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等价的莱布尼茨定理

一个等价的莱布尼茨定理

一、一个等价的萊布尼茲定理(论文文献综述)

关宝玲[1](2014)在《Hom-n-李超代数的表示与广义限制李代数的结构》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保积Hom-n-李超代数和接触李超代数的表示,限制莱布尼兹代数、限制左对称代数和限制Hom-李代数的结构.首先研究保积Hom-n-李超代数.给出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表示和上同调,得到保积Hom-n-李超代数b通过交换保积Hom-n-李超代数α的扩张和Z1(b,a)0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给出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T*-扩张的一些性质;通过选择合适的上同调建立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单参数形变理论.同时,研究n-李超代数的幂零性.证明n-李超代数的Engel定理,得到幂零n-李超代数的一些重要性质,给出n-李超代数是幂零的几个充分条件.其次,本文研究接触李超代数的偶部.用K0,W-0和W1分别表示接触李超代数的偶部和广义Witt李超代数的偶部及奇部.主要研究的是K0到K0-模W0的1阶上圈和K0到K0-模W1的1阶上圈.得到了K0到K0-模W0的负齐次的1阶上圈,也得到K0的负齐次1阶上圈;给出K0到K0-模W0的非负齐次1阶上圈的简约定理,并且得到它的非负齐次1阶上圈.此外,也给出K0到K0-模W1的非负齐次1阶上圈的简约定理,并确定它的非负齐次1阶上圈.最后研究限制莱布尼兹代数、限制左对称代数、限制Hom-李代数的结构.给出限制莱布尼兹代数、限制左对称代数的p-映射性质和它们的可限制性,讨论带有半单元的限制莱布尼兹代数和限制左对称代数,得到限制莱布尼兹代数的Cartan-分解和分解唯一性定理,研究拟环面限制左对称代数.同时,给出限制Hom-李代数的定义和p-映射的性质,并讨论了它的可限制性和上同调.

余晓丹[2](2014)在《时滞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时滞是引发动力系统性能恶化和造成系统失稳的一个重要诱因,因此开展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针对电力系统时滞小扰动稳定性开展研究,涉及系统模型改进、实用特征谱追踪、时滞系统动态机理研究和分岔现象分析等内容。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更适用于电力系统时滞稳定分析的新模型:带约束时滞微分方程模型(CTODE)和带约束时滞微分-代数方程模型(CTDAE),并推导了两种模型在平衡点附近的线性化形式。利用Lyapunov-Krasovskii稳定判据和典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采用新模型对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时具有更高计算效率,尤其是当时滞环节维数远小于系统状态变量个数时更为明显。2、给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校正思路的时滞电力系统实用特征谱追踪算法:该方法从时滞为零开始,逐渐增加系统的时滞,并利用已有结果进行预测,然后通过求解一个优化模型对预测结果加以校正,以实现对时滞系统实用特征谱的求解。进一步,给出了基于传统模型和CTODE模型的求解算法,并利用WSCC-3机9节点系统对相关算法进行了验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给方法能深入地分析时滞对系统特征值的影响。同时在进行算例验证时,论文还发现了两类时滞系统存在的特殊分岔形式——振荡诞生分岔(OEB)和振荡泯灭分岔(ODB)。3、利用朗伯函数对时滞系统中的OEB和ODB分岔的出现机理进行探讨:首先,提出了一种OEB和ODB分岔出现的途径,即朗伯函数自变量随着时滞参数变化穿越临界点e1,导致其复数解与实数解的相互转换。进一步,给出了分析单时滞一维系统和单时滞二维系统OEB分岔判别方法。进一步,采用典型的一维、二维和WSCC-3机9节点时滞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相关研究对揭示时滞电力系统的振荡模式变化和失稳机理具有一定帮助。

宫大为[3](2012)在《带有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与牵引控制研究》文中指出复杂网络近年来受到来自科学与工程各个领域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现实中的许多系统均可以用复杂网络来进行描述,例如:因特网,万维网,电力网,局域网,脑神经网,人际关系网等。随着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发展,控制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他们中的许多都含有大量的耦合结构。因此,传统的理论模型越来越难以描述这些复杂特性。所以,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这些耦合系统的动态行为,期待帮助我们更好的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应用性。针对上面所阐述的内容,本文以多种复杂系统为研究对像,研究了带有不同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与牵引控制问题,其主要内容和贡献可概述如下:1.研究了具有混杂耦合时滞的神经网络同步问题。与已有的网络相比,本文所建模型较为新颖,在研究了组合时滞问题的同时,分析了带有中立型和分布时滞的耦合神经网络系统的同步条件。基于李亚普诺夫理论和克罗内克积性质,通过构造一些新颖的李亚普诺夫函数,我们得到了几个时滞依赖条件,并以线性矩阵不等式进行表示。2.研究了具有常耦合时滞与变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问题。首先,通过引入一个有用的不等式,利用克罗内克积性质,对系统的同步问题进行求解,能够得到保守性较小的同步条件;其次,针对复杂网络同步问题,引入一种权时滞依赖方法,通过对系统的线性近似化,我们得到了保守性较低的时滞依赖同步条件。3.首次提出了带有多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模型。通过线性近似方法,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多个带有单一时滞的子系统,并得出了系统同步的充分条件。所用方法同样适用于带有单一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模型,其中耦合矩阵也不要求严格对称。所得结果均以线性矩阵不等式计算,易于验证。4.研究了带有单一耦合时滞和多耦合时变时滞的复杂网络牵引同步问题。通过等价变换,把时滞耦合复杂网络的同步问题转化为时滞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研究了在线性控制器和自适应控制器下,在系统中的部分节点应用控制器,使整个网络实现同步,并且所需牵引的节点数量易于计算,极大地降低了原有方法的工作量。5.研究了基于模糊理论的复杂网络同步问题。针对这种网络,首次提出了一种新的线性化概念,利用线性近似法将系统分为多个模糊子系统进行分析,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的简化复杂系统,并大大的降低计算量,所得结果以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且易于验证。

张传科[4](2013)在《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与负荷频率控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电力系统往往需要开放式通信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这类网络可实现大范围和大数据量的信息交换,为从全局角度分析和控制电力系统提供了可能,但基于该网络传输的信息不可避免地存在时滞,它会影响系统性能甚至导致系统失稳,在电力系统的分析和控制中需考虑这些时滞的影响。时滞系统的理论研究已经得到了大量学者的关注,并提出了一系列分析和设计方法,但将这些方法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研究还较少,现代时滞电力系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应用平台,可验证这些方法的有效性,并探讨这些方法的改进方向以更好地处理实际问题。本文针对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和负荷频率控制开展研究,在解决这些电力系统实际问题的同时也对时滞系统理论进行完善。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自由权矩阵的电力系统时滞相关小扰动稳定分析方法针对含时变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问题,指出现有基于频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即错误地认为定常时滞和时变时滞的时滞稳定裕度是一样的,基于Lyapunov直接法获得的时滞相关稳定判据,提出一种基于自由权矩阵的电力系统时滞相关小扰动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更常见的时变时滞和随机时滞。针对安装不同励磁控制器的单机无穷大系统,利用所提方法计算时滞稳定裕度,分析励磁控制器相关参数与时滞稳定裕度的关系,为控制器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2)基于改进自由权矩阵的单区域电力系统PID型负荷频率控制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分析方法针对单域电力系统PID型负荷频率控制(Load Frequency Control,LFC)的稳定分析问题,建立同时考虑通信时滞和参数不确定性的结构不确定性时滞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由权矩阵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低保守性且更容易计算。针对安装PI或PID控制器的单区域LFC,利用所提方法分析控制器增益和参数不确定性与系统时滞稳定裕度的关系,讨论如何利用求得的时滞稳定裕度指导控制器设计(3)基于新型泛函和积分不等式的互联电力系统PID型LFC的时滞相关稳定分析方法针对互联电力系统多区域PID型LFC的稳定分析问题,考虑各控制区域问联络线的功率交换,结合单区域系统模型,分别建立传统环境和现代市场化环境下的多时滞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新型泛函和积分不等式的多时滞相关稳定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更低保守性且更简单的稳定判据,可获得更准确的分析结果,更适合于研究具有高维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针对两区域和三区域的PID型LFC,利用所提方法计算时滞稳定裕度,分析不同控制区域间时滞的相互影响,获得系统的稳定域,并探讨如何根据获得的稳定域对实际LFC的某些运行条件进行预设置。(4)基于时滞相关H∞输出反馈控制的电力系统PID型鲁棒LFC设计方法针对考虑通信时滞和负荷波动的电力系统PID型鲁棒LFC设计问题,采用负荷扰动描述不同控制区域间功率交换的耦合部分,建立基于静态输出反馈控制的时滞系统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时滞相关H∞输出反馈控制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自由权矩阵方法获取控制器的设计条件,其时滞相关性和H∞性能可分别保证系统对时滞和负荷扰动的鲁棒性;同时,该方法采用先计算后验证的步骤给出一种求解输出反馈控制器增益的新算法,为解决时滞系统输出反馈控制设计难题提供一种可行思路。针对三区域系统,利用所提方法设计LFC的PID控制增益,使对应的闭环系统在存在时滞、负荷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时仍能很好地实现LFC的控制目标。(5)基于样本数据的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及其在电力系统离散LFC中的应用针对基于Lyapunov直接法的采样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问题,提出从弱化泛函正定约束条件来降低分析保守性的新思路,获得更有效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同时,基于先计算后验证的控制器求解步骤,提出改进的参数设定控制器求解算法。针对电力系统实际LFC的反馈信号非连续更新问题,利用所提方法验证现有基于状态反馈的控制策略是否可工作于离散模式;同时,利用所提方法设计基于状态反馈的离散LFC,使基于非连续更新反馈信号的闭环系统仍可很好地实现LFC控制目标。

张子泳[5](2014)在《计及风电接入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大规模新能源的集中开发利用和特高压电网互联走廊建设的快速推进,互联电力系统规模和动态特性的复杂度变得越来越大,大电网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对互联电力系统同步稳定运行的影响不断增大,仅仅依靠基于本地信号的局域控制器越来越难以抑制互联电力系统中的区间低频振荡现象。广域测量系统的发展为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稳定分析和网源协调阻尼控制技术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但是由于大型互联电力系统分布广泛,广域信号在传输信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延时情况,因此采用广域信号进行附加阻尼控制的同时,有必要考虑到广域信号时变时滞效应的影响。本文以广域电力系统时滞相关稳定性分析为基础,探索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方法,重点研究广域阻尼控制措施对于改善互联电力系统动态特性的作用和网源协调控制技术,论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基于大规模互联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架构,提出了一种计及广域信号时变时滞特性的时滞电力系统模型,这一模型是后续章节进行时滞相关稳定分析与阻尼控制的模型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LMI技术的电力系统模型降阶方法,该方法加强了降阶模型在低频率范围内与全阶模型的一致性,相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逼近性能,这一降阶方法是后续章节进行阻尼控制器设计的模型降阶基础。第二部分基于综合方法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计算方法,该方法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存在大量决策变量和计算效率偏低的问题,在不增加稳定准则保守性的基础上,运用Jensen积分不等式推导出了一种决策变量更少且计算效率更高的稳定准则;同时根据最大时滞稳定上界与系统不稳定极点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时滞初始值的方法,进一步降低迭代次数和计算量,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具备良好的适用性和实际运用潜力。第三部分分析了风电占比逐渐增大对于互联电力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基于无功补偿型设备的风电场侧广域控制策略和基于附加励磁控制的电网侧相关同步机组广域控制策略,进而综合得出含风电的电力系统广域时滞鲁棒协调控制思想。结合自由权矩阵方法和状态观测理论获得了一种新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在设计广域控制器的同时,还能够通过迭代算法方便获得广域电力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第四部分建立了一种计及反馈信号时变时滞特性和外部随机扰动影响的时滞电力系统模型,提出了闭环时滞电力系统鲁棒性能指标和时滞相关鲁棒稳定准则,利用二分搜索技术能够方便计算得到最小鲁棒性能指标;结合改进锥形互补算法和二分搜索技术给出了满足最小鲁棒性能指标要求的时滞相关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仿真算例表明,所提方法既能提高闭环时滞电力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又能充分保证闭环系统对于外部随机扰动的最佳抑制能力。

孙庆华[6](2006)在《向量理论历史研究》文中认为向量理论活跃在数学的各个分支,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及其他科学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本文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从总体和概括的角度出发,对它的历史发展按照三条线索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一、较深入地考察了起源于力和速度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向量理论。我们发现由此发展起来的向量理论直到19世纪上半叶主要是和力学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一时期向量主要是以笛卡儿坐标的形式出现,并反过来为力学应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学工具。当时的数学物理学家们虽然在力学中使用了向量,但没有完全认识到向量思想对于力学的真正重要性,没有将其抽象出来作为数学的对象进行深入研究。 二、较详细地论述了与位置几何有关的向量理论。它始于莱布尼兹的位置几何,最主要的工作是格拉斯曼19世纪80年代的扩张论。遗憾的是,由于格拉斯曼的系统内容过于抽象和偏离传统而难为时人理解,它对现代向量理论的创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格拉斯曼的工作却对向量的公理化具有较大影响。另外还简单介绍了与几何传统有关的麦比乌斯的重心计算和拜耳拉维提斯的等值计算。 三、详细阐述了源自复数几何表示的向量理论发展的第三条线索,现代向量理论就是在这条线索上发展起来的。这里我们对哈密顿、泰特、麦克斯韦、吉布斯和亥维赛的工作进行了详细论述、比较和总结,梳理出现代意义下向量理论建立的完整线索:复数的几何表示→哈密顿四元数创造→泰特对四元数的发展→麦克斯韦的批判接受→吉布斯、亥维赛向量理论的创立。 四、阐述了向量理论的后继发展。吉布斯和亥维赛的向量理论创立后,随着物理学(特别是电磁学)和数学的进一步发展,物理学家和应用数学家开始大量地把向量语言用在物理学和数学的各个分支。另外还简单介绍了向量的公理化过程。现代数学意义上的向量概念,是作为向量空间的一个元素来定义的,其内涵远比它在创立初期时的含义丰富、深刻得多。 五、详细考察了向量在中国的传播。我们在查阅大量民国时期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向量在中国教学与研究中的传播作了细致的论述和总结。19世纪,随着物理学的东渐,中国学者对西方所谓的有方向的(物理)量有所认识。20世纪初,中国学者通过出国学习和翻译工作,对向量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早期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辛亥革命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导致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向量理论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繁荣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向量分析渐渐成为数学和物理课程的部分章节内容。20世纪术,向量的部分内容已从大学数学教材下放到高中数学教材。

程瑞[7](2010)在《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文中认为时空实在论是物理学哲学前沿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根基。十年以前,很多哲学家把时空实在论的研究领域称之为一个“战场”,因为其间充满了对时空的本质是“实体”还是“关系”的争论。但是21世纪以后,这个战场上不再硝烟弥漫,大多数时空实在论者都一致地转向寻求一种对时空实在的合理理解。本论文站在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方法论高度,通过对当代物理学时空概念的变化以及当代科学实在论发展路径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一种时空语境实在论策略。论文包括导言、八章系统性论述、结束语和附录。第一章,时空实在论概观:理论基础及理论形态。作为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的基础,本章介绍了时空实在论研究的哲学基础、物理学基础以及当代时空实在论的基本形态,有助于系统地了解整个论文研究的逻辑线路。第二章,时空实在论理性分析的基础:时空语义模型的建立。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弗里德曼时空语义模型的建立及其内涵,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时空语义模型之于时空实在论发展的方法论意义:而从时空语义模型建立开始,当代时空实在论的方法论就实现了语义分析的转变,不可避免地与当代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相关了起来,使得当代时空实在论不放弃语言与形而上学的相关研究传统的基础上,超越了牛顿和莱布尼兹时代对时空的思辨理解。第三章,时空实在论语义分析方法的运用:“洞问题”及意义。本章系统地介绍了时空语义模型在“洞问题”研究中的运用,鲜明地体现了当代时空实在论争论的方法论基调,展示了时空实在论的理性内涵。同时论文指出:“洞问题”的研究反映了当代物理哲学家站在科学理性的角度对广义相对论时空进行深刻思考的结果。但是由于实体论和关系论的争论最终是一个形而上学的问题,得不到理论的证实或者证否,因而,并不能从中得到时空实在论的最终形态。第四章,时空实在论语用依赖性的凸现:量子引力及其预设的意向性。本章从时空量子化和时空背景的选择两方面介绍了量子引力对时空实在论的冲击,指出量子引力中突出的一点是物理学家对广义相对论时空的理解被融入了新理论的形而上学预设之中,从而影响了物理学理论本身的发展与时空实在论的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显示了理论构建中物理学家心理意向性的作用。如果从理论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忽略了这种语用因素,时空实在论的理解方案就不可能得到成功。第五章,时空实在论本体论后退的策略:时空结构实在论的融合。本章介绍了时空实在论为了克服实体论和关系论僵持不下的局面而才去的一种策略,即时空结构实在论。论文指出,结构实在论本体论后退的策略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价值,但它注定无法跨越形而上学与认识论之间的鸿沟,同时也没有恰当地处理理论中的心理意向性因素,具有自己的困境。第六章,时空实在理解的整体性视角:时空理论的语境分析。本章站在整体论的角度,从整个时空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中详细地分析了时空理解的语形、语义和语用因素,从语形空间、语义解释和语用预设的方面揭示时空是如何以形而上学假设的形式进入理论,我们对时空的理解又是如何在理论的发展中变化的。这是提出时空语境实在论方案的前提和基础。第七章,时空实在论的一种新方案:时空语境实在论。本章在对时空实体论、关系论和结构实在论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一种对时空语境实在论的理解方案。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方案遵循本体论后退的原则。在时空语境实在论中,时空是语境化的对象,通过理论的形式体系进行表征。对时空的实在性坚持语义判定的标准,重视时空实在理解中心理意向性的作用,同时重视理论发展中时空实在理解的进步性。这种对时空实在的理解方案在超越了对形而上学的直接追求的同时与科学理论追求对世界本质的解释的目标达到了一致。第八章,时空实在论应用案例: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求解。本章是一个案例研究:用时空语境实在论方案去回答时空理论中的非充分决定性问题,从案例上显示这一方案的方法论优势,可以为当代科学实在论的辩护提供有力的支持。结语,时空实在论与当代代科学实在论的辩护。总结了时空实在论的发展路径,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时空实在论与当代科学实在论之间的方法论关联,指出时空语境实在论对当代科学实在论具有的支撑和借鉴作用。附录,走向融合的时空本体论之争,记载了作者对英国哲学家杰瑞米巴特菲尔德关于时空实在论发展趋势的访谈。

马大中[8](2010)在《非线性无穷分步时滞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滞现象在实际的工程系统中是普遍存在的,如通讯系统、生物系统、电力系统,化工过程等。时滞的存在是造成系统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有许多的科研工作者致力于时滞系统的研究。从客观事实上来看,带有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的系统包含了许多带有时滞的非线性系统,其它离散时滞系统及有限分布时滞系统都是其特例。因此研究带有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的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和LMI技术,针对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进行了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鲁棒H∞滤波器的设计、非脆弱鲁棒控制器的设计、容错同步控制等内容,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的创新工作如下所示:1.研究了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鲁棒H∞滤波器的设计问题。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同时存在于系统的状态方程和可测输出方程中,并且系统带有范数有界的参数不确定。通过引入一个新的Lyapunov-Krasovskii泛函,首次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鲁棒H∞滤波器的设计方法。通过Lyapunov稳定性原理,分别得到了时滞独立和时滞依赖的鲁棒H∞滤波器存在条件。设计的鲁棒H∞滤波器可以保证对于带有参数不确定的滤波器误差系统是渐近稳定的,并且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2.研究了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非脆弱控制问题。在设计系统的非脆弱控制器的时候,分别考虑了两种类型的扰动,即依赖于控制器K的乘性增益扰动和独立于控制器K的加性增益扰动。所研究的非线性系统不仅包含有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同时也包含离散时滞。针对离散时滞的下限等于零和大于零的情况分别进行了讨论。当离散时滞的下限大于零的时候即离散时滞为区间时滞的时候,提出了一种新的Lyapunov-Krasovskii函数分析方法来设计非脆弱控制器,得到了保守性更小的结果。在Lyapunov泛函推导的过程中,使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并且引入了一些自由的加权矩阵来表述系统变量之间、牛顿-莱布尼兹公式中变量之间的关系。所设计的非脆弱控制器不仅可以保证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是渐近稳定的,同时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3.研究了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首先研究了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问题。用一个通用的故障函数模型来描述系统发生的故障。无论系统中是否有故障发生,设计的容错同步控制器都可以使系统达到同步。容错同步控制器包含有两个部分,状态反馈控制器和故障补偿器。其次证明了一类核函数为kj(s)=njδ(s)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与一类非线性系统的等价性。采用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方法,对一类带有多时滞的主从混沌系统的容错同步问题进行了研究。容错同步控制器的存在条件是时滞依赖的,并且可以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技术进行求解。混沌同步误差系统在容错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达到渐近稳定,并且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4.研究了一类核函数为kj(s)=njδ(s)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基于模糊模型的容错同步控制问题和故障诊断问题。首先研究了基于T-S模糊模型和模糊采样控制的混沌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问题。混沌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问题被转化为求解带有采样控制器的混沌误差系统的稳定性问题。在求解模糊采样控制器的过程中,提出了新的参数依赖的Lyanpunov-Krasovskii泛函和放松镇定技术,这样大大降低了模糊采样控制器的存在条件的保守性。然后研究了基于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模糊双曲故障诊断滤波器设计的问题。通过一个参考的残差模型把模糊双曲正切故障诊断滤波器的设计问题转化为H∞模型匹配的问题。通过H∞最优化技术,模糊双曲正切故障诊断滤波器的存在条件可以用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表示,并可以通过Matlab的工具箱进行求解。

安海云[9](2011)在《基于自由权矩阵理论的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能已成为人类的必需能源,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世界范围内频频出现的由电网安全稳定破坏造成的大范围停电事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后果,因此安全稳定问题一直是电力系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基于GPS技术的PMU/WAMS(Phasor Measurement Unit/ Wide Area Measurement System)系统得到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观性,非常适合电力系统的广域协调控制。但受通信方式的影响,WAMS系统数据存在明显时滞,从几十毫秒到数百毫秒不等,因此科学评估WAMS数据时滞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和广域控制器设计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本论文针对WAMS系统中数据存在时滞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根据电力系统WAMS系统数据时滞环节的特点,建立了适用于含有时滞环节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的TDAE(Time-delayed Differential Algebraic Equation)模型,将由纯微分方程所建立的自由权矩阵时滞分析方法扩展到电力系统TDAE模型,为构建适用的时滞稳定性分析方法奠定了基础。(2)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力系统时滞依赖型稳定判据,首先通过Lyapunov- Krasovskii理论列解系统的Lyapunov泛函,并在其导数的推导过程中引入一些必要的松散项:一方面,避免了导数推导过程中的放大操作,使所得判据具有较小的保守性;另一方面,与以往自由权矩阵方法相比,减少了一些不必要松散项的求解,使本文方法的计算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3)给出了一种改进的电力系统时滞依赖型鲁棒稳定判据。在判据推导过程中,利用了本文所给时滞依赖型稳定判据的中间结果,并采用Schur补对系统参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变形,以得到多时滞情况下的系统鲁棒稳定判据。利用单机无穷大系统和WSCC-3机9节点等系统,对所给判据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发电机励磁放大系数的不确定性对含时滞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算例表明本文所给方法能有效评估含时滞环节电力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对稳定控制器控制效果的不良影响。(4)将本文所给改进时滞依赖型稳定判据用于时滞电力系统反馈控制器设计,给出了无记忆状态反馈控制器和基于广域信息的控制器设计方法。算例验证表明,所给方法不仅能有效克服时滞环节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同时与已有方法相比,具有更小的保守性。所给方法对电力系统广域控制器设计具有一定帮助。

孙坚栋[10](2012)在《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网络控制系统(NCSs)是指通过网络形成闭环的反馈控制系统。与基于点对点结构的传统控制系统相比,NCSs具有减少电缆使用、便于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等诸多优点,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随着各种移动通讯设备接入互联网,操作人员可在现场之外,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通过NCSs实现各种远程控制功能。但是由于NCSs采用分时复用的数据传输机制,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如时延、丢包、时钟同步和数据包乱序等。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控制理论应用的前提——“同步控制、无时延采样和执行”无法满足。为了科学地分析和综合NCSs,必须完善和发展现有控制理论。本文针对具有时变、有界时延和丢包的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它的稳定性分析、控制器设计和鲁棒控制等方面的内容。为了掌握时延和丢包的典型特征,分析了数据在相邻节点间传输时网络时延的组成、产生原因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内容,进而讨论了闭环回路时延和丢包的组成。给出了最大时延上界(MDB)和最大允许时延上界(MADB)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明确定义,其中后者是用于评价时滞系统保守性的重要标准。运用线性离散系统理论,用实例分析了具有时延和丢包NCSs的动态性能,并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得到了阶跃响应曲线,通过计算和仿真结果的对比,定性地讨论了传输时延和丢包对控制性能的不同影响,提出了时延比丢包具有更大危害性的观点。假设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通过引入输入时延的概念,将具有随机、有界传输时延和丢包的NCSs建模为连续时间时滞系统模型,并利用Lyapunov-Krasovski i定理推导出具有LMI形式的NCSs渐近稳定判据和控制器设计算法。不同于已有文献中基于形如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或系统状态方程的零等式的自由权矩阵方法,本文通过引入带约束的自由权矩阵来消除在计算李雅普诺夫范函导数时产生的积分项,增加了自由权矩阵个数,从而使计算结果的保守性得到明显改善。另外,本文还进一步纠正了在大多数同类文献中舍弃李亚普诺夫泛函导数的某个非正积分交叉项的做法,通过合理的上限约束技术,即利用带约束的自由权矩阵消除该交叉项,显著减小了系统保守性。建模误差和噪声干扰等因素导致模型不确定性在控制系统中广泛存在,因此有必要研究系统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问题。假设系统具有范数有界型不确定性,利用Lyapunov-Krasovski i定理得出具有随机、有界时延和丢包的NCSs状态反馈鲁棒渐近稳定判据和镇定算法。同时,由于大多数控制系统的状态无法全部测量,采用输出反馈控制器的NCSs更具有一般性,因此本文还研究了NCSs输出反馈鲁棒稳定和镇定问题。现有文献一般先得到状态反馈结论,并通过将输出方程代入状态反馈稳定判据,从而得到输出反馈结论,无法进一步得出具有LMI形式的保守性较小的镇定算法。本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做法,将输出向量表示为受到输出方程约束的独立变量,推导出具有LMI形式的控制器设计算法,可利用MATLAB软件的LMI工具箱进行求解。考虑到上述结果均以系统稳定性为设计目标,而很多控制系统除了要求稳定性之外,还需要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因此本文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和外部扰动的NCSs,提出了输出反馈H∞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使系统能够满足抑制一定扰动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减小系统保守性,假设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将具有随机、有界时延和丢包的NCSs建模为离散时间时滞系统模型。在构造李亚普诺夫泛函时,通过增加带时延下限参数的子项,推导出与输入时延上下限分别相关的渐近稳定条件和镇定算法,由于时延下限大于零时,会相应地缩小输入时延的变化范围,因此这里得到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保守性。另外,对于具有时延和丢包NCSs的分析和综合问题,现有文献都采取了将时延和丢包简单叠加后转变为输入时延的做法,没有区分两者对系统性能的不同影响,因而保守性比较大。本文通过分析丢包数的变化规律,得出连续丢包数具有递增的数学特性,然后根据该性质构造了全新的带最大丢包数参数的李亚普诺夫泛函子项,推导出与传输时延和连续丢包数分别相关的渐近稳定条件和镇定算法,通过实例仿真可知,系统保守性得到了明显改进。

二、一个等价的萊布尼茲定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等价的萊布尼茲定理(论文提纲范文)

(1)Hom-n-李超代数的表示与广义限制李代数的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广义限制李代数
    1.2 n-李超代数
    1.3 Hom-n-李超代数
    1.4 Cartan型接触李超代数
    1.5 本文的结构
2 Hom-n-李超代数
    2.1 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定义
    2.2 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上同调
    2.3 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扩张
    2.4 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导子
    2.5 保积Hom-n-李超代数的形变
    2.6 n-李超代数的Engel定理
    2.7 n-李超代数的幂零性
3 接触李超代数偶部
    3.1 预备知识
    3.2 接触李超代数偶部到偶部的导子
    3.3 接触李超代数偶部到奇部的导子
4 限制莱布尼兹代数
    4.1 预备知识
    4.2 限制莱布尼兹代数的等价定义
    4.3 p-映射和可限制的莱布尼兹代数的性质
    4.4 具有半单元的限制莱布尼兹代数
    4.5 环面和Cartan-分解
    4.6 分解唯一性
5 限制左对称代数
    5.1 预备知识
    5.2 限制和可限制左对称代数的等价定义
    5.3 p-映射和可限制左对称代数的性质
    5.4 具有半单元的限制左对称代数
    5.5 拟环面限制左对称代数
6 限制Hom-李代数
    6.1 限制Hom-李代数的等价定义
    6.2 p-映射和可限制的Hom-李代数的性质
    6.3 限制Hom-李代数的上同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投稿)论文情况

(2)时滞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时滞系统小扰动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 时域仿真法
        1.2.2 基于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2.3 Lyapunov 直接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时滞系统小扰动稳定分析理论
    2.1 时滞动力系统模型
    2.2 时滞系统的小扰动稳定性与特征值分析
        2.2.1 非线性系统在平衡点附近的线性化
        2.2.2 时滞系统的特征方程与特征值
    2.3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直接法
        2.3.1 一般动力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直接法理论
        2.3.2 时滞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直接法判据
        2.3.3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
        2.3.4 自由权矩阵的引入
    2.4 动力系统的分岔
        2.4.1 鞍节点分岔
        2.4.2 转换键型分岔
        2.4.3 叉型分岔
        2.4.4 Hopf 分岔
    2.5 小结
第三章 时滞电力系统 CTODE 和 CTDAE 模型
    3.1 时滞电力系统常用模型
    3.2 时滞电力系统 CTODE 和 CTDAE 模型
        3.2.1 CTODE 模型及其线性化形式
        3.2.2 CTDAE 模型及其线性化形式
    3.3 新模型在时滞系统 Lyapunov 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3.4 算例验证
        3.4.1 算例数据说明
        3.4.2 Lyapunov 稳定性分析结果
        3.4.3 单机无穷大系统计算
    3.5 小结
第四章 时滞电力系统实用特征谱追踪方法
    4.1 时滞系统特征值轨迹追踪基本原理
    4.2 轨迹追踪算法流程
    4.3 算例验证
        4.3.1 WSCC-3 机 9 节点算例
        4.3.2 基于 TODE 和 CTODE 模型的追踪算法比较
        4.3.3 时滞系统特征值轨迹的复杂特性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朗伯函数的 OEB 与 ODB 分岔机理解释和 OEB 分岔判别方法
    5.1 时滞系统的 OEB 和 ODB 分岔
    5.2 基于朗伯函数的两类分岔点机理解释
    5.3 基于朗伯函数的 OEB 分岔点判断方法
        5.3.1 一维单时滞系统
        5.3.2 二维单时滞系统
        5.3.3 高维单时滞系统
    5.4 系统示例
        5.4.1 一维时滞系统
        5.4.2 二维时滞系统
        5.4.3 WSCC-3 机 9 节点系统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3)带有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与牵引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复杂网络的研究现状
        1.2.1 复杂网络的发展历程
        1.2.2 复杂网络的特点与发展原因
        1.2.3 复杂网络的研究方向
    1.3 耦合时滞复杂网络同步及牵引控制的现状分析
        1.3.1 复杂网络同步的现状分析
        1.3.2 耦合时滞的现状分析
        1.3.3 牵引控制的现状分析
    1.4 预备知识
        1.4.1 符号说明
        1.4.2 相关引理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耦合时滞神经网络的同步研究
    2.1 引言
    2.2 基于时滞组合方法求解耦合神经网络同步问题
        2.2.1 问题描述
        2.2.2 主要结果
        2.2.3 仿真实例
    2.3 基于增广李亚普诺夫泛函方法求解耦合神经网络同步问题
        2.3.1 问题描述
        2.3.2 主要结果
        2.3.3 仿真实例
    2.4 基于一个新的不等式求解中立型耦合神经网络的同步问题
        2.4.1 问题描述
        2.4.2 主要结果
        2.4.3 仿真实例
    2.5 小结
第三章 具有一般性的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一个有用的不等式来求解复杂网络同步问题
        3.2.1 问题描述
        3.2.2 主要结果
        3.2.3 仿真实例
    3.3 基于权时滞法求解复杂网络同步问题
        3.3.1 问题描述
        3.3.2 主要结果
        3.3.3 仿真实例
    3.4 小结
第四章 带有多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4.1 引言
    4.2 带有多个常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4.2.1 问题描述
        4.2.2 主要结果
        4.2.3 仿真实例
    4.3 带有多区间耦合时滞的鲁棒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4.3.1 问题描述
        4.3.2 主要结果
        4.3.3 仿真实例
    4.4 小结
第五章 基于牵引控制的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5.1 引言
    5.2 带有单一时滞的复杂网络牵引控制研究
        5.2.1 问题描述
        5.2.2 主要结果
        5.2.3 仿真实例
    5.3 带有多时滞的复杂网络牵引控制研究
        5.3.1 问题描述
        5.3.2 主要结果
        5.3.3 仿真实例
    5.4 小结
第六章 基于T-S模糊理论复杂网络同步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线性近似法求解模糊复杂网络同步问题
        6.2.1 模型描述
        6.2.2 主要结果
        6.2.3 仿真实例
    6.3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与负荷频率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时滞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回顾
        1.2.2 时滞电力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1.3.1 时滞系统理论分析存在的问题
        1.3.2 时滞电力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自由权矩阵的电力系统时滞相关小扰动稳定分析
    2.1 引言
    2.2 时滞稳定裕度和稳定域
    2.3 基于自由权矩阵的小扰动稳定分析方法
        2.3.1 小扰动稳定分析的线性时滞模型
        2.3.2 时滞相关稳定判据
        2.3.3 时滞稳定裕度求解算法
    2.4 单机无穷大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
        2.4.1 基于AVR的励磁系统
        2.4.2 基于非线性控制的励磁系统
        2.4.3 基于最优控制的励磁系统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自由权矩阵的单区域LFC鲁棒稳定分析
    3.1 引言
    3.2 LFC的基本结构和网络时滞
    3.3 考虑时滞和参数不确定性的LFC模型
        3.3.1 各部分传递函数和简化结构框图
        3.3.2 标称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3.3.3 参数不确定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
    3.4 基于改进自由权矩阵的时滞相关鲁棒稳定分析方法
        3.4.1 问题描述
        3.4.2 时滞相关鲁棒稳定判据
        3.4.3 时滞稳定裕度求解算法与步骤
    3.5 算例分析
        3.5.1 PI型LFC系统
        3.5.2 PID型LFC系统
        3.5.3 时域仿真验证
        3.5.4 基于时滞稳定裕度的控制器选择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新型泛函和积分不等式的多区域LFC稳定分析
    4.1 引言
    4.2 考虑时滞的互联电力系统多区域LFC模型
        4.2.1 传统环境LFC模型
        4.2.2 市场化环境LFC模型
    4.3 基于新型泛函和积分不等式的多时滞相关稳定分析方法
        4.3.1 系统描述
        4.3.2 多时滞相关稳定判据
        4.3.3 系统稳定域的分析步骤
    4.4 算例分析
        4.4.1 系统稳定域的计算结果
        4.4.2 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分析
        4.4.3 基于稳定域的控制器运行条件预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时滞相关H_∞控制的PID型鲁棒LFC设计
    5.1 引言
    5.2 基于分散PID控制器的LFC模型
        5.2.1 传统多区域LFC状态空间模型
        5.2.2 市场化多区域LFC状态空间模型
    5.3 基于时滞相关H_∞控制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方法
        5.3.1 系统描述
        5.3.2 基于改进自由权矩阵的时滞相关H_∞控制器设计准则
        5.3.3 基于改进锥补偿算法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算法
    5.4 算例分析
        5.4.1 传统环境下三区域系统的LFC设计
        5.4.2 市场化环境下三区域系统的LFC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样本数据的控制系统分析及其在离散LFC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采样周期相关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6.2.1 问题描述
        6.2.2 系统渐近稳定判据
        6.2.3 系统指数稳定判据
        6.2.4 数值实例验证
    6.3 基于采样数据的控制器设计方法
        6.3.1 控制器设计条件
        6.3.2 控制器求解算法
        6.3.3 数值实例验证
    6.4 离散工作模式下的LFC分析和设计
        6.4.1 基于状态反馈控制器的LFC模型
        6.4.2 现有状态反馈LFC的稳定分析
        6.4.3 离散模式状态反馈LFC的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致谢

(5)计及风电接入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广域信号时滞产生的原因及其建模方法
        1.2.1 广域测量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
        1.2.2 广域信号时滞产生的原因
        1.2.3 广域信号时滞的建模方法
    1.3 时滞系统稳定分析与广域阻尼控制研究现状
        1.3.1 时滞系统稳定分析研究现状
        1.3.2 广域阻尼控制研究现状
    1.4 全文研究内容
        1.4.1 选题依据和章节安排
        1.4.2 核心内容和逻辑结构
第二章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时滞建模、降阶与相关定理
    2.1 引言
    2.2 基于广域控制的时滞电力系统建模
        2.2.1 阻尼控制构架
        2.2.2 建模流程
    2.3 电力系统低频段模型降阶方法
        2.3.1 问题描述
        2.3.2 算例分析
    2.4 时滞系统稳定分析与判定条件
        2.4.1 时滞无关条件
        2.4.2 时滞相关条件
    2.5 LMI方法与相关引理
        2.5.1 LMI的一般表示形式
        2.5.2 标准LMI问题
        2.5.3 关于矩阵不等式的结论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反馈控制的电力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计算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优化计算方法
        3.2.1 现有时滞相关稳定准则的不足与改进
        3.2.2 等价性和计算复杂度分析
        3.2.3 最大时滞稳定上界的优化求解
    3.3 算例分析
        3.3.1 单机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计算
        3.3.2 多机系统最大时滞稳定上界计算
        3.3.3 计算结果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含风电接入的互联电力系统广域时滞相关协调阻尼控制
    4.1 引言
    4.2 风电接入对互联系统阻尼特性的影响
        4.2.1 概述
        4.2.2 算例分析
    4.3 风电场侧和电网侧之间的广域协调阻尼控制思想
        4.3.1 基于FACTS无功补偿设备的风电场侧广域阻尼控制
        4.3.2 基于附加励磁控制的电网侧相关同步机组广域阻尼控制
        4.3.3 广域(协调)阻尼控制
    4.4 基于自由权矩阵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方法
        4.4.1 时滞相关状态反馈控制
        4.4.2 时滞相关状态反馈控制器参数求解
        4.4.3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广域时滞阻尼控制器设计综合
    4.5 算例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有功调制的双馈风电场广域时滞相关鲁棒阻尼控制
    5.1 引言
    5.2 时滞相关鲁棒稳定性能分析
        5.2.1 问题描述
        5.2.2 性能指标和稳定准则
        5.2.3 基于BST技术的RPI_(min)求解计算
    5.3 满足RPI_(min)要求的时滞相关鲁棒阻尼控制器设计思想
        5.3.1 时滞相关鲁棒状态反馈控制
        5.3.2 时滞相关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参数求解
        5.3.3 时滞相关鲁棒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综合
    5.4 双馈风电场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
        5.4.1 附加有功调制阻尼控制思想
        5.4.2 附加有功调制的具体实现形式
    5.5 算例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致谢

(6)向量理论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向量与速度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1 速度和力的平行四边形概念
    §1.2 矩理论和角速度的向量特点
第二章 向量理论与位置几何
    §2.1 莱布尼兹位置几何的概念
    §2.2 格拉斯曼的理论
    §2.3 其他人的工作
第三章 源自复数几何表示的向量理论
    §3.1 复数的几何表示
    §3.2 哈密顿与四元数
    §3.3 向量理论创立的过渡——从泰特到麦克斯韦
    §3.4 现代意义下向量理论的建立——吉布斯和亥维赛的工作
    §3.5 关于向量系统的争论
第四章 向量理论的后继展概况
    §4.1 向量的应用
    §4.2 向量的公理化
第五章 向量在中国的传播
    §5.1 向量在中国的传播与展
    §5.2 复数在中国的传播与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表的论文
致谢

(7)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当代时空实在论的基本特征及其根源
    二、时空实在论的研究现状
    三、本论文的写作目标和基本思路
    四、本论文写作的基本内容
    五、本论文的难点、创新及不足之处
第一章 时空实在论概观:理论基础及理论形态
    1.1 时空实在论争论的哲学基础
        1.1.1 莱布尼兹-克拉克论战
        1.1.2 哲学时空观的影响
    1.2 时空实在论争论的物理学基础
        1.2.1 牛顿经典理论
        1.2.2 狭义相对论
        1.2.3 广义相对论
        1.2.4 量子场论和量子引力
    1.3 时空实在论的理论形态
        1.3.1 时空实体论
        1.3.2 时空关系论
        1.3.3 时空结构实在论
第二章 时空实在论理性分析的基础:时空语义模型的建立
    2.1 时空理论语义模型的提出
        2.1.1 时空理论语义模型的建立
        2.1.2 时空语义模型的历史成因
    2.2 时空语义模型的内涵
        2.2.1 一维时间理论和二维欧几里得空间的语义模型
        2.2.2 从牛顿理论到广义相对论的时空语义模型
    2.3 时空语义模型的意义
        2.3.1 "实在"和语义分析方法
        2.3.2 时空实在论的语义分析方法转变
第三章 时空实在论语义分析方法的运用:"洞问题"及其意义
    3.1 洞问题的提出和发展
        3.1.1 洞问题的提出和内涵
        3.1.2 洞问题与广义协变性
        3.1.3 洞问题的现代表达形式
    3.2 洞问题语境中时空实在论的困境
        3.2.1 实体论的证实主义者困境
        3.2.2 实体论的非决定论困境
        3.2.3 关系论的优势与不足
    3.3 洞问题语境中时空实在论的发展进路
        3.3.1 实体论的发展进路
        3.3.2 关系论的发展进路
        3.3.3 时空结构实在论的发展进路
    3.4 洞问题语境中时空实在论争论的特征
        3.4.1 时空实在论争论中语义分析方法的主导作用
        3.4.2 时空实在论形而上学诉求的不可决定性特征
第四章 时空实在论语用依赖性的凸现:量子引力及其预设的意向性
    4.1 时空实在论与量子引力的时空量子化
        4.1.1 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场论时空概念的冲突
        4.1.2 量子引力的时空量子化
        4.1.3 时空实在论与时空量子化
    4.2 量子引力的时空背景与时空实在论选择
        4.2.1 量子引力两种进路的时空背景问题
        4.2.2 时空实在论的实体论和关系论选择
        4.2.3 时空实在论的结构论选择
    4.3 量子引力语境中时空实在论的特征
        4.3.1 时空实在论的回归性和超越性
        4.3.2 时空实在论语用依赖性的凸现
第五章 时空实在论本体论后退的策略:时空结构实在论
    5.1 结构实在论的基本形式
        5.1.1 认识的结构实在论
        5.1.2 本体的结构实在论
        5.1.3 综合的结构实在论
    5.2 时空实在论与结构实在论的结合
        5.2.1 时空实在论与结构实在论结合的可行性
        5.2.2 时空实在论与结构实在论结合可能存在的问题
    5.3 时空结构实在论的出现及发展
        5.3.1 德瑞图的时空结构实在论
        5.3.2 贝恩的时空结构实在论
        5.3.3 埃斯菲尔德和兰姆的时空结构实在论
    5.4 时空结构实在论的方法论特征
        5.4.1 整体论基础上的本体论后退策略
        5.4.2 结构实在论的方法论不足
第六章 时空实在理解的整体性视角:时空理论的语境分析
    6.1 时空理论的语形分析
        6.1.1 广义相对论时空的语形分析
        6.1.2 语义模型和洞问题时空的语形分析
        6.1.3 量子引力时空的语形分析
    6.2 时空理论的语义分析
        6.2.1 时空语义模型和洞问题时空的语义分析
        6.2.2 量子引力时空的语义分析
    6.3 时空理论的语用分析
        6.3.1 时空语义模型和洞问题时空的语用分析
        6.3.2 量子引力时空的语用分析
    6.4 时空理论语境分析的意义
        6.4.1 时空理论语境分析的必要性
        6.4.2 语境分析的整体制约性
        6.4.3 语境分析视角下时空实在论的瓶颈
第七章 时空实在论的一种新方案:时空语境实在论
    7.1 时空语境实在论提出的理论基础
        7.1.1 时空实在论解决方案的片面性
        7.1.2 时空实在论方法论趋向的语境性特征
    7.2 时空语境实在论及时空实在的理解模式
        7.2.1 时空的形而上学预设与物理学语境的本体论性
        7.2.2 时空语境实在论理解模式
        7.2.3 时空语境实在论方案的方法论特征
    7.3 时空语境实在论的方法论优势
        7.3.1 时空语境实在论对传统实在论的超越
        7.3.2 时空语境实在论与关系实在论的比较
第八章 时空语境实在论应用案例: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求解
    8.1 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内涵
        8.1.1 传统的非充分决定性论题
        8.1.2 当代非充分决定性论题的内涵和形式
    8.2 时空理论中的非充分决定性
        8.2.1 基于认识论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
        8.2.2 基于语义学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
        8.2.3 基于本体论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
    8.3 时空语境实在论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求解
        8.3.1 对基于认识论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的回答
        8.3.2 对基于语义学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的避免
        8.3.3 对基于本体论批判的非充分决定性的求解
    8.4 非充分决定性问题求解的新特征
结束语 时空实在论与当代科学实在论的辩护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8)非线性无穷分步时滞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时滞系统的研究概述
    1.3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
        1.3.1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研究的背景
        1.3.2 本文所要研究的控制问题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鲁棒H_∞滤波器设计
    2.1 引言
    2.2 时滞独立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鲁棒H_∞滤波器设计
        2.2.1 问题描述
        2.2.2 主要结果
        2.2.3 仿真研究
    2.3 时滞依赖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鲁棒H_∞滤波器设计
        2.3.1 问题描述
        2.3.2 主要结果
        2.3.3 仿真研究
    2.4 结束语
第三章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非脆弱鲁棒控制器设计
    3.1 引言
    3.2 离散时滞下限为零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非脆弱控制
        3.2.1 问题描述
        3.2.2 主要结果
        3.2.3 仿真研究
    3.3 离散时滞下限大于零的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非脆弱控制
        3.3.1 问题描述
        3.3.2 主要结果
        3.3.3 仿真研究
    3.4 结束语
第四章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
    4.1 引言
    4.2 非线性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同步
        4.2.1 问题描述
        4.2.2 主要结果
    4.3 一类核函数为k_j(s)=n_jδ(s)的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主从容错同步
        4.3.1 核函数为k_j(s)=n_jδ(s)的无穷分布时滞
        4.3.2 一类多时滞混沌系统的主从容错同步
    4.4 结束语
第五章 基于模糊模型的无穷分布时滞系统的容错同步控制与故障诊断
    5.1 引言
    5.2 基于T-S模糊模型和模糊采样控制的混沌系统的容错同步
        5.2.1 问题描述
        5.2.2 主要结果
        5.2.3 仿真研究
    5.3 基于模糊双曲正切模型的非线性系统的故障诊断
        5.3.1 问题描述
        5.3.2 主要结果
        5.3.3 仿真研究
    5.4 结束语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自由权矩阵理论的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力系统广域测量系统(WAMS)
        1.2.1 广域测量系统的意义
        1.2.2 广域测量系统的发展现状
        1.2.3 广域测量系统的结构
        1.2.4 广域测量系统的时滞特性
    1.3 电力系统数据的时滞可接受性
    1.4 考虑WAMS时滞影响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
        1.4.1 电力系统的时滞数学模型
        1.4.2 时滞系统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1.4.2.1 时域仿真法
        1.4.2.2 基于线性时滞系统稳定性理论的分析方法
        1.4.2.3 基于Lyapunov的直接分析法
        1.4.2.4 自由权矩阵(Free-Weighting Matrices)法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理论
    2.1 Lyapunov稳定性的基本概念
        2.1.1 平衡状态
        2.1.2 Lyapunov稳定性定义
        2.1.3 Lyapunov稳定性直接判别法
        2.1.4 线性定常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1.5 时滞系统的Lyapunov稳定性分析
    2.2 LMI的基本理论
        2.2.1 LMI的表示式
        2.2.1.1 LMI的一般表示
        2.2.1.2 可转化为LMI表示的问题
        2.2.1.3 非严格线性矩阵不等式
        2.2.1.4 LMI的标准问题
        2.2.2 求解线性矩阵不等式问题的算法
        2.2.2.1 椭球法
        2.2.2.2 内点法
        2.2.3 相关引理及结论
        2.2.3.1 和LMI有关的一些引理
        2.2.3.2 和时滞系统有关的一些模型变换
    2.3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电力系统改进时滞依赖型稳定判据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时滞模型
    3.3 改进时滞依赖型稳定判据
        3.3.1 Lyapunov-Krasovskii稳定判别方法
        3.3.2 单时滞系统稳定判据
        3.3.3 双时滞系统稳定判据
        3.3.4 多时滞系统稳定判据
        3.3.5 算法改进原理及讨论
    3.4 算例分析
        3.4.1 两阶时滞系统算例
        3.4.2 WSCC-3 机9 节点系统算例
    3.5 方法等效性的证明
    3.6 本章小节
第四章 电力系统时滞依赖型鲁棒稳定判据
    4.1 前言
    4.2 含不确定性参数的电力系统时滞模型
    4.3 改进时滞依赖型鲁棒稳定判据
        4.3.1 双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判据
        4.3.2 单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判据
        4.3.3 多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判据
    4.4 算例分析
        4.4.1 单机无穷大系统算例
        4.4.2 WSCC-3 机9 节点系统算例
    4.5 方法等效性的证明
    4.6 本章小节
第五章 基于LMI理论的时滞电力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
    5.1 引言
    5.2 考虑时滞的广域电力系统模型
    5.3 基于LMI的时滞系统反馈控制器设计
    5.4 算例分析
    5.5 本章小节
结束语
    1. 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
    2. 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网络控制系统的基本问题
    1.3 网络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2 时延和丢包分析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典型网络协议介绍
    2.3 网络控制系统时延和丢包分析
    2.4 时延和丢包对系统性能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连续时滞理论的NCSs分析与综合
    3.1 引言
    3.2 系统建模
    3.3 NCSs分析与综合
    3.4 改进的NCSs分析与综合
    3.5 本章小结
4 NCSs鲁棒控制
    4.1 引言
    4.2 参数不确定NCSs的状态反馈控制
    4.3 参数不确定NCSs的输出反馈控制
    4.4 参数不确定NCSs的输出反馈H_∞控制
    4.5 本章小节
5 基于离散时滞理论的NCSs分析与综合
    5.1 引言
    5.2 系统建模
    5.3 最小时延相关的NCSs分析与综合
    5.4 时延和丢包分别相关的NCSs分析与综合
    5.5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论文

四、一个等价的萊布尼茲定理(论文参考文献)

  • [1]Hom-n-李超代数的表示与广义限制李代数的结构[D]. 关宝玲. 东北师范大学, 2014(02)
  • [2]时滞电力系统小扰动稳定性研究[D]. 余晓丹. 天津大学, 2014(05)
  • [3]带有耦合时滞的复杂网络同步与牵引控制研究[D]. 宫大为. 东北大学, 2012(07)
  • [4]时滞电力系统的小扰动稳定分析与负荷频率控制[D]. 张传科. 中南大学, 2013(01)
  • [5]计及风电接入的大规模电力系统广域阻尼控制研究[D]. 张子泳. 武汉大学, 2014(01)
  • [6]向量理论历史研究[D]. 孙庆华. 西北大学, 2006(09)
  • [7]当代时空实在论研究[D]. 程瑞. 山西大学, 2010(11)
  • [8]非线性无穷分步时滞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研究[D]. 马大中. 东北大学, 2010(07)
  • [9]基于自由权矩阵理论的电力系统时滞稳定性研究[D]. 安海云. 天津大学, 2011(06)
  • [10]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镇定策略[D]. 孙坚栋. 浙江大学, 2012(07)

标签:;  ;  ;  ;  ;  

一个等价的莱布尼茨定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