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0米~3/时空分设备使用分子筛吸附器情况简介(论文文献综述)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1](1973)在《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文中研究表明一、各公司概况西德林德公司西德林德公司全称西德林德冷冻机械制造股份公司,1879年6月建立,初期不从事生产,仅设计和出售冷冻设备。1895年设立气体液化部,开始设计和制造气体液化和气体分离设备。1902年林德设计的第一台单级精馏的空分设备制成。自1903年进行第一次双级精馏塔试验,并制成第一台10米3/时制氧机,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在深冷技术方面是比较成熟的,技术经济指标先进,而且有相当的运转经验,制造工业性设备很多,装置容量大小可按用户需要提供,在欧洲和世界市场上有相当大的竞争力。1969年曾制造40000标米3/时一套、30000标米3/时二套、6000标米3/时一套的西德麦塞尔公司现已倒闭,并给林德公司,被林德公司吃掉。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编写组[2](1971)在《空分原理讲座 第二讲 空分设备和机器》文中提出空气的组成中,有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乙炔和碳氢化合物等气体。它们在低温条件下从空气中析出,积聚在空分装置的一定区域内,堵塞设备,甚至引起爆炸,影响操作和安全。为了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设置专门的净化设备,净除空气中少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乙炔等有害气体。
毛捷[3](1978)在《空分设备的经济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深冷法分离空气的设备的发展历史不长,自1903年由德国林德设计制成第一台10米3/时空分设备以来,至今只有七十五年历史。但是,随着空气分离产品氧、氮、氩等在冶金、化肥、化工、机械、电子、原子能和军工等部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需要量日益增加,这就促使空分设备制造工业迅猛发展。根据西德林德公司、法国液化空气公司、日本氧
苏昭辉[4](2020)在《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文中研究指明首先介绍了工业气体的应用和发展情况,以及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流程基本构成情况。通过HYSYS过程模拟软件,建立外压缩KDON-12000流程和内压缩KDON-12000流程。在HYSYS模拟流程中,外压缩KDON-12000流程重点模拟研究调整膨胀空气旁通流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内压缩流程则模拟研究调整液氧和液氮产量以及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多种工况的模拟对比,得出如下结果:1.外压缩空分流程中膨胀空气旁通量适度增加使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有所上升,但是氧气产量和氧气纯度会略微下降。2.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氧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和氩提取率较高。内压缩空分流程液氮产量偏多时,液氩产量较少,氩提取率也不高,且氧气纯度也明显下降。3.氩馏分抽取量加大时,液氩产量、液氩提取率以及液氧纯度都有所提升,如果氩馏分抽取量不合理,很容易导致粗氩塔无法正常工作,甚至影响到空分装置上塔的正常工作。通过模拟对比,为实际操作指明优化方向,空分操作员应依据客户用气需求情况,结合液体市场需求情况,适度调整空分装置运行工况,实现空分装置经济利润的最大化,实现空分装置最佳工况的运行。
胡迪[5](2011)在《大型空分设备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流场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分子筛纯化系统是空分设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用于净化原料空气中的水分、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等杂质,起着保障空分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作用。纯化系统中吸附器性能直接影响着分子筛纯化系统的效能,内部流场的均布与否是其重要性能指标,与结构设计上的合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空分设备容量规模的扩大,分子筛纯化系统的吸附器也相应增大,更容易出现吸附、再生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优化吸附器结构,使分子筛纯化系统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达到节能的目的已成为空分领域所关注的焦点,对此开展研究和优化设计工作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相关知识,采用商用CFD软件FLUENT,针对卧式垂直气流吸附器内流场的流动特性开展研究,旨在为空分设备的吸附器提供优化设计方案。为此,本文主要开展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1)探讨了传统结构吸附器随容积增大所表现出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建立若干不同结构的卧式垂直气流吸附器数值模型,并对其内部流场开展模拟分析,旨在通过调整吸附器内分布器结构而优化其内部流场分布。在模型建立过程中,把多孔管、多孔板和吸附剂床层处理为多孔介质。(2)将20000m3/h空分设备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内的气流分布器由传统挡流板结构替换为多孔管结构,并比较分析了两模型内部速度场的分布。结果表明,传统缓冲板结构作为分布器的在吸附剂床层和壁面均存在诸多问题,而采用多孔管的吸附器能较好地弥补传统结构的缺点,有利于更充分发挥分子筛吸附器的性能。(3)将60000m3/h空分设备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内的气流分布器由单根多孔管结构替换为多根多孔管结构,通过该结构的调整,旨在弥补单根多孔管结构由于吸附器体积增大所带来的不利因素。比较分析单根、两根和三根多孔管结构,综合考虑加工工艺、流程复杂性和制造成本等因素,确定两根多孔管较为合适。(4)验证所采用的吸附器内流场数值计算模型在网格密度上的数值独立性,并对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吸附器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吸附器进出口的压降和速度的实测结果都与计算值均比较接近,误差在可控范围之内。此外,还通过实际运行吸附器内吸附剂和污氮用量的比较来证明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才正彬[6](2019)在《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工业气体被形象地称为“工业血液”,空分装置则是气体生产的“心脏”。空分设备是一种高能耗设备,在煤化工行业中,制氧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 0%~1 5%,甚至更大;另外,空分装置电力消耗占钢铁企业总电耗的15%~20%。因此,在满足原有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对系统生产流程进行调整改善,有效调节产品供需平衡,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节能降耗,为本行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客观的支持和帮助。空气分离装置大部分采用空气压缩机、空气冷却塔、分子筛吸附器、增压透平膨胀机、规整填料塔(中压塔、低压塔、粗氩塔、精氩塔)制取满足客户需求的氧、氮和氩。本文主要结合空分装置运行特点,在空分装置中的可优化项目上进行效率优化研究和应用,充分利用峰谷分时电价(TOU)的特点,结合空分装置实际运行能力,在市场液氧、液氮需求变动时,采用TOU对空分负荷进行变工况调整,降低产品整体电费,增大收益;类比分子筛吸附系统的顺控控制,对本装置的液化系统的启动进行剖析,分部分项的进行列分,通过优化实现了特定装置(液化装置)一键启动,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以及将误操作风险降低至零,实现了装置的高效节能运行的目的。
陈桂林[7](1973)在《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一)》文中认为遵照毛主席关于“洋为中用” 的教导,“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我们准备分三期连载刊出。本期登载的是神钢、日立、大阪的空分设备和神钢、住友的板翅式换热器的情况,系按检查小组成员、杭氧厂陈桂林同志写的小结编成。供学习参考。下期刊载机器部分。
周金城[8](2018)在《20000 m3/h空分设备下塔液泛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文中研究说明针对马钢20 000 m3/h空分设备下塔发生多起液泛故障,通过对空分设备技术改造、故障处理、操作方法改进,消除下塔液泛。详细介绍因下塔塔板设计不完善、下塔液空管线设计不佳、分子筛吸附器吸附效果降低、粗氩塔氮塞造成下塔液泛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阐述相应处理措施及效果。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9](1978)在《制氧工问答(一)》文中研究说明1.问:在空分塔内空气是怎样被分离为氧气和氮气的?答:压缩空气除去水份、二氧化碳后,经热交换系统和产冷系统进入下塔,一部分成为液体。由于氮的沸点(-195.8℃)低于氧的沸点(-182.98℃),利用氧、氮的沸点不同,在每一块塔板上液体与汽体接触,进行传热与传质过程时,蒸汽从液体中获得冷量,相应,液体必然从蒸汽中获得热量。蒸汽得到了冷量,蒸汽中的高沸点组份──氧组份,就被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10](1972)在《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文中研究表明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国制氧机行业形势越来越好,大造制氧机,增产钢和粮,一个自力更生制造和改装制氧机的大会战正在各地展开,并已取得一定成绩。在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下,广大从事制氧工作的同志,迫切要求本刊登载一些关于空分装置的设计知识。为此,我们在所党支部的领导下,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老师编写“空分设备设计讲座”,主要内容为流程总体设计和单元设备(热交换器、精馏塔、膨胀机)的设计计算。从本期起开始连载。需要特别说明,这个设计讲座所介绍的内容(包括例题)主要是为了普及设计知识,不是设计规范与标准,某些参数也与实际产品有所区别,需请读者注意。在编写讲座的过程中,西安交通大学老师深入调查研究,做了很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感谢。遵照毛主席的教导:“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纸办得好。”对于这个讲座,我们恳切地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使今后修改。——本刊编者
二、50米~3/时空分设备使用分子筛吸附器情况简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50米~3/时空分设备使用分子筛吸附器情况简介(论文提纲范文)
(4)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章 全低压无氢制氩空分设备介绍 |
2.1 空分工艺流程组成 |
2.1.1 原料空气过滤和压缩单元 |
2.1.2 空气预冷单元 |
2.1.3 空气纯化单元 |
2.1.4 制冷单元 |
2.1.5 精馏分离单元 |
2.1.6 无氢精馏制氩单元 |
2.2 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2.2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简介 |
2.3 空分工艺流程对比 |
2.3.1 投资成本 |
2.3.2 空分工艺流程安全性与可靠性 |
2.3.3 空分装置运行成本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模型构建 |
3.1 模拟软件介绍 |
3.2 过程模拟软件Aspen HYSYS开发背景和特点 |
3.3 外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3.1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3.2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氩富集区特性分析 |
3.4 内压缩空分模拟流程建立 |
3.4.1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初始环境的设定 |
3.4.2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流程搭建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KDON-12000空分装置氩提取率研究 |
4.1 氩的用途及来源 |
4.2 空分装置氩生产现状 |
4.3 外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3.1 进入空分装置空分上塔膨胀空气流量的限定因素 |
4.3.2 合理控制空分上塔膨胀空气量 |
4.3.3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模拟分析 |
4.3.4 建立对比工况模型 |
4.3.5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3.6 外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4 内压缩空分工艺流程氩提取率影响因素研究 |
4.4.1 液氧和液氮工况操作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2 建立液氧和液氮工况模型 |
4.4.3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 |
4.4.4 内压缩KDON-12000氩馏分抽取量对液氩产量的影响 |
4.4.5 内压缩KDON-12000流程液氩产量性能分析小结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全文总结 |
5.1 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大型空分设备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流场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吸附器整体结构 |
1.2.2 分布器结构 |
1.2.3 吸附剂床层布局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章 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及流场计算模型 |
2.1 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结构 |
2.1.1 吸附器整体结构 |
2.1.2 吸附剂及其吸附原理 |
2.1.3 多孔板与多孔管 |
2.2 流场计算模型的建立 |
2.2.1 控制方程 |
2.2.2 模型简化处理方法 |
2.2.3 阻力系数的确定 |
2.2.4 多孔介质流动的求解策略 |
2.2.5 模型网格的生成及CFD计算模型选择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流场模拟计算及优化分析 |
3.1 气流参数确定 |
3.2 不同气流分布器结构的比较 |
3.3 特大型吸附器内分布器结构的选择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分子筛吸附器的运行特征 |
4.1 计算模型的验证与分析 |
4.2 实验验证与分析 |
4.2.1 主要装置介绍 |
4.2.2 监测界面介绍 |
4.2.3 运行参数分析 |
4.3 运行时应注意问题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励 |
致谢 |
(6)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空气的主要分离方法 |
2.1.1 吸附法 |
2.1.2 膜分离法 |
2.1.3 低温精馏法 |
2.2 空气分离设备 |
2.3 峰谷分时电价 |
2.3.1 国外峰谷分时电价现状 |
2.3.2 国内峰谷分时电价现状 |
2.4 空分变负荷 |
2.4.1 跟踪调节 |
2.4.2 液氧与液氮周期倒灌变负荷 |
2.5 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 |
2.5.1 化工智能化生产技术的现状 |
2.5.2 智能化化工生产技术的实际应用 |
2.6 课题提出和研究内容 |
3 实验部分 |
3.1 空分流程介绍 |
3.2 空分设备及设计参数 |
3.2.1 空气压缩机组 |
3.2.2 预冷系统 |
3.2.3 空气净化系统 |
3.2.4 进料和循环氮气压缩机组 |
3.2.5 冷箱内设备 |
3.2.6 增压透平膨胀机组 |
3.2.7 其它设备 |
3.2.8 冷却水循环系统 |
4 空分系统TOU变负荷 |
4.1 TOU变负荷基准的确定 |
4.2 TOU变负荷数据选取 |
4.3 TOU变负荷收益计算 |
4.4 空分系统TOU实际测试 |
4.4.1 空气压缩机负荷±5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2 空气压缩机负荷±10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3 空气压缩机负荷±2000 Nm~3/h运行模式下空分系统TOU |
4.4.4 不同TOU运行模式的比较 |
4.4.5 TOU运行模式深入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5 液化系统自动启动 |
5.1 空分液化系统手动启动 |
5.2 空分液化系统自动启动步骤划分 |
5.3 手动和自动启动空分液化系统的比较 |
5.4 成本核算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导师情况 |
(8)20000 m3/h空分设备下塔液泛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下塔塔板设计不完善 |
1.1 液泛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
1.2 处理措施 |
1.2.1 应急处理措施 |
1.2.2 下塔液氮管线技术改造 |
1.3 效果 |
2 下塔液空管线设计不佳 |
2.1 液泛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
2.2 处理措施 |
2.2.1 操作方法改进 |
2.2.2 下塔液空管线技术改造 |
2.3 效果 |
3 分子筛吸附器故障影响 |
3.1 液泛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
3.2 处理措施及效果 |
4 粗氩塔氮塞影响 |
4.1 液泛故障现象与原因分析 |
4.2 处理措施及效果 |
5 结束语 |
四、50米~3/时空分设备使用分子筛吸附器情况简介(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大型制氧机概况[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简报, 1973(S2)
- [2]空分原理讲座 第二讲 空分设备和机器[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讲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1(04)
- [3]空分设备的经济性分析[J]. 毛捷. 深冷技术, 1978(04)
- [4]结合HYSYS仿真模型优化空分装置运行方式[D]. 苏昭辉.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大型空分设备卧式垂直气流分子筛吸附器流场特性研究[D]. 胡迪. 浙江大学, 2011(03)
- [6]空分装置高效节能优化与应用[D]. 才正彬. 浙江大学, 2019(03)
- [7]赴日制氧机检查技术小结(一)[J]. 陈桂林. 深冷简报, 1973(04)
- [8]20000 m3/h空分设备下塔液泛故障原因分析与处理[J]. 周金城. 低温与特气, 2018(01)
- [9]制氧工问答(一)[J]. 杭州制氧机研究所. 深冷技术, 1978(S1)
- [10]空分设备设计讲座 第一讲 空分流程总体设计(上)[J]. 西安交通大学制冷教研室设计讲座编写组. 深冷简报, 197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