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程序习题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尝试(论文文献综述)
陈曦[1](2019)在《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习题教学是指以解答物理习题为主要形式的一切课内、外的教与学的活动。它具有形成物理观念、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等价值。当前,随着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新课标的发布,落实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带来了新方向。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教育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在全面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先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及分析,寻找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接着,针对调查结果,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理论指导,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努力探寻改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形成物理观念、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提出了习题教学的策略。其中,对形成物理观念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注重习题的组合性和互补性三个教学策略。对发展科学思维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习题的挑战性和多变性、注重对解题模型的建立、注重对易错习题的训练、注重用数学工具辅导习题教学四个教学策略。对提升科学探究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对习题探究空间的拓展、注重用探究实验来辅导习题教学、注重对习题教学和解题过程的反思、注重对习题教学效果的评价四个教学策略。对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习题教学策略,提出了注重强化解题规范、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激励四个教学策略。随后,运用相关教学策略设计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方案。最后,分析指出了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吕玲[2](2019)在《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理习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当前国内对习题教学的策略研究大多从应试教育的目的出发,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研究以高中阶段居多,初中阶段研究的数量及深度远远不及高中。而且,现有文献中,绝大多数针对初中习题课的教学研究是以高中物理核心素养目标作为参考,教学参照标准与学生学情存在一定的差距。初中物理教材与内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学生认知特点与高中学生不同,因此,对初、高中生各种技能的掌握及目标的达成层次也应存在相应的差别。为了更好的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不偏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大方面主题情况下,有必要构建一个针对初中教材和学情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具体要素框架,并在该具体素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进而使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任务和方向更加明确。本文研究思路为:首先,通过搜集与整理文献,了解当前国内外在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习题研究现状,借鉴已有研究,明确本研究方向。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当地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接着,寻找教学理论支撑,结合当地教育教学条件和教学实践,探寻有利于在初中物理习题课中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策略。然后,以《平面镜成像》为内容,进行同课异构教学设计,并通过调查问卷对两种教学设计的素养目标落实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基于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设计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否真实有效。最后,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研究过程进行反思。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为目标,探究在习题课堂中有利于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结合学情和教育教学条件,得出了精选习题、习题设问由浅入深、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一题多变、引入实验、信息技术引进物理习题教学和建立学习共同体等优化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初中物理习题课堂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乐学的同时,引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接着,本文根据具体化后的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进行习题课的教学案例设计,并从教学预设目标确定、习题的选取和编排、教学策略的使用、素养目标的落实情况四个方面与传统物理习题课教学设计及成效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得出以初中物理核心素养为导向的物理习题教学设计在素养目标的均衡实现方面存在明显优势,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参考和经验。
马建军[3](2017)在《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继舒尔曼提出学科教学知识(PCK)之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逐渐成为教师知识的一个核心要素,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促进教师TPACK的发展,逐渐成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教师知识体系的建构,也关系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进一步说,甚至关系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前景和未来。本研究以微课开发项目为基础,旨在探究参与到活动中的师范生的TPACK发展。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探究参与微课开发的师范生的TPACK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微课开发从哪些方面促使了这些变化的产生,影响参与者TPACK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研究对象是研究者以招募的方式从所在师范大学里物理教育专业中产生的八名大二师范生。他们每人都经历了二轮个人访谈和四轮微课开发循环,涉及微课的设计、制作、点评、修改和提交等环节。研究者通过访谈、参与式观察、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研究资料,利用Nvivo 11.0质性资料分析软件进行资料编码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学科知识教学的微课开发项目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师范生在课堂教学中整合技术运用的思想意识和知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他们对于技术、教学法与学科内容之间密切联系的理解,从而有效地促进他们TPACK水平的发展。本研究共包括四个主要部分,包括:导论和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历程和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结论和反思。首先,本研究对国内外TPACK研究、微课开发的理论和实践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梳理出相关研究的现状和问题,并对选题的缘由、主要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阐述。其次,在案例研究设计及实施策略的部分,我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收集手段,着重描述了本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方案。研究历程和研究主要发现是本文的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案例研究方案的整合实施过程细节,并采用TPACK框架对研究发现进行分类呈现。最后,在研究资料呈现和分析的基础上,验证了研究假设一假设四,对竞争性研究假设予以反证,从而得出本研究的四个研究结论和一个总结论,并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同时,研究者也对整个研究活动进行对了深入的反思,提出了几点启示和建议。本研究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使其具备了师范生、微课开发等这些血和肉的融入;在实践层面上,为师范生乃至在职教师的课堂技术整合的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全新的、基于微课开发的路径。
池京瑶[4](2020)在《高中物理教科书课后习题调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科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后习题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利用,但实际教学中师生对其使用并不多,致使教科书资源被浪费。因此通过对课后习题的调查分析找出原因,并对其进行改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献研究,梳理出习题具有的认知、检测和发展三大功能;构建了包含习题结构设置和内容设置两方面的物理习题研究体系,其中结构设置有习题数量和章节结构两个维度,内容设置有认知水平、问题表征方式、内容情境、知识点含量水平、回应方式、开放度水平六个维度。此外,文献研究发现已有的物理习题改进建议很多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少具体的改进实例,因此笔者以归纳出的习题设计的目的性、层次性、典型性、情境性和探究性五大原则为基础,结合习题分析结果和习题使用调查结果,在课后习题的整章实例改进上作了尝试。分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3版)“问题与练习”栏目的习题,发现教科书中平均每节设置4.7个习题,数量设计合理;只有节后习题没有章末习题,章节结构不够完善。习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准确,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但习题表征方式较单一,题目真实性较低且封闭性较高。通过调查还发现,教师普遍认可课后习题的经典性、权威性和科学性,但由于课后习题更注重基础,缺乏难度梯度设置,因此很少将其用于课后作业。为使教科书课后习题得到师生的重视与使用,就需对习题作一定的改进研究。首先从习题定位、知识点、认知要求和认知行为四个方面确定了习题设计框架;其次结合课后习题分析结果与教师访谈结果,提出了习题类型丰富化、内容情境广泛化、问题解决真实化和表征方式多样化四个改进策略;最后对必修一《运动的描述》一章五节习题进行了改进,还增设了AB两组难度梯度不同的章末习题。由于学生的水平各不相同,再完美的习题都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此还需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对课后习题二次开发,多样化地使用课后习题,充分发挥习题的增值效应。
梁国瑛[5](2020)在《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正在重塑教育的形态,促进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中学物理教学,特别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以及物理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优化和创新物理习题教学的手段和方式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本研究尝试通过应用虚拟仿真软件于高一物理习题教学,研究其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的影响,并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策略,希望能对优化物理习题教学提供参考。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通过访谈教师和学生,了解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需求与建议,结合经验之塔原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讨了将虚拟仿真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条件,建构了两种相应的教学模式。(2)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选取高中运动学部分的习题教学内容,包括v-t图像的应用与生成、x-t图像的应用与生成、加减速运动情况判断、追及与相遇、刹车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采用Ph ET互动仿真程序和NOBOOK虚拟仿真软件进行了教学设计,并用其中两个实践案例分别介绍本研究中两种教学模式。(3)采用前述教学设计在实验班进行了三个月的教学实践,通过问卷调查与成绩检测定量分析了虚拟仿真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对学生物理学业成绩、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发现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业成绩;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包括增加学生在学习投入、因果认识、实验操作和攻克难题维度上的行为倾向与情感渴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包括提高学生自我确信、目标达成维度上的自我效能评估。(4)根据研究过程中的教学经验与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了虚拟仿真在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功能定位,探讨了相关的教学策略。
刘紫微[6](2020)在《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文献研究结果表明,习题的分类标准多样,却没有基于认知心理学剖析问题解决内部机制来对习题进行分类的研究;有的习题分类借助了布卢姆的认知水平分类,却未对各认知水平的实质作出解答。基于此,本文展开了理论和实践研究。理论部分包括:1.物理习题分类指标的确定。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视为个体运用认知策略选择、组合解决问题所需技能的过程。从过程来看,个体在不同阶段能否运用适当的策略会影响问题的解决;从结果来看,个体可能会形成必要技能间新的组合形式也可能不会。由此确定物理习题分类指标:过程中,个体在不同阶段使用的策略类型;结果上,是否形成了必要技能间新的组合形式。这一新颖的思路填补了认知心理学应用于习题分类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一部分还重点阐述了物理习题解决领域的各类方法,如:解决一类习题的强方法、解决物理习题的弱方法等。2.物理习题分类体系的构建。基于上述分类思想,将物理习题分为五类:记忆、理解概念规律、理解规则、分析和创造。此分类从问题解决内部机制的角度回答了布卢姆分类中各认知水平的实质。比如分析层次实则有两类,解决不熟悉的真实情境的问题,需要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不熟悉的抽象情境的问题,需要理解物理状态或过程模型中的隐含过程或状态条件。这样将解决问题的内部过程与结果与布卢姆分类对应起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实践部分包括:1.各层次习题能力表现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解决理解规则类习题只需具备相应的问题图式而无需真正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分析是理解概念规律和理解规则的综合,其中前者是前提条件;创造类习题主要反映先天的数理逻辑能力。2.物理“创造”类习题在试卷中占比对选拔性考试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创造类习题占比为40%-45%时试卷选拔性最强。
肖括[7](2020)在《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适应21世纪全球范围内人才培养的需要,我国基础教育通过实践摸索、经验总结,教育趋势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转向核心素养时代。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通过物理学科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如何通过物理课程将核心素养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终身发展中,成为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可以对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流程作系统有效的规划,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得以落地的有力保障。本文基于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各个方面的培养,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设计能够体现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案例,力求通过教学设计案例的研究为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提供参考素材。首先,通过对核心素养提出背景阐述和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设计存在不足的分析,明确了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分析相关文献,梳理出与物理核心素养、物理教学设计有关的研究现状。其次,基于对物理核心素养和物理教学设计内涵的理解,分析了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具体环节设计策略,其中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的分析说明都是在物理核心素养的背景要求下进行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物理核心素养四个维度的培养策略,分别是注重学生已有物理观念转化、重视情景化教学;创设模型建构真实情境、课堂教学逻辑思维化;挖掘学生提出科学问题潜力、重视批判性思维培养;注重物理学史引入、加强学科知识与科技生活联系。再次,分析了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各部分在物理核心素养各维度中的具体体现,分别选取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各维度对应的典型课节,综合教学理论和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教学设计。最后基于一线教师对教学设计效果的初步分析和研究总结,为教师在物理教学中更好落实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将核心素养与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相结合,提出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并针对典型课节撰写了相应的教学设计案例,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渗透于高中物理教学之中,使物理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设计能够很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也为一线物理教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了可参考的案例。
教育部[8](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潘延双[9](2019)在《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对其应当具有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人才的培养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基础教育阶段,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推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在基础教育中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但是,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仍然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地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就需要探寻新的教学模式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理论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抛锚式教学模式依托建构主义理论,以建构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为出发点,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鉴于此,笔者选择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为研究课题,通过深入的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教学一线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借鉴。本课题对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用到的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法。首先,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确立了本研究的内容。其次,论述了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操作程序、具备的特征以及研究中所依托的理论基础。再次,通过学生问卷、教师访谈,对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经过探索提出了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聚力新的教学模式;2.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教学情境;3.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机制;4.转变教师课堂角色,引导学生科学探究;5.凝炼核心教学目标,打造开放物理课堂;6.围绕锚点组织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7.关注物理知识应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8.多管齐下效果优先,优化教学评价过程。最后,根据以上策略,就高中物理中的《热力学第一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两节课进行了教学设计及实施。经过教学实践后,得出研究结论:抛锚式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营造了开放性的课堂氛围,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思维,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沈尖[10](2016)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习题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好的习题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一考定终身高考制度的影响,教师在进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时更注重对学生进行以量为主的解题训练,习题教学往往表现为频繁的解题练习,学生苦苦挣扎在题海战术之中。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迎来了基础教育的新一轮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笔者认为,习题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也必须全面贯彻三维目标,教师在注重解题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解题方法,尤其不能忽视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鉴于这一观点,本人拟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及对策进行研究,探索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路子,为改进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提供一点借鉴。本论文包含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叙述了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接着论述了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简介了对本研究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等。第三部分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东部分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的方式,对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对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第四部分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对策研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经过探索,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现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若干对策。第五部分是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案例。笔者利用在高中教育实习的机会,在校外导师的帮助下,进行了课堂实践,将部分对策予以运用。本文提供了本人执教的一节习题课的课堂教学实例和一节习题课的教学设计示例。第六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本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反思了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对本领域的研究作了初步的展望。
二、利用程序习题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尝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利用程序习题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尝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外对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 |
1.3.2 国内外对物理习题教学的研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概念的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1.3 物理习题 |
2.1.4 物理习题教学 |
2.1.5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
2.2.2 物理习题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
3.1 学生问卷调查研究 |
3.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1.2 问卷的数据分析 |
3.2 教师访谈调查研究 |
3.2.1 访谈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2.2 访谈的结果及分析 |
3.3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4章 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策略 |
4.1 形成物理观念的习题教学策略 |
4.1.1 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 |
4.1.2 注重习题的典型性和针对性 |
4.1.3 注重习题的组合性和互补性 |
4.2 提升科学思维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 |
4.2.1 注重习题的挑战性和多变性 |
4.2.2 注重对解题模型的建立 |
4.2.3 注重对易错习题的训练 |
4.2.4 注重用数学工具辅导习题教学 |
4.3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习题教学策略 |
4.3.1 注重对习题探究空间的拓展 |
4.3.2 注重用探究实验来辅导习题教学 |
4.3.3 注重对习题教学和解题过程的反思 |
4.3.4 注重对习题教学效果的评价 |
4.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习题教学策略 |
4.4.1 注重强化解题规范 |
4.4.2 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物理学史 |
4.4.3 注重在习题教学中渗透STSE教育 |
4.4.4 注重对学生解题的激励 |
第5章 教学案例 |
5.1 《共点力的平衡》习题教学设计 |
5.2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习题教学设计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
6.2.1 存在的不足 |
6.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初中习题课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地位及作用 |
(二)核心素养下对习题课的要求 |
(三)新技术给习题课教学方式的改变提供技术支撑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统计分析 |
(五)行动研究法 |
五、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相关研究 |
第三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一)学科素养 |
(二)物理核心素养 |
二、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二)混合学习理论 |
(三)人本主义理论 |
第四章 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 |
一、本论文的研究计划及步骤 |
(一)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准备阶段 |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研究实施阶段 |
(三)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研究总结阶段 |
二、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问卷调查及分析 |
(一)问卷和访谈的编制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问卷的发放及回收情况 |
(四)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
三、初中物理习题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
第五章 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探究 |
一、物理核心素养要点框架的建构 |
二、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特征 |
(一)实践性 |
(二)层次性 |
(三)延伸性 |
(四)趣味性 |
三、利于物理核心素养目标落实的习题课教学策略 |
(一)精选习题,选题接近生活,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
(二)习题设问由浅入深,利于打开学生思维 |
(三)学生一题多解,教师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
(四)引入实验,再现物理过程 |
(五)信息技术引进物理习题教学,丰富习题教学手段 |
(六)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 |
四、初中物理习题课的同课异构教学案例 |
五、两种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 |
(一)教学预设目标的对比分析 |
(二)习题的选取及编排对比分析 |
(三)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 |
(四)教学达成目标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一、研究成果 |
二、研究不足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1:关于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教师部分) |
附录2:关于物理习题课教学现状的调查(学生部分) |
附录3:访谈记录 |
附录4:初中物理习题课选题、编制参考提纲 |
附录5: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课堂落实情况自评调查问卷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电化”新技术运用于学校教学的时代要求 |
二、技术、教学法、学科内容整合的国际趋势 |
三、个人学术背景和职业经历形成的研究兴趣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 |
一、研究视角 |
二、理论基础 |
第二章 研究现状、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第一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技术发展对学校教学变革之影响的研究(宏观层面) |
二、关于教师技术素养与学科教学有效性之关系的研究(中观层面) |
三、关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研究(微观层面) |
第二节 概念解读 |
一、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及其各构成因子 |
二、教师知识和教师专业发展 |
三、微课及微课开发 |
第三节 探索空间及研究思路 |
一、探索空间 |
二、问题聚焦、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三章 研究设计及实施方案 |
第一节 研究准备 |
一、基本情况 |
二、研究合作者及任务分工 |
三、参与者招募及分组 |
四、前期研究基础 |
五、活动建模 |
第二节 主要研究方法与资料收集手段 |
一、主要研究方法 |
二、资料收集手段 |
第三节 资料整理、编码与分析方案 |
一、分析单位界定 |
二、编码方案 |
三、资料分析方案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研究历程 |
第一节 活动的准备(第一阶段) |
一、拟定活动方案 |
二、首次见面,商定活动方案 |
第二节 活动的实施(第二阶段) |
一、第一轮个人访谈 |
二、微课开发循环 |
三、第二轮个人访谈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研究发现及阐释 |
第一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思想意识的发展 |
一、认识到在物理课堂中整合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二、形成在课堂中主动整合技术的意识 |
三、认识到微课(或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的局限性 |
四、认识影响物理课堂中技术整合的因素 |
第二节 师范生技术整合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
一、能够根据教学的境脉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工具 |
二、根据教学境脉调整技术运用的方式和策略 |
三、形成对课堂中技术运用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
第三节 师范生微课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发展 |
一、优化微课设计 |
二、形成对于物理微课开发与应用的深层理解 |
第四节 TPACK相关因子水平的发展 |
一、学科教学法知识(PCK) |
二、技术教学法知识(TPK) |
三、技术知识(TK)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反思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基本结论 |
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估价 |
第二节 研究反思 |
一、关于研究设计 |
二、对微课开发活动实施过程的反思 |
三、对研究者本人研究活动的反思 |
第三节 研究启示 |
一、对师范生培养的启示 |
二、对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启示 |
三、对教育研究者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附录10 |
后记 |
(4)高中物理教科书课后习题调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教科书 |
2.1.2 课后习题 |
2.2 理论基础 |
2.2.1 认知主义学习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论 |
2.3 习题的设计原则 |
2.3.1 目的性原则 |
2.3.2 层次性原则 |
2.3.3 典型性原则 |
2.3.4 情境性原则 |
2.3.5 探究性原则 |
2.4 习题功能 |
2.4.1 认知功能 |
2.4.2 检测功能 |
2.4.3 发展功能 |
第3章 课后习题研究体系构建及习题分析 |
3.1 课后习题研究体系的构建 |
3.1.1 习题结构设置各维度说明 |
3.1.2 习题内容设置各维度说明 |
3.2 课后习题的研究分析 |
3.2.1 对课后习题结构设置的分析 |
3.2.2 对课后习题内容设置的分析 |
第4章 课后习题使用情况与认可度的调查分析 |
4.1 课后习题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
4.2 课后习题认可度调查分析 |
4.2.1 课后习题结构设置调查分析 |
4.2.2 课后习题内容设置调查分析 |
第5章 课后习题的改进研究 |
5.1 课后习题的总体设计框架 |
5.2 课后习题的改进策略 |
5.2.1 习题类型丰富化 |
5.2.2 内容情境广泛化 |
5.2.3 问题解决真实化 |
5.2.4 表征方式多样化 |
5.3 《运动的描述》课后习题的改进研究 |
5.3.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习题改进 |
5.3.2 《时间位移》习题改进 |
5.3.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习题改进 |
5.3.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习题改进 |
5.3.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习题改进 |
5.3.6 《运动的描述》章末习题设计 |
5.4 课后习题(改进后)教师评价 |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依据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1.4 研究意义 |
2 研究进展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2 研究进展 |
2.2.1 物理习题教学现状与教学优化 |
2.2.2 虚拟仿真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2.3 理论基础 |
2.3.1 戴尔“经验之塔”原理 |
2.3.2 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方案 |
3.2 研究方法 |
3.3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需求调查 |
3.4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应用条件 |
3.5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教学模式 |
3.6 虚拟仿真软件简介与教学应用案例设计 |
3.6.1 NOBOOK虚拟仿真软件 |
3.6.2 PhET互动仿真程序 |
4 研究对象选择与实验前测 |
4.1 教育干预前的成绩检验分析 |
4.2 物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与分析 |
4.2.1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问卷 |
4.2.2 物理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与分析 |
4.3.1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 |
4.3.2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4.4 小结 |
5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实践 |
5.1 主要习题教学内容 |
5.2 教学实验过程简介 |
5.3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案例1 |
5.3.1 教学过程 |
5.3.2 学生随堂检测分析 |
5.4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案例2 |
5.4.1 教学过程 |
5.4.2 学生随堂测分析 |
5.5 小结与反思 |
6 教育实验成果评估 |
6.1 物理成绩检验分析 |
6.2 物理学习兴趣后测问卷分析 |
6.3 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后测问卷分析 |
6.4 小结 |
7 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教学建议 |
7.2.1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功能定位 |
7.2.2 虚拟仿真软件应用于物理习题教学的教学策略 |
7.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生物理学习自我效能感调查问卷 |
附录3 访谈提纲 |
关于本研究中NOBOOK的使用声明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与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 |
(6)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2.1 问题 |
2.2 问题解决 |
2.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 |
第三章 物理习题分类 |
3.1 物理习题分类的指标 |
3.2 物理习题分类的体系 |
3.3 小结 |
第四章 各层次习题能力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
4.1 研究设计 |
4.2 研究过程 |
4.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五章 创造类习题占比对选拔性考试影响的研究 |
5.1 研究设计 |
5.2 研究过程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7)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核心素养的提出 |
1.1.2 当前一线高中教师教学设计现状 |
1.1.3 教学设计体现核心素养的必要性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2 关于物理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3.3 关于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核心素养相关概念 |
2.1.1 核心素养内涵 |
2.1.2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
2.2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信息加工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3章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与培养策略 |
3.1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策略分析 |
3.1.1 解读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
3.1.2 挖掘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
3.1.3 分析学情,因学定教 |
3.1.4 制定教学目标,明确核心素养导向 |
3.1.5 明晰重难点,课堂主次分明 |
3.1.6 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有效性 |
3.1.7 优化教学活动,凸显核心素养培养 |
3.1.8 综合评价,助力核心素养培育 |
3.2 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
3.2.1 培养物理观念的策略 |
3.2.2 培养科学思维的策略 |
3.2.3 培养科学探究的策略 |
3.2.4 培养科学态度与责任的策略 |
第4章 培养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研究 |
4.1 凸显物理观念培养的教学设计 |
4.1.1 物理观念内容分析 |
4.1.2 教学设计案例:《牛顿第一定律》 |
4.1.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1.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2 凸显科学思维提升的教学设计 |
4.2.1 科学思维内容分析 |
4.2.2 教学设计案例:《平抛运动》 |
4.2.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2.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3 凸显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 |
4.3.1 科学探究内容分析 |
4.3.2 教学设计案例:《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
4.3.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3.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4.4 渗透科学态度与责任的教学设计 |
4.4.1 科学态度与责任内容分析 |
4.4.2 教学设计案例:《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
4.4.3 案例设计者的反思总结 |
4.4.4 一线教师对案例的评价 |
第5章 研究总结 |
5.1 研究的总结 |
5.2 建议 |
5.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B 《平抛运动》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C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
附录D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教学过程设计 |
致谢 |
(9)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的目的 |
1.5 研究的内容 |
1.6 研究的方法 |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
2.1.1 抛锚 |
2.1.2 抛锚式教学 |
2.1.3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
2.1.4 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情境认知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学生调查问卷的编制 |
3.2.2 学生调查问卷的信度检测 |
3.2.3 学生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3.2.4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3.1 访谈提纲的设计 |
3.3.2 访谈对象的选择及访谈的实施 |
3.3.3 访谈结果的整理 |
3.4 调查的总结 |
3.4.1 对学生调查问卷的总结 |
3.4.2 对教师访谈情况的总结 |
4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 |
4.1 更新教师教育理念,聚力新的教学模式 |
4.2 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创设真实教学情境 |
4.3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机制 |
4.4 转变教师课堂角色,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
4.5 凝练核心教学目标,打造开放物理课堂 |
4.6 围绕锚点组织教学,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
4.7 关注物理知识应用,倡导理论联系实际 |
4.8 多管齐下效果优先,优化教学评价过程 |
5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抛锚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 |
5.1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
5.2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案例 |
6 结论与反思 |
6.1 结论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Ⅰ: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Ⅱ: 教师访谈提纲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10)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物理习题、物理习题教学 |
2.1.2 策略、教学策略、物理教学策略 |
2.2 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
2.2.1 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
2.2.2 习题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
2.3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3.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2.3.2 信息加工教学理论 |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3.4 多元智力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设计及实施 |
3.2.1 学生问卷调查 |
3.2.2 教师问卷调查 |
3.2.3 课堂观察 |
3.3 目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对策研究 |
4.1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目标 |
4.1.1 三维目标的内涵 |
4.1.2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三维目标 |
4.2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原则 |
4.2.1 学生主体性原则 |
4.2.2 趣味性原则 |
4.2.3 循序渐进原则 |
4.3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对策 |
4.3.1 落实习题教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对策 |
4.3.2 落实习题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对策 |
4.3.3 落实习题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对策 |
第五章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案例 |
5.1 教学实例:《变压器》习题课 |
5.2 教学设计案例:《摩擦力》习题课 |
第六章: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回顾 |
6.2 本课题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附录2: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四、利用程序习题进行物理教学的一些尝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习题教学策略研究[D]. 陈曦.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习题教学与实践研究[D]. 吕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19(04)
- [3]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发展研究 ——基于微课开发案例的分析[D]. 马建军.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4]高中物理教科书课后习题调查研究 ——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D]. 池京瑶.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5]虚拟仿真软件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梁国瑛. 广州大学, 2020(02)
- [6]物理习题分类及各层次能力表现间关系的研究 ——问题解决心理学的视角[D]. 刘紫微.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1)
- [7]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 肖括. 河南大学, 2020(02)
-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9]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潘延双. 扬州大学, 2019(02)
- [10]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D]. 沈尖. 扬州大学, 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