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外补内稳定大伙(论文文献综述)
朱兴涛,李一凡[1](2021)在《信用如何生成?初探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关系的结构化》文中指出农村金融的制度性供给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也是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建构了信用的"理想类型"框架,以一个农村资金互助社为案例阐释了组织在交易范围扩展下农村资金互助社信用如何生成。研究表明,"关系的结构化"是信用生成的核心机制,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被结构化进一个现代金融的规则结构之中,行动者从情感与工具层面对社会关系的属性进行补充,赋予社会关系以新的互动规则,最终塑造出一个信用的多层次形态。
高宏[2](2020)在《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汪树芬[3](2020)在《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铁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必需微量元素,在机体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生理功能。造血系统对机体铁水平的变化非常敏感,铁缺乏会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特别是孕期缺铁性贫血会导致早产风险增高以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偏低,因此孕期铁营养至今仍是全球关注的卫生问题。另一方面,铁稳态影响血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并成为白血病治疗的作用靶点,深入探索造血系统中铁稳态的调控机制具有深刻的临床意义。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是介导铁离子进入细胞的主要受体蛋白,通过与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结合以内吞小泡的方式将铁运输入细胞内。然而,目前关于Tfr1在造血干/祖细胞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Tfr1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的具体功能及机制,进一步阐释铁稳态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方法:1)通过GEO、Bloodspot等数据库检索及流式细胞检测,系统地分析Tfr1在造血分化谱系中的表达情况;2)以造血干细胞特异性Tfr1基因敲除小鼠(Tfr1fl/fl;Vav-Cre,简称cKO)为模型,运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组织切片染色、血液常规检测等技术进行小鼠骨髓造血(出生后第三天)和胎肝造血(E14.5、E16.5、E18.5天)的分析,包括红系、髓系、淋巴系以及各类造血干/祖细胞的比例和数量的检测;3)通过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骨髓移植实验、体外集落形成(Colony-Forming Unit Assays,CFU)实验分析造血干细胞的功能;4)利用Annexin-V和Brdu染色分别检测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和增殖情况;5)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方法测定组织中金属元素铁的含量,并且利用Calcein-AM探针检测细胞内铁水平,分析Tfr1基因缺失对系统性及细胞内铁稳态的影响;6)通过低铁膳食诱导铁缺乏小鼠模型以及铁螯合剂(DFO)体外处理造血干细胞,分析铁缺乏对造血系统的影响;7)在CFU体系中,分别添加FAC(主要通过Tfr1的转运功能进入细胞)、Holo-Tf(仅通过Tfr1的转运功能进入细胞)、Hemin(无需Tfr1的转运功能便可进入细胞)等铁补充剂,试图挽救cKO造血干细胞的功能;8)通过慢病毒过表达体系,在造血干细胞中分别过表达不同功能性点突变的Tfr1蛋白(Tfr1R654A无铁转运功能,Tfr1L622A无信号传导功能),利用CFU实验检测造血干细胞功能的变化;9)运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出cKit+造血干/祖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手段检测其造血干/祖细胞命运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骨髓造血及胎肝造血表型分析:cKO小鼠出生后,与对照组小鼠(Tfr1fl/fl)相比,表现为全身苍白且生长迟缓,于出生后一周内全部死亡。出生后三天幼鼠的血液学分析发现,cKO小鼠的红细胞计数[2.3±0.7(1012/L)]较对照组[3.6±0.4(1012/L)]显着降低(p<0.001),cKO白细胞计数[5.1±0.9(109/L)]较对照组[8.4±2.2(109/L)]也显着减少(p<0.001)。cKO胎肝红系发育障碍,CD11b+Gr1+髓系细胞和CD3+T淋巴细胞数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而CD19+B淋巴细胞未见显着性改变。与对照组相比,cKO骨髓中造血干细胞(Lin-cKit+Sca1hi)减少90.90%(p<0.01),造血祖细胞(Lin-cKit+Sca1-)减少97.53%(p<0.001)。同时,cKO骨髓造血干细胞凋亡比例[(43.40±1.82)%]显着高于对照组[(16.89±0.65)%](p<0.001)。然而在E18.5胎肝中,cKO造血干细胞的数量无显着性改变,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祖细胞(GMPs)数量较对照组增加[Tfr1fl/fl:4.45±1.19×105;cKO:6.54±1.25×105,(p<0.05)],共同髓系祖细胞(CMPs)[Tfr1fl/fl:4.38±0.25×105;cKO:3.34±0.62×105,(p<0.05)]和巨核细胞/红细胞系祖细胞(MEPs)[Tfr1fl/fl:1.44±0.11×106;cKO:1.07±0.24×106,(p<0.05)]较对照组减少。2)系统性及细胞内铁代谢检测:cKO幼鼠血清铁[(297.92±31.17)μg/d L]较对照组[(136.63±50.66)μg/d L]显着升高(p<0.001)、肝脏铁[(338.95±72.99)g/g wet weight]较对照组[(72.84±28.81)g/g wet weight]显着升高(p<0.001),然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及成熟谱系(Lin+)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均显着性降低(p<0.05)。在E16.5胎肝中,cKO造血干/祖细胞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其下游成熟谱系(Lin+)的胞内铁水平较对照组显着性降低(p<0.05)。3)胎肝造血干/祖细胞的功能检测:Tfr1fl/fl胎肝造血干细胞可形成CFU集落单位,而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无法形成任何集落单位。非竞争性移植Tfr1fl/fl造血干细胞的受体小鼠正常存活,Tfr1fl/fl造血干细胞在竞争性移植体系中可重建造血系统,而cKO造血干细胞无法在受体小鼠骨髓内重建造血系统。4)造血干/祖细胞中Tfr1转铁功能验证:5μM铁离子螯合剂(DFO)处理野生型造血干/祖细胞导致CFU集落单位数量显着减少[Ctrl:46.5±2.12;5μM DFO:7.5±2.12,(p<0.05)]。cKO胎肝造血干细胞在添加10μM FAC或5μM holo-Tf的M3434培养基中仍无法形成任何CFU集落单位。而添加Hemin后,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可形成CFU集落单位,且呈现浓度依赖性。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过表达Tfr1R654A后无法形成CFU集落单位,而过表达Tfr1L622A可形成CFU集落单位。最后,与对照组cKit+造血干/祖细胞相比,cKO胎肝造血干/祖细胞命运相关的关键转录因子Notch1、Gata3、Gata2、PU.1、Fli、Gfi1和C/EBPα的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Tfr1是造血祖细胞/前体细胞向一系列成熟血液细胞分化所必需的调控因子;Tfr1作为细胞表面重要的铁转运蛋白受体或是造血系统摄取铁的主要途径,而血红素铁在造血发育过程中可成为Tf-Fe的替代来源;铁的摄取可能是Tfr1介导造血干/祖细胞分化和存活的主要分子机制;细胞内铁稳态的维持在造血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Tfr1为靶点深入探究造血系统中铁稳态的调控机制,为造血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鲁小亚[4](2020)在《乡村治理中的原生自治与行政建制 ——关于豫中郭西村、郭东村建制变迁的调查与阐释》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国家对农村社会的整合,从根本上说是对传统农民性的改造,以使具有深厚历史根基的分散农民能够与现代社会连为一体,成为现代国家组织体系的成员。”行政建制是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载体,国家通过建立和调整基层行政建制将国家的意志输入乡村社会,将分散的乡村社会整合到国家政权体系中,并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改造。从历史的角度看,现代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是必然的趋势,基于不同阶段政治目标的变化,国家也会在整合乡村社会的过程中不断调适自己的行为。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两个地域相近的自然村落,在国家整合乡村社会的进程中经历了分分合合的建制变化,最终未能合并为一个建制村,由此引发笔者的思考:为什么地域相近的两个村庄合不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沿着村落底色基础上的基层行政建制变迁这一主线展开,由于“同处一地,源起两家”,在同一个地域内形成了两个具有不同血缘、地缘和传统的差异性自然村落,这种差异性又表现出清晰的村落认同边界和自治边界。中华民国时期,国家权力向基层社会渗透,不断调整和变动基层建制,最终以自然村为基础恢复保甲制,没有打破村落原生自治形态而盲目地划定行政建制,实现了行政对村落的有限介入。1949年以后,国家为了巩固新生政权,通过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等打破传统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村落社会结构,最终建立人民公社体制,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全面介入,国家权力对乡村社会的渗透也极大强化。在这个时期,国家脱离村落的客观基础而进行行政建制,郭西村、郭东村也被国家强制整合为一个行政建制单位,这种外部性强制整合实现了对乡村社会的形式上的改造,但是传统小农的内在心理和习惯并没有被整合到一起,被严格限制在公社体制内的两个村庄出现了“明合暗不合,名合实不合”的结果。行政化的体制压抑了乡村社会的生机,抑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违背了乡村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最终国家放松其在乡村社会的行政干预权力,并在新时期确立“乡政村治”体制。现代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方式发生了改变,以尊重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在合村并组的改革浪潮下,重视农民意愿,给予村落更大的选择自主性,力图实现国家行政与村落自治的良性互动。本论文的研究结论是:在一定时期内,行政建制对村庄进行强制性整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外在形式上的简单整合,并没有实现内在的拢合,结果更多的是“整而不合”。在现代国家建构中,作为政治共同体的行政建制要依赖作为历史文化共同体的原生自治。也就是说,国家在整合乡村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并不是盲目地进行行政介入,而是依赖和借助传统村庄的自治底色。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整合是个历史的过程,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要充分考虑到村落中历史文化因素的客观存在,不断探索国家对乡村社会的有机整合形式。从历史的视角来看,基层行政建制的设置和调整,要尊重自然村落的历史传统,借助自然村落内生的社会资源,激发村民参与村庄事务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求行政与自治的平衡和有机衔接,从而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
丁子信[5](2011)在《以质量——成本为主线做好高校学生饮食服务的探索》文中指出高等学校学生食堂的饭菜质量和价格,关系每一个学生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绪,处理不好,极易诱发事端,从而影响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在物价与人力成本不断上涨以及学生需求多元化和需求水平不断提高的形势
肖尚桃[6](2008)在《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研究》文中指出1999年11月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会后六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要求各高校组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服务实体,同时,在高等学校后勤系统规范分离的基础上,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合适的范围内,组建跨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集团(实体、中心或公司),以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等形式,承担本地区范围内高等学校的后勤服务保障工作。全国高校开始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一无经验,二无现成模式的状况下,各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如雨后春笋,进行得有声有色,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形成了不少适合各高校的改革模式。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如实现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投资方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转变不完全,没有很好地完成《意见》提出的改革目标,特别是在组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上进度太慢,步子太小。以华中科技大学为实例对该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其改革后运行机制及内部管理制度的分析,得出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增强了后勤服务实体的竞争力,有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的结论。针对武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就如何构建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清产核资,与主体分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正确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事业单位与独立法人、甲方与乙方、正式工与外聘工等几种关系。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符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但总体目标是有利于后勤服务实体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利于向专业化、集约化、企业化的方向发展。
崔芳菊,李振[7](2003)在《建设同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体系——《北大餐饮改革五年纪录片》文字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北京大学餐饮中心是北京大学后勤服务实体,前身为北京大学伙食管理处,承担着全校近50000人的日常就餐的服务和管理工作。1997年以来,经历百年校庆,适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北京
卢毓钢,张世伟,傅亚西[8](1996)在《以外补内稳定大伙》文中指出 高校伙食服务的改革必须坚持走“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为教学、科研和广大师生员工服务,贯彻“服务育人”的宗旨,有利于促进高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伙食服务质量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我校伙食经历了几年的改革实践,目前已基本确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改革思路;即:稳定学生基本伙食,大力开展多层次的服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自我生产,增加创收,“以外补内”,以“小伙”辅“大伙”,稳定“大伙”。 1.我校地处经济尚不发达的西北地区,但学生来源却遍布全国各地;有城市也有农村的;有来自沿海较富裕地区的;也有来自边远落后地区的学生,因而在生活消费需求上差异很大。
王富[9](1996)在《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副司长王富10月25日在全国高校伙食工作研讨会(,95年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对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会伙食专业委员会1995年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辛勤工作在全国高校伙食战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表示慰问和最诚挚的谢意! 我们这次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它既有承前启后,又有继往开来这样的重要意义。下面我简单讲几点意见,仅供大家参考。第一点,要充分肯定全国高校伙食工作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高校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发挥的作用。高校后勤改革是以伙食为突破口的,已经有了十六、七年的历史了,伙食管理专业委员会也成立有九年多的时间了,这些年来高校伙食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对高校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深化高校伙食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在主副食品、炊具不断地涨价,而且伙食工作又联系到稳定的问题。所以每年5、6月份敏
陈洁华[10](1996)在《树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 努力搞好高校伙食工作》文中提出 高校伙食管理改革已由推行企业化管理逐步向社会化过渡,必须确立新型财务管理观念,发挥主观意识的能动作用。以此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的发展。 1.确立增收节支的观念目前,高校伙食经费严重不足;物价居高不下,设备陈旧、老化,在超负荷运转中,炊管人员队伍不稳定;就餐者对伙食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使高校伙食管理工作走出困境,唯一的出路在稳定大伙的基础上,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多层次服务,通过以外养内,以弥补管理费不足和提高炊管人员的收入,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
二、以外补内稳定大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外补内稳定大伙(论文提纲范文)
(1)信用如何生成?初探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关系的结构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信用:一个理解民间金融的分析视角 |
(一)信用问题的经济学、法学视角 |
(二)信用问题的社会学视角 |
1.从信任的角度理解信用。 |
2.从合约与制度的角度理解信用。 |
3.从信号与声誉的角度理解信用。 |
三、民间金融信用的“理想类型”界分 |
四、案例分析:一个资金互助社的信用生成 |
(一)孕育期(2001—2003年):以人伦关系为基础的私人借贷 |
1.“义务性情感”唤醒了用款困难事件下具有生存道义的互惠行为。 |
2.“互惠行为”通过满足互惠期待实现组织成员吸纳和失信风险约束。 |
3.“私人联系的增加”搭建起资金互助可靠性的信息扩散桥梁。 |
(二)成长期(2004—2006年):以社会合约为基础的金融互助团体 |
1.“股权身份”: |
2.“双层担保”: |
3.“自我学习”: |
(三)发展期(2007年至今):以制度规范为基础的(准)金融机构 |
1.“金融许可证”: |
2.“制度规范”: |
3.“信用评级”: |
4.“信用组织链”: |
五、结论与讨论 |
(3)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2 缓冲液配方 |
2.3 实验方法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小鼠造血系统中Transferrin receptor 1基因及蛋白表达谱 |
3.2 Transferrin receptor 1对造血系统发育的调控作用 |
3.3 造血干细胞缺失Transferrin receptor 1 导致机体铁稳态失衡 |
3.4 初步探索Transferrin receptor 1 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关键机制 |
4 讨论 |
4.1 不同血液细胞的生成对Transferrin receptor 1 的需求具有差异 |
4.2 Transferrin receptor 1 在造血祖细胞/前体细胞发育阶段的作用 |
4.3 Transferrin receptor 1 可能通过铁稳态调控骨髓中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 |
4.4 Transferrin receptor 1 介导的铁吸收对造血干/祖细胞功能的维持至关重要 |
4.5 Transferrin receptor 1 或是造血发育过程中铁摄取的主要途径 |
4.6 造血系统Transferrin receptor 1 参与机体铁稳态的维持 |
4.7 血红素铁在胚胎造血发育过程中的可能作用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铁稳态在血液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4)乡村治理中的原生自治与行政建制 ——关于豫中郭西村、郭东村建制变迁的调查与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一、研究缘起和问题意识 |
二、研究综述 |
(一) 自治与行政 |
(二) 国家与社会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 自治 |
(二) 行政建制 |
四、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
五、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一) 研究方法 |
(二) 资料来源 |
第二章 同处一地,源起两家 |
一、区域概况和历史沿革 |
(一) 自然地理 |
(二) 历史沿革 |
二、村落的形成与边界 |
(一) 源于郭姓 |
(二) 村落边界 |
三、姓氏结构与家族关系 |
(一) 姓氏结构 |
(二) 家族关系 |
第三章 村落底色:以血缘和地缘为基础的村落自治 |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自我管理 |
(一) 家庭财产管理 |
(二) 内部分工管理 |
(三) 生产经营管理 |
(四) 家庭伦理教化 |
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族治理 |
(一) 秩序的维护:社首的职责 |
(二) 冲突和竞争:长老的制衡 |
(三) 互助与帮扶:亲属的依赖 |
三、以村落为单位的公共产品供给 |
(一) 祈雨:无村界的文化活动 |
(二) 安全防卫:村际合作的力量 |
(三) 庙会:有认同边界的竞争 |
四、小结 |
第四章 国家有限介入的保甲建制 |
一、打破分离:国家权力下沉 |
(一) 取代设置区乡二级行政体制 |
(二) 以自然村为基础编制保甲 |
(三) 内外作用下的保甲人员 |
二、自然村落对国家统治能力的消解 |
(一) 税役的瞒上护下:传统力量的抵制 |
(二) 躲避摊派的分家析产:无奈的选择 |
(三) 征兵中的逃跑:弱者的生存策略 |
三、国家权力与村庄惯习:村民的认知 |
(一) 官事官管,村事村理 |
(二) “官爷”不抵“老爷” |
四、小结 |
第五章 国家控制下的人民公社体制 |
一、打破村落社会结构的土地改革 |
(一) 平均地权:村落单位的强化 |
(二) 重组基层与村庄再造 |
二、瓦解家户生产的合作化运动和国家建制 |
(一) 互助组、初级社与村组建制的虚化 |
(二) 高级社与“村社合一 |
(三) 频繁变动的基层建制 |
三、超越自然村边界的政社合一体制 |
(一) “明合暗不合,名合实不合” |
(二) “一大二公”下的越大越好 |
四、行政建制调整与集体析分 |
(一) 体制下放与社、队规模调整 |
(二) 集体产权的重新划分 |
(三) 社队体制下的经营管理 |
五、小结 |
第六章 国家放权下的“乡政村治”体制 |
一、“乡政村治”体制的建立 |
(一) 行政与自治关系的变化 |
(二) 乡村治理关系的重塑 |
(三) 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威的博弈 |
二、村落之间的分化与交往 |
(一) 自主性增强下的两村分化 |
(二) 传统底色对村落关联的影响 |
三、“合村并组”浪潮中两村的行政规划与自主选择 |
(一) 并村成社:政府推动下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
(二) 自治增长:两村社区建设中的自行探索 |
四、“分”与“合”:村庄未来道路的走向 |
(一) 合而不和:行政推动下合并的现状 |
(二) 公共精神:现代村庄融合的条件 |
五、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一、整而不合:国家建构下原生自治与行政建制 |
二、政治领土共同体依赖历史文化共同体:现代国家建构的逻辑机理 |
三、自治与行政:对当下基层治理的启示与思考 |
四、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以质量——成本为主线做好高校学生饮食服务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质量——成本思想:价值工程思想的的具体引伸 |
二、质量——成本管理与高校学生饮食服务的契合性 |
三、以质量——成本为主线做好高校学生饮食服务的探索 (以潍坊学院为例) |
(6)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意见》引领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1.1.2 实践创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 |
1.1.3 经济体制改革规范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1.1.4 利益影响了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2.3 主要内容 |
1.3 概念界定 |
1.3.1 后勤 |
1.3.2 高校后勤 |
1.3.3 高校后勤社会化 |
1.3.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2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及现状 |
2.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简况 |
2.2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分析 |
2.2.1 国内外高等教育主要效益指标的比较 |
2.2.2 高校后勤价值功能实证分析 |
2.3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
2.4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背景和状况 |
2.4.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沿革 |
2.4.2 近九年后勤社会化改革现状 |
2.5 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 |
2.5.1 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背景分析 |
2.5.2 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现状 |
3 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比较研究 |
3.1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管理模式 |
3.1.1 美国、英国和日本模式 |
3.1.2 法国、德国模式 |
3.2 国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 |
3.2.1 事企混合型模式、事企分离型模式和社会服务型模式 |
3.2.2 根据社会化程度的不同分出多类模式 |
3.2.3 途径模式、层面模式和主体模式 |
3.2.4 校内乙方模式、混合乙方模式、独立乙方模式、社会企业经营模式和校际联合模式 |
3.2.5 推出去模式、"合起来"模式、"办企业"模式、"规制型"模式 |
3.2.6 一甲一乙式、一甲多乙式和甲乙混一式 |
3.2.7 按照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划分 |
3.2.8 依赖型、合作型和联办型 |
3.2.9 承包经营责任制模式、甲乙方模式、区域内联合模式和大学城模式 |
3.3 国内外高校后勤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3.3.1 社会环境角度 |
3.3.2 运行方式角度 |
3.3.3 服务性质角度 |
3.3.4 服务方式角度 |
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比较分析 |
4.1 模式分类 |
4.2 不同模式的比较分析 |
4.2.1 "小机关、大实体"模式与"小机关、多实体"模式比较 |
4.2.2 甲乙方模式、集团化服务模式和社会化服务模式比较 |
4.3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发展趋势 |
5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实证分析 |
5.1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基本情况 |
5.1.1 学校概况 |
5.1.2 后勤集团概况 |
5.2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主要措施 |
5.2.1 坚持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不断改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
5.2.2 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全面加强后勤管理 |
5.2.3 坚持社会化改革方向,全面加强与改进服务 |
5.3 华中科技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成效 |
5.3.1 后勤社会化改革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化集团 |
5.3.2 后勤社会化改革所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6 构建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对策思考 |
6.1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 |
6.2 清产核资,与主体分离 |
6.3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6.4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 |
6.5 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
6.5.1 稳定与发展的关系 |
6.5.2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 |
6.5.3 事业单位与独立法人的关系 |
6.5.4 甲方与乙方的关系 |
6.5.5 正式工与外聘工关系 |
7 结束语 |
7.1 本文主要观点 |
7.2 本文所取得的成果 |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以外补内稳定大伙(论文参考文献)
- [1]信用如何生成?初探新型农村资金互助社中关系的结构化[J]. 朱兴涛,李一凡. 社会发展研究, 2021(02)
- [2]福建省高校后勤餐饮社会化改革研究 ——以Z高校为例[D]. 高宏. 福建师范大学, 2020
- [3]转铁蛋白受体在造血系统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D]. 汪树芬. 浙江大学, 2020(01)
- [4]乡村治理中的原生自治与行政建制 ——关于豫中郭西村、郭东村建制变迁的调查与阐释[D]. 鲁小亚.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1)
- [5]以质量——成本为主线做好高校学生饮食服务的探索[J]. 丁子信. 高校后勤研究, 2011(06)
- [6]武汉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研究[D]. 肖尚桃. 华中农业大学, 2008(02)
- [7]建设同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体系——《北大餐饮改革五年纪录片》文字稿[A]. 崔芳菊,李振. 发展与创新——北京高校后勤饮食工作研究论文集, 2003
- [8]以外补内稳定大伙[J]. 卢毓钢,张世伟,傅亚西.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6(S1)
- [9]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副司长王富10月25日在全国高校伙食工作研讨会(,95年会)上的讲话[J]. 王富.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6(S1)
- [10]树立财务管理的新观念 努力搞好高校伙食工作[J]. 陈洁华. 中国高校后勤研究, 1996(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