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侏儒蝽科新纪录

中国侏儒蝽科新纪录

一、中国合垫盲蝽族新记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莎[1](2021)在《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兴安岭中段地区横跨东北三区系,处于生态过渡带位置,生物多样性高,为了解大兴安岭中段地区蝽类昆虫物种组成、时序变化、生境分布和区系特征,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选取了9种生境类型进行调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次研究共采集到蝽类昆虫标本6576头,经鉴定隶属于17科63属95种。各生境中均有分布的有横纹菜蝽Eurydema gebleri、紫翅果蝽Carpocoris purpureipennis、斑须蝽Dolycoris baccarum、类缘修姬蝽Dolichonabis americollmbatus、开环缘蝽Stictopleurus minutes、闭环缘蝽Stictopleurus viridicatus、棕环缘蝽Stictopleurus crassicornis、离缘蝽Chorosoma macilentum、斑腹直缘长蝽Ortholomus punctipennis、巴氏直缘长蝽Ortholomus batui。蝽科(Pentatomidae)的属数最高,长蝽科(Lygaeidae)个体数最多,离缘蝽个体数最多;蝽科的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均最高。2.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的多样性有明显差异,白桦林多样性指数最高,河滩草甸均匀度指数最高,落叶松林优势度指数最高,沼泽草甸丰富度指数最高;山地落叶阔叶林包括的蝽类科数最多,山地草原包含的属数最多,农田包含的种数最多,河滩草甸包括的科、属、种及个体数均最低。3.蝽类昆虫种类、数量及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明显,7月物种数最高,丰富度指数最高;8月昆虫个体数最多,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最高。4.相似性分析表明,7月和8月共有种多,相似性指数高;不同生境之间白桦林与山地草原的相似性最高。5.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生态位宽度存在明显差异,蝽科的时间和空间生态位宽度均最高,同蝽科(Acanthosomatidae)和龟蝽科(Plataspidae)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全缝长蝽科(Plinthisidae)和蛛缘蝽科(Alydidae)时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高,大部分的昆虫在资源利用上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分布较为相似,整个生境的生态位分化程度不高。6.蝽类昆虫的种-多度直方图均接近对数正态分布,不同的生境的优势类群所处的倍程不同,主要都集中在4-6倍程;拟合曲线的高峰均偏向左边,在生境中出现了较多的个体数量偏少的种。7.区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古北种占据绝对优势,单区型蒙新区种数最多。

李少鹏[2](2021)在《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文中认为昆虫多样性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生物防治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是研究生物多样性尤其是物种多样性较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本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8月对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进行调查统计,对昆虫群落多样性和区系组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保护区内共采集昆虫5523头,隶属于10目103科371种。鳞翅目Lepidoptera、半翅目Hemiptera、直翅目Orth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是优势目,4目科数之和占总科数的59.22%,种数占70.02%,个体数占75.14%。优势科为:天牛科(Cerambycidae)、斑翅蝗科(Oedipodidae)、蛱蝶科(Nymphalidae)、蝽科(Pentatomidae)等10科。(2)6种植被类型中,蒙古栎林、大针茅草原和柳灌丛三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目的数量最多,均为9目。其中柳灌丛中科、种数均最多为73科,189种。柳灌丛中特有种最多达40种,兴安落叶松林最少仅4种。(3)保护区内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中,柳灌丛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高(4.88261,26.97769),兴安落叶松林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最低(3.57181,9.963702);兴安落叶松林优势度最高(0.045264),其它5种植被类型相差较小;蒙古栎林均匀度最大(0.94453),兴安落叶松林均匀度最小(0.88344)。(4)6种植被类型下昆虫群落相似性指数介于0~0.5之间,为极不相似类群和中等不相似类群。大针茅草原-黑桦白桦混交林和黑桦蒙古栎山杨混交林-柳灌丛相似性指数最低均为0.21,为极不相似类群,其它相似性介于0.25~0.5之间为中等不相似类群,由此说明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昆虫群落相差较大。(5)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昆虫以“古北界”分布种和广布种为主。在7类44种分布型中,以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和青藏区+蒙新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南区+西南区两种分布型为主,占比分别为10.78%和13.48%。

李弘明,刘思昭,刘丽,程晓冬[3](2020)在《大连地区盲蝽科昆虫种类调查初报(半翅目,盲蝽科)》文中研究表明2010~2017年,对大连地区盲蝽科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记述盲蝽科昆虫18种,隶属3亚科9属。由于植被、生态因素与环境条件和海拔高度的不同,盲蝽种类的分布和数量与生态环境及植被类型有着密切关系。文章对盲蝽的种类分布及其食性进行了描述,以期为农林业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资料。

常承秀,王新东,朱惠英,康菲菲,郭子超[4](2020)在《斑膜合垫盲蝽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文中指出斑膜合垫盲蝽是甘肃临夏地区危害国槐的重要害虫。本文运用物候法、历期法、发生量预测法预测预报下一虫态的发生期和虫口密度,提出了以营林措施为基础,化学防治、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科学防控斑膜合垫盲蝽危害提供参考。

朱惠英,马艳芳,常承秀,沈平,赵晓阳,田炜,谢宁[5](2017)在《斑膜合垫盲蝽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管理》文中研究指明斑膜合垫盲蝽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国槐上严重发生的害虫之一。对斑膜合垫盲蝽在国内分布状况、潜在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的管理难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对其危险性作出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虫危险性综合评价值R=1.06,属低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王新东,常承秀,朱惠英,张永强[6](2016)在《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文中研究说明2011—2014年定期定点系统观察了斑膜合垫盲蝽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虫在甘肃临夏1年发生1代,以卵在国槐一至二年生枝杈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结茧越冬,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王颖[7](2014)在《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1997年以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普及种植及广谱性杀虫剂使用量的减少,刺吸式口器半翅目昆虫由次要害虫逐渐上升为主要害虫,棉田蝽类在棉田中扮演着必不可少的重要作用。因此,开展棉田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对棉花的生产、人类的生活以及环境的保护都有重要意义。四年时间里,作者与本组成员,在棉田及棉田周边采集半翅目昆虫标本,共获得两万多号标本(包括干标本及酒精标本)。文中对棉田半翅目昆虫的研究历史进行简要的叙述,形态学方面则对棉田种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归纳整理;生物学方面,则对一部分种类进行饲养观察其生物学;地理分析部分初步对各棉区的分布状况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部分盲蝽科Miridae昆虫的进行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分析线粒体全基因组结构等的多样性。本论文有助于了解棉田半翅目昆虫多样性和现状,也为其识别和防治等提供重要参考。在棉田半翅目昆虫物种多样性方面:整理出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16科147种,其中天敌10科44属74种.害虫10科45属73种。包括增加棉田天敌1新纪录亚科、6个新纪录种;增加棉田害虫1个新纪录科、2个新纪录亚科、10个新纪录属、17个新纪录种。文中提供了各科的分属的检索表,及各属中国种类的分种检索表;对于所有种类都给出了文献的引证和描述,地理分布及部分种类的观察标本记录。为了更好地理解盲蝽的多样性和进化及丰富半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数据。本研究测定六种主要棉盲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并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加上公布的3种盲蝽,对九种盲蝽基因组进行比较线粒体全基因研究。截至目前,这是第一次对盲蝽的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的比较研究。最后结合GenBank中已经公布的22种臭虫次目的序列,对盲蝽科的分类地位及臭虫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建。结果显示:(1)盲蝽的线粒体基因组均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结构,各个基因的排列顺序都与果蝇(Drosophila yakuba)相同,基因大小、排列、基本组成及转绿终止结合位点处的序列都很保守。属内种类则具有更多的保守特征,如蛋白质的碱基、非常规反密码子及非编码区等。(2)盲蝽的控制区具有一些明显特征,包括可变的大小、串联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和属内的保守序列,这些在进化和种群遗传研究中非常有用。(3)AGG密码子在苜蓿盲蝽属和其他臭虫次目的serine和lysine之间发生了重排,揭示了AGG密码子的重排和非常规反密码子tRNALys及tRNASer(AGN)的突变的演化关系。(4)臭虫次目的5个科级分类单元的单系性得到了强烈的支持,盲蝽总科即(网蝽科Tingidae+盲蝽科Miridae)是单系群;猎蝽科与花蝽科和姬蝽科是姐妹群的关系,猎蝽科与花蝽科和姬蝽科比与剩余的臭虫次目的昆虫的亲缘关系更近;盲蝽亚科的8个种是单系群,7种盲蝽族的盲蝽也是单系群。(5)通过对臭虫次目遗传密码的进化分析,发现AGG密码子在半翅目昆虫的serine和lysine之间发生了重排的平行进化关系。

朱惠英,沈平,吴建华,王新东,常承秀,田炜[8](2014)在《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斑膜合垫盲蝽Orthotylus(O.)sophorae Josifov是近年来临夏地区国槐Sophora japonica Linnaeus上严重发生的害虫之一。应用6种分布型指数法分析判定了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方程分析聚集原因,结果表明,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呈聚集分布,公共k c值为0.6169,且符合负二项分布;其种群聚集是由某些环境作用引起的。在此基础上,采用Iwao的方法确定了斑膜合垫盲蝽若虫的田间最适抽样数和序贯抽样表;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公式:x=1.7457(-lnP0)1.1119。

王洪建,辛中尧,徐红霞,王香枝[9](2013)在《甘肃省南部盲蝽科昆虫调查及区系研究(半翅目:盲蝽科)》文中指出报道了2007~2010年间采自甘肃南部的半翅目盲蝽科昆虫,经鉴定共有21属42种。本次调查所得的种类中,以东亚分布型为最多,约占全部种属的23.8%,东洋分布型约占21.4%,古北分布型最少,只占16.7%左右。说明甘肃南部具有较强的东亚区系特色,反映了此地区地处在生物地理学中极具中国固有特色的东亚区系发祥地——中国中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地理特点。其中有甘肃省新纪录8种,分别是远东直头盲蝽、黑角齿爪盲蝽、山地狭盲蝽、横断苜蓿盲蝽、狭领纹唇盲蝽、东亚丽盲蝽、东亚草盲蝽、微小跳盲蝽。

石凯,安瑞军,张宁[10](2013)在《内蒙古合垫盲蝽亚科昆虫生物地理初探》文中研究指明对内蒙古合垫盲蝽亚科的生物地理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内蒙古已知该亚科昆虫20属40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合垫盲蝽亚科区系可分成3个区域(A,B,C):区域A仅包括亚区Ⅰ;区域B几乎覆盖了内蒙古大部分的草原和平原地带,它由亚区Ⅱ,Ⅲ和Ⅳ组成;区域C包括亚区Ⅴ和Ⅵ。另外,在38°40°N范围内,内蒙古合垫盲蝽亚科物种最为丰富。

二、中国合垫盲蝽族新记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合垫盲蝽族新记录(论文提纲范文)

(1)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1.1 生物多样性
        1.1.1 生物多样性概念
        1.1.2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
    1.2 昆虫多样性
        1.2.1 昆虫多样性研究
        1.2.2 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3 国外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4 国内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
        1.2.5 内蒙古蝽类多样性研究
    1.3 蝽类昆虫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4 研究区域概况
        1.4.1 研究区域地理概况
        1.4.2 研究区域气候概况
        1.4.3 研究区域植被概况
    1.5 本研究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研究方法
    2.1 样线选取
    2.2 调查时间及方法
    2.3 数据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3.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
        3.1.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总体类别和数量分布
        3.1.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不同科蝽类昆虫群落组成特征
        3.1.3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不同科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3.2 生境类型对蝽类昆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特征的影响
        3.2.1 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群落组成及特有种分布
        3.2.2 不同生境蝽类昆虫群落多样性特征
    3.3 月份变化对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的影响
        3.3.1 月份变化对蝽类昆虫数量及多样性的影响
        3.3.2 月份变化对各生境蝽类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3.4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群落的相似性研究
        3.4.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各生境蝽类昆虫群落相似性
        3.4.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各月份蝽类昆虫群落相似性
    3.5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分析
        3.5.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宽度
        3.5.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重叠
        3.5.3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群落生态位相似性
    3.6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种-多度曲线分析
    3.7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区系分析
        3.7.1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分布
        3.7.2 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在内蒙古动物地理区系分布
四、讨论
    4.1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群落组成
    4.2 生境类型及人为干扰对蝽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4.3 月份变化对蝽类昆虫多样性的影响
    4.4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生态位
    4.5 研究区域蝽类昆虫的区系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
    1.2 昆虫多样性
    1.3 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1.3.1 国外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1.3.2 国内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1.4 内蒙古昆虫多样性研究现状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研究区概况及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调查方法
    2.3 样地设置
    2.4 昆虫采集方法
    2.5 标本处理、保存和鉴定
    2.6 优势科、种
    2.7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多样性
    2.8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相似性
    2.9 区系组成
3.结果与分析
    3.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群落结构
        3.1.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组成
        3.1.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科
        3.1.3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优势种
    3.2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结构
        3.2.1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组成
        3.2.2 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特有种
    3.3 高格斯台罕乌拉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
    3.4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类型昆虫群落相似性
    3.5 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分析
4.结果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3)大连地区盲蝽科昆虫种类调查初报(半翅目,盲蝽科)(论文提纲范文)

1大连地区自然概况
2研究方法
3结果
    3.1大连地区的盲蝽科昆虫名录
    3.2区系分析
4讨论

(4)斑膜合垫盲蝽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斑膜合垫盲蝽调查及预报预测
    1.1 斑膜合垫盲蝽调查
    1.2 斑膜合垫盲蝽预报预测
        1.2.2 历期法预测。
        1.2.3 发生量预测。
2 综合防治技术
    2.1 营林措施
    2.2 化学防治
    2.3 人工防治
    2.4 生物防治

(5)斑膜合垫盲蝽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 危险性定性分析
    1.1 国内分布状况 (P1)
    1.2 潜在的经济危害性 (P2)
    1.3 寄主植物经济及生态重要性 (P3)
    1.4 定殖和扩散的可能性 (P4)
    1.5 风险性管理难度 (P5)
2 危险性定量评估
3 风险管理

(6)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1.2 卵
    1.3 若虫
2 生物学特性
    2.1 生活史
    2.2 生活习性
        2.2.1 成虫。成虫善飞翔,喜阴湿,受到强烈振动后飞翔力很强,多群集于一至三年生萌芽枝条上、幼树基部等处危害。雨天不活动,取食时将口针插入皮孔和皮裂处,吸食树液。危害取食约60 d后开始交尾产卵,8月下旬陆续死亡。
        2.2.2 卵。卵堆产,每堆3~12粒,平均7.5粒,多产于国槐一至二年生枝丫基部、老翘皮及伤痕处用丝质物包被。
        2.2.3 若虫。
3 综合防治方法

(7)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简史
    1.2 研究内容和意义
第二章 棉田蝽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材料和方法
    2.1 蝽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材料
    2.2 蝽类昆虫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棉田蝽类昆虫生物学、经济意义和防治
    3.1 生物学
    3.2 经济意义
    3.3 棉田蝽类的管理防治
    3.4 抗虫棉对蝽类多样性的影响
第四章 棉田蝽类昆虫形态特征
    4.1 成虫
    4.2 卵
    4.3 若虫
第五章 棉田蝽类昆虫多样性分类
    5.1 棉田半翅目天敌昆虫
    5.2 棉田半翅目害虫
第六章 棉田蝽类昆虫生物多样性及地理分布
    6.1 生物多样性
    6.2 采集地点
    6.3 地理分布
第七章 棉田盲蝽科线粒体全基因组研究
    7.1 盲蝽科概述
    7.2 线粒体基因组研究
    7.3 研究意义
    7.4 实验材料
    7.5 实验方法
    7.6 数据处理和分析
    7.7 线粒体基因组分析
第八章 基于九种棉田盲蝽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讨论
    8.1 盲蝽科研究背景概况
    8.2 九种棉田盲蝽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8.3 臭虫次目的系统发育关系研究
    8.4 AGG密码子重排的演化历史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一 中国棉田半翅目天敌名录
附录二 中国棉田半翅目害虫名录
附录三 中名索引
附录四 学名索引
附录五 本研究所使用的引物
致谢
作者简历

(8)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试验地概况
    1. 2取样方法
    1. 3分布型测定
    1. 4聚集原因检验
    1. 5抽样方法
    1. 6数据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 1分布型检验
    2. 2聚集原因分析
    2. 3抽样技术
        2. 3. 1理论抽样数技术
        2. 3. 2序贯抽样技术
        2. 3. 3零频率估计法
3讨论

(9)甘肃省南部盲蝽科昆虫调查及区系研究(半翅目:盲蝽科)(论文提纲范文)

1自然概况
2研究方法
    2.1调查方法
    2.2采集方法
    2.3调查结果
    2.4区系分布
        2.4.1古北属型
        2.4.2东洋属型
        2.4.3东亚属型
    2.5鉴定依据
3讨论
附录:

四、中国合垫盲蝽族新记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大兴安岭中段五岔沟及乌兰河地区蝽类昆虫多样性研究[D]. 张莎.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2]高格斯台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D]. 李少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
  • [3]大连地区盲蝽科昆虫种类调查初报(半翅目,盲蝽科)[J]. 李弘明,刘思昭,刘丽,程晓冬. 自然博物, 2020(00)
  • [4]斑膜合垫盲蝽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技术[J]. 常承秀,王新东,朱惠英,康菲菲,郭子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0(03)
  • [5]斑膜合垫盲蝽的危险性分析和风险管理[J]. 朱惠英,马艳芳,常承秀,沈平,赵晓阳,田炜,谢宁. 甘肃林业科技, 2017(01)
  • [6]斑膜合垫盲蝽的发生及综合防治[J]. 王新东,常承秀,朱惠英,张永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1)
  • [7]中国棉田半翅目昆虫生物多样性研究[D]. 王颖. 中国农业大学, 2014(08)
  • [8]斑膜合垫盲蝽若虫在国槐上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J]. 朱惠英,沈平,吴建华,王新东,常承秀,田炜. 生态学报, 2014(04)
  • [9]甘肃省南部盲蝽科昆虫调查及区系研究(半翅目:盲蝽科)[J]. 王洪建,辛中尧,徐红霞,王香枝. 甘肃林业科技, 2013(03)
  • [10]内蒙古合垫盲蝽亚科昆虫生物地理初探[J]. 石凯,安瑞军,张宁. 环境昆虫学报, 2013(03)

标签:;  ;  ;  ;  ;  

中国侏儒蝽科新纪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