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一、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敏[1](2021)在《改良大承气汤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术后肠麻痹(Postoperativeileus,POI)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防治措施也在探索中。本课题采用POI模型小鼠,初步探究传统大承气汤(Traditional Chinese formula Da-Cheng-Qi-Tang Dachengqi Decoction,T-DCQT)和改良大承气汤(Modified Da-Cheng-Qi-Tang,M-DCQT)对POI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昆明小鼠80只,雌雄不拘,均分5组:(1)正常对照组;(2)假手术组;(3)POI组;(4)T-DCQT干预组;(5)M-DCQT干预组。POI模型采用经典小肠干扰术方法复制。POI组小鼠通过灌肠给予T-DCQT或M-DCQT,每天2次,其余组小鼠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肠。术后24h、48h进行以下检测:用阿拉伯胶炭末混合物测量胃肠排推运动;HE染色评估肠道的病理变化;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肠组织NF-κB,p38 MAPK及TLR4的表达;高通量液态芯片检测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MCP-1、MIP-1β、IL-17等的水平。结果:POI组小鼠胃肠排推运动明显减慢(p<0.01),T-DCQT或M-DCQT灌肠后与POI组比较胃肠运动功能明显改善(p<0.05或p<0.01)。POI组小鼠肠粘膜存在炎症细胞浸润、粘膜下水肿、充血,T-DCQT或M-DCQT干预能明显改善肠壁粘膜的病理变化。与对照组相比,POI组小鼠炎症细胞因子IL-1α,IL-6,MCP-1,MIP-1β和IL-17血清含量在术后24h、48h显着增高(p<0.05或p<0.01),MIP-1α水平仅在术后48h增加(p<0.05);T-DCQT或M-DCQT干预可显着降低术后24h、48h血清IL-1α、IL-6、MIP-1β和IL-17的含量(p<0.05或p<0.01),MCP-1水平仅在24h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T-DCQT处理组相比,M-DCQT组24h的IL-6,MIP-1β水平和48h的IL-1α水平降低更为显着。此外,T-DCQT或M-DCQT均可明显降低POI小鼠肠道组织中的炎症相关信号分子如NF-κB、p38 MAPK和TLR4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T-DCQT和M-DCOT均可改善POI小鼠胃肠运动的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减轻POI所致的炎症反应有关。M-DCQT在控制POI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作用更显着。目的:在第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改良大承气汤(M-DCQT)对实验性术后肠麻痹(POI)小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C57BL/6小鼠48只,雌雄不拘,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control),假手术组(sham),肠麻痹组(POI)和M-DCQT干预组(M-DCQT)。通过经典小肠干扰术诱导POI模型。术后给以饮用水(control、sham、POI组)或M-DCQT灌胃,每天2次。术后24h、48 h取每组小鼠各半数进行以下检测:胃肠运动功能、肠道组织结构变化、局部神经递质及血清胃肠肽水平;同时用16S高通量测序检测肠粘膜菌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用高通量液体芯片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或假手术组相比,POI组小鼠胃肠排推运动减慢,肠粘膜充血水肿,肠道细菌结构和多样性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在M-DCQT处理后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术后24h、48h,POI组小鼠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α、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或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MCP-1和IL-17在24h的增加显着(p<0.05);同时,POI组小鼠血管活性肠肽的血清水平增加、胃动素的降低(p<0.05或p<0.01);回肠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降低、组织胺升高(p<0.05或p<0.01);用M-DCQT干预,这些变化均有不同程度逆转(p<0.05或p<0.01)。结论:M-DCQT可有效改善POI小鼠的胃肠道运动功能,其机制与减轻POI所致的炎症反应、肠道粘膜细菌失调和胃肠肽失衡有关。

高瑞娟[2](2021)在《蒙药“巴布-7”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肠杆菌性腹泻是致死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造成严重畜牧业经济损失。蒙药巴布-7(Babu seven compound,BBS)对腹泻有较强的临床疗效。但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较少。为研究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本研究开展如下实验:实验1:为建立大肠杆菌性腹泻模型,将90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VG,口腔灌服生理盐水,n=10),模型Ⅰ组(MGⅠ,腹腔注射1.0×109CFU/m L E.coli O1,n=20),模型Ⅱ组,(MGⅡ,口腔灌服1.0×109CFU/m L E.coli O1,n=20),模型Ⅲ组,(MGⅢ,单次口腔灌服2%Na HCO3和1.0×109CFU/m L E.coli O1,n=20),模型Ⅳ组,(MGⅣ连续1次/3 d口腔灌服2%Na HCO3和1.0×109CFU/m L E.coli O1,n=20),攻毒后连续观察7 d,观察小鼠腹泻率、死亡率、DAI评分、肠道病变并检测炎性因子。结果表明,MGⅠ小鼠出现腹泻症状,死亡率达75%。MGⅡ小鼠未见异常;MGⅢ小鼠腹泻率达60%,死亡率达15%,腹泻症状于攻毒24 h后自愈。MGⅣ小鼠腹泻率达65%,死亡率达15%,存活小鼠腹泻、精神萎靡、厌食等症状可以持续72 h以上,且肠道病理变化和炎性因子均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结果显示,连续3 d(1次/d)灌服2%碳酸氢钠溶液和1.0×109CFU/m L的致病性E.coli O1可以成功建立小鼠腹泻模型。实验2:为研究蒙药BB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生物屏障的影响。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小鼠盲肠微生物进行测序。通过α多样性和β多样性来综合分析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结果显示,E.coli O1入侵会降低Chao1、Ace、Shannon指数(P<0.05),升高Simpson指数(P<0.05),而BBS和EM治疗会升高Chao1、Ace、Shannon指数,降低Simpson指数(P<0.05)。E.coli O1的入侵会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拟杆菌门、拟杆菌目、拟杆菌属、疣微菌门、疣微菌目、乳杆菌目、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升高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梭菌属、梭菌目、肠杆菌目、肠球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而BBS-H和Em-H治疗可以可以恢复菌群结构并增加有益菌丰度,降低有害菌丰度。说明,蒙药BBS-H和Em-H可以修复致病性E.coli O1造成的肠生物屏障损伤。实验3:为研究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影响。将125只小鼠分为9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VG,n=10)、模型组(MG,n=10)、阳性对照组(CG,n=15)、蒙药巴布-7高、中、低剂量组(BBS-H,BBS-M,BBS-L,n=15)、大黄素高、中、低剂量组(Em-H,Em-M,Em-L,n=15)。灌胃治疗7 d,于第8 d杀死小鼠,采集样本。光镜观察小鼠肠道病理损伤并计算绒腺比(Villus height/Crypt depth,V/C);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肠道超微结构;RT-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Claudin-1、Occludin、ZO-1、MLCK、JAMA的基因及蛋白表达量;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DAO、D-LA、ET含量。结果显示:MG各肠段肠绒毛断裂,炎性细胞浸润、V/C比值降低(P<0.05),紧密连接相关蛋白Claudin-1、Occludin、ZO-1、MLCK、JAMA表达下降(P<0.05),血清中DAO、D-LA、ET含量显着升高(P<0.05)。而蒙药BBS-H组和Em-H组可以缓解肠道损伤(P<0.05),提高V/C值及紧密连接相关蛋白表达量(P<0.05),降低血清中DAO、D-LA、ET含量。表明,蒙药BBS-H和Em-H可以通过提高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表达来降低肠黏膜通透性,从而来修复致病性E.coli O1造成的肠道机械屏障损伤(P<0.05)。实验4:为研究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CD3+T、CD4+T、CD8+T、CD19+B细胞和TH1、TH2细胞百分含量并计算CD4+/CD8+比值;ELISA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中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IL-2、IL-4、IL-10、IFN-γ、TGF-β、IL-17、IL-23、SIg A含量,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 M、Ig G、lg A含量。结果显示,MG中CD3+T、CD4+T、CD19+B的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着降低(P<0.05),IL-1β、IL-6、IL-8、NO、TNF-α、IL-17、IL-23显着升高(P<0.05),IL-2、IL-4、IL-10、IFN-γ、TGF-β、SIg A、Ig M、Ig G、lg A显着降低(P<0.05)。蒙药BBS-H和Em-H治疗可提高CD3+T、CD4+T、CD19+B的百分比及CD4+/CD8+的比值(P<0.05),降低IL-1β、IL-6、IL-8、NO、TNF-α、IL-17、IL-23含量(P<0.05),提高IL-2、IL-4、IL-10、IFN-γ、TGF-β、SIg A、Ig M、Ig G、lg A含量(P<0.05)。表明,蒙药BBS-H和Em-H可以修复大肠杆菌造成的免疫屏障损伤。实验5:为研究BBS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化学屏障影响。PAS染色观察肠上皮杯状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中MUC-2含量;ELISA法检测小鼠十二指肠中肠三叶因子、溶菌酶、二糖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结果显示,致病性E.coli O1降低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TFF3含量,减弱溶菌酶、二糖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蒙药BBS-H和Em-H治疗可以显着提高杯状细胞数量及MUC-2、TFF3含量,提高溶菌酶、二糖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力(P<0.05)。表明,蒙药BBS-H和Em-H可以修复致病性E.coli O1造成的肠化学屏障损伤。

梁飞红[3](2021)在《基于EPO信号通路探讨红景天苷对细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细菌性炎症是一个紧迫的健康问题,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是抗生素,但鉴于全球耐药菌数量的上升以及抗耐药菌新药的缺乏,亟需探索新的防治策略[1,2]。病原微生物入侵可诱发急性炎症反应,此时宿主自动启动炎症消退,这提示我们可以通过促宿主炎症消退来治疗细菌性炎症。在自限性炎症中,促炎症消退分子因能抑制炎症、促进组织再生、增强细菌的杀灭和清除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4]。因此,挖掘新的炎症消退分子是探索新治疗策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其可能为抗生素疗法提供辅助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以促红细胞生成作用而闻名的糖蛋白激素,通过与EPO受体(EPO Receptor,EPOR)结合刺激骨髓中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5]。有证据表明,巨噬细胞也能表达EPOR,EPO与巨噬细胞上的EPOR结合后能增强凋巨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的能力,促进无菌性腹膜炎的炎症消退[6]。但EPO在细菌性炎症消退中是否起作用以及其可能的机制仍有待探索。红景天苷具有抗炎的作用,且有研究表明,红景天苷可提升EPO的水平。红景天苷能否通过影响EPO在炎症消退中发挥作用尚未可知。因此,本次课题我们将探索这些问题。方法1、巨噬细胞EPO信号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的炎症消退(1)将低剂量大肠杆菌注射到小鼠腹腔中,于0、6、12、24、48和72小时取材,光镜细胞计数观察腹腔灌洗液中总炎症细胞数目,流式检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比例,平板涂布法计算菌落数,使用细胞因子流式试剂盒检测MCP-1、IL-6、TNF-α、IL-1β、IFN-γ、IL-10含量,使用ELISA试剂盒检测腹腔液中EPO含量,流式检测腹腔炎症细胞细胞膜EPOR表达、胞内Jak2的表达情况。(2)使用大肠杆菌在EPOR-C或EPOR-cKO小鼠中诱导细菌性腹膜炎,于0、6、12、24、48和72小时取材,光镜细胞计数观察腹腔灌洗液中总炎症细胞数目,流式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使用平板涂布法计算菌落数,使用细胞因子流式试剂盒检测MCP-1、IL-6、TNF-α、IL-1β、IFN-γ、IL-10。(3)在低剂量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中,给予rhEPO或PBS治疗,分别于0、6、12、24、48和72小时取材,光镜细胞计数观察腹腔灌洗液中总炎症细胞数目,流式检测中性,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使用平板涂布法计算菌落数,细胞因子流式试剂盒检测MCP-1、IL-6、TNF-α、IL-1β、IFN-γ、IL-10。2、EPO通过PPARγ诱导的CD36促进巨噬细胞以低炎症方式吞噬大肠杆菌(1)将被baclight标志的大肠杆菌与原代巨噬细胞共孵育,采用流式技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效果,使用CFSE标志大肠杆菌并与原代巨噬细胞共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的效果。(2)用rhEPO或者PBS对EPOR-C和EPOR-cKO巨噬细胞预处理12小时,加入热灭活的大肠杆菌共孵育12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上清炎症因子MCP-1、IL-6、TNF-α、IL-1β、IFN-γ以及IL-10水平。(3)在注射大肠杆菌的同时给予EPOR-C或EPOR-cKO小鼠腹腔注射rhEPO(5000IU/Kg)或PBS,24小时后取材,使用大肠杆菌抗体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效应。(4)在低剂量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中,分别于0、6、12、24、48和72小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PPARγ的表达。(5)在体外,使用WT、EPORC或者是EPOR-cKO小鼠巨噬细胞,给予rhEPO或PBS预处理后,将灭活后的大肠杆菌与原代巨噬细胞共孵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PARγ的表达水平。(6)在WT、EPORC或者是EPOR-cKO小鼠小鼠中诱导腹膜炎,给予rhEPO或PBS治疗,检测巨噬细胞PPARγ的mRNA或蛋白表达水平。(7)给予PPARγ-C或PPARγ-cKO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光镜细胞计数观察腹腔灌洗液中总炎症细胞数目,流式检测中性粒细胞比例,使用平板涂布法计算菌落数;给予EPOR-cKO小鼠腹腔注射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给予RSG治疗,检测腹腔灌洗液总细胞数、中性粒细胞、菌落数、以及炎症因子。(8)使用大肠杆菌诱导EPOR-CKO、PPARγ-C或PPARγ-cKO小鼠腹膜炎,给予PBS、EPO或者RSG治疗,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在体外,培养EPOR-CKO、PPARγ-C或PPARγ-cKO小鼠原代巨噬细胞,给予PBS、EPO或者RSG处理后,将荧光标志后的大肠杆菌与细胞共孵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9)在低剂量大肠杆菌诱导的腹膜炎中,分别于0、6、12、24、48和72小时取材,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10)在体外,培养WT、EPOR-C、EPOR-cKO、PPARγ-C或PPARγ-cKO小鼠巨噬细胞,给予PBS、rhEPO、RSG预处理后,将灭活后的大肠杆菌与原代巨噬细胞共孵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6的表达水平。(11)在WT、EPOR-C、EPOR-cKO、PPARγ-C或PPARγ-cKO小鼠中使用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给予PBS、rhEPO或RSG治疗,检测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水平。(12)培养原代腹腔巨噬细胞,给予EPO、特异性CD36封闭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处理后,将大肠杆菌与细胞共孵育,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13)WT小鼠用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给予EPO、CD36特异性封闭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治疗,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中性粒细胞比例,检测细菌菌落数以及炎症因子。3、EPO增强抗生素对细菌性炎症的治疗作用(1)采用高剂量大肠杆菌诱导腹膜炎,在给予大肠杆菌后2小时,分别给予EPO,环丙沙星,以及两者组合治疗,检测总炎症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比例、菌落数;取肺部组织进行HE染色。(2)体外培养EPOR-C巨噬细胞或EPOR-cKO巨噬细胞,使用PBS、rhEPO或RSG预处理,加入荧光标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吞噬情况。(3)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来制备小鼠皮肤炎症模型,给予rhEPO或万古霉素单独治疗,或两者组合治疗。取材后光镜下计算总细胞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炎症细胞因子MCP-1、IL-6、TNF-α、IL-1β、IFN-γ以及IL-10水平,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细菌菌数,HE染色检测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情况。4、红景天苷通过调控EPO信号抑制细菌性炎症(1)使用PBS或者红景天苷治疗低剂量大肠杆菌诱导的自限性腹膜炎,4、12、24以及48小时取材。光镜下计算总细胞数,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的比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腹膜炎炎症因子MCP-1、IL-6、TNF-α、IL-1β、IFN-γ以及IL-10水平。(2)高剂量大肠杆菌诱导消退延迟炎症,单独使用红景天苷或者环丙沙星治疗,或联合两者治疗,24小时后取材,光镜下计算总细胞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MCP-1、IL-6、TNF-α、IL-1β、IFN-γ以及IL-10水平;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细菌菌落数。(4)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来制备小鼠皮肤炎症模型,给予红景天苷或万古霉素单独治疗,或两者组合治疗。取材后光镜下计算总细胞数,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比例以及炎症细胞因子MCP-1、IL-6、TNF-α、IL-1β、IFN-γ以及IL-10水平,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细菌菌数,HE染色检测皮肤炎症细胞浸润情况。(5)给予小鼠腹腔注射PBS或红景天苷,24小时后取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或腹腔液中的EPO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EPOR水平。(6)体外培养WT巨噬细胞,使用PBS、红景天苷预处理48小时,加入荧光标志的大肠杆菌孵育,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效果。结果1、在自限性大肠杆菌小鼠模型中,EPO浓度明显高于未接种大肠杆菌的小鼠。此外,存在于巨噬细胞而不是中性粒细胞的EPOR,在炎症消退前持续地积聚。EPOR下游唯一的直接信号分子,磷酸化JAK2也与EPOR保持同步表达增加。EPOR-cKO小鼠在接种大肠杆菌后,出现了延迟消退的现象,而外源性的EPO则可以促进细菌性炎症消退。2、EPO没有直接的抗菌活性。体内外实验证明,EPO增加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同时抑制了促炎因子MCP-1、IL-6和TNF-α的表达。EPOR-cKO小鼠的吞噬大肠杆菌能力降低,促炎因子MCP-1、IL-6和TNF-α表达上升。巨噬细胞清除大肠杆菌过程中,EPO诱导巨噬细胞PPARγ的表达,EPOR-cKO小鼠中PPARγ的mRNA以及蛋白水平都明显下降。巨噬细胞EPOR基因缺失会导致对大肠杆菌的摄取减少,而PPARγ的激动剂RSG则可以恢复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功能。巨噬细胞PPARγ基因缺失也会降低对大肠杆菌的吞噬功能。在大肠杆菌诱导的腹膜炎过程中,EPO通过PPARγ调节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CD36特异性封闭抗体能减弱EPO增加的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作用。3、在大肠杆菌诱导的消退延迟腹膜炎中,与单独使用环丙沙星相比,EPO联合环丙沙星联合治疗减少小鼠腹腔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数、大肠杆菌菌落计数、MCP-1、IL-6和TNF-α水平。EPO不能直接杀灭金葡菌,但是P0可以显着增强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作用。而EPOR基因缺失的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降低。PPARγ激动剂RSG则可以恢复EPOR基因缺失巨噬细胞吞噬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能力。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发的小鼠背部皮肤炎症中,EPO和万古霉素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EPO或万古霉素相比,中性粒细胞、细菌菌落数、MCP-1、TNF-α显着降低。4、红景天苷可以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的腹膜炎的炎症消退,并且可以抑制高剂量的大肠杆菌感染、金黄色葡球菌感染以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红景天苷能够提高小鼠体内EPO含量、腹腔巨噬细胞EPOR蛋白表达以及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能力。结论1.巨噬细胞EPO信号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的炎症消退。2.EPO通过PPARγ诱导的CD36促进巨噬细胞以低炎症方式吞噬大肠杆菌。3.EPO增强抗生素对细菌性炎症的治疗作用。4.红景天苷通过调控EPO信号抑制细菌性炎症。

闫雨蒙[4](2021)在《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金银花水煎剂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的影响,探究其对脓毒症炎症及免疫的调节作用及机制。方法:实验一:使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分别以生理盐水和不同剂量金银花水煎剂作为干预措施,连续观察7天,对照不同剂量的金银花水煎剂对小鼠生存情况的影响。实验二:使用CLP脓毒症小鼠模型及假手术小鼠模型,以实验一中提高生存率最显着的剂量作为金银花最佳剂量,分析金银花水煎剂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及免疫的调节作用与机制。CLP造模后24、48小时处死小鼠取材,采集小鼠血清、肝脏、脾脏;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肝脏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淋巴细胞、CD4+、CD8+等;ELISA 检测炎症因子 TNF-α,IL-1,IL-4 等;免疫印迹测 HMGB1、TLR4、p38 MAPK、IL-1β、IL-6 等。结果:实验一结果显示金银花中剂量组显着提高脓毒症小鼠7天生存率,并且可改善脓毒症小鼠内脏水肿,腹腔黏连、积液等病理状态。实验二结果显示:①病理切片观察显示金银花组小鼠肝细胞气球样变、脂肪样变、点状坏死等损伤较生理盐水组程度更轻,脾脏结构尚能识别,白髓与红髓界限不清但程度轻于生理盐水组。②ELISA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和金银花组造模后24小时IL-4都有所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造模后48小时生理盐水组IL-4持续下降,金银花组IL-4含量有所回升。IL-10与TNF-α变化无统计学差异。③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24小时生理盐水组、金银花组小鼠成熟T淋巴细胞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占比下降,但金银花组显着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CD4+/CD8+水平显着下降,但金银花组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CLP术后48小时生理盐水组与金银花组小鼠CD4+、CD4+/CD8+比值均显着下降(P<0.05),其中金银花组略高于生理盐水组,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8、P=0.299)。④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CLP造模24小时后,金银花组小鼠HMGB1、TLR4、p38MAPK蛋白表达下降;48小时后,与假手术组相比,生理盐水组CLP术后24小时p38 MAPK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5),提示金银花可能抑制p38MAPK表达(P<0.05);CLP术后48h金银花组小鼠HMGB1、TLR4表达仍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p38 MAPK表达亦低于生理盐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h时金银花组IL-6、IL-1β表达显着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48h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金银花组表达更接近正常值。结论:1.中剂量金银花水煎剂可提高脓毒症小鼠生存率,改善脏器损伤情况;2.金银花水煎剂对CLP脓毒症小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影响主要体现在保护免疫器官、提高淋巴细胞生存能力,调节脾脏CD4+/CD8+比例、调控免疫因子分泌等方面。3.金银花水煎剂在应用于CLP脓毒症小鼠治疗中表现出一定的免疫调节能力,且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HMGB1/TLR4/p38 MAPK信号通路相关。

薛佳茜[5](2021)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清源化痰颗粒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慢阻肺的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又是加速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AECOPD的药物以抗感染、抗炎和支气管扩张药为主,但是仍有其相对局限性,临床上需要有更多的可供选择的药物用于AECOPD的治疗,因此在此领域,中医药是大有作为的。本研究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经典理论为出发点,以清源化痰颗粒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清源化痰颗粒的应用提供实验支持。同时在研究中传承中医学的理论精华,建立对中医药学的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方法:(1)首先以网络药理学为手段,通过数据库检索清源化痰颗粒中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靶标,明确清源化痰颗粒和AECOPD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和信号传导途径,提出清源化痰颗粒作用于AECOPD的机制假说;(2)其次,观察清源化痰颗粒对AECOPD小鼠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明确其“治肺”的作用机制。选用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通过熏烟加气管内滴注LPS的方法建立AECOPD疾病小鼠模型,8周后收收集标本进行检测,观察小鼠精神、饮食、体质量等一般情况,肺组织HE病理改变及肺平均内衬间隔,计算肺泡灌洗液内炎症细胞数量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并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及PCR检测相关炎症通路HMGB1-RAGE、凋亡蛋白C-casp3等的水平。(3)再次,研究清源化痰颗粒对肠道菌群与肠道内代谢产物的影响,说明其具有“调肠”的作用。利用16S rDNA及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小鼠粪便中群落物种信息和短链脂肪酸水平,通过OTU聚类分析、样本间β多样性指数分析及多组比较方法,获取物种组成信息和组间组成差异;利用Masshunter定量软件对样本中短链脂肪酸进行识别,确定各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最后将代谢产物和样本物种进行相关性分析,判断差异代谢物与菌群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挖掘引起代谢差异的关键菌群。(4)最后,观察清源化痰颗粒干预后的肠道菌群对熏烟联合LPS滴注诱导的AECOPD小鼠炎症反应的影响,进一步明确清源化痰颗粒“从肠治肺”的作用机制。利用菌群耗竭联合AECOPD造模的方法建立小鼠双重干预模型,于第8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肺组织HE病理改变、肺泡灌洗液内炎症细胞计数,并通过Western blot及PCR检测相关炎症通路HMGB1-RAGE、凋亡蛋白C-casp3等的表达情况。结果:(1)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清源化痰颗粒的作用机制主要表现在对炎症反应的调节上,通过表型分析发现,清源化痰颗粒的作用靶标中CRP、IL-6、IL-1β与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相关,MPO与中性粒细胞炎症相关,MMP-1、MMP-9与肺气肿程度相关;在通路上,主要涉及RAGE及其配体途径、PI3K-Akt信号通路,并对Apoptosis结局具有调节作用。结合文献研究,最终提出清源化痰颗粒可能通过介导“HMGB1-RAGE”信号通路,对中性粒细胞凋亡产生干预,进而影响AECOPD的疾病进程的科学假说。(2)清源化痰颗粒能显着改善AECOPD小鼠肺组织炎症情况,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及大黄素组小鼠体质量均上升平稳,一般情况尚可;肺组织病理提示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肺组织中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炎症反应有所缓解。中药中剂量组、大黄素组可见轻度炎细胞浸润,病变最轻,肺平均内衬间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各药物组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模型组,淋巴细胞变化尚不明显,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低,以中药中剂量组最为显着(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正常组无明显的C-casp3、Ly6G荧光细胞形态显示。模型组可见明显的中性粒细胞,胞内及周围未见C-casp3显示,各给药组可见不同程度的Ly6G和C-casp3显示,说明给药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中性粒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ECOPD模型组小鼠肺组织C-casp3、C-casp3/Casp3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Casp3、HMGB1、RAGE明显升高(P<0.05,P<0.01)。经不同药物处理后,C-casp3、C-casp3/Casp3表达均有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中药中剂量组、大黄素组效果优于中药高剂量组和西药组(P<0.05,P<0.01);Casp3表达方面,给与药物干预后,给药各组Casp3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大黄素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给药组小鼠HMGB1、RAGE蛋白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中剂量组、大黄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mRNA、RAGE 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经各组药物治疗后,HMGB1mRNA、RAGE mRNA两种基因的表达水平均被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MGB1mRNA表达水平方面,相对于西药组,中药中剂量组、大黄素组表达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而RAGE mRNA各给药组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3)在对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影响方面,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以丁酸最为显着(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乙酸、丙酸含量略有升高;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大黄素组乙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丙酸、丁酸均明显上升,其中中药中剂量组丙酸、丁酸含量最高。综合分析后将丁酸作为主要差异代谢产物,与先前分析得到的组间主要差异菌群进行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Akkermansiaceae(阿克曼菌科)、Rikenellaceae(理研菌科)、Ruminococcaceae(瘤胃菌科)、Sutterellaceae与丁酸水平呈正相关,Enterococcaceae(肠球菌科)与丁酸水平呈负相关。Akkermansiaceae(阿克曼菌科)与丁酸的组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4)粪便菌群移植能显着逆转AECOPD小鼠肺组织炎症情况,移植正常组、移植中药组、移植大黄素组小鼠一般情况尚可,体质量在予以菌群移植后平稳上升;肺组织病理提示肺泡结构破坏及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肺平均内衬间隔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肺泡灌洗液内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模型组减少,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移植正常组、移植中药组、移植大黄素组小鼠肺组织C-casp3、C-casp3/Casp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移植中药组效果略优于移植正常组和移植大黄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sp3在各移植组中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移植组小鼠HMGB1、RAGE呈现下降趋势,与模型组比较,移植中药组、移植大黄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中HMGB1mRNA、RAGE mRNA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移植组HMGB1mRNA、RAGE mRNA的表达水平均被下调(P<0.01,P<0.05),以移植中药组下降明显,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源化痰颗粒能够影响HMGB1-RAGE通路,下调促炎因子HMGB1及其受体RAGE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同时上调凋亡执行蛋白C-casp3的水平,诱导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凋亡,减轻中性粒细胞介导的肺部炎症,具有“治肺”的作用;AECOPD模型小鼠伴有短链脂肪酸及肠道菌群的紊乱,而清源化痰颗粒能够升高模型小鼠丁酸水平,同时调节相关肠道菌群的结构和丰度,纠正肠道菌群和代谢产物的紊乱,说明清源化痰颗粒具有“调肠”的特点;清源化痰颗粒干预后的粪便菌群移植能够明显减轻AECOPD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调节HMGB1-RAGE通路及凋亡蛋白C-casp3的表达,体现了清源化痰颗粒“从肠治肺”“肺肠同调”的中医特色。

张毅[6](2021)在《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变化目的:气管滴注脂多糖(LPS)法制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模型,观察3h、6h、12h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模型是否存在肺损伤程度差异。方法:1.大鼠分组及造模:32只健康SD大鼠采用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依据LPS滴注时长不同分为:3h组、6h组,12h组,每组8只。以LPS(2mg/kg)滴注大鼠气管复制ALI大鼠模型。2.指标检测:大鼠行为观察;肺功能检测;肺湿/干重比(W/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8含量;试剂盒检测肺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1.大鼠行为观察:与正常组相比,LPS诱导3 h,大鼠精神处于淡漠状态,摄食减少,活动明显减少,鼻腔处粘液分泌物增多,大鼠的呼吸频率加快,可闻及哮鸣音。2.肺功能:LPS诱导3 h,大鼠第0.1秒用力呼气量(FEV 0.1)、第0.3秒用力呼气量(FEV 0.3)以及各自占用力肺活量(FVC)之比(FEV0.1/FVC;FEV0.3/FVC)均显着下降(P<0.05,P<0.01)。3.肺病理:LPS诱导3 h,大鼠肺泡间隔增厚、肺间质水肿、红细胞渗出。湿干重比值(W/D)明显升高(P<0.01)。4.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指标:LPS诱导3 h,大鼠BALF中IL-1β、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肺组织中MDA含量显着升高(P<0.01),而SOD含量显着降低(P<0.01)。结论:采用气管滴注LPS法能成功制备出ALI大鼠模型,经3h、6h、12h不同时段比较,发现3h时间节点处大鼠造模后肺部病理学改变及炎性因子、氧化指标的特点更符合ALI患者特点,故LPS诱导3h的ALI模型为最佳。第二部分: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影响目的:研究电针预处理尺泽(LU 5)穴和足三里(ST 36)穴能否抑制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向M1表型极化,发挥肺脏保护作用,并研究其分子机制。方法:1.大鼠分组及造模:4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包含三个亚组:尺泽组、足三里组、尺泽+足三里组,每组8只。选取第一部分中的最佳LPS诱导时间点3h造模,方法同上。2.电针预处理:各电针预处理组均于模型制备前6天,于相应双侧穴位以电针预处理,针柄连接电针治疗仪,施以疏密波,频率2/15 Hz,刺激强度为1~2mA,强度逐渐增加为大鼠针刺部位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时长30min,连续干预6天。3.指标检测:观察各组大鼠肺功能,取肺组织计算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检测并进行肺损伤评分。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MDA、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转录反应(QT-PCR)测定各组大鼠AM内M1表型标志物(CD86、iNOS)及其信号通路关键分子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AM内CD86、iNOS蛋白表达和通路蛋白TLR4、My D88、NF-κB p65表达量。结果:1.肺功能及病理: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显示FEV0.1、FEV0.3、FEV0.1/FVC及FEV0.3/FVC均显着下降(P<0.01);肺组织W/D增高(P<0.01);HE染色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大量红细胞渗出,肺泡间隔增厚;肺损伤评分显着升高(P<0.01)。各组电针预处理后,FEV0.1、FEV0.3、FEV0.1/FVC及FEV0.3/FVC均显着上升(P<0.05,P<0.01);病理切片示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肺泡间隔变窄;肺损伤评分下降。2.细胞因子含量: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BALF中M1型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含量显着降低(P<0.01)。3.氧化-抗氧化指标: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MDA、MPO含量显着增高,SOD含量显着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预处理组大鼠MDA、MPO含量显着降低,SOD含量显着上升(P<0.05,P<0.01)。4.M1极化标志物: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M内CD86、iNOS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显着升高(P<0.01)。而针刺预处理后,AM中CD86、iNOS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且尺泽+足三里组较尺泽组、足三里组上述指标检测效果优越。5.M1极化信号通路分子: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AM内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针刺预处理后,AM中TLR4、My D88、NF-κB p65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P<0.01),且尺泽+足三里组较尺泽组、足三里组上述指标检测效果优越。结论:1.ALI大鼠肺内M1表型明显增多。2.电针预处理可以抑制AM向M1方向极化,且其作用可能与电针下调TLR4/My D88/NF-κB p65信号通路有关。3.电针尺泽、足三里预处理均能改善ALI大鼠肺功能和病理,且两个腧穴联用治疗效果优于单个腧穴。

徐秋实[7](2021)在《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随着世界范围内生活方式的广泛改变,致使肥胖和胆结石发生率日益增加,导致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AP是临床上常见的腹部急症,其特点是起病急,进展快。临床上常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占20%左右。最新资料显示,SAP患者的病死率在13%~35%之间。而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则是SAP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ALI可进一步发展为危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入院1周内死亡的SAP患者中有60%死于呼吸功能衰竭,ARDS被认为是造成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将这种由急性胰腺炎所导致的肺损害称为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Acute Pancreatitis-Associated Acute Lung Injury,APALI),虽然在APALI的发病机制和药物干预方面的相关研究越来越多,但近年来APALI的治疗效果仍无明显改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因此,亟待深入探索APALI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策略。细胞外冷诱导RNA结合蛋白(Extracellular cold inducible RNA-binding protein,e CIRP)是一种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在失血性休克或败血症患者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血清CIRP,其升高程度与死亡率呈正相关。在功能上,eCIRP可以激活NLRP3炎性小体,加剧炎症性疾病并导致组织损伤。NLRP3炎性小体是一个蛋白复合物,它可以直接与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 containing CARD,ASC)相互作用激活caspase-1,激活的caspase-1裂解活化gasdermin D(GSDMD),pro-IL-1β和pro-IL-18,导致细胞焦亡和IL-1β以及IL-18的分泌。细胞焦亡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与炎症有关,可导致疾病进程恶化。肺常驻巨噬细胞,如肺泡巨噬细胞活化产生剧烈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症介质是ALI/ARDS发病的关键因素。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可以通过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18等,加剧肺组织损伤。然而,对于eCIRP是否引能起肺泡巨噬细胞焦亡以及其是否参与APALI的发生发展过程,目前尚无报道,值得进一步探索。历经20余年的探索,本研究组在APALI的发病机制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与临床方面的研究证实,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APALI,可明显缩短SAP病程,并降低病死率。因此,在SAP、APALI的诊疗方面,将现代医学与祖国传统医学相结合,优势互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得到充分阐释,并且经后世医家发展,成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研究显示APALI的发生、发展可能与SAP时肠屏障功能发生障碍,肠内细菌和毒素易位后被吸收入血,循环至肺部有关。上述研究结果与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中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不谋而合,即“腑气不通,上逆于肺”,所以从治疗角度上要注重“从肠治肺”,故病变早期治法上以攻里通下为主,引肺气下行以止喘息。中医常用大黄以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故目前临床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方剂中都配伍中药大黄,而大黄素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为探究大黄素在治疗APALI中可能的作用机理,本研究通过5%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STC)逆行胰胆管注射法,应用SD大鼠建立APALI动物模型,利用现代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探究eCIRP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病理潜在作用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以期进一步揭示APALI的发病机制并为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APALI提供实验依据和新的治疗策略。目的:通过检测APALI大鼠模型CIRP的表达变化及拮抗CIRP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影响,以及应用重组大鼠CIRP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并检测CIRP对该细胞的影响,以探索CIRP在APAL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应用大黄素进行干预性治疗的研究,探究大黄素治疗APALI的靶点,从而为治疗APALI寻找潜在靶点和应用大黄素治疗APAL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将40只雄性SD(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CON),重症胰腺炎组(SAP),C23(CIRP拮抗剂)干预组(C23),大黄素干预组(EMO)。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Sodium Taurocholate,STC)经胆胰管逆行注射(1ml/kg,0.1ml/min)诱导SAP大鼠模型,CON组大鼠经胆胰管逆行注入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C23干预组于造模后2小时经尾静脉注入C23(8mg/kg)。大黄素干预组于术后2小时及术后12小时分别灌胃给予大黄素(40mg/kg)。造模24小时后,将各组大鼠麻醉后,开腹经腹主动脉采血,并收集胰腺及肺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胰腺及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胰腺和肺组织病理评分来评价C23和大黄素对SAPALI的保护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中CIRP、淀粉酶、IL-1β;应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胰腺和肺组织内CIRP表达情况及肺组织中Ly6G+细胞;采用qRT-PCR测定胰腺和肺组织中的CIRP mRNA水平及肺组织中的NLRP3、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以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IRP、p-P65、t-P65、p-IKBα、t-IKBα、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CXCL1蛋白在各组大鼠中的表达;采用多重荧光染色观察胰岛中CIRP及肺内常驻巨噬细胞(F4/80+细胞)NLRP3和CXCL1的表达。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学实验研究。以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珠NR8383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重组大鼠CIRP对肺泡巨噬细胞焦亡及炎症小体相关分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大黄素的干预作用。实验一,NR8383细胞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Control),重组CIRP处理组(CIRP),TAK-242(一种TLR4受体特异性抑制剂)处理组(CIRP+TAK242),C23处理组(CIRP+C23),大黄素处理组(CIRP+EMO)。其中,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其余各组在采用重组大鼠CIRP(1.5μg/ml)处理NR8383细胞6h的同时,分别予应用TAK-242(500μM)预处理24h、应用C23(300ng/ml)预处理1h以及同时给予大黄素(20μM)干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焦亡(Caspase-1以及PI双染)率。采用qRT-PCR测定各组细胞NLRP3、IL-1β和CXCL1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P65、t-P65、p-IKBα、t-IKBα、NLRP3、ASC、Caspase-1、GSDMD、IL-1β、CXCL1蛋白在各组细胞中的表达。实验二,细胞分为Control组,CIRP组,CIRP+Si-IL-1β组和CIRP+NC(Negative control)组,应用NC siRNA或IL-1β特异性siRNA,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转染NR8383细胞48h后,用1.5μg/ml的CIRP处理CIRP组、NC组及Si-IL-1β组6h。此外,分别用不同浓度(0、1 ng/ml、5 ng/ml、10 ng/ml)的重组大鼠IL-1β和应用10 ng/ml的IL-1β,以不同的时间点(0、6、12、24h)处理NR8383细胞,然后收集细胞,提取蛋白和RNA,采用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研究IL-1β在CIRP诱导CXCl1表达中的作用。结果:第一部分,动物模型实验结果:(1)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显示出明显的病理损伤,病理评分显着性增高(p<0.001)。此外,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血清CIRP、淀粉酶、IL-1β均明显升高(p<0.001),且SAP组动脉血PaO2水平明显下降(p<0.001),与此同时该组动脉血PaC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与SAP组相比,C23组及EMO组胰腺及肺组织损伤明显缓解(p<0.001),血清CIRP、淀粉酶、IL-1β均明显下降(p<0.001),以及动脉血PaO2水平明显上升(p<0.001)而PaCO2水平明显下降(p<0.001)。(2)通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qRT-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胰腺(主要位于胰岛)及肺组织CIRP表达明显增加(p<0.001)。与CON组相比,SAP组大鼠肺内p-P65、p-IKBα、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CXCL1表达明显增高(p<0.001),且SAP组大鼠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Ly6G+细胞)的浸润明显增加。(3)与SAP组相比,C23组及EMO组胰岛及肺组织CIRP表达明显被抑制,且伴随着肺内p-P65、p-IKBα、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CXCL1表达的下降(p<0.05)及肺内Ly6G+细胞的浸润的明显减少。第二部分,体外细胞学实验结果。(1)用CIRP(1.5μg/ml)诱导了NR8383细胞内p-IKBα和p-P65及NLRP3、ASC(Monomer,Dimer,Polymer)、Caspase-1 p20、GSDMD-N、IL-1β(pro-IL-1β以及p17)蛋白的表达增高(p<0.001),并进一步促进了NR8383细胞的焦亡(p<0.001),同时还促进了其表达CXCL1(p<0.001)。TLR4受体抑制剂TAK-242几乎完全地抑制了CIRP所致的上述细胞效应(p<0.001)。结果表明,CIRP通过TLR4受体介导的NF-κB信号及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诱导NR8383细胞焦亡。CIRP拮抗剂C23和大黄素均显示出能够显着性抑制CIRP所致的NR8383细胞内NF-κB的活化、NLRP3炎症小体及组装与激活、细胞焦亡及CXCL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IRP对NR8383细胞表达CXCL1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ontrol组相比,CIRP组的CXCL1表达明显增高(p<0.001)。而与CIRP组相比,CIRP+Si-IL-1β组的CXCL1表达水平显着性下降(p<0.001),CIRP+NC(Negative control)组的CXCL1表达水平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果表明,IL-1β是CIRP促进NR8383细胞表达CXCL1的关键介质。分别用不同浓度(0、1ng/ml、5ng/ml、10ng/ml)的重组大鼠IL-1β和以相同浓度的IL-1β(10ng/ml)以不同的时间点(0、6、12、24h)刺激NR8383细胞,结果显示,IL-1β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和时间依赖性的方式促进NR8383细胞表达CXCL1。结论:(1)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经胆胰管逆行注射制备SAP肺损伤模型24h后,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含量的显着升高,胰腺和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病理损伤,同时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也显示大鼠出现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表明SAP诱发肺损伤模型制备成功。(2)CIRP在APALI大鼠模型的胰岛及肺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伴有血清CIRP水平的升高。应用CIRP拮抗剂C23后,CIRP在胰岛、肺组织中表达下调且血清中CIRP水平下降,并明显缓解了ALI,提示CIRP与APALI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IRP拮抗剂C23能抑制APALI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组装与活化、肺组织中CXCL1的表达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并缓解了SAP时的肺损伤。(3)CIRP可能通过TLR4受体介导激活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的NF-κB信号及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在APALI中发挥重要作用。(4)大黄素能能显着降低APALI大鼠的血清淀粉酶、CIRP和IL-1β水平,能明显减轻SAP大鼠胰腺和肺组织的病理损伤,并能够改善肺功能,显示出对APALI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5)大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IRP-TLR4介导的NF-κB和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减少中性粒细胞向肺内浸润从而发挥其治疗APALI的药理作用。

楼招欢,赵华军,吕圭源[8](2020)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黏膜免疫调节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学经典理论之一,揭示了肺与大肠在生理、病理上的密切相关性,在肺、肠疾病治疗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代医学已揭示肺与大肠在组织来源、黏膜免疫上的联系,初步明确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物质基础及可能的调节机制,并将此理论应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肺肠难治病的治疗,获得可靠疗效。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肺与大肠解剖上的同质性促使了肺-肠黏膜免疫功能的相关性,黏膜免疫及固有淋巴细胞的迁移归巢是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调节机制之一。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和补益类中药通过调节肺-肠黏膜免疫功能治疗肺、肠疾病,成为"肺肠同治"创新药物研发的候选药物。然而,上述两类中药现有免疫调节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分泌型IgA、细胞因子等表达水平及固有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数量的变化上,对与之相关的气道、肠道黏液高分泌、肺及肠道黏膜屏障免疫细胞功能改变、肺-肠黏膜免疫相互作用动态过程及肺-肠局部微生态的干预作用,以及清热解毒、补益功效与其调节肺-肠黏膜免疫作用间的相关性和生物学基础等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试从肺、肠共同拥有的黏膜免疫系统切入,从黏膜固有淋巴细胞归巢角度分析肺肠相关疾病的内在联系,并综述对肺、肠黏膜免疫具有调节作用的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特点和规律,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内涵的深入阐释及相关疾病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朱长乐[9](2020)在《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分为综述和实验研究两部分综述综述一对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综述二对急性肺损伤的病因、临床表现等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并对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进行了重点综述。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研究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四个实验;第二部分主要研究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分为五个实验。第一部分: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一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上调大鼠肺重量的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增加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促进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释放,诱导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引起肺泡壁增厚、支气管上皮细胞水肿。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肺重量湿/干比和大鼠BALF的蛋白质浓度,减轻ALI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减少蛋白质由毛细血管、间质向肺泡的渗透,减少中性粒细胞聚集,抑制炎症因子CXCL-1、IL-6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二目的:通过LPS干预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评价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道滴注LPS溶液的方式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并给予低剂量清金化痰汤、高剂量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气道滴注LPS可显着促进TLR4、MYD88、NLRP3的蛋白表达的升高和NF-κB磷酸化。清金化痰汤可显着降低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抑制了 NF-κB的磷酸化,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三目的:探索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冻干机将含药血清冻干为含药血清冻干粉。以空白含药血清冻干粉、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和克拉霉素含药血清冻干粉可以引起细胞明显的水肿,细胞内可见黑色颗粒物质,并且无明显抑制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分泌的作用,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四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方法:大鼠灌胃纯水、清金化痰汤和克拉霉素7天后采血、离心,制备含药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并分析各药物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清金化痰汤中含有9个化学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绿原酸、咖啡酸、芦丁、连翘苷、大黄酸、甘草酸铵、齐墩果酸,其中3个为入血成分,分别为黄芩苷、伪麻黄碱、甘草酸铵。第二部分: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实验五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支气管上皮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药物的细胞毒性,并检测各药物抑制炎症因子分泌的效果。结果:黄芩苷标准品浓度在10μg/ml及以下时,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细胞生长状态较好,细胞扁平,呈多边形。黄芩苷用药对炎症因子IL-8、IL-6、TNF-α、MPO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实验六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以黄岑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炎症因子的含量、观察细胞形态、用Transwell小室检测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的作用。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显着促进细胞因子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的分泌,刺激支气管上皮细胞趋化中性粒细胞,诱导上皮细胞损伤。黄芩苷可显着地抑制IL-8、IL-6、TNF-α、IFN-γ、IL-1β和GM-CSF等炎症因子的分泌,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迁移数量。实验七目的:探索黄芩苷对LPS诱导的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以黄芩苷标准品、克拉霉素标准品干预LPS诱导的上皮细胞急性损伤模型,检测细胞中TLR4、MYD88、TRIF、NF-κB、NLRP3蛋白含量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LPS干预BEAS-2B细胞可激活TLR4信号通路,显着上调TLR4、MyD88、NLRP3蛋白的表达和NF-κB的磷酸化,黄芩苷可显着地下调TLR4、MyD88、p-NF-κB和NLRP3蛋白含量和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八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检测肺湿/干比、BALF蛋白质浓度、炎症因子分泌情况、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LPS干预上调了 BALF和血清中的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增加了肺泡毛细血管膜通透性。黄芩苷干预可显着降低大鼠肺组织重量的湿/干比和BALF的蛋白质浓度,抑制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到肺泡间质和肺泡间隙,减轻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水肿,抑制上皮细胞的黏液分泌,抑制BALF和血清中炎症因子CXCL-1、IL-6、IL-1β、TNF-α和MPO的分泌,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九目的:探索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气道滴注LPS溶液建立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并给予低剂量黄芩苷、高剂量黄芩苷和克拉霉素灌胃。WB法检测蛋白表达变化、IHC检测肺组织蛋白表达改变。结果:LPS干预促进TLR4信号通路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黄芩苷可以显着地抑制TLR4、MYD88、P-NF-κB、NLRP3、P-ERK和P-p38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气道滴注5mg/kg的LPS溶液可诱导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肺组织病理变化,符合急性肺损伤的病理改变,可以用于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2.清金化痰汤能够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3.清金化痰汤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黄芩苷可显着抑制LPS诱导BEAS-2B细胞的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分泌。4.黄芩苷可以抑制LPS诱导的急性大鼠肺损伤模型炎症因子的分泌和炎性细胞的浸润,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的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肺水肿和大鼠的急性肺损伤。5.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MYD88/NF-κB/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录,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风暴的爆发。6.黄芩苷能够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分泌,抑制炎症细胞的聚集以及炎症反应的扩大。

陈立[10](2020)在《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从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两方面探讨通腑理肺汤(TFL)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一、临床研究本研究回顾性收集2016年03月-2019年09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符合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应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分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TFL组)及非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组(NTFL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患者基线水平及入住ICU后7天的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基本生命体征、是否使用机械通气、感染指标、器官功能障碍指标、肠功能损伤指标、机械通气时间、危重程度及预后等,使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探测肠屏障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所有分析都采用双测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二、基础研究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3.6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3.6g/kg TFL)及7.2g/kg通腑理肺汤治疗组(7.2g/kg TFL),共4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LP)方法诱导建立脓毒症肠屏障损伤大鼠模型,TFL治疗组通过灌胃接受TFL煎剂,剂量为3.6或7.2g/kg体重,每天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天通过灌服给予蒸馏水(10ml/kg),每天1次。实验为7天。取血及回肠组织用于检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多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大鼠肠组织RNA中胞质附着蛋白-1(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表达,免疫组化(IHC)及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所有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进行,使用Prism 8.0(Graph Pad软件)进行统计作图。所有分析都采用双侧检验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一、临床研究1.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显示,TFL组呼吸频率明显高于N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II)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及腹腔压力(IAP)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天资料比较显示:TFL组脉搏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NTFL组,而APACHEII评分及IAP明显低于NTFL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频率及SOFA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基线急性胃肠功能损伤(AGI)分级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比较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且TFL组Ⅰ级、Ⅱ级所占比例更高(P<0.05)。3.以治疗后7天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为因变量建立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在矫正平均动脉压、体温、白细胞计数、APACHEII评分、SOFA评分及PCT后,结果显示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使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分级增加Ⅰ级的可能性是未使用通腑理肺汤直肠滴入的0.30倍(OR=0.30,P=0.015)。4.TFL组与NTFL组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具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且TFL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日中位数均明显高于NTFL组(P<0.05),两组患者28天病死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二、基础研究1.TFL组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2.与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TNF-α和IL-1β水平显着下降(P<0.05)。假手术组大鼠肠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低于模型组,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肠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着降低(P<0.05,P<0.01)。对于回肠组织IL-10水平来说,模型组、3.6g/kg和7.2g/kg TFL组均显着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其他因子不同,模型组IL-10水平显着低于TFL组、3.6g/kg和7.2g/kg TFL组(P<0.05,P<0.01)。3.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在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回肠组织结构完整,肠粘膜绒毛排列整齐,周围血管结构正常,无明显出血,肌纤维排列整齐,浆膜正常。模型组肠粘膜破坏,肠黏膜上皮组织水肿、变性,绒毛严重受损,肠绒毛紊乱,在血管周围观察到粘膜肿胀和出血,上皮细胞从固有层分离,基底层破裂,出血、水肿、坏死,有大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在给药治疗后,3.6g/kg TFL治疗组和7.2g/kg TFL治疗组,在血管周围观察到中度粘膜肿胀和出血,粘膜组织水肿、出血给药后均明显减轻,粘膜上皮细胞轻度水肿,肠粘膜绒毛中度受损,绒毛顶部被破坏,基本绒毛结构完整,并观察到破裂的基底层,固有层轻度水肿,出血坏死不明显,有少量增殖的淋巴细胞,观察到中性粒细胞。4.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1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肠组织ZO-1、Claudin和Occludin m RNA相对表达水平显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ZO-1蛋白表达(IOD:2549±786)低于假手术组(IOD:15809±1566);模型组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低于假手术组(IOD:14088±1808);模型组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3±161.8)低于假手术组(IOD:6572±704)。与模型组相比,TFL处理的大鼠回肠组织中的ZO-1蛋白表达(IOD:3.6 g/kg TFL,5089±846;7.2 g/kg TFL,7094±1465)显着增加。与模型组相比,7.2 g/kg TFL治疗上调了Occludin蛋白表达(IOD:1951±845至6632±704)和Claudin-1蛋白表达(IOD:616±162至4385±671)。6.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水平,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显着下降(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治疗后,3.6 g/kg TFL治疗组和7.2 g/kg TFL治疗组大肠组织中ZO-1、Occludin和Claudin-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上升(P<0.05,P<0.01)。结论通腑理肺汤能够降低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腹腔压力及肠功能损伤分级,减少患者APACHEII评分,改善患者预后,其直肠滴入是肠功能损伤的独立保护因素,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通腑理肺汤能够提高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引起的肠黏膜损伤,减少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TNF-α、IL-1β和IL-6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增加IL-10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轻炎症反应,能够恢复CLP诱导的脓毒症大鼠肠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和ZO-1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及上调Occludin、Claudin-1及ZO-1的表达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这有可能成为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治疗的新方法。

二、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改良大承气汤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传统大承气汤及改良大承气汤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初探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改良大承气汤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材料
    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全文小结及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胃肠运动及其障碍的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蒙药“巴布-7”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大肠杆菌及大肠杆菌性腹泻的相关概述
        1.1.1 大肠杆菌的概述
        1.1.2 大肠杆菌性腹泻病的概述
    1.2 蒙医药及蒙药“巴布-7”研究进展
        1.2.1 蒙医药研究进展
        1.2.2 蒙药“巴布-7”研究进展
    1.3 大黄素研究进展
    1.4 肠道屏障的概述
        1.4.1 肠道屏障功能的概述
        1.4.2 肠黏膜机械屏障
        1.4.3 肠黏膜免疫屏障
        1.4.4 肠黏膜化学屏障
        1.4.5 肠黏膜生物屏障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大肠杆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材料
        2.1.1 试剂与耗材
        2.1.2 实验用菌
        2.1.3 实验动物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受试菌培养及菌悬液制备
        2.2.2 腹泻模型建立方法
        2.2.3 模型评价标准
    2.3 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
        2.4.1 小鼠临床症状
        2.4.2 DAI评分、腹泻率及死亡率
        2.4.3 小鼠肠道病理学观察及炎性因子的检测
    2.5 讨论
    2.6 结论
3 蒙药BBS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生物屏障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用菌
        3.1.2 实验动物
    3.2 实验方法
        3.2.1 药物制备
        3.2.2 受试菌培养
        3.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3.2.4 DNA提取
        3.2.5 16S rRNA基因扩增
        3.2.6 文库构建和测序
        3.2.7 测序数据处理
        3.2.8 OTU聚类和物种注释
        3.2.9 样本复杂度分析(Alpha Diversity)
        3.2.10 多样本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
    3.3 数据统计
    3.4 实验结果
        3.4.1 物种多样性曲线及物种累积箱形图结果
        3.4.2 Alpha Diversity指数分析结果
        3.4.3 多样本比较分析结果(Beta Diversity)
        3.4.4 门水平分析结果
        3.4.5 目水平分析结果
        3.4.6 属水平分析结果
        3.4.7 LEf Se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4 蒙药BBS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机械屏障的影响
    4.1 实验材料
        4.1.1 试剂与耗材
        4.1.2 实验菌株
        4.1.3 实验动物
        4.1.4 主要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药物制备
        4.2.2 受试菌培养
        4.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4.2.4 实验流程及样品采集
        4.2.5 HE染色
        4.2.6 透射电镜检测
        4.2.7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4.2.8 RT-PCR
        4.2.9 Western bolt
        4.2.10 ELISA法
    4.3 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
        4.4.1 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道病理损伤的影响
        4.4.2 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及其比值的影响
        4.4.3 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
        4.4.4 Occludin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4.5 Claudin-1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4.4.6 Zo-1 蛋白及基因检测结果
        4.4.7 JAMA检测结果
        4.4.8 MLCK检测结果
        4.4.9 DAO、D-LA、ET检测结果
    4.5 讨论
        4.5.1 对小肠形态的影响
        4.5.2 对小肠超微结构的影响
        4.5.3 对紧密连接相关蛋白的影响
        4.5.4 对肠黏膜通透性的影响
    4.6 结论
5 蒙药BBS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
    5.1 实验材料
        5.1.1 试剂与耗材
        5.1.2 实验菌种
        5.1.3 实验动物
        5.1.4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蒙药BBS传统复方的制备
        5.2.2 受试菌培养
        5.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5.2.4 实验流程及样品采集
        5.2.5 流式细胞术
        5.2.6 流式细胞术(TH1、TH2)
        5.2.7 ELISA
    5.3 数据处理
    5.4 实验结果
        5.4.1 CD3~+T、CD19~+B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
        5.4.2 CD4~+T、CD8~+T细胞百分比检测结果
        5.4.3 Th_1、Th_2细胞检测结果
        5.4.4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5.4.5 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
        5.4.6 sIgA检测结果
    5.5 讨论
        5.5.1 对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影响
        5.5.2 对B淋巴细胞及抗体的影响
        5.5.3 对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5.6 小结
6 蒙药BBS复方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化学屏障的影响
    6.1 实验材料
        6.1.1 试验与耗材
        6.1.2 菌种
        6.1.3 实验动物
        6.1.4 主要仪器
    6.2 实验方法
        6.2.1 蒙药BBS传统复方的制备
        6.2.2 受试菌培养
        6.2.3 实验分组及给药方案
        6.2.4 PAS染色
        6.2.5 免疫荧光
        6.2.6 ELISA
    6.3 数据处理
    6.4 实验结果
        6.4.1 肠组织杯状细胞检测结果
        6.4.2 MUC-2 的检测结果
        6.4.3 溶菌酶及ITF的检测结果
        6.4.4 二糖酶活力的检测结果
    6.5 讨论
    6.6 小结
总体讨论
总体结论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EPO信号通路探讨红景天苷对细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名单及评定意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与细菌性腹膜炎
        1.1.1 病因病机
        1.1.2 辩证论治
        1.1.3 中医理论对细菌性腹膜炎治疗的启示
    1.2 红景天苷治疗炎症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2.1 2型糖尿病
        1.2.2 心血管疾病
        1.2.3 神经退行性疾病
        1.2.4 癌症
第二章 巨噬细胞EPO信号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的炎症消退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大肠杆菌的制备
        2.2.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
        2.2.3 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菌落数
        2.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因子水平
        2.2.5 ELISA检测EPO水平
        2.2.6 流式细胞术检测EPOR的表达
        2.2.7 数据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低剂量大肠杆菌诱导自限性腹膜炎模型
        2.3.2 巨噬细胞EPO信号通路在小鼠自限性腹膜炎中被激活
        2.3.3 EPOR条件性敲除小鼠大肠杆菌炎症消退延迟
        2.3.4 外源性EPO促进大肠杆菌诱导炎症的消退
    2.4 讨论
第三章 EPO通过PPARγ诱导的CD36促巨噬细胞以低炎症方式吞噬大肠杆菌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器材
        3.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3.2 实验方法
        3.2.1 药物直接杀菌实验
        3.2.2 腹腔巨噬细胞提取、纯化及培养
        3.2.3 流式检测体外吞噬实验大肠杆菌吞噬前的制备
        3.2.4 体外流式检测吞噬实验体外吞噬实验
        3.2.5 体外免疫荧光吞噬实验前大肠杆菌染色
        3.2.6 体外免疫荧光吞噬实验
        3.2.7 体内吞噬实验检测方法
        3.2.8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选
        3.2.9 细胞样本RNA的抽提
        3.2.10 逆转录mRNA
        3.2.11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设置
        3.2.12 引物序列
        3.2.13 数据分析
    3.3 结果
        3.3.1 EPO促进巨噬细胞以低炎症方式清除大肠杆菌
        3.3.2 EPO促进巨噬细胞PPARγ的表达
        3.3.3 EPO通过PPARγ促进巨噬细胞以低炎症的方式清除大肠杆菌
        3.3.4 EPO通过PPARγ促进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
        3.3.5 EPO通过PPARγ诱导的CD36促进巨噬细胞以低炎症方式吞噬大肠杆菌
    3.4 讨论
第四章 EPO增强抗生素对细菌性炎症的治疗作用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器材
        4.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4.2 实验方法
        4.2.1 大肠杆菌的制备
        4.2.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比例
        4.2.3 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菌落数
        4.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因子水平
        4.2.5 金黄色葡菌皮肤感染模型
        4.2.6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菌球菌皮肤感染模型
        4.2.7 组织HE染色
        4.2.8 肺部损伤分数评估方法
        4.2.9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在消退延迟的大肠杆菌诱导炎症中,EPO增强环丙沙星的治疗作用
        4.3.2 在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中,EPO通过促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万古霉素的治疗作用
        4.3.3 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中,EPO通过促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万古霉素的治疗作用
    4.4 讨论
第五章 红景天苷通过调控EPO信号抑制细菌性炎症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试剂
        5.1.3 实验器材
        5.1.4 实验试剂的配置
    5.2 实验方法
        5.2.1 大肠杆菌制备及注射
        5.2.2 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比例
        5.2.3 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菌落数
        5.2.4 流式细胞仪检测炎症因子水平
        5.2.5 金葡菌皮肤感染模型
        5.2.6 ELISA检测EPO水平
        5.2.7 流式细胞术检测EPOR的表达
        5.2.8 数据分析
    5.3 结果
        5.3.1 红景天苷促进自限性腹膜炎的炎症消退
        5.3.2 红景天苷抑制消退延迟的大肠杆菌诱导炎症
        5.3.3 红景天苷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皮肤炎症
        5.3.4 红景天苷可以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5.3.5 红景天苷可提高EPO水平、巨噬细胞EPOR的表达
        5.3.6 红景天苷可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大肠杆菌
    5.4 讨论
第六章 结语
    6.1 创新性
    6.2 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参与课题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金银花对脓毒症治疗效果观察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金银花通过HMGB1/TLR4/p38 MAPK通路发挥脓毒症调节免疫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第二节 结果
    第三节 讨论
    第四节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清源化痰颗粒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经典理论研究的价值
    2. 中医学经典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
        2.1 阴阳属性
        2.2 气机升降
        2.3 经络络属
    3.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3.1 胚胎发育同源
        3.2 粘膜免疫相关
        3.3 微生物相互影响
        3.4 神经内分泌联系
    4. 慢阻肺病程中肺与大肠的关系
    5. 前期研究基础
    6. 清源化痰颗粒的组方立义
    7. 本实验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COPD“从肠治肺”的国内外研究
        1.1 国外研究
        1.2 国内研究
    2. 清源化痰颗粒对“从肠治肺”的继承与发展
        2.1 主要证型
        2.2 临床基础
    3. 清源化痰颗粒整体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清源化痰颗粒中活性化合物的鉴定
        1.2 药物活性成分相关靶标预测
        1.3 确定疾病相关靶标
        1.4 确定“药物-疾病”共同靶点
        1.5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
        1.6 “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的构建
        1.7 G0和KEGG途径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清源化痰颗粒的有效成分和对应靶标
        2.2 疾病相关靶标
        2.3 药物-疾病靶标
        2.4 PPI目标网络
        2.5 “复方-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
        2.6 富集结果分析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清源化痰颗粒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肺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给药
        2.2 小鼠血清、组织及粪便样本的收集
        2.3 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2.4 组织HE病理染色及肺气肿评价
        2.5 肺泡灌洗液炎性细胞汁数
        2.6 小鼠肺组织免疫荧光检测
        2.7 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
        2.8 PCR检测肺组织中HMGB1 mRNA、RAGE mRNA的表达水平
        2.9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
        3.1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3.2 清源化痰颗粒对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
        3.3 清源化痰颗粒对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3.4 清源化痰颗粒对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清源化痰颗粒对Casp3、C-casp3、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清源化痰颗粒对HMGBlmRNA、RAGE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清源化痰颗粒对AECOPD小鼠肠道菌群及代谢产物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给药
        2.2 小鼠粪便样本的收集
        2.3 16S rDNA小鼠粪便菌群测序
        2.4 短链脂肪酸检测
        2.5 数据分析
    3.结果
        3.1 OUT分析
        3.2 群落组成分析
        3.3 p多样性分析
        3.4物种差异分析
        3.5 短链脂肪酸检测
        3.6 物种与代谢产物相关性分析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菌群移植对AECOPD小鼠炎症状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试剂与耗材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给药
        2.2 小鼠血清、组织及粪便样本的收集
        2.3 实验指标
        2.4 数据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菌群耗竭模型验证
        3.2 各组小鼠一般情况
        3.3 菌群移植对小鼠肺组织炎症程度的影响
        3.4 清源化痰颗粒对肺泡灌洗液中性粒细胞的影响
        3.5 菌群移植对小鼠Casp3、C-casp3、HMGB1、RAGE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3.6 菌群移植对小鼠HMGB1mRNA、RAGE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附录
    附录A COPD表型相关靶标
    附录B
    附录C
    附录D 综述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通腑法治疗慢阻肺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1 前言
第一部分 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制备及不同时段变化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3 主要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及模型复制
        2.2 大鼠行为观察
        2.3 肺功能检测
        2.4 肺湿干重(W/D)比
        2.5 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BALF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8 含量
        2.6 肺组织匀浆
        2.7 试剂盒检测MDA含量
        2.8 试剂盒检测SOD含量
        2.9 大鼠肺组织病理学观察和肺损伤评分
    3.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大鼠行为观察
        4.2 大鼠肺功能变化
        4.3 肺湿/干重(W/D)比
        4.4 大鼠BALF中 IL-1β、IL-8、TNF-α含量
        4.5 肺组织中MDA、SOD含量
        4.6 HE染色和肺损伤评分
    5.讨论
    6.结论
第二部分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 极化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主要仪器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电针预处理
        2.3 模型制作
        2.4 标本采集及指标检测
    3.统计学方法
    4.结果
        4.1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功能影响
        4.2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湿/干(W/D)重比影响
        4.3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的影响
        4.4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BALF中TNF-α、IL-1β、IL-8的影响
        4.5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肺组织中MDA、SOD、MPO的影响
        4.6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AM内 CD86、iNOS、TLR4、My D88、NF-k B p65 m RNA表达的影响
        4.7 电针预处理对ALI大鼠AM内 CD86、iNOS、TLR4、My D88、NF-k B p65 蛋白表达的影响
    5.讨论
        5.1 ALI中AM极化
        5.2 电针预处理抑制ALI大鼠AM向M1方向极化
        5.3 巨噬细胞向M1极化信号通路
        5.4 电针预处理抑制AM向M1极化信号通路激活以减轻ALI大鼠肺部炎症
    6.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7)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CIRP 在 SAP 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在 APALI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大黄素干预的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药物配制
        2.2 实验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2.3 采集样本
        2.4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 Eosin, HE)染色
        2.5 ELISA(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检测血清 CIRP、淀粉酶(amylase)、IL-1β 水平
        2.6 免疫组化检测 CIRP 及 Ly6G 的表达
        2.7 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ence, IF)实验步骤
        2.8 Western blot法实验步骤
        2.9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RCR) 法实验步骤
        2.10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3.1 各组大鼠一般状态的比较
        3.2 各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
        3.3 各组大鼠肺功能的变化
        3.4 各组大鼠血清中的淀粉酶、IL-1β 及CIRP水平的变化
        3.5 各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 CIRP mRNA 的表达
        3.6 各组大鼠胰腺和肺组织中CIRP蛋白的表达
        3.7 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胰腺及肺组织中CIRP的表达
        3.8 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大鼠胰岛中CIRP的表达
        3.9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NF-κB p65 和IKBα 磷酸化水平的比较
        3.10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 NLRP3 及 IL-1β mRNA 的表达
        3.11 各组大鼠肺组织内 NLRP3 炎性小体的组装与活化水平
        3.12 各组大鼠肺组织中 CXCL1 表达水平的比较
        3.13 各组大鼠肺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的比较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CIRP 对 NR8383 细胞 NF-κB 及 NLRP3/IL-1β/CXCL1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细胞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2 方法
        2.1 试剂准备
        2.2 细胞的复苏
        2.3 细胞培养条件
        2.4 细胞的传代
        2.5 细胞的冻存
        2.6 CCK8 实验检测大黄素的细胞毒性
        2.7 细胞的分组及处理
        2.8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焦亡
        2.9 siRNA瞬时转染
        2.10 Western blot分析
        2.11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
        2.12 统计学方法
    (三)结果
        3.1 大黄素对 NR8383 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3.2 各组NR8383 细胞NF-κB p65 和IKBα 磷酸化水平的的比较
        3.3 各组NR8383 细胞的NLRP3 和IL-1β mRNA的表达水平
        3.4 各组 NR8083 细胞内 NLRP3 炎性小体的组装与活化水平
        3.5 各组NR8383 细胞焦亡率的比较
        3.6 各组NR8383 细胞的CXCL1 的表达水平比较
        3.7 RNA 干扰 IL-1β 对 CIRP 诱导 NR8383 细胞 CXCL1 表达的影响
        3.8 IL-1β 促进NR8383 细胞表达CXCL1 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关系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综述 冷诱导 RNA 结合蛋白(Cold-inducible RNA binding protein)在炎症性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黏膜免疫调节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基础
2 肺与大肠共享生理病理的主要免疫调节机制
3 肺与大肠病理传变的固有淋巴细胞迁移归巢调节机制
4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药实践及其黏膜免疫调节作用
    4.1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临床实践及现代研究
    4.2 中药复方及其活性成分对肺、肠黏膜的免疫调节作用
        4.2.1 对生理状态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4.2.2 对环磷酰胺致免疫功能低下状态肺、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4.2.3 对病理状态肺、肠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
5 结 语

(9)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药防治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1 中医对急性肺损伤的认识
        2 急性肺损伤的病因病机
        3 中药复方药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4 中药单体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急性肺损伤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1 病因与临床表现
        2 病理特征
        3 ALI的发病机制
        4 ALI的治疗药物
        5 结语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清金化痰汤干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二 清金化痰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三 清金化痰汤含药血清冻干粉对BEAS-2B细胞损伤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四 质谱分析清金化痰汤及其含药血清的主要成分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干预作用的研究
        前言
        实验五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六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七 黄芩苷对LPS诱导BEAS-2B细胞损伤的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八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实验九 黄芩苷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LR4和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不足及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脓毒症与炎症反应
    第二节 脓毒症与肠功能损伤
        一、脓毒症肠损伤动物模型研究
        二、脓毒症肠黏膜屏障功能研究
        三、肠黏膜屏障与紧密连接研究
        四、肠道通透性与肠屏障损伤病理研究
        五、脓毒症肠功能损伤防治现状
    第三节 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中医药研究现状
        一、中医对脓毒症病因病机的辨证认识
        二、脓毒症及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中医治法
第二章 通腑理肺汤对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患者的保护作用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第二节 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基础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第三节 结论
第三章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四、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改良大承气汤对术后肠麻痹小鼠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李敏. 遵义医科大学, 2021(01)
  • [2]蒙药“巴布-7”对大肠杆菌性腹泻小鼠肠黏膜屏障保护机制的相关研究[D]. 高瑞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3]基于EPO信号通路探讨红景天苷对细菌性炎症的作用及其机制[D]. 梁飞红.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金银花对脓毒症小鼠炎症反应、免疫调节影响及机制探究[D]. 闫雨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研究清源化痰颗粒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炎症反应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薛佳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电针预处理调控ALI大鼠肺泡巨噬细胞M1极化的作用研究[D]. 张毅.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
  • [7]冷诱导RNA结含蛋白在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大黄素干预的实验研究[D]. 徐秋实. 大连医科大学, 2021
  • [8]“肺与大肠相表里”的黏膜免疫调节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 楼招欢,赵华军,吕圭源.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06)
  • [9]清金化痰汤及黄芩苷通过TLR4/MyD88/NF-κB/NLRP3通路抑制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 朱长乐.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通腑理肺汤对脓毒症肠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 陈立.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标签:;  ;  ;  ;  ;  

大承气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