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宋晓娟[1](2017)在《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以清水县为例》文中认为乡土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知乡土的情怀、热情和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从而影响学生,让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乡土地理教学意识的淡薄、乡土地理教材的缺乏等原因使很多地区特别是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乡土地理教学成为空谈。目前笔者的家乡清水县中小学没有成型的乡土地理教科书向学生展示家乡丰富的文化遗产,乡土地理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深入研究并开发出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既是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关键。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整理分析国内外关于乡土地理的研究进展,并界定乡土地理和课程资源的相关概念,论述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理论基础。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国外对乡土地理的研究较早,德国、日本、美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对乡土地理的学习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非常重视乡土地理教育。国内乡土地理的研究也比较完善,他们呼吁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提倡一线教师积极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编纂乡土地理教材、并对课程资源的开发方式和策略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其次,系统总结清水县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及特征,认真筛选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活动实施建议与初中地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再次,通过行动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开发出清水县初中乡土地理读本——《黄土高原上的一颗明珠—上邽古城》,并结合具体开发实践,提出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应遵循本土性原则、注重知识迁移、综合、创新的原则、注重实践的原则、注重特色开发的原则、注重学生参与的原则。还提出了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应做到实事求是、持之以恒,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最后,笔者结合对清水县乡土地理读本的开发实践,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二、增强乡土材料的趣味性,满足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要求;三、寻求多方合作,降低开发难度。通过研究发现开发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决心。
曹星[2](2011)在《椴树蜜晶种应用于乳酪型蜂蜜的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蜂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是优良的食疗滋补品,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老人的牛奶,婴儿的营养佳品”。为了合理应用蜂蜜自然结晶的性质,选用了产量大、易结晶的椴树蜜为制晶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制晶工艺,将该晶种应用于椴树、枇杷、荔枝三种乳酪型蜂蜜的加工,试验结果如下:1.椴树蜜晶种的制备研究:采用超声制晶法制备椴树蜜晶种。以乳酪型蜂蜜感官得分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晶体质量,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进行四因素四水平L16 (4)5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椴树蜜晶体质量对晶种品质影响极显着,超声温度对晶种品质的影响显着;当晶体质量为50 g,超声温度为35℃,超声功率为140 W,超声时间为8 min时晶种品质最佳。2.不同乳酪型蜂蜜的工艺研究:将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椴树蜜晶种添加到椴树蜜、枇杷蜜、荔枝蜜中,促其结晶固化形成不同种类的乳酪型蜂蜜。以感官和固化时间综合得分为指标,选取固化温度,蜂蜜含水量,晶种添加量,在单因素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 (3)4正交试验,最佳固化条件分别是:(1)乳酪型椴树蜜的固化条件:固化温度为13℃,蜂蜜含水量为19%,晶种含量为10%。(2)乳酪型枇杷蜜的固化条件:固化温度为12℃,蜂蜜含水量为22%,晶种含量为6%。(3)乳酪型荔枝蜜的固化条件:固化温度为13℃,蜂蜜含水量为21%,晶种含量为8%。3.乳酪型蜂蜜的品质研究:(1)对最佳固化条件制得三种乳酪型蜂蜜进行理化检测,结果表明中蜂蜜还原糖、蔗糖、淀粉酶值、羟甲基糠醛等营养成分保持良好,乳酪型蜂蜜制备前后不显着。(2)稳定性试验表明:最佳条件下制得的三种乳酪型蜂蜜在38℃不稳定,1天即液化;在25℃乳酪型椴树蜜86天开始有析水现象,枇杷和荔枝两种乳酪型蜂蜜96天内未发生状态变化。(3)乳酪型蜂蜜的质构分析:采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三种乳酪型蜂蜜机械质地参数(硬度、粘性、凝聚性、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乳酪型椴树蜜的硬度、粘性、凝聚性、弹性分别为1.3625 g,0.41219 g.s,0.33376,0.98751时口感较好,而乳酪型枇杷蜜和荔枝蜜质地一般。
王广松,王继法,徐大鹏[3](2010)在《探索蜂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文中研究说明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继
宋西德[4](2008)在《渭北黄土高原两种景观及其界面的生态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刺槐林—草地和刺槐林-农田景观是渭北黄土高原2个主要的景观界面类型。界面是连接刺槐林和草地(农田)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过渡区域。本研究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陕西省永寿县调查分析了两类景观及其界面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与植被分布特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0-200cm土层范围内,年均土壤含水量在草地和农田中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在刺槐林和界面中50-100cm土层含水量最低。水平分布上,表层0-10cm土壤的年平均含水量表现为刺槐林>界面>草地(农田),而在10-200cm土层内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2)土壤物理性质(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微生物数量(细菌、真菌和放线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及养分含量(有机质、全氮、有效氮、全磷、速效磷)在不同景观及其界面中均表现为表层(0-20cm)高于亚表层(20-40cm)。刺槐林-草地景观及其界面中,土壤容重为草地>界面>林地,土壤饱和含水量、田间持水量、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均为草地<界面<林地,而刺槐林-农田景观及其界面中土壤物理性质则表现出与此相反的变化规律。(3)土壤的养分含量、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指标沿着刺槐林-界面-草地(农田)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十分复杂,未表现出一致的规律。(4)两类景观中共分布19科43属52种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在界面内均显着高于刺槐林和草地。界面表现出增加植物多样性的“正效应”。
任卫红[5](2006)在《油松刺槐混交林对赤松毛虫抗性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河北省青龙县油松刺槐混交林地和油松纯林地对赤松毛虫的抗性能力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2001年-2004年连续四年,在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中调查赤松毛虫越冬幼虫,混交林的虫口密度比纯林减少74.7%,有虫株率减少47.6%。2.油松刺槐混交林中枯落物干重比油松纯林增加35.67%,土壤含水量增加4.36%,土壤中全氮、速效钾、速效磷、有机质混交林均高于油松纯林。3.油松刺槐混交林中的油松与纯林中的油松相比,胸径高出16.98%,树高增加9.98%,单株材积增加36.92%,针叶量增加82.67%,对赤松毛虫的承载量提高82.67%。4.以20年生油松为例,保留10轮枝与保留4轮枝相比,可承载赤松毛虫数相差6倍之多,以失叶25%为防治指标,允许虫数分别为53头和8头,相差近7倍。以往修枝过度既不利油松生长,少量赤松毛虫危害就可将针叶全部食光。油松与刺槐混交,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烧材问题,也提高了松林对害虫的自控能力,向着赤松毛虫可持续控制的方向发展。
张纯[6](2002)在《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文中指出蜂业是我国的传统特色产业,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于一体,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世界最大的蜂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蜂蜜生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世界的1/5和1/4强,我国蜂业是典型的外向型产业。但近年来蜂业生产与贸易的国际竞争日益激化,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盛行,导致我国蜂产品出口价格连年下跌,国际竞争力不断减弱,严重影响了我国蜂业的可持续发展。世界蜂产品市场容量有限,竞争国蜂业的发展与世界蜂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影响我国蜂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影响将更加直接和明显。为此,本论文以世界蜂业生产和蜂蜜贸易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围绕世界蜂业生产与贸易的国际竞争与我国蜂业可持续发展问题,从应用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论文共由11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构成。 第二章和第三章实证分析了世界蜂蜜总产量与贸易量的变迁,世界蜂业的产地分布和世界蜂蜜市场的贸易结构,采用线性增长模型对世界蜂蜜总产量进行了定量预测,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等方法对主要蜂蜜出口国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 第四章至第九章实证分析了美国、阿根廷、墨西哥、加拿大、德国和日本等六大主要蜂蜜产销国的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状况,并展望了它们的发展趋势。 第十章和第十一章简要介绍了建国以来中国蜂业的发展历程,实证分析了中国蜂业生产和蜂产品贸易的现状,采用固定市场比例分析(CMS)法分析了不同时期中国蜂蜜出口成长变化的原因,系统分析了中国蜂业生产与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加入WTO对中国蜂业生产和蜂产品贸易的影响,提出了十大对策建议。
一杰[7](1976)在《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文中提出我国的油菜、紫云英、苕子、刺槐、荔枝、龙眼、柑桔、椴树……等都是优良的蜜源植物,如何更多更好地生产单一品种的花蜜,进一步提高蜂蜜的质量,支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当前养蜂工作者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现将一杰同志所写的“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发表在这里供参考。
二、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以清水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二、文献综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课程 |
2.课程资源 |
3.乡土地理 |
4.乡土地理课程资源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1.国外研究进展 |
2.国内研究进展 |
(三)理论基础 |
1.地理教学论 |
2.经验主义课程论 |
3.可持续发展理论 |
三、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概况 |
(一)清水县基本概况 |
(二)清水县乡土自然地理资源 |
(三)清水县乡土人文地理资源 |
(四)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类型 |
1.文本资源 |
2.数据资源 |
3.图像资源 |
(五)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特征 |
1.陇右要冲,关中屏障 |
2.文明之源,轩辕故里 |
3.山川毓秀,宜居宜游 |
4.王后将相,群英忠烈 |
5.中国一绝,庞公奇石 |
6.以农为本,物产丰富 |
四、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
(一)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内容选择 |
(二)清水县乡土地理课程资源与初中地理课程的结合 |
(三)开发原则 |
1.本土性原则 |
2.注重知识迁移、综合、创新的原则 |
3.注重实践的原则 |
4.注重特色开发的原则 |
5.注重学生参与的原则 |
(四)开发策略 |
(五)开发建议 |
1.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
2.增强乡土材料的趣味性,满足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
3.寻求多方合作,降低开发难度 |
五、结论与不足 |
(一)结论 |
(二)不足 |
六、参考文献 |
附录 |
七、致谢 |
(2)椴树蜜晶种应用于乳酪型蜂蜜的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蜂蜜资源特点与应用 |
1.1 蜂蜜的来源 |
1.2 蜂蜜的成分和主要物理性质 |
1.3 蜂蜜资源的应用 |
2 结晶技术及其应用 |
2.1 结晶技术理论基础 |
2.2 结晶方法 |
2.3 结晶技术在食品药品领域的应用 |
3 蜂蜜晶体及结晶研究现状 |
3.1 影响蜂蜜结晶的因素 |
3.2 国外蜂蜜晶体及结晶应用研究现状 |
3.3 国内蜂蜜晶体及结晶应用研究现状 |
4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超声法制备椴树蜜晶种的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椴树蜜的理化指标 |
2.2 晶体对晶种品质的影响 |
2.3 温度对晶种品质影响 |
2.4 超声功率对晶种品质的影响 |
2.5 超声时间对晶种品质的影响 |
2.6 正交试验 |
3 本章小结与讨论 |
3.1 小结 |
3.2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乳酪型蜂蜜制备工艺研究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及试剂 |
1.2 试验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4 单因素试验 |
1.5 正交试验设计 |
1.6 乳酪型蜂蜜评价标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种蜂蜜浓缩前后的理化指标 |
2.2 温度对蜂蜜固化效果的影响 |
2.3 水分含量对蜂蜜固化效果的影响 |
2.4 晶种含量对蜂蜜固化效果的影响 |
2.5 正交试验结果 |
3 小结 |
第四章 三种不同乳酪型蜂蜜的品质评价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试剂 |
1.3 实验设备 |
1.4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种乳酪型蜂蜜固化前后的理化指标 |
2.2 三种乳酪型蜂蜜稳定性结果 |
2.3 三种乳酪型蜂蜜质构评价 |
2.4 模糊矩阵的建立 |
2.5 隶属度集的确定 |
2.6 乳酪型椴树蜜隶属度评价结果集 |
2.7 乳酪型枇杷蜜隶属度评价结果集 |
2.8 乳酪型荔枝蜜隶属度评价结果集 |
2.9 模糊评定结论 |
3 本章小结和讨论 |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 |
5.1 总结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乳酪型蜂蜜照片 |
致谢 |
(4)渭北黄土高原两种景观及其界面的生态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目的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景观界面的相关理论概述 |
1.2.1 景观界面的概念 |
1.2.2 景观界面的特点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景观界面的研究进展 |
1.3.2 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 |
1.3.3 土壤水分的研究 |
1.3.4 土壤养分的研究 |
1.3.5 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研究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试验方案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气候条件 |
2.1.3 土壤特征 |
2.1.4 植被特征 |
2.1.5 水文特征 |
2.2 试验设计 |
2.2.1 野外样地设置 |
2.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3 数据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3.1.1 土壤容重的变化 |
3.1.2 土壤饱和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的变化 |
3.1.3 土壤孔隙度的变化 |
3.2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水分的变化 |
3.2.1 土壤水分的水平变化 |
3.2.2 土壤水分的垂直变化 |
3.3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养分的变化 |
3.3.1 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 |
3.3.2 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 |
3.4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
3.5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3.6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3.6.1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植物物种组成 |
3.6.2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植物多样性分析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1.1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4.1.2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水分的变化 |
4.1.3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养分的变化 |
4.1.4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微生物的变化 |
4.1.5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
4.1.6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4.2 讨论 |
4.2.1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 |
4.2.2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水分的变化 |
4.2.3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养分的变化 |
4.2.4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变化 |
4.2.5 不同景观及其界面植物多样性的变化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油松刺槐混交林对赤松毛虫抗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松毛虫在我国的发生及危害 |
1.1.2 松毛虫的种类 |
1.1.2.1 赤松毛虫 |
1.2 松毛虫预测预报的研究 |
1.2.1 发生期预测 |
1.2.2 发生量预测 |
1.3 松毛虫防治的研究 |
1.3.1 化学防治 |
1.3.2 生物防治 |
1.3.2.1 白僵菌防治 |
1.3.2.2 苏云金杆菌(Bt)防治 |
1.3.2.3 质型多角体病毒(CPV)防治 |
1.3.2.4 天敌防治 |
1.3.3 营林措施防治 |
1.3.4 综合防治 |
1.4 松毛虫防治指标的研究 |
1.5 河北省松毛虫发生、防治概况 |
1.5.1 松毛虫的发生情况 |
1.5.2 松毛虫的防治情况 |
1.5.3 赤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 |
1.6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地点概况 |
2.2 研究方法 |
2.2.1 标准地的选择 |
2.2.2 土壤养分的测定 |
2.2.3 枯落物重量的测定 |
2.2.4 林下植被种类调查 |
2.2.5 油松主梢高生长的测定 |
2.2.6 油松材积的计算 |
2.2.7 油松针叶量、载虫量的调查、计算 |
2.2.8 越冬虫口密度的调查 |
2.2.9 经济效益调查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混交林与纯林枯落物的比较 |
3.2 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土壤养分差异 |
3.2.1 土壤表层养分状况 |
3.2.2 林下土壤剖面的养分状况 |
3.3 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下植被调查 |
3.3.1 对二块样地进行了植物种类、株数调查 |
3.3.2 林下植物喜湿度参数 MLP 的计算 |
3.4 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中油松主梢高生长量的比较 |
3.5 油松刺槐混交林和油松纯林中油松生长量的分析 |
3.6 混交林与纯林油松针叶量的比较 |
3.7 油松针叶量与过度修枝后的油松针叶量的比较 |
3.8 越冬虫口密度调查 |
3.9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结论 |
4.2 讨论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导师简介 |
个人简介 |
致谢 |
(6)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图表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世界蜂业生产 |
第一节 世界蜂蜜总产量的变迁 |
第二节 世界蜂业的产地分布 |
第三节 蜂业主产国相对地位的变化 |
第四节 蜂业主产国生产能力的比较 |
第五节 世界蜂蜜总产量的预测 |
第三章 世界蜂蜜贸易 |
第一节 世界蜂蜜贸易量和价格的变迁 |
第二节 世界蜂蜜市场的贸易结构 |
第三节 主要蜂蜜出口国出口竞争力比较 |
第四节 世界蜂蜜贸易量的预测 |
第四章 美国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美国蜂业生产 |
第二节 美国蜂蜜进口 |
第三节 美国蜂蜜出口 |
第四节 美国蜂蜜消费 |
第五节 中美蜂蜜贸易纠纷的背景及其影响 |
第六节 美国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五章 阿根廷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阿根廷蜂业生产 |
第二节 阿根廷蜂蜜贸易 |
第三节 阿根廷蜂蜜消费 |
第四节 阿根廷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六章 墨西哥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墨西哥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墨西哥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墨西哥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墨西哥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七章 加拿大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加拿大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加拿大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加拿大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加拿大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八章 德国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德国蜂业生产 |
第二节 德国蜂蜜贸易 |
第三节 德国蜂蜜消费 |
第四节 德国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九章 日本蜂蜜生产、贸易与消费 |
第一节 日本蜂业生产 |
第二节 日本蜂产品贸易 |
第三节 日本蜂产品消费 |
第四节 日本蜂蜜生产与贸易的展望 |
第十章 中国蜂业生产与蜂产品贸易 |
第一节 新中国蜂业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中国蜂业生产现状 |
第三节 中国蜂产品贸易 |
第四节 中国蜂蜜出口成长的原因分析 |
第五节 中国蜂产品消费 |
第十一章 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第一节 影响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
第二节 加入WTO对中国蜂业的影响 |
第三节 中国蜂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四、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以清水县为例[D]. 宋晓娟. 西北师范大学, 2017(02)
- [2]椴树蜜晶种应用于乳酪型蜂蜜的工艺研究[D]. 曹星. 福建农林大学, 2011(11)
- [3]探索蜂业合作社规范发展的有效途径[J]. 王广松,王继法,徐大鹏. 蜜蜂杂志, 2010(12)
- [4]渭北黄土高原两种景观及其界面的生态特征研究[D]. 宋西德.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5]油松刺槐混交林对赤松毛虫抗性的初步研究[D]. 任卫红. 北京林业大学, 2006(03)
- [6]世界蜂业生产与蜂蜜贸易的经济分析[D]. 张纯. 浙江大学, 2002(01)
- [7]谈谈生产单一刺槐蜜的问题[J]. 一杰. 中国养蜂, 197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