-ICP-MS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概况
2 矿床地质简介
3 样品及分析方法
    3.1 岩体样品及分析方法
    3.2 辉钼矿样品及分析方法
4 分析结果
    4.1 岩体年龄
    4.2 成矿年龄
5 讨论
    5.1 成岩时代
    5.2 成矿时代
    5.3 地质及成矿意义
6 结论

(7)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介绍
        1.1.1 铋矿物与金矿化研究意义
        1.1.2 与侵入岩有关金矿床研究进展
    1.2 研究思路
    1.3 工作方法
    1.4 工作量
2. 区域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
        2.1.1 石炭系(C)
        2.1.2 二叠系(P)
        2.1.3 三叠系(T)
        2.1.4 第四系
    2.2 区域构造
        2.2.1 断裂
        2.2.2 褶皱
    2.3 区域岩浆岩
        2.3.1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花岗岩
        2.3.2 早白垩世花岗岩
        2.3.3 晚白垩世花岗岩
        2.3.4 古近纪花岗岩
3. 矿区地质
    3.1 研究区概况
    3.2 构造特征
    3.3 矿区主要地层岩性
    3.4 岩浆岩
    3.5 围岩蚀变特征
4. 矿体特征
    4.1 金矿化分布与矿石组构
        4.1.1 矿石组构特征
        4.1.2 热液阶段矿石矿物成分分析
    4.2 成矿元素组成特征
    4.3 成矿阶段划分
        4.3.1 矿相学分析
        4.3.2 SPSS相关性分析
        4.3.3 成矿元素组合因子分析
    4.4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4.5 流体包裹体研究
        4.5.1 成矿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5.2 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4.5.3 成矿流体的密度及压力
5. 讨论
    5.1 金的富集与沉淀
    5.2 矿床类型对比划分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滇西南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及活动构造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范围及研究现状
        1.1.1 研究范围
        1.1.2 研究现状
    1.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3 选题依据及科学意义
        1.3.1 选题依据
        1.3.2 科学意义
    1.4 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第2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概况
    2.1 区域地层
    2.2 区域地貌特征
        2.2.1 断块山地
        2.2.2 断陷盆地
        2.2.3 火山地貌
    2.3 区域构造
        2.3.1 地质构造背景
        2.3.2 第四纪构造运动特征
        2.3.3 盈江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2.4 岩浆岩
        2.4.1 燕山期岩浆岩
        2.4.2 喜山期岩浆岩
第3章 大盈江流域梁河盆地、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研究
    3.1 北部梁河盆地第四纪地层
        3.1.1 下更新统
        3.1.2 中更新统
        3.1.3 上更新统
        3.1.4 全新统地层
    3.2 南部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
        3.2.1 下更新统
        3.2.2 中更新统
        3.2.3 上更新统地层
        3.2.4 全新统
    3.3 北、南盆地第四纪地层对比
第4章 大盈江流域梁河盆地、盈江盆地第四纪地貌研究
    4.1 北部梁河盆地第四纪地貌特征
        4.1.1 第七级阶地
        4.1.2 第六级阶地
        4.1.3 第五级阶地
        4.1.4 第四级阶地
        4.1.5 第三级阶地
        4.1.6 第二级阶地
        4.1.7 第一级阶地
        4.1.8 河漫滩
    4.2 南部盈江盆地第四纪地貌特征
        4.2.1 第四级阶地
        4.2.2 第三级阶地
        4.2.3 第二级阶地
        4.2.4 第一级阶地
        4.2.5 河漫滩
    4.3 北、南盆地第四纪地貌特征对比
        4.3.1 大盈江河流阶地纵剖面分析
        4.3.2 大盈江河谷横剖面分析
        4.3.3 大盈江河流阶地物源分析
    4.4 第四纪地层-地貌演化过程分析
        4.4.1 第一阶段: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
        4.4.2 第二阶段:早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4.4.3 第三阶段:晚更新世中期-晚更新世晚期
        4.4.4 第四阶段: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
第5章 大盈江流域活动构造特征
    5.1 断裂的几何学特征
        5.1.1 活动断层的分段研究
        5.1.2 大盈江断裂几何分段
        5.1.3 南段盈江段
        5.1.4 北段梁河段
    5.2 断裂的运动学特征
        5.2.1 走滑断裂滑动速率计算的研究
        5.2.2 大盈江断裂的第四纪滑动速率
    5.3 大盈江断裂的古地震发育特征
        5.3.1 南段盈江段古地震特征
        5.3.2 北段梁河段古地震特征
        5.3.3 大盈江断裂古地震特征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主要认识与结论
    6.2 存在的问题
致谢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10)滇西腾冲锡矿带来利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历史与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与测试方法
    1.5 完成的工作量
    1.6 主要工作进展和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滇西大地构造背景
    2.2 腾冲锡矿带区域地质
    2.3 区域成矿作用
    2.4 区域地质演化史
第三章 来利山矿区地质概况与矿床地质特征
    3.1 来利山矿区地质概况
    3.2 来利山矿床地质特征
第四章 来利山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4.1 岩石学岩相学特征
    4.2 主量元素组成特征
    4.3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特征
    4.4 锆石 U—Pb 定年
    4.5 锆石 Hf 同位素组成
第五章 来利山花岗岩的成因分析
    5.1 岩石成因类型和物质来源
    5.2 构造环境和形成机制
第六章 来利山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分析
    6.1 花岗岩与矿床的时空关系
    6.2 花岗岩与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腾冲-梁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序列的划分及其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南三江腾冲地区早白垩—古近纪典型Fe-Sn矿床成岩成矿作用[D]. 马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2]滇西腾冲大松坡锡矿区晚白垩世铝质A型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 江彪,龚庆杰,张静,马楠. 岩石学报, 2012(05)
  • [3]滇西来利山锡矿正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J]. 金灿海,范文玉,张海,张玙,沈战武. 地质学报, 2013(09)
  • [4]腾冲地区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类型判别[J]. 张玙,金灿海,范文玉,张海,沈战武,高建华,程文斌. 地质学报, 2013(12)
  • [5]滇西腾冲地块小水井钼矿化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D]. 李欢.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6)
  • [6]滇西腾冲麻栗坝钼-铜-铅-锌矿床锆石LA-ICP-MSU-Pb和辉钼矿Re-Os年龄及其地质意义[J]. 王广强,刘中华,高小林,伍静,黄文婷,邹银桥,林书平,梁华英. 地质学报, 2014(11)
  • [7]腾冲—梁河W-Sn成矿带中与侵入岩有关铋—金矿床地球化学研究[D]. 王长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2)
  • [8]滇西南大盈江流域梁河、盈江盆地第四纪地层及活动构造特征研究[D]. 谢冰晶.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9]腾冲—梁河地区含锡花岗岩序列—单元研究[J]. 陈吉琛,林文信,陈良忠. 云南地质, 1991(03)
  • [10]滇西腾冲锡矿带来利山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成矿关系分析[D]. 林进展.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S2)

标签:;  ;  ;  ;  ;  

腾冲-两河地区花岗岩单元层序的划分及其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