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库兴氏综合征诊断中的若干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金永鑫[1](2018)在《Mfn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肥胖型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代谢综合征是特指一组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增加和致死率相关联的特殊疾病状态。其特点为多种代谢紊乱集于一身,包括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高血黏、高尿酸、高脂肪肝发生率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些代谢紊乱是心、脑血管病变以及糖尿病的病理基础。目前多认为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所造成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可能是它们的共同病理基础。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n2,Mfn2)基因是由我国学者陈光慧等于1997年发现并克隆的一个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目前认为该基因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和促进线粒体的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近期有研究发现Mfn2还可参与胰岛素抵抗、内质网应激等病理过程,且国内外已有多项研究证明Mfn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血脂异常和胰岛素抵抗存在相关性。因此我们推测Mfn2基因SNP位点可能与代谢综合征的其他症状(肥胖、高尿酸等)具有相关性。目的1、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肥胖以及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为肥胖型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和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依据。2、探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Mfn2基因SNP位点rs2336384、rs2295281、s17037564、rs2236057、rs2236058、rs3766741与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相关性。为HUA的早期风险评估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方法1、按照相应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入选对象,收集高血压患者231例,正常对照对象216例。采集基本临床资料,并对以上对象进行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基因型进行检测。利用Mantel-Haenszel检验分析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与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三者之间相关性。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2、按照相应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入选对象,收集HUA患者250例,正常对照对象500例。采集基本临床资料,并对以上对象进行Mfn2基因SNP位点rs2336384、rs2295281、s17037564、rs2236057、rs2236058、rs3766741基因型进行检测。通过对上述各个SNP位点的单位点相关分析、分层分析、连锁不平衡及单倍型分析,分别研究每个SNP位点及其组成的单倍型与HUA的相关性。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利用Haploview进行连锁不平衡分析。结果1、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 GG+AG基因型对象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低于rs17037564 AA基因型的对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GG+AG vs AA)间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852)。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GG+AG vs AA)肥胖型高血压的患病率有明显的差异(P<0.001)。2、(1)Mfn2基因SNP位点rs2336384、rs2236057和rs2236058三个位点,在全人群、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中,基因型分布在高尿酸组和对照组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2)校正协变量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1)在全人群中:Mfn2基因多态性位点与HUA相关性可见于rs2236057显性遗传模型(OR=1.491,95%CI[1.022-2.175],P=0.038)。(2)在男性亚组中,Mfn2基因多态性位点与HUA相关性可见于rs2236384的显性遗传模型(OR=1.784,95%CI[1.080-2.946],P=0.024)、rs2236057的显性遗传模型(OR=1.983,95%CI[1.239-3.176],P=0.004)和rs2236058的隐性遗传模型(OR=0.545,95%CI[0.314-0.947],P=0.031)。(3)在女性亚组中,Mfn2基因多态性位点与HUA相关性可见于rs3766741的显性遗传模型(OR=2.532,95%CI[1.166-5.499],P=0.019)和等位基因模型(OR=2.421,95%CI[1.192-4.917],P=0.014)中。以上几种遗传模型与HUA均存在显着的相关性(P<0.05)。(3)以上6种与HUA存在相关性的基因模型,在导致HUA作用上与高血压患病、尿素氮和血肌酐不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4)Mfn2基因SNP位点rs2336384、rs2295281、rs17037564、rs2236057、rs2236058和rs3766741位点之间存在密切的连锁不平衡关系。单倍型分析总共发现5种单倍型组合,单倍型χ2检验结果显示,在本组数据中只有单倍型A-T-A-G-G-C在HUA组和对照组间的频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39)。经过校正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单倍型均未发现与HUA存在相关性。结论1、Mfn2基因SNP位点rs17037564与高血压可能存在相关性。rs17037564不同基因型间肥胖发生率无明显差异。rs17037564 GG+AG基因型相较于AA基因型是高血压的保护性因素,且对肥胖相关的高血压也起到一定的保护性作用。2、Mfn2基因多态性与高尿酸血症(HUA)显着相关。rs2236057 AA+AG基因型对象的HUA患病率明显高于rs2236057 GG基因型的对象。这一现象在男性中更为显着。携带rs2236384 CC+CA基因型的男性和rs3766741位点G等位基因的女性患HUA风险增加;在男性亚组中rs2236058 AA基因型可以降低HUA患病几率。rs2336384、rs2236057、rs2236058和rs3766741的六种遗传模型与HUA的相关性是独立于原发性高血压、尿素氮和血肌酐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倍型A-T-A-G-G-C可能与HUA存在相关性。上述研究结果提示Mfn2基因多态性可能与HUA的发病风险有关。
赵兰慧[2](2018)在《青少年抑郁障碍脑磁频谱功率、功能连接与皮质醇的相关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为了控制疾病的病程、治疗、疾病严重程度和分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本次研究探讨首发未经过治疗的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静息态脑磁频谱功率、脑功能连接与患者皮质醇分泌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抑郁障碍的神经病理机制提供参考,为抑郁障碍临床诊断和综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设计临床对照实验,应用脑磁图技术和功率谱分析技术,计算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脑磁频谱功率;运用源相干性分析和图论,计算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脑功能连接网络各属性。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验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脑磁频谱功率的差异、脑功能连接网络属性的差异,以及患者组脑功能与皮质醇的相关性。结果:(1)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静息态脑磁频谱功率的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者组delta波在左侧顶叶(P=0.018<0.05)、右侧颞叶(P=0.026<0.05)、右侧顶叶(P=0.006<0.01)功率增强;theta波在右侧颞叶(P=0.004<0.01)、右侧枕叶(P=0.011<0.05)功率增强;alpha波在左侧枕叶(P=0.035<0.05)、右侧枕叶功率增强(P=0.008<0.01);beta波在右侧中央区(P=0.024<0.05)、右侧枕叶(P=0.020<0.05)功率增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患者组delta波在右侧颞叶分别与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总分(r=0.572,P=0.016<0.05)、绝望感因子分数(r=0.505,P=0.039<0.05)正相关;alpha波在左侧枕叶与体重因子分数呈负相关(r=-0.553,P=0.021<0.05);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网络属性比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the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增加(P=0.005<0.01)、网络连接平均枢纽数目增加(P=0.009<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e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增加(P=0.003<0.01),网络连接平均路径长度增加(P=0.049<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抑郁障碍组与健康对照组脑功能连接网络各频段平均聚类系数均大于1。其中,在the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分别与总分(r=0.734,P=0.004<0.01)、阻滞因子分数(r=0.669,P=0.012<0.05)、睡眠障碍因子分数(r=0.704,P=0.007<0.01)以及绝望感(r=0.595,P=0.032<0.05)呈正相关;网络连接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与总分(r=0.723,P=0.005<0.01)、焦虑因子分数(r=0.565,P=0.044<0.05)、认知因子分数(r=0.623,P=0.023<0.05)和绝望感因子分数(r=0.700,P=0.008<0.01)呈正相关;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be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与认知减退因子分数(r=-0.589,P=0.034<0.05)呈负相关,网络平均路径长度与阻滞因子分数(r=-0.629,P=0.021<0.05)呈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3)患者组血浆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血浆皮质醇水平与汉密尔顿24项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数分别做皮尔森或斯皮尔曼相关性检验,未发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4)患者组theta波谱功率在左侧额叶(r=-0.700,P=0.017<0.05)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alpha波谱功率在左侧中央区(r=-0.617,P=0.043<0.05)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del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r=-0.700,P=0.016<0.05)、平均路径长度(r=-0.818,P=0.002<0.01)分别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在beta频段,患者组脑功能连接网络总的连接数目(r=-0.836,P=0.001<0.01)、平均枢纽数目(r=-0.648,P=0.031<0.05)分别与血浆皮质醇水平呈负相关;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发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脑磁频谱功率异常,脑功能连接网络结构异常。皮质醇水平与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的发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可能能够调节和干预患者的脑功能。
秦宏宇[3](2017)在《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伴随着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我国马产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在马匹专门化品种繁殖培育、马群保种和壮大的研究、示范的工作,对马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在马生产养殖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疾病的发生仍然制约着马产业的持续发展。目前,马匹养殖环节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生产养殖多分布于基层,疾病诊断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落后,领域专家稀缺,具有丰富临床诊疗经验的基层马兽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鉴于马病频发,马病诊断困难,诊断准确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旨在构建具备领域专家级疾病诊断水平的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降低马病临床诊疗的误诊率和漏诊率,提高基层马兽医的服务质量。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按照N层体系架构和面向对象技术进行设计,基于.NET框架技术,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等工具构建。研究通过走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7个示范区调查基层马兽医的使用需求,分析与总结马病知识特点及规律,在领域专家的密切协作下,通过人工获取知识的方式,将马病专家经验知识和领域专业知识总结分析与归纳整理,采用基于对象-属性-值三元组法改进的产生式规则知识表示法和框架知识表示法对规则知识和案例知识进行表示,在关联数据库的基础上建造知识库和数据库,分别构建规则知识库、案例知识库、治疗数据库、病例数据库、预防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及工作数据库等辅助数据库。在分析马兽医领域专家诊断疾病的思维方式和诊断方法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规则推理进行了一定的改进,采用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规则推理为主,案例推理为辅的集成推理模式,充分结合两种推理机制的优点,进而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本系统最终实现功能如下:(1)本项研究成功的研制出“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和“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能够对118种马病进行诊断,并实现相关信息的管理功能。(2)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针对传统规则推理中规则置信系数固定不变的不足,应用置信系数多值逻辑对知识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采用模糊规则提升理论对规则推理进行一定的改进,实现规则置信系数的动态调整与优化。采用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规则推理为主,案例推理为辅的CBR-RBR集成推理策略,将CBR作为改进后的RBR推理的补充和结果验证的保障,较好的模拟领域专家诊断疾病时的推理思维方式。(3)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实现了马病的智能化诊断功能,为用户提供19个疾病症状信息组,500多个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资料,118种马病的辅助诊断。系统依据用户提供的临床症状信息,通过推理诊断过程给出疾病诊断结果供用户参考。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可以随时查看典型症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决策支持。(4)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记录病马的具体发病情况,并对疾病发病率统计分析,为基层马兽医的疾病诊断和防治决策提供详细的参照。实现免疫、驱虫和消毒等疾病预防方面的管理功能,根据相应的工作程序,实现提醒功能,避免了由于马匹机体免疫等功能的缺失而造成疾病的发生。(5)马病远程管理信息系统还为用户提供典型病案资料和疾病预防方案的知识学习功能,系统不但以文字信息的方式将知识进行展示,而且还提供了典型疾病的症状图片和视频多媒体资料等丰富的学习资源。除此之外开发远程教学平台,实现用户与专家的网络平台信息交流。(6)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了示范区的应用示范,并进行分组验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系统在诊断疾病的准确性、界面友好度、问题描述的清晰程度、知识库的覆盖面及完整性方面的性能良好,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较好的为基层马兽医提供疾病辅助诊疗及管理服务。
梅林[4](2015)在《基于EUROPLAN的中日罕见病科研现状分析与比较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指的是影响了数量较少的患者、影响人数占总人口比例较低的一系列疾病。罕见病是发病率极低的疾病,常常被排除在医疗保障体系之外,但其具有复杂性、严重性、恶化性和致残性等特点,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成为世界各国不容忽视的突出的社会问题,逐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罕见病的特性,决定了罕见病给患者及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往往会超过普通疾病带来的负担。从药物研发机构的角度来说,罕见病药物研发成本相对较高,进而导致研发积极性不高,同时已有药物价格较高。从政府的角度来说,建立对罕见病患者的医疗保障体系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并构建针对不同疾病的保障方案。近年来,人们对罕见病的关注程度逐年提高,提高罕见病应对能力、完善罕见病保障体系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虽然罕见病的定义貌似决定了罕见病患者数量应当是非常稀少的,但是实际的患者数量却远远不是可以用“稀少”来形容的,根据各个地区对于罕见病的定义来推算,大约有6%至8%的欧盟国家人口患有至少一种罕见病,即27,000,000人至36,000,000人;10%的美国人口最少患有一种罕见病,估计总体患病人数在25,000,000人至30,000,000人之间。现阶段而言,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面临着缺乏正确诊断、缺乏相关疾病信息、缺乏科学知识、社会歧视、缺乏有效治疗手段、高额的医疗费用、在接受医疗行为方面的不平等对待等方面的负担。另外,在医疗费用方面罕见病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也较大。就我国而言,现阶段罕见病定义不明确、罕见病病种界定不明确、医护人员对罕见病认识不足、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差、罕见病患者缺乏保障、疾病负担较重、罕见病药物鼓励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罕见病应对基本处于缺失阶段,无论是从基础的罕见病定义还是从罕见病保障体系的构建,均需得到加强与提高。欧盟委员会成立了罕见病国家计划开发欧洲项目(EUROPLAN),以帮助各个成员国建立各自的罕见病国家计划。EUROPLAN提出了一套构建国家罕见病计划的工具箱(Workshop)以及构建国家罕见病计划的指引文件(Guidance document),以具体指导欧盟各个成员国的国家罕见病计划构建。同时,EUROPLAN也是现在为止世界上唯一的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导罕见病国家计划构建的指引性文件。因此,本文主要开展了下述3方面的研究:①通过分析找出EUROPLAN框架的核心内容;②借助EUROPLAN框架核心内容,对世界范围内在罕见病应对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地区的罕见病应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其中开展的相对更完善的地区作为模版地区;③借助EUROPLAN的核心内容,对模版地区与我国的罕见病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未来罕见病国家计划的构建提供参考研究目的借助EUROPLAN框架,对世界范围内在罕见病应对领域较为先进的国家、地区的罕见病应对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选取其中在EUROPLAN框架核心内容部分开展的相对更完善的地区作为模版地区。再利用EUROPLAN的核心内容,对模版地区与我国的罕见病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未来罕见病国家计划的构建提供参考。①通过分析找出EUROPLAN框架的核心内容分析EUROPLAN项目的框架与实施现状,找出其中的核心内容。②世界范围内罕见病应对先进国家、地区在EUROPLAN框架核心内容方面表现情况比较比较世界范围内在罕见病应对方面做得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在EUROPLAN核心内容方面的情况,找出其中开展得较为完善的国家或地区。③具体分析较完善国家或地区以及中国在EUROPLAN核心内容方面的表现情况根据EUROPLAN框架的核心内容对我国和较完善地区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可能的相关因素。④我国与先进国家、地区基于EUROPLAN核心内容的比较比较该国家或地区与中国在EUROPLAN核心内容方面的差距并分析原因,提出我国未来罕见病应对发展方面的建议。资料与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欧盟各成员国罕见病网络数据库、台湾罕见病网络数据库、美国罕见病研究办公室网络数据库、日本难治性疾病项目数据库以及中国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数据库。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综述、描述性分析、基于EUROPLAN的比较分析和数据包络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分析定位罕见病国家计划中的核心环节,即罕见病相关科研;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基于EUROPLAN的比较分析找出世界范围内罕见病相关科研开展得较为完善的国家,即日本;通过描述性分析和基于EUROPLAN的比较分析具体分析比较中国和日本在罕见病科研方面的现状与优缺点;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对中国和日本的罕见病研究效率进行比较。主要研究结果①我国罕见病应对缺乏整体框架根据欧盟的EUROPLAN报告,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应对罕见病时最重要的方面便是构建一个整体性的应对框架,这也是欧盟希望通过EUROPLAN能够帮助各个国家或地区达成的目标。但是在我国现阶段而言,缺乏应对罕见病的整体框架。从国家政策、罕见病定义与目录、保障体系、研究促进、经费支持等罕见病应对领域的各个方面而言,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或地区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②罕见病相关科研是国家罕见病应对的核心根据欧盟的EUROPLAN,除去制定相关政策、计划以保障计划实施之外,罕见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收集、相关研究以及其研究结果的转化是罕见病国家计划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的核心环节。其中,罕见病的流行病学数据收集可以帮助明确罕见病发病情况以及变化趋势、支持罕见病相关的流行病学分析以及研究并为估算国家或地区罕见病疾病负担以及实施罕见病保障所需卫生资源提供基础数据。罕见病的相关研究则在获取罕见病相关知识、开发罕见病有效诊疗方法、提高罕见病诊疗水平并为罕见病的转化研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研究提供基本素材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罕见病研究结果的转化则在提高罕见病相关的临床管理、资源配置、临床监管、医疗经费控制以及罕见病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水平方面起到积极效果。③日本的罕见病科研相对较为完善利用EUROPLAN工具箱中罕见病科研相关指标对世界范围内罕见病应对较为完善的国家、地区的罕见病科研方面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在罕见病科研相关方面,特别是EUROPLAN中涉及到的罕见病科研相关方面,日本较其他地区起步更早、开展得更为完善。日本的罕见病科研有着其独特的优点,难治性疾病克服研究项目的课题班组设置能够帮助整合研究资源、促进研究信息数据的共享、保证课题的延续性以及支持罕见病的转化研究。而难治性疾病治疗研究项目则通过对患者的进一步报销以吸引罕见病患者加入登记系统,帮助收集难以获得的罕见病病例资料以支持罕见病相关科研。这些方面的特点均有值得借鉴之处。④我国的罕见病科研投入不足、管理不完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研究的罕见病种类少、研究经费投入低、研究经费的稳定性差、流行病学研究和标准化研究基本缺失、尚未开展国家主导的专门针对罕见病的研究项目等问题较为突出。而利用EUROPLAN工具箱对我国罕见病相关科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在罕见病科研的所有方面(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收集、患者登记系统、相关研究、标准化诊疗以及专家中心设置)均与EUROPLAN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进行研究效率方面的比较则发现,中国的平均课题经费、平均发表论文所需经费均高于日本,提示中国的相关研究效率差于日本。同时比较单纯研究效率发现虽然中国的平均课题发表文章数高于日本,但是日本的其他产出方面优于中国。而最终的数据包络分析结果也证明了中国的罕见病研究与日本的罕见病研究在研究效率上各有所长。政策建议①建立罕见病国家计划框架欧盟的经验告诉我们,建立合适的罕见病国家计划能够提升国家在罕见病应对领域的能力,提高罕见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根据EUROPLAN这一针对建立国家罕见病计划的指导性文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罕见病国家计划框架可能能够帮助我国提高罕见病应对能力。同时,我国现阶段罕见病相关立法尚不完善也会影响罕见病应对各个方面的进展,因此我国罕见病相关立法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加强。②加强罕见病科研投入罕见病科研在罕见病应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而言我国罕见病科研的投入较为不足,因此需要加强罕见病科研的投入。一方面,需要加大罕见病科研经费投入以支持更多的相关研究的开展;另一方面,要保证经费的稳定性以保障科研能够持续的开展。③加强罕见病科研管理我国现阶段的罕见病科研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基金项目体系内,因此其管理相对而言难以开展。因此我国可以考虑学习国际经验,开展专门针对罕见病的科研基金项目,以提高罕见病课题的管理,最终提升我国罕见病科研的完善性与合理性。④注重针对诊疗与标准化的罕见病科研对罕见病诊疗水平提高有直接作用的科研往往是临床诊疗研究以及标准化研究,因此,我们需要将重心放在罕见病的临床诊疗和标准化研究方面,以达到更好的促进罕见病诊疗水平提升的效果。⑤提高罕见病科研的效率现阶段而言,我国的罕见病投入相对较少,因此更加需要提高我国的罕见病科研效率以确保这些资源能够被合理的利用。⑥加强罕见病相关保障罕见病的相关保障是降低罕见病患者及其家庭疾病负担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我国的罕见病保障较为薄弱。因此需要加强我国罕见病相关的保障体系的建立以切实减轻患者负担。⑦加强罕见病应对的国际间合作罕见病由于其“罕见”的特征,往往难以通过一个国家自身的努力达到完善的防治,因此要求我们能够加强在罕见病应对领域的国际合作,具体来说包括信息资源的共享、研究项目的合作等等。创新性与不足之处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①本研究首次以EUROPLAN这一全球首个权威的罕见病国家计划构建指引性文件为基础以分析、确定罕见病国家计划制定中除去政策制定外的核心环节,即罕见病科研;②同时本研究借助EUROPLAN首次对我国罕见病科研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借助该框架对我国和世界范围内罕见病应对较为完善国家/地区的罕见病科研情况进行了相关分析与比较,是首次针对罕见病科研效率方面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本研究的数据相对而言有着一定的局限性,但是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以往研究、有些数据由于信息化程度不够难以获得、以及很多数据资料尚未公开等原因,所研究的结果只能说是针对能够收集到的大部分数据对罕见病以及其科研的情况做一个保守的估计以及分析,如果希望能够得到完全准确的情况以及分析可能需要更加全面的数据支持。②本研究最后的中日罕见病科研效率比较方面,因为数据的可获取性只选取了经费投入、课题数和文章数为分析指标,因此只能说文章将这几个指标作为参照,分析并比较了了中日的罕见病研究的情况和效率,但是这个比较也不是完善的,如果能够获取更多的数据以及指标应该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分析与结果。
李经堂[5](2013)在《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研究,探讨其变化的原因,为临床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一定帮助。方法:对56例60岁以上髋部骨折患者的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入院时与骨代谢的相关指标Ca、P、ALP的情况比较,然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对所有患者进行骨密度测定,并根据骨密度结果将患者分成骨质疏松组和非骨质疏松组。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患者术前、术后二周骨代谢的生化指标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PACP5b)、骨钙素(BGP)。将56例研究对象按性别、;骨密度分组,应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患者以及骨质疏松与非骨质疏松患者在年龄、骨折至手术时间以及入院时指标Ca、P、ALP的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骨吸收指标NTX、TRACP均值较术前明显升高,骨形成指标BGP均值术前术后比较,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在男性组和非骨质疏松组患者术后BGP均值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NTX、TRACP5b、BGP围手术期变化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相比,两组患者骨代谢指标NTX、TRACP5b、BGP围手术期变化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骨代谢生化指标中,NTX围手术期改变率与TRACP5b、BGP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因饮食、制动、手术、应激、内置物的应力遮挡效应等使骨吸收过程活跃,骨形成受抑制。(2)、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女性患者和骨质疏松患者在围手术期骨丢失更明显。(3)、骨代谢生化指标NTX的灵敏性比TRACP5b、BGP更好。
刘桂锋[6](2013)在《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及相关蛋白FANCD2、TPI-1表达验证》文中认为为了进一步纵深研究骨肉瘤(Osteosarcoma;OS)差异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变化特点及其作用机制。本论文的贡献:1.人骨肉瘤(OS)蛋白质组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运用经典2-DE-质谱-生物信息学为核心的蛋白组学技术,比较与筛选骨肉瘤组和瘤旁组患者组织中的差异蛋白。阐述与OS发病进展密切相关的蛋白质表达,提出OS蛋白质组学变化特点。检索并鉴定出与OS发生发展相关的候选肿瘤标志物FANCD2、TPI-1。2.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鉴定出的骨肉瘤差异蛋白质建立易感基因调控网络、进行KEGG通路分析、GO注释及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3.将发现的骨肉瘤重要的相关蛋白FANCD2、TPI-1进一步验证分析,初步探讨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和诊断价值。4.进一步探讨FANCD2、TPI-1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骨肉瘤重要相关蛋白FANCD2和TPI-1与骨肉瘤的发病机制具有关联等学术理论。本论文创新性研究结果:1.创新性提出骨肉瘤转录因子调控网络中c-jun、 NF-kalphaB、NF-kalphaB1、FOX01、FOX01a、AP-1、CREB、SP-1、P53可能为重要的转录因子,它们对差异蛋白的表达及调控网络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骨肉瘤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骨肉瘤差异蛋白参与嘌呤代谢、糖代谢、范可尼贫血通路、钙信号传导通路、细胞凋亡等生命过程。骨肉瘤差异蛋白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及生物过程的研究对骨肉瘤机制研究及临床诊断治疗策略起着重要作用。2.提出FANCD2与TPI-1差异蛋白可能为OS的重要关联蛋白,其在OS发生和进展的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为纵深OS发生发展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证据。
冯燕[7](2012)在《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脂肪组织IGF-I、ERK、GLUT4、IRS-1 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 IGF-Ⅰ)、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 ERK)、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4, GLUT4)和胰岛素受体底物1(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1, IRS-1)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结直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08-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及妇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5例,均知情同意。根据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分为两组:①代谢综合征组35例,根据术后病理活检确诊分为两个亚组:非肿瘤组15例,结直肠癌组20例。②对照组30例,非肿瘤非代谢综合征患者。手术前当天抽取患者空腹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手术中取大网膜脂肪组织约200mg,用于RNA提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中IGF-I、ERK、GLUT4和IRS-1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大网膜脂肪组织IGF-I和ERK的mRNA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 GLUT4的mRNA表达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结直肠癌患者IGF-Ⅰ和ERK的mRNA表达显着高于非肿瘤组(P<0.01)。IRS-1的mRNA表达在代谢综合征结直肠癌患者、非肿瘤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②ERK与IGF-Ⅰ的mRNA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608,P<0.01)。③血清空腹胰岛素与ERK的mRNA表达呈显着正相关(r=0.538,P<0.01),与IGF-Ⅰ呈显着正相关(r=0.439,P<0.01),与GLUT4呈显着负相关(r=-0.457,P<0.01)。结论:IGF-Ⅰ和ERK在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患者中高表达且两者表达呈显着正相关,提示IGF-Ⅰ和ERK联合与代谢综合征患者并发结直肠癌有关,胰岛素信号通路中MAPK通路的过度激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相反,GLUT4在代谢综合征中的表达下调司能是导致代谢综合征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IRS-1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马轩[8](2012)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蛋白尿及代谢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与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患者蛋白尿患病率差异,并分析PA患者蛋白尿可能的危险因素及代谢情况。分析醛固酮腺瘤(aldosterone producing adenoma, APA)患者蛋白尿情况。方法:纳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高血压科住院的PA患者155例(PA组)及EH患者246例(EH组),采用卡方分析比较两组间蛋白尿患病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PA患者蛋白尿的可能危险因素。分析PA患者的代谢情况。并收集我院明确PA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APA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醛固酮三分位水平将其分为3组,比较3组间24小时尿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醛固酮水平的关系。结果:(1)PA组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水平高于EH组患者(P<0.01);14.2%的PA患者及6.5%的EH患者发生蛋白尿(P=0.01);采用Logistic模型校正年龄、性别及高血压病程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PA患者中,校正了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水平及血浆肾素后,血浆醛固酮水平是PA患者蛋白尿的危险因素。(2)入选PA患者代谢综合征(MS)患病率为47.69%;在MS各组分中,超重/肥胖、高TG血症、血糖调节异常、低HDL-C血症及糖尿病的检出率依次为51.13%、22.52%、19.62%,3.82%和2.94%,中重度高血压为91.87%。在MS各组合形式中(除高血压外),位于前三位的组合依次为,超重/肥胖+高TG血症;超重/肥胖+低HDL-C血症以及超重/肥胖+糖尿病。随着醛固酮的升高,超重/肥胖、血糖调节异常、高TG血症、低HDL-C血症及MS的检出率均增高。PA患者中维吾尔族MS患病率(64.0%)高于汉族(45.3%),哈萨克族(42.9%)则低于汉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APA患者中第3组的24小时尿蛋白水平[Lg(24小时尿蛋白):1.51±0.50g/24h]明显高于1组[Lg(24小时尿蛋白):0.87±0.28g/24h]和2组[Lg(24小时尿蛋白):1.09±0.27g/24h](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醛固酮腺瘤患者的24小时尿蛋白水平与醛固酮水平呈正相关(r=0.491,P<0.01)。结论:PA患者尿蛋白水平及蛋白尿患病率增高,增高的醛固酮水平是其主要致病因素。PA患者MS患病率高,MS及其组分患病率随醛固酮水平增加而增高。维吾尔族MS患病率高于汉族,哈萨克族则低于汉族。APA患者的蛋白尿与增高的醛固酮水平呈正相关。
黄沪涛[9](2010)在《上海市杨浦区职业病诊断鉴定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上海市杨浦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现状的调查,对2003年至2009年杨浦区开展职业病诊断鉴定实践及相关案例的研究,分析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患者的特征,以及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管理与建设的措施,为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与鉴定行为、完善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法规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填写调查表对杨浦区内从事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机构进行普查,了解各机构的基本信息、工作程序、既往工作量、服务能力等;对2003年至2009年已开展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案例进行个案调查,分析患者特征;对典型案例涉及的患者、企业管理人员、诊断医生、鉴定专家等,采用半结构提纲进行个别深入访谈,重点了解影响职业病诊断的因素以及诊断与鉴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目前职业病诊断种类以尘肺病和各类急慢性职业中毒为主,职业病发病工龄呈缩短趋势,发病企业主要分布在郊区,以私营、小型企业高发。中青年外来务工者是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主要人群。尘肺、慢性中毒、职业性肿瘤和噪声聋为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主要争议病种。申请职业病诊断鉴定的主要原因是对职业病诊断机构诊断工作、劳动场所职业危害与健康损害情况和职业病诊断结论三方面存在异议,其中对职业病诊断结论的质疑为主要焦点。目前职业病诊断鉴定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机构和人员的问题,包括缺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专业队伍业务水平不高、责任难以得到有效的追究等。其次是鉴定中的程序问题,包括证据材料的收集及真实性、鉴定的受理和费用两个方面。再次是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法理问题,如职业病诊断鉴定结论的性质不明、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审查欠缺有效的质证等。最后是职业病诊断标准的问题,包括职业病目录的局限性和部分诊断标准的不规范性。结论通过对杨浦区职业病诊断鉴定现状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可见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管理轨道,但职业病诊断鉴定行为仍需进一步规范。应立足于国情,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与人员队伍建设,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制度,明确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法律性质及质证要求,及时规范和修订职业病诊断标准。需要不断探索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新模式,方能实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切实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的目的。创新之处本研究在调查杨浦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一般情况的基础上,从杨浦区己开展的职业病诊断鉴定案例着手,立足于现状,分析职业病诊断鉴定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真实有针对性,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欠缺之处收集的职业病诊断鉴定案例仅为杨浦区一区的资料,难以全面反映上海、乃至全国职业病诊断鉴定的特点。
陆芳芳[10](2010)在《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经验拮菁》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自1954年邹云翔教授创立至今,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和刻苦努力,省中医院肾内科不段发展壮大,先后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强化建设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江苏省“135工程”医学重点学科、江苏省中医药局重点示范专科,全国肾病医疗中心。省中医院肾内科潜心医学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集中医教学、临床、科研于一体,在治疗肾脏病领域有深厚的造诣,并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今将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治疗肾脏病的经验从因、证、方、药等多方面阐述于此,以丰富肾脏病的治疗。本文通过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学术着作、住院病人病案及门诊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采取以病机为核心,以证统方的方法,系统总结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对肾脏病的学术思想、治疗方法及用药经验。方法和结果:系统总结和介绍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学术思想,其内容主要包括了本科室对肾脏病治疗的方法论、辨证思路、病因病机等方面的认识。在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首先应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发扬中医药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坚持整体观,审病因病机,整体论治。而病因病机是中医认识疾病的核心,病机确立,治法即出。故研究和系统总结其对肾脏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对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肾内科在对肾脏病临床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创新,形成了对肾脏病独特的诊疗思路,认为肾脏病是虚实夹杂之证,而以肾虚为本,湿、热、瘀、毒为标。在辨证方法上坚持病证相结合,并利用现代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医病证结合论治的方法学,有机地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起来,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形态学。通过对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学术着作、住院病人病案及门诊病例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以及跟随孙伟教授门诊抄方求教,对肾脏病回顾性原始病例的信息录入,总结了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治疗肾脏病的临证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肾脏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治疗理念及用药经验等。结论: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在中医整体观的指导下,在病证相结合治疗思路下,明辨肾脏疾病的轻重缓急,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所见,绝大部分患者病情好转和临床控制。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临床控制后,虽反复上感,但尿检仍然保持正常。通过整理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的经验,可以发现该科室深厚的中医根基,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并运用现代医学之长,是西为中用,拓展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手段。通过整理其治疗肾脏病的经验,而掌握中医的思维方式。相信通过进一步整理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治疗肾脏病的证治经验,会使更多的中医学子步入中医的学殿,从而振兴中医,振兴优秀中华文化。
二、库兴氏综合征诊断中的若干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库兴氏综合征诊断中的若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Mfn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肥胖型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Mf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肥胖型高血压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Mf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研究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Mfn2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青少年抑郁障碍脑磁频谱功率、功能连接与皮质醇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抑郁障碍患者脑频谱功率研究现状 |
(一)抑郁障碍患者脑电频谱功率研究现状 |
(二)抑郁障碍患者脑磁频谱功率研究现状 |
二、抑郁障碍患者脑功能连接网络研究现状 |
(一)抑郁障碍基于脑电图(EEG)技术的功能连接研究现状 |
(二)抑郁障碍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功能连接研究现状…… |
(三)抑郁障碍基于脑磁图(MEG)技术的功能连接研究现状 |
三、皮质醇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
四、脑功能与皮质醇相关性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主要概念简介 |
第二章 实验对象与方法 |
第一节 实验对象 |
一、患者组 |
二、对照组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技术路线图 |
二、一般资料收集与量表填写 |
三、脑磁图数据采集 |
四、皮质醇检测 |
五、脑磁图数据预处理及功能连接分析 |
第三节 统计学处理 |
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脑磁频谱功率 |
一、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二节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脑功能连接网络属性 |
一、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分析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三节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皮质醇水平研究 |
一、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第四节 青少年重性抑郁障碍脑磁频谱功率、功能连接与皮质醇的相关性…… |
一、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 |
二、结果 |
三、讨论 |
四、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3)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我国马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 专家系统概述 |
1.2.1 什么是专家系统 |
1.2.2 专家系统的结构 |
1.2.3 专家系统的类型及特点 |
1.2.4 专家系统的知识获取 |
1.2.5 专家系统知识库 |
1.3 知识推理技术的概述 |
1.3.1 基于规则推理(RBR) |
1.3.2 基于案例推理(CBR) |
1.3.3 基于模型推理(MBR) |
1.4 专家系统在医学及兽医学中研究现状 |
1.4.1 医学专家系统研究现状 |
1.4.2 专家系统在兽医领域的应用 |
1.4.3 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马病临床诊断内容的研究 |
2.1 马疾病诊断特点分析 |
2.2 马疾病诊断任务分析 |
2.3 马疾病临床诊断过程描述 |
3 CBR和RBR集成的马病诊断推理方法研究 |
3.1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 |
3.2 基于规则的推理方法 |
3.2.1 正向推理 |
3.2.2 反向推理 |
3.2.3 正反向混合推理 |
3.3 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推理方法研究 |
3.3.1 马病诊断知识及模糊规则表示 |
3.3.2 基于模糊规则提升理论的推理机制 |
3.3.3 疾病诊断实证分析 |
3.4 基于案例的推理方法 |
3.4.1 案例推理概述 |
3.4.2 马病案例知识表示 |
3.4.3 马病案例症状属性及属性权值确定 |
3.4.4 马病案例检索 |
3.4.5 案例重用和修改 |
3.4.6 案例保存 |
3.5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的评价 |
4 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
4.1 系统开发过程 |
4.2 系统总体设计 |
4.2.1 系统设计原则 |
4.2.2 系统功能设计 |
4.2.3 系统结构设计 |
4.2.4 系统体系结构 |
4.3 系统知识库设计 |
4.3.1 知识获取 |
4.3.2 知识库及数据库的建立 |
5 马病远程诊断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1 系统开发环境 |
5.1.1 软件环境 |
5.1.2 硬件环境 |
5.2 系统登录和主界面 |
5.2.1 登录界面 |
5.2.2 主界面 |
5.3 马病诊断专家系统的实现 |
5.3.1 基于症状的诊断 |
5.3.2 基于疾病的诊断 |
5.4 马病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
5.4.1 病例管理 |
5.4.2 病例统计 |
5.4.3 病案资料库 |
5.4.4 免疫管理 |
5.4.5 预防方案管理 |
5.4.6 远程教学 |
5.5 系统评价 |
6 讨论 |
6.1 本系统的特点 |
6.2 领域专家求解问题的思维分析 |
6.3 CBR-RBR集成推理策略分析 |
6.4 系统构建分析 |
6.4.1 .NET面向对象可重用组件的开发 |
6.4.2 系统安全 |
6.5 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
6.6 系统下一步改进方向 |
6.6.1 知识库的改进 |
6.6.2 物联网技术的交叉集成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基于EUROPLAN的中日罕见病科研现状分析与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罕见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
1.2 罕见病疾病负担重 |
1.2.1 罕见病不罕见 |
1.2.2 罕见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负担重 |
1.3 中国罕见病情况也较为严峻 |
1.3.1 中国的罕见病定义不明确 |
1.3.2 中国的罕见病病种界定不明确 |
1.3.3 中国医护人员对罕见病认识不足,罕见病诊疗能力较差 |
1.3.4 中国罕见病患者缺乏保障,疾病负担较重 |
1.3.5 中国罕见病患者亦不罕见 |
1.3.6 中国罕见病药物鼓励政策有待进一步落实 |
1.4 欧盟提出罕见病国家计划开发欧洲项目以提高罕见病应对 |
1.5 研究目的 |
1.5.1 总体研究目标 |
1.5.2 具体研究目标 |
第二章 EUROPLAN项目框架介绍 |
2.1 EUROPLAN项目框架 |
2.1.1 罕见病领域的计划或策略 |
2.1.2 罕见病的合理定义、编码和目录 |
2.1.3 罕见病相关研究 |
2.1.4 罕见病专家中心和参考资料网络 |
2.1.5 收集罕见病相关专业知识 |
2.1.6 提高患者组织在罕见病国家计划中的权力 |
2.1.7 可持续发展 |
2.1.8 EUROPLAN工具包简介 |
2.2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罕见病应对较完善国家或地区科研方面比较 |
3.1 欧盟罕见病相关情况 |
3.1.1 欧盟罕见病应对的特点 |
3.1.2 欧盟罕见病科研相关情况——以意大利为例 |
3.2 美国罕见病相关情况 |
3.2.1 美国罕见病应对的特点 |
3.2.2 美国罕见病相关科研情况 |
3.3 日本罕见病相关情况 |
3.3.1 日本罕见病应对特色 |
3.3.2 日本罕见病科研相关情况 |
3.4 台湾地区罕见病相关情况 |
3.4.1 台湾地区罕见病应对特色 |
3.4.2 台湾地区罕见病科研相关情况 |
3.5 各个国家、地区罕见病科研情况比较 |
3.6 本章小结 |
3.6.1 对中国的启示 |
第四章 基于EUROPLAN工具箱的中日罕见病科研比较 |
4.1 日本的罕见病科研情况 |
4.1.1 难治性疾病克服研究项目 |
4.1.2 难治性疾病治疗研究项目 |
4.2 中国的罕见病科研 |
4.2.1 我国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收集 |
4.2.2 我国罕见病相关研究 |
4.2.3 我国罕见病研究结果转化 |
4.3 利用EUROPLAN工具箱分析中日的罕见病相关科研情况 |
4.3.1 日本罕见病科研情况分析 |
4.3.2 中国罕见病科研情况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4.4.1 对中国的启示 |
第五章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日罕见病研究投入产出效率分析 |
5.1 中日间均开展过相关研究的罕见病种类 |
5.2 中日罕见病相关研究的基本情况 |
5.3 中日罕见病相关研究构成情况 |
5.4 中日罕见病相关研究效率比较 |
5.4.1 中日罕见病相关研究投入经费、开展课题数以及发表文章数情况 |
5.5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中日罕见病研究效率比较 |
5.5.1 数据包络分析 |
5.5.2 数据包络分析指标选取 |
5.5.3 数据包络分析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主要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创新性与不足 |
6.3.1 创新之处 |
6.3.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博士学习阶段发表文章 |
附件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缩略词表 |
第1章 前言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骨代谢与骨质疏松 |
2.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
2.3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围手术期的并发症 |
2.4 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应用 |
第3章 临床研究 |
3.1 仪器与试剂 |
3.1.1 仪器 |
3.1.2 试剂 |
3.2 研究内容 |
3.2.1 研究对象 |
3.2.2 纳入标准 |
3.2.3 排除标准 |
3.2.4 中止标准 |
3.2.5 观察指标 |
3.3 研究方法 |
3.3.1 制定病例基本情况登记表和生化指标登记表 |
3.3.2 标本制备 |
3.3.3 骨密度测定 |
3.3.4 围手术期的处理: |
3.4 标本检测 |
3.4.1 ELISA 法测定血清 NTX 的值 |
3.4.2 ELISA 法测定血清 TRACP5b 的值 |
3.4.3 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测定血清 BGP 的值 |
3.5 统计学处理 |
第4章 结果 |
4.1 研究对象骨密度及基本情况比较 |
4.2 骨代谢生化标志物围手术期变化的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髋部脆性骨折的流行病学 |
5.2 OP 的高危因素 |
5.3 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 |
5.4 围手术期骨代谢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1 性别年龄与骨代谢的关系 |
5.4.2 制动、饮食与骨代谢的关系 |
5.4.3 手术方式对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的影响 |
5.4.4 应激对骨代谢的影响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6)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及相关蛋白FANCD2、TPI-1表达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肿瘤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
1 蛋白质组和蛋白质组学的基本概念 |
1.1 蛋白质组 |
1.2 蛋白质组学 |
2 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技术 |
2.1 蛋白质分离技术 |
2.2 蛋白质组学质谱分析技术 |
2.3 蛋白质组信息学技术 |
3 蛋白质组学在肿瘤研究中最新研究进展 |
3.1 呼吸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2 循环系统肿瘤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
3.3 泌尿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4 生殖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5 消化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6 神经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7 内分泌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3.8 运动系统肿瘤最新研究进展 |
第二节 关于骨肉瘤实验研究进展 |
1 环境因素 |
2 染色体异常 |
3 抑癌基因功能异常 |
4 转录因子 |
5 生长因子 |
6 骨肉瘤细胞增殖与凋亡 |
7 血管生成及骨肉瘤细胞黏附与迁移 |
8 肿瘤耐药 |
9 破骨细胞 |
第三节 范可尼贫血(Fanconi anemia:FA)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
1 FANCD2 的单泛素化及其转移 |
2 FA 与肿瘤的关系 |
第四节 本论文的研究设想、方法与意义 |
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2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内容 |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3 实验设计与技术路线 |
4 统计学分析 |
第二章 骨肉瘤相关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一节 骨肉瘤蛋白质组学分析与鉴定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1 试剂、仪器及样品来源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3.1 Bradford 方法检测蛋白质含量 |
3.2 2-DE 分离情况 |
3.3 MALDI-TOF-MS 对表达蛋白的鉴定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二节 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2 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骨肉瘤易感基因调控网络的构建 |
3.2 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生物通路 |
3.3 骨肉瘤差异蛋白的 GO 注释 |
3.4 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相互作用 |
4 结论 |
第三节 骨肉瘤相关蛋白 FANCD2 和 TPI-1 鉴定与功能分析 |
1 引言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剂与材料 |
2.2 仪器设备 |
2.3 细胞来源 |
2.4 方法 |
2.5 Western Blot 测定 TPI-1、FANCD2 的蛋白表达 |
2.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 TPI-1、FANCD2 的蛋白表达 |
3 结果 |
3.1 骨肉瘤细胞及成骨细胞中 TPI-1 和 FANCD2 mRNA 表达量测定 |
3.2 骨肉瘤细胞及成骨细胞中 TPI-1 和 FANCD2 蛋白的表达 |
4 讨论 |
5 结论 |
第三章 综合讨论 |
第一节 所鉴定骨肉瘤相关蛋白的生物学意义 |
第二节 探讨 DNA 修复蛋白-范可尼贫血亚型(FANCD2)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与功能分析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7)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脂肪组织IGF-I、ERK、GLUT4、IRS-1 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材料方法 |
1.1 材料 |
1.1.1 标本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3 实验仪器设备 |
1.1.4 试剂 |
1.2 方法 |
1.2.1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概述 |
1.2.2 标本采集和保存 |
1.2.3 组织总RNA的提取(离心柱法) |
1.2.4 逆转录反应 |
1.2.5 SYBR荧光实时定量PCR法 |
1.2.6 数据表达与分析 |
第二章 结果 |
2.1 人体测量学和临床病理参数指标 |
2.2 基因mRNA荧光PCR结果分析 |
2.2.1 基因mRNA荧光PCR曲线图 |
2.2.2 基因mRNA表达量比较 |
2.2.3 基因mRNA表达量相关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代谢综合征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蛋白尿及代谢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试验方法 |
3 纳入研究对象的质量控制 |
4 统计学处理 |
5 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1 PA及EH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情况 |
2 PA及EH组蛋白尿患病率比较 |
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4 PA患者不同性别间MS各组分平均水平及检出情况 |
5 伴有MS的PA患者各项MS症状构成情况 |
6 PA患者中不同民族MS及其组分检出率比较 |
7 酸固酮水平与MS及其主要组分检出率情况 |
8 AP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情况 |
9 APA患者中蛋白尿的相关因素分析 |
讨论 |
1 原发性酸固酮增多症的流行现状 |
2 原发性酸固酮增多症的分类 |
3 发病机制 |
4 原发性醒固酮增多症祀器官损害研究现状 |
5 原发性醒固酮增多症合并代谢紊乱 |
6 腺瘤型原发性酸固酮增多症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9)上海市杨浦区职业病诊断鉴定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标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杨浦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调查 |
1. 材料和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第二部分 上海市杨浦区职业病诊断鉴定案例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部分 职业病诊断鉴定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职业病诊断鉴定制度的若干建议 |
1. 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与人员队伍建设 |
2. 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制度 |
3. 明确职业病诊断鉴定的法律性质及质证要求 |
4. 及时规范和修订职业病诊断标准 |
总结 |
创新之处 |
欠缺之处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经验拮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学术思想 |
1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介绍 |
1.1 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发展历史 |
1.2 肾科主要专家介绍 |
2 学术思想 |
2.1 坚持整体观,审病因病机,整体论治 |
2.2 注重辨病辨证,辨证论治,病证结合 |
2.3 细审病因,抓病机关键,治病求本 |
2.4 明辨邪正盛衰,标本缓急,权以活变 |
2.5 益肾清利活血法 |
3 常用治疗理念 |
3.1 原发疾病,及早处理 |
3.2 调理脾胃,补养先天 |
3.3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
3.4 合理使用西药,取长补短 |
3.5 灵活辨证运用中药,减少激素副作用 |
第二部分 常见肾脏疾病的治疗经验 |
1 肾小球肾炎的中医治疗 |
1.1 邹云翔教授经验 |
1.2 金惠伯教授经验 |
1.3 龚丽娟教授经验 |
1.4 余承惠教授经验 |
1.5 邹燕勤教授经验 |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疗 |
2.1 邹云翔教授经验 |
2.2 邹燕勤教授经验 |
2.3 余承惠教授经验 |
2.4 孙伟教授经验 |
3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 |
3.1 邹云翔教授经验 |
3.2 龚丽娟教授经验 |
3.3 孙伟教授经验 |
4 泌尿系结石的中医治疗 |
4.1 立法用药应顾护肾气 |
4.2 把握脏腑间的关系 |
4.3 通调气血以加强祛石之力 |
4.4 因人、因时制宜 |
4.5 绞痛之时,便是因势利导之机 |
4.6 节制肥甘酒酪厚味,是清除湿热瘀阻的重要环节 |
第三部分 治疗肾脏病独特用药分析 |
1 益肾扶正 |
1.1 生黄芪 潞党参 |
1.2 厚杜仲 怀牛膝 |
1.3 菟丝子 仙灵脾 |
1.4 制首乌 白蒺藜 |
1.5 女贞子 旱莲草 桑椹子 |
1.6 制黄精 肥玉竹 |
1.7 细生地 山萸肉 |
2 清利湿浊 |
2.1 邪在上焦 |
2.1.1 金银花 淡子芩 |
2.1.2 肥知母 黄柏 |
2.1.3 芦根 白茅根 |
2.2 邪在中焦 |
2.2.1 川黄连 藿佩兰 |
2.2.2 炒白术 淮山药 |
2.2.3 紫苏梗 法半夏 |
2.3 邪在下焦 |
2.3.1 土茯苓 六月雪 |
2.3.2 石韦 虎杖 |
2.3.3 益母草 车前草 |
2.3.4 玉米须 丝瓜络 |
3 活血化瘀 |
3.1 炒当归 紫丹参 |
3.2 三棱 莪术 |
3.3 广郁金 川芎 |
3.4 丹皮 紫草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四、库兴氏综合征诊断中的若干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Mfn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肥胖型高血压和高尿酸血症相关性研究[D]. 金永鑫. 首都医科大学, 2018(04)
- [2]青少年抑郁障碍脑磁频谱功率、功能连接与皮质醇的相关性[D]. 赵兰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2)
- [3]基于CBR-RBR集成方法的马病远程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D]. 秦宏宇.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1)
- [4]基于EUROPLAN的中日罕见病科研现状分析与比较研究[D]. 梅林. 山东大学, 2015(01)
- [5]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D]. 李经堂. 南昌大学, 2013(04)
- [6]骨肉瘤差异蛋白质组学变化及相关蛋白FANCD2、TPI-1表达验证[D]. 刘桂锋. 吉林大学, 2013(08)
- [7]代谢综合征合并结直肠癌脂肪组织IGF-I、ERK、GLUT4、IRS-1 mRNA表达变化及意义[D]. 冯燕. 青岛大学, 2012(09)
- [8]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蛋白尿及代谢情况分析[D]. 马轩.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上海市杨浦区职业病诊断鉴定现状及对策研究[D]. 黄沪涛. 复旦大学, 2010(07)
- [10]江苏省中医院肾内科运用中医药治疗肾脏病经验拮菁[D]. 陆芳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