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式稳压器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的确定

感应式稳压器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的确定

一、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论文文献综述)

许开平[1](1992)在《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文中研究表明叙述了感应调压器的电压规格和容量系列,分析了不同相数、不同电压规格产品的容量关系,按电机相似律导出了产品总损耗、空载电流与产品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

邵凌云[2](2018)在《十二相磁通切换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分析》文中指出多相磁通切换永磁电机(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Machine,简称FSPM电机)结合了多相绕组电机与磁通切换电机的双重优势,在需要大功率、高可靠性和强容错的风力发电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课题组前期对新型定子永磁电机和风力发电技术的多年研究积累,论文提出了一种十二相FSPM发电机,在结构上保留了普通三相FSPM电机鲁棒性好、冷却方便和便于模块化加工等优势,在性能上实现了大功率输出、强容错运行、低转矩脉动和强过载能力,是MW级风力发电机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以风力发电为背景,针对十二相FSPM发电机本体设计与分析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多相绕组结构和电机拓扑设计对发电机性能的影响,总结出多相绕组结构的通用设计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多相FSPM发电机的设计方案、电磁性能、数学模型和运行特性等,为高性能风力发电系统的研发奠定基础。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多相绕组的通用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推导了相邻两套对称绕组之间的相位差与电机电磁转矩和直流母线电压之间的数学关系,提出了以抑制转矩脉动和直流电压纹波为目标的相位差优化设计方法,并建立了转矩脉动和直流电压纹波随相数变化的解析关系。最后,通过对几组不同类型多相绕组结构的FSPM电机有限元分析和原理样机试验,验证了上述理论推导的正确性。2.对发电机与电动机在设计原则与方法方面的重要区别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给出了风力发电机的设计指标,包括:输出功率、定位力矩和电压调整率等,并强调发电机带电路联合仿真设计方法的必要性,为建立多相FSPM发电机的设计理论奠定重要基础,同时为多相FSPM风力发电机的具体设计方法提供指导。3.通过建立转矩脉动和直流电压纹波随相数变化的解析关系,确定了本课题所研究的多相FSPM发电机电枢绕组相数。然后,结合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特点和设计要求,选定四种定/转子极数配合作为候选,分析了电机尺寸参数对发电机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对四种齿槽配合的十二相FSPM发电机静态特性对比,确定了最终的十二相FSPM发电机拓扑。4.基于Maxwell建立了完整的十二相发电机带电阻负载运行联合仿真系统,通过改变负载电阻值和转速即可改变发电机的运行状态。通过仿真研究,预测发电机输出特性随负载电流或转速变化的特性曲线,获得发电机的定位力矩、输出功率、电磁转矩、电压调整率、效率和过载能力,验证了电机设计方案满足额定设计规格。5.基于十二相FSPM电机的电感仿真波形,建立十二相电感矩阵的理想化模型,进而通过将十二相对称绕组按照四个对称三相绕组子集独立进行坐标变换再综合分析,建立了十二相FSPM发电机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发电机在旋转坐标系下的电压方程、磁链方程、转矩方程和输出功率方程,为发电机性能的预测分析和电机控制策略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6.对十二相FSPM发电机和十二相普通永磁同步发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PMSG)的静态特性和发电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比较研究,采用发电机简化相量图分析了二者输出特性产生差异的原因,并通过分别比较二者在电动模式和发电模式下的电磁转矩,证实了电枢绕组电感对电压调整率及发电机输出特性的影响。7.加工研制了一台十二相FSPM发电机实验样机,搭建了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平台,测试了发电机的空载运行特性、额定带载输出特性、变速和变载发电运行特性,以及不同绕组结构下的空载整流特性和带载特性等,具体包括输出功率、机械转矩、效率、电压调整率、过载能力和温升等参数,实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电机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电机数学模型的准确性。

林韬[3](2017)在《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电表线路智能巡检系统》文中指出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家庭用电量的日益增长,电表线路容量和数量越来越庞大,对供电部门电能计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电力部门通过电能表对居民进行用电情况进行统计,电能表的安装或改造,居民私自改装电表线路都容易导致串户、串线等问题频繁发生,不仅给台区线损计算造成偏差,而且由于电费异常时常引起用电纠纷。现有的排查方式往往只能针对已经通电电表线路进行排查,这种巡检排查方式一般通过家中负载的工作状态去判断线路的连接,如果家中无人总开关跳开导致线路空载就难以完成线路的排查工作;对于未通电的线路通常只能进行线路与电表信息一一核对,若信息本身存在错误将导致线路错接不可避免。若遇上线缆埋墙内或者处于封闭空间的情况,将导致检测设备接入困难。本文针对现有居民电表线路巡检排查存在的不安全、效率低、兼容性差等缺点,设计了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电表线路巡检系统,能够在电表线路带电及无电两种情况下均实现对线路的逐条巡检。本研究设计的巡检系统主要包括:非接触式前端传感器、采样信号处理电路、ZigBee无线通信模块、上位机显示模块等组成。整个系统由巡检终端和现场终端组成,带电情况下现场终端接在表箱出线处进行各户电气数据采集,巡检终端进行逐户排查,并接收现场终端发来的数据进行比对完成巡检,同时将巡检的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系统,实现巡检数据的显示和巡检结果的记录。无电情况下现场终端在前端发送一个电压信号,巡检终端通过在用户侧检测该信号完成线路巡检。采用非接触电压传感器可以解决线路空载或无电模式的巡检难题,其设计是本系统的重点。基于电场产生耦合电容的原理,通过理论推导和建立等效模型等方法证明其可行性。利用Ansoft Maxwell软件对不同结构的非接触感应电极进行建模仿真,设计合适的电极尺寸和屏蔽结构。通过对信号处理电路的仿真和调试,实现了对电压信号的非接触测量,同时使用ZigBee构建数据传输网络,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另外,本文针对了巡检系统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非接触电压测量模块调试实验以及整体巡检系统的实验,验证了智能巡检系统的可行性。最后,针对无电巡检模式需要直接接入信号源的问题,对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来实现该功能的方案进行了探讨,为实现全过程非接触巡检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吴杰康,詹厚剑,祝宇楠,康海兵[4](2008)在《三相感应调压器的数学模型与仿真》文中认为提出了三相感应调压器的电路模型和数学模型,建立了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

王子磊[5](2008)在《C级潜油电泵性能试验台的研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设计研制了一台对新制造或维修后的潜油电泵进行性能综合测试评价的试验装置。该试验装置能自动检测试验电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并进行采集、传输与处理,绘制潜油电泵的性能曲线,输出潜油电泵的数据报表及试验报告,完成潜油电泵的出厂与型式性能试验。按照国家标准对潜油电泵测试试验的规定,并考虑油田的实际需要,确定试验台应具备的试验项目及其功能要求和基本参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试验台建设的总体方案,将试验台分为电气系统、控制系统、检测采集系统及液路系统等部分,本文主要完成了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及检测采集系统的设计。电气系统是试验台的动力来源,包括供电及电气控制两部分。设计了采用380V交流电,通过调压器、升压器及其它电气设备提供试验台要求电压的供电方案。电气控制部分主要由继电器及开关组成,可对供电部分进行控制保护,并为检测系统提供电量信号。控制系统的功能是控制试验台的供电部分及电量测量部分。针对潜油电泵性能测试内容多、测控复杂的情况,本文提出了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思想,据此设计了试验台的控制系统并进行了室内试验,证明采用可编程控制器设计的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检测采集系统是试验台的核心部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由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工控机等组成,软件采用Delphi可视化开发工具设计,可完成数据的采集、分析、储存、回放等功能。本文在同类试验台的控制系统设计中,首次进行了使用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探索,简化了控制电路,提高了系统的操作维护性;设计的电气和检测采集系统,经现场使用,表明其性能可满足潜油电泵性能试验的需要。

邹斌[6](2013)在《独立控制式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匹配设计及切换技术研究》文中提出替代燃料LPG以其良好的经济性、排放性能和行驶里程综合优势,在当前倡导节能环保的整体大环境下,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针对当前单ECU燃料控制方式存在重复性开发与应用风险,随动式燃料控制方法控制效果不能适应严格的动力性和排放性能指标要求。本文开展了独立控制式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匹配设计及切换控制方法研究。通过分析现有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设计了独立控制式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提出了双ECU传感器信号分配方法,采用点火开关信号控制简化了执行器控制权切换,研究了汽油至LPG以及LPG向汽油的状态转换过程、发动机燃料状态选择方法、ECU电源控制和以及工作状态控制。在整车上进行了燃料切换试验,验证出论文所提出的独立式两用燃料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LPG供气部件进行匹配研究。针对LPG喷嘴的匹配要求,提出了容器排水称重式喷嘴动态喷气量测量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喷射过程气室压力的相关影响因素。阐述了喷气体积的测量与计算方法。建立了喷嘴动态喷射体积测量装置,分析了测量系统结构及工作过程。通过喷嘴重复性测试试验验证论文提出的动态喷气体积测量方法的可行性。此外对喷嘴进行了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论文所提出的动态喷气体积测量方法可较好地辅助喷嘴的匹配。根据燃料切换需求设计了LPG状态发动机控制模块电源、微处理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执行器驱动的相关硬件,完成了发动机功能控制软件与喷气阀、点火线圈、曲轴位置信号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信号传感器和爆震传感器接口的时序控制驱动软件设计。分析影响时序控制驱动实时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改善时序控制驱动实时性的方法,通过试验检验时序控制驱动的实时性。通过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分析了所开发的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在使用不同燃料时的动力性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LPG状态下的最大转矩下降4.8%,最大功率下降6%,满足目标对动力性下降的要求。对整车进行了高寒、高原和高温标定试验,试验表明:两用燃料发动机燃料切换系统和LPG状态发动机控制系统在三高环境下的工作正常,两用燃料车在三高环境下的驾驶性性能良好,验证了所设计的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

胡锐[7](2020)在《直流电源测试仪高速采集电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在享受电子设备带来的舒适便捷时,设计师正面临着如何高效准确地测试供电电源性能的难题。直流电源测试仪采用电子测量技术,针对直流电源的稳压精度、纹波电压、浪涌电流和负载调整率等多项输出参数进行自动测试,为电源设计人员提供了可靠的直流电源测试解决方案。信号采集电路作为直流电源测试仪的核心组成,承担着采集直流电源输出电压和电流信号并进行初步运算处理的重任。极高的采集速度有利于发现波形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同时精度和带宽也是提高测试仪性能的关键。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应用于直流电源测试仪的高速采集电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经过对比几种常用的大电流和电压的高速采集方法,选择电阻分流器和阻容分压器进行电流和电压信号的采集。选用低温漂的0.1和0.18)两个采样电阻分别完成2.5A、DC20MHz和250A、DC1MHz两个范围电流信号的采集。对采样电阻的接线方式和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并对电路中共模噪声的产生机理和抑制方法进行了分析;设计了200倍衰减比的阻容分压器完成200V、DC20MHz范围电压信号的采集,并针对电路中存在的寄生电容对幅值平坦度的影响进行了优化设计。2.设计了通用信号调理电路对采集的电压和电流信号进行调理。其主要组成有:用多组运放搭建的多级放大电路和模拟开关共同组成的程控增益放大器;通过模拟开关切换电阻实现多档截止频率可调节的压控电压源型二阶低通滤波器;为满足ADC输入条件而设计的减法器和单端转差分电路组成的输入驱动电路。3.分析了ADC的关键参数需求并选择具有200Msps采样率、14Bit分辨率的流水线型ADC进行模数转换。分析了采样时钟抖动对ADC信噪比性能的影响,最终选择锁相环作为低抖动采样时钟生成器。4.关于数字处理部分,对FPGA和ARM主控制器进行了简单的选型分析,并选择DDR3和FSMC作为数字处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器和高速通信接口。除此之外,还通过电源完整性分析设计了完善的采集电路电源管理模块,并对GPIO、USB和网口的隔离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最终,经过详细的测试与验证,本采集电路的测量精度达到读数的0.1%+量程的0.1%,电压和电流测量的最大带宽均达到20MHz,满足预期的指标需求。

蒋光祖[8](2005)在《三相全调程感应调压器定转子容量布局》文中提出概述了三相全调程感应调压器定转子容量与输出容量的关系,分析了现有三种型式的线路在不同匝比时的特性数据,论证了Ⅰ型线路的合理性。

张邦富[9](2019)在《电梯用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梯作为固定升降设备,是现代城市内高层建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人口日益增长,为了适应城市化趋势,城市建筑也因此变得更大更高。在高层建筑中,现有曳引式电梯表现出的运输效率低、候梯时间长、占地面积大和提升高度有限等缺点使得新型电梯的研发愈发重要。无绳电梯,即基于直线电机驱动的电梯,无需使用缆绳且同一井道可以运行多个轿厢。因此,无绳电梯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曳引式电梯的缺点。无绳电梯所用直线电机主要有感应直线电机、同步直线电机和开关磁阻直线电机。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作为一种新型直线电机,其永磁体和电枢绕组位于短动子侧,次级长定子仅由导磁铁心构成。因而,该类直线电机非常适合无绳电梯类长行程应用场合。本文提出将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应用于驱动无绳电梯。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合电梯驱动场合对直线电机推力、推力波动和容错性等的高要求,通过对现有紧凑型细轭部磁通切换永磁直线(Compact Thin Yoke Linear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CTYLFSPM)电机的性能分析,提出了模块化细轭部磁通切换永磁直线(Modular Thin Yoke Linear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MTYLFSPM)电机并阐明了电机的工作原理。采用有限元法分析MTYLFSPM电机的磁场分布、反电动势、电感、推力、端部效应和效率分布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MTYLFSPM电机具有反电动势对称、推力性能好和容错性强等优点。2.为了提高有限元仿真模型的优化效率,分析了现有基于代理模型的优化(Surrogate-Based Optimization,SBO)算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SBO算法。所提算法采用改进型加点准则,充分利用计算机并行运算能力,提高收敛速度。针对多个测试函数的寻优验证了改进型SBO算法的优势。3.以一个无绳电梯模型为应用对象,采用改进型SBO算法展开了不同极距比τm/τs下MTYLFSPM电机和现有CTYLFSPM电机的优化设计。详细说明了优化设计过程中电流密度如何确定以及优化目标的建立。优化结果表明MTYLFSPM电机中性能最优的极距比是τm/τs=6.5/6,而CTYLFSPM电机中最优的极距比是τm/τs=7/6。两个电机性能很接近,但前者具有后者不具备的强容错性。根据τm/τs=6.5/6的MTYLFSPM电机尺寸参数,完成了一台样机加工。4.建立了MTYLFSPM电机样机的考虑饱和及空间谐波影响的MATLAB/Simulink电机模型。提出了矢量控制和自抗扰控制技术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控制系统仿真平台,并完成模拟电梯上下运行的的位移速度复合控制仿真研究。5.搭建了以MTYLFSPM电机样机为核心的电梯系统实验平台,围绕dSPACE控制器搭建了控制系统硬件,编写了相关控制算法。针对样机的反电动势、电感、定位力、静态推力和温升性能展开测试。实现了速度闭环控制实验和模拟电梯上下运行的位移速度复合控制实验。6.展开了基于MTYLFSPM电机的电梯系统在发生断电故障同时机械式制动装置失灵情况下的制动研究。采用外接制动电阻制动的方式,并确定了次级定子材料分别为硅钢片和A3低碳钢下外接制动电阻的阻值以稳定轿厢下坠速度。针对电机次级定子采用A3低碳钢时,进一步研究了断电时机械制动和外接电阻制动都无法启动的极端故障情况,结果表明次级定子涡流产生的制动力将减缓轿厢下坠速度并将轿厢稳定在不大的下坠速度。最终进行了相关实验以验证理论分析的准确性。7.提出了一种集成式细轭部磁通切换永磁直线(Sandwiched Thin Yoke Linear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STYLFSPM)电机,该电机结合了旋转型集成式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和MTYLFSPM电机的结构特点,具有良好的推力性能。利用有限元法分析了该电机的工作原理、电磁性能和效率分布情况。采用改进型SBO算法对不同极距比下的STYLFSPM电机进行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STYLFSPM电机(τm/τs=8/6)性能相比最优的CTYLFSPM电机和MTYLFSPM电机性能都要高出30%。

范良进[10](2019)在《输变电作业安全预警用工频电场传感器设计与检测研究》文中提出高压输电线路、变电站附近的电场环境复杂,在现场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对输电线路、变电站附近的电场分布特点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电力现场作业的智能近电安全预警装备的研发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压输变电线路附近的工频电场分布特点及工频电场传感器的设计与检测,为近电安全预警装置的开发提供帮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运用模拟电荷法的计算原理建立了高压输电线路工频电场计算的数学模型,并对500 kV的高压输电线路不同高度下的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得到其电场分布呈多峰状的特点。2、利用COMSOL软件,对不同电压等级单回路水平架线形式、500 kV电压等级下同塔双回路不同架线形式的高压输电线路和电力铁塔附近的电场强度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其电场强度都呈不同角度的“八”字形向地面辐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也都呈驼峰型。开发了单回路和同塔双回路两种高压输电线路电场分布仿真App程序,提高了高压输电线路的电场分布仿真的效率。3、简化建立了某220 kV变电站整体模型,通过COMSOL仿真分析了变电站内离地1.7 m高水平面上的电场强度分布,其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集中在220 kV开关场内;巡线路径上的电场强度分布曲线起伏变化,在220 kV开关场内的巡线路径上最大电场强度接近11 kV。4、为了降低边缘效应的影响,设计了带等位环结构的工频电场传感单元,并通过仿真优化分析,确定了工频电场传感单元的结构参数,总结出其传感单元的等位环宽度与传感单元半径间的数学关系:k=8.35r-0.3584。测量分析了各编号不同取样电容的传感单元的物理特性参数(如电容、损耗因数、阻抗和相位),以及工频均匀电场下的静态特性(如线性度、灵敏度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和设计要求初步选择了结构参数为32×32×1.6 mm,取样电容为3.3 nF的5-5号传感单元作为工频电场传感器的电场感应部件。5、设计了工频电场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电路,包括电压跟随电路、信号差分电路、50 Hz带通滤波电路和全波整流电路,并对所设计的电路模块运用Multisim进行了仿真分析,测试了手工焊接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电路,其结果都验证了电路的正确性。6、根据工频电场测量国家标准标定校准了工频电场传感器的各性能指标,初选的5-5号传感单元的线性度为±1.3352%,但是其量程为0120 kV/m,经过评估后再选择5-7号传感单元作为工频电场传感器的电场感应单元,对其进行标定校准后,其各项性能指标都达到了设计要求,其线性度γL为±0.9003%,灵敏度为0.0187 V/(kV·m-1),精度γE为1.5259%,量程达到200 kV/m。并将标定的工频电场传感器与EHP-50F低频电磁场分析仪进行测量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工频电场传感器测量结果与EHP-50F的相对误差低于6%,具有较高的相关性。7、提出一种基于本文所设计的多个工频电场传感器识别空间场源方向的方法。

二、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压规格的确定
2. 容量系列
3. 容量系数
4. 同机座产品的额定容量标幺值
5. 总损耗和空载电流

(2)十二相磁通切换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2.风力发电机概述
        §1.2.1.传统风力发电机
        §1.2.2.新型风力发电机
    §1.3.多相电机研究概述
        §1.3.1.多相电机分类
        §1.3.2.多相电机研究热点
        §1.3.3.多相电机发展趋势
    §1.4.多相磁通切换电机研究概述
        §1.4.1.研究现状
        §1.4.2.研究不足之处
    §1.5.本课题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5.1.研究内容
        §1.5.2.论文结构
第2章 磁通切换永磁电机多相绕组设计方法
    §2.1.多重多相绕组定义
    §2.2.多相FSPM电机电磁转矩
        §2.2.1.转矩方程推导
        §2.2.2.以抑制转矩脉动为目标的相位差设计原则
    §2.3.多相FSPM电机空载整流电压
        §2.3.1.空载整流电压方程推导
        §2.3.2.以抑制直流电压纹波为目标的相位差设计原则
    §2.4.有限元验证
        §2.4.1.偶数重奇数相对称绕组
        §2.4.2.奇数重奇数相对称绕组
        §2.4.3.多重偶数相对称绕组
    §2.5.本章小结
第3章 十二相FSPM发电机设计与分析
    §3.1.发电机与电动机的设计区别
    §3.2.额定设计规格
    §3.3.十二相FSPM发电机设计
        §3.3.1.齿槽配合
        §3.3.2.参数定义
        §3.3.3.匝数与电压调整率及过载能力
        §3.3.4.定子内外径之比(裂比)
        §3.3.5.永磁体长度及定子轭部斜切角
        §3.3.6.定子齿宽和转子极宽
        §3.3.7.转子极形状
        §3.3.8.小结
    §3.4.十二相FSPM发电机性能分析
        §3.4.1.空载永磁磁场、永磁磁链及空载感应电势
        §3.4.2.定位力矩和电磁转矩
        §3.4.3.输出特性和过载能力
        §3.4.4.损耗和效率
        §3.4.5.端部效应
        §3.4.6.小结
    §3.5.本章小结
第4章 十二相FSPM发电机数学模型
    §4.1.十二相FSPM电机电感特性
        §4.1.1.十二相24/22极FSPM电机结构
        §4.1.2.十二相对称绕组静态电感
        §4.1.3.十二相对称绕组电感数学表达式
    §4.2.十二相FSPM电机数学模型
        §4.2.1.定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4.2.2.转子旋转坐标系下的方程
        §4.2.3.有限元验证
    §4.3.本章小结
第5章 十二相FSPM发电机实验验证
    §5.1.样机设计与加工
    §5.2.样机性能测试
        §5.2.1.初步测试和空载发电实验
        §5.2.2.额定带载发电实验
        §5.2.3.变速实验
        §5.2.4.变载实验
    §5.3.绕组改造实验
        §5.3.1.空载整流实验
        §5.3.2.带载发电实验
    §5.4.本章小结
第6章 十二相FSPM电机与PMSG比较
    §6.1.十二相转子表贴式PMSG本体设计
        §6.1.1.齿槽配合
        §6.1.2.参数设计
    §6.2.发电机特性比较
        §6.2.1.空载特性
        §6.2.2.额定带载运行特性
        §6.2.3.变速和变载发电运行特性
    §6.3.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全文总结
    §7.2.课题展望
附录A多相绕组转矩方程推导
    A.1.对称绕组子单元的转矩方程推导
    A.2.K重N相对称绕组的转矩方程推导
附录B 十二相FSPM发电机数学模型推导
附录C 九相、十二相FSPM发电机和十二相PMSG对比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3)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电表线路智能巡检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巡检技术的现状
        1.1.2 电磁式互感器的研究现状
    1.2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研究现状
        1.2.1 非接触电压传感器
        1.2.2 非接触电流传感器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设计
    2.1 引言
    2.2 非接触电压传感器
        2.2.1 电压传感器测量原理
        2.2.2 电压传感器等效结构
        2.2.3 感应电极的建模仿真
        2.2.4 电压传感器的制作
        2.2.5 双电极结构电压传感器
    2.3 非接触电流传感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巡检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3.1 系统整体设计
    3.2 硬件电路设计
        3.2.1 差动前置电路
        3.2.2 处理器最小系统
        3.2.3 信号处理电路
        3.2.4 电流采样电路
        3.2.5 电压信号控制模块
        3.2.6 按键和显示模块
        3.2.7 无线通信模块
        3.2.8 开关电源模块
    3.3 软件程序设计
        3.3.1 定时器中断子程序
        3.3.2 通信模块子程序
    3.4 上位机软件程序设计
        3.4.1 VISA模块
        3.4.2 数据处理模块
        3.4.3 数据校验模块
        3.4.4 上位机前面板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
    4.1 引言
    4.2 输入阻抗测试实验
    4.3 非接触电压传感器测试实验
        4.3.1 稳定性分析
        4.3.2 线性度分析
        4.3.3 长距离测量的稳定性分析
        4.3.4 线路断点检测实验
    4.4 巡检系统整体调试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在智能巡检系统中的应用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三相感应调压器的数学模型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三相感应调压器的基本原理
3 三相感应调压器的电路模型
4 三相感应调压器的数学模型
5 仿真与分析
6 结束语

(5)C级潜油电泵性能试验台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潜油电泵采油简介
    1.2 潜油电泵试验台研究现状
        1.2.1 电泵整机试验台
        1.2.2 泵及导叶轮试验台
        1.2.3 其它部件试验台
    1.3 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4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台的总体设计
    2.1 试验台测试对象简介
        2.1.1 潜油离心泵
        2.1.2 潜油电机
    2.2 试验台具备的试验项目
    2.3 试验台采用的试验方法
        2.3.1 潜油电机试验方法
        2.3.2 潜油电泵试验方法
    2.4 试验台总体设计方案
        2.4.1 试验台采用的试验原理
        2.4.2 试验台的基本要求及参数
        2.4.3 试验台的组建方案
    2.5 小结
第三章 试验台电气系统的设计
    3.1 试验台供电方案的确定
    3.2 系统供电部分的设计
        3.2.1 一次电路方案的设计
        3.2.2 电力电缆的计算选择
        3.2.3 一次设备的选择
        3.2.4 短路电流的计算
    3.3 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
    3.4 小结
第四章 采用PLC的试验台控制系统的设计
    4.1 可编程控制器介绍
        4.1.1 概述
        4.1.2 FP1 系列可编程控制器
    4.2 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4.3 控制系统的程序设计
        4.3.1 PLC的外部接线
        4.3.2 系统的程序
        4.3.3 系统的控制过程
    4.4 PLC控制与继电器控制的比较
    4.5 小结
第五章 试验台检测采集系统的设计
    5.1 数据检测采集系统
        5.1.1 概述
        5.1.2 设计原则
    5.2 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
        5.2.1 电泵参数的测量方法
        5.2.2 硬件设备的选择
        5.2.3 采集系统的总体构成
    5.3 采集系统的软件设计
        5.3.1 软件的功能
        5.3.2 软件的总体设计
        5.3.3 软件的实现与使用
    5.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独立控制式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匹配设计及切换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课题研究的来源及目的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2章 独立控制式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方法研究
    2.1 独立控制式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原理
    2.2 独立控制式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控制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LPG供给系统匹配及喷嘴评价
    3.1 LPG供给系统结构
    3.2 LPG供给系统部件匹配
    3.3 LPG喷嘴匹配及评价方法研究
    3.4 LPG喷嘴匹配实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独立控制式汽油/LPG两用燃料切换方法研究
    4.1 传感器信号分配方法
    4.2 执行器控制权切换方法
    4.3 燃料切换控制系统结构
    4.4 发动机燃料状态切换方法研究
    4.5 ECU工作状态转换过程控制方法
    4.6 燃料切换试验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LPG状态发动机控制技术研究
    5.1 LPG状态发动机控制模块硬件结构设计
    5.2 时序控制驱动功能分析
    5.3 曲轴位置传感器信号分析
    5.4 时序控制驱动工作过程分析
    5.5 时序控制驱动软件设计
    5.6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时序控制驱动软件实时性研究
    5.7 时序驱动实时性检测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汽油/LPG两用燃料发动机及整车试验验证
    6.1 发动机动力性试验
    6.2 整车高寒标定试验
    6.3 高原试验
    6.4 高温试验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已录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和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

(7)直流电源测试仪高速采集电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关键指标及结构安排
        1.3.1 采集电路关键指标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信号采集关键技术研究与方案设计
    2.1 直流电源测试仪原理及整机系统方案
        2.1.1 直流电源的关键待测参数
        2.1.2 直流电源测试仪整机系统方案设计
    2.2 信号采集关键技术研究
        2.2.1 大电流高速采集方法研究
        2.2.2 电压高速采集方法研究
    2.3 直流电源测试仪高速采集电路方案设计
        2.3.1 电流采集通道方案设计
        2.3.2 电压采集通道方案设计
        2.3.3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方案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号采集与调理电路设计
    3.1 电流信号输入级电路
        3.1.1 采样电阻的选择
        3.1.2 差分放大器的优化设计
        3.1.3 共模噪声的抑制
    3.2 电压信号输入级电路
        3.2.1 AC/DC耦合电路
        3.2.2 阻容分压器
        3.2.3 电压跟随器
    3.3 程控增益放大器
        3.3.1 程控增益放大器电路设计
        3.3.2 放大器的误差分析
    3.4 低通滤波器
        3.4.1 滤波器的种类及电路结构选择
        3.4.2 二阶低通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3.5 ADC输入级驱动电路
        3.5.1 减法器
        3.5.2 单端转差分电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信号处理部分及通用模块设计
    4.1 高速模数转换器(ADC)
        4.1.1 ADC的类型及特点
        4.1.2 ADC的关键参数及选型比对
    4.2 高速采样时钟设计
        4.2.1 采样时钟抖动的影响
        4.2.2 低抖动采样时钟设计
    4.3 FPGA+ARM主控制处理平台
        4.3.1 FPGA和 ARM选型比对
        4.3.2 数据存储器与高速通信接口
    4.4 电源管理模块
        4.4.1 电源管理整体架构设计
        4.4.2 电源完整性分析
    4.5 数字隔离模块
    4.6 采集电路整体误差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采集电路测试与验证
    5.1 测试验证平台
    5.2 电源测试与验证
    5.3 各模块功能测试与验证
        5.3.1 电流信号测量精度验证
        5.3.2 电压信号测量精度验证
        5.3.3 通道带宽与滤波器截止频率验证
        5.3.4 测量分辨力测试
        5.3.5 共模噪声抑制效果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9)电梯用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无绳电梯
        §1.2.2.电梯用直线电机
        §1.2.3.新型直线电机研究的必要性
    §1.3.定子永磁型电机
    §1.4.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研究现状
        §1.4.1.磁通切换永磁直线电机
        §1.4.2.磁通反向永磁直线电机
        §1.4.3.双凸极永磁直线电机
    §1.5.本课题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1.5.1.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5.2.论文结构
    参考文献
第2章 MTYLFSPM电机基本结构与特性分析
    §2.1.引言
    §2.2.LFSPM电机有限元建模
    §2.3.双边LFSPM电机
        §2.3.1.电机结构与性能比较
        §2.3.2.MTYLFSPM电机
    §2.4.MTYLFSPM电机特性分析
        §2.4.1.磁场分析
        §2.4.2.永磁磁链和反电动势
        §2.4.3.电感
        §2.4.4.定位力和法向力
        §2.4.5.推力
        §2.4.6.端部效应
        §2.4.7.效率分布
    §2.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MTYLFSPM电机设计与优化
    §3.1.引言
    §3.2.无绳电梯模型
    §3.3.电机初始尺寸参数确定
    §3.4.电机优化设计
        §3.4.1.优化算法
        §3.4.2.电流密度的确定
        §3.4.3.优化目标
        §3.4.4.优化流程
        §3.4.5.实施过程
    §3.5.不同极距比的MTYLFSPM电机性能比较
    §3.6.与 CTYLFSPM电机性能比较
    §3.7.样机
    §3.8.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MTYLFSPM电机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4.1.引言
    §4.2.MTYLFSPM电机的数学建模
        §4.2.1.磁链-电流特性
        §4.2.2.电流-磁链特性
        §4.2.3.推力特性
        §4.2.4.动子运动方程
        §4.2.5.有限元验证
    §4.3.控制策略
        §4.3.1.矢量控制
        §4.3.2.ADRC技术
    §4.4.电梯运动学
    §4.5.MTYLFSPM电机的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4.5.1.控制系统建模
        §4.5.2.仿真研究
    §4.6.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基于MTYLFSPM电机的电梯系统实验研究
    §5.1.引言
    §5.2.控制系统结构
    §5.3.实验平台
    §5.4.实验研究
        §5.4.1.反电动势测试
        §5.4.2.电感测试
        §5.4.3.定位力测试
        §5.4.4.静态推力测试
        §5.4.5.温升测试
        §5.4.6.速度闭环控制实验
        §5.4.7.位移速度复合控制实验
    §5.5.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基于MTYLFSPM电机的电梯系统制动研究
    §6.1.引言
    §6.2.电机次级定子材料采用硅钢片的制动措施
        §6.2.1.制动电阻的选取
        §6.2.2.退磁分析
        §6.2.3.关于实验验证
    §6.3.电机次级定子材料采用低碳钢的制动措施
        §6.3.1.上下行工作点的确定
        §6.3.2.制动电阻的选取
        §6.3.3.极端故障下的制动
        §6.3.4.实验验证
    §6.4.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STYLFSPM电机
    §7.1.引言
    §7.2.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7.3.电机特性分析
        §7.3.1.永磁磁链和反电动势
        §7.3.2.电感
        §7.3.3.定位力和法向力
        §7.3.4.推力
        §7.3.5.端部效应
        §7.3.6.效率分布
    §7.4.电机优化设计
        §7.4.1.电机设计参数
        §7.4.2.电流密度的确定
        §7.4.3.优化目标
        §7.4.4.实施过程
    §7.5.不同极距比的STYLFSPM电机性能比较
    §7.6.与其他TYLFSPM电机性能比较
    §7.7.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全文总结
    §8.2.课题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输变电作业安全预警用工频电场传感器设计与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输变电线路工频电场分布的数值计算研究现状
        1.2.2 工频电场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3 输变电作业安全预警设备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输变电线路工频电场分布仿真分析
    2.1 引言
    2.2 模拟电荷法计算输电线电场分布
        2.2.1 工频电场的特性
        2.2.2 模拟电荷法计算原理
        2.2.3 输电线路电场分析的数学模型建立
        2.2.4 500 kV高压输电线路电场分布实例计算
    2.3 用COMSOL对输电线路电场分布的仿真分析
        2.3.1 COMSOL仿真软件简介
        2.3.2 不同电压等级下的高压输电线路电场仿真
        2.3.3 不同架线形式下的高压输电线路电场仿真
        2.3.4 高压输电线路电场仿真App的开发
        2.3.5 110kV电力铁塔周围电场分布仿真
    2.4 变电站空间电场分布的COMSOL仿真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工频电场传感单元设计与研究
    3.1 引言
    3.2 传感单元测量原理
    3.3 传感单元结构与参数设计
        3.3.1 传感单元的结构设计
        3.3.2 传感单元结构参数设计
    3.4 不同参数的传感单元测试分析
        3.4.1 传感单元特性测试分析
        3.4.2 传感单元取样电容的匹配与测试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工频电场传感器系统研究
    4.1 引言
    4.2 传感器系统的整体设计
    4.3 前端放大电路
    4.4 带通滤波电路
    4.5 全波整流电路
    4.6 实验测试与验证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频电场传感器的试验研究
    5.1 引言
    5.2 工频电场传感器的标定
    5.3 传感器性能对比试验
    5.4 空间场源方向识别方法研究
        5.4.1 场源方向识别装置结构设计
        5.4.2 场源方向计算原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本文的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与竞赛

四、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论文参考文献)

  • [1]感应调压器技术规格及性能参数的确定[J]. 许开平. 变压器, 1992(01)
  • [2]十二相磁通切换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与分析[D]. 邵凌云. 东南大学, 2018(03)
  • [3]基于非接触测量的电表线路智能巡检系统[D]. 林韬. 福州大学, 2017(03)
  • [4]三相感应调压器的数学模型与仿真[J]. 吴杰康,詹厚剑,祝宇楠,康海兵. 变压器, 2008(06)
  • [5]C级潜油电泵性能试验台的研制[D]. 王子磊. 中国石油大学, 2008(06)
  • [6]独立控制式油气两用燃料发动机匹配设计及切换技术研究[D]. 邹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3(06)
  • [7]直流电源测试仪高速采集电路设计与实现[D]. 胡锐.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8]三相全调程感应调压器定转子容量布局[J]. 蒋光祖. 变压器, 2005(05)
  • [9]电梯用初级永磁型直线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研究[D]. 张邦富. 东南大学, 2019
  • [10]输变电作业安全预警用工频电场传感器设计与检测研究[D]. 范良进.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感应式稳压器技术指标和性能参数的确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