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刘丹[1](2020)在《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在高中各个学科的教学中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教学中利用微课更加有助于学生学习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逻辑性以及广泛应用性的高中数学。目前网络上有海量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但从中选出优质的微课供教师参考利用却是难题,其主因是对高中数学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较少,还未建立起统一、科学的高中数学微课质量评价体系。微课的设计源于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与终点,也是微课教学的起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起着统领和指导的作用,同时教学目标也是微课教学的终点,对微课教学过程的调整和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基于高中数学概念课,利用何小亚老师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高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前人制定的有关教学目标评价指标体系以及专家的建议,试图建立一套实用的、科学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希望对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本论文采用文献分析法、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首先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参考前人制定的有关教学评价指标以及自身的微课教学实践,初步拟定了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指标。然后采用调查法和德尔菲法,调查各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征求中学优秀数学教师、数学教研员、大学数学学科教师等各类专家对该评价体系的意见,用来完善和修改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指标。再次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调查专家对各种指标的重要程度比较的意见,确立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最终确立整个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体系。最后,筛选网络上现有的优秀的微课教学资源并以高中数学概念课为例,尝试用该评价体系对其进行实践研究,以此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适用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我们将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一级指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操作性技能三个二级指标,过程与方法包括思想方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能力,思维品质,数学意识,活动经验六个二级指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信念,科学态度,数学价值观,数学审美观五个二级指标。并且对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以上工作,得出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作对高中数学微课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的评价。
袁路路[2](2018)在《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调查研究 ——以Z市为例》文中提出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学生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性,2016年7月颁布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中制定出了高中各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出正在成为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其贯彻与落实正在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落脚点。与此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我国,目前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中学段,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研究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来研究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现状及课堂实践培养情况。首先,对Z市231名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对回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次,对其中六名教师进行半结构性深入访谈,同时结合各年级教师的课堂观察研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1)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教龄和学校类型上呈现显着性差异,老教师比新教师更重视数学核心素养,城区小学教师比农村小学教师更重视数学核心素养;(2)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在性别、执教年级和受教育程度上无显着性差异;(3)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人文素养和数学技能素养的认识在性别、执教年级和受教育程度、教龄和学校类型上无显着性差异;(4)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意识素养和数学思想素养的认识在教龄和学校类型上呈现显着性差异,在性别、执教年级和受教育程度上无显着性差异;(5)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人文素养和数学技能素养的重视程度城区小学和农村小学无本质差异;(6)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意识素养和数学思想素养的认识城区小学比农村小学更重视;(7)小学教师对核心素养的关注不积极;(8)小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准确;(9)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培养不尽合理;(10)与数学意识素养和数学思想素养相比,各年级小学教师更重视数学人文素养和数学技能素养。针对Z市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认识现状及课堂实践呈现出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2)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素养的养成;(3)理清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的建立;(4)构建知识网络,激发数学思想素养的萌芽;(5)深挖数学教材,加深数学人文素养的理解。
王慧[3](2020)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为例》文中指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提出。由此,数学建模能力成为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的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成为数学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依据《2017年版课标》对高中生数学建模的教学建议和要求,采用文献分析、测验调查等方法,对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研究;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为例,开展教学实践。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为:参照新课标的要求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一章从数学建模角度重新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相应的教学实践。通过前后测数据分析和教学实际反馈,得出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和提高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表明: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时应当遵循系统性、整体性原则,从“思想渗透”到“能力培养”环环相扣的教学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建模能力。针对课堂教学,真实情景引入可以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意识,为数学建模打下思想基础;同时课堂上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等其它数学建模必备能力。教师还应该注重教材知识的应用性,强化学生的“用数学”意识,并带领学生经历数学建模过程,体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数学模型的过程,并以此规范学生的建模行为。挖掘建模素材,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以及构建“第二课堂”等方式也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张丽华[4](2017)在《初中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实背景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师对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主动开展数学应用教学的意识淡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中考、高考制度之下,数学教学无法回避"应试"的要求,不能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基础教育的数学教
王敏[5](2011)在《初中生数学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数学意识是数学教育中培养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广泛应用数学理念区解决实际问题。数学意识是中学生学习数学、学好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兴趣的重要前提,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研究数学的内在动力。数学知识也是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于这些科目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作用。在现行的中学数学教材中,学生接触的大部分是标准的数学问题,这些数学问题对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学习课本上的数学知识可能会形成一种定势,似乎学习数学就是解决现成的数学问题,往往不能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兴趣、数学意识的培养被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已经成为数学教学中特别重要的教学内容。新时期课程改革对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形成数学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针对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数学意识的要求,是每一位数学老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目前,在关于中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的研究中,从理论角度研究的较多,但在新形势下,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研究,特别是针对工作在第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初中生数学意识缺乏的现状及数学教育的特点,对初中生应具有的数学意识进行了初步界定,阐明了初中生数学意识培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价值;论文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师素质、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激发学习兴趣、重视成功体验等有意识地培养初中生数学意识的途径和方法,并将这种方法贯穿整个数学教育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喜欢数学、养成自觉地运用数学思想、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解释现象的习惯,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
张丽波[6](2019)在《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HN职中为例》文中提出中职数学是职业课程体系的关键内容,是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实现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重要支点。近年来,伴随着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中职数学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对于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活动教学作为中职数学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参与性与实践性,既符合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也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参与热情。因此,着眼校本实际,立足学生学情,将活动教学引入到数学学习中,推动数学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发展数学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以HN职中为例,从中职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出发,分析了活动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的现实背景,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阐述了活动教学的内涵特点和实施原则,活动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调查了活动教学应用于中职数学的现实情况,发现了活动教学存在的理念认识有待转变、目标定位有待明确、任务设置有待优化、点拨引导有待改进、环境支持有待加强等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和实施程序,并展示了活动式教学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的四个课例。本研究做了活动教学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的实验研究,展示了实验前后相关数据的变化,据此发现数学活动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提升;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最后,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就今后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
龙正兵,邓玉德,莫大庄,张义兵,潘政华,石晓莉[7](2017)在《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现实背景我国数学教育的现状存在着严重问题,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经过调查发现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师对基础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重视不够,主动开展数学应用教学的意识淡薄,不可否认,在当前的中考、高考制度之下,数学教学无法回避"应试"的要求,不能不考虑学生和家长的现实需要。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基础教育的数学教
林师云[8](2020)在《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探析》文中研究表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提倡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数学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数学能力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数学课堂。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成为每位数学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也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方向。导数知识在高中数学内容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衔接的桥梁,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导数知识蕴含了很多数学思想理念,对于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直观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都要求比较高。学生学好这部分内容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是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基于数学核心素养来进行高中导数教学设计,来更好地推动数学核心素养在导数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本文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核心素养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与界定,并对国内外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状况、导数教学的研究状况及相关研究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接着,通过对高中导数教学现状进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在导数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及数学核心素养在导数教学中的落实情况。研究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导数知识的学习和数学核心素养的掌握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同时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与优化。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导数教学设计提出了四个基本原则:主体性原则、数学化原则、数学信息化原则、创造性原则;同时还提出了一些改进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体会“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2)开展数学文化渗透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3)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4)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的提升。最后,本文还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导数进行了教学设计,为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宗艺[9](2020)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本单位,也是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起点,更是构建数学知识框架的基石,因此要想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质量,首先就要抓好数学概念教学的效果。并且,小学高段是学生身心迅速发展变化的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以及学习方式等都出现了与中低年级不同的特点,为了顺应学生思维变化,高年级数学概念在其抽象性、概括性与逻辑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得以加深。因此,以高年级为对象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价值与意义。具体来说,本文通过四部分完成对此问题的相关研究与分析。首先,梳理新课标与核心素养对概念教学的要求,探究适应高年级概念教学的心理基础,分析高年级数学教材中的概念内容,明确了概念教学的目标要求以及重要意义,更明晰本文从概念引入、概念建立与概念巩固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其次,通过观察教师概念教学课与分析学生相关练习题的研究方法,把握了目前一线教学现状,例如我们教师能够完成课标中“认识”、“知道”、“理解”性的浅层次目标要求,但是不能对相关概念达到融会贯通,不能达到具有逻辑体系的深层次要求;再次,根据现状的分析,从中提炼出概念教学忽视学生差异性、主体性,忽视概念之间的联系性以及训练习题缺少梯度等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以上核心问题,通过教师访谈方式寻找问题原因,发现教师在对概念认识、教学深度、理论学习以及教师合作交流中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就会直接反映到教学的实践中,影响到学生的概念建立与获得;最后依据概念教学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专业技能两大维度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其中教学专业技能又从概念引入、概念建立与概念巩固三个角度提出具体的操作性教学改进行为。
宫玉珍[10](2007)在《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论述了培养中专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必要性和国内外关于应用数学意识的具体情况,调查分析了中专数学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专学校的具体特点进行了数学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一些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教学策略。希望通过这方面的研究引起广大中专学校的教师对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培养的重视,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二、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教育信息化时代到来 |
1.1.2 新课改的要求 |
1.1.3 改进数学微课教学的现实需求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微课 |
2.1.2 三维目标 |
2.1.3 测评 |
2.2 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2.3.1 数学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思想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2.3.3 建构主义理论 |
3 基于三维目标的微课评价指标的构建 |
3.1 高中数学学科特点 |
3.1.1 知识抽象性更大 |
3.1.2 知识容量更大 |
3.1.3 高中生数学焦虑 |
3.2 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评价体系的初步制定 |
4 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评价指标的修正与确立 |
4.1 第一轮专家意见调查表的制定 |
4.2 第一轮专家意见调查数据分析与指标的确定 |
4.3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指标权重系数确定 |
4.3.1 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指标权重意见调查表的设计 |
4.3.2 第二轮专家意见调查数据分析与结论 |
4.4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三维目标达成度评价体系的确定 |
5 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实践研究 |
5.1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资源的选取 |
5.2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的实施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局限与展望 |
6.2.1 局限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第一轮专家意见调查表 |
附录2 第二轮专家意见调查表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研究生期间教学技能获奖情况 |
致谢 |
(2)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调查研究 ——以Z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问题缘起 |
1.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对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
2.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之路 |
3.核心素养成为国际社会和教育组织研究的共同问题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
2.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
3.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三)研究思路 |
1.研究问题 |
2.研究意义 |
3.研究方法 |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特征 |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 |
(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论基础 |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
二、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现状的调查分析 |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研究结果分析 |
(三)调查研究主要结论 |
三、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访谈分析 |
(一)访谈调查的设计 |
(二)访谈调查的实施 |
(三)访谈的整理与分析 |
四、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课堂实施分析 |
(一)课堂观察案例及分析一:直角的初步认识 |
(二)课堂观察案例及分析二:四边形的认识 |
(三)课堂观察案例及分析三:等式的性质 |
五、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建议 |
(一)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师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 |
(二)精心设计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素养的养成 |
(三)理清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数学意识素养的建立 |
(四)构建知识网络,激发学生数学思想素养的萌芽 |
(五)深挖数学教材,加深学生数学人文素养的理解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访谈提纲 |
附录3 小学数学教师对核心素养认识的课堂观察表 |
致谢 |
(3)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1.3 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1.4 论文结构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2 核心概念界定 |
2.3 理论基础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对象 |
3.5 研究程序 |
第四章 教学设计 |
4.1 基于建模能力角度分析《2017 年版课标》要求 |
4.2 基于培养建模能力角度分析教学内容 |
4.3 基于培养建模能力角度设定教学目标 |
4.4 教学设计示例 |
第五章 教学实践 |
5.1 《指数函数的概念》典型示例 |
5.2 建模探究活动典型示例 |
5.3 案例效果分析 |
第六章 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能力教学的方法研究 |
6.1 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
6.2 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方法 |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反思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前测试题I |
附录2 后测试题II |
附录3 课后调查 |
致谢 |
(4)初中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1、现实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1.数学学科的性质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2.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3.教学相长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时代的需要 |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改的需要 |
6.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 |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
3、学校的科研基础保证 |
4、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
1、课题研究的目标 |
2、研究内容 |
3、课题研究重点与难点 |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以及创新之处 |
1、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归纳整理, 形成以下成果: |
2、本课题研究结果可能产生的创新点预期有2处: |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 (2016年2月—2016年3月) |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2016年3月—2016年12月) |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2017年1月—2017年2月) |
九、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
(一) 数学意识与数学习惯的概念界定 |
(二) 培养初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理论依据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假设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步骤 |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 (2016年2月—2016年3月) |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 (2016年3月—2016年12月) |
第三阶段:研究总结 (2017年1月—2017年2月) |
八、研究思路 |
九、技术路线 |
十、课题研究成果: |
1、数学课堂呈现可喜变化 |
(1) 以生为本,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 |
(2) 营造氛围, 把和谐的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
2、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可喜变化 |
(1) 积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 |
(2) 重视内容的选择 |
(3) 改变呈现方式 |
(4) 重视建模过程的经历 |
3、学生学习方式的可喜变化 |
(1) 增强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2) 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提高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
十一、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
1、结题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
2、主要问题和今后设想 |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
初中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 对实际问题选择性看待 |
二、将数学意识和应用元素融入数学概念知识学习中 |
三、采用数形结合教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 |
四、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习惯 |
五、结语 |
参考文献: |
(5)初中生数学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目的和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三)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二、初中生数学意识概述 |
(一) 初中生数学意识的涵义 |
(二) 初中生数学意识的构成 |
1. 数感 |
2. 符号感 |
3. 空间观念 |
4. 统计观念 |
5. 应用意识 |
(三) 初中生数学意识的特点 |
1. 自觉性 |
2. 能动性 |
3. 发展性 |
(四) 培养初中生数学意识的原则 |
1. 应注重初中生数学智力与心力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
2. 应注重初中生数学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 |
3. 应注重初中生数学收敛思维训练与发散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
4. 应注重初中生数学教学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原则 |
(五) 培养初中生数学意识的意义 |
1.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
2. 数学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
3. 学生数学意识养成是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新课题 |
三、初中生数学意识现状分析 |
(一) 模式化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数学意识褪化 |
(二) 教学目的过于笼统、宽泛,培养数学意识的依据不足 |
(三) 课程管理刚性太强,对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关注不够 |
(四) 教师缺乏能动性,激发学生数学意识过程受阻 |
四、初中生数学意识的培养途径 |
(一) 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是激发学生数学意识的重要手段 |
(二) 构建建构主义框架下的数学意识培养 |
(三) 注重学生"问题解决"数学意识的培养 |
(四) 以学生参与为基础,积极唤醒学生数学意识 |
五、初中生数学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案实践探索 |
(一) 教学目标 |
(二) 教学重难点 |
(三) 教法与学法 |
(四) 教学过程 |
参考文献 |
后记 |
(6)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HN职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核心概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的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与说明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收集的途径与方法 |
2.2 研究综述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2.3.2 人本主义理论 |
2.3.3 情境认知理论 |
2.4 文献述评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的确定 |
3.3 研究方法的选取 |
3.3.1 调查法 |
3.3.2 实验研究法 |
3.3.3 文献研究法 |
3.4 研究工具 |
3.4.1 学生调查问卷 |
3.4.2 学生个人访谈提纲 |
3.4.3 教师访谈提纲 |
3.4.4 测试卷 |
3.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3.6 数据编码与分析 |
3.7 研究的伦理 |
第4章 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现状调查分析 |
4.1 中职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现状调查 |
4.1.1 教师的调查 |
4.1.2 对学生的调查分析 |
4.2 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现状存在问题分析 |
4.2.1 理念认识不足,滞固学生数学意识的形成 |
4.2.2 目标定位不明,影响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获得 |
4.2.3 任务设置不优,不利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
4.2.4 点拨引导不当,不利数学方法的渗透 |
4.2.5 环境支持不强,有碍数学活动教学的实施 |
4.3 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改进对策分析 |
4.3.1 转变活动教学理念,注重数学意识的培养 |
4.3.2 定位活动教学目标,保证数学基础知识的获得 |
4.3.3 设计活动教学任务,助力数学能力提升 |
4.3.4 优化活动教学点拨,重视数学方法渗透 |
4.3.5 推动资源投放,确保数学活动的开展 |
4.4 小结 |
第5章 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程序和课例分析 |
5.1 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实施的程序 |
5.1.1 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
5.1.2 开展多维活动,促进知识生成、方法习得、思维培养 |
5.1.3 总结反思,升华知识 |
5.2 中职数学课堂活动式教学课例展示评析 |
5.2.1 课例一弧度制 |
5.2.2 课例二充要条件 |
5.2.3 课例三函数的奇偶性 |
5.2.4 课例四指数函数应用举例 |
5.3 小结 |
第6章 活动式教学应用于中职数学课堂的实验研究 |
6.1 实验目的 |
6.2 实验假设 |
6.3 实验对象 |
6.4 实验变量 |
6.5 实验材料 |
6.6 实验步骤 |
6.6.1 准备阶段 |
6.6.2 实施阶段 |
6.6.3 结束阶段 |
6.7 实验收集和分析 |
6.8 实验结果分析 |
6.8.1 活动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
6.8.2 活动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水平 |
6.8.3 活动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
6.9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 |
7.1 研究结论 |
7.2 改进建议 |
7.3 研究不足 |
7.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中职数学课堂活动式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B 中职数学课堂应用活动教学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C 中职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 E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F HN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 |
附录 G HN职业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卷参考答案 |
附录 H 控制班前测成绩 |
附录 L 实验班前测成绩 |
附录 M 控制班后测成绩 |
附录 N 实验班后测成绩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开题报告 |
一、课题的提出 |
1、现实背景 |
2、研究意义 |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 |
1.数学学科的性质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2.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3.教学相长的要求使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成为必要 |
4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时代的需要 |
5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新课改的需要 |
6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需求 |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四、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
1、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 |
2、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
3、学校的科研基础保证 |
4、参加课题研究人员情况 |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 |
1、课题研究的目标 |
2、研究内容 |
3、课题研究重点与难点 |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和保证 |
第二部分:结题报告 |
“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二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依据 |
三研究目标 |
四研究内容 |
五研究假设 |
六研究方法 |
七研究步骤 |
八研究思路 |
九技术路线 |
十课题研究成果: |
十一课题研究反思与设想 |
第三部分:课题研究相关论文 |
中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
(一) 联系生活实际, 体验运用的价值。 |
(二) 开展数学活动, 激发应用的兴趣。 |
(三) 开展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
(四) 加强课外实践, 拓宽应用的渠道。 |
(五) 解决实际问题, 强化应用的意识。 |
生活中处处皆数学--浅谈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 |
一、新课程标准对加强数学应用的体现 |
二、新课标下的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教学实践探究 |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
2、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
3、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
1收集数学应用的实例, 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
2重视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
3鼓励学生从数学角度描述客观现象, 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来分析。 |
4重视生活实践,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和机会。 |
(8)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 |
1.1.2 导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
1.1.3 数学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
1.2 研究问题及意义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
2.1.2 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
2.2 国内外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情况 |
2.2.1 数学核心素养国外研究情况 |
2.2.2 数学核心素养国内研究情况 |
2.3 导数相关研究 |
2.3.1 高中导数教学的相关研究 |
2.4 相关研究理论基础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2.4.2 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理论 |
第三章 高中导数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关于学生对导数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 |
3.2 高中导数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
3.3 调查问卷的结论 |
第四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研究 |
4.1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导数教学设计原则 |
4.1.1 主体性原则 |
4.1.2 数学化原则 |
4.1.3 数学信息化原则 |
4.1.4 创造性性原则 |
4.2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策略探究 |
4.2.1 创设生活情境教学,体会“数学化”过程,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
4.2.2 开展数学文化渗透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
4.2.3 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
4.2.4 有效开展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思维的提升 |
第五章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设计案例 |
5.1 导数的概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5.1.1 教学案例 |
5.1.2 教学案例分析 |
5.2 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5.2.1 教学案例 |
5.2.2 教学案例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小学数学基本概念教学活动意义研究 |
(二)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论基础研究 |
(三)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
三、研究内容 |
(一)研究问题 |
(二)概念界定 |
1.数学概念 |
2.数学概念教学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述 |
一、数学概念教学 |
(一)数学概念类型 |
(二)小学数学概念的呈现方式 |
(三)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 |
二、数学概念教学理论基础 |
(一)概念形成与同化教学理论 |
(二)认知发展理论 |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
三、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材分析 |
(一)“数与代数”中概念内容分析 |
(二)“图形与几何”概念教学内容分析 |
(三)“概率与统计”内容分析 |
第二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及问题 |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 |
(一)借助教材情境引入概念 |
(二)以“讲--听”传统方式建立概念 |
(三)“题海战术”巩固数学概念 |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问题 |
(一)概念引入忽视学生差异性 |
(二)概念建立过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
(三)概念建立忽视概念间的联系与相似性 |
(四)概念巩固习题缺少梯度 |
第三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问题原因分析 |
一、概念教学认知偏差,以应试为目标导向 |
二、教师素养落后,概念教学方式陈旧 |
三、缺少深层次的概念教学合作与研讨,教学模式单一 |
第四章 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改进策略 |
一、提升教师概念教学意识,促进专业素养成长 |
(一)增强数学科研,提高概念教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
(二)增强概念教学理论阅读,提升数学意识与发展数学思维 |
(三)借助综合实践,促进概念知识的应用 |
二、提升概念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成长 |
(一)以学生为主体,整合生活情境引入概念 |
(二)抓住概念本质,讲清概念内涵与外延 |
(三)分层练习巩固概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附录二 |
致谢 |
(10)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应用数学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心理依据 |
1.1 研究应用数学意识的必要性 |
1.1.1 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
1.1.2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是实现数学教育价值的需要 |
1.1.3 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 |
1.2 研究应用数学意识的心理依据 |
第二章 国内外关于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 |
2.1 国内有关动态 |
2.1.1 我国数学新课程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
2.1.2 从1993年我国数学高考试题中开始出现数学应用问题 |
2.1.3 国内部分学校积极开展了数学建模教学实践探索 |
2.1.4 中学数学知识应用竞赛 |
2.2 国外有关动态 |
第三章 中专数学教育的现状 |
3.1 中专数学课的地位和作用 |
3.2 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现状调查 |
第四章 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教学改革探索 |
4.1 编写校本教材 |
4.2 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对数学应用的思考和理解 |
4.2.1 提取生活原形,创设问题情境,体验何处用数学 |
4.2.2 加强应用题的教学,体会怎样用数学 |
4.2.3 增加数学与专业联系的内容,了解数学对专业课的作用 |
4.2.4 以大作业形式,促进对所学知识应用的开放性认识 |
4.2.5 开展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
4.2.6 用开放性试题考核学生对数学应用的认识,引导学生重视对数学应用问题的思考和学习 |
4.3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前提 |
第五章 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关键之一 |
5.1 中专数学教师现状 |
5.2 教师应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
5.3 教师要树立教改意识,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的探索中 |
5.4 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 |
结束语 |
附录: 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调查报告 |
主要参考文献书目 |
致谢 |
四、如何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维目标的高中数学微课教学评价研究[D]. 刘丹. 重庆三峡学院, 2020(01)
- [2]小学数学教师对数学核心素养认识的调查研究 ——以Z市为例[D]. 袁路路. 曲阜师范大学, 2018(01)
- [3]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方法研究 ——以《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教学为例[D]. 王慧.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4]初中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A]. 张丽华.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一卷), 2017
- [5]初中生数学意识培养研究[D]. 王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1(07)
- [6]活动式教学在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实践与研究 ——以HN职中为例[D]. 张丽波.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6)
- [7]数学意识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A]. 龙正兵,邓玉德,莫大庄,张义兵,潘政华,石晓莉. 《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 2017
- [8]数学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导数教学探析[D]. 林师云.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小学高年级数学概念教学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李宗艺.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8)
- [10]培养中专生应用数学意识的研究[D]. 宫玉珍.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