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国档案分类标引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岳丹丹[1](2021)在《新世纪近二十年来我国民国档案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民国档案研究对于挖掘民国档案的史料价值、凭证价值和社会教育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新世纪近二十年来民国档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民国档案研究主题日渐广泛、研究方法日渐多样、研究成果日渐显着;但数字化数据库建设、抢救修复技术、社会教育功能拓展、服务利用创新方面相关研究比较薄弱,未来将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方向。
赵彦昌,苏亚云[2](2018)在《东北地区民国档案整理与编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东北地区民国档案是真实反映民国时期东北地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内容的原始记录,内容丰富,价值较高。东北地区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编纂,基本上完成了民国档案的整理工作,并出版了多部优秀的档案汇编,为东北地区民国史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史料。但东北地区民国档案编纂成果很少收集到境外所藏的民国档案,且东北地区各馆藏机构编纂民国档案的力度也不均衡,编纂内容也不够丰富,需要再接再厉。
刘为[3](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金慧[4](2010)在《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述评(1979-2008)》文中研究指明民国档案是国家档案全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的宝贵历史财富,不仅备受档案学者、历史学者、情报学者的重视,而且人类学者、医药学者等也对其垂青之。早在建国初期,就有一些学者开始了对民国档案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对民国档案的研究越发深入,涌现出一大批研究民国档案的成果。本文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收录的1979~2008年间民国档案研究成果的定量分析,探讨该领域近30年来的整体态势和进展情况,并得出相关结论,以期能对民国档案研究及民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绪论: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写作缘起、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做了简要说明。第一部分: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概况。这一部分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从年度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作者分布等角度分析了三十年来有关于民国档案研究的期刊论文、论着、课题、工具书、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的情况。第二部分: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取得的成就。这一部分阐述了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的特点,即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系统全面性、研究方法多样性、研究成果时代性。取得的成就体现在民国档案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突出,建立了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而且加强了与台湾等地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第三部分: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这一部分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剖析。一方面,民国档案研究的定量研究运用较少,实践研究比较薄弱,研究成果比较单一,人才培养有待加强;另一方面,文章从引入多种研究方法,有针对性的加强各方面的研究,增强横向沟通联系,加强人才培养展望了民国档案研究的未来。结语:建设民国档案学是民国档案研究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郭芳,刘传鸿[5](2009)在《档案分类标引的探讨》文中指出档案分类标引工作是对文件或案卷进行主题分析,将分析结果用分类号标识记录下来,作为存储和检索的依据。档案分类号的划分是否准确,决定了分类标引工作的质量。分类号划分的好,它揭载的档案信息就准确、全面,它的机检质量就高。反之,则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应用,档案部门利用现代化手段管理档案已是大势所趋,分类号作为机读目录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现。
冯蓉[6](2005)在《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文中研究说明
潘涛[7](2004)在《民国档案分类标引自动转换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陈晓敏[8](2004)在《试析民国档案分类标引中的约定俗成》文中研究说明
冯蓉[9](2003)在《试论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文中认为本文对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从总体思路和观念、思维模式、组织形式以及具体整理方式等问题 ,作了阐述
杨林[10](2003)在《民国档案目录数据采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文中指出
二、民国档案分类标引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国档案分类标引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近二十年来我国民国档案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档案学术文献的定量研究 |
(一)发文年代统计分析 |
(二)文献类型及期刊来源分析 |
(三)核心作者分析研究 |
二、民国档案主题研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
(一)早期档案学者的研究 |
(二)民国档案概述 |
(三)民国档案的抢救与保护(含修复、修裱) |
(四)民国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研究 |
(五)民国档案的着录及鉴定(含分级) |
(六)民国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含分类) |
(七)民国档案的开发利用 |
(八)民国档案专题研究 |
(2)东北地区民国档案整理与编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东北地区民国档案的整理 |
1.1 拟制案卷题名 |
1.2 档案着录 |
1.3 档案分类标引 |
2 东北地区民国档案的编纂 |
2.1 东北地区民国档案编纂的主要主题 |
2.2 东北地区民国档案编纂的主要特点 |
3 未尽问题 |
3.1 境外档案难以收集 |
3.2 编纂内容不够丰富 |
3.3 编纂力度不均衡 |
(3)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
1.2.3 相关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思路设计 |
1.4 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
2.2.1 语义网概述 |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述评(1979-200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写作缘起 |
二、研究现状 |
(一) 大陆地区 |
(二) 台湾地区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部分 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概况 |
一、期刊论文的检索 |
(一) 发文量年度统计分析 |
(二) 发文量期刊分布 |
(三) 研究主题统计分析 |
(四) 研究论文作者分析 |
(五) 系统及单位分布 |
二、专着的检索 |
(一) 检索结果概述 |
(二) 检索结果分析 |
三、课题检索情况 |
(一)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
(二) 国家档案局课题项目 |
(三) 各档案馆(局)科研项目 |
(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人文、社科及教改项目 |
四、工具书 |
(一) 指南 |
(二) 标准 |
五、会议论文、学位论文 |
(一) 会议论文 |
(二) 学位论文 |
第二部分 民国档案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取得的主要成就 |
一、民国档案研究的基本特点 |
(一) 指导思想的科学性 |
(二) 研究内容的系统全面性 |
(三) 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
(四) 研究成果的时代性 |
二、民国档案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 |
(一) 民国档案研究队伍日益壮大 |
(二) 民国档案研究成效显着 |
(三) 目录中心建设发展迅速 |
(四) 对外交流日益增多 |
第三部分 民国档案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一、民国档案研究存在的问题 |
(一) 定量方法运用较少 |
(二) 实践研究比较薄弱 |
(三) 研究成果比较单一 |
(四) 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
二、民国档案研究的对策 |
(一) 引入多种研究方法 |
(二) 有针对性的加强各方面的研究 |
(三) 增强横向沟通联系 |
(四) 注重人才培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5)档案分类标引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档案的分类标准 |
二、分类标引及具体问题的处理 |
三、分类标引后的反思 |
1.必须进一步完善《民国档案分类表》。 |
2.必须提高人员素质。 |
3.分类标引与档案利用工作要相结合。 |
(9)试论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总体思路与观念的创新 |
二、思维模式的创新 |
三、分级模式的创新 |
四、管理模式的创新 |
(10)民国档案目录数据采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档案着录工作 |
1、民国档案目录数据采集对象 |
2、民国档案目录着录特点 |
二、民国档案着录差错防止办法 |
1、题名项 |
2、责任者 |
三、民国档案分类标引的原则与方法 |
1、民国档案分类标引工作的立类依据 |
2、民国档案分类表的基本模式 |
3、民国档案分类标引的程序 |
(1) 辨类 |
(2) 归类 |
(3) 审校 |
四、民国档案分类标引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近二十年来我国民国档案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J]. 岳丹丹. 黑龙江档案, 2021(01)
- [2]东北地区民国档案整理与编纂研究[J]. 赵彦昌,苏亚云. 档案与建设, 2018(10)
- [3]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4]三十年来民国档案研究述评(1979-2008)[D]. 金慧. 云南大学, 2010(05)
- [5]档案分类标引的探讨[J]. 郭芳,刘传鸿.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6]民国档案鉴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 冯蓉. 浙江档案, 2005(08)
- [7]民国档案分类标引自动转换研究成果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J]. 潘涛. 浙江档案, 2004(10)
- [8]试析民国档案分类标引中的约定俗成[J]. 陈晓敏. 档案, 2004(05)
- [9]试论民国档案分级管理模式的创新[J]. 冯蓉. 档案学研究, 2003(03)
- [10]民国档案目录数据采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 杨林. 山西档案,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