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对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补中益气汤对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一、补中益气汤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杨洋,梅全喜,张书亚,朱婧,黄晓怡,杨光义[1](2021)在《苍术在瘟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为研究苍术在古代瘟疫防治及目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中的相关应用,通过查阅历代防治瘟疫的古籍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综述苍术在各种瘟疫防治中的具体作用及应用,发现苍术在历代瘟疫防治中具有确切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也被广泛应用于新冠病毒的预防与治疗,并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李敏,程绍民[2](2021)在《刍议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脾胃气化学说是张小萍禀承家学、集前人理论之大成、累积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的创新性理论。本文总结张小萍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如脾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等)之间的联系,结合传统中药人中黄与现代粪菌移植的临床应用,认为中医以脾胃气化指导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疾病,在调理机体免疫功能、肠道菌群平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脾胃气化之间的关系,为更有效地治疗相关疾病拓展思路。

桑小普[3](2020)在《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脾虚证本质的研究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脾虚证的致病机理涉及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肠道菌群和能量代谢等多个方面。近年来,系统生物学的方法开始应用于脾虚证本质研究,但尚处于初步阶段。目前已有学者分别使用iTRAQ技术、16S rDNA测序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对脾虚证的蛋白组学、微生物组学和转录组学进行了探索,但是,应用RNA-seq或Small RNA-seq技术进行脾虚证研究的相关报道较少。本论文共分为两部分。由于气虚体质是脾虚证的前驱状态,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的生物学机制将有助于理解脾虚证的早期发生状态。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并构建了 ceRNA网络调控,从病证结合的角度,研究脾虚证的病理机制。目的:在本次研究中我们以健康人气虚体质、慢性浅表性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脾虚证和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脾虚证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最前沿的RNA-seq技术和ceRNA理论,从转录组学水平上进行了脾虚证内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综合两部分的研究结果,我们试图从体质、证候、疾病的自然进展方向,研究健康人气虚体质、CSG脾虚证和CAG脾虚证内在转录调控机制的相互关联,找到“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或标志网络,以期阐释脾虚证的生物学基础。本研究也有助于预测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从而为明确脾虚证自身特点及与其他因素(如体质、证候、疾病等)的关系提供了可能。方法:2016年6月~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通过广告或电话进行健康受试者招募,包括健康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和湿热体质。同期进行慢性胃炎患者招募,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证、湿热证)患者。采集临床研究受试者外周血,分离白细胞后提取总RNA,分别进行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获得的测序数据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功能与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对差异表达的mRNA、lncRNA和miRNA进行ceRNA网络构建,获得脾虚证相关的ceRNA调控网络关系。本研究经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伦理审批号:JDF-IRB-2016031002临床研究注册号:NCT02915393。结果:第一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25例,分别为健康人平和体质13例、气虚体质7例、湿热体质5例。随机选择了健康人平和体质5例、气虚体质5例、湿热体质4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分析。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60个、lncRNA76个、miRNA42个。功能分析发现,细胞质膜组成成分和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蛋白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GO富集中出现。在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基因的通路分析中发现,赖氨酸降解在差异表达lncRNA和miRNA的KEGG富集中出现。3、通过对健康人气虚体质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3182个miRNA-lncRNA对,955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9514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36个GO功能和31个KEGG信号通路。4、从健康人气虚体质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9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11个GO功能和8个KEGG信号通路。第二部分:1、在本研究中,我们总共纳入病例70例,分别为CSG脾虚证28例、湿热证21例;CAG脾虚证7例、湿热证14例。随机选择了CSG脾虚证6例、CSG湿热证5例、CAG脾虚证5例,CAG湿热证5例的外周血白细胞样本的总RNA进行了 RNA-seq和Small RNA-seq建库和测序。2、通过对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我们获得了CS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7个、lncRNA 103个、miRNA4个。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在对CS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胰岛素分泌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分别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KEGG分析中显着富集。通过对CS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 miRNA、mRNA 和 lncRNA 进行 ceRNA 分析,共获得 433 个 miRNA-lncRNA 对,226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548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10个GO功能和11个KEGG信号通路。从CS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66个GO功能和15个KEGG信号通路。3、我们获得了 CAG脾虚证患者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20个、lncRNA 79个、miRNA 29个。在对CAG脾虚证相关的差异基因的功能分析中发现,细胞质膜和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在差异表达mRNA和miRNA的GO分析中均显着富集。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1028个miRNA-lncRNA对,1123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3625对ceRNA。这些ceRNA调控网络涉及了 59个GO功能和34个KEGG信号通路。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139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20个GO功能和28个KEGG信号通路。4、从上述测序结果中进一步挖掘,获得脾虚证相关的差异表达mRNA 570个、lncRNA2009个、miRNA 303个,这些差异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4个KEGG信号通路。通过对CAG脾虚证的差异表达miRNA、mRNA和lncRNA进行ceRNA分析,共获得6个miRNA-lncRNA对,9个miRNA-mRNA对,最终筛选到4对ceRNA,其中的关键基因CD300H的mRNA水平在气虚体质和脾虚证中显着降低(P=0.03)。从CAG脾虚证差异表达的mRNA中筛选出84个免疫相关的基因,涉及了 9个GO功能和18个KEGG信号通路。结论:健康人气虚体质与慢性胃炎脾虚证存在特异的转录组表达谱,且气虚体质与脾虚证的差异基因表达谱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尤其体现在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方面。功能分析提示“气虚体质—脾虚证”涉及多种免疫相关功能异常,此外在激素分泌、细胞质膜、信号转导、物质代谢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存在差异。转录组学的联合分析揭示了CD300H基因的ceRNA参与“气虚体质—脾虚证”相关的转录调控网络。本研究的结果为挖掘脾虚证潜在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重要参考。

徐静汶[4](2020)在《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红芪是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有野生和栽培品种,主产于甘肃。在红芪所含的多种活性物质研究中,红芪多糖的抗衰老作用的深入研究为我们应对中国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打开了一扇窗。在中医众多延缓衰老方中,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为君药,重在补益中气,调节机体的后天之本,而红芪和黄芪都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等多方面功效。红芪主销广东、福建等地并出口,常被认为是黄芪的优质品种。本论文希望通过研究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免疫衰老的免疫调节作用差异;通过对红芪中具有抗衰老作用的红芪多糖对免疫衰老的影响研究,为合理开发甘肃道地药材红芪以及红芪的临床科学使用提供依据。目的:比较红芪/黄芪为君药的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寻找红芪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红芪提取物红芪多糖-3(Hedysari polysaccharide 3,HPS-3)对SAMP8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为红芪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以等量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分别制备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取10只昆明小鼠做为青龄模型组,40只SAMP8小鼠随机分成衰老模型组、胸腺肽阳性对照组、红补组、黄补组。各组连续灌胃给药14d后,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结构变化;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p38MAPK蛋白表达。2.制备昆明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不同浓度HPS-3干预72h后,MTT法测定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最佳给药浓度。在此基础上,ELISA检测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3.制备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经HPS-3干预72h后,提取出淋巴细胞中的总蛋白,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方法采集蛋白质质谱数据,经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KEGG Pathway通路分析,STRING平台,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查找差异蛋白可能参与的生物信号通路,分析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网络。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果:1.与青龄模型组相比,衰老模型组小鼠的脾脏白髓占比减少,红髓与白髓之间的界限模糊;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低于青龄模型组(P<0.05);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降低,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升高(P<0.05);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下调(P<0.05)。与衰老模型组比较,红补组和黄补组的SAMP8小鼠脾脏结构改善,白髓占比增加;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均增高(P<0.05),且红补组血清中IL-2含量高于黄补组(P<0.05)。红补组和黄补组的脾脏T淋巴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P<0.05),CD4+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CD28+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升高,CD28+CD152+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均降低(P<0.05);红补组与黄补组均能上调p38MAPK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红补组脾脏的p38MAPK mRNA的表达高于黄补组(P<0.05)。2.不同浓度的HPS-3与小鼠脾淋巴细胞共培养72 h,计算RGR,确定了100μg/mL是HPS-3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实验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PS-3和ConA干预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IL-4降低(P<0.05);IL-2、IFN-γ、TNF-α都升高(P<0.05);CD3+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升高(P<0.05);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增加(P<0.05);经HPS-3和ConA干预的脾淋巴细胞内呈现有更多的细胞器,淋巴细胞结构更加清晰,线粒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嵴结构清晰。HPS-3组与ConA组比较,HPS-3组中IFN-γ、TNF-α的含量升高(P<0.05);HPS-3组的CD3+CD8+T淋巴细胞亚群含量高于ConA组(P<0.05)。3.Label free无标记定量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经HPS-3培养72h后,SAMP8小鼠的脾淋巴细胞中有194个蛋白丰度呈现显着变化(CON组和HPS组的表达量差异比率R值1.5倍以上:R值<0.7或>1.5,且P<0.05视为差异蛋白),其中有172个蛋白显着上调,22个蛋白显着下调。DAVID生物信息数据库分析,GO注释和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蛋白被富集到12条主要通路,主要与淋巴细胞的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代谢途径等相关。对差异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分析显示HPS-3能上调“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活性;能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结论:1.红芪补中益气汤和黄芪补中益气汤都能够改善由衰老导致的免疫功能失衡问题,并且红芪补中益气汤升高SAMP8小鼠血清中IL-2、IFN-γ含量,上调p38MAPK mRNA表达量高黄芪补中益气汤。2.HPS-3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使Th1细胞因子IL-2、IFN-γ和TNF-α增加,Th2细胞因子IL-4减少,CD3+T和CD3+CD8+T淋巴细胞比例升高,淋巴细胞内细胞器增多。HPS-3能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3.HPS-3能够上调SAMP8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泛素-蛋白酶体”活性,上调NF-kappa B信号通路活性,促进细胞增殖与分化。

田君琪[5](2019)在《灰树花多糖对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脾虚小鼠小肠病理改变及TNF-α表达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补气药灰树花的主要成分灰树花多糖对白色念珠菌感染脾虚小鼠的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中医补气健脾法治疗白色念珠菌病提供一定实验依据,进一步探索中医补气健脾法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材料与方法:将100只体质量范围为1822g且雌雄数目相等的SPF级昆明种小鼠采用分层随机法分至以下五组,依次命名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脾虚模型组)、C组(脾虚感染白念珠菌组,简称脾虚染菌组)、D组(氟康唑干预组)、E组(灰树花多糖干预组,简称灰树花干预组)。采取单日游泳、双日喂食甘蓝和灌胃猪油制备小鼠脾虚模型。脾虚造模两周后经口灌胃2×108CFU/mL白色念珠菌悬液制备感染模型。自灌菌后次日起,每日对D组和E组小鼠进行药液灌胃干预一次。D组灌入氟康唑药液(浓度:26mg/kg),E组灌入灰树花多糖溶液(浓度:10mg/kg),在此期间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变化。连续给药7天后称重小鼠;每只小鼠取一颗新鲜粪粒称重后将其稀释,于沙保氏培养基上培养,48h后记录培养基中生长菌落数,统计出每克粪粒中活菌数量;处死小鼠后截取小肠空肠段并制备HE染色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小肠黏膜病理改变;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法小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小鼠的体质量变化及一般状况的改变实验第14天即脾虚造模完成时,模型制备成功,出现体质量延缓增长,排便增加,便稀不成形等脾虚证典型症候。除A、B组未灌胃白色念珠菌外,其余各组均在菌液灌胃后,出现了体质量降低、进食减少等症状,一般状态较A组差。经药物干预一周后,两干预组体质量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一般状态恢复。B、C组体质量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小鼠(P<0.05,P<0.01),C组体质量下滑尤为明显(P<0.01)。2.粪便中的活菌数测定灌药后第7天,A、D、E三组小鼠之间粪便活菌数无统计学差异,B、C组小鼠粪便活菌数明显高于A组(P<0.01),B组小鼠粪便活菌数与D、E组相比无显着差异,C组小鼠粪便活菌数明显高于其他四组(P<0.01)。3.各组镜下小鼠小肠黏膜的变化观察A组可见小肠黏膜连续,肠绒毛分布规律整齐,黏膜肌层厚度匀称。B组小鼠与A组相比,无明显病变发生,偶有小肠绒毛稀疏,排列不规则。镜下观察C组小鼠小肠绒毛缺失,小肠腺及绒毛分布极不规则,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可见侵及大量炎性细胞。D、E组小鼠经药物干预后,小肠黏膜病理改变逐渐恢复,镜下可见小肠腺及绒毛排列较为规则,炎性细胞较C组明显减少,但与A组仍有差异。4.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法小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程度实验结束后检测发现A组与B组小鼠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C组小鼠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四组(P<0.01)。D、E两组之间无显着差别,且二者TNF-α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B两组(P<0.05,P<0.01)。结论:1.灰树花多糖能使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体质量增长趋于正常小鼠,并改善一般生存状态。2.灰树花多糖能使感染白色念珠菌后的脾虚小鼠粪便中活菌数量大幅减少。3.灰树花多糖能改善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小肠黏膜病理改变。4.灰树花多糖能显着降低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肠组织中TNF-αmRNA的表达水平。

马贤德[6](2016)在《脾虚模型小鼠对白色念珠菌易感性的细胞免疫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正常及脾虚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通过检测小鼠粪便中活菌数和小肠组织病理改变,观察脾虚小鼠对白色念珠菌的易感性;通过检测小肠黏膜固有层CD4+T和CD8+T细胞亚群分布,分析脾虚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对CD4+T和CD8+T细胞亚群分布的影响;通过检测小肠组织中IL-4、IL-10、IL-12、IFN-γ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推测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后Th1/Th2平衡的变化;通过检测小肠组织中穿孔素、颗粒酶基因及蛋白表达水平,阐述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CTL细胞通过穿孔素/颗粒酶途径杀伤靶细胞的机制。材料与方法:健康SPF级昆明种小白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空白组(30只)和脾虚造模组(30只)。对脾虚造模组小鼠采用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的方法制备脾虚小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再次将空白组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色念珠菌组;将脾虚造模组小鼠随机均分为2组:脾虚模型组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实验第1天起,采用的饮食失节加劳倦过度复合因素造模法制备小鼠脾气虚泄泻模型。给脾虚造模组小鼠单日喂饲甘蓝,并强制性游泳至耐力极限(指小鼠游泳至无力游动,经驱赶仍不能继续游动,且出现身体向腹侧蜷曲、发抖、欲溺水等征象);双日施加猪油0.2m L/10g体重,灌胃,并正常进食,连续14天。正常对照组小鼠正常饲养。实验14天后,按照脾虚模型宏观诊断标准对脾虚造模组小鼠进行模型评价。脾虚模型制备成功后,次日对正常+白色念珠菌组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浓度为2×108/m L,剂量为0.2m L/10g体重,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小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经口灌胃,染菌后,各组小鼠均正常饲养,至实验第35天,即染菌后的第21天,处死各组小鼠,进行相关指标检测。采用HE染色及电镜的方法,观察小鼠小肠黏膜的病理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粪便中活菌数及念珠菌种类;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采用western-blot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4、IL-10、IL-12、IFN-γ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免疫荧光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Perforin、Granzyme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1.各组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改变:正常对照组小鼠小肠黏膜完整,绒毛排列整齐,肌层薄厚均匀适中。脾虚模型组小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小肠黏膜比较完整,偶见小肠绒毛排列不整齐等改变。正常+白色念珠菌组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病变,尤以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病理改变最为明显,主要表现为绒毛缺失,排列不整齐,黏膜下层有炎性细胞浸润。2.各组小鼠小肠超微结构改变:正常对照组小鼠小肠微绒毛排列整齐,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清晰可见。脾虚模型组小鼠小肠微绒毛略短,但排列尚比较整齐。正常+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微绒毛稀疏,长短不一,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偶见空泡样改变。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微绒毛明显减少,排列紊乱,线粒体明显肿胀,嵴消失,呈空泡样改变,内质网扩张,表面核糖体脱落。3.各组小鼠粪便中活菌数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粪便中活菌数显着增高(P<0.01或P<0.05),有统计学差异,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粪便中活菌数显着升高(P<0.01),有统计学差异。4.各组小鼠粪便中念珠菌种类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偶有生长,检出率均为10%。正常+白色念珠菌组小鼠粪便中以白念菌检出率最高,为50%,光滑念珠菌检出率为20%,克柔念珠菌检出率为10%。脾虚模型组小鼠以热带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3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为20%。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以白色念珠菌检出率最高,为40%,其次为光滑念珠菌(30%)和克柔念珠菌(20%)。5.各组小鼠肠黏膜固有层CD3+T细胞的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小鼠肠黏膜固有层CD3+T细胞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及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细胞比例均不同程度下降。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百分比显着下降(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CD4+T细胞百分比显着下降(P<0.01)。正常对照组、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间比较,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中CD8+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异,但均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三组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中CD4+T/CD8+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显着性差异(P<0.01);正常+白色念珠菌组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脾虚模型组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6.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IFN-γ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FN-γ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FN-γ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7.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及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4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8.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IL-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1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或0.05)。9.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L-1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及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1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IL-10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或0.05)。10.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Perforin m 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Perfor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Perfor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而脾虚+白色念珠菌组Perfor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Perforin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11.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Granzyme 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色念珠菌组、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小肠组织中Granzyme 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正常+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模型组Granzyme 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或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Granzyme B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1.脾虚证小鼠肠道念珠菌群紊乱。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后,粪便活菌数明显增加,加重肠道的念珠菌群紊乱及小肠组织的病理改变。2.脾虚小鼠的CD4+T/CD8+T比例发生改变。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后,CD4+T、CD8+T亚群分布变化更为明显,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更为明显。3.白色念珠菌感染时,机体的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功能均发生变化,但以细胞免疫为主。4.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可引起小鼠小肠局部CTL的活化,导致Perforin和Granzyme表达水平的升高。脾虚加重了机体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情,Perforin和Granzyme高表达水平可能是脾虚小鼠感染白色念珠菌的发生机制之一。

吴艳梅[7](2016)在《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及IFN-γ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四君子汤对脾虚模型小鼠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的粪便载菌量、小肠黏膜形态、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及IFN-γ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四君子汤治疗肠道白色念珠菌的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材料和方法:本实验采用SPF级昆明种小鼠,随机将小鼠分为五组,即正常对照组(A)、脾虚模型组(B)、脾虚+白色念珠菌组(C)、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D)、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E)。将各组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进行造模。除正常对照组(A)外,其余四组采取复合因素制备脾虚小鼠模型,连续造模14d。实验第15d,C、D、E组小鼠灌胃白色念珠菌(2×108CFU/mL)悬液0.5mL/只,而A、B组给予生理盐水0.5mL/只。实验第16d,D组小鼠给予氟康唑经口灌胃,E组小鼠给予四君子汤经口灌胃,每日一次,连续一周。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分别于开始灌胃四君子汤的第7、14、21天(即实验的第22、29、36天),检测粪便中的载菌量及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百分率。取各组小鼠空肠进行HE染色,观察小肠黏膜形态学的病理改变。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1.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一般状态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在实验的第22天开始,出现食少纳呆、毛色枯槁,体重下降、食量明显减少、目光呆滞甚则眯、便溏等表现。实验的第29天开始,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体重明显下降,耳色淡白,耳朵后的被毛散乱无光泽,便稀甚至出现脱肛,四肢软弱无力走路摇晃、拱背,怕冷、活动减少喜蜷聚等表现。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在给药后小鼠一般状态在三个时间点均有所改善,实验的第22天开始出现体重逐渐上升,到实验的第29天粪便基本成形,食量增加等表现。2.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粪便载菌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粪便载菌量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7、14、21天均增多(p<0.01或p<0.05)。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粪便载菌量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增多(p<0.01或p<0.05)。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粪便载菌量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减少(p<0.01或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粪便载菌量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增多(p<0.01或p<0.05)。3.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形态学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在三个时间点均有不同程度的肠绒毛稀疏、肠腺上皮细胞萎缩,毛细血管充血及水肿的改变。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在给药的第7、14、21天小鼠肠绒毛等结构均有所恢复,肠腺排列整齐,未见充血及水肿等现象。4.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吞噬率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7、14、21天均显着降低(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降低(p<0.01或p<0.05),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21天明显升高(p<0.05),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14、21天升高(p<0.01或p<0.05)。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率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显着升高(p<0.01)。5.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血清中ifn-γ含量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脾虚+白色念珠菌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三个时间点无统计学意义,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14天含量显着升高(p<0.01),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7、14天显着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14天含量明显升高(p<0.05),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给药的第7、14天显着升高(p<0.01)。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14天含量明显升高(p<0.05)。6.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7、14天显着升高(p<0.01),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显着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显着升高(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mrna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天均升高(p<0.01或p<0.05)。7.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后脾虚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灌胃四君子汤的第14、21天均升高(p<0.01或p<0.05),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升高(p<0.01)。与脾虚模型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组、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14、21天均升高(P<0.01或P<0.05)。与脾虚+白色念珠菌组比较,脾虚+白色念珠菌+氟康唑组、脾虚+白色念珠菌+四君子汤组小鼠小肠组织中IFN-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给药的第7天均升高(P<0.01或P<0.05)。结论:1.四君子汤可改善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的一般状态,并使其粪便载菌量显着降低。2.四君子汤能减轻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肠道黏膜的病理改变。3.四君子汤能提高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白色念珠菌的吞噬百分率。4.四君子汤能提高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血清中IFN-γ的含量、小肠组织中IFN-γ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

刘春发,胡建新,屈新辉[8](2013)在《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本综述为给中药免疫促进研究课题提供广泛背景资料,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收集资料,采用传统综述描述性方法,从中药对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固有免疫细胞、红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免疫器官、抗肿瘤作用及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等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论述,并探讨了中药免疫促进调节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中药免疫促进应用前景,表明中药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均有促进作用,且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刘晓玲[9](2011)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现代研究认为,胃粘膜防御体系是一个多级复杂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三级。在这三级防御体系中,每一级体系都涉及到了各种细胞因子,它们在胃粘膜防御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这些因子互相影响,相互作用。三叶因子1(TFF1)是三叶家族成员之一,拥有高度保守的三叶肽结构,相当稳定,耐酸、耐热分解。有研究发现,在空肠中过度表达人类TFF1的转基因小鼠,胃肠道中诱发溃疡的发生率偏低,提示TFF1在胃肠道的修复和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粘蛋白是一组高度糖基化的不同糖蛋白的总称,在胃粘膜的防御和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常状态下,TFF1通过与MUC5AC粘蛋白结合或与其相应受体或转运蛋白结合发挥生理功能。促进细胞迁移是胃粘膜修复重建过程的重要步骤,TFF1在促细胞移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启动、促迁移或诱导作用主要依赖于有功能的Ras和ERK1/2的激活,并与EGFR酪氨酸激酶信号途径紧密相关。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与配体结合后,可自发磷酸化配体,活化各种信号路径的下游蛋白,包括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等。Ras-Raf-MEK-ERK通路是MAPK级联信号通路之一,是介导细胞外信号从细胞表面传导至细胞内部的重要信号传递途径,即细胞受到刺激后,需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引起特定蛋白的表达或活性改变,才能产生特定的生物学反应,诱导细胞的移行、增殖或分化。可以看出,TFF1-MUC5AC-EGFR及MEK/ERK目关通路与胃粘膜屏障保护、修复功能关系密切。补中益气汤是金元一代名医李东垣根据“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思想而创制的代表方剂,主要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等药味组成,全方功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是临床用于脾虚证治疗的经典方。脾虚证是中医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在胃肠道粘膜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中脾虚证患者占有一定比重,在各种亚健康人群当中更为多见。脾虚是以消化系统形态与功能异常为特征的多系统多功能异常的综合,胃肠粘膜的病变与其相应的功能障碍可能是脾虚证的病理基础之一。已有研究发现,脾虚大鼠胃粘膜组织确有损伤,这为“脾胃内伤,百病由生”提供了现代医学的组织形态学依据。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这说明脾胃与人体防御功能密切相关。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必然会导致机体防御抵抗机能的下降,导致各种疾证的出现,这提示机体处于脾虚状态时,其胃肠粘膜本身防御功能是下降的,因而易出现各种病症。目前对补中益气汤的研究多见于临床疗效的观察,基础研究较薄弱,并多以药效学研究为主。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伤性有复健作用,但其机制缺乏深入探讨。因此,观察补中益气汤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并从TFF1-MUC5AC-EGRFR及MEK/ERK相关通路等角度探讨其可能机制,不仅有助于脾虚证本质的现代阐释,而且有望揭示补脾方剂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二方法与结果1.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TFF1是由胃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多肽,为三叶因子家庭成员之一,在胃粘膜的屏障保护及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本实验观察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并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称重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脾虚损伤组、补中益气汤组、非脾虚损伤组。脾虚损伤组、补中益气汤组大鼠给予100%大黄水煎剂灌胃造成脾虚,一天2次,连续10天,其余两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第11天开始,补中益气汤组给予补中益气汤灌胃治疗7天,其余三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第18天(术前禁食24h),除空白对照组外的另外三组灌服消炎痛溶液造成胃粘膜损伤。7h后处死大鼠取出胃,取出胃,冰上刮取胃粘膜,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TFF1mRNA,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FF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非脾虚损伤组比较,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与脾虚损伤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胃粘膜TFF1mRNA、蛋白明显上调(P<0.05)。结论: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表达显着下降,这提示脾虚大鼠胃粘膜防御能力减弱,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两者表达明显增加,提示该方通过提高TFF1的表达来增强胃粘膜防御能力,促进受损胃粘膜细胞的重建和修复,这可能是补中益气汤降低胃粘膜易损性的机理之一。2.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MUC5AC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胃粘液保护层是胃粘膜的重要防御体系,其主要成分为高分子量的粘蛋白。粘蛋白是一组高度糖基化的不同糖蛋白的总称,广泛存在于消化道,是维持粘液层厚度及胶体形态的主要成分,在胃粘膜的防御和修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分泌型MUC5AC是胃肠道凝胶主要成分之一,生理状态下与TFF1配对结合,促使胃肠粘膜更好发挥防御保护作用。目的: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脾虚大鼠胃粘膜MUC5ACmRNA与蛋白表达的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探讨相关作用机制。动物分组、造模、治疗、消炎痛处理、取材、检测方法同实验一。结果:与非脾虚损伤组比较,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MUC5ACmRNA与蛋白表达有一定下调,但无统计学意义;与脾虚损伤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胃粘膜MUC5AC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结论: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MUC5AC蛋白表达下调,提示脾虚时胃粘液凝胶层防御能力下降,补中益气汤可提高MUC5AC蛋白的表达,促进胃粘液凝胶的形成,同时与TFF1发挥协同增效作用,这可能是补中益气汤保护胃粘膜机制之一。3.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EGFR是一种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的细胞表面受体,其被配体激活后启动胞内信号传导,经过细胞质中衔接蛋白、酶的级联反应,调节转录因子,激活基因的转录,指导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分化或凋亡。目的:本实验在前期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观察脾虚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动物分组、造模、治疗及消炎痛处理同实验一。消炎痛灌胃7h后处死大鼠,取出胃,沿胃大弯剪开,用0.9%NaCL冲洗干净胃粘膜,选取胃粘膜病变相同部位剪取小块,放入10%中性福尔马林缓冲溶液中固定,采用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检测EGFR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非脾虚损伤组比较,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脾虚损伤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可提高EGFR蛋白表达,促进受损粘膜的重建修复,并可能激活下游信号传导通路,这可能是该方对脾虚大鼠胃粘膜易损性复健作用的机制之一。4.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MEK、ERK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介导的细胞信号传导系统是一条重要信号转导通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是MAPK家族成员中最早得到证实的转导途径。各种生长因子或其他刺激因素等细胞外信号能促使ERK通路的激活,引起特定蛋白的表达或活性改变,最终影响细胞代谢功能。目的:本实验在前期研究基础之上,进一步观察脾虚大鼠MEK、ERKmRNA与蛋白表达变化及补中益气汤对其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相关机制。动物分组、造模、治疗、消炎痛处理、取材同前实验一。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SYBR Green I)检测MEK、ERKmRNA,用双抗体两步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MEK、ER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非脾虚损伤组比较,脾虚损伤组大鼠胃粘膜MEK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脾虚损伤组比较,补中益气汤组大鼠胃粘膜MEK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胃粘膜ERKmRNA与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5,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通过上调TFF1、EGFR的表达来激活MEK/ERK信号传导途径,从而促进细胞迁移、增殖或分化,这可能是该方胃粘膜保护及促进胃粘膜修复重建的深层次作用机制之一。三结论TFFl对胃肠粘膜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并可促进受损胃粘膜的重建修复,其机制涉及到TFF1与其对应粘蛋白MUC5AC的相互作用,促进胃粘液凝胶层的形成,并通过提高EGFR的表达进一步激活下级MEK/ERK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调节细胞代谢,促进细胞的移行、增殖、分化等。从TFF1-MUC5AC-EGFR及MEK/ERK信号传导途径等角度深入研究脾虚状态下胃粘膜防御功能及补中益气汤相关作用机制,对阐释脾虚证的病理机制及健脾方药的治疗机理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补中益气汤能提高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的表达;②补中益气汤可提高脾虚大鼠胃粘膜MUC5AC蛋白的表达;③补中益气汤可提高脾虚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④补中益气汤可上调脾虚大鼠胃粘膜MEKmRNA与蛋白及ERK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综合研究结果分析,脾虚大鼠经消炎痛攻击后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MUC5AC蛋白、EGFR蛋白、MEKmRNA与蛋白、ERKmRNA与蛋白表达显着下降,提示脾虚时机体胃粘膜防御功能下降,并处于高应激状态,对各种攻击因素反应敏感。经过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它们的表达有显着的上调,提示该方可通过提高TFF1、MUC5AC的表达,加强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增强胃粘膜的屏障保护作用。同时可增加EGFR表达,协同TFF1,激活下游MEK/ER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胃粘膜上皮细胞移行、增殖、分化,加速受损胃粘膜细胞的重建和修复,这可能是补中益气汤保护胃粘膜,降低脾虚胃粘膜易损性的作用靶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中医药多靶点,多层次的作用特点。

周季安[10](2010)在《补中益气汤对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煎剂对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waste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西药治疗对照组、中药治疗组及中药预防组。除正常组外其他4组均参照国内外公认造模方法,建立肺孢子虫肺炎模型。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灌胃,西药治疗对照组与中药治疗组于实验第5周起至第6周末分别给予复方新诺明及补中益气汤煎剂灌胃。中药预防组于实验第1周起以补中益气汤煎剂灌胃。于实验第6周末处死各组大鼠并检测各组大鼠胸腺指数与脾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T细胞亚群百分比。结果:正常组大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的值均高于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西药治疗组胸腺指数、脾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CD4+T细胞数量、CD4+/CD8+的值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药预防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的值均高于西药治疗组和模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药治疗组大鼠脾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CD4+T细胞数量、CD4+/CD8+的值均高于模型组。结论:1.补中益气汤能改善PCP大鼠脾指数、胸腺指数、吞噬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CD4+T细胞数量和CD4+/CD8+的值,从而调节PCP大鼠的细胞免疫状态。2.补中益气汤对PCP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补中益气汤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补中益气汤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苍术在瘟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苍术在古代疫情中的临床应用
2 药理学研究
    2.1 抗菌作用
    2.2 抗病毒作用
    2.3 抗炎作用
    2.4 免疫调节作用
3 苍术在现代疫情中的临床应用
    3.1 苍术在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3.2 苍术在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中的应用
    3.3 苍术在空气消毒中的应用
4 讨论

(3)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脾虚证内涵源流及现代研究进展
        一、前言
        二、脾虚证的中医概念形成源流
        三、脾虚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四、总结与展望
        五、参考文献
    综述二 转录组学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应用
        一、前言
        二、转录组学及其检测技术概况
        三、转录组学与中医证候
        四、总结与展望
        五、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健康人气虚体质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一、背景与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差异表达LNCRNA、MIRNA和MRNA研究及CERNA网络调控的构建
    一、背景与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结语和展望
    一、脾虚证的潜在生物学机制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三、对中医学现代化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4)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补中益气汤应用概况
    1.3 红芪与黄芪在种植(种质)、成分、功效方面的比较研究
    1.4 红芪现代研究
        1.4.1 红芪种植研究
        1.4.2 红芪成分研究
        1.4.3 红芪功效研究
    1.5 红芪多糖研究
        1.5.1 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5.2 红芪多糖含量测定及多糖组分研究
        1.5.3 红芪多糖功效及相关机制研究
    1.6 Label free技术在中药作用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1.7 立题依据
    1.8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用红芪替代补中益气汤中的君药黄芪对SAMP8小鼠抗免疫老化作用比较研究
    2.1 材料
        2.1.1 动物
        2.1.2 试剂和仪器
        2.1.3 药物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2.2.1 分组及给药
        2.2.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制备
        2.2.3 HE染色观察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
        2.2.4 ELISA检测血清中IL-2、IFN-γ、TNF-α的含量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2.2.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 mRNA表达量
        2.2.7 Western Blot检测脾淋巴细胞中p38MAPK蛋白的表达
        2.2.8 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
        2.2.9 统计学方法
    2.3 实验结果
        2.3.1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生命状态的影响
        2.3.2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2.3.3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2.3.4 补中益气汤对SAMP8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3.5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 mRNA的影响
        2.3.6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淋巴细胞中的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2.3.7 补中益气汤对SAMP8 小鼠脾脏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红芪多糖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3.1 实验动物
    3.2 试剂与仪器
        3.2.1 试剂
        3.2.2 仪器
    3.3 实验过程
        3.3.1 红芪多糖制备
        3.3.2 小鼠脾淋巴细胞悬液的制备
        3.3.3 MTT法测定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3.3.4 ELISA测定HPS-3 对淋巴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2、IFN-γ、TNF-α和 IL-4 的影响
        3.3.5 FCM测定HPS-3 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3.6 透射电镜观察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4 统计学方法
    3.5 实验结果
        3.5.1 HPS-3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5.2 HPS-3 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Th1/Th2 细胞因子的影响
        3.5.3 HPS-3对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3.5.4 HPS-3对脾淋巴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
    3.6 讨论
    3.7 结论
第四章 Label Free蛋白质组学研究红芪多糖对衰老小鼠脾淋巴细胞作用的机制
    4.1 实验材料
        4.1.1 动物
        4.1.2 试剂
        4.1.3 仪器
        4.1.4 软件工具和相关数据库
    4.2 实验方法
        4.2.1 样本制备
        4.2.2 质谱数据采集
        4.2.3 数据分析
        4.2.4 生物信息分析
        4.2.5 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的表达
    4.3 结果
        4.3.1 质谱分析数据总体情况
        4.3.2 组间显着差异表达蛋白解析
        4.3.3 差异蛋白GO分析
        4.3.4 差异蛋白聚类分析
        4.3.5 差异蛋白KEGG通路分析
        4.3.6 STRING分析
        4.3.7 上调差异蛋白Reactome Pathways通路分析
        4.3.8 Western Blot验证上调的免疫调节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
    4.4 讨论
    4.5 结论
第五章 结论
附 质谱信息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灰树花多糖对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脾虚小鼠小肠病理改变及TNF-α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脾虚模型小鼠对白色念珠菌易感性的细胞免疫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脾虚及脾虚感染白色念珠菌小鼠肠道念珠菌群紊乱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对脾虚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对脾虚小鼠Th1/Th2细胞平衡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论文四 经口感染白色念珠菌对脾虚小鼠小肠组织穿孔素、颗粒酶表达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7)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及IFN-γ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附论文图片)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四君子汤治疗脾虚证的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促进作用
    1.1 中药对T淋巴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1.2 中药对B淋巴细胞和抗体的免疫促进作用
    1.3 中药对固有免疫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2 中药对补体的作用
3 中药对细胞因子的作用
4 中药的抗肿瘤作用
5 对红细胞的促进作用
6 中药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
7 中药对免疫器官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
8 中药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促进作用
9 中药免疫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0 中药免疫前景展望

(9)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第一章 补中益气汤的研究进展
        1. 补中益气汤的方源及方解
        2. 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
        3. 补中益气汤的现代药理研究
    第二章 脾虚模型的研究进展
        1. 模拟中医传统病因研制脾虚动物模型
        2. 采用西医病因病理研制脾虚动物模型
        3. 病证结合模型
        4. 其他病理模型
    第三章 胃粘膜防御机制研究进展
        1. 胃粘膜三级防御体系
        2. 细胞因子的作用
        3. 三叶因子1
        4.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APK/ERK)信号转导通路
    第四章 "脾虚"证的本质及与胃粘膜防御保护的关系
    第五章 中药对胃粘膜保护及相关机制研究
        1. 增强胃粘膜屏障作用
        2. 促进胃粘膜的修复、重建
        3. 改善胃粘膜血流量
        4. 补脾益气方药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
        5. 补中益气汤对"亚健康"状态的调养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第七章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 研究思路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4.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MUC5AC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EGFR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MEK、ERKmRNA与蛋白表达的影响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1. 主要研究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本研究的不足及及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胃粘膜EGFR免疫组化图片
附录二:英文缩写
附录三:在读期间参与的课题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补中益气汤对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综述
正文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分析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补中益气汤对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免疫调节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苍术在瘟疫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J]. 杨洋,梅全喜,张书亚,朱婧,黄晓怡,杨光义.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8)
  • [2]刍议脾胃气化学说与肠道菌群失调[J]. 李敏,程绍民.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2)
  • [3]慢性胃炎脾虚证相关ln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研究[D]. 桑小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补中益气汤中用红芪替换黄芪的免疫调节作用比较及红芪多糖的抗免疫老化机制研究[D]. 徐静汶. 兰州大学, 2020(01)
  • [5]灰树花多糖对白色念珠菌肠道感染脾虚小鼠小肠病理改变及TNF-α表达的影响[D]. 田君琪.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脾虚模型小鼠对白色念珠菌易感性的细胞免疫机制研究[D]. 马贤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2)
  • [7]四君子汤对肠道感染白色念珠菌脾虚小鼠小肠黏膜及IFN-γ表达的影响[D]. 吴艳梅.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6(03)
  • [8]中药制剂对免疫功能促进作用的研究进展[J]. 刘春发,胡建新,屈新辉. 中国医药导报, 2013(28)
  • [9]补中益气汤对脾虚大鼠胃粘膜TFF1表达及MEK/ERK通路的影响[D]. 刘晓玲.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补中益气汤对肺孢子虫肺炎模型大鼠细胞免疫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季安.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补中益气汤对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红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